09b高支撑模板施工方案(7.6修改)02

2024-11-21 2点热度 0人点赞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模板及支撑系统材料选用 1

四、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 1

4.1 梁模板施工 1

4.2 楼板模板施工 2

五、模板的拆除 2

六、成品保护措施 3

七、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 3

八、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4

九、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4

十、模板系统验算 5

10.1 模板支撑架计算书 5

10.2 梁模板计算书 10

十一、高支撑模板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19

11.1 预防坍塌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19

11.2 预防高空坠落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19

11.3 监测措施 20

十二、应急救援预案 21

12.1 概况 21

12.2 机构设置 21

12.3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23

12.4救援方法 23

三层-/-轴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依据

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

1.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ZJQ08-SGJB 204-2005

1.7《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杜荣军著

二、工程概况

三层-/-轴梁板面标高为9.57m,板厚100mm,最大主梁截面为400mm×1000mm,此部分满堂脚手架搭设高度为9.5m,长29.0m,宽25.0m,脚手架立杆基础一部分为地下室顶板(板厚200)、一部分为地面砼(100厚)。

三、模板及支撑系统材料选用

本工程模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方木采用40×80mm2,模板支撑体系采用Ø48×3.2mm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四、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

4.1 梁模板施工

4.1.1 工艺流程:抄平、弹线(轴线、水

平线)→支撑架搭设→ 支柱头模板→铺

设底模板→ 拉线找平→封侧模→预检。

4.1.2 根据主控制线放出各梁的轴线及标高控制线。

4.1.3 梁模支撑。梁模板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钢管脚手架支撑,立杆纵、横向间距均为1.0m;立杆须设置纵横双向扫地杆,扫地杆距楼地面200mm;立杆全高范围内设置纵横双向水平杆,水平杆的步距(上下水平杆间距)不大于1500mm;.立杆顶端必须设置纵横双向水平杆。在满堂架的基础上在主次梁的梁底再加一排立杆,沿梁方向间距1.0m。梁底小横杆和立杆交接处立杆加设保险扣。梁模板支架宜与楼板模板支架综合布置,相互连接、形成整体。

4.1.4 剪刀撑。竖直方向:纵横双向沿全高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水平方向:沿全平面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纵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度之间,水平剪刀撑与水平杆的夹角宜为45度。

4.1.5 梁模板安装

大龙骨采用Ø48×3.2mm双钢管,其跨度等于支架立杆间距;小龙骨采用40mm×80mm方木,间距300mm,其跨度等于大龙骨间距。

梁底模板铺设:按设计标高拉线调整支架立杆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梁跨中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2‰,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梁侧模板铺设: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梁侧模应设置斜撑,当梁高大于700mm时设置腰楞,并用对拉螺栓加固,对拉螺栓水平间距为500,垂直间距300。

4.2 楼板模板施工

4.2.1 工艺流程:支架搭设→龙骨铺设、加固→楼板模板安装→预检。

4.2.2 支架搭设:楼板模板支架搭设同梁模板支架搭设,与梁模板支架统一布置。立杆顶部如设置顶托,其伸出长度不应大于300mm;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大于100㎜。

4.2.3 模板安装:采用木胶合板作楼板模板,一般采用整张铺设、局部小块拼补的方法,模板接缝应设置在龙骨上。大龙骨采用Ø48×3.2mm双钢管,其跨度等于支架立杆间距;小龙骨采用40mm×80mm方木,间距300mm,其跨度等于大龙骨间距。挂通线将大龙骨找平。根据标高确定大龙骨顶面标高,然后架设小龙骨,铺设模板。

4.2.4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清扫干净。

五、模板的拆除

5.1 拆模程序: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先拆除柱模板,再拆楼板底模、梁侧模板→最后拆梁底模板。

5.2 柱、梁、板模板的拆除必须待混凝土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脱模强度。柱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板与梁底模板应在梁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有同条件养护拆模试压报告,经监理审批签发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除。

5.3 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5.4 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片(段)模板全部拆除后,将模板、配板、支架等清理干净,并按文明施工要求运出堆放整齐。

5.5 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

六、成品保护措施

6.1 模板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不准碰撞柱、梁、板等混凝土,以防模板变形和损坏结构。

6.2 模板安装时不得随意在结构上开洞;穿墙螺栓通过模板时,应尽量避免在模板上钻孔;不得用重物冲击已安装好的模板及支撑。

6.3 搭设脚手架时,严禁与模板及支柱连接在一起。

6.4 不准在吊模、水平拉杆上搭设跳板,以保证模板牢固稳定不变形。浇筑混凝土时,在芯模四周要均匀下料及振捣。

6.5 拆摸时应尽量不要用力过猛过急,严禁用大捶和撬棍硬砸硬撬,以免混泥土表面或摸板受到损失坏。

七、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

7.1 施工前由木工翻样绘制模板图和节点图,经施工负责人复核后方可施工,安装完毕,经高支模管理机构有关人员组织验收合格后,通知分公司质安部、技术部到现场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等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7.2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1 轴线位移 5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3 截面内部尺寸 柱、梁 +4,-5
4 层高垂直度 大于5m 8
5 相邻两板表面高底差 2
6 表面平整度 5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7.3 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满足要求,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0~65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7.4 模板施工前,对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拆模要有项目施工员签发拆模通知书。

7.5 浇筑混凝土时,木工要有专人看模。

7.6 认真执行三检制度,未经验收合格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

7.7 严格控制楼层荷载,施工用料要分散堆放。

7.8 在封模以前要检查预埋件是否放置,位置是否准确。

八、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8.1 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8.2 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安装模板操作人员应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应系好挂好安全带。

8.3 高支模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爬上、爬下,应从施工电梯进入工作面。

8.4 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8.5 混凝土浇筑时,安全员专职负责监测模板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发现异常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待排除险情并经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8.6 正在施工浇筑的楼板,其下一层楼板(地下室顶板)的支撑不准拆除,待本层模板及满堂架拆除后方可拆除。

8.7 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架,废烂木方不能用作龙骨。

8.8 在4m以上高空拆模时,不得让模板、材料自由下落,更不能大面积同时撬落,操作时必须注意下方人员动向。

8.9 拆除时如发现混凝土由影响结构质量、安全问题时,应暂停拆除,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拆模。

8.10 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

九、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9.1 模板拆除后的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

9.2 模板每次使用后清理板面,涂刷脱模剂,涂刷隔离剂时要防止撒漏,以免污染环境。

9.3 模板安装时,应注意控制噪声污染。

9.4 模板加工过程中使用电锯、电刨等,应注意控制噪音,夜间施工应遵守当地规定,防止噪声扰民。

9.5 加工和拆除木模板产生的锯末、碎木要严格按照固体废弃物处理程序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9.6 每次下班时保证工完场清。

十、模板系统验算

10.1 模板支撑架计算书

10.1.1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1.00;纵距(m):1.00;步距(m):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脚手架搭设高度(m):9.5;

采用的钢管(mm):Ø48×3.2;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40mm×80mm方木支撑,间距300mm;

钢材弹性模量E=206×103(N/mm2);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 N/mm2

钢管截面惯性矩I=11.357×104mm4,截面抵抗矩W=4.732×103mm3

2.荷载参数

(1)模板及木楞自重标准值(kN/m2):0.350;荷载分项系数γi=1.2

(2)混凝土与钢筋自重标准值(kN/m3):板26.0;γi=1.2

(3)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γi=1.4

a.计算模板时取2.50;

b.计算支撑小楞构件时取1.5;

c计算支架立柱时取1.0;

(4)砼振捣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kN/m2) :水平模板2.0;垂直面模板4.0;γi=1.4

(5)倾倒砼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取:2KN/m2;γi=1.4

3.木方参数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5×103;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30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4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80.00;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10.1.2支撑模板的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其截面抵抗矩W和惯性矩I分别为:

W=bh2/6=4.0×8.02/6 = 42.67cm3

I= bh3/12=4.0×8.03/12 =170.67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 26.00×0.30×0.100 = 0.78 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0.350×0.30 = 0.105kN/m ;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p1 =(1.5+2.0)×1.00×0.30=1.05kN;

2.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1.2×(0.78+0.105) = 1.062 kN/m;

集中荷载 p = 1.4×1.05=1.47kN;

最大弯距 M = Pl/4 + ql2/8 = 1.47×1.0 /4 + 1.062×1.02/8 = 0.500kN.m;

方木的最大应力值 σ= M / W =0.500×106 /(42.67×103)=11.718N/mm2;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 N/mm2

∴ σ<[f],满足要求。

3.方木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V = ql/2 + 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 V /(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V = 1.062×1.0/2 + 1.47/2 = 1.266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T = 3×1.266×103/(2×40.0×80.0) = 0.593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T] = 1.400 N/mm2

∴ T< [T],满足要求。

4.方木挠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 = 1.2(q1 + q2)= 1.062kN/m;

集中荷载:p = 1.4P1=1.47 kN;

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 1470×1000.03 /( 48×9500.0×170.67×104) +5×1.062×1000.04/(384×9500.0×170.67×104)=2.742 mm;

方木最大允许挠度值:[V]= 1000.0/250=4.0mm;

∴Vmax < [V],满足要求

10.1.3支撑木方的钢管的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 =1.062×1.0 + 1.47 =2.532 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最大弯矩 Mmax = 0.267PL=0.267×2.532×1.0=0.676 kN.m ;

最大挠度 Vmax = 1.883PL3/(100EI)=4.768mm;

最大支座力 Nmax = 1.267P +1.000P=5.74kN ;

钢管最大弯曲应力 σ=M/W=0.676×106/4732.0=142.86N/mm2 ;

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0 N/mm2

∴ σ< [f],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Vmax小于100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10.1.4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 Nmax=5.74 kN;

∴R < 12.80 kN,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10.1.5模板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NG1 = 0.116×9.5 = 1.102kN;

(2)模板的自重(kN):NG2 = 0.350×1.0×1.0 = 0.350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6.0×0.1×1.0×1.00 = 2.6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4.052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振捣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活荷载标准值 NQ = (1.0+2.0+2.0 )×1.0×1.0 = 5.0 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1.2NG + 1.4NQ = 11.862 kN;

10.1.6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5.658 k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8 cm;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502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732cm3

σ——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0 N/mm2

l0——计算长度 (m);l0 = h+2a

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u——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0 m;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l0 = h+2a = 1.500+0.10×2 = 1.7 m;

l0/i =1.7×103/ 15.8 = 107.6;

由长细比l0/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537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5.658×103/(0.537×450.2)= 23.4 N/mm2

∴ σ< [f] = 205.000 N/mm2,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10.2 梁模板计算书

10.2.1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0.40;

梁截面高度 D(m):1.00

混凝土板厚度(mm):0.1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8.5m;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

脚手架步距(m):1.50;

立杆纵距(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1.00;

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1.0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Ø48×3.20;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80;

承重架支设:木方支撑平行梁截面A;

2.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kN/m2):0.35;

新浇混凝土自重:24.0N/m3

钢筋自重(kN/m3):4.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a.计算模板时取2.50;

b.计算支撑小楞构件时取1.5;

c计算支架立柱时取1.0;

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水平模板取2.0,垂直面板取4.0;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2.0;

新浇筑砼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标准值:F、F′中较小值;γi=1.2

F=0.22γct0β1 β2V1/2

F′=γcH

3.材料参数

木材弹性模量E(N/mm2):950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4;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钢材弹性模量E(N/mm2):2.06×105

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205.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250.0;

面板厚度(mm):18.0;

5.梁侧模板参数

主楞间距(mm):500;

次楞间距(mm):300;

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500;

穿梁螺栓竖向间距(mm):300;

穿梁螺栓直径(mm):M12;

主楞龙骨材料:木楞,宽度80mm,高度40mm;

次楞龙骨材料:木楞,宽度80mm,高度40mm;

10.2.2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1.梁侧模板荷载

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式中: γc——混凝土的密度,取28KN/m3;

t——新浇筑砼的初凝时间(h): t=200/(T+15)=5.714;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

β1——外加剂修正系数,因采用泵送砼故取为1.2;

β2——砼坍落度影响系数,β2取为1.15;

V——浇筑速度(m/h),V=2.5m/h;

H——砼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砼顶面的总高度(m);梁取1.0;

则F=0.22γc1 β2V1/2=0.22×28×5.714×1.2×1.15×2.51/2=76.8KN/m2

F′=γcH=28×1.0=28.0KN/m2

取两者较小值,则标准值为F = F′=28.0KN/m2

10.2.3梁侧模板内外楞的计算

1.内楞计算

内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木楞,截面宽度80mm,截面高度4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80×402/6 = 21.33cm3

I=80×403/12 = 42.67cm4

内楞计算简图

(1).内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σ ——内楞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内楞的最大弯距(N.mm);

W ——内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内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内楞跨中弯矩:

其中,作用在内楞的荷载

q=(1.2×28.0×0.90+1.4×2.0×0.90)×0.30=9.828kN/m;

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l = 500mm;

内楞的最大弯距: M=0.1×9.828×500.02= 2.457×105N.mm;

内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 =2.457×105/2.133×104=11.5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0N/mm2

∴ σ< [f],内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2).内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 E ——木材的弹性模量:E =9500.0N/mm2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q=1.2×28.0×0.3=10.08 KN/m;

l ——计算跨度(外楞间距):l = 500.0mm;

I ——内楞的截面惯性矩:I =4.267×105N/mm2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ω=0.677×10.08×500.04/(100×9500×4.267×105)=1.052mm;

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 = 2.000mm;

∴ ω< [ω],内楞挠度满足要求。

2.外楞计算

外楞承受内楞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外龙骨采用木楞,截面宽度80mm,截面高度4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80×402/6 = 21.33cm3

I=80×403/12 = 42.67cm4

外楞计算简图

(1).外楞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 σ ——外楞受弯应力计算值(N/mm2)

M ——外楞的最大弯距(N.mm);

W ——外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外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最大弯矩M按下式计算:

其中,作用在外楞的荷载: P = (1.2×28.0×0.90+1.4×2.0×0.90)×0.50×0.30=4.914kN;

外楞计算跨度(对拉螺栓竖向间距): l = 300mm;

外楞的最大弯距:M = 0.175×4.914×103×300.0 = 2.58×105N.mm

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2.58×105/2.133×104 = 12.1N/mm2;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 = 13.0N/mm2

∴ σ< [f],内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2).外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 E ——外楞的弹性模量,其值为9500.0N/mm2

P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p=28.0×0.5×0.3=4.2 KN;

l ——计算跨度(对拉螺栓间距):l = 300.00mm;

I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 4.267×105mm4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 1.146×4.2×103×300.03/(100×9500.0×4.267×105) = 0.32mm;

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 = 1.20mm;

∴ ω< [ω],满足要求。

10.2.4穿梁螺栓的计算

验算公式如下:

其中 N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0N/mm2

查表得:

穿梁螺栓的直径: 12 mm;

穿梁螺栓有效直径: 9.85 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A= 76 mm2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28.0×0.50×0.30×2 =8.4kN。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 = 170.0×76/1000 =12.920 kN;

∴ N< [N],满足要求!

10.2.5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250.0×18.02/6 = 1.35×104mm3

I = 250.0×18.03/12 = 1.215×105mm4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σ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L ——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250.00mm;

Q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设计值(kN/m);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

q1:1.2×28.0×0.40×1.0×0.90=12.1kN/m;

模板结构自重荷载:

q2:1.2×0.35×0.40×0.90=0.15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q3:1.4×2.0×0.40×0.90=1.0kN/m;

q = q1 + q2 + q3=12.1+0.15+1.0=13.25kN/m;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 = 0.10×13.25×0.252=0.083kN.m;

σ =0.083×106/1.35×104=6.148N/mm2;

∴ σ< [f]=13.0,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 ——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 =[(24.0+4.0)×1.0+0.35]×0.40=11.34N/mm;

l ——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250.0mm;

E ——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95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ω] =250.0/250 = 1.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ω=0.677×11.34×250.04/(100×9500.0×1.215×105)=0.26mm;

∴ ω<[ω],满足要求。

10.2.6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

q1= (24.0+4.0)×0.40×1.0×0.250=2.8kN;

(2)模板的自重荷载(kN):

q2 = 0.350×0.250×(2×1.0+0.4) =0.21 kN;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1.50+2.0)×0.40×0.250=0.35kN;

2.木方的传递集中力验算:

静荷载设计值 q=1.2(q1+q2)=1.2×(2.8+0.21)=3.612kN;

活荷载设计值 P2=1.4 P1=1.4×0.35=0.49 kN;

P=3.612+0.49=4.102kN。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0×8.02/6 = 42.67 cm3

I=4.0×8.03/12 = 170.67 cm4

3.支撑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简支梁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跨中最大弯距计算公式如下:

跨中最大弯距 M=4.102×0.5/4=0.513kN.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 σ=M/W=0.513×106/4.267×104=12.02N/mm2;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 N/mm2

∴σ<[f],满足要求!

4.支撑方木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 V /(2bh)

其中最大剪力 V=4.102/2=2.051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T =3×2.051×103/(2×40×80)=0.961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0 N/mm2

∴ T< [T],满足要求。

5.支撑方木挠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载 P = 1.2(q1 + q2 )+ 1.4p1 = 4.102 kN;

方木最大挠度 ω=4.102×103×500.03/(48×9500.0×1.7067×106)=0.659mm;

方木的挠度设计值 [ω]=500/250=2.0 mm;

∴ ω<[ω],满足要求。

10.2.7梁底支撑钢管的计算

在原满堂架的基础上在梁底再加一排立杆,间距1.0m,作用于支撑钢管的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通过方木的集中荷载传递。

1.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计算:

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集中荷载P传递力,P =[ 1.2(q1 + q2 )+ 1.4p1 ]×2/3=2.735 kN;

计算简图如下:

支撑钢管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公式

其中 n=1.0/0.250=4

经过简支梁的计算得到:

钢管支座反力 RA = RB=(4-1)/2×2.735+2.735=6.838kN;

钢管最大弯矩 Mmax=PL/4=0.342kN.m;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 Mmax /W=0.342×106/4732.0=72.274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的其设计值 [T]=205.0 N/mm2

∴σ<[T],满足要求

10.2.8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80 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得到 R=6.838N;

∴ R< Rc,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10.2.9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6.838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32×8.5=1.346kN;

N =6.838+1.346=8.184 k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502;

W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732;

σ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0 N/mm2

lo ——计算长度 (m);

参照《扣件式规范》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列公式计算

l0 = k1k2(h+2a)

k2—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1.70,k2按照表2取值为1.020;

lo/i =2.024×103/ 15.80 =128.1;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406;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8.184×103/(0.406×450.2)=44.775N/mm2<[f]

钢管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柱子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表1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1

步距h(m) h≤0.9 0.9<h≤1.2 1.2<h≤1.5 1.5<h≤2.1
k1 1.243 1.185 1.167 1.163

表2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2

H(m)

h+2a(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
1.35 1.0 1.014 1.023 1.039 1.042 1.054 1.061 1.081 1.092 1.113 1.137 1.155 1.173
1.44 1.0 1.012 1.022 1.031 1.039 1.047 1.056 1.064 1.072 1.092 1.111 1.129 1.149
1.53 1.0 1.007 1.015 1.024 1.031 1.039 1.047 1.055 1.062 1.079 1.097 1.114 1.132
1.62 1.0 1.007 1.014 1.021 1.029 1.036 1.043 1.051 1.056 1.074 1.090 1.106 1.123
1.80 1.0 1.007 1.014 1.020 1.026 1.033 1.040 1.046 1.052 1.067 1.081 1.096 1.111
1.92 1.0 1.007 1.012 1.018 1.024 1.030 1.035 1.042 1.048 1.062 1.076 1.090 1.104
2.04 1.0 1.007 1.012 1.018 1.022 1.029 1.035 1.039 1.044 1.060 1.073 1.087 1.101
2.25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7 1.070 1.081 1.094
2.70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3 1.066 1.078 1.091

以上表参照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10.2.10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 ≤fg

P=N/A =8.184/1.0=8.184KN/m2

其中 P——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KN/m2)

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kN);N=8.184

A——基础底面面积(m2);A=1.0×1.0=1.0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fg = kc ×fgk=48.0

其中fg——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N/m2)

kc——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0.40

fgk——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N/m2);fgk =120

P=8.184<fg=48.0,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满足要求。

十一、高支撑模板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11.1 预防坍塌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11.1.1模板作业前,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经理组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11.1.2模板作业时,支撑系统采用钢管和钢扣件,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管和钢扣件。支撑立杆基础应坚固稳定,并经承载力验算合格。支撑立杆底部应加设满足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垫板。剪刀撑和立杆应牢固连接,形成整体。

11.1.3模板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

11.1.4堆放模板时,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模板进行加固。

11.1.5装钉楼面模板,在下班时对已铺好而来不及钉牢的定型模板或散板要拿起稳妥堆放,以防坍塌事故发生。

11.1.6安装外围柱、梁、板模板,应先搭设脚手架,并挂好安全网,脚手架搭设高度要高于施工作业面至少1.5m。

11.1.7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11.2 预防高空坠落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11.2.1高支模安装完毕,经高支模管理机构有关人员组织验收合格后,通知分公司质安部、技术部到现场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等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11.2.2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学习高处作业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工人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办好签字手续。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交底。

11.2.3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

11.2.4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身体不适或上岗前喝过酒的工人不准上岗作业。施工现场项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

11.2.5安全带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带。安全带的系扣点应就高不就低,扣环应悬挂在腰部的上方,并要注意带子不能与锋利或毛刺的地方接触,以防摩擦割断。

11.2.6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并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荷载。

11.2.7已支好模板的楼层四周必须用临时护栏围好,护栏要牢固可靠,护栏高度不低于1.5m,然后在护栏上再铺一层密目安全网。

11.2.8高处作业前,应由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11.2.9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检查模板支撑有无松动、倾斜、弯曲变形、位移等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并即刻进行加固整改。

11.2.10混凝土泵管应用支架垫固放在梁上,不得直接与楼板接触。

11.3 监测措施

梁板高支模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和钢筋安装、砼浇捣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1.3.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分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11.3.2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偏差是否超出规范要求。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脚手架体和脚手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11.3.3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11.3.4在浇捣高支模梁板砼前,由项目部对脚手架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浇砼。浇砼的过程中,由质安员、施工员对架体检查,随时观测架体变形。发现隐患,立即停工整改,隐患消除后再施工。

构件允许偏差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工具
1 立杆钢管弯曲3m<L≤4m

4m<L≤6.5m

≤12

≤20

钢板尺
2 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m ≤30 钢板尺
3 立杆全高垂直度 绝对偏差≤100mm 吊线和卷尺
4 立杆脚手架高度H内 相对值≤H/400 钢板尺

11.3.5高大模板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进行监测,每次监测结果必须由监测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签字,提供给施工、监理、设计及业主等相关单位。

11.3.6监测结果报告必须包括监测项目及允许值、报警值、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监测结果评述。

11.3.7监测数据接近或达到报警值时,应组织有关各方采取应急或抢险措施,同时须向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市建筑委员会报告。

11.3.8本分项工程监测项目包括: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11.3.9观测点的布设:根据图纸情况,该部位雨篷的最大截面梁为500×1000mm,故观测点需尽量选择在受力最大位置,即500×1000mm梁的跨中,每个监测坡面布设不少于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如下图)。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按上表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11.3.10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浇筑完后不少于2小时一次。

十二、应急救援预案

12.1 概况

三层-/-轴梁板面标高为9.57m,板厚100mm,最大主梁截面为400mm×1000mm,大梁底支模高度为8.6m,板底支模高度为9.5m;在此区域内施工极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等重大事故。本预案针对上述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模板坍塌及物体打击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准备和响应。

12.2 机构设置

为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够快速反应、求援,项目部成立应急求援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张洪刚任组长,负责事故现场指挥,统筹安排等。

12.2.1柳钢工程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

张洪刚(13737235551)

副组长

李荣伟(13877221956)

李裕达(07722116565)

靳正国(13407817256)

组 员

唐存礼

李玉桥

王国均

陈友明

潘华兴

许世同

当施工发生事故,若应急救援小组组长不在位时,由副组长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07722311375。

施工现场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图

应急电话:火警—119; 匪警—110; 交通事故—122; 急救—120

项目经理或现场负责人

迅速作出判断,下达应急指令;同时以最快方式向本单位工程部门、经理报告,并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报警。

发现人

发现后立即向项目经理或现场负责人报告

公司工程部、安全生产委员会

下属单位工程部门、经理

判定项目部应急措施的适宜性,重大情况立即赶赴现场协助处理,并向公司工程部和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

跟踪应急处理情况,必要时赶赴现场协助处理;处理完毕后,评审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修订文件。

12.2.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

1)负责制定事故预防工作相关部门人员的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2)负责突发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各类应急救实施的准备工作,统一对人员,材料物资等资源的调配。

3)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应变演习,有计划区分任务,明确责任。

4)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及时采取救援工作,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必要时,报告当地部门,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

12.3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1)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张洪刚立即上报公司,必要时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2)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去,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

3)事故发生时,组长或其他成员不在现场时,由在现场的其他组员作为临时现场救援负责人负责现场的救援指挥安排。

4)项目部指定李裕达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12.4救援方法

12.4.1高空坠落应急救援方法:

1)现场只有1人时应大声呼救;2人以上时,应有1人或多人去打“120”急救电话及马上报告应急救救援领导小组抢救。

2)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现象,并尽可能了解伤员落地的身体着地部位,和着地部位的具体情况。

3)如果是头部着地,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很可能是颅脑损伤,应该迅速送医院抢救。如发现伤者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帕棉花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4)如果伤员腰、背、肩部先着地,有可能造成脊柱骨折,下肢瘫痪,这时不能随意翻动,搬动是要三个人同时同一方向将伤员平直抬于木板上,不能扭转脊柱,运送时要平稳,否则会加重伤情。

12.4.2模板、坍塌应急救援方法:

1)地当发生高支模坍塌事故时,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在有伤亡的情况下控制好事故现场;

2)报120急救中心,到现场抢救伤员。(应尽量说清楚伤员人数、情况、地点、联系电话等,并派人到路口等待);

3)急报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公司和有关应急救援单位,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

4)清理事故现场,检查现场施工人员是否齐全,避免遗漏伤亡人员,把事故损失控制到最小;

5)预备应急救援工具:切割机、起重机、药箱、担架等。

12.4.3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方法:

当物体打击伤害发生时,应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点进行包扎、止血、固定伤肢,应急以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1) 止血:根据出血种类,采用加压包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堵塞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等。

2) 对伤口包扎:以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扶托伤肢,减少伤痛。

3) 对于头部受伤的伤员,首先应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如果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应迅速送医院抢救,如果发现伤员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巾棉花或纱布堵塞,因为这样可能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4) 如果是轻伤,在工地简单处理后,再到医院检查;如果是重任,应迅速送医院拯救。

5) 预备应急救援工具如下表:

序号 器材或设备 数量 主要用途
1 支 架 若干 支撑加固
2 模板、木枋 若干 支撑加固
3 担 架 2个 用于抢救伤员
4 止血急救包 4个 用于抢救伤员
5 手电筒 6个 用于停电时照明求援
6 应急灯 6个 用于停电时照明求援
7 爬 梯 3樘 用于人员疏散
8 对讲机 8台 联系指挥求援

 

雅居云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