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施组_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2024-11-23 4点热度 0人点赞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Electric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tandard of the building

编制说明

本标准根据中建七局《关于组织编写中建七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的通知》(建七工[2005]340 号)文件要求编制完成。

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认真学习研究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并参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 等有关资料,结合本企业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经验,以满足国家现行《验收规范》质量要求为原则,经反复讨论确定了编写大纲。初稿形成。

本标准为贯彻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而制定。为方便配套使用,在章节编排上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保持对应关系。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柴油发电机组安装和子分部工程验收等,包括技术和质量管理、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质量标准和验收三大部分。本标准中引用有关国家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仍以黑体字列出。

目 录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1

编制说明 2

1 总 则 6

2 术 语 7

3 基本规定 9

4 分项工程 12

4.1 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 12

4. 1. 1 一般规定 12

4.2 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 22

4.2.1 一般规定 22

4.2.2 施工准备 23

4.2.3 材料质量控制 23

4.2.4 施工工艺 23

4.2.5 成品保护 29

4.2.6 安全环保措施 29

4.2.7质量标准 29

4.2.8 质量验收 30

4.3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30

4.3.1 一般规定 30

4.3.2 施工准备 31

4.3.3 材料质量控制 31

4.3.4 施工工艺 32

4.3.5 成品保护 35

4.3.6 安全环保措施 35

4.3.7 质量标准 35

4.4 低压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安装 37

4.4.1 一般规定 37

4.4.2 施工准备 37

4.4.3 材料质量控制 38

4.4.4 施工工艺 38

4.4.5成品保护 41

4.4.6安全环保措施 41

4.4.7质量标准 41

4.4.8 质量验收 42

4.5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 42

4.5.1 一般规定 42

4.5.2 施工准备 42

4.5.3 材料质量控制 43

4.5.4 施工工艺 43

4.5.5 成品保护 44

4.5.6 安全环保措施 44

4.4.7 质量标准 44

4.5.8 质量验收 44

4.6 不间断电源安装 45

4.6.1 一般规定 45

4.6.2 施工准备 45

4.6.3 材料质量控制 45

4.6.4 施工工艺 45

4.6.5 成品保护 48

4.6.6 安全环保措施 49

4.6.7 质量标准 49

4.6.8 质量验收 49

4.7 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 50

4.7.1 一般规定 50

4.7.2 施工准备 50

4.7.3 材料质量控制 50

4.7.4 施工工艺 50

4.7.5 成品保护 55

4.7.6 安全环保措施 56

4.7.7 质量标准 56

4.7.8 质量验收 56

4.8 裸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 57

4.8.1 一般规定 57

4.8.2 施工准备 57

4.8.3 材料质量控制 58

4.8.4 施工工艺 58

4.8.5 成品保护 62

4.8.6 安全环保措施 62

4.8.7 质量标准 62

4.8.8 质量验收 63

4.9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 63

4.9.1 一般规定 63

4.9.2 施工准备 64

4.9.3 材料质量控制 64

4.9.4 施工工艺 65

4.9.5 成品保护 66

4.9.6 安全、环保措施 66

4.9.7 质量标准 66

4.9.8 质量验收 67

4.10 电缆沟内和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 68

4.10.1 一般规定 68

4.10.2 施工准备 68

4.10.3 材料质量控制 68

4.10.4 施工工艺 69

4.10.5 成品保护 69

4.10.6 安全、环保措施 69

4.10.7 质量标准 70

4.10.8 质量验收 70

11 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 70

4.11.1 一般规定 70

4.11.2 施工准备 71

4.11.3 材料质量控制 71

4.11.4 施工工艺 72

4.11.5 成品保护 83

4.11.6 安全、环保措施 84

4.11.7 质量标准 84

4.11.8 质量验收 85

4.12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 85

4.12.1 一般规定 85

4.12.2 施工准备 86

4.12.3 材料质量控制 86

4.12.4 施工工艺 86

4.12.5 成品保护 90

4.12.6 安全、环保措施 90

4.12.7 质量标准 90

4.12.8 质量验收 91

4.13 槽板配线 91

4.13.1 一般规定 91

4.13.2 施工准备 91

4.13.3 材料质量控制 91

4.13.4 施工工艺 91

4.13.5 成品保护 93

4.13.6 安全、环保措施 93

4.13.7 质量标准 93

4.13.8 质量验收 93

4.14 钢索配线 93

4.14.1 一般规定 93

4.14.2 施工准备 94

4.14.3 材料质量控制 94

4.14.4 施工工艺 95

4.14.5 成品保护 96

4.14.6 安全、环保措施 96

4.14.7 质量标准 97

4.14.8 质量验收 97

4.15 电缆头制作、接线和线路绝缘测试 97

4.15.1 一般规定 97

4.15.2 施工准备 99

4.15.3 材料质量控制 99

4.15.4 施工工艺 99

4.15.5 成品保护 102

4.15.6 安全、环保措施 102

4.15.7 质量标准 102

4.15.8 质量验收 103

4.16 普通灯具安装 103

4.16.1 一般规定 103

4.16.2 施工准备 104

4.16.3 材料质量控制 104

4.16.4 施工工艺 104

4.16.5 成品保护 106

4.16.6 安全环保措施 106

4.16.7 质量标准 107

4.16.8 质量验收 108

4.17 专用灯具安装 108

4.17.1 一般规定 108

4.17.2 施工准备 108

4.17.3 材料质量控制 109

4.17.4 施工工艺 109

4.17.5 成品保护 110

4.17.6 安全、环保措施 110

4.17.7 质量标准 110

4.17.8 质量验收 112

4.18 建筑物景观照明灯、航空障碍标志灯和庭院灯安装 112

4.18.1 一般规定 112

4.18.2 施工准备 112

4.18.3 材料质量控制 112

4.18.4 施工工艺 112

4.18.5 成品保护 115

4.18.6 安全、环保措施 115

4.18.7 质量标准 115

4.18.8 质量验收 116

4.19 开关、插座、风扇安装 116

4.19.1 一般规定 116

4.19.2 施工准备 117

4.19.3 材料质量控制 117

4.19.4 施工工艺 118

4.19.5 成品保护 119

4.19.6 安全、环保措施 119

4.19.7 质量标准 119

4.19.8 质量验收 120

4.20 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 121

4.20.1 一般规定 121

4.20.2 施工准备 121

4.20.3 通电试运行技术要求 121

4.20.4 运行中的故障预防 121

4.20.5 安全、环保措施 122

4.20.6 质量标准 122

4.20.7 质量验收 122

4.21 接地装置安装 122

4.21.1 一般规定 122

4.21.2 施工准备 123

4.21.3 材料质量控制 123

4.21.4 施工工艺 123

4.21.5 成品保护 126

4.21.6 安全、环保措施 126

4.21.7 质量标准 126

4.21.8 质量验收 127

4.22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127

4.22.1 一般规定 127

4.22.2 施工准备 127

4.22.3 材料质量控制 128

4.22.4 施工工艺 128

4.22.5 成品保护 129

4.22.6 安全、环保措施 129

4.22.7 质量标准 129

4.22.8 质量验收 130

4.23 接闪器安装 130

4.23.1 一般规定 130

4.23.2 施工准备 130

4.23.3 材料质量控制 131

4.23.4 施工工艺 131

4.23.5 成品保护 132

4.23.6 安全、环保措施 132

4.23.7 质量标准 132

4.23.8 质量验收 132

4.24 建筑物等电位联结 132

4.24.1 一般规定 132

4.24.2 施工准备 133

4.24.3 材料质量控制 133

4.24.4 施工工艺 133

4.24.5 成品保护 134

4.24.6 安全、环保措施 134

4.24.7 质量标准 134

4.24.8 质量验收 134

5 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 135

6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37

附录A 变压器交接试验 165

附录B 高压设备及母线交接试验 166

附录C 发电机交接试验 167

附录D 低压电器交接试验附录E 母线螺栓

搭接尺寸 168

附录E 母线螺栓搭接尺寸 ……………………..169

附录F 母线搭接螺栓的拧紧力矩 170

附录G 室内裸母线最小安全净距以及

本标准用词说明 171

1 总 则

1. 0. 1 为了贯彻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规范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工艺,在符合设计要求、满足使用功能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规程等)的条件下,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环境保护和安全施工,制定本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适用电压等级10KV 及以下。国外引进电气设备的施工及验收应按合同规定执行。

1. 0. 3 建筑电气工程的安装与调试应根据设计图纸及有关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所用的材料,应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并应符合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

1. 0. 4 本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5—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6—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96 等施工质量验收要求进行编制。

1. 0. 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 语

2. 0. 1 布线系统 wiring system

一根电缆(电线)、多根电缆(电线)或母线以及固定它们的部件的组合。如果需要,布线系统还包括封装电缆(电线)或母线的部件。

2. 0. 2 电气设备 electrical equipment

发电、变电、输电或用电的任何物件,诸如电机、变压器、电器、测量仪表、保护装置、布线系统的设备、电气用具。

2. 0. 3 用电设备 current-using equipment

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例如光能、热能、机械能)的设备。

2. 0. 4 电气装置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为实现一个或几个具体目的且特性相配合的电气设备的组合。

2. 0. 5 建筑电气工程(装置)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in building

为实现一个或几个具体目的且特性相配合的,由电气装置、布线系统和用电设备电气部分的组合。这种组合能满足建筑物预期的使用功能和安全要求,也能满足使用建筑物的人的安全需要。

2. 0. 6 导管 conduit

在电气安装中用来保护电线或电缆的圆型或非圆型的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导管有足够的密封性,使电线电缆只能从纵向引入,而不能从横向引入。

2. 0. 7 金属导管 metal conduit

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管。

2. 0. 8 绝缘导管 insulating conduit

没有任何导电部分(不管是内部金属衬套或是外部金属网、金属涂层等均不存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导管。

2. 0. 9 保护导体(PE) protective conductor (PE)

为防止发生电击危险与裸露及外部导电部件、主接地端子、接地电极(接地装置)、电源的接地点或人为的中性接点进行电气连接的一种导体。

2. 0. 10 中性保护导体(PEN)PEN conductor

一种同时具有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功能的接地导体。

2. 0. 11 可接近的 accessible

(用于配线方式)在不损坏建筑物结构或装修的情况下就能移出或暴露的,或者不是永久性地封装在建筑物的结构或装修中的。

(用于设备)因为没有锁住的门、抬高或其他有效办法用来防护,而许可十分靠近者。

2. 0. 12 低压—高压

额定电压交流1kV 及以下、直流1.5kV 及以下称为低压。额定电压大于交流1kV、直流1.5kV 称为高压。

2. 0. 13 暗配

敷设于墙壁、顶棚、地面及楼板等处的内部的电气配线。

2. 0. 14 明配

敷设于墙壁、顶棚的表面及桁架处的明露的电气配线。

2. 0. 15 一般照明系统

供给整个场所的照明。

2. 0. 16 局部照明系统

仅供给局部工作地点(固定式或携带式)的照明。

2. 0. 17 混合照明系统

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综合使用。

2. 0. 18 工作照明

正常情况下工作用;也叫常用照明或正常照明。

2. 0. 19 事故照明

在工作照明事故停电时,仅供工作人员暂时工作或安全通行。

2. 0. 20 值班照明

在非工作时间内供值班用的照明。

2. 0. 21 景观照明 landscape lighting

为表现建筑物造型特色、艺术特点、功能特征和周围环境布置的照明工程,这种工程通常在夜间使用。

2. 0. 22 电气连接

导体与导体之间电阻接近零的连接,又称金属连接。

2. 0. 23 接地装置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

2. 0. 24 接地

电力设备、杆塔或过电压保护装置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称为接地。

2. 0. 25 接地线

电力设备、杆塔的接地螺栓与接地体或零线连接用的正常情况下不截流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

2. 0. 26 工作接地

在电力系统中运行需要接地(中性点接地等)称为工作接地。

2. 0. 27 重复接地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除在中性点直接接地外,在中性线上的一处或多处再作接地,称为重复接地。

2. 0. 28 外露导电部分

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发生接地故障时才有可能带电的部分,如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金属套管等,统称外露导电部分。

3 基本规定

3. 0. 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电工、电气调试人员及有关的特殊操作工种等,应按有关要求持证上岗。

2 安装和调试用的计量器具,应检定合格,使用时在有效期内。

3. 0. 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进行。建筑电气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按表3.0.2:

表 3.0.2 建筑电气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表

分部工程 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建筑电气 室外电气 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成套配电箱、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及控制柜安装,电线、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电气试验,建筑物外部装饰灯具、航空障碍标志灯和庭院路灯安装,建筑照明通电试运行,接地装置安装
变配电室 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裸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电缆沟内和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电气试验,接地装置安装,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供电干线 裸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电缆沟内和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电线、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电气试验
电气动力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及控制柜安装,低压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低压电气动力设备检测、试验和空载试运行,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电线、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电气试验,插座、开关、风扇安装
电气照明安装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电线、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电线、电缆导管和线槽敷线,槽板配线,钢索配线,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电气试验,普通灯具安装,专用灯具安装,插座、开关、风扇安装,建筑照明通电试运行
备用和不间断电源安装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柴油发电机组安装,不间断电源的其他功能单元安装,裸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电线、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电线、电缆导管和线槽敷线,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电气试验,接地装置安装
防雷及接地安装 接地装置安装,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建筑物等电位连接,接闪器安装

3. 0. 3 除设计要求外,承力建筑钢结构构件上,不得采用熔焊连接固定电气线路、设备和器具的支架、螺栓等部件;且严禁热加工开孔。

3. 0. 4 额定电压交流1kV 及以下、直流1.5kV 及以下的应为低压电器设备、器具和材料;额定电压大于交流1kV、直流1.5kV 的应为高压电器设备、器具和材料。

3. 0. 5 电气设备上的计量仪表和与电气保护有关的仪表均应检定合格,当投入试运行时,应在有效期内。

3. 0. 6 建筑电气动力工程的空载试运行和建筑电气照明工程的负荷试运行,应按本标准及国家现行规范规定执行;建筑电气动力工程的负荷试运行,依据电气设备及相关建筑设备的种类、特性,编制试运行方案或作业指导书,并应经施工单位审查批准、监理单位确认后执行。

3. 0. 7 动力和照明工程的漏电保护装置均应做模拟动作实验。

3. 0. 8 建筑电气工程中的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必须经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验收及认可签证。

3. 0. 9 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除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按照被批准的施工图纸、合同约定的内容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施工。施工图纸修改必须有设计单位的变更通知书或技术核准签证。

3. 0. 10 接地(PE)或接零(PEN)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PE)或接零干线相连接,不得串联连接(GB50303-2002 3.1.7)。

3. 0. 11 高压的电气设备和布线系统及继电保护系统的交接试验,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 的规定(GB50303-2002 3.1.8)。

3. 0. 12 低压的电气设备和布线系统的交接试验,应符合本标准和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3. 0. 13 送至建筑智能化工程变送器的电量信号精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状态信号应正确;接收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指令应使建筑电气工程的自动开关动作符合指令要求,且手动、自动切换功能正常。

3. 0. 14 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安装施工对土建工程的要求:与电气设备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土建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电气设备安装前土建工程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屋顶楼板应施工完毕,不得渗漏;变电所、电控室等房屋内部粉刷装饰应完毕。

2 对电器安装有妨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场地清理干净;室内地面基础应施工完毕,并应在墙上标出抹面标高。

3 预埋件应埋设牢固,预埋件及预留孔的尺寸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的规定。

4 设备基础和构架应达到允许设备安装的强度;焊接构件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规范及设计的要求,基础槽钢应牢固可靠。

5 电气室、电控室的室内湿度应达到设计要求或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

6 电气设备安装完毕,投入运行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门窗安装完毕;运行后无法进行的和影响安全运行的工作应施工完毕;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损坏部分应修补完整,电气设备基础的二次灌浆及抹面应完成。

3. 0. 15 承担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现场应具有必要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检验制度。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应经过审查批准,应按有关的施工工艺标准或经审定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实现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3. 0. 16 建筑电气工程所用的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进场,必须对其进行验收。验收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并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确认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品种、规格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后,方可在施工中应用。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严禁使用。

3. 0. 17 对于有异议的设备、器具和材料,应送至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抽样检测。试验室应出具检测报告,确认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后,才能在施工中应用。

3. 0. 18 电气设备、器具和材料的进场验收,首先其必须是依法定程序批准进入市场的。验收时除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外,并应提供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经批准的免检产品或经行业协会认定的名牌产品,在进场验收时,宜不做抽样检测。

3. 0. 19 进口电气设备、器具和材料进场验收,除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外,尚应提供商检证明和中文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性能检测报告以及中文的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并应符合合同的有关规定。

3. 0. 20 经批准的免检产品或认定的名牌产品,当进场验收时,宜不做抽样检测。

3. 0. 21 型钢和电焊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批查验合格证和材质证明书;有异议时,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2 外观检查:型钢表面无严重锈蚀,无过度扭曲、弯折变形;电焊条包装完整,拆包抽检,焊条尾部无锈斑。

3. 0. 22 镀锌制品(支架、横担、接地极、避雷用型钢等)和外线金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批查验合格证或镀锌厂出具的镀锌质量证明书;

2 外观检查:镀锌层覆盖完整、表面无锈斑,金具配件齐全,无砂眼;

3 对镀锌质量有异议时,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3. 0. 23 安全、环保措施

1 施工前应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安全交底,并应遵照安全技术及劳动保护制度执行,参加安装的电工、起重工、焊工持证上岗。

2 施工机械用电必须采用一机一闸一保护。

3 吊装作业开始前,索具、机具必须先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4 线路架设和灯具安装必须由专业持证电工完成。

5 作业前,检查电源线路应无破损,漏电保护装置应灵活可靠。

6 施工中使用的各种电气机具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避免发生电线短路和人身接触触电事故。

7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防止漏电伤人。

8 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时必须是完好设备,不采用国家要求淘汰的机械设备,并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使其在正常状态下运行。

9 对易燃材料操作点要配备干粉灭火器,防止火灾发生。

10 注意对机械的噪声控制,白天不应超过85 分贝,夜间不应超过55 分贝。

11 应注意对粉状材料的覆盖,防止扬尘和运输过程中的遗洒。

12 防止机械漏油污染土地。

13 加强有毒有害物体的管理,对有毒有害物体要定点排放。

3. 0. 24 建筑电气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本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认定为合格;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处)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处)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值的50%为合格。

3. 0. 25 建筑电气工程完工后,承包(或总承包)单位应组织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由施工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写,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分项工程质量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组织施工项目经理和有关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验。

4 分项工程

4.1 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

4. 1. 1 一般规定

1 本章适用于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分项工程的施工操作和施工质量检验。

2 架空配电线路的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采用的设备、器材及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设备应有铭牌。当采用新型材料或器材时安装前应经技术鉴定或试验,证明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3 架空线路所用的金具、横担、紧固件及各种金属构件等均应热镀锌,不应有裂纹、砂眼,锌皮剥落及锈蚀等现象。各种螺栓应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拉线应用镀锌铁线或镀锌绞线。

4 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线路方向和杆位及拉线坑位测量埋桩后,经检查确认,才能挖掘杆坑和拉线坑;
  2. 杆坑、拉线坑的深度和坑型,经检查确认,才能立杆和埋设拉线盘;
  3. 杆上高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合格,才能通电;
  4. 架空线路做绝缘检查,且经单相冲击试验合格,才能通电;
  5. 架空线路的相位经检查确认,才能与接户线连接。

5 本标准适用于10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安装工程。按电压等级分,1kv 及以下称为低压架空配电线路,1kV 以上称为高压架空配电线路。

4. 1. 2 施工准备

4. 1. 2.1 技术准备

1 开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并应进行技术交底。

2 编制施工方案并报主管部门审批。

3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环境进行线路测量定位,确定通过宽度、最大弧垂点、架空线摆动最大时与各种设施的允许水平距离、与电力配电线路交叉接近距离、与通讯线路的最小垂直距离、与通讯线路最小允许交叉角。

4.1.2.2 材料准备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铝绞线或钢芯铝线、绝缘导线、预制混凝土底盘、各种绝缘子、金具、横担、横担垫铁、单或双凸抱箍、拉线立铁抱箍、曲型垫及圆铁抱箍、拉板、连板等。

4. 1.2.3 主要机具

1 安装机具:扳手、钢丝钳、剥线钳、断线钳、紧线钳、登高板、脚扣、腰带、保险绳、腰绳、携带型接地线、人字抱杆、八角锤、钢钎、起重滑车、螺旋钻洞器、夹铲、平头冲锤、外线用压接钳。􁸤

2 检测机具:经纬仪、水平仪、皮尺、塔尺、线坠、高压测电器。

4. 1.2.4 作业条件

1 架空电力线路附近的主干道应已通行,妨碍施工的障碍物已清除。地下管网和其它地下设施已基本完工,地坪已经平整,道路基本成形。

2 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提供的线路平面图、断面图对标定的线路中心桩位进行复核,最终确定电杆位置。若误差值超过施工规范规定,应通知设计人员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3 中心桩位置确定后,应按中心桩标定必要的辅助桩作为施工及工程质量检查的依据:

  1. 直线单杆:顺线路方向,在中心桩(主桩)前后3m 处各设一辅助桩(副桩);
  2. 直线双杆:顺线路方向,在中心桩前后3~5m 处各设一辅助桩,垂直于线路方向,在中心桩左右大约5m 处各设一辅助桩;
  3. 转角杆:除在中心桩前后各设一辅助桩外,并在转角点的夹角平分线上内外侧各设一辅助桩。

4 厂区的架空电力线路,工程设计一般以工厂的坐标值表示杆位,施工测量时应根据线路附近的建筑物坐标、道路坐标或厂区固定的控制坐标进行定位。定位程序如下:

    1. 采用经纬仪和标杆测量法和目测法测量定位;
    2. 皮尺丈量杆间档距,逐点定出杆位;
    3. 标定主、辅标桩,编号。

5 挖杆坑前应先根据标定的中心桩进行分坑,即划出挖坑范围。

4. 1. 3 材料质量控制

4. 1.3.1 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器材,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重作检验:

1 超过保管期限者;

2 因保管、运输不良等原因而有变质损坏可能者;

3 对原试验结果有怀疑或试样代表不够者。

4. 1.3.2 架空电力线路使用的线材,架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 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

3 钢绞线、镀锌铁线表面镀锌层应良好,无锈蚀;

4 绝缘线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规定。绝缘线的绝缘层应挤包紧密,且易剥离,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

4. 1.3.3 由黑色金属制造的附件和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应采用热镀锌制品。

4. 1.3.4 各种连接螺栓宜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

4. 1.3.5 金属附件及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皮剥落及锈蚀等现象。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应良好,加大尺寸的内螺纹与有镀层的外螺纹配合,其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直径1~300mm 公差》的粗牙三级标准。

4. 1.3.6 金具组装配合应良好,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表面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

2 线夹转动灵活,与导线接触面符合要求;

3 镀锌良好,无锌皮剥落、锈蚀现象。

4. 1.3.7 绝缘子及瓷横担绝缘子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瓷件与铁件组合无歪斜现象,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

2 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3 弹簧销、弹簧垫的弹力适宜。

4. 1.3.8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制造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的规定。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下列规定:

1 表面平整,壁厚均匀,无缺愣露筋、跑浆等现象,每个制品表面有合格印记;

2 钢筋混凝土电杆表面光滑,应无纵、横向裂纹,杆身平直,弯曲不大于杆长的1/1000。

4. 1.3.9 预制混凝土底盘,卡盘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纵向裂缝等缺陷,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 1.4 施工工艺

4. 1.4.1 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定位→基坑开槽→底盘安装→回填土→横担组装→电杆组立→拉线安装→导线架设→导线连接→杆上电气设备安装→接户线安装→线路调试运行及验收

4. 1.4.2 施工要点:

1 测量放线定位

基坑放线定位应根据设计提供路平、断面图和勘测地形图等,确定线路的走向,再确定耐张杆、转角杆、终端杆等位置,最后确定直线杆的位置。

(1) 杆坑定位

1) 架空配电线路的杆坑位置,应根据设计线路图已定的线路中心线和规定线路中心桩位进行测量放线定位

2) 基坑定位中心桩位置确定后,应按中心桩的标定位置辅助桩作为施工控制点,即为基坑定位的依据,详见表4. 1.4.2-1 的规定。

4. 1.4.2-1 电杆基坑定位规定

电杆设置 辅助桩 允许偏差值(mm)
直线角杆 在顺线路方向,中心桩(主桩)前后3m处各设置一辅助桩(副桩) 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5%,垂直线路方向不应超过50mm
直线双杆 在顺线路方向,中心桩前后3~5m 处各设置一辅助桩,在垂直于线路方向,中心桩左右大约5m 处再各设一辅助桩 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5%,垂直线路方向不应超过50mm
转角杆 除中心桩前后各设一辅助桩外,并应在转角点的夹角平分线上内外侧各设一辅助桩 位移不应超过50mm

3) 如线路沿已有的道路架设,则可根据该道路的距离和走向定杆位。当线路距离不长时,可采用标杆进行测位。这种方法是用三根标杆构成一条直线,逐步向前延伸测出杆位。

4) 杆坑应采用经纬仪测量定位,逐点测出杆位后,随即在定位点处打入主、辅标桩,并在标桩上编号。应在转角杆、耐张杆、终端杆和加强杆的杆位的标桩上标明杆型,以便挖设拉线坑。

5) 电杆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4. 1.4.2-2 的规定。

4. 1.4.2-2 电杆埋设深度数值

杆长(m) 8.0 9.0 10.0 11.0 12.0 13.0 15.0
埋深h(m) 1.7 1.8 1.9 2.0 2.1 2.3 2.5

6) 杆坑复测定位。施工前必须对全线路的坑位进行一次复测,其目的是检查线路坑位的准确性,特别要检查转角坑的桩位、角度、距离、高差是否正确,以防止坑位移。经复测确定主杆基坑坑位标桩、拉线中心桩及其辅助桩的位置,并划出坑口尺寸。

(2) 拉线坑定位

1) 直线杆的位线位置与线路中心线应平行或垂直。转角杆的位线位于转角的平分角线上(杆受力的反方向)。拉线与杆的中心线夹角一般为45°,如受地形和建筑物的限制时其角度可减小到30°。

2) 拉线坑与杆的水平距离L 可按下述方法确定:拉线坑是沿杆受力的反方向,应以杆位为起点,测量出距离L,在此定位点处钉上标桩,为拉线坑的中心位置。

L=(拉线高度+拉线坑深度)*tgφ

式中 φ-拉线与电杆中心线夹角;

L-拉线坑与电杆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3) 拉线坑的位置方向必须对准杆坑中心。拉线坑深度应根据拉线盘埋设深度而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表

4. 1.4.2-3 中数值确定。

4. 1.4.2-3 拉线盘埋设深度

拉线棒长度(m) 拉线盘长×宽(mm) 埋 深(m)
2 500*300 1.3
2.5 600*400 1.6
3 800*600 2.1

4)底盘。电杆有底盘时,坑底应保持水平。底盘安装尺寸的偏差值应符合表4. 1.3.2-4 中数值的规定。

4. 1.4.2-4 底盘安装允许偏差值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单杆基坑深度 +100 -50
双杆两基坑的相对高差 ≤20
双杆底盘中心距离 ≤30

5)卡盘。配电线路的电杆要受荷载、地势和土质影响,为满足杆基的稳定性,需设置卡盘对基础进行补强。卡盘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卡盘上口距地面不应小于500mm。

直线杆的卡盘应与线路平行,并应在线路电杆左、右侧交替埋设。

承力杆的卡盘设置应埋设在承力的一侧。

2 基坑开槽

(1) 杆坑有梯形和圆形两种。不带卡盘或底盘的杆坑,常规做法为圆形基坑,圆形坑土挖掘工作量小,对电杆的稳定性较好,可采用螺旋钻洞器、夹铲等工具进行挖掘。

(2) 底盘置于基坑底时,坑底表面应平整,双杆两底盘中心的根开误差不应超过30mm,两杆坑深度高差不应超过20mm。

(3) 梯形坑适用于杆身较高较重及带有卡盘的电杆,便于立杆。坑深在1.6m 以下应放二步阶梯形基坑,坑深在1.8m 以上可放三步阶梯形基坑。

(4) 拉线坑的基底底面应垂于拉线方向,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坑底处理:

1) 坑底应铲平夯实。混凝土杆的坑底应设置底盘并应找正。

2) 基土的持力层耐压力应大于0.2MPa,直线杆可不设置底盘。

3) 终端杆、转角杆在一般土层应设置底盘,或者采岩石或碎石作基础,并应夯实。

4) 当土质松散、含沙量大、以及地下水位高时,直线杆应设置底盘。

5) 卡盘一般情况下是在土质不好或在较陡斜坡上立杆时,为了减少电杆埋置深度应装设卡盘。卡盘设置的位 置在距地面1/3 埋置深处,直线杆的卡盘与线路平行;承力杆的卡盘埋设在承力侧。

3 底盘安装

  1. 底盘重量小于300kg 时,可采用人工作业,用撬棍将底盘撬入坑内,若地面土质松软时,应在地面铺设木板或平行木棍,然后将底盘撬入基坑内。底盘重量超过300kg 时,可采用吊装方式将底盘就位。
  2. 底盘找正:单杆底盘找正方法。底盘入坑后,采用钢丝(20 号或22 号),在前后辅助桩中心点上连成一线,用钢尺在连线的钢丝上测出中心点,从中心点吊挂线锤,使线锤尖端对准底盘中心。如产生偏差应调整底盘,直到中心对准为止。然后用土将底盘四周填实,使底盘固定牢固。
  3. 拉线盘找正:拉线盘找正方法。拉线盘安装后,将拉线棒方向对准杆坑中心的标杆或已立好的电杆,使拉线棒与拉线盘成垂直,如产生偏差应找正拉线盘垂直于拉线棒(或已立好的电杆),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拉线盘找正后,应按设计要求将拉线棒埋入规定角度槽内,填土夯实固定牢固。

4 回填土

  1. 凡埋入地下金属件(镀锌件除外)在回填土前均应作防腐处理,防腐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严禁采用冻土块及含有机物的杂土。
  3. 回填时应将结块干土打碎后方可回填,回填应选用干土。
  4. 回填土时每步(层)回填土500mm,经夯实后再回填下一步(上一层),松软土应增加夯实遍数,以确保回填土的密实度。
  5. 回填土夯实后应留有高出地坪300mm 的防沉土台,在沥青路面或砌有水泥花砖的路面不留防沉土台。
  6. 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域如有水流冲刷埋设的电杆时,应在电杆周围埋设立桩并以石块砌成水围子。

5 横担组装

  1. 横担组装前,用支架垫起杆身的上部,用尺量出横担安装位置,按装配工序套上拖箍、穿好垫铁及横担,垫好平光垫圈、弹簧垫圈、用螺母紧固。紧固时,要控制找平、找正。然后安装连接板、杆顶支座抱箍、拉线等。
  2. 横担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同杆架设的双回路或多回路线路,横担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4.1.4.2-5所列数值。

表4.1.4.2-5 同杆架设线路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mm)

架设方式 直线杆 分支或转角杆
10kV 与10kV 800 500
10kV 与1kV 以下 1200 1000
1kV 以下与1kV 以下 600 300
    1. 1kV 以下线路的导线排列方式可采用水平排列;电杆最大档距不大于50m 时,导线间的水平距离为400mm,但靠近电杆的两导线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
    2. 横担的安装:当线路为多层排列时,自上而下的顺序为:高压、动力、照明、路灯;当线路为水平排列时,上层横担距杆顶不宜小于200mm;直线杆的单横担应装于受电侧,20º 转角杆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
    3. 螺栓的穿入方向一般为:水平顺线路方向,由送电侧穿入;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穿入,开口销钉应从上向下穿。
    4. 使用螺栓紧固时,均应装设垫圈、弹簧垫圈,且每端的垫圈不应多于2 个;螺母紧固后,螺杆外露不应少于2 扣,但最长不应大于30mm,双螺母可平扣。
    5. 用水泥砂浆将杆顶严密封堵。
    6. 安装针式绝缘子,并清除表面灰垢、附着物及不应有的涂料。

6 电杆组立

  1. 机械立杆
    1. 吊车就位后,按计划在杆上绑扎吊绳的部位挂上钢丝绳,吊索拴好缆风绳,挂好吊钩,在专人指挥下起吊就位。
    2. 起吊后杆顶部离地面1000mm 左右时应停止起吊,检查各部件、绳扣等是否安全,确认无误后再继续起吊使杆就位。
    3. 电杆起立后,应立即调整好杆位,架上叉木,回填一步土,撤去吊钩及吊绳,然后用经纬仪和线坠调整杆身的垂直度及横担方向,再作回填土。填土500mm 厚度夯实一次,夯填土方填到卡盘安装部位为止。撤去缆风绳及叉木。
    4. 杆位、杆身垂直度及横担方向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杆组立位置应正确,桩身应垂直。允许偏差:直线杆横向位移不大于50mm,杆销偏移不大于杆梢直径的1/2,转角杆紧线后不向内角倾斜,向外角倾斜不大于1 个杆梢直径。

直线杆单横担应装于受电侧,终端杆、转角杆的单横担装于拉线侧,允许偏差:横担的上下歪斜和左右扭斜,从横担端部测量均不大于20mm。

  1. 人力立杆:绞磨就位。设置地锚钎子,用钢丝绳将绞磨与打好地锚钎子连接好。再组装滑轮组,穿好钢丝 绳,立人字抱杆。按计算杆的适当部位牵挂钢丝绳,拴好缆风绳及前后控制横绳,挂好吊钩,在专人指挥下起吊就位。
  2. 卡盘安装
    1. 将卡盘放在杆位,核实卡盘埋设标高及坑深,将坑底找平并夯实。
    2. 将卡盘放入坑内,穿上抱箍,垫好垫圈,用螺母紧固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
    3. 卡盘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卡盘上口距地面不庆小于350mm。

直线杆卡盘应与线路平行,应在线杆左右侧交替埋设。

转角杆应分为上、下二层埋设在受力侧;终端杆卡盘应埋设在承力侧。

  1. 钢筋混凝土电杆组合
    1. 钢圈焊口上的油脂、铁锈、泥垢等物应清理洁净,焊接时遵照《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规定。
    2. 分段钢筋混凝土电杆组对,应按钢圈对齐找正,中间应留2~5mm 的焊口缝隙。其错口不应大于2mm。
    3. 焊口符合要求后,先点焊3~4 处,然后对称交叉施焊。
    4. 钢圈厚度大于6mm 时,应开V 型坡口采用多层焊接,焊接中应特别注意焊缝接头和收口质量,多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收口时应将熔池填满。
    5. 电杆的钢圈焊接接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
    6. 电杆焊接组合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 焊完后的电杆弯曲度不得超过对应长度的2/1000。

② 焊缝表面应有一定的加强面,不应有裂纹、夹渣、气孔等,咬边深度不应大于0.5mm。

7 拉线安装

  1. 拉线盘的埋设深度和方向盘,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棒与拉线盘应垂直,连接处应采用双螺母,其外露地面部分的长度应为500~700mm。拉线坑应有斜坡,回填土时应将土打碎后夯实。拉线坑宜设防沉层。
  2. 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装后对地平面夹角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 架空电力线路不应大于3°;特殊地段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对正;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1. 跨越道路的拉线,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对通车路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5m。
  2. 当采用UT 型线夹及楔形线夹固定时,安装前丝扣上应涂润滑剂; 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固定可靠,线夹处露出尾线长度为300~500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应扎牢;当同一组拉线使用双线夹并采用连板时,其尾线端产方向应统一; UT 型线夹或花篮螺栓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1/2 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 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花篮螺栓应封固。
  3. 当采用绑扎固定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拉线两端应设置心形环;钢绞线拉线,应采用直径不大于3.2 mm 的镀锌铁线绑扎固定。绑扎应整齐、紧密、最小缠绕长度应符合表4.1.4.2-6的规定:

表4.1.4.2-6 最小缠绕长度

钢绞线截面 (mm2 最小缠绕长度 (mm)
上段 中段有绝缘子

的两端

与拉棒连接处
下缠 花缠 上缠
2.5 200 200 150 250 80
3.5 250 250 200 250 80
5.0 300 300 250 250 80
  1. 采用拉线柱拉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拉线柱的埋设深度,当设计无要求时, 采用坠线的,不应小于拉线柱长的1/6;采用无坠线的,应按其受力情况确定。
  3. 拉线柱应向张力反方向倾斜10°~20°。
  4. 坠线与拉线夹角不应小于30°。
  5. 坠线上端固定点的位置距拉线柱顶端的距离应为250mm。

8 导线架设

    1. 放线
  1. 按线路长度的导线的长度计算好每盘导线就位的杆位或就位差,首先,做好线盘就位,然后,从线路首端(紧线处),用放线架架好线轴,沿着线路方向把导线从盘上放开。
  2. 常规导线施放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导线沿杆根部放开后,再将导线吊上电杆;另一种是在横担上装好开口滑轮,施放导线时,逐档将导线吊放在滑轮内施导线。
  3. 施放导线前,应沿线路清除障碍物,石砾地区应垫草垫等隔离物,以免损伤导线。当布线需跨越道路、河流时,应搭跨越架,并应专人监管通过的车辆、船只,以防发生事故。
  4. 施放的导线吊升上杆时,每档之间的导线尽量避免接头,必须有接头时,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同一档距内,同一根导线上的接头不得超过一个。
      2. 导线接头位置与导线固定处的距离应大于0.5m,有防振装置者应在防振装置以外。
      3. 线路跨越各种设施时,档距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
      4. 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5. 导线连接可使用与导线配套的钳压管压接,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导线连接前应清除表面污垢,清除长度应为连接部分的二倍,导线表面及钳压管内壁均应涂刷电力复合脂。
      2. 钳压后导线端头露出长度,不应小于20mm,导线端头绑线不应拆除。
      3. 压接后的套管不应有裂纹,弯曲度不应大于管长的2%,大于2%时应校直;套管两端附近的导线不应有灯笼、抽筋等现象。
      4. 压接后,套管两端出口处、合缝处及外露部分应涂刷油漆。
    1. 紧线
  6. 对耐张杆、转角杆和终端杆的已作完的拉线,应做全部检查,达到设计要求功能后(必要时还设临时拉线),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 在线路末端将导线卡固在耐张线夹上或绑回头挂在蝶式绝缘子上。
  8. 铝绞线和钢芯铝绞线的紧线方法是先将导线通过滑轮组,用人力初步拉紧,然后用紧线器紧线。紧线时,应同时收紧,使横担两侧的导线受力均匀一致,以免横担按力不均而产生歪斜。
  9. 导线紧固后,弛度的误差不应超过设计弛度的±5%,同一档内各条导线弛度应一致;水平排列的导线,高低差应不大于50mm;
  10. 导线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要求:
      1. 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在导线最大弛度时,不应小于表4.1.4.2-7 中所列数值。
      2. 配电线路与允许跨越的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在导线最大弛度时,1~10kV 线路不应小于3m,1kV 以下线路不应小于2.5m。
      3. 配电线路边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10kV 线路不应小于2m,1kV 以下线路不应小于1.0m。
      4. 配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时,应架设在弱电线路的上方,且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度适宜;最大弛度时配电线路与弱电线路的垂直距离,10kV 线路不应小于2m,1kV 以下线路不应小于1m。

表4.1.4.2-7 导线与地面间的最小距离(m)

线路经过地区 线路电压
1kV 以下 1~10kV
居民区

非居民区

交通困难地区

6.0

5.0

4.0

6.5

5.5

4.5

    1. 过引线、引下线安装
  1. 在耐张杆、转角杆、分支杆、终端杆上搭接过引线或引下线。
  2. 搭接过引线、引下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过引线应呈均匀弧度、无硬弯,必要时应加装绝缘子。
      2. 搭接过引线、引下线、应与主导线连接,不得与绝缘子回头绑扎在一起。铝导线间的连接一应采用并沟线夹,但70mm2 及以下的导线可以采用绑扎连接。
      3. 铜、铝导线的连接应使用铜铝过渡线夹,或有可靠的过渡措施。
      4. 裸铝导线在线夹上固定时应缠包铝带,缠绕方向应与导线外层绞股方向一致,缠绕长度应超出接触部分30mm。
    1. 架空导线固定:架空导线在绝缘子上通常用绑扎法固定。绑扎方法因绝缘子形式和安装地点不同而各异。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3. 顶绑法:适用于直线杆针式绝缘子上的绑扎。绑扎时,首先在导线绑扎处包铝带150mm,然后用绑线绑扎,绑线材料应与导线材料相同,直径在2.6~3mm 范围内。
  4. 侧绑法:适用于转角杆针式绝缘子上的绑扎。绑扎时,导线应放在绝缘子颈部外侧(若直线杆针式绝缘子顶槽太浅,无法用顶绑时,也可采用侧绑法绑扎)。导线在进行侧绑法绑扎前,在导线绑扎处同样要绑扎一定长度的铝带。
  5. 终端绑扎法:适用于终端杆蝶式绝缘子的绑扎。
  6. 用耐张线夹固定导线法:适用在用耐张悬式绝缘子串的导线固定。
    1. 线路、电杆的防雷接地
    2. 避雷线的钢绞线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损伤处理标准,应符合表4.1.4.2-8的规定。

表4.1.4.2-8 钢绞线损伤处理标准

钢绞线股数 以镀锌铁丝缠绕 以补修管补修 锯断重接
7 不允许 断1 股 断2 股
19 断1 股 断2 股 断3股
  1. 采用接续管连接的避雷线或接地线,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电力金具》的规定,连接后的握着力与原避雷线或接地线的保证计算拉断力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续管不小于95%。
      2. 螺栓式耐张线夹不小于90%。
  2. 架空线路保护接地的范围:架空线路配线的金属配件;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
  3. 线路的接地线敷设走向合理,连接紧密、牢固,导线截面选用符合设计要求,需防腐处理部分涂料涂刷均匀无遗漏。

9 导线连接

  1. 架空导线连接方式如下:
    1. 跳线处接头,常规采用线夹连接法。
    2. 其他位置接头,通常采用钳接(压接)法、单股线缠绕法和多股线交叉缠绕法。特殊地段和部位利用爆炸压接法。
  2. 架空导线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导线不同金属、规格不同、绞向不同的导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2. 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不应超过1 个接头。跨越线(道路、河流、通讯线路、电力线路)和避雷线均不允许有接头。
    3. 接头距导线的固定点,不应小于500mm。
    4. 导线接头处的机械强度,不应低于原导线强度的90%,电阻不应超过同长度导线的1.2 倍。
  3. 导线连接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压接后尺寸的允许误差,铝绞线钳接管为±1.0mm;钢芯铝绞线钳接管为±0.5mm。
    2. 10kV 及以下架空线路的导线,采用缠绕方法连接时,连接部分的线缠绕紧密、牢固,不应有断股、松股等,以及连接处严禁有损伤导线的缺陷。
    3. 压接后接线管两端出口处,合缝处及外露部分,应涂刷电力复合脂。导线的压接管在压接或校直后严禁有裂纹。
  4. 钳压后导线露出的端头绑扎线不应拆除。

10 杆上电气设备安装

  1. 电杆上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应牢固可靠;
    2. 电气连接应接触紧密,不同金属连接,应有过渡措施;
    3. 瓷件表面光洁,无裂纹、破损等现象。
  2. 杆上变压器及变压器台的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倾斜水大于台架根开的1/100;
      2. 一、二次引线排列整齐、绑扎牢固;
      3. 油枕、油位正常,外壳干净;
      4. 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
      5. 套管压线螺栓等部件齐全;
      6. 呼吸孔道畅通。
  3. 跌落式熔断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部分零件完整;
        2. 转轴光滑灵活,铸件不应有裂纹、砂眼、锈蚀;
        3. 瓷件良好,熔丝管不应有吸潮膨胀或弯曲现象;
        4. 熔断器安装牢固、排列整齐,熔管轴线与地面的垂线夹角为15°~30°,熔断器水平相间距离不小于500mm;
        5. 操作时灵活可靠、接触紧密。合熔丝管时上触头应有一定的压缩行程;
        6. 上、下引线压紧,与线路导线的连接紧密可靠。
  4. 杆上断路器和负荷开关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5. 水平倾斜不大于托架长度的1/100􀄠
  6. 引线连接紧密,当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不小于150mm;
  7. 外壳干净,不应有漏油现象,气压不小于规定值;
  8. 操作灵活,分、合位置指示正确可靠;
  9. 外壳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
  10. 杆上隔离开关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瓷件良好;
      2. 操作机构动作灵活;
      3. 隔离刀刃,分闸后应有不小于200mm 的空气间隙;
      4. 与引线的连接紧密可靠;
      5. 水平安装的隔离刀刃,分闸时,宜使静触头带电;
      6. 三相连动隔离开关的三相隔离刀刃应分、合同期。
  11. 杆上避雷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瓷套与固定抱箍之间加垫层;
      2. 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相间距离:1~10kV 时,不小于350mm;1kV 以下时,不小于150mm;
      3. 引线短而直、连接紧密,采用绝缘线时,引上线其截面铜线不小于16mm2,铝线不小于25 mm2;引下线其截面铜线不小于25mm2,铝线不小于35mm2
      4. 与电气部分连接,不应使避雷器产生外加应力;
      5. 引下线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
  12. 低压熔断器和开关安装各部接触应紧密,便于操作。

11 接户线安装

  1. 电力线接户线的安装,其各部电气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
  2. 电力接户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档距内不应有接头;
      2. 两端应设绝缘子固定,绝缘子安装应防止瓷裙积水;
      3. 采用绝缘线时,外露部位应进行绝缘处理;
      4. 两端遇有铜铝连接时,应设有过渡措施;
      5. 进户端支持物应牢固;
      6. 在最大摆动时,不应有接触树木和其它建筑现象;
      7. 1kV 及以下的接户线不应从高压引线间穿过,不应跨越铁路。
  3. 由两个不同电源引入的接户线不宜同杆架设。

12 线路调试运行及验收

  1. 架空配电线路测试
      1. 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测试记录:1kV 以上为300MΩ。35kV 以上不小于500MΩ。
      2. 线路的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3. 相位检查记录:各相两侧的相位应一致。
      4. 冲击合闸试验记录:冲击合闸前,35kV 以上线路应事先进行递升加压试验。
      5. 测量杆塔接地电阻值测试记录。
  2. 变压器试运行前检查:
      1. 变压器试运行前应做全面检查,确认符合试运行条件时方可投入运行。
      2. 变压器试运行前,必须由质量监督部门检查合格。
      3. 变压器试运行前的检查内容:见本标准4.2.4.1-2-(9) 条相关内容。
  3. 架空配电线路试运行检查:
      1. 导线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 电杆组立的各项误差应符合规定。
      3. 拉线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规定。
      4. 导线的弧垂、相间距离、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距离应符合规定。
      5. 电气设备外观应完整无缺损。
      6. 相位正确,接地良好。
      7. 沿线的障碍物、树及树枝等杂物应清除完毕。
      8. 导线固定、绝缘子固定等所有设备安装应牢靠,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4. 变压器送电试运行:见本标准4.2.4.1-2-(10)条相关内容。
  5. 架空配电线路验收资料和文件
      1. 工程竣工图。
      2. 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3. 安装技术记录(包括隐蔽工程记录)。
      4. 交叉跨越距离记录有关协议文件。
      5. 调整试验记录、接地电阻记录。

4.1.5 成品保护

        1. 电杆搬运时,在车上应捆绑卡牢。人抬时,动作一致,电杆不得离地过高,
        2. 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在杆上输送瓷瓶及金具等,只能用带绳吊,不能采用抛扔的办法,以免损坏。
        3. 架空电力线路中断施工时,要及时收拣好瓷瓶、电线及金具等,保管妥善。
        4. `单方向紧线时,反方向应设置临时拉线,防止倒杆。
        5. 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调试和办理验交手续。

4.1.6 安全环保措施

  1. 人工立杆,所用叉木应坚固完好,操作时,互相配合,用力均衡。机械立杆,两侧应设溜绳。立杆时,坑内不得有人,基坑夯实后,方准拆去叉木或拖拉绳。
  2. 登杆前,杆根应夯实牢固。旧木杆杆根单侧腐朽深度超过杆根直径1/8 以上时,应加固后,方能登杆。
  3. 登杆操作脚扣应与杆径相适应。使用脚踏板,勾子应向上。安全带应栓于安全可靠处,以扣环扣牢,不准栓于瓷瓶或横担上。工具、材料应用绳索传递,禁止上下抛扔。杆下作业人员要戴好安全帽,并且不准无关人员在杆下逗留和通过。
  4. 杆上紧线应侧向操作,并将夹紧螺栓拧紧。紧有角度的导线,应在外侧作业。调整拉线时,杆上不得有人。放线时要有安全值日在路口处禁止行人从线路上经过。
  5. 架线时在线路的每2~3km 处,应重复接地一次,送电前必须拆除。如遇雷电停止作业。
  6. 安装的针式绝缘子,应清除表面灰垢,附着物及不应有的涂料。
  7. 立杆时,在保护线路不受损伤的同时,应注意周围环境不受破坏。
  8. 抻直铅丝时,不应损伤树木等物。

4.1.7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电杆坑、拉线坑的深度允许偏差,应不深于设计坑深100mm,不浅于设计坑深50 mm。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施工记录。

  1. 架空导线的弧垂值,允许偏差为设计弧垂值的±5%,水平排列的同档导线间弧垂值偏差±50mm。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施工记录。

  1. 变压器中性点应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直接连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GB50303-2002 4.1.3)。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接地记录。

  1. 杆上变压器和高压绝缘子、高压隔离开关、跌落式熔断器、避雷器等必须按本标准第3.0.11 条的规定交接试验合格。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试验记录。

  1. 杆上低压配电箱的电气装置和馈电线路交接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路配电开关及保护装置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 相间和查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
    3. 电气装置的交流工频耐压试验电压1kV,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MΩ时,可采用2500V 兆欧表摇测替代,试验持续时间1min,无击穿闪络现象。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试验记录。

    1. 一般项目
  1. 拉线的绝缘子及金属应齐全,位置正确,承力拉线应与线路中心一致,转角拉线与线路分角线方向一致。拉线应收紧,收紧程度与杆上导线数量规格及弧垂值相适配。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电杆组立应正直,直线杆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杆梢偏移不应大于梢径的1/2,转角杆紧线后不向内角倾斜,向外角倾斜不应大于1 个梢径。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直线杆单横担应装于受电侧,终端杆、转角杆的单横担应装于拉线侧。横担的上下的歪斜,从横担端部测量不应大于20mm。横担等镀锌制品应热浸镀锌。

检验方法:观察、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导线无断股、扭绞和死弯,与绝缘子固定可靠,金具规格应与导线规格适配。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线路的跳线、过引线、接户线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的安全距离,电压等级为6~10kV 及以下的,应大于150mm。用绝缘导线架设的线路,绝缘破口处应修补完整。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固定电气设备的支架、紧固件为热浸镀锌制品,紧固件及防松零件齐全;
    2. 变压器油位正常、附件齐全、无渗油现象、外壳涂层完整;
    3. 跌落式熔断器安装的相间距离不小于500mm;熔管试操动能自然打开旋下;
    4. 杆上隔离开关分、合操动灵活。操动机构机械锁定可靠,分合时三相同期性好,分闸后,刀片与静触头间空气间隙距离不小于200mm;地面操作杆的接地(PE)可靠,且有标识;
    5. 杆上避雷器排列整齐,相间距离不小于350mm,电源侧引线铜线截面积不小于16mm2、铝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2,接地侧引线不小于铜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2,铝线截面积不小35mm2。与接地装置引出线连接可靠。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4.1.8 质量验收

      1. 架空线路和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检验批的划分:
  1. 架空线路以杆上电气设备为单位,每段为一个检验批。
  2. 杆上电气设备安装以每杆为一个检验批。
      1. 架空线路安装工程检验数量按以下规定进行:
  3. 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及高压电气设备的试验调整全数检查。
  4. 电气设备的瓷件全数检查。
  5. 导线连接全数检查。
  6. 其它抽查每个检验批的10%,但不少于5 处(支、档)。不足5 处(支、档),应全数检查。
      1. 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全数检查。
      2.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方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101。

4.2 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

4.2.1 一般规定

  1. 本章适用于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树脂浇铸干式变压器及箱式变电所安装的施工操作和质量检验。
  2. 变压器、箱式变电所、高压电器及电磁制品应符合下列规定:
  3. 查验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变压器有出厂试验记录;
  4. 外观检查:有铭牌,附件齐全,绝缘件无缺损、裂纹,充油部分不渗漏,充气高压设备气压指示正常,涂层完整。
  5. 变压器本体外观检查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好无损伤。箱式变电所内外涂层完整、无损伤,有通风口的风口防护网完好。
  6. 变压器及箱式变电所安装前应满足一定的作业条件,安装位置应正确无误。
  7. 变压器基础的轨道应水平,轨距与轮距应配合,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顶盖,沿气体继电器的气流方向有1.0%~1.5%的升高坡度。
  8. 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在试运行前,应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其符合运行条件时,方可投入试运行。
  9. 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0. 变压器、箱式变电所的基础验收合格,且对埋入基础的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和变压器进、出线预留孔及相关预埋件进行检查,才能安装变压器、箱式变电所;
  11. 杆上变压器的支架紧固检查后,才能吊装变压器且就位固定;
  12. 变压器及接地装置交接试验合格,才能通电。

4.2.2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2. 进行图纸会审,复核设计安装方式是否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要求。
  3.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相应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4. 进行设计交底和技术交底。
  5. 材料准备

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型钢、紧固件、蛇皮管、耐油塑料管、变压器油。

  1. 主要机具
  2. 搬运吊装机具设备:汽车吊、汽车、卷扬机、千斤顶、倒链、道木、钢丝绳、钢丝绳轧头、钢丝绳套环、麻绳、滚杠。
  3. 安装机具设备:台钻、砂轮机、电焊机、气焊工具、电锤、冲击电钻、扳手、液压升降梯、套丝机。
  4. 测试仪器:钢卷尺、钢板尺、水平仪、塞尺、磁力线坠、摇表、玻璃温度计、钳形电流表、万用表、电桥及试验仪器。
  5. 作业条件
  6. 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7. 屋顶、楼板、门窗等均已施工完毕,并且无渗漏,有可能损坏设备、变压器安装后不能再进行施工的装饰工作应全部结束。
  8. 室内地面的基层施工完毕,并在墙上标出地面标高。
  9. 混凝土基础及构架达到允许安装的强度,焊接构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10. 预埋件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牢固。
  11. 模板及施工设施拆除,场地清理干净。
  12. 具有足够的施工用场地,道路通畅。
  13. 变压器轨道安装完毕并符合设计要求。
  14. 安装干式变压器室内应无灰尘,相对湿度宜保持在70%以下。
  15. 箱式变电所的基础应高于室外地坪,周围排水通畅。

4.2.3 材料质量控制

  1. 变压器的规格型号及容量符合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并有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及技术数据文件。
  2. 外观检查:变压器应装有铭牌。铭牌上应注明制造厂名、型号、额定容量,一二次额定电压、电流、阻抗电压及接线组别、重量、制造年月等技术数据。附件、备件齐全,无锈蚀及机械损伤,密封应良好。绝缘件无缺损、裂纹和瓷件瓷釉损坏等缺陷,外表清洁,测温仪表指示正确。油箱箱盖或钟罩法兰及封板的联接螺栓应齐全,紧固良好无渗漏。浸入油中运输的附件,其油箱应无渗漏。充油套管的油位应正常、无渗油,瓷体无损伤。
  3. 干式变压器的局放试验PC 值及噪音测试器dB(A)值应符合设计及标准要求。带有防护罩的干式变压器、防护罩与变压器的距离应符合技术标准的规定。
  4. 有载调压开关的传动部分润滑应良好,动作灵活,点动给定位置与开关实际位置一致,自动调节符合产品的技术文件要求。
  5. 型钢:各种规格型钢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无明显锈蚀。
  6. 螺栓:除地脚螺栓及防震装置螺栓外,均应采用镀锌螺栓,并配相应的平垫圈和弹簧垫。
  7. 其它材料:蛇皮管、耐油塑料管、电焊条、防锈漆、调和漆及变压器油,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4.2.4 施工工艺

  1. 变压器施工工艺
  2. 工艺流程

器身检查→基础验收→设备开箱检查→设备二次搬运→变压器就位→附件安装及结线→交接试验→试运前检查→试运行→交工验收

  1. 施工要点
  2. 基础验收:变压器就位前,要先对基础进行验收。基础的中心与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轨距与轮距应互相吻合,具体要求:
    1. 轨道水平误差不应超过5mm。
    2. 实际轨距不应小于设计轨距,误差不应超过+5mm。
    3. 轨面对设计标高的误差不应超过±5mm。
  3. 设备开箱检查
    1. 设备开箱检查应由施工单位、供货方会同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代表共同进行,并做好开箱检查记录。
    2. 开箱后,按照设备清单、施工图纸及设备技术文件核对变压器规格型号应与设计相符,附件与备件齐全无损坏。
    3. 变压器外观检查无机械损伤及变形,油漆完好、无锈蚀。
    4. 油箱密封应良好,带油运输的变压器,油枕油位应正常,油液应无渗漏。
    5. 绝缘瓷件及环氧树脂铸件无损伤、缺陷及裂纹。
  4. 设备二次搬运
    1. 变压器二次搬运应由起重工作业,电工配合。搬运时最好采用汽车吊和汽车,如距离较短时且道路较平坦时可采用倒链吊装、卷扬机拖运、滚杠运输等。
    2. 变压器吊装时,索具必须检查合格,钢丝绳必须挂在油箱的吊钩上,变压器顶盖上盘的吊环仅作吊芯检查用,严禁用此吊环吊装整台变压器。
    3. 变压器搬运时,用木箱或纸箱将高低压绝缘瓷瓶罩住进行保护,使其不受损伤。
    4. 变压器搬运过程中,不应有严重冲击或震动情况,利用机械牵引时,牵引的着力点应在变压器重心以下,以防倾斜,运输倾斜角不得超过15°,防止内部结构变形。
    5. 用千斤顶顶升大型变压器时,应将千斤顶放置在油箱千斤顶支架部位,升降操作应协调,各点受力均匀,并及时垫好垫块。
    6. 大型变压器在搬运或装卸前,应核对高低压侧方向,以免安装时调换方向发生困难。
  5. 器身检查

变压器到达现场后,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进行器身检查。

    1. 器身检查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 周围空气温度不宜低于0℃,变压器器身温度不宜低于周围空气温度。当器身温度低于周围空气温度时,应加热器身,宜使其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10℃。
      2. 当空气相对湿度小于75%时,器身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不得超过16h。
      3. 空气相对湿度或露空时间超过规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露空时间计算规定,带油运输的变压器,由开始放油时算起;不带油运输的变压器,由揭开顶盖或打开任一堵塞算起,到开始抽真空或注油为止。
      4. 器身检查时,场地四周应清洁和有防尘措施;雨雪天或雾天,不应在室外进行。
    2. 钟罩起吊前,应拆除所有与其相连的部件。
    3. 器身或钟罩起吊时,吊索与铅垂线的夹角不宜大于30°,必要时可使用控制吊梁。起吊过程中,器身与箱壁不得碰撞。
    4. 器身检查的主要项目和要求符合下列规定:
      1. 运输支撑和器身各部位应无移动现象,运输用的临时防护装置及临时支撑应予拆除,并经过清点作好记录以备查。
      2. 所有螺栓应紧固,并有防松措施;绝缘螺栓应无损坏,防松绑扎完好。
      3. 铁芯应无变形,铁轮与夹件间的绝缘垫应良好;铁芯应无多点接地;铁芯外引接地的变压器,拆开接地线后铁芯对地绝缘应良好;找开夹件与铁轮接地片后,铁轮螺杆与铁芯、铁轮与夹件、螺杆与夹件间的绝缘应良好;当铁轮采用钢带绑扎时,钢带对铁轮的绝缘应良好;打开铁芯屏蔽接地引线,检查屏蔽绝缘应良好;打开夹件与线圈压板的连线,检查压钉绝缘应良好;铁芯拉板及铁轮拉带应紧固,绝缘良好(无法打开铁芯的可不检查)。
      4. 绕组绝缘层应完整,无缺损、变位现象;各绕组应排列整齐,间隙均匀,油路无堵塞;绕组的压钉应紧固,防松螺母应锁紧。
      5. 绝缘围屏绑扎牢固,围屏上所的线圈引出处的封闭应良好。
      6. 引出线绝缘包扎紧固,无破损、折弯现象;引出线绝缘距离应合格,固定牢靠,其固定支架应紧固;引出线的裸露部分应无毛刺或尖角,且焊接应良好;引出线与套管的连接应牢靠,接线正确。
      7. 无励磁调压切换装置各分接点与线圈的连接应紧固正确;各分接头应清洁,且接触紧密,引力良好;所有接触到的部分,用规格为0.05mm×10mm 塞尺检查,应塞不进去,转动接点应正确地停留在各个位置上,且与指示器所指位置一致;切换装置的拉杆、分接头凸轮、小轴、销子等应完整无损;转动盘应动作灵活,密封良好。
      8. 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选择开关、范围开关应接触良好,分接引线应连接正确、牢固,切换开关部分密封良好。必要时抽出切换开关芯子进行检查。
      9. 绝缘屏障应完好,且固定牢固,无松动现象。
      10. 检查强油循环管路与下轮绝缘接口部位的密封情况;
      11. 检查各部位应无油泥、水滴和金属屑末等杂物。

注:变压器有围屏者,可不必解除围屏,由于围屏遮蔽而不能检查的项目,可不予检查;铁芯检查时,无法拆开的可不测。

    1. 器身检查完毕后,必须用合格的变压器油进行冲洗,并清洗油箱底部,不得有遗留杂物。箱壁上的阀门应开闭灵活、指示正确。导向冷却的变压器还应检查和清理进油管接头和联箱。
    2. 运输网的定位钉应予以拆除或反装,以免造成多点接地。
  1. 就位
    1. 变压器就位可用汽车吊直接进行就位,由起重工操作,电工配合。可用道木搭设临时轨道,用倒链拉入设计位置。
    2. 就位时,应注意其方位和距墙尺寸应与设计要求相符,允许误差为±25mm,图纸无标注时,纵向按轨道定位,横向距离不得小于800mm,距门不得小于1000mm,并使屋内预留吊环的垂线位于变压器中心,以便于进行吊芯检查,干式变压器图纸无注明时,安装维修最小环境距离应符合图4.2.4.1的要求:

 

图4.2.4.1 干式变压器安装维修最小距离

    1. 变压器基础的轨道应水平,轨距与轮距应配合,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顶盖,沿气体继电器的气流方向有1.0%~1.5%的升高坡度。
    2. 变压器与封闭母线连接时,其套管中心线应与封闭母线中心线相符。
    3. 变压器宽面推进时,低压侧应向外;窄面推进时,油枕侧应向外。装有开关的一侧操作方向上应留有1200mm 以上的距离。
    4. 装有滚轮的变压器,滚轮应转动灵活,在变压器就位后,应将滚轮用能拆卸的制动装置加以固定。
    5. 油浸变压器的安装,能考虑能在带电的情况下,方便检查油枕和套管中的油位、上层油温、气体继电器等。
  1. 附件安装
    1. 密封处理。
      1. 设备的所有法兰连接处,应用耐油密封垫(圈)密封;密封垫(圈)必须无扭曲、变形、裂纹和毛刺;密封垫(圈)应与法兰面的尺寸相配合。
      2. 法兰连接面应平整、清洁;密封垫应擦拭干净,安装位置应准确;其搭接处的厚度应与其原厚度相同,橡胶密封垫的压缩量不宜超过其厚度的1/3。
    2. 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安装。
      1. 传动部分润滑应良好(传动结构的磨擦部分应涂以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润滑脂),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点动给定位置与开关实际位置一致,自动调节符合产品的技术文件要求。
      2. 切换开关的触头及其连接线应完整无损,且接触良好,其限流电阻应完好,无断裂现象。
      3. 切换装置的工作顺序应符合产品出厂技术要求;切换装置在极限位置时,其机械联锁与极限开关的电气联锁动作应正确。
      4. 位置指示器应动作正常,指示正确。
      5. 切换开关油箱内应清洁,油箱应做密封试验,且密封良好;注入油箱中的绝缘油,其绝缘强度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3. 冷却装置的安装。
      1. 冷却装置在安装前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压力值用气压或油压进行密封试验,其中散热器、强迫油循环风冷却器,持续30min 应无渗漏;强迫油循环水冷却器,持续1h 应无渗漏,水、油系统应分别检查渗漏。
      2. 冷却装置安装前应用合格的绝缘油经净油机循环冲洗干净,并将残油排尽。冷却装置安装完毕后应即注满油。
      3. 风扇电动机及叶片应安装牢固,并应转动灵活,无卡阻;试转时应无振动、过热;叶片应无扭曲变形或与风筒碰擦等情况,转向应正确;电动机的电源配线应采用具有耐油性能的绝缘导线。
      4. 管路中的阀门应操作灵活,开闭位置应正确;阀门及法兰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5. 外接油管路在安装前,应进行彻底除锈并清洗干净;管道安装后,油管应涂黄漆,水管应涂黑漆,并设有流向标志。
      6. 油泵转向应正确,转动时应无异常噪声、振动或过热现象;其密封应良好,无渗油或进气现象。
      7. 差压继电器、流速继电器应经校验合格,且密封良好,动作可靠。
      8. 水冷却装置停用时,应将水放尽。
    4. 储油柜的安装。
      1. 储油柜安装前,应清洗干净。
      2. 胶囊式储油柜中的胶囊或隔膜式储油柜中的隔膜应完整无破损;胶囊在缓慢充气胀开后检查应无漏气现象。
      3. 胶囊沿长度方向应与储油柜的长轴保持平行,不应扭偏;胶囊口的密封应良好,呼吸应通畅。
      4. 油位表动作应灵活,油位表或油标管的指示必须与储油柜的真实油位相符,不得出现假油位。油位表的信号接点位置正确,绝缘良好。
    5. 升高座的安装。
      1. 升高座安装前,应完成电流互感器的试验;电流互感器出线端子板应绝缘良好,无渗油现象。
      2. 安装升高座时,应使电流互感器铭牌位置面向油箱外侧,放气塞位置应在升高座最高处。电流互感器和升高座的中心应一致。
      3. 绝缘筒应安装牢固,其安装位置不应使变压器引出线与之相碰。
    6. 套管的安装。
      1. 套管安装前先进行检查:瓷套表面应无裂缝、伤痕;套管、法兰颈部及均压球内壁应清擦干净;套管经试验合格,充油套管无渗油现象、油位指示正常。
      2. 当充油管介质损失角正切值tgδ(%)超过标准,且确认其内部绝缘受潮时,应进行干燥处理。
      3. 套管顶部结构的密封垫应安装正确,密封应良好,连接引线时,不应使顶部结构松扣。
      4. 充油套管的油标应面向外侧,套管末屏应接地良好。
    7. 气体继电器安装。
      1. 气体继电器安装前应经检验整定,以检验其严密性及绝缘性能并作流速整定。油速整定范围为:管径为80mm 者为0.7-1.5m/s,管径为50mm 者为0.6-1.0m/s。
      2. 气体继电器应水平安装,观察窗应装在便于检查的一侧,箭头方向应指向油枕,与连通管的连接应密封良好。截油阀应位于油枕和气体继电器之间。
      3. 打开放气嘴,放出空气,直到有油溢出时将放气嘴关上,以免有空气使继电保护器误动作。
      4. 当操作电源为直流时,必须将电源正极接到水银侧的接点上,以免接点断开时产生飞弧。
      5. 事故喷油管的安装方位,应注意到事故排油时不致危及其它电器设备;喷油管口应换为割划有“十”字线的玻璃,以便发生故障时气流能顺利冲破玻璃。
    8. 安全气道(防爆管)安装。
      1. 安全气道安装前内壁应清拭干净,防爆隔膜应完整,其材料和规格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不得任意代用。
      2. 安全气道斜装在油箱盖上,安装倾斜方向应按制造厂规定,厂方无明显规定时,宜斜向储油柜侧。
      3. 防焊隔膜信号接线应正确,接触良好。
    9. 干燥器(吸湿器、防潮呼吸器、空气过滤器)安装。
      1. 检查硅胶是否失效(对浅兰色硅胶,变为浅红色即已失效;白色硅胶不加鉴定一律进行烘烤)。如已失效,应在115~120℃温度下烘烤8h,使其复原或更新。
      2. 安装时必须将干燥器盖子处的橡皮垫取掉,使其畅通,并在盖子中装适量的变压器油,起滤尘作用。
      3. 干燥器与储气柜间管路的连接应密封良好,管道应通畅。
      4. 干燥器油封油位应在油面线上;但隔膜式储油柜变压器应按产品要求处理(或不到油封、或少放油,以便胶囊易于伸缩呼吸)。
    10. 温度计安装。
      1. 套管温度计安装,应直接安装在变压器上盖的预留孔内,并在孔内加以适当变压器油。刻度方向应便于检查。
      2. 电接点温度计安装前应进行校验,油浸变压器一次元件应安装在变压器顶盖上的温度计套筒内,并加适当变压器油;二次仪表挂在变压器一侧的预留板上。干式变压器一次元件应按厂家说明书位置安装,二次仪表安装在便于观测的变压器护网栏上。软管不得有压扁或死弯,弯曲半径不小于50mm,富余部分应盘圈并固定在温度计附近。
      3. 干式变压器的电阻温度计,一次元件应预埋在变压器内,二次仪表应安装值班室或操作台上,导线应符合仪表要求,并加以适当的附加电阻校验调试后方可使用。
  2. 变压器结线及接地
    1. 变压器的一、二次结线、地线、控制导线均应符合相应各章的规定,油浸变压器附件的控制导线,应采用具有耐油性能的绝缘导线。靠近箱壁的绝缘导线,排列应整齐,并有保护措施;接线盒密封应良好。
    2. 变压器一、二次引线的施工,不应使变压器的套管直接承受应力。
    3. 变压器的低压侧中性点必须直接与接地装置引出的接地干线进行连接,变压器箱体、干式变压器的支架或外壳应进行接地(PE),且有标识。所有连接必须可靠,紧固件及防松零件齐全。
    4. 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回路中,靠近变压器处,宜做一个可拆卸的连接点。
  3. 交接试验
    1. 变压器的交接试验应由当地供电部门许可的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试验标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 的规定。
    2. 变压器交接试验的内容:
      1.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2. 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
      3. 检查变压器的三相结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
      4.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5.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δ。
      6.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7.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8. 绕组连同套管的局部放电试验。
      9. 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及铁芯接地线引出套管对外壳的绝缘电阻。
      10. 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11. 绝缘油试验。
      12. 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13. 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14. 检查相位。
      15. 测量噪音。
    3. 变压器电气交接试验的要求详见附录A 的规定。
  4. 送电前的检查。

变压器试运行前必须由质量监督部门检查合格,并做全面检查,确认符合试运行条件时方查投入运行。检查内容如下:

    1. 各种交接试验单据齐全,数据符合要求。
    2. 变压器应清理、擦拭干净,顶盖上无遗留杂物,本体、冷却装置及所有附件应无缺损,且不渗油。
    3. 变压器一、二次引线相位正确,绝缘良好。
    4. 接地线良好且满足设计要求。
    5. 通风设施安装完毕,工作正常,事故排油设施完好,消防设施齐备。
    6. 油浸变压器油系统油门应打开,油门指示正确,油位正常。
    7. 油浸变压器的电压切换装置及干式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放置正常电压档位。
    8. 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要求;操作及联动试验正常。
    9. 干式变压器护栏安装完毕。各种标志牌挂好,门窗封闭完好,门上挂锁。
  1. 送电试运行
      1. 变压器第一次投入式,可全压冲击合闸,冲击合闸宜由高压侧投入。
      2. 变压器应进行3~5 次全压冲击合闸,无异常情况;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min;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作。
      3. 油浸变压器带电后,检查油系统所有焊缝和连接面不应有渗油现象。
      4. 变压器并列运行前,应核对好相位。
      5. 变压器试运行要注意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一、二次电压、温度,并做好试运行记录。
      6. 变压器空载运行24h,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2. 验收。

变压器开始带电起,24h 后无异常情况,应办理验收手续。在验收时,应移交下列资料和文件:

  1. 设计变更书。
  2. 厂方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
  3. 安装技术记录、器身检查记录等。
  4. 变压器试验报告。
  5. 箱式变电所安装

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基础→设备就位→ 安装→接线→试验→验收→紧固件连接→接地线安装

    1. 测量定位:按设计施工图纸所标定位置及坐标方位、尺寸,进行测量放线确定箱式变电所安装的底盘线和中心轴线,并确定地脚螺栓的位置。
    2. 基础型钢安装
      1. 预制加工基础型钢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按设计尺寸进行下料和调直,做好防锈处理。根据地脚螺栓位置及孔距尺寸,进行制孔。制孔必须采用机械制孔。
      2. 基础型钢架安装。按放线确定的位置、标高,中心轴线尺寸,控制准确的位置稳好型钢架,用水平尺或水准仪找平、找正。与地脚螺栓连接牢固。
      3. 基础型钢与地线连接,将引进箱内的地线扁钢与型钢结构基架的两端焊牢。然后涂二遍防锈漆。
    3. 箱式变电所就位与安装。
      1. 就位。要确保作业场地洁清、通道畅通。将箱式变电所运至安装的位置,吊装时,应严格吊点,应充分利用吊环将吊索穿入吊环内,然后,做试吊检查受力吊索力的分布应均匀一致,确保箱体平稳、安全、准确地就位。
      2. 按设计布局的顺序组合排列箱体。找正两端的箱体,然后挂通线,找准调正,使其箱体正面平顺。
      3. 组合的箱体找正、找平后,应将箱与箱用镀锌螺栓连接牢固。
      4. 接地。箱式变电所接地,应以每箱独立与基础型钢连接,严禁进行串联。接地干线与箱式变电所的N 母线和PE 母线直接连接,变电箱体、支架或外壳的接地应用带有防松装置的螺栓连接。连接均应紧固可靠,紧固件齐全。
      5. 箱式变电所的基础应高于室外地坪,周围排水畅通。
      6. 箱式变电所,用地脚螺栓固定的螺帽齐全,拧紧牢固,自由安放的应垫平放正。
      7. 箱壳内的高、低压室均应装设照明灯具。
      8. 箱体内应有防雨、防晒、防锈、防尘、防潮、防凝露的技术措施。
      9. 箱式变电所安装高压或低压电度表时,必须接线相位准确,并安装在便于查看的位置。
    4. 接线
      1. 高压接线就尽量简单,但要求既有终端变电站接线,也有适应环网供电的接线。成套变电所各部分一般在现场进行组装和接线,通常采用下列型式的一种。适合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单线系统图。
  1. 放射式:一回一次馈电线接一台降压变压器,其二次侧接一回或多回放射式馈电线。
  2. 一次选择系统和一次环形系统。每台降压变压器通过开关设备接到两个独立的一次电源上,以得到正常和备用电源。在正常电源有故障时,则将变压器换接到另一电源上。
  3. 二次选择系统。两台降压变压器各接一独立一次电源。每台变压器的二次侧通过合适的开关和保护装置连接各自的母线。两段母线间闭幕词设联络开关与保护装置,联络开头正常是断开的,每段母线可供接一回或多回二次放射式馈电线。
  4. 二次点状网络。两台降压变压器各接一独立一次电源。每台变压器二次侧通过特殊型的断路器都接到公共母线上,该断路器叫做网络保护器(Networkprotector)。网络保护器装有继电器,当逆功率流过变压器时,断路器即被断开,并在变压器二次侧电压、相角和相序恢复正常时再行重合。母线可供接一回或多回二次放射式馈电线。
  5. 配电网络。单台降压变压器二次侧通过做网络保护器接到母线上。网络保护器装有继电器,当变压器二次侧电压、相角、相序恢复时,断路器断开。母线可供一回或多回二次放射式馈电线,和接一回或多回联络线,与类似的成套变电站相连。
  6. 双回路(一个半断路器方案)系统。两台降压变压器各接一独立一次电源。每台变压器二次侧接一回放射式馈电线。这些馈电线电力断路器的馈电侧用正常断开的断路器联接在一起。
      1. 接线的接触面应连接紧密,连接螺栓或压线螺丝紧固必须牢固,与母线连接时紧固螺栓采用力矩扳手紧固。
      2. 相序排列准确、整齐、平整、美观。涂色正确。
      3. 设备接线端,母线搭接或卡子、夹板处,明设地线的接线螺栓处等两侧10~15mm 处均不得涂刷涂料。
    1. 试验及验收
  7. 箱式变电所电气交接试验,变压器应按附录A 的规定进行试验。高压开关及其母线等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试验。
  8. 高压开关、熔断器等与变压器组合在同一个密闭油箱内箱式变电所,其高压电气交接试验必须按随带的技术文件执行。
  9. 低压配电装置的电气交接试验。
  10. 对每路配电开关及保护装置核对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1. 测量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大于0.5MΩ。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 MΩ时,用2500 伏兆欧表摇测1min,无闪络击穿现象。当绝缘电阻值在0.5~10 MΩ之间时,作1000 伏交流工频耐压试验,时间1min,不击穿为合格。

4.2.5 成品保护

    1. 变压器室门应加锁,未经安装单位许可,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2. 变压器就位后,其高低压瓷套管及环氧树脂铸件,应有防砸及防碰撞措施。
    3. 变压器器身要保持清洁干净,保护好油漆面不被碰撞和损伤;干式变压器就位后,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铁件掉入线圈内。
    4. 在变压器上方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蹬踩变压器,随身佩带工具袋,以避免工具掉下损伤变压器。在变压器上方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应对变压器进行全方位保护,防止焊渣掉下,损伤设备。
    5. 安装好的电气管线及其支架应注意保护,不得碰伤。
    6. 未经允许不得拆卸设备部件,不得损坏设备零件和仪表。

4.2.6 安全环保措施

      1. 安装套管和油箱顶盖上的附件以及注油、进行电气试验时,操作人员经常要攀登到变压器顶部操作,此时要随时注意脚下有无油渍,雨雪天还要注意有无雨水、冰雪,以免脚下发滑造成摔跌事故。
      2. 检查变压器芯部时,施工人员应站在架子上工作,架子要绑扎牢固,外侧有防护措施,并且不准超载上人,以防发生架子倾倒、断裂和失足坠落事故。
      3. 变压器芯部绝缘物、绝缘油和滤油纸均系可燃或易燃物,进行干燥作业和过滤绝缘油时,使用各种加热装置,要备好消防器材,慎重作业,避免失火。
      4. 变压器施工时固体废弃物做到工完场清,分类管理,统一回收到规定的地点存放清运。
      5. 废变压器油不能任意丢弃,派专人进行回收,以免造成土地和水体污染。
      6. 搬运变压器时,在施工场地内限制车速,在运输装卸过程中注意不让粉尘飞扬。

4.2.7质量标准

4.2.7.1 主控项目

  1. 变压器安装应位置正确,附件齐全,油浸变压器油位正常,无渗油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接地装置引出的接地干线与变压器的低压侧中性点直接连接;接地干线与箱式变电所的N 母线和PE 母线直接连接;变压器箱体、干式变压器的支架或外壳应接地(PE)。所有连接应可靠紧固件及防松零件齐全。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接地记录。
  2. 变压器必须按本标准3.0.11 条的规定交接试验合格。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试验记录。
  3. 箱式变电所及落地式配电箱的基础应高于室外地坪,周围排水通畅。用地脚螺栓固定的螺帽齐全,拧紧牢固;自由安放的应垫平放正。金属箱式变电所及落地式配电箱,箱体应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有标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4. 箱式变电所的交接试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5. 由高压成套开关柜、低压成套开关柜和变压器三个独立单元组合成的箱式变电所高压电气设备部分,按本标准3.0.11 条的规定交接试验合格。
  6. 高压开关、熔断器等与变压器组合在同一个密闭油箱内的箱式变电所,交接试验按产品提供的技术文件要求执行。
  7. 低压成套配电柜交接试验符合本标准第4.1.7.1-5 条的规定。
  8.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试验记录。

4.2.7.2 一般项目

  1. 有载调压开关的传动部分润滑应良好,动作灵活,点动给定位置与开关实际位置一致,自动调节符合产品的技术文件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绝缘件应无裂纹、缺损和瓷件瓷釉损坏等缺陷,外表清洁,测温仪表指示准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装有滚轮的变压器就位后,应将滚轮用能拆卸的制动部件固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变压器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检查器身,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检查器身:
  2. 制造厂规定不检查器身者。
  3. 就地生产仅做短途运输的变压器,且在运输过程中有效监督,无紧急制动、剧烈振动、冲撞或严重颠簸等异常情况者。

检验方法:查验产品技术文件。

  1. 箱式变电所内外涂层完整、无损伤,有通风口的风口防护网完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箱式变电所的高低压柜内部接线完整、低压每个输出回路标记清晰,回路名称准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接线记录。

  1. 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顶盖,沿气体继电器的气流方向有1.0%~1.5%的升高坡度。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4.2.8 质量验收

  1. 变压器和箱式变电所安装工程检验批的划分以每台变压器和箱式变电所为单位,检查数量为全检。
  2.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102 060201。

4.3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一般规定

  1. 盘、柜装置及二次回路结线的安装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2. 高低压成套配电柜、蓄电池柜、不间断电源柜、控制柜(屏、台)及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查验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不间断电源柜有出厂试验纪录;
    2. 外观检查:有铭牌,柜内元器件无损坏、接线无脱落脱焊,蓄电池柜内电池壳体无碎裂、漏夜,充油、充气设备无泄漏,涂层完整,无明显碰撞凹陷。
  3.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埋设的基础型钢和柜、屏、台下的电缆沟等相关建筑物检查合格,才能安装柜、屏、台;
    2. 室内外落地动力配电箱的基础验收合格,且对埋入基础的电线导管、电缆导管进行检查,才能安装箱体;
    3. 墙上明装的动力、照明配电箱(盘)的预埋件(金属埋件、螺栓),在抹灰前预留和预埋;暗装的动力、照明配电箱的预留孔和动力、照明配线的线盒及电线导管等,经检查确认到位,才能安装配电箱(盘);
    4. 接地(PE)或接零(PEN)连接完成后,核对柜、屏、台、箱、盘内的元件规格、型号,且交接试验合格,才能投入试运行。
  4. 设备安装用的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应用镀锌制品,并宜采用标准件。
  5. 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完毕在测试绝缘时,应有防止弱电设备损坏的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2. 进行图纸会审,复核安装方式是否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要求。
  3. 复核预埋件及预留孔,位置是否正确,标高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4. 施工前编制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并报相应主管部门审批。
  5. 材料准备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控制屏、控制台、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盘)、型钢、镀锌螺丝、螺母、地脚螺栓、防锈漆、调和漆、绝缘胶垫等。

  1. 主要机具
  2. 安装机具:螺丝旋具、冲击电钻、电工用梯、圆头锤、电工刀、钢手锯、板手、钢丝钳、手电钻、丝锥、圆板牙、电焊机、整形锉、钳工锉、套筒板手;
  3. 测量工具:摇表、钢卷尺、钳形电流表、塞尺、磁力线坠。
  4. 作业条件
  5. 必须具有全套正式施工图纸(包括施工说明)和有关施工规程、规范、标准和标准图册等;
  6. 经过设计技术交底,编制了施工方案并且已经由上级审批;
  7. 与盘、柜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规定;
  8. 土建工作应具备下列条件:
  9. 屋顶、楼板施工完毕,不得有渗漏;
  10. 室内地坪工程结束;
  11. 预埋件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牢固;
  12. 门窗安装完毕;
  13. 凡进行装饰工作时有可能损坏已安装设备,或设备安装后不能再进行施工的装饰工作全部结束。

材料质量控制

    1. 盘、柜等在搬运和安装时应采取防震、防潮、防止框架变形和漆面受损等安全措施,必要时可将装置性设备和易损元件拆下单独包装运输。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2. 盘、柜应存放在室内或能避雨、雪、风、沙、的干燥场所。对有特殊保管要求的装置性设备和电气元件,应按规定保管;
    3. 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必须是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合格产品,并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
    4. 设备和器材到达现场后,应在规定期限内作验收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5. 包装及密封良好;
    6. 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设备无损伤,附件、备件齐全;
    7. 产品的技术文件齐全;
    8. 外观检查合格。
    9. 低压配电柜进场的技术要求:
  1. 低压配电柜骨架中所有钢网采用菱形网眼,其网眼边长不得大于20mm,网丝直径不应小于1.2mm;
  2. 所有紧固件包括螺钉、螺帽、垫圈等均应有防腐层;
  3. 低压配电柜的门应有内锁或暗门,并应转动灵活。开启角度不得小于90°,但不宜过大。门在开启过程中不应使电器受到冲击或破坏;
  4. 低压配电柜内零件的边缘和开孔处应平整光滑,无毛刺及裂口;
  5. 为保修安全,低压柜骨架应具有接地装置。骨架涂漆前,接地装置的螺栓螺纹应涂上油脂,并不应沾漆或有黄锈。接地装置应有明显的接地符号;
  6. 所有电器及附件(如附加电阻等)均应牢固地固定在骨架或支件上,不得悬吊在其它电器的接线端子上或连接线上;
  7. 母线连接严密,接触良好,配置整齐美观,不同金属母线或母线与电器端子连接时,在结构上应采取防止电化腐蚀的措施。并保证铝母线连接受压后不致变形。
  8. 低压柜内的一次回路电器设备及母线与其它带电导体布置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表4.3.3 的规定:

表4.3.3 一次设备及母线与其它带电体间的最小距离(mm)

类 别 电 气 间 隙 漏 电 距 离
交直流低压配电柜、电容器屏、动力箱 12 20
照明箱 10 15
  1. 二次回路带电体间或带电体与金属骨架间的电气间隙不应小于4mm,漏电距离不应小于6 mm;
  2. 二次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1.5 mm2 的铜芯绝缘线,导线的耐压等级应按工作电压不低于500V来选择;在经常受到弯曲的地方(如门上电器与屏间的联线),则应使用多芯软绝缘线;二次配线的线束,不应直接靠铁板敷设;
  3. 绝缘导线穿过金属板孔,应在板孔上装绝缘套。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 →基础型钢安装 →柜(盘、箱)就位 →母线安装 →回路结线 →调试→送电运行验收

    1. 施工要点
  1. 盘、柜的安装
  2. 成套盘柜安装工序常分为:基础型钢配料、基础型钢制作埋设,盘柜搬运检查、找正固定、接线调整;
  3. 按施工图选用型钢,如无规定可选用8 号~10 号槽钢,槽钢可平放及竖放,型钢应先调直和除锈,按图下料。
  4. 盘柜在室内的位置必须按施工图规定,作业人员不得任意改更;
  5. 应与土建部门密切配合,核对各种预留孔,预留沟,预埋铁件的位置、数量、尺寸等,以免差错;
  6. 基础型钢的安装允许偏差:水平度和直线度每米均不得超过去1mm,全长均不得超过5mm;
  7. 基础型钢安装后,其顶部应高出抹平地面10 mm;手车式配电柜应与最后地面齐平;基础型钢应有明显的可靠接地,接地点不得少于两点;
  8. 盘柜成列安装按下列要求进行:
    1. 在距柜顶和柜底各200 mm 处,拉两根基准线;
    2. 将盘柜按图纸规定的顺序比照基准就位,精确调整一个盘柜,再逐个调整其他盘柜;
    3. 调整至盘面一致,排列整齐,其水平误差不得大于1/1000。全长不得大于5mm,垂直误差不得大于1.5/1000,盘与盘之间无明显缝隙,最大不得超过2 mm;
    4. 模拟母线应对齐,其误差不应超过视差范围,并应完整,安装牢固。
  9. 盘、柜及盘、柜内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应牢固。主控制盘、继电保护盘和自动装置盘等不宜于基础型钢焊死;
  10. 在有振动场所的盘柜应采取下列防震措施:
    1. 可在盘柜与基础型钢之间垫厚10 mm 的胶皮垫,其长度应与盘柜长度一致,宽度不小于基础型钢;
    2. 盘柜与基础型钢的连接采用螺栓或压板连接;
  11. 盘、柜、台、箱的接地应牢固可靠,装有电器的活动盘、柜门,应以裸铜软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接地。
  12. 各种安装支架和柜体必须采用螺栓连接。不得将支架直接焊在柜体上。
  13. 成套柜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机械闭锁、电气闭锁应动作准确、可靠;
    2. 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一致,触头接触紧密;
    3. 二次回路辅助开关的切换接点应动作准确,接触可靠;
    4. 柜内照明齐全。
  14. 盘、柜的漆层应完整,无损伤,固定电器的支架应刷漆,安装于同一室内且经常监视的盘、柜,其盘面颜色宜和谐一致。
  15. 手车式柜的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检查防止电气误操作的“五防”装置齐全,并动作灵活可靠;
    2. 手车推拉应灵活轻便,无卡阻、碰撞现象,相同型号的手车应能互换;
    3. 手车推入工作位置后,动触头顶部与静触头底部的间隙应符合产品要求;
    4. 手车和柜体间的二次回路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
    5. 安全隔离板应开启灵活,随手车的进出而相应动作;
    6. 柜内控制电缆的位置不应妨碍手车的进出,并应牢固;
    7. 手车与柜体间的接地触头应接触紧密,当手车推入柜内时,其接地触头应比主触头先接触,拉出时接地触头比主触头后断开。
  16. 抽屉式配电柜的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抽屉推拉应灵活轻便,无卡阻、碰撞现象,抽屉应能互换;
    2. 抽屉的机械联锁或电气联锁装置应动作正确可靠,断路器分闸后,隔离触头才能分开;
    3. 抽屉与柜体间的二次回路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
    4. 抽屉与柜体间的接触及柜体、框架的接地应良好。
  17. 盘、柜上的电器安装
  18. 盘柜就位后,应按设计图进一步检查盘上元件的型号、规格及各种元件的端子编号及标志。
  19. 仪表、继电器等元件的密封垫、铅封、漆封和附件应完整。
  20. 元件的固定应稳固端正,安装在盘上的各元件应能自由拆装,而不影响其他相邻元件和线束。
  21. 盘、柜上的仪表等元件应用螺栓固定,不得将它们直接焊在盘、柜壁上。
  22. 仪表及继电器,均应经过校验后方能安装,测量仪表应将额定值标明在刻度盘上。
  23. 仪表之间水平及垂直间距不应小于20mm,固定仪表时,受力应均匀,以免影响仪表精度,较重的仪表安装,应在盘后另设支架支托。
  24. 控制开关安装时,应先检查各不同位置时触点闭合情况与展开图相符,各触点应接触良好,安装应横平、竖直,固定牢靠。
  25. 电阻器应安装在盘柜上部,并应使冷却空气能在其周围流动并应在其接线端子上30 mm 以内的一段芯线上套上小瓷管。
  26. 信号灯、光字牌等信号元件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及试亮,并检查灯罩颜色及附加电阻应与设计相符,单独提供的附加电阻应用小支架固定,不得悬吊在灯头接线螺丝上。
  27. 光字牌里层的光玻璃上应用黑漆按设计图正楷书写相应标题,不应用写好字的纸条镶入两层玻璃中,以免烧焦。
  28. 电器的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29.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30. 熔断器的熔体规格、自动开关的整定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31. 切换压板应接触良好,相邻压板间应有足够安全距离,切换时不应碰及相邻的压板;对于一端带电的切换压板,应使在压板断开情况下,活动端不带电;
  32. 信号回路的信号号灯、光字牌、电铃、电笛、事故电钟等应显示准确,工作可靠;
  33. 盘上装有装置性设备或其它有接地要求的电器,其外壳应可靠接地;
  34. 带有照明的封闭式盘、柜应保证照明完好。
  35. 端子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36. 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绝缘良好;
  37. 端子排应有序号,垂直布置的端子排最底下一个端子,及水平布置的最下一排端子离地宜大于350mm,端字排并列时彼此间隔不应小于150 mm;
  38. 回路电压超过400V 者,端子板应有足够的绝缘并涂以红色标志;
  39. 强、弱电端子宜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空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的隔板;
  40. 正、负电源之间以及经常带电的正电源与合闸或跳闸回路之间,宜以一个空端子隔开;
  41. 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它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试验端子应接触良好;
  42. 潮湿环境宜采用防潮端子;
  43.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44. 二次回路的连接件应采用铜质制品,绝缘件应采用自熄性阻燃材料。
  45. 盘柜的正面及背面各电器、端子牌等应标明编号、名称、用途及操作位置,其标明的字迹应清晰、工整,且不宜脱色。
  46. 盘、柜上的小母线应采用直径不小于6mm 的铜棒或铜管,小母线两侧应有标明其代号或名称的绝缘标志牌,字迹应清晰、工整,且不宜脱色。
  47. 二次回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48. 盘、柜内两导体间,导电体与裸露的不带电的导体间,应符合表4.3.4.2-1的要求;

表4.3.4.2-1 允许最小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mm)

额定电压(V)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额定工作电流 额定工作电流
≤63A >63A ≤63A >63A
≤60 3.0 5.0 3.0 5.0
60<V≤300 5.0 6.0 6.0 8.0
300<V≤500 8.0 10.0 10.0 12.0
  1. 屏顶上小母线不同相或不同极的裸露载流部分之间,裸露载流部分与未经绝缘的金属体之间,电气间隙不得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得小于20mm。
  2. 二次回路结线
  3. 盘内配线应按施工图规定,接线正确、整齐美观,绝缘良好,连接牢固;且不得有中间接头;若无明确规定,可选用铜芯电线或电缆,导线回路截面应符合如下要求:
  4. 电流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2.5mm2
  5. 电压、控制、保护、信号等回路不小于1.5mm2
  6. 对电子无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 截面的绝缘导线;
  7. 多油设备的二次接线不得采用橡皮线,应采用塑料绝缘线。
  8. 接到活动门、板上的二次配线必须采用2.5mm2 以上的绝缘软线,并在转动轴线附近两端留出裕量后卡固,结束应有外套塑料管等加强绝缘层;与电器连接时,端部应绞紧,并应加终端附件或搪锡,不得松散、断股。
  9. 应使用剥线钳剥线,绝缘导线的剥切长度见表4.3.4.2-2:
  10. 在剥掉绝缘层的导线端部套上标志管,导线顺时针方向弯成内径比端子接线螺钉外径大0.5~1mm 的圆圈;多股导线应先拧紧、挂锡、煨圈,并卡入梅花垫,或采用压接线鼻子,禁止直接插入。

表4.3.4.2-2 绝缘导线的剥切长度(mm)

端子螺丝直径 3 4 5 6 8
剥线长度 15 18 21 24 28
  1. 线头弯曲方向应与拧紧螺钉一致,导线与螺钉之间须使用垫圈(片)
  2. 插接式接线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导线端部剥切长度为插接端子的1/2,不应将导线绝缘层插入,以免造成接触不良,也不应插入过少,以致掉落,每个接线端子的一端,接线不得超过二根;
  3. 二次回路接地应设专用螺栓。
  4. 引入盘柜内的电缆及芯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5. 引入盘柜内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
  6. 铠装电缆在进入盘、柜后,应将钢带切断,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并应将钢带接地;
  7. 使用于静态保护、控制等逻辑回路的控制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其屏蔽层应按设计要求的接地方式予接地;
  8. 橡胶绝缘的芯线应用外套绝缘管保护;
  9. 盘柜内的电缆芯线,应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连接,备用芯线长度应留有适当余量;
  10. 强、弱电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
  11. 直流回路中具有水银接点的电器,电源正极应接到水银侧接点的一端。
  12. 在油污环境,应采用耐油的绝缘导线,在日光直射环境,橡胶或塑料绝缘导线应采取防护措施。

成品保护

  1. 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对已完工项目及设备配件的成品保护,防止磕碰摔砸,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拆卸,不应拆卸的设备零件及仪表等防止损坏,不得利用开关柜支撑脚手架。
  2. 要把安装过程和土建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建筑物的墙面、地面、顶板、门窗及油漆、装饰等防止碰坏,剔槽、打眼尽量缩小破损面。

安全环保措施

  1. 吊装作业时,索具、机具必须先经过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2. 用火碱溶液清洗铝母线时,要小心操作,防止火碱溶液溅到眼睛或皮肤上。一旦溅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视情况送医院治疗。
  3. 试运行的防护用品未准备好时,不得进行试运行。试运过程中必须严格服从指挥,按试运行方案操作,操作及监护人员不得随意改变操作指令。
  4. 柜盘及其支架接地支线,需防腐的部分刷漆时,不得污染设备和建筑物。
  5. 盘、柜上的仪表等元件所使用的螺栓不得任意堆放,应放置有序。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接地记录。

  1. 低压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应有可靠的电击保护。柜(屏、台、箱、盘)内保护导体应有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当设计无要求时,柜(屏、台、箱、盘)内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SP 不应小于表4.3.7.1的规定。

表4.3.7.1 保护导体的截面积

相线的截面积S(mm2 相应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积SP(mm2
S≤16 S
16<S≤35 16
35<S≤400 S/2
400<S≤800 200
S>800 S/4

注:S 指柜(屏、台、箱、盘)电源进线截面积,且两者(S、SP)材质相同。

检验方法:做电击试验和实测。

  1. 手车、抽出式成套配电柜推拉应灵活,无卡阻碰撞现象。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一致,且触头接触紧密,投入时,接地触头先于主触头接触;退出时,接地触头后于主触头脱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高压成套配电柜必须符合本标准第3.0.11 条的规定交接试验合格,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2. 继电保护元器件、逻辑元件、变送器和控制用计算机等单体校验合格,整体组试验动作正确,整定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3. 凡经法定程序批准,进入市场投入使用的新高压电气设备和继电保护装置,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交接试验。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调整记录。

  1. 低压成套配电柜交接试验,必须符合本标准第4.1.7.1-5 条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调整记录。

  1. 柜、屏、台、箱、盘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5 MΩ;二次回路必须大于1MΩ。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接地记录。

  1. 柜、屏、台、箱、盘间二次回路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MΩ时,用2500V兆欧表摇测1min,应无击穿闪络现象;当绝缘电阻值在1~10MΩ时,做1000V 交流工频耐压试验,时间为1min,应无击穿闪络现象。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调整记录。

  1. 3.7.1.8 直流屏试验,应将屏内电子器件从线路上退出,检测主回路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大于0.5MΩ,直流屏所附蓄电池组的充、放电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整流器的控制调整和输出特性试验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调整记录。

  1. 照明配电箱(盘)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箱(盘)内配线整齐,无绞接现象。导线连接紧密,不伤芯丝,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相同,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 根,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
  3. 箱(盘)内开关动作灵活可靠,带有漏电保护的回路,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
  4. 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5. 照明箱(盘)内,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 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地线汇流排配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一般项目
  1. 基础型钢安装应符合表4.3.7.2 的规定;

表4.3.7.2 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mm/m) (mm/全长)
不直度 1 5
水平度 1 5
不平行度 / 5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柜、屏、台、箱、盘相互间或基础型钢应用镀锌螺栓连接,且防松零件齐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柜、屏、台、箱、盘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相互间接缝不应大于2mm。成列盘面偏差不应大于5mm。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柜、屏、台、箱、盘内检查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开关及保护装置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2. 闭锁装置动作准确、可靠;
    3. 辅助开关切换动作与主开关动作一致;
    4. 柜、屏、台、箱、盘上的铭牌应标明被控设备编号及名称,或操作位置,接线端子有编号,且清晰、工整、不易脱色。
    5. 48V 及以下回路可不做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回路中的电子元件不需做交流工频耐压试验。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调整记录。

  1. 低压电器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发热元件安装在散热良好的位置;
    2. 熔断器的熔体规格、自动开关的整定值符合设计要求;
    3. 切换压板接触良好,相邻压板间有安全距离,切换时,不触及相邻的压板;
    4. 信号回路的信号灯、按钮、光字牌、电铃、电笛、事故电钟等动作和信号显示准确;
    5. 外壳须接地(PE)或接零(PEN)的,连接可靠;
    6. 端子排安装牢固,端子有序号,强电、弱电端子隔离布置,端子规格与芯线截面积大小适配。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柜、屏、台、箱、盘间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芯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除电子元件回路或类似回路外,其他回路的电线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芯线截面不小于1.5mm2 的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

二次回路连线应成束绑扎,不同电压等级、交流、直流线路及计算机控制线路应分别绑扎,且有标识;固定后不应妨碍手车开关或抽出式部件的拉出或推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连接柜、屏、台、箱、盘面板上的电器及控制台、板等可动部位的电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多股铜芯软电线,缚设长度留有适当裕量;
    2. 线束有外套塑料管等加强绝缘保护层;
    3. 与电器连接时,端部绞紧,且有不开口的终端端子或搪锡,不松散、断股;
    4. 可转动部位的两端用卡子固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照明配电箱(盘)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位置正确,部件齐全,箱体开孔与导管管径适配,暗装配电箱箱盖紧贴墙面,箱(盘)涂层完整;
    2. 箱(盘)内接线整齐,回路编号齐全,标识正确;
    3. 箱(盘)不得采用可燃材料制作;
    4. 箱(盘)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1.5‰,距地面宜为1.5m,照明配电板底边距地面宜不小于1.8 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实测。

4.3.8 质量验收

  1. 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台柜(箱、盘)安装做为检验批。
  2.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单独安装的抽查5 台,成排安装的抽查1~3 排。不足5 台的全数检查。
  3.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4.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103 060202 060601 060401 060501。

4.4 低压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安装

4.4.1 一般规定

  1. 与低压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2. 低压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应与机械设备完成连接,绝缘电阻测试合格,经手动操作符合工艺要求,才能接线。
  3. 电动机接线端子与导线端子必须连接紧密,不受外力,连接用紧固件的锁紧装置完整齐全。在电机接线盒内,裸露的不同相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最小距离必须符合本标准的相应规定。
  4. 电机抽芯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5. 线圈绝缘层完好、无伤痕、绑线牢靠,槽楔无断裂,不松动,引线焊接牢固;内部清洁,通风孔无堵塞。
  6. 轴承工作面光滑清洁,无裂纹或锈蚀,注油(脂)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正确;转子平衡块紧固,平衡螺丝锁紧,风扇叶片无裂纹。
  7. 电动机试运行一般应在空载的情况下进行,空载运行时间为2h,并做好电动机空载电流电压记录。
  8. 电动机、电加热器、电动执行机构和低压开关设备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9. 检查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
  10. 外观检查:有铭牌,附件齐全,电气接线端子完好,设备器件无缺损,涂层完整。

4.4.2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进行图纸会审,复核设计安装方式是否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要求。电动机类型是否符合使用功能和工作环境的需要。
      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相应管理部门进行审批。进行设计交底和技术交底。
      3. 按照设计的现场使用状况和被驱动机械的要求,选择电动机的结构和安装方式,及其与被驱动机械的连接方式,并考虑被驱动机械有无振动和冲击性能选用牢固可靠的安装基础。
    2. 材料准备

低压电动机、电加热器、电动执行机构、型钢、螺栓、绝缘带、电焊条、防锈涂料、润滑脂等。

    1. 主要机具
      1. 安装机具设备:龙门架、倒链、台钻、手电钻、联轴节顶出器、台虎钳、油压钳、扳手、电锤、板锉、电动套丝机、电焊机、气焊工具。
      2. 检测调试机具:钳式电流表、万用表、摇表、转速表、条式水平仪、数字式光学合象水平仪、塞尺、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千分表、电子测温计。
    2. 作业条件
      1. 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齐全,有经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2. 土建应具备下列条件:
  1. 屋顶、楼板工作结束,不得有渗漏现象。
  2. 混凝土基础达到允许安装的强度。
  3. 现场模板、杂物清理完毕;
  4. 预埋件或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牢固。
      1. 在室外安装的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应有防雨措施。
      2. 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的基础、地脚螺栓孔、沟道、电缆管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质量要求。
      3. 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安装场地应清理干净,道路畅通。
      4. 电动机驱动设备已安装完毕,且初验合格。
      5. 安装电动机的工作环境的要求,应符合电动机的性能。

4.4.3 材料质量控制

  1. 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应有铭牌,注明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型号、容量、频率、电压、电流、接线方法、转速、温升、工作方法、绝缘等级等有关技术数据。
  2. 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的容量、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齐全,并有出厂合格证及有关技术文件。
  3. 电动机的控制、保护和起动附属设备,应与电动机配套,并有铭牌,注明制造厂名,出厂日期、规格、型号及出厂合格证等有关技术资料。
  4. 各种规格的型钢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型钢无明显的锈蚀,并有合格证。
  5. 其它材料:绝缘带、电焊条、防锈漆、调合漆、变压器油、润滑脂等均应有产品合格证。

4.4.4 施工工艺

    1. 施工工艺流程

基础验收→ 设备开箱检查→ 安装前的检查→ 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安装→抽芯检查(如需要)→电机干燥(如需要)→控制、保护和起动设备安装→试运行前的检查→试运行。

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三种电气装置的安装,电动机的安装技术要求比较高,本施工工艺以其为重点进行说明,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的安装可依据电动机相关施工要求进行。

    1. 施工要点
  1. 基础验收

对基础轴线、标高、地脚螺栓位置、外形几何尺寸进行测量验收,沟槽、孔洞及电缆管位置应符合设计及土建本身的质量要求;混凝土标号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基础承重量不小于电机重量的3倍;基础各边应超出电机底座边缘100~150mm。

  1. 设备开箱检查
  2. 设备到场后,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代表、供货方及施工单位共同进行开箱检查,并做好开箱检查记录。
  3. 按照设备供货清单、技术文件,对设备及其附件、备件的规格、型号、数量进行详细核对。
  4. 电动机本体、控制和起动设备外观检查应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应完好;电动机及其附属设备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安装前的检查
  6. 盘动转子不得有卡阻及异常声响。
  7. 润滑脂情况应正常,无变色、变质及硬化等现象。其性能应符合电机工作条件的要求。
  8. 测量滑动轴承电机的空气间隙,其不均匀度应符合产品的规定;若无规定时,各点空气间隙与平均空气间隙之比宜为±5%。
  9. 电机的引出线接线端子焊接或压接良好,且编号齐全,裸露带电部分的电气间隙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10. 绕线式电机应检查电刷的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应有“起动”、“运行”的标志,动作顺序应是先短路集电环,后提起电刷。
  11. 电动机的安装
  12. 电动机安装应由电工、钳工操作,大型电动机的安装需要有起重工配合进行。
  13. 地脚螺栓应与混凝土基础牢固地结合成一体,浇灌前预留孔应清洗干净,螺栓本身不应歪斜,机械强度应满足要求。
  14. 稳装电机垫铁一般不超过三块,垫铁与基础面接触应严密,电机底座安装完毕后进行二次灌浆。
  15. 采用皮带传动的电动机轴及传动装置轴的中心线应平行,电动机及传动装置的皮带轮,自身垂直度全高不超过0.5mm,两轮的相应槽应在同一直线上。
  16. 采用齿轮传动时,圆齿轮中心线应平行,接触部分不应小于齿宽的2/3,伞形齿轮中心线应按规定角度交叉,咬合程度应一致。
  17. 采用靠背轮传动时,轴向与径向允许误差,弹性联接的不应小于0.05mm,钢性联接的不大于0.02mm。互相连接的靠背轮螺栓孔应一致,螺帽应有防松装置。
  18. 电刷的刷架、刷握及电刷的安装:
  19. 同一组刷握应均匀排列在与轴线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20. 刷握的排列,应使相邻不同极性的一对刷架彼此错开,以使换向器均匀的磨损。
  21. 各组电刷应调整在换向器的电气中性线上。
  22. 带有倾斜角的电刷,其锐角尖应与转动方向相反。
  23. 电刷架及其横杆应固定紧固,绝缘衬管和绝缘垫应无损伤、污垢,并应测量其绝缘电阻。
  24. 电刷的铜编带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不得与转动部分或弹簧片相碰撞,且有绝缘垫的电刷,绝缘垫应完好。
  25. 电刷在刷握内应能上下自由移动,电刷与刷握的间隙应符合厂方规定,一般为0.1~0.2mm。
  26. 定子和转子分箱装运的电动机,安装转子时,不可将吊绳绑在滑环、换向器或轴颈部分。
  27. 用1000V 摇表测定电动机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MΩ。100kW 以上的电动机,应测量各相直流电阻值,相互差不应大于最小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电动机,测量线间直流电阻值,相互差值不应大于最小值的1%。
  28. 电机的换向器或集电环应符合下列要求:
  29. 表面应光滑,无毛刺、黑斑、油垢。当换向器的表面不平程度达到0.2mm 时,应进行车 光。
  30. 换向器片间绝缘应凹下0.5~1.5mm。整流片与绕组的焊接应良好。
  31. 电机接线应牢固可靠,接线方式应与供电电压相符。
  32. 电动机安装后,应用手盘动数圈进行转动试验。
  33. 电动机外壳保护接地(或接零)必须良好。
  34. 抽芯检查
  35. 除电动机随带技术文件说明不允许在施工现场抽芯检查外,当电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做抽芯检查:
  36. 出厂日期超过制造厂保证期限。
  37. 当制造厂无保证期限时,出厂日期已超过一年。
  38. 经外观检查或电气试验,质量可疑时。
  39. 开启式电机经端部检查可疑时。
  40. 试运转时有异常情况。
  41. 抽芯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42. 电机内部清洁无杂物。
  43. 电机的铁芯、轴颈、集电环和换向器应清洁,无伤痕和锈蚀现象,通风口无堵塞。
  44. 绕组绝缘层应完好,绑线无松动现象。
  45. 定子槽楔应无断裂、凸出和松动现象,每根槽楔的空响长度不得超过其1/3,端部槽楔必须牢固。
  46. 转子的平衡块及平衡螺丝应紧固锁牢,风扇方向应正确,叶片无裂纹。
  47. 磁极及铁轭固定良好,励磁绕组紧贴磁极,不应松动。
  48. 鼠笼式电机转子铜导电条和端环应无裂纹,焊接应良好;浇铸的转子表面应光滑平整;导电条和端环不应有气孔、缩孔、夹渣、裂纹、细条、断条和浇注不满等现象。
  49. 电机绕组应连接正确,焊接良好。
  50. 直流电机的磁极中心线与几何中心线应一致。
  51. 电机的滚动轴承工作面应光滑清洁,无麻点、裂纹或锈蚀,滚动体与内外圈接触良好,无松动;加入轴承内的润滑脂应填满内部空隙的2/3,同一轴承内不得填入不同品种的润滑脂。
  52. 电机干燥
  53. 电机由于运输、保存或安装后受潮,绝缘电阻或吸收比,达不到规范要求,应进行干燥处理。
  54. 在进行电机干燥前,应根据电机受潮情况编制干燥方案。
  55. 烘干温度要缓慢上升,中、小型温升速度为7~15℃/h,铁芯和线圈的最高温度应控制在80℃。
  56. 当电动机绝缘电阻值达到规范要求时,在同一温度下经5h 稳定不变时,方可认为干燥完毕。
  57. 干燥方法
    1. 电阻器干燥法:利用大型电机下面的通风道内放置电阻箱,通风加热干燥电机。
    2. 灯泡照射干燥法:灯泡采用红外线灯泡或一般灯泡,把转子取出来,把灯泡放在定子内,通电照射。温度高低的调节可用改变灯泡瓦数来实现。
    3. 电流干燥法:采用低电压,用变阻器调节电流,其电流大小宜控制在电机额定电流的60%以内,并用测温计随时监测干燥温度。
  58. 控制、起动和保护设备安装
  59. 电机的控制和保护设备安装前应检查是否与电机容量相符,安装按设计要求进行,一般应装在电机附近。
  60. 引至电动机接线盒的明敷导线长度应小于0.3m,并应加强绝缘保护,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套保护管。
  61. 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与调节电阻回路及励磁回路的连接,应采用铜导线,导线不应有接头。调节电阻器应接触良好,调节均匀。
  62. 电动机应装设过流和短路保护装置,并应根据设备需要装设相序断相和低电压保护装置。
  63. 电动机保护元件的选择:
    1. 采用热元件时按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1~1.25 倍来选。
    2. 采用熔丝(片)时按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5~2.5 倍来选。
  64. 试运行前的检查
      1. 土建工程全部结束,现场清扫整理完毕。
      2. 电机本体安装检查结束,起动前应进行的试验项目已按现场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 试验合格。
      3. 冷却、调速、润滑、水、氢、密封油等附属系统安装完毕,验收合格,分部试运行情况良好。
      4. 电动机的保护、控制、测量、信号、励磁等回路的调试完毕,动作正常。
      5. 测定电机定子绕组、转子绕组及励磁回路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有绝缘的轴承座的绝缘板、轴承座及台板的接触面应清洁干燥,使用10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值不得小于0.5MΩ。
      6. 电刷与换向器或集电环的接触应良好。
      7. 盘动电机转子时应转动灵活,无碰卡现象。
      8. 电机引出线应相序正确,固定牢固,连接紧密。
      9. 电机外壳油漆应完整,接地良好。
      10. 照明、通讯、消防装置应齐全。
  65. 试运行
  66. 电动机宜在空载情况下作第一次启动,空载运行时间宜为2h,并记录电机的空载电流。
  67. 电动机试运行时通电后,如发现电动机不能起动或起动时转速很低、声音不正常等现象,应立即断电检查原因。
  68. 起动多台电动机时,应按容量从大到小逐台起动,严禁同时起动。
  69. 电机试运行中应进行下列检查:
      1. 电机的旋转方向符合要求,无异声。
      2. 换向器、集电环及电刷的工作情况正常。
      3. 检查电机各部分温度,不应超过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4. 滑动轴承温度不应超过80℃,滚动轴承不应超过95℃。
  70. 交流电动机的带负荷起动次数,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当产品技术条件无规定时,可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冷态时,可起动2 次。每次间隔时间不得小于5min。
      2. 在热态时,可起动1 次。当在处理事故以及电动机起动时间不超过2~3s 时,可再起动1 次。
  71. 电机在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
      1. 变更设计部分的实际施工图。
      2. 设计变更单。
      3. 厂方提供的产品说明书、检查及试验记录、合格证及安装使用图纸等技术文件。
      4. 安装验收记录、签证和电机抽芯检查及干燥记录等。
      5. 调整试验记录及报告。

4.4.5成品保护

  1. 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到场后,若不立即安装,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仓库或厂房内;若就地保管,就采取防潮、防雨、防尘等措施。
  2. 电气设备及附属设施安装在设备房内,应加锁保护,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3. 电气设备及附属设施安装在室外,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控制设备的箱、柜要加锁。
  4. 施工时各工种之间要相互配合,保护设备不受碰撞损伤。
  5. 电气设备安装完后,应保持干燥清洁,防止设备锈蚀。

4.4.6安全环保措施

  1. 起吊电机转子时,不可将吊绳绑在滑环、换向器或轴颈部分。
  2. 抽芯检查时,注意以下事项:
    1. 钢丝绳不得碰到转子的轴颈、风扇、集电环及转子引线上。
    2. 钢丝绳拴缚的边棱部位必须垫以木板或橡皮垫。
    3. 转子放置时,应以硬木衬垫放在轴颈或转子的铁芯下。
  3. 使用电、气焊操作的场所及进行电机干燥作业时,清理周围易燃物,并备有消防设施。
  4. 所用的电气设备、电动工具要有可靠的安全接地(接零),防止出现触电事故。
  5. 下班前或工作结束后要切断所用电气设备、电动工具电源,检查操作地点,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6. 试运行的安全防护用品未准备好时,不得进行试运,试运中必须严格服从指挥,按试运行方案操作,操作及监护人员不得随意更改指令。
  7. 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安装所用机械设备必须完好并进行定期保养维护,使其在正常状态下运行,减少噪音排放。
  8. 所用的润滑油脂等材料,专人管理并进行严格控制,在现场使用时,专人监督负责;若有遗洒,马上进行清理移走,剩余油脂不得随意丢弃,派专人进行回收,以免造成土地和水体污染。
  9. 施工时固体废弃物做到工完场清,分类管理,统一回收到规定的地点存放清运。
  10. 采取一定的降噪措施,降低电动机运转时的噪音。

4.4.7质量标准

4.4.7.1 主控项目

  1. 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GB50303-2002 7.1.1)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100kW 以上的电动机,应测量各相电阻值,相互差不应大于最小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电动机,测量线间直流电阻值,相互差不应大于最小值的1%。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4.4.7.2一般项目

  1. 电气设备安装应牢固,螺栓及防松零件齐全,不松动。防水防潮电气设备的接线入口及接线盒盖等应做密封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除电动机随带技术文件说明不允许在施工现场抽芯检查外,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电动机,应抽芯检查;
    1. 出厂时间已超过制造厂保证期限,无保证期限的已超过出厂时间一年以上。
    2. 外观检查、电气试验、手动盘转和试运转,有异常情况。

检验方法: 查验技术文件和观察检查。

  1. 电动机抽芯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圈绝缘层完好、无伤痕,端部绑线不松动,槽楔固定、无断裂,引线焊接饱满,内部清洁,通风孔道无堵塞。
    2. 轴承无锈斑,注油(脂)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正确,转子平衡块紧固,平衡螺丝锁紧,风扇叶片无裂纹。
    3. 连接用紧固件的防松零件齐全完整。
    4. 其他指标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特有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电机抽芯记录。

  1. 在设备接线盒内裸露的不同相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最小距离应大于8mm,否则应采取绝缘防护措施。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4.4.8 质量验收

  1. 低压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安装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一设备间或每一区域(以电动机带驱动机械功能划分)做为检验批,其中高压、低压分开。
  2.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高压电机全数检查,低压电机抽查30%,但不少于5 台,不足5 台时应全检。
  3.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4.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低压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402。

4.5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

4.5.1 一般规定

  1.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时施工现场要满足一定的作业条件。
  2. 柴油发电机组及元器件的型号、规格及性能、工作精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
  3. 柴油发电机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依据装箱单,核对主机、附件、专用工具、备品备件和随带技术文件,检查合格证和出厂试运行记录,发电机及其控制柜有出厂试验记录;
    2. 外观检查:有铭牌,机身无缺件,涂层完整。
  4.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基础验收合格,才能安装机组;
    2. 地脚螺栓固定的机组经初平、螺栓孔灌浆、精平、禁固地脚螺栓、二次灌浆等机械安装程序;安放式的机组将底部垫平、垫实;
    3. 油、气、水冷、风冷、烟气排放等系统和隔振防噪声设施安装完成;按设计要求配置的消防器材齐全到位;发电机静态试验、随机配电盘控制柜接线检查合格,才能空载试运行;
    4. 发电机空载试运行和试验调整合格,才能负荷试运行;
    5. 在规定时间内,连续无故障负荷试运行合格,才能投入备用状态。
  5. 柴油发电机组空载试运行前,油、气、水冷、风冷、烟气排放等系统和隔振防噪声设施应安装完成,按设计要求配置的消防器材齐全到位,发电机静态试验完成,随机配电盘控制柜接线应检查合格。

4.5.2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2. 施工前必须按施工图和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操作方法、质量标准、防护安全技术措施等。
  3. 进行技术复核,确定柴油发电机组的基础符合设计要求。
  4. 材料准备

柴油发电机组、型钢、螺栓、电焊条、防锈油漆等。

  1. 主要机具
  2. 安装机具:手电钻、砂轮切割机、电焊机、气焊工具、压线钳、扳手。
  3. 测试机具:钢卷尺、钢板尺、条式水平仪、塞尺、摇表、万用表、钳式电流表。
  4. 作业条件
  5. 机组安装时,建筑土建工程已全部结束,柴油发电机房的房门应满足机组运输与就位要求。
  6. 作业现场的通道必须满足机组的运输与起吊就位。
  7. 供电线出入孔(预埋套管)、排气管预留孔(套管)的标高、几何尺寸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8. 基础的强度、标高、中心线、几何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5.3 材料质量控制

  1. 柴油发电机组容量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依据装箱单核对主机、附件、专用工具、备品备件和随机技术文件,查检合格证和出厂试运行记录,发电机及控制柜应有出厂试验记录。
  3. 柴油发电机组外观检查,机身应完好无损,配件齐全,涂膜完整。
  4. 安装用各种型钢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无明显锈蚀,螺栓均应采用镀锌螺栓。
  5. 其他辅材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4.5.4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机组基础→机组就位→调校机组水平位置→安装接地线路→安装机组附属设备→机组接线→机组检测→机组试运行

    1. 施工要点
  1. 机组基础

柴油发电机组的混凝土基础应符合柴油发电机组制造厂家的要求,基础上安装机组地脚螺栓孔,采用二次灌浆,其孔距尺寸应按机组外形安装图确定。基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 机组就位
      1. 柴油发电机组就位之前,首先应对机组进行复查、调整和准备工作。
      2. 发电机组各联轴节的连接螺栓应紧固。机座地脚螺栓应紧固。安装时应检查主轴承盖、连杆、气缸体、贯穿螺栓、气缸盖等的螺栓与螺母的紧固情况,不应松动。
      3. 所设置的仪表应完好齐全,位置应正确。操作系统的动作灵活可靠。
  2. 调校机组
      1. 机组就位后,首先调整机组的水平度,找正找平,紧固地脚螺栓牢固、可靠,并应设有防松措施。柴油发电机组的水平度一般不应超过0.05/1000,机组连接螺栓拧紧后,柴油机组的不水平度仍应在0.05/1000 范围内。
      2. 调校油路、传动系统、发电系统(电流、电压、频率)、控制系统等。
      3. 发电机、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发电机控制箱调试数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准的规定。
  3. 安装地线
      1. 发电机中性线(工作零线)应与接地母线引出线直接连接,螺栓防松装置齐全,有接地标识。
      2. 发电机本体和机械部分的可接近导体均应保护接地(PE)或接地线(PEN),且有标识。
  4. 安装机组附属设备

发电机控制箱(屏)是同步发电机组的配套设备,主要是控制发电机送电及调压。小容量发电机的控制箱一般(经减震器)直接安装在机组上,大容量发电机的控制屏,则固定在机房的地面上,或安装在与机组隔离的控制室内。

开关箱(屏)或励磁箱,各生产厂家的开关箱(屏)种类较多,型号不一,一般500kW 以下的机组有柴油发电机组相应的配套控制箱(屏),500kW 以上机组,可向机组厂家提出控制屏的特殊订货要求。

  1. 机组接线
      1. 发电机及控制箱接线应正确可靠。馈电出线两端的相序必须与电源原供电系统的相序一致。
      2. 发电机随机的配电柜和控制柜接线应正确无误,所有紧固件应紧固牢固,无遗漏脱落。开关、保护装置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机组检测
      1. 柴油发电机的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 发电机的试验必须符合附录C 的规定。
      3. 发电机至配电柜的馈电线路其相间、相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大于0.5MΩ。塑料绝缘电缆出线,其直流耐压试验为2.4kV,时间15min,泄漏电流稳定,无击穿现象。
  3. 试运行
      1. 柴油机的废气可用外接排气管引至室外,引出管不宜过长,管路转弯不宜过急,弯头不宜多于3 个。外接排气管内径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规定,一般非增压柴油机不小于75mm,增压型柴油机不小于90mm,增压柴油机的排气背压不得超过6kPa(600mmH2O),排气温度约450℃,排气管的走向应能够防火,安装时应特别注意。调试运行中要对上述要求进行核查。
      2. 受电侧的开关设备、自动或手动切换装置和保护装置等试验合格,应按设计的使用分配方案,进行负荷试验,机组和电气装置连续运行12h 无故障,方可做交接验收。

4.5.5 成品保护

  1. 发电机房的门应加锁,未经许可非安装人员不准入内。
  2. 机组试运行至交工期内需设专人值班。
  3. 室内保持清洁干净、走道畅通,通风良好,室内温度保持在10~30℃,室内严禁用火及吸烟。
  4. 若需在发电机房内施工时,必须采取保护和防尘措施,以免碰撞损伤设备。

4.5.6 安全环保措施

  1. 用摇表测定绝缘电阻时,应防止有人触及正在测定中的线路和设备。雷电时,禁止测定线路绝缘。
  2. 使用的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使用时上端要扎牢,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
  3. 施工时所用的机械设备必须是完好设备,并设专人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使设备在正常状态下运行,减少噪音排放。
  4.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采取洒水降尘、挡风等措施避免粉尘飞扬。
  5. 施工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做到自产自清,日产日清,工完场清,统一回收到规定的地点存放。
  6. 油漆、酸、碱液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不能随意丢弃,以免造成水体和土地污染。

4.4.7 质量标准

4.4.7.1 主控项目:

  1. 发电机的试验必须符合附录C 的规定。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试验记录。

  1. 发电机组至低压配电柜馈电线路的相间、相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塑料绝缘电缆馈电线路直流耐压试验为2.4kV,时间为15min,泄漏电流稳定,无击穿现象。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试验记录。

  1. 柴油发电机馈电线路连接后,两端的相序必须与原供电系统的相序一致(GB50303-2002 8.1.3)

检验方法:测试并检查安装记录。

  1. 发电机中性线(工作零线)应与接地干线直接连接,螺栓防松零件齐全,且有标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4.7.2 一般项目

  1. 发电机组随带的控制柜接线应正确,紧固件紧固状态良好,无遗漏脱落。开关、保护装置的型号、规格正确,验证出厂试验的锁定标记应无位移,有位移应重新按制造厂要求试验标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发电机本体和机械部分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应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有标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 受电侧低压配电柜的开关设备、自动或手动切换装置和保护装置等试验合格,应按设计的自备电源使用分配预案进行负荷试验,机组连续运行12h 无故障。

检验方法:试运行检查并检查试验记录。

4.5.8 质量验收

  1.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工程检验批的划分以每台柴油发电机组为单位,检查数量为全检。
  2.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602。

4.6 不间断电源安装

一般规定

    1. 不间断电源电源应按产品技术要求试验调整,应检查确认,才能接至馈电网路。
    2. 不间断电源安装时施工现场要满足一定的作业条件。
    3. 蓄电池组安装、电解液的配制,首次充、放电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
    4. 蓄电池组母线对地绝缘电阻值,必须符合以下的规定:
      1. 110V 的蓄电池线不小于0.1MΩ。
      2. 220V 的蓄电池线不小于0.2MΩ。
    5. 蓄电池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稳固垫平、排列整齐、标志正确、清晰齐全、绝缘子绝缘垫板等无碎裂和缺损。
      2. 容器内无严重沉淀或其他杂物,容器本体无渗漏,表面清洁,容器内的有关表计清晰可见,电解液液位正确。
      3. 母线及支持件和支架平整,固定牢靠,母线平直,弯曲处弯度均匀一致,母线穿墙接线板,固定牢固密封良好。
      4. 母线熔焊焊接,焊缝无裂纹、气孔等缺陷,母线色标准确均匀,布置合理。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并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安全环保措施等。
  2. 蓄电池室地面进行耐酸处理,金属结构件涂刷防腐耐酸涂料。
        1. 材料准备

不间断电源、蓄电池组、母线、电缆、台架、连接条、螺栓及螺母。

        1. 主要机具
  1. 安装机具:配液池、台钻、砂轮、电锤、板锉、圆锉、手锯、扳手、电焊机、气焊工具。
  2. 测试机具:摇表、万用表、直流电压表、比重计、温度计、量杯。
        1. 作业条件
  3. 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齐全。
  4. 土建施工全部结束,门窗齐全。
  5. 蓄电池室耐酸地面符合设计要求。金属结构件均涂刷完防腐耐酸涂料。
  6. 放置蓄电池台墩增已施工完毕。
  7. 采暖、通风装置及照明全部安装完并达到使用条件。
  8. 蓄电池室上、下水道接通。

材料质量控制

  1. 不间断电源应装有铭牌,注明制造厂名、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等技术数据。备件应齐全,并有产品合格证及技术资料。
  2. 不间断电源及其它电气元件外表无锈蚀及损坏现象。机架所用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3. 配制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用硫酸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蓄电池用硫酸》,并有产品合格证。
  4. 绝缘子、绝缘垫无碎裂和缺损;型钢无明显锈蚀。
  5. 其他材料:防锈漆、耐酸漆、电力复合脂、镀锌螺丝、塑料带、沥青漆、酒精、铅板均应有合格证。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设备开箱检查 → 母线、电缆及机架安装 → 不间断电源安装 → 配液、充放电 → 调试和检测不间断电源功能单位主要由整流装置、逆变装置、静态开关和蓄电池组四个功能单元组成,由制造厂以柜式出厂供货,有的组合在一起,容量大的分柜供应,安装时基本与柜盘安装要求相同,涉及到蓄电池组单独安装时按以下要求进行。

  1. 施工要点
    1. 设备开箱检查
      1. 设备开箱检查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供货单位及施工单位代表共同进行,并做好开箱检查记录。
      2. 按照设备清单核对设备及零备件,应符合图纸要求,完好无损。制造厂的有关技术文件齐全。
      3. 设备、附件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应齐全,部件完好无损。
      4. 蓄电池外观质量检查。蓄电池应符合以下要求:外形无变形,外壳无裂纹、损伤,槽盖板应密封良好。正、负端柱必须极性正确。防酸栓、催化栓等配件应齐全无损伤。滤气帽的通气性能良好。
    2. 母线、电缆及台架安装
      1. 母线、电缆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2. 配电室内的母线支架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架(吊架)以及绝缘子铁脚增应做防腐处理涂刷耐酸涂料。
  3. 引出电缆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宜采用塑料护套电缆带标明正、负极性。正极为赭色、负极为蓝色。
  4. 所采用的套管和预留洞处,均应用耐酸、碱材料密封。
  5. 母线安装除应符合相关规定外,沿应在连接处涂电力复合脂和防腐处理。
      1. 机架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6. 机架的型号、规格和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数量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7. 高压蓄电池架,应用绝缘子或绝缘垫与地面绝缘。
  8. 安放不间断电源的机架组装应平整、不得歪斜,水平度、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紧固件齐全。
  9. 机架安装应做好接地线的连接。
  10. 机架有单层架和双层架,每层上安装又有单列、双列之分,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不间断电源的容量及外形尺寸进行调整。
  11. 不间断电源采用铅酸蓄电池时,其角钢与电源接触部分衬垫2mm 厚耐酸软橡皮,钢材必须刷防酸漆;埋在机架内的桩柱定位后用沥青浇灌预留孔。
  12. 不间断电源采用镉镍蓄电池和全密封铝酸电池时,机架不需作防酸处理。
    1. 不间断电源安装
      1. 不间断电源安装应按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进行施工。
      2. 不间断电源安装应平稳,间距均匀,同一排列的不间断电源应高低一致、排列整齐。
      3. 引入或引出备用和不间断电源装置的主回路电线、电缆和控制电线、电缆应分别穿保护管敷设,在电缆支架上平行敷设应保持150mm 的距离;电线、电缆的屏蔽护套接地连接可靠,与接地干线就近连接,紧固件齐全。
      4. 不间断电源接线时严禁将金属线短接,极性正确,以免不慎将电池短路,造成因大电流放电报废。
      5. 不间断电源输出端的中性线(N 极),必须与由接地装置直接引来的接地干线相连接,做重复接地。不间断电源装置的可接近裸露导体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有标识。
      6. 应有防震技术措施,并应牢固可靠。
      7. 温度计、液面线应放在易于检查一侧。
      8. 由于不间断电源运行时,其输入输出线路的中线电流约为相线电流的1.8 倍以上,安装时应检查中线截面,如发现中线截面小于相线截面时,应并联一条中线,防止因中线大电流引起事故。
      9. 不间断电源本机电源应采用专用插座,插座必须使用说明书中指定的保险丝。
      10. 蓄电池组的安装:
  13. 采用架装的蓄电池;
  14. 新旧蓄电池不得混用;存放超过三个月的蓄电池必须进行补充充电;
  15. 安装时必须避免短路,并使用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严防电击;
  16. 按规定的串并联线路连接列间、层间、面板端子的电池连线,应非常注意正负极性,在满足截面要求的前提下,引出线应尽量短;并联的电池组各组到负载的电缆应等长,以利于电池充放电时各组电池的电流均衡;
  17. 电池的连接螺栓必须紧固,但应防止拧紧力过大损坏极柱;
  18. 再次检查系统电压和电池的正负极方向,确保安装正确;并用肥皂水和软布清洁蓄电池表面和接线;
  19. UPS 与蓄电池之间应设手动开关。
    1. 配液、充放电
      1. 配液前应符合以下要求:
  20. 硫酸应是蓄电池专用电解液硫酸,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21. 蒸馏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要求。
  22. 蓄电池槽内应清理干净。
  23. 做好充电电源的准备工作,确保电源可靠供电。
  24. 准备好配液用器具、测试设备及劳保用品。
      1. 调配电解液
  25. 调配电解液时,将蒸馏水放到已准备好的配液容器中,然后将浓硫酸缓慢的倒入蒸馏水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以便混合均匀,迅速散热;严禁将蒸馏水往硫酸里倒,以防发生剧烈爆炸。
  26. 电解液调配好的密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技术规定。
  27. 注入蓄电池的电解液,其温度不宜高于30℃,当室温高于30℃时,不得高于室温。注入液面高低度应在高低液面线之间。
  28. 固定型开口式蓄电池隔板在注入电解液前24h 内插入,注入电解液应高出析板上部10mm~20mm。
      1. 充电
  29. 蓄电池充电要在电解液注入3h~5h(一般不宜超过12h)、液温低于30℃以下进行,充电时液温不宜高于45℃。
  30. 防酸隔爆式铅蓄电池的防酸隔爆栓在注酸完好装好,防止充电时酸气大量外泄。
  31. 蓄电池在充电时要严格按技术标准要求进行。
  32. 蓄电池充电符合下列条件可认为已充足:

在正、负极板上发生强烈气泡。

电解液的比重增加到产品说明规定值,一般为1.20~1.21(温度为+15℃时)而3h 内保持不变。

每个电池的电压增加到2.5~2.75V,而且3h 内保持不变。

极板的颜色正极板变成褐红或暗褐色,负极板变成灰色,

  1. 充电结束后,电解液的比重、液面高度需调整时,调后再进行半小时的充电。
      1. 放电
  2. 蓄电池的放电应按技术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不应过放。
  3. 蓄电池具有以下特征时符合放电已完成的要求:
      1. 电池电压降至1.8V。
      2. 极板的颜色,正极板为褐色,负极板发黑。
      3. 电解液的比重,一般降至1.17~1.15。
  4. 温度在25℃时,放电容量应达到额定容量的85%以上,当温度不在25℃时,其容量可按下式换算:

C25=Ct/[1+0.008(t-25)]

式中 t——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平均温度(℃);

Ct——在液温为t℃时实际测得容量(A·h);

C25——换算成标准温度(25℃)时的容量(A·h);

0.008——容量温度系数。

      1. 蓄电池放电后应立即充电,间隔不宜超过10h。
      2. 充放电全过程,按规定时间作好电压、电流、比重、温度记录及绘制充放电特性曲线图。
      3. 碱性蓄电池充放电
  1. 碱性蓄电池配液及充放电要按产品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进行。
  2. 电解液的注入:

清洗电池,擦去油污。

注入电解液需用玻璃漏斗或瓷漏斗。注入后2h 进行电压测量,如测不出可等8~10h,再测一次。还测不出电压或电压过低,说明电池已坏,需更换电池。

电解液注入后2h 还要检查液面高度,液面必须高出极板10~15mm。

在电解液中注入少量的火油或凡士林油,使其漂浮在液面上,隔绝空气,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与电解液接触。

  1. 充放电:

碱性蓄电池的充、放电应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如果没有注明,充、放电电流可按以下方法计算:电池的额定容量除以4(或乘以25%),即额定容量为100A·h 的蓄电池可用25A 进行充电。

C25=Ct1+0.008(t-25)

镉镍蓄电池充电先用正常充电电流充6h,1/2 正常充电电流继续充6h,接着用8h 放电率放电4h,如此循环,充、放电要进行三次。

对铁镍蓄电池用正常充电电流充12h,再用8h 率放电,当两极电压降压1.1V 时,再用12h率(1/3 正常充电电流)充电一次。

  1. 注意事项

配制碱性电解液的容器应用铁、钢、陶瓷或珐琅制成。

严禁使用配制过酸性电解液的容器。

配制溶液的保护用品和配酸性溶液相同。

配制好的电解液必须密封,不能与空气接触,以防产生碳酸盐。

    1. 调试和检测
  1. 对不间断电源的各功能单元进行试验测试,全部合格后方可进行不间断电源的试验和检测。
  2. 采用后备式和方波输出的UPS 电源时,其负载不能是容感性负载(变频器、交流电机、风扇、吸尘器等);不允许在不间断电源工作时用与不间断电源相连的插座接通容感性负载。
  3. 不间断电源的输入输出连线的线间、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4. 按要求正确设定蓄电池的浮充电压和均充电压,对UPS 进行通电带负载测试。
  5. 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按顺序启动UPS 和关闭UPS。
  6. 对不间断电源进行稳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稳态测试时主要应检测UPS 的输入、输出、各级保护系统;测量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波形畸变系统、频率、相位、效率、静态开关的动作是否符合技术文件和设计要求;动态测试应测试系统接上或断开负载时的瞬间工作状态,包括突加或突减负载、转移特性测试;其他的常规测试还应包括过载测试、输入电压的过压和欠压保护测试、蓄电池放电测试等。
  7. 检测不间断电源的功能:
  8. 按接口规范检测接口的通信功能;
  9. 检查连锁控制,确保因故障引起的断路器跳闸不会导致备用断路器闭合(对断路器手动恢复除外),反之亦然;
  10. 采用试验用开关模拟电网故障,测验转换顺序;
  11. 用辅助继电器设置故障,检测系统的自动转换动作的转移特性;
  12. 正常电源与备用电源的转换测试:
  13. 通过带有可调时间延迟装置的三相感应电路实现正常和备用电源电压的监控。当正常电源故障或其电压降到额定值的70%以下时,计时器开始计时,若超过设定的延时时间(0~15s)故障仍存在,则备用电源电压已达到其额定值的90%的前提下,转换开关开始动作,由备用电源供电;一旦正常电源恢复,经延时后确认电压已稳定,转换开关必须能够自动切换到正常电源供电,同时通过手动切换恢复正常供电的功能也必须具备。
  14. 检查声光报警装置的报警功能;
  15. 检查系统对不间断电源运行状况的监测和显示情况;
  16. 检测不间断电源的噪声。
  17. 根据GB 7260/GB 50303/GB 50307 的有关规定对不间断电源系统进行检测验收。

成品保护

    1. 电源室的门应加锁,未经许可非安装人员不准入内。
    2. 不间断电源自充电至交工期内需设专人值班。
    3. 室内保持清洁干净、走道畅通,通风良好,室内温度保持在10~30℃,室内严禁用火及吸烟。
    4. 若需在电源室施工时,必须采取保护和防尘措施,以免碰撞损伤设备。

安全环保措施

  1. 不间断电源室内通风必须良好。
  2. 不间断电源室严禁烟火。
  3. 极板焊接时,必须由有经验的焊工进行,电工配合。
  4. 蓄电池配液应由有施工经验的电工操作,并设专人监护。
  5. 配液时不间断电源室应备5%的碳酸钠溶液和清水以防意外。
  6. 严格禁止把蒸馏水向硫酸内倾倒。
  7. 配注电解液时,操作人员必须配戴专用保护用品(防护眼镜、胶皮手套、胶皮围裙、胶皮靴、口罩),确保操作安全。
  8. 不间断电源施工时所用的机械设备必须是完好设备,并设专人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使设备在正常状态下运行,减少噪音排放。
  9. 对于备用和不间断电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采取洒水降尘、挡风等措施避免粉尘飞扬。
  10. 油漆、酸、碱液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不能随意丢弃,以免造成水体和土地污染。

质量标准

4.6.7.1 主控项目:

  1. 不间断电源的整流装置、逆变装置和静态开关装置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内部结线连接正确,紧固件齐全,可靠不松动,焊接连接无脱落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不间断电源的输入、输出各级保护系统和输出的电压稳定性、波形畸变系数、频率、相位、静态开关的动作等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试验调整必须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安装记录。

  1. 不间断电源装置间连线的线间、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

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1. 不间断电源输出端的中性线(N 极),必须与由接地装置直接引来的接地干线相连接,做重复接地(GB50303-2002 9.1.4)。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6.7.2一般项目

  1. 安放不间断电源的机架组装应横平竖直,水平度、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紧固件齐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引入或引出不间断电源装置的主回路电线、电缆和控制电线、电缆应分别穿保护管敷设,在电缆支架上平行敷设应保持150mm 的距离;电线、电缆的屏蔽护套接地连接可靠,与接地干线就近连接,紧固件齐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不间断电源装置的可接近裸露导体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有标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不间断电源正常运行时产生的A 声级噪声,不应大于45dB;输出额定电流为5A 及以下的小型不间断电源噪声,不应大于30dB。

检查方法:实测或检查安装记录。

质量验收

  1. 不间断电源安装工程检验批的划分以每组不间断电源为单位,其中电解液配制、首次充放电、不间断电源装置间连线的线间、线对地间绝缘电阻检查数量为全检,其它项目抽查10 处,不足10 处全检。
  2.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不间断电源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603。

4.7 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

一般规定

  1. 本章适用于低压电气动力设备(包括成套配电柜、屏,配电箱、盘,电动机,电动执行机构等),试验和试运行分项工程的施工操作和施工质量检验。
  2. 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3. 设备的可接近裸露导体接地(PE)或接零(PEN)连接完成,经检查合格,才能进行试验;
  4. 动力成套配电(控制)柜、屏、台、箱、盘的交流共频耐压试验、保护装置的动作试验合格,才能通电;
  5. 控制回路模拟动作试验合格,盘车或手动操作,电气部分与机械部分的转动或动作协调一致,经检查确认,才能空载试运行。
  6. 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前,要对相关的现场单独安装的各类低压电器进行单体的试验

和检测,符合国家验收规范规定,才能进行试运行。与试运行有关的成套柜、屏、台、箱、盘已在试运行前试验合格。

  1. 低压电气动力设备和工作场所,所属电器、仪表元件,必须彻底清扫干净,不得有灰尘和杂物。检查母线上和设备上是否留有工具、金属材料及其他物件。
  2. 试验和试运行的各种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记录。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编制试验及试运行方案,并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2. 备齐试验合格的验电器、绝缘防护装备、胶垫,以及接地编织铜线和灭火器材等。
    3. 各项电气交接试验均应合格,各类开关和控制保护动作正确。
  2. 主要机具

电工刀、电工钳、剥线钳、压线钳、夹嘴钳,各种螺丝刀、水准仪、兆欧表、万用表、水平尺、高压测试仪器、吸尘器、转速表、卡钳电流表、电子点温计、电桥、钢卷尺、直尺、塞尺、线坠、试铃、红外线遥测温度仪等。

  1. 作业条件
    1. 试验调整、试运行前应建立组织机构,应有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三方有关工程技术负责人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加,组成工作小组。如有必要,还需约定供货商参加。明确试验调整、试运行指挥者,操作者和监护人。
    2. 由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电气设备试验调整、试运行施工方案。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审定批准,方可进行试验调整及试运行。
    3. 收集电气设备安装设计图纸、安装施工记录施工质量验收资料以及电气设备出厂技术文件和质量证明书,资料必须齐全。
    4. 试验调整用的机具、仪器仪表应准备齐全。机具、仪器仪表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5. 进行试验及试运行的设备清理、擦拭干净,无遗留杂物。低压电气动力设备做好全面检查,确认符合试运行条件时方可投入运行。各种交接试验单据齐全,数据符合要求。

材料质量控制

      1. 不间断电源应装有铭牌,注明制造厂名、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等技术数据。备件应齐全,并有产品合格证及技术资料。
      2. 不间断电源及其它电气元件外表无锈蚀及损坏现象。机架所用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3. 配制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用硫酸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蓄电池用硫酸》,并有产品合格证。
      4. 绝缘子、绝缘垫无碎裂和缺损;型钢无明显锈蚀。
      5. 其他材料:防锈漆、耐酸漆、电力复合脂、镀锌螺丝、塑料带、沥青漆、酒精、铅板均应有合格证。

施工工艺

  1. 成套配电柜(盘)及动力柜试验调整和试运行
  2. 柜(盘)试验调整
  3. 高压试验应由当地供电部门许可的试验单位进行,试验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4. 高压柜框架;
  5. 母线;
  6. 避雷器;
  7. 高压瓷瓶;
  8. 电压互感器;
  9. 电流互感器;
  10. 高压开关等。
  11. 调整内容
  12. 过流继电器调整;
  13. 时间断电器;
  14. 信号继电器;
  15. 机械联锁调整;
  16. 二次控制小线调整及模拟试验
  17. 将所有的接线端子螺丝再紧一次;
  18. 绝缘摇测:用 500V 摇表在端子板处测试每条回路的电阻,电阻必须大于0.5MΩ;
  19. 二次小线回路如有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时,该部位的检查不准使用摇表和试铃测试,应使用万用表测试回路是否接通;
  20. 接通临时的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将柜(盘)内的控制操作电源回路熔断器上端相线拆掉,接上临时电源;
  21. 模拟试验:按照图纸要求,分别模拟试验控制、连锁、操作、继电保护和信号动作,正确无误,灵敏可靠;
  22. 拆除临时电,将拆除的电源线复位;
  23. 送电前的检查
    1. 送电前应检查送电使用的工具、仪器仪表以及防护材料是否已经配备齐全。例如验电器、绝缘鞋、绝缘手套、临时接地编织铜线、绝缘胶垫,粉沫灭火器等。这些物品一般应由建设单位配备齐全。
    2. 彻底清扫全部设备及变配电室、控制室的灰尘。用吸尘器清扫电器、仪表元件。另外,室内除送电需用的设备用具外,其它物品不得堆入。要认真彻底检查到位。达到要求。
    3. 检查母线上、设备上有无遗留下的工具、金属材料及其它物体。
    4. 检查试运行的组织工作、指挥者、操作者及监护人是否已经到位。
    5. 检查柜(盘)的试验调整项目是否全部达到标准要求,试验数据及相关资料必须合格。
    6. 检查施工图、竣工资料、试验调整资料、设备技术文件、质量证明书是否全部搜集齐全。
    7. 继电保护器动作灵敏可靠,控制、联锁、信号等动作准确无误。
    8. 检查变配室门窗是否已封闭上锁,是否设有防鼠板等。是否有人值班。
  24. 送电试运行
  25. 必须由供电部门检查合格后,将电源供电送进室内,经验电,校相无误。
  26. 由安装单位合进线柜开关,检查PT 柜上电压表三相是否电压正常。
  27. 合变压器柜开关,检查变压器是否有电。
  28. 合低压柜进线开关、查看电压表三相是否电压正常。
  29. 按上述2~4 项,送其它柜的电。
  30. 在低压联络柜内,在开关的上下侧(开关未合状态)进行同相校核。用电压表或万用电表电压档500V,用表的两个测针,分别接触两路的同相,此时电压表无读数,表示两路电同一相。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其它两相。
  31. 验收。送电空载24h 无异常现象,办理验收手续,交建设单位使用。同时接交变更洽商记录、产品技术文件、质量证明书,说明书试验报告单等技术资料。
  32. 运行中的故障预防
  33. 柜(盘)内,电器元件、瓷件损坏。预防措施应在安装时加强责任心,采取成品保护。在运行前检查到位,以防有损坏的元件、瓷件投入运行。
  34. 柜(盘)内控制线压接不紧,接线错误。运行前要对其进行认真检查调整和压紧,以防运行中发生故障。
  35. 手车式柜二次小线回路辅助开关切换失灵,机械性能差。在调试中,要反复试验调整,达不到要求的部件要求厂方更换,以防在运行中发生故障。
  36. 电动机及附属设备的试验调整和试运行
    1. 交流电动机的试验调整项目内容
      1. 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2. 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
      3. 定子绕组的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量;
      4. 定子绕组的耐压试验;
      5. 绕线式电动机转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
      6. 同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
      7. 测量可变电阻器、起动电阻器、灭磁电阻器的绝缘电阻;
      8. 测量可变电阻器、起动电阻器、灭磁电阻器的直流电阻;
      9. 测量电动机轴承的绝缘电阻;
      10. 检查定子绕组极性及其连接的正确性;
      11. 电动机空载转动检查和空载电流测量。

注:电压1000V 以下,容量100kw 以下的电动机,可按本条第(1)、(7)、(10)、(11) 款进行试验。

    1. 试验标准
      1. 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应达到以下要求:
  1. 额定电为1000V 以下,常温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MΩ;
  2. 额定电压为1000V 以上,在运行温度的绝缘电阻值,定了绕组不应低于每千伏1MΩ;转子绕组不应低于每千伏0.5MΩ
  3. 1000V 以上的电动机在应测量吸收比。吸收比不应低于1.2 ,中性点可拆开的应分相测量。
      1. 测量绕阻的直流电阻,1000V 以上或100KW 以上的电动机各相绕组直流电阻值相互差别不应超过其最小值的2%,中性点引出的电动机可测量线间直流电阻,其相互差别不应超过最小值的1%。
      2. 定子绕阻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量1000V 以上及1000KW 以上、中性点连线已引出至线端子板的定子绕组应分相进行直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定子绕组额定电压的3 􀐟􀁢在规定的试验电压下,各相泄漏电流值不应大于最小值的100%,当最大泄漏电流在20 微安以下时,各相间无明显差别。试验时按以下要求进行;
  4. 试验电压为电机额定电压的3 倍。
  5. 试验电压按每级0.5 倍额定电压分阶段升高,每阶段停留60s,并记录泄漏电流。在规定的试验电压下,各相泄漏电流的差别不应大于最小值的50%,当最大泄漏电流在20 微安以下,各相间差值与出厂试验值比较不应有明显差别。泄漏电流不应随时间延长而增大。泄漏电流随电压不成比例地显著增长时,应及时分析。
  6. 氢冷电机必须在充氢前或排氢后且含氢量在3%以下时进行试验,严禁在置换过程中进行试验。
  7. 水内冷电机试验时,宜采用低压屏蔽法。
      1. 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按表4.7.4.2-1进行。

表4.7.4.2-1 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

额定电压(kV) 3 6 10
试验电压(kV) 5 10 16
      1. 绕线式电动机的转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按表4.7.4.2-2 进行。

表 4.7.4.2-2 绕线式电动机绕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

试验电压(v) 备注
不可逆的 1.5Uk+750 Uk 为转子静止时,在定子绕组上施加的额定电压,转子绕组开路时测得的电压。
可逆的 3.0Uk+750
      1. 同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为额定励磁电压的7.5 倍,且不低于1200V,但不应高于出厂试验电压值的75%。
      2. 可变电阻器、起动电阻器,灭磁电阻器绝缘电阻值,当与回路一起测量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ΜΩ。
      3. 测量可变电阻器、起动电阻器,灭磁电阻器的直流电阻值,与产品出厂数值比较,其差值不应超过10%;调节过程中应接触良好,无开路现象,电阻值的变化应有规律性。
      4. 测量电动机轴承的绝缘电阻,当有油管连接时,应在油管安装后,采用10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0ΜΩ。
      5. 检查定子绕组的极性及其连接应正确。中性点未引出者可不检查极性。
      6. 电动机空载传动检查的运行时间为2h,并记录电动机的空载电流。当电动机与其机械部分的连接不易拆开时,可连在一起进行空载等转动检查试验。
    1. 试运行前的检查内容
      1. 土建工程全部结束,现场清扫整理完毕。
      2. 电机本体安装检查结束,质量验收合格。
      3. 冷却、调速、润滑等附属系统安装完毕,施工质量验收合格。
      4. 电机的保护、控制、测量、信号、励磁等回路的调试完毕,动作正常。
      5. 电动机应做的试验按照第4.7.4.2-2 条进行,并全部符合要求。
      6. 电刷与转向器或滑环的接触应良好。
      7. 板动电机转子应转动灵活,无碰卡现象。
      8. 电机引出线相位正确,固定牢固连接紧密。
      9. 电动机外壳油漆完整,保护接地良好。
      10. 照明、通讯、消防装置应齐全。
    2. 试运行及验收
      1. 经运行交试验调整和运行前的检查全部符合要求后,就可进行试运行。
      2. 电动机试运行一般应在空载的情况下进行,空载运行时间为2h,并做电动机空载电流、电压记录。
      3. 电动机接通电源后,如发现电动机不能启动和启动时转速很低或者声音不正常等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检查原因。
      4. 启动多个电动机时,应按容量从大到小逐台起动,不能同时启动。
      5. 电动机试运行中应进行下列检查:
  1. 检查电机的旋转方向是否符合要求,声音正常;
  2. 检查换向器、滑环及电刷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
  3. 检查电动机的温度不应有过热现象;
  4. 检查滑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45℃,滚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60℃。
  5. 检查电动机的振动是否符合要求。
      1. 交流电动机带负荷起动数次应尽量减少,如产品无规定时按在冷态时可连续起动2 次,在热态时,可连续起动1 次。
      2. 电动机经试运行合格后可进行验收,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
  6. 设计变更洽商单;
  7. 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明书等技术文件;
  8. 安装记录(包括电动机抽芯检查记录、电机干燥记录等);
  9. 试验调整和试运行记录。
    1. 运行中的故障预防
      1. 电机运行时,电刷有明显的火花,预防措施是在安装与调试中,使电刷与换向器或集电环接触良好,在刷握内能上下活动,电刷的压力正常,引线与刷架连接紧密可靠,绕线电机的电刷抬起装置动作可靠,短路刀片接触良好,动作方向与标志一致。
      2. 电机端盖温度过高,要按规定加润滑油。
      3. 靠背轮洞隙不一致,电机和拖动设备要找平。
      4. 电机起动时跳闸,调试前要检查热继电器的电流应与电机相符,电源开关选择要合理。
  10. 电力电容器的试验和试运行
  11. 电力电容器的试验项目:
  12. 测量绝缘电阻;
  13. 测量耦合电容器、断路器电容器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及电容值;
  14. 耦合电容器的局部放电;
  15. 并联电容器交流耐压试验;
  16. 冲击合闸试验;
  17. 试验标准:
  18. 测量耦合电容器、断路器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应在二级间进行,并联电容器应在电极对外壳之间进行,并采用1000V 兆欧表测量小套管对地绝缘电阻。
  19. 测量耦合电容器、断路器电容器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及电容值,应符下列规定:
    1. 测得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2. 耦合电容器电容值的偏差应在额定电容值的+10%~5%范围内,电容器叠柱中任何两单元的实测电容之比值与这两单元的额定电压之比值的倒数之差不应大于5%,断路器电容器电容值的偏差应在额定电容值的5%范围内,对电容器组,还应测量总的电容值。
  20. 耦合电容器的局部放电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500kV 的耦合电容器,当对其绝缘性能或密封有怀疑而又有试验设备,可进行局部放电试验,多节组合的耦合电容器可分节试验。
    2. 局部放电试验的预加电压值为0.8×1.3Um ,停留时间大于10s,降至测量电压值为1.1Um√3,维持60s 后,测量局部放电量,放电量不宜大于10pf。
  21. 并联电容器的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并联电容器电报对外壳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应符合表4.7.4.3 的要求。

表4.7.4.3 并联电容器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

额定电压(kV) 〈1 1 3 6 10 15 20 35
出厂试验电压(kV) 3 5 18 25 35 45 55 85
交流试验电压(kV) 2.2 3.8 14 19 26 34 41 63
    1. 当产品出厂试验电压值不符合表中要求时,交换试验电压,应按产品出厂试验电压值的75%进行。
  1. 在电网额定电压下,对电力电容器组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3 次,熔断器不应熔断;电容器组各电流相互间的差值不宜超过5%。
  2. 送电试运行
  3. 送电前的检查
    1. 对电力电容器的试验项目全面检查,应按第4.7.4.2-1 条的要求全部做完试验,试验结果应全部符合要求。
    2. 对电力电容器外观进行检查,应无损坏及漏油、渗油现象。
    3. 检查连线,应正确可靠。
    4. 检查各种保护装置,应正确无损。
    5. 检查放电系统,应完好无损。
    6. 检查控制设备,应完好无损,动作正常,各种仪表经校对合格。
    7. 自动功率因数补偿装置调整好,(使用移相器事先调整好)。
  4. 送电试运行验收
    1. 送电前的检查全部符合要求后,方可送电试运行。
    2. 击合闸试验:对电力电容器组进行三次冲击合闸试验,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运行。
    3. 正常运行24h 后,应办理验收手续,移交建设单位验收。
    4. 验收时应移交的技术资料:设计图纸、设备技术文件、质量证明书、设计变更单,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设备试验调整记录和安装调试记录。
  5. 运行中的故障预防

为避免电力电容器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应在安装中严格按标准要求施工,做好成品保护,对易损的瓷件、电容器本体使用包装物保护好,安装完毕后严格按程序和标准的试验调整,对绝缘测、耐压试验和漏油、渗油等项目重点检查达到标准要求。

  1. 母线测试及送电
  2. 送电前的测试

母线送电前应进行耐压试验,500V 以下母线可用500V 摇表摇测,绝缘电阻不小于 0.5ΜΩ。

  1. 送电前的检查

母线安装后,要全面地进行检查,清理工作现场的工具、杂物,并与有关单位人员协商好,请无关人员离开现场。

  1. 送电程序

送电程序应为先高压,后低压;先干线,后支线;先隔离开关,后负荷开关。停电时,与上述顺序相反。

  1. 送电

车间送电前应先挂好有电标志牌,并通知有关单位及人员。送电后应有指示灯。

  1. 低压电器试验调整
  2. 试验项目内容
  3. 测量低压电器连同所连接电缆及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
  4. 低压线圈动作值校验;
  5. 低压电器动作情况检查;
  6. 低压电器采用的脱扣器的整定;
  7. 测量电阻器和变阻器的直流电阻。
  8. 低压电器连同连接的电缆及二次回路的交流耐压试验。

注:低压电器包括电压为60~1200V 的刀开关,转换开关、熔断器、自动开关、接触器、控制器、主令电器、起动器、电阻器、变阻器及电磁铁。

  1. 试验过程及测试参数
  2. 测量低压电器连同所连接电缆及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ΜΩ。比较潮湿的地方,不应小于0.5ΜΩ。
  3. 电压线圈动作值较高,线圈的吸合电压,不应大于额定电压的85%,释放电压不应小于额定电压的5%;短时工作的合闸线圈应在额定电压的85%~110%范围内,分离线圈应在额定电压的75%~110%范围内均能可靠工作。
  4. 低压电器动作情况的检查:对采用电动机或液压,气压传动方式操作的电器,除产品另有规定外,当电压、液压或气压在额定值的85%~110%范围内,电器应可靠工作。
  5. 低压电器采用的脱扣器的规定:各类过流脱扣器、失压和分离脱扣器、延时装置等,应按使用要求整定,其整定值误差不能超过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6. 测定电阻器和变阻器的直流电阻值,其差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7. 低压电器连同连接的电缆和二次回路的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1000V。当回路的绝缘电阻在10ΜΩ 以上时,采用2500 V 兆欧表代替,试验持续时间为60s。
  8. 回路测试
    1. 1kV 及以下配电装置和馈电线路测试
  9. 配电装置及馈电线路的绝缘电阻测试不应小于0.5ΜΩ。
  10. 测量馈电线路绝缘电阻时,应将断路器、用电设备、电器和仪表等断开。
  11. 动力配电装置的交流耐试验,试验电压为1000V。当回路绝缘电阻在10ΜΩ 以上时,可采用2500V兆欧表代替,试验持续时间为60s。
  12. 检查配电装置内不同电源的馈线间或馈线两侧的相位应一致。
    1. 二次回路测试
    2. 小母线在断开所有其它并联支路时,不应小于10ΜΩ。
    3. 二次回路的每一支路和断路器、隔断开关的操动机构的电源回路等,均不应小于1 兆欧。
    4. 交流耐压试验:当回路绝缘电阻在10ΜΩ 以上时,可采用2500V 兆欧表大替,试验持续时间为60s;当回路中有电子元件设备时,试验时应将插件拔出或将其两端短接;48V 及以下回路,可不作交流耐压试验。注:二次回路是指电气设备的操作、保护、测量、信号等回路及其回路中的操动机构的线圈、接触器、断电器、仪表、互感器二次绕组等。

成品保护

      1. 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及试运行过程中应设专人值班。
      2. 保持室内清洁,防止灰尘损伤电气原件。
      3. 未经允许不得拆卸设备零件及仪表等,防止损坏或丢失。

安全环保措施

  1. 电气设备的试验调整、试运行前必须编制相关的安全方案,确定安全领导小组、安全工作程序、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应急措施。
  2. 针对所要进行试验、调整和试运行的具体的电气设备,必须在操作前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3. 在操作前认真检查所使用的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规定要求,是否配备齐全。
  4. 高空作业时,要搭设符合要求的脚手架,按高空作业要求进行防护和操作。穿绝缘胶鞋,戴安全帽,系安全带。
  5. 电气设备机房、变配电室应门窗封闭和上锁。户外设备要有护拦等,机房、变配电室等照明、消防、设备齐全。
  6. 操作前要认真检查设备的接地,应接地良好。
  7. 变配电室、柜(盘)母线等送电前应先挂好有电标志牌,送电后要有指示灯。送电前与操作无关的人要撤离。
  8. 试验、调整、试运行等的操作必须按程序步骤和标准安全操作。
  9. 电气设备试验、测试、调整和试运行前,应有环保控制等方面交底。
  10. 在操作时,要注意保护周围的建筑成品、设备及其它设施不被污染和损坏。
  11. 在试验、调整和试运行中使用的包装物品应随时清理,保持现场清洁干净。
  12. 在电气设备试验、测试、调整和试运行操作,使用油品、油漆及其它易燃易爆等物品时,必须注意保护室内环境,并保证室内通风良好。电气设备、室内地面、墙面等易被污染的地方,应使用塑料布或编织袋遮盖。
  13. 在电气设备试验、测试、调整和试运行时,应采取防噪声隔离措施。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试运行前,相关电气设备和线路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试验合格。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记录。

      1. 现场单独安装的低压电器交接试验项目应符合附录D 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记录。

    1. 一般项目
      1. 成套配电(控制)柜、台、箱、盘的运行电压、电流应正常,各种仪表指示正常。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试验记录。

      1. 电动机应试通电,检查转向和机械转动有无异常情况;可空载试运行的电动机,时间一般为2h,记录空载电流,且检查机身和轴承的温升。

检验方法:试通电和检查试运行记录。

      1. 交流电动机在空载状态下(不投料)可启动次数及间隔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无要求时,连续启动2 次的时间间隔不应小于5min,再次启动应在电动机冷却至常温下。空载状态(不投料)运行,应记录电流、电压、温度、运行时间等有关数据,且应符合建筑设备或工艺装置的空载状态运行(不投料)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试运行记录。

      1. 大容量(630A 及以上)导线或母线连接处,在设计计算负荷运行情况下应做温度抽测记录,温升值稳定且不大于设计值。

检验方法:用红外线遥测温度仪进行检测。

      1. 电动执行机构的动作方向及指示,应与工艺装置的设计要求保持一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质量验收

  1. 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工程检验批的划分以回路为单位,检查数量为全检。
  2.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403。

4.8 裸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

一般规定

    1. 本章适用于低压电气动力设备(包括成套配电柜、屏,配电箱、盘,电动机,电动执行机构等)试验和试运行分项工程的施工操作和施工质量检验。
    2. 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设备的可接近裸露导体接地(PE)或接零(PEN)连接完成,经检查合格,才能进行试验;
      2. 动力成套配电(控制)柜、屏、台、箱、盘的交流共频耐压试验、保护装置的动作试验合格,才能通电;
      3. 控制回路模拟动作试验合格,盘车或手动操作,电气部分与机械部分的转动或动作协调一致,经检查确认,才能空载试运行。
    3. 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前,要对相关的现场单独安装的各类低压电器进行单体的试验和检测,符合国家验收规范规定,才能进行试运行。与试运行有关的成套柜、屏、台、箱、盘已在试运行前试验合格。
    4. 低压电气动力设备和工作场所,所属电器、仪表元件,必须彻底清扫干净,不得有灰尘和杂物。检查母线上和设备上是否留有工具、金属材料及其他物件。
    5. 试验和试运行的各种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记录。
    6. 除送电需用的设备用具外,其它物品不得堆入。要认真彻底检查到位。达到要求:
      1. 检查母线上、设备上有无遗留下的工具、金属材料及其它物体。
      2. 检查试运行的组织工作、指挥者、操作者及监护人是否已经到位。
      3. 检查柜(盘)的试验调整项目是否全部达到标准要求,试验数据及相关资料必须合格。
      4. 检查施工图、竣工资料、试验调整资料、设备技术文件、质量证明书是否全部搜集齐全。
      5. 继电保护器动作灵敏可靠,控制、联锁、信号等动作准确无误。
      6. 检查变配室门窗是否已封闭上锁,是否设有防鼠板等。是否有人值班。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2. 复核母线敷设路径是否通畅无阻碍。
  3. 母线施工前,应实测预留孔洞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 材料准备

裸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金属紧固件及卡件、绝缘材料及瓷件、防腐涂料、油性涂料、焊条、焊粉等。

        1. 主要机具
  1. 安装机具设备:砂轮切割机、母线煨弯器、母线矫直器、电焊机、气焊工具、台钻、手电钻、台虎钳、电锤、冲击电钻、油压煨弯器、液压升降梯、钢锯、砂轮、铝锉、钢丝刷、木锤、力矩扳手、铜丝刷等。
  2. 测试工具:皮尺、钢卷尺、钢板尺、钢角尺、水平仪、磁力线坠、摇表、万用表等。
        1. 作业条件
  3. 施工图纸及产品技术文件齐全。图纸已经会审并进行设计交底,有经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4. 母线装置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1. 基础、构架符合电气设备的设计要求,达到允许安装的强度,焊接构件的质量符合要求,高层构架的走道、栏杆、平台齐全牢固。
    2. 屋顶、楼板施工完毕,不能渗漏;室内地面基层施工完毕,并在墙上标出抹平标高。
    3. 门窗安装完毕,场地清理干净,并有一定的加工场地。
    4. 有可能损坏已安装母线装置或安装后不能再进行的装饰工程全部结束;封闭式、插接式母线安装部位的建筑装饰工程全部结束,暖卫通风工程安装完毕。
    5. 电气设备(变压器、开关柜等)安装完毕,检验合格。
    6. 预留孔洞及预埋件尺寸、强度均符合设计要求。
        1. 各种油漆、电焊条等均有合格证。

材料质量控制

    1. 铜、铝母线应有产品合格证及材质证明。母线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裂纹、折皱、夹杂物及变形和扭曲现象。
    2. 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应有出厂合格证、安装技术文件。技术文件应包括额定电压、额定容量、试验报告等技术数据。型号、规格、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各段应标志清晰、附件齐全,外壳无变形,内部无损伤。
    3. 绝缘子及穿墙套管的瓷件,应符合执行国家标准和有关电瓷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并有产品合格证。
    4. 绝缘材料的型号、规格、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损伤及裂纹,绝缘良好。
    5. 所用各种规格的型钢应无明显锈蚀,金属紧固件、卡件、各种螺栓、垫圈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必须采用热镀锌件。
    6. 各种油漆、电焊条等均有合格证。

施工工艺

  1. 裸母线施工工艺
    1. 裸母线安装工艺流程

放线检查测量 →支架制作安装→绝缘子安装 →母线加工 →母线联接 →母线安装 →涂色刷漆→检查、送电

    1. 施工要点
      1. 放线检查测量
        1. 进入现场后首先依据图纸进行检查,根据母线沿墙、跨柱、沿梁及屋架敷设的不同情况,核对是否与图纸相符。
        2. 核对检查母线敷设全方向有无障碍物,有无与建筑结构、设备、管道、通风等其它安装部件相互交叉矛盾的地方。
        3. 配电柜内安装的母线,还要测量其与设备上其它部件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4. 检查预留孔洞、预埋铁件的尺寸、标高、方位,是否符合要求。
        5. 放线测量出各段母线加工尺寸、支架尺寸,并划出支架安装距离及剔洞或固定件安装位置。
        6. 检查脚手架是否安全及符合操作要求。
      2. 支架制作安装
        1. 按图纸尺寸加工各种支架。支架采用L50×50×5 角钢制作,采用M10 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上。
        2. 支架安装距离,当裸母线为水平敷设时,不超过3m,重直敷设时不超过2m。支架􀤏离要均匀一致,两支架间距离偏差不得大于50mm。
      3. 绝缘子安装
        1. 母线绝缘子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外观无裂纹、缺损现象,绝缘子灌注的螺栓、螺母结合牢固。安装前应测量绝缘电阻,大于1MΩ为合格。6~10kV 支柱绝缘子安装还应做交流耐压试验。
        2. 无底座和顶帽的内胶装式的低压绝缘子与金属固定件的接触面之间应垫以厚度不小于1.5mm的橡胶或石棉板等缓冲垫圈。
        3. 绝缘子夹板、卡板的安装要紧固,夹板、卡板的制作规格要与母线的规格相适配。
        4. 安装在同一平面或垂直面上的支柱绝缘子应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心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母线直线段的支柱绝缘子的安装中心线应处在同一直线上。
      4. 母线的加工
        1. 母线矫直:母线应矫正平直。对弯曲不平的母线采用母线矫直器或人工矫直。人工矫直时,先选一段表面平直、光滑、洁净的大型槽钢或工字钢,将母线放在钢材表面上用木锤进行矫直。
        2. 母线下料:可使用手锯或砂轮锯进行作业,严禁用气焊进行切割。下料时根据母线来料长度合理切割,切断面应平整,下料时母线要留有适当裕量,避免弯曲时产生误差,造成整根母线报废。
        3. 母线弯曲:母线的弯曲采用专用工具(母线煨弯器)冷煨,弯曲处不得有裂纹及显著的皱折,不得进行热弯。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母线连接位置不应小于50mm。母线扭弯、扭转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母线宽度的2.5 倍~5 倍(图4.8.4.1),母线平弯及立弯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表4.8.4.1 的规定。

 

母线纽弯示意图 母线立弯示意图 母线平弯示意图

图4.8.4.1 母线弯曲示意图

表4.8.4.1 矩形母线最小弯曲半径(R)值

弯曲方式 母线断面尺寸 最小弯曲半径(mm)

续表4.8.4.1 矩形母线最小弯曲半径(R)值

平弯 50×5 2h 2h 2h
125×10 2h 2.5h 2h
立弯 50×5 1b 2.5b 2b
125×10 1.5b 2b 1b
      1. 母线的联接

母线的联接可采用焊接或搭接两种方式。

        1. 焊接:

焊接位置:焊缝距离弯曲点或支持绝缘子边缘不得小于50mm,同一相如有多片母线,其焊缝应相互错开50mm 以上。

焊接前应将母线坡口两侧表面各50mm 范围内清刷干净,不得有氧化膜、水分和油污;坡口加工面应无毛刺和飞边。

焊接前对口应平直,其弯折偏移不应大于0.2%,中心线偏移不应大于0.5mm。对口焊接的母线,宜有35°~40°的坡口,1.5~2mm 的钝边。

铝及铝合金母线的焊接采用氩弧焊。

每个焊缝应一次焊完,除瞬间断弧外不得停焊,母线焊完未冷却前,不得移动或受力;焊缝对口平直,不得错口,必须双面焊接,焊缝应凸起呈弧形,母线对接焊缝的上部应有2~4mm 加强高度,引下线母线采用搭接焊时,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母线宽度的两倍。焊接接头表面应无肉眼可见的裂纹、凹陷、夹渣、气孔、未焊透及咬肉缺陷。

        1. 母线搭接

矩形母线的搭接连接要求,见附录E。

矩形母线采用螺栓固定搭接时,连接处距支柱绝缘子的支持夹板边缘不应小于50mm,上片母线端头与下片母线平弯起始处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螺栓规格与母线规格有关,螺栓、平垫圈及弹簧垫必须采用镀锌件,螺栓长度应考虑在螺栓紧固后丝扣能露出螺母外5~8mm。母线接头螺孔的直径宜大于螺栓直径1mm;钻孔前,先在连接部位,按规定划好孔位中心线并冲眼,钻孔应垂直,不歪斜,螺孔中心距离的误差应为±0.5mm。

母线接触面保持清洁,涂电力复合脂,螺栓孔周边无毛刺;连接螺栓两侧有平垫圈,相邻垫圈间有大于3mm 的间隙,螺母侧装有弹簧垫圈或锁紧螺母;螺栓受力均匀,不使电器的接线端子受额外应力。

母线与母线、母线与电器接线端子搭接,搭接面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铜与铜:室外、高温且潮湿的室内,搭接面搪锡,干燥的室内,不搪锡;

铝与铝:搭接面不做涂层处理;

钢与钢:搭接面搪锡或镀锌;

铜与铝:在干燥的室内,铜导体搭接面搪锡;在潮湿的场所,铜导体搭接面搪锡,且采用铜铝过渡

板与铝导体连接;

钢与铜或铝:钢搭接面搪锡。

母线的接触面应连接紧密,连接螺栓应用力矩扳手紧固,其紧固力矩值见附录F。

      1. 母线的安装。
        1. 母线安装应平整美观,且符合下列要求:

水平段:二支持点高度误差不大于3mm,全长不大于10mm。

垂直段:二支持点垂直误差不大于2mm,全长不大于5mm。

间距:平行部分间距应均匀一致,误差不大于5mm。

        1. 母线在绝缘子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金具与绝缘子间的固定平整牢固,不使母线受额外应力;
      2. 母线的固定金具或其他支持金具不形成闭合铁磁回路;
      3. 除固定点外,当母线平置时,母线支持夹板的上部压板与母线间有1~1.5mm 的间隙,当母线立置时,上部压板与母线间有1.5~2mm 的间隙;
      4. 母线的固定点,每段设置1 个,设置于全长或两母线伸缩节的中点;
      5. 母线采用螺栓搭接时,连接处距绝缘子的支持夹板边缘不小于50mm。
        1. 室内裸母线的最小安全净距应符合附录G 的要求。
        2. 母线支持点的间距,对低压母线不得大于900mm,对高压母线不得大于1200mm。低压母线垂直安装且支持点间距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加装母线绝缘夹板。母线在支持点的固定:水平安装的母线应采用开口元宝卡子,垂直安装的母线应采用母线夹板。母线只允许在垂直部分的中部夹紧在一对夹板上,同一垂直部分其余的夹板和母线之间应留有1.5~2mm 的间隙。
      6. 检查送电
        1. 母线安装完后,应进行下列检查:
      7. 金属构件加工、配制、螺栓连接、焊接等应符合国家现场标准的有关规定。
      8. 所有螺栓、垫圈、闭口销、锁紧销、弹簧垫圈、锁紧螺母等应齐全、可靠。
      9. 母线配制及安装架设应符合设计规定,且连接正确,螺栓紧固,接触可靠;相间及对地电气距离应符合要求。
      10. 瓷件应完整、清洁;铁件和瓷件胶合处均应完整无损,充油套管应无渗油、油位应正常。
      11. 油漆应完好,相色正确,接地良好。
        1. 母线送电前应进行耐压试验,高压母线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 的规定,低压母线相间和相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交流工频耐压试验电压为1kV,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MΩ时,可采用2500V 兆欧表摇测替代,试验持续时间1min,无击穿闪络现象。
        2. 母线送电要有专人负责,送电程序应为先高压、后低压;先干线,后支线;先隔离开关后负荷开关。停电时与上述顺序相反。
        3. 车间母线送电前应先挂好有电标志牌,并通知有关单位及人员,送电后应有指示灯。
  1. 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设备开箱清点检查→ 支架制作→ 支架安装→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系统测试→送电运行

    1. 施工要点
      1. 设备开箱清点检查
        1. 设备开箱清点检查,应由建设单位代表、监理单位代表、供货商及施工单位共同进行并作好记录。
        2. 母线分段标志清晰齐全,外观无损伤变形,内部无损伤,母线螺栓固定搭截面应平整,其镀银无麻面、起皮及未覆盖部分,绝缘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3. 根据母线排列图和装箱单,检查封闭插接母线、进线箱、插接开关箱及附件,其规格、数量应符合要求。
      2. 支架制作

若供应商未提供配套支架或配套支架不适合现场安装时,应根据设计和产品文件规定进行支架制作。具体要求如下:

        1. 根据施工现场的结构类型,支吊架应采用角钢、槽钢或圆钢制作,可采用“—”“L”“T”“ ︺ ”等形式。
        2. 支架应用切割机下料,加工尺寸最大误差为5mm。用台钻、手电钻钻孔,严禁用气割开孔,孔径不得超过螺栓直径2mm。
        3. 吊杆螺纹应用套丝机或套丝扳加工,不得有断丝。
        4. 支架及吊架制作完毕,应除去焊渣,并刷防锈漆和面漆。
      1. 支架安装
        1. 支架和吊架安装时必须拉线或吊线锤,以保证成排支架或吊架的横平竖直,并按规定间距设置支架和吊架。
        2. 母线的拐弯处以及与配电箱,柜连接处必须安装支架,直线段支架间距不应大于2m,支架和吊架必须安装牢固。
        3. 母线垂直敷设支架:在每层楼板上,每条母线应安装2 个槽钢支架,一端埋入墙内,另一端用膨胀螺栓固定于楼板上。当上下二层槽钢支架超过2m 时,在墙上安装 “一”字型角钢支架,角钢支架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上。
        4. 母线水平敷设支架:可采用“︺”型吊架或“L”型支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顶板上或墙板上。
        5. 膨胀螺栓固定支架不少于两条。一个吊架应用两根吊杆,固定牢固,螺扣外露2~4 扣,膨胀螺栓应加平垫和弹簧垫,吊架应用双螺母夹紧。
        6. 支架及支架与埋件焊接处刷防腐漆应均匀,无漏刷,不污染建筑物。
      2. 封闭、插接母线安装
        1. 按照母线排列图,将各节母线、插接开关箱、进线箱运至各安装地点。
        2. 安装前应逐节摇测母线的绝缘电阻,电阻值不得小于10MΩ。
        3. 按母线排列图,从起始端(或电气竖井入口处)开始向上,向前安装。
        4. 线母线槽在插接母线组装中要根据其部位进行选择:L 型水平弯头应用于平卧、水平安装的转弯,也应用于垂直安装与侧卧水平安装的过渡;L 型垂直弯头应用于侧卧安装的转弯,也应用于垂直安装与平卧安装之间的过渡;T 型垂直弯头应用于侧卧安装的转弯,也应用于垂直安装与平卧安装之间的过渡;Z 型水平弯头应用于母线平卧安装的转弯。Z 型垂直弯头应用于母线侧卧安装的转弯,变压器母线槽应用于大容量母线槽向小容量母线槽的过渡。
        5. 母线垂直安装
      3. 在穿越楼板预留洞处先测量好位置,用螺栓将两根角钢支架与母线连接好,再用供应商配套的螺栓套上防震弹簧、垫片,拧紧螺母固定在槽钢支架上(弹簧支架组数由供应商根据母线型式和容量规定)。
      4. 用水平压板以及螺栓、螺母、平垫片、弹簧垫圈将母线固定在“一”字型角钢支架上。然后逐节向上安装,要保证母线的垂直度(应用磁力线锤挂垂线),在终端处加盖板,用螺栓紧固。
        1. 母线槽水平安装
      5. 水平平卧安装用水平压板及螺栓、螺母、平垫片、弹簧垫圈将母线(平卧)固定于“︺”型角钢吊支架上。
      6. 水平侧卧安装用侧装压板及螺栓、螺母、平垫片、弹簧垫圈将母线(侧卧)固定于“︺”型角钢支架上。水平安装母线时要保证母线的水平度,在终端加终端盖并用螺栓紧固。
        1. 母线的连接
      7. 当段与段连接时,两相邻段母线及外壳对准,连接后不使母线及外壳受额外应力。连接时将母线的小头插入另一节母线的大头中去,在母线间及母线外侧垫上配套的绝缘板,再穿上绝缘螺栓加平垫片。弹簧垫圈,然后拧上螺母,用力矩扳手紧固,达到规定力矩即可,最后固定好上下盖板。
      8. 母线连接用绝缘螺栓连接。
      9. 母线槽连接好后,其外壳即已连接成为一个接地干线,将进线母线槽、分线开关线外壳上的接地螺栓与母线槽外壳之间用16mm2 软铜线连接好。
        1. 封闭式母线穿越防火墙、防火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
        2. 橡胶伸缩套的连接头、穿墙处的连接法兰、外壳与底座之间、外壳各连接部位的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各接合面应密封良好。
        3. 外壳的相间短路板应位置正确,连接良好,相间支撑板应安装牢固,分段绝缘的外壳应作好绝缘措施。
        4. 插接式母线的端头应装封闭罩,引出线孔的盖子应完整。各段母线的外壳的连接应是可拆的,外壳之间应有跨接线,并应接地可靠。
      10. 分段测试

母线在连接过程中可按楼层数或母线段数,每连接到一定长度便测试一次,并做好记录,随时控制接头处的绝缘情况,分段测试一直持续到母线安装完后的系统测试。

      1. 试运行

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送电前,要将母线全线进行认真清扫,母线上不得挂连杂物和积有灰尘;检查母线之间的连接螺栓以及紧固件等有无松动现象;用兆欧表摇测相间、相对零、相对地的绝缘电阻,并做好记录;检查测试符合要求后送电空载运行24 小时无异常现象,办理验收手续,交建设单位使用,同时提交验收资料(包括设计图纸、设计变更记录、产品合格证、说明书、测试记录、试运行记录等)。

成品保护

  1. 母线在运输与保管中应妥善包装,以防腐蚀性气体的侵蚀及机械损伤。
  2. 母线在涂色时,要采取措施避免污染其他母线、支架及建筑物。
  3. 已调平直的母线半成品应妥善保管,不得乱放。严禁利用安装好的母线吊、挂其他物件,并注意不能被其他物体碰撞母线和支柱绝缘子。
  4. 封闭插接母线安装完毕,如暂时不能送电运行,其现场应设置明显标志牌,以防损坏。如有其它工种作业时应对封闭插接母线加以保护,以免损伤。
  5. 变配电室进行二次喷浆时,应将母线用塑料布盖好。
  6. 母线安装处的门窗装好,并加锁防止闲杂人员进入。

安全环保措施

  1. 母线施工时脚手架搭设必须牢固可靠,便于工作,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2. 当母线进行电、气焊操作时,清理周围易燃物,并备有消防设施。
  3. 母线送电后,不得在母线附近工作或走动,以免造成触电事故。
  4. 工程验收交工前,不得使母线投入运行。
  5. 下班前或工作结束后要切断电源,检查操作地点,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6. 母线施工所用机械设备必须完好并进行定期保养维护,使其在正常状态下运行,减少噪音污染。
  7. 母线涂色所用油漆等材料,专人管理并进行严格控制,在现场使用时,专人监督负责;若有遗洒,马上进行清理移走,剩余油漆不得随意丢弃,派专人进行回收,以免造成土地和水体污染。
  8. 母线施工时固体废弃物做到工完场清,分类管理,统一回收到规定的地点存放清运。
  9. 母线加工时尽量远离办公区和生活区,预制加工场地要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天然地

形、建筑屏障条件,阻断或屏蔽一部分噪声的传播。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绝缘子的底座、套管的法兰、保护网(罩)及母线支架等可接近裸露导体应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不应作为接地(PE)或接零(PEN)的接续导体(GB50303-2002 11.1.1)。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母线与母线或母线与电器接线端子,当采用螺栓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母线的各类搭接连接的钻孔直径和搭接长度符合附录E 的规定,用力矩扳手拧紧钢制连接螺栓的力矩值符合附录F 的规定;
      2. 母线接触面保持清洁,涂电力复合脂,螺栓孔周边无毛刺;
      3. 连接螺栓两侧有平垫圈,相邻垫圈间有大于3mm 的间隙,螺母侧装有弹簧垫圈或锁紧螺母;
      4. 螺栓受力均匀,不使电器的接线端子受额外应力。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实测或检查安装记录。

    1. 封闭、插接式母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母线与外壳同心,允许偏差为±5mm。
      2. 当段与段连接时,两相邻段母线及外壳对准,连接后不使母线及外壳受额外应力。
      3. 母线的连接方法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2. 室内裸母线的最小安全净距应符合附录G 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高压母线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 的规定交接试验合格。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记录。

    1. 低压母线交接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低压母线相间和相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交流工频耐压试验电压为1kV,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 MΩ时,可采用2500V 兆欧表摇测替代,试验持续时间1min,无击穿闪络现象。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记录。

  1. 一般项目
  2. 母线的支架与预埋铁件采用焊接固定时,焊缝应饱满;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时,选用的螺栓应适配,连接应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母线与母线、母线与电器接线端子搭接,搭接面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铜与铜:室外、高温且潮湿的室内,搭接面搪锡;干燥的室内不搪锡;
    2. 铝与铝:搭接面不做涂层处理;
    3. 钢与钢:搭接面搪锡或镀锌;
    4. 铜与铝:在干燥的室内,铜导体搭接面搪锡;在潮湿场所,铜导体搭接面搪锡,且采用铜铝过渡板与铝导体连接;
    5. 钢与铜或铝:钢搭接面搪锡。
  2. 母线的相序排列及涂色,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 上、下布置的交流母线,由上至下排列为A、B、C 相;直流母线正极在上,负极在下。
  4. 水平布置的交流母线,由盘后向盘前排列为A、B、C 相;直流母线正极在后,负极在前。
  5. 面对引下线的交流母线,由左至右排列为A、B、C 相;直流母线正极在左,负极在右。
  6. 母线的涂色:交流,A 相为黄色、B 相为绿色、C 相为红色;直流,正极为赭色、负极为蓝色;在连接处或支持件边缘两侧10mm 以内不涂色。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母线在绝缘子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金具与绝缘子间的固定平整牢固,不使母线受额外应力;
  3. 交流母线的固定金具或其他支持金具不形成闭合铁磁回路;
  4. 除固定点外,当母线平置时,母线支持夹板的上部压板与母线间有1~1.5mm 的间隙;当母线立置时,上部压板与母线间有 1.5~2mm 的间隙;
  5. 母线的固定点,每段设置1 个,设置于全长或两母线伸缩节的中点;
  6. 母线采用螺栓搭接时,连接处距绝缘子的支持夹板边缘不小于50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封闭、插接式母线组装和固定位置应正确,外壳与底座间、外壳各连接部位和母线的连接螺栓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选择正确,连接坚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质量验收

  1. 裸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回路(每段)安装做为检验批。
  2.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高压部分全检,母线连接及弯曲处抽查5 个,母线安装其它内容抽查10处,不足10 处全检。
  3.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4.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裸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203 060301 060604。

4.9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

一般规定

    1. 裸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的型号、规格、电压等级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材质证明及安装技术文件。
    2. 封闭母线、插接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查验合格证和随带安装技术文件;
  2. 外观检查:防潮密封良好,各段编号标志清晰,附件齐全,外壳不变形,母线螺栓搭接面平整、镀层覆盖完整、无起皮和麻面;插接母线上的静触头无缺损、表面光滑、镀层完整。
    1. 裸母线、裸导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3. 查验合格证;
  4. 外观检查:包装完好,裸母线平直,表面无明显划痕,测量厚度和宽度符合制造标准;裸导线表面无明显损伤,不松股、扭折和断股(线),测量线径符合制造标准。
    1. 裸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5. 变压器、高低压成套配电柜、穿墙套管及绝缘端子等安装就位,经检查合格,才能安装变压器和高低压成套配电柜的母线;
  6. 封闭、插接式母线安装,在结构封顶、室内底层地面施工完成或已确定地面标高、场地清理、层间距离复核后,才能确定支架设置位置;
  7. 与封闭、插接式母线安装位置有关的管道、空调及建筑装修工程施工基本结束,确认扫尾施工不会影响已安装的母线,才能安装母线;
  8. 封闭、插接式母线每段母线组对接续前,绝缘电阻测试合格,绝缘电阻值大于20MΩ,才能安装组对;
  9. 母线支架和封闭、插接式母线的外壳接地(PE)或接零(PEN)连接完成,母线绝缘电阻测试和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合格,才能通电。
    1. 封闭、插接母线组装和固定位置应正确,外壳与底座间、外壳各连接部位和母线的连接螺栓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选择正确,连接紧固。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2. 按施工图测量放线、坐标和标高、走向,经复核符合设计要求。
    3. 电缆敷设前,应现场复核桥架路向、弯曲半径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 材料准备

电缆桥架及其配件、电缆、金属型材、防锈涂料、油性涂料、标志牌等。

  1. 施工机具
    1. 主要安装机具:电锤、电钻、开孔机、活扳手、铅笔、粉线袋、卷尺、高凳等;
    2. 主要检测机具:经纬仪、水平仪、兆欧表、万用表、绝缘电阻测试仪等。
  2. 作业条件
    1. 配合土建的结构施工,预留孔洞、预埋铁和预埋吊杆、吊架、保护管等全部完成。
    2. 顶棚和墙面的喷浆、油漆及壁纸全部完成后,方可进行桥架敷设。
    3. 电缆耐压和电阻测试符合要求的相关的技术标准的规定。
    4. 线路上的障碍物已清除干净。
    5. 电缆线路敷设所需的配件、附件匹配齐全。

材料质量控制

  1. 各种规格电缆桥架的直线段、弯通、桥架附件及支、吊架等有产品合格证;桥架内外应光滑平整, 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
  2. 桥架的外观检查:桥架产品包装箱内应有装箱清单、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表面防腐层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桥架螺栓孔径,在螺杆直径不大于M16 时,可比螺杆直径大2mm。同一组内相邻两孔间距±0.7mm ;同一组内任意两孔间距±1mm ;相邻两组的端孔间距±1.2mm 。
  3. 各种金属型钢不应有明显锈蚀,管内无毛刺。所有紧固螺栓,均应采用镀锌件。
  4. 膨胀螺栓:应根据允许拉力和剪力进行选择。
  5. 每盘电缆上应标明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长度及出厂日期。电缆盘应完好无损。
  6. 电缆外观完好无损,包装完好,无压扁、扭曲,铠装无松卷。耐热、阻燃的电缆外保护层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油浸电缆应密封良好,无漏油及渗油现象。橡套及塑料电缆外皮及绝缘层无老化及裂纹。
  7. 电缆应按批查验合格证,合格证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按《额定电压450/750V 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GB5023.1~5023.7 标准生产的产品有安全认证标志。
  8. 按制造标准,现场抽样检测绝缘层厚度和圆形线芯的直径;线芯直径误差不大于标称直径的1%。
  9. 对电缆绝缘性能、导电性能和阻燃性能有异议时,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实验室检测。
  10. 其它附属材料:电缆标示牌、油漆、汽油、封铅、硬脂酸、白布带、橡皮包布、黑包布、塑料绝缘带等均应符合要求。

施工工艺

    1. 电缆桥架安装施工工艺
      1. 电缆桥架安装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预埋铁或膨胀螺栓→支、吊架安装→桥架安装→保护地线安装

      1. 施工要点
  1. 弹线定位
    1. 根据图纸确定始端到终端,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沿墙壁、顶棚和模板等处,在线路的中心线进行弹线。
    2. 按设计图的要求,分匀档距并用笔标出具体位置。
  2. 预埋铁或膨胀螺栓
    1. 预埋铁的自制加工尺寸不应小于120×60×6mm;其锚固圆钢的直径不应小于8mm。
    2. 紧密配合土建结构的施工,将预埋铁的平面放在钢筋网片下面,紧贴模板,可以采用绑扎或焊接的方法将锚固圆钢固定在钢筋网上。模板拆除后,预埋铁的平面应明露、或吃进深度一般在2~3cm,再将成品支架或角钢制成的支架、吊架焊在上面固定。
    3. 根据支架承受的荷重,选择相应的膨胀螺栓及钻头;埋好螺栓后,可用螺母配上相应的垫圈将支架或吊架直接固定在金属膨胀螺栓上。
  3. 支、吊架安装:
    1. 支架与吊架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显著扭曲。下料后长短偏差应在5mm 范围内,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
    2. (2) 钢支架与吊架应焊接牢固,无显著变形,焊缝均匀平整,焊缝长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裂纹、咬边、气孔、凹陷、漏焊等缺陷。
    3. 支架与吊架应安装牢固,保证横平竖直,在有坡度的建筑物上安装支架与吊架应与建筑物有相同坡度。
    4. 支架与吊架的规格一般不应小于扁钢30mm×3mm;角钢25mm×25mm×3mm。
    5. 严禁用电气焊切割钢结构或轻钢龙骨任何部位。
    6. 万能吊具应采用定型产品,并应有各自独立的吊装卡具或支撑系统。
    7. 固定支点间距一般不应大于1.5~2m。在进出接线盒、箱、柜、转角、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的三端500mm 以内应设固定支持点。
    8. 严禁用木砖固定支架与吊架。
  4. 桥架安装
    1. 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跨距一般为1.5~3m, 电缆桥架垂直敷设时,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2m。桥架弯通弯曲半径不大于300mm 时,应在距弯曲段与直线段结合处300~600mm 的直线段侧设置一个支、吊架。当弯曲半径大于300mm 时,还应在弯通中部增设一个支、吊架。
    2. 电缆桥架在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内安装:电缆桥架在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内安装,应使用托臂固定在异形钢单立柱上,支持电缆桥架。电缆隧道内异型钢立柱与120mm×120mm×240mm 预制混凝土砌块内与埋件焊接固定,焊角高度为3mm,电缆沟内异型钢立柱可以用固定板安装,也可以用膨胀螺栓固定。
    3. 由桥架引出的配管应使用钢管,当桥架需要开孔时,应用开孔机开孔,开孔处应切口整齐,管孔径吻合,严禁用气、电焊割孔。钢管与桥架连接时,应使用管接头固定。
    4. 桥架的支、吊架沿桥架走向左右的偏差不应大于10mm。
    5. 当直线段钢制桥架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电缆桥架超过15m,应有伸缩缝,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伸缩板)。
    6. 电缆桥架在穿过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防止火灾沿线路延燃。防火隔离段施工中,应配合土建施工预留洞口,在洞口处预埋好护边角钢。施工时根据电缆敷设的根数和层数用L50×50×5 角钢制作固定框,同时将固定框焊在护边角钢上。
  5. 保护地线安装:当允许利用桥架系统构成接地干线回路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桥架端部之间连接电阻值不应过大。接地孔应清除绝缘涂层;
    2. 在伸缩缝或软连接处需采用编制铜线连接。沿桥架全长另敷设接地干线时,每段(包括非直线段)托盘、梯架应至少有一点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3. 桥架内电缆敷设施工工艺
  6. 工艺流程

电缆绝缘测试和耐压试验→桥架内电缆敷设→挂标志牌

  1. 施工要点
    1. 电缆绝缘测试和耐压试验:敷设之前进行绝缘测试和耐压试验。
      1. 绝缘测试。用1kV 摇表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Ω。
      2. 电缆应做耐压和泄漏试验。
      3. 纸绝缘电缆应检查芯线是否受潮。首先,将芯线绝缘纸剥下一块,用火点着,如发出叭叭声音,即电缆已受潮。
      4. 受检油浸纸绝缘电缆应立即用焊料(铅锡合金)把电缆头封好。其他电缆用橡皮布密封后再用黑包布包好,橡塑护套电缆应有防晒措施。
    2. 施放电缆机具安装。采用机械施放时,将动力机械按施放要求就位,并安装好钢丝。
    3. 电缆搬运及支架架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短距离搬运,常规采用滚轮电缆轴的方法。运行应按电缆轴上箭头指示方向运作。以防作业错误造成电缆松驰。
      2. 电缆支架的架设地点应选择土质密实的原土层的地坪上和便于施工的位置,一般应在电缆起止点附近为宜。架设后,应检查电缆轴的转动方向,电缆引出端应位于电缆轴的上方。
    4. 桥架内电缆敷设
      1. 敷设方法可用人力或机械牵引。
      2. 电缆沿桥架敷设时,应单层敷设,排列整齐。不得有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
      3. 不同等级电压的电缆应分层敷设,高压电缆应敷设在上层。
      4. 电缆穿过楼板时,应装套管,敷设完后应将套管用防火材料封堵严密。
    5. 挂标志牌:
      1. 标志牌规格应一致,并有防腐功能,挂装应牢固。
      2. 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
      3. 沿桥架敷设电缆在其两端、拐弯处、交叉处应挂标志牌,直线段应适当增设标志牌。

成品保护

  1. 室内沿桥架敷设电缆时,宜在管道及空调工程基本施工完毕后进行,防止其他专业施工时损伤污染。
  2. 不允许将穿过墙壁的桥架与墙上的孔洞一起抹死。
  3. 电缆两端头处的门窗装好,并加锁,防止电缆丢失或损毁。
  4. 桥架盖板应齐全,不得遗漏,并防止损坏和污染线槽。
  5. 使用高凳时,注意不要碰坏建筑物的墙面及门窗等。

安全、环保措施

  1. 电缆桥架安装时,其下方不应有人停留。进入现场应戴好安全帽。
  2. 使用人字梯必须坚固,距梯角40~60cm 处要设拉绳,防止劈开。使用单梯上端要绑牢,下端应有人扶持。
  3. 使用电气设备、电动工具要有可靠的保护接地(接零)措施。打眼时,要戴好防护眼镜,工作地点下方不得站人。
  4. 剔凿出的垃圾要做到及时清理,堆放在指定地点。
  5. 包装用的塑料布及草带等物品应及时分类清除出现场。
  6. 各种气瓶的存放,要距离明火10m 以上,挪动时不能碰撞。氧气瓶不能和可燃气瓶同放一处。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必须符合下列规定(GB50303-2002 12.1.1):
  1. 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2 处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
  2. 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m2
  3. 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 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一般项目
  1. 电缆桥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长度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长度超过15m 设有伸缩节;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设置补偿装置;
  3. 电缆桥架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桥架内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见表4.9.7-1;

表4.9.7-1 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序 号 电 缆 种 类 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1 无铅包钢铠护套的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10D
2 有钢铠护套的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20D
3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0D
4 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5D
5 多芯控制电缆 10D
注:D 为电缆外径
  1. 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桥架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1.5~3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2m;
  2. 桥架与支架间螺栓、桥架连接板螺栓固定紧固无遗漏,螺母位于桥架外侧;当铝合金桥架与钢支架固定时,有相互绝缘的防电化腐蚀措施;
  3. 电缆桥架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下方,当设计无要求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符合表4.9.7-2 的规定。

表4.9.7-2 与管道的最小净距(m)

管 道 类 别平 行 净 距 平 行 净 距 交 叉 净 距
一般工艺管道 0.4 0.3
易燃易爆气体管道 0.5 0.5
热力管道 有保温层 0.5 0.3
无保温层 1.0 0.5
  1. 敷设在竖井内和穿越不同防火区的桥架,按设计要求位置,有防火隔堵措施。
  2. 支架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时,焊缝饱满;膨胀螺栓固定时,选用螺栓适配,连接紧固,防松零件齐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桥架内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大于45°倾斜敷设的电缆每隔2m 处设固定点;
  3. 电缆出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柜(盘)、台处以及管子管口处等做密封处理。
  4. 电缆敷设排列整齐,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每隔5~10m 处设固定点;敷设于垂直桥架内的电缆固定点距,不大于1.5m, 全塑型及控制电缆不大于1.0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标志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质量验收

  1. 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系统做为检验批。
  2.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电缆的耐压试验结果、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全数检查。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按不同类型和不同类别抽查5 处。
  3.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4.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302 060404。

4.10 电缆沟内和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

一般规定

    1. 电缆桥架规格及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附件齐全。桥架与配件、附件和紧固件,均应采用镀锌标准件。
    2. 电缆桥架处于有防火要求的场所,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
    3. 电缆沿桥架敷设,必须单层敷设,排列整齐。不得有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
    4. 电缆桥架内的电缆应在首端、尾端、转弯及每隔50m 处设有注明电缆编号、型号、规格及起止点等标记牌。
    5. 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测量定位,安装桥架的支架,经检查确认,才能安装桥架;
      2. 桥架安全检查合格,才能敷设电缆;
      3. 电缆敷设前绝缘测试合格,才能敷设;
      4. 电缆电气交接试验合格,且对接线去向、相位和防火隔堵措施等检查确认,才能通电。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2. 按施工图测量放线、坐标和标高、走向,经复核符合设计要求。
    3. 电缆敷设前,应现场复核电缆沟、电缆竖井是否通畅无障碍。
  2. 材料准备

电缆、金属型钢、金属紧固件、盖板、砖、卵石或碎石、砂子、防锈涂料、油性涂料、电焊条等。

  1. 主要机具
  2. 主要安装机具:敷设电缆用支架及轴、电缆滚轮、转向导轮、吊链、滑轮、钢丝绳、大麻绳、千斤顶、钢锯、手锤、扳手、电气焊工具、电工工具。
  3. 主要检测机具:绝缘摇表、皮尺、万用表等。
  4. 作业条件
    1. 预留孔洞、预埋件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安装牢固,强度合格。
    2. 电缆沟、电缆竖井等处的地坪及抹面工作结束,电缆沟排水畅通,无积水。
    3. 电缆沿线设施拆除完毕。场地清理干净、道路畅通,沟盖板齐备。
    4. 放电缆用的脚手架搭设完毕,且符合安全要求,电缆沿线的警示灯和照明灯符合照度要求。通讯设备功能满足施工要求。

材料质量控制

  1. 各种规格电缆桥架的直线段、弯通、桥架附件及支、吊架等有产品合格证;桥架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
  2. 桥架的外观检查:桥架产品包装箱内应有装箱清单、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表面防腐层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桥架螺栓孔径,在螺杆直径不大于M16 时,可比螺杆直径大2mm。

同一组内相邻两孔间距±0.7mm;同一组内任意两孔间距±1mm;相邻两组的端孔间距±1.2mm。

  1. 各种金属型钢不应有明显锈蚀,管内无毛刺。所有紧固螺栓,均应采用镀锌件。
  2. 膨胀螺栓:应根据允许拉力和剪力进行选择。
  3. 每盘电缆上应标明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长度及出厂日期。电缆盘应完好无损。
  4. 电缆外观完好无损,包装完好,无压扁、扭曲,铠装无松卷。耐热、阻燃的电缆外保护层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油浸电缆应密封良好,无漏油及渗油现象。橡套及塑料电缆外皮及绝缘层无老化及裂纹。
  5. 电缆应按批查验合格证,合格证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按《额定电压450/750V 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GB5023.1~5023.7 标准生产的产品有安全认证标志。
  6. 按制造标准,现场抽样检测绝缘层厚度和圆形线芯的直径;线芯直径误差不大于标称直径的1%。
  7. 对电缆绝缘性能、导电性能和阻燃性能有异议时,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实验室检测。
  8. 其它附属材料:电缆标示牌、油漆、汽油、封铅、硬脂酸、白布带、橡皮包布、黑包布、塑料绝缘带等均应符合要求。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电缆绝缘测试和耐压试验→电缆敷设→挂标志牌

    1. 施工要点
  1. 电缆绝缘测试和耐压试验:同4.9.4.2-2-(1)款内容。
  2. 电缆敷设
  3. 电缆沟底应平整,并有1‰的坡度。排水方式应按分段(每段为50m)设置集水井,集水井盖板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井底铺设的卵石或碎石层与砂层的厚度应依据地点的情况适当增减。地下水位高的情况下,集水井应设置排水泵排水,保持沟底无积水。
  4. 电缆沟支架应平直,安装应牢固,保持横平。支架必须做防腐处理。支架或支持点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 电缆支架层间的最小垂直净距:10kV 及以下电力电缆为150mm,控制电缆为100mm。
  6. 电缆在支架敷设的排列,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分开排列。
      2. 当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敷设在同一侧支架上时,应将控制电缆放在电力电缆下面,1kV 及以下电力电缆应放在1kV 以上电缆的下面(充油电缆应例外)。
      3. 电缆与支架之间应用衬垫橡胶垫隔开,以保护电缆。
  7. 电缆在沟内需要穿越墙壁或楼板时,应穿钢管保护。
  8. 电缆敷设完后,用电缆沟盖板将电缆沟盖好,必要时,应将盖板缝隙密封,以免水、汽、油等侵入。
  9. 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
  10. 竖井有砌筑式和组装结构竖井(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或钢结构)。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其长度的2/1000;支架横撑的水平误差不应大于其宽度的2/1000;竖井对角线角的偏差不应大于其对角线长度的5/1000。
  11. 电缆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其支架的结构形式、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架必须进行防腐处理。支架(桥架)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12. 垂直敷设,有条件时最好自上而下敷设。可利用土建施工吊具,将电缆吊至楼层顶部。敷设时,同截面电缆应先敷设低层,后敷设高层,敷设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特别是做好电缆轴和楼板的防滑措施。
  13. 自下而上敷设时,小截面电缆可用滑轮和尼龙绳以人力牵引敷设。大截面电缆位于高层时,应利用机械牵引敷设。
  14. 竖井支架距离应不大于1500mm,沿桥架或托盘敷设时,每层最少架装两道卡固支架。敷设时,应放一根立即卡固一根。
  15. 电缆穿越楼板时,应装套管,并应将套管用防火材料封堵严密。
  16. 垂直敷设的电缆在每支架上或桥架上每隔1.5m 处应加固定。
  17. 电缆排列应顺直,不应溢出线架(线槽),电缆应固定整齐,保持垂直。
  18. 支架、桥架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全程接地处理。
  19. 挂标志牌

见4.9.4.2-2-(5) 款相关内容。

成品保护

  1. 电缆沟内电缆施工不宜过早,一般在其它室外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防止其它地下工程施工时损伤电缆。如已提前将电缆敷设完,其它地下工程施工时,应加强巡视。
  2. 沿电缆沟敷设的电缆施工完毕后应立即将沟盖板盖好。
  3. 电缆两端头处的门窗装好,并加锁,防止电缆丢失或损毁。
  4. 电缆竖井内电缆排列沿桥架敷设时,应防止电缆排列混乱,不整齐,交叉严重.在电缆敷设前需将电缆事先排列好,划出排列图表,按图表进行施工.电缆敷设时,应敷设一根、卡固一根。

安全、环保措施

  1. 架设电缆盘的地面必须平实,支架必须采用有底平面的专用支架,不得用千斤顶代替。
  2. 拆卸电缆盘包装木板时,应随时清理,防止钉子扎脚或损伤电缆。
  3. 挖电缆沟时,土质松软或深度较大,应适当放坡,防止塌方。
  4. 敷设电缆时,处于电缆转向拐角的人员,必须站在电缆弯曲弧的外侧,切不可站在弯曲弧内侧,防止挤伤。
  5. 人力拉电缆时,用力要均匀,速度应平稳,不可猛拉猛跑,看护人员不可站在电缆盘的前方。
  6. 在交通道路附近或较繁华地点施工时,电缆沟要设栏杆和标志牌,夜间要设置红色标志灯。
  7. 环保措施见4.9.6-4、4.9.6-5、4.9.6-6 条内容。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GB50303-2002 13.1.1)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一般项目
  1. 电缆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支架最上层至竖井顶部或楼板的距离不小于150~200mm;电缆支架最下层至沟底或地面的距离不小于50~100mm;
    2. 支架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时,焊缝饱满;用膨胀螺栓固定时,选用螺栓适配,连接紧固,防松零件齐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电缆在支架上敷设,转弯处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本标准表4.9.7-1 的规定。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电缆敷设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垂直敷设或大于450 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固定;
    2. 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固定用的夹具和支架,不形成闭合铁磁回路;
    3. 电缆排列整齐,少交叉;
    4. 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与管道的最小净距,符合本标准表4.9.7-2 的规定,且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下方;
    5. 敷设电缆的电缆沟和竖井,按设计要求位置,有防火隔堵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标志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质量验收

  1. 电缆沟内和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安装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条电缆沟(每个电缆竖井)作为检验批。
  2.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电缆的耐压试验结果、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全数检查。电缆敷设按不同类型和不同类别抽查5 处。
  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204 060303。

11 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

一般规定

  1. 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和线槽的规格及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规定。
  2. 敷设电线管路应取最小距离,并减少弯曲,预埋建筑结构内的管子外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3. 地下暗配线管路,不得穿越设备基础,如必须穿过基础时应加设保护套管保护。
  4. 导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批查验合格证;
    2. 外观检查:钢导管五压扁、内壁光滑。非镀锌钢导管无严重锈蚀,按制造标准油漆出厂的油漆完整;镀锌钢导管镀层覆盖完整,表面无锈斑;绝缘导管及配件不碎裂、表面有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3. 按制造标准现场抽样检测导管的管径、壁厚及均匀度。对绝缘导管及配件的阻燃性能有异议时,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5. 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 除埋入混凝土中的非镀锌钢导管外壁不做防腐处理外,其他场所的非镀锌钢导管内外壁均做防腐处理,经检查确认,才能配管;
    2. 室外直埋导管的路径、沟槽深度、宽度及垫层处理经检查确认,才能埋设导管;
    3. 现浇混凝土板内配管在底层钢筋绑扎完成,上层钢筋未绑扎前敷设,且检查确认,才能绑扎上层钢筋或浇捣混凝土;
    4. 现浇混凝土墙体内的钢筋网片绑扎完成,门、窗等位置已放线,经检查确认,才能在墙体内配管;
    5. 被隐蔽的接线盒和导管在隐蔽前检查合格,才能隐蔽;
    6. 在梁、板、柱等部位明配管的导管套管、埋件、支架等检查合格,才能配管;
    7. 吊顶上的灯位及电器器具位置先放样,且与土建及各专业施工单位商定,才能在吊顶内配管;
    8. 顶棚和墙面的喷浆、油漆或壁纸等基本完成,才能敷设线槽、槽板。
  6. 暗线管的弯曲处不得有折皱、凹穴和裂缝,弯扁程度应不大于管外径的10%,弯曲半径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明配线管的弯曲半径,常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 倍。如只有一个弯时,可不小于管外径的4 倍。
    2. 暗配线管弯曲半径,常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 倍。埋入地下或混凝土结构内,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 倍。
    3. 电线管路敷设超过以下长度时,应在适当位置上加设接线盒。
    4. 配线管路长度每超过80m,无弯曲。
    5. 配线管路长度每超过20m,有1 个弯曲。
    6. 配线管路长度每超过15m,有2 个弯曲。
    7. 配线管路长度每超过8m,有3 个弯曲。
  7. 线槽的接口应平整,接缝处应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置准确。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2. 进行图纸会审,审核系统路径是否正确,有无和其它专业矛盾和相碰之处。
  3.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相应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4. 进行设计交底和技术交底。
  5. 结合建筑施工图,按电气管线布置图弹出水平线和墙厚度线。采用PVC 管敷设时,测量弹出水平面和分支布线控制线和线盒的定位点。并进行技术复核。
  6. 材料准备

各种类型导管及配件、金属线槽及附件、金属型钢、接线盒(箱)、电焊条、防锈涂料、油性涂料等。

  1. 施工机具
  2. 主要安装机具:压力案子、煨管器、液压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套丝机、扣压器、砂轮锯、、无齿锯、钢锯、刀锯、扁锉、半圆锉、圆锉、木锉、平锉、鱼尾钳、活板子、弯管弹簧、剪管器、手电钻、电焊机、气焊工具、射钉枪、可挠金属电线管专用切割刀、专用扳子、手锤、錾子、电锤、热风机、电炉子、开孔器、台钻、高凳、粉线袋等。
  3. 主要检测机具:皮尺、水平尺、角尺、卷尺、尺杆、磁力线坠、摇表等。
  4. 作业条件
  5. 按施工图进行测放线定位,坐标和标高、走向、确定接线盒的位置,经复核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图纸,确定电器安装位置、确定配线的固定点,埋设好支持件。
  6. 布管的部位障碍物已清除干净。
  7. 现浇混凝土结构内配管,应在底部钢筋组装固定之后,根据施工图尺寸位置进行布线管固定牢固。
  8. 装配预制板就位后,配合土建作业将管弯曲连接部位按要求做好。
  9. 预制空心板就位的同时应及时配管。
  10. 砌体施工过程应及时准确地将布线配管随墙预埋好。
  11. 现浇混凝土墙配管,应在钢筋网片绑扎完毕,按施工图进行配管。

材料质量控制

  1. 塑料阻燃管其含氧指数必须满足消防规范的规定,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 钢管壁厚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用于丝扣连接的管箍应用通丝管扣,丝扣清晰不乱扣,镀锌件其镀锌层完整无劈裂,而端头光滑无毛刺,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1. 钢管的长度的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即全长允许偏差在20mm。
    2. 钢管的弯曲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每m 不大于3mm。
    3. 钢管的壁厚是否均匀、一致,不应有折扁、裂缝、砂眼、塌陷等现象。
    4. 内外表面应光滑,不应有折叠、裂缝、分层、搭焊、缺焊、毛刺等现象。
    5. 切口应垂直、无毛刺,切口斜度不应大于2º 。焊缝应整齐,无缺陷。
    6. 镀锌层应完好无损,锌层厚度均匀一致,不得有剥落、气泡等现象。
    7. 管箍:大小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丝扣清晰、均匀,不乱扣,镀锌层均匀,无剥落、无劈裂,两端光滑无毛刺。
    8. 锁紧螺母:尺寸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外层完好无损,丝扣清晰、均匀、不乱扣、镀锌层均匀。
    9. 盒、箱:铁制盒、箱的大小尺寸以及壁厚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无变形,敲落孔完整无损,面板的安装孔应齐全,丝扣清晰,面板、盖板应与盒、箱配套,外形完整无损且颜色均一,无锈蚀等现象。如为铸铁盒,则大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壁厚均匀、一致,表面光滑,镀锌层均匀,完整无损,且丝扣清晰、均匀,无乱扣现象。
  3. 金属线槽及附件,必须采用定型的标准制品。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

施工工艺

  1. 暗配管施工工艺
  2. 工艺流程

管子切断→套丝→煨弯→随土建施工进行分层分段配管→管线补偿→跨接地线的焊接→管线防腐

  1. 施工要点
    1. 管子切断
  2. 配管前根据图纸要求的实际尺寸将管线切断,大批量的管线切割时,可以采用型钢切割机,利用纤维增强砂轮片切割,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平稳,不能过猛,以免砂轮崩裂。
  3. 小批量的钢管一般采用钢锯进行切断,将需切断的管子放在台虎钳的钳口内卡牢,注意切口位置与钳口距离应适宜,不能过长或过短,操作应准确。在锯管时锯条要与管子保持垂直,推锯时稍用力,但不能过猛,以免别断锯条,回锯时,销抬锯条,尽量减少锯条的磨损,当管子快要断时,要减慢速度,使管子平稳锯断。
  4. 切断管子也可采用割管器,但使用割管器切断的管子,管口易产生内缩,缩小后的管口要用绞刀或锉刀刮(锉)光。
    1. 套丝
  5. 套丝一般采用套丝板来进行。套丝时,先将管子固定在台虎钳或龙门压架上,钳紧。根据管子的外径选择好相应的板牙,将绞扳轻轻套在管端,调整绞板的三个支承脚,使其紧贴管子,这样套丝时不会出现斜丝,调整好绞扳后,手握绞扳,平稳向里推,带上2~3 扣后,再站到侧面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套丝扳,开始时速度应放慢,套丝时应注意用力均匀,以免发生偏丝、啃丝的现象,丝扣即将套成时,轻轻松开扳机,开机通扳。
  6. 管径小于DN20 的管子应分两板套成,管径大于等于DN25 的管子应分三板套成。
  7. 进入盒(箱)的管子其套丝长度不宜小于管外径的1.5 倍,管路间连接时,套丝长度一般为管箍长度的1/2 加2~4 扣,需要退丝连接的丝扣长度为管箍的长度加2~4 扣。
    1. 煨管
  8. 管径在DN25 及其以上的管子应使用液压煨管器,根据管线需煨成的弧度选择相应的模具,将管子放入模具内,使管子的起弯点对准煨管器的起弯点,然后拧紧夹具,煨出所需的弯度。煨弯时使管外径与弯管模具紧贴,以免出现凹瘪现象。
  9. 管径小于DN25 的管子,可用手扳煨管器煨弯。手扳煨管器的大小应根据管径的大小选择相适配的。在煨管过程中,用力不能太猛,各点的用力尽量均匀一致,且移动煨管器的距离不能太大。
  10. 焊接钢管也可采用热煨法。煨管前将管子一端堵信,灌入事先已炒干的砂子,并随灌随敲打管壁,直到灌满时,然后将另一端堵严。煨管时将管子放在火上加热,烧红后煨出所需的角度,随煨随浇冷却液,热煨法应掌握好火候。管弯处无折皱、凹穴和裂缝等现象。
  11. 管路的弯扁度应不大于管外径的10%,弯曲角度不宜小于90º ,弯曲处不可有折皱、凹穴和裂缝等现象。
  12. 暗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 倍,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楼板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 倍。煨管时管子焊缝一般应放在管子弯曲方向的正、侧面交角的45º 线上。
    1. 管路连接
  13. 管与盒的连接:
      1. 在配管施工中,管与盒、箱的连接一般情况采用螺母连接。采用螺母连接的管子必须已套好丝,将套好丝的管端拧上锁紧螺母,插入与管外径相匹配的接线盒的敲落孔内,管线要与盒壁垂直,再在盒内的管端拧上锁紧螺母固定。应避免在左侧管线已带上锁紧螺母,而右侧管线未拧锁紧螺母。
      2. 带上锁母的管端在盒内露出锁紧螺母的螺纹应为2~4 扣,不能过长或过短,如采用金属护口,在盒内可不用锁紧螺母,但入箱的管端必须加锁紧螺母。多根管线同时入箱时应注意其入箱部分的管端长度应一致,管口应平齐。
  14. 管与管的连接:
      1. 丝接:丝接的两根管应分别拧进管箍长度的1/2,并在管箍内吻合好,连接好的管子外露丝扣应为2~3 扣不应过长,需退丝连接的管线,其外露丝扣可相应增多,但也应在5~6 扣左右。丝扣连接的管线应顺直,丝扣连接紧密,不能脱扣。
      2. 套管焊接:套管焊接的方法只可用于≥DN25 管径的暗配厚壁管。套管的内径应与连接管的外径相吻合,其配合间隙以1~2mm 为宜。不得过大或过小,套管的长度应为连接管外径的1.5~3 倍,连接时应把连接管的对口处放在套管的中心处,连接管的管口应光滑、平齐,两根管对口相吻合。套管的管口应平齐并焊接牢固,不得有缝隙。
    1. 管路敷设
  15.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管路敷设:
      1. 墙、柱内管路敷设:墙体内的配管应在两层钢筋网中沿最近的路径敷设,并沿钢筋内侧进行绑扎固定,绑扎间距不应大于1m,柱内管线应与柱主筋绑扎牢固。当线管穿过柱时,应适当加筋,以减少暗配管对结构的影响。柱内管路需与墙连接时,伸出柱外的短管不要过长,以免碰断。墙柱内的管线并行时,应注意其管间距不可小于25mm,管间距过小,会造成混凝土填充不饱满,从而影响土建的施工质量。管线穿外墙时应加套管保护,并做防水。
      2. 楼板内管路的敷设:现浇混凝土楼板内的管路敷设应在模板支好后,根据图纸要求及土建放线进行划线定位,确定好管、盒的位置,待土建底筋绑好,而顶筋未铺时敷设盒、管,并加以固定。土建顶筋绑好后,应再检查管线的固定情况,并对盒进行封堵。在施工中需注意,敷设于现浇混凝土楼板中的管子,其管径应不大于楼板混凝土厚度的1/2。由于楼板内的管线较多,所以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层、分段进行。先敷设好与已预埋于墙体等部位的管子,再连接与盒相连接的管线,最后连接中间的管线,并应先敷设带弯的管子再连接直管。并行的管子间距不应小于25mm,使管子周围能够充满混凝土,避免出现空洞。在敷设管线时,应注意避开土建所预留的洞。当管线需从盒顶进入时应注意管子煨不应过大,不能高出楼板顶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3. 梁内的管线敷设:管路的敷设应尽量避开梁。如不可避免时,注意以下要求:管线竖向穿梁时,应选择梁内受剪力、应力较小的部位穿过,当管线较多时需并挑敷设,且管间的间距同样不应小于25mm,并应与土建协商适当加筋。管线横向穿时,也应选择从梁受剪力、应力较小的部位穿过,管线横向穿梁时,管线距底箱上侧的距离不小于50mm,且管接头尽量避免放于梁内。灯头盒需设置在梁内时,其管线顺梁敷设时,应沿梁的中部敷设,并可靠固定,管线可煨成90º 的弯从灯头盒顶部的敲落孔进入,也可煨成鸭脖弯从灯头盒的侧面敲落孔进入。
  16. 垫层内管线敷设:需敷设于楼板混凝土垫层内的管线应注意其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所以其跨接地线应焊接在其侧面。当楼板上为炉渣垫层时,需沿管线铺设水泥砂浆进行防腐,管线应固定牢固后再打垫层。
  17. 地面内管线敷设:
      1. 管线在地面内敷设,应根据图纸要求及土建测出的标高,确定管线的路径,进行配管。在配管时应注意尽量减少管线的接头,采用丝接时,要缠麻抹铅油后拧紧接头,以防水气的侵蚀。如果管线敷设于土壤中,应先把土壤夯实,然后沿管路方向垫不小于50mm 厚的小石块,管线敷好后,在管线周围浇灌素混凝土。将管线保护起来,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如果管线较多时,可在夯实的土壤上,沿管路敷设路线铺设混凝土打底,然后再敷设管路,再在管路周围用混凝土保护。保护层厚度同样不小于50mm。
      2. 地面内的管线使用金属地面出线盒时,盒口应与地面平齐,引出管与地面垂直
      3. 敷设的管线需露出地面时,其管口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0mm。
      4. 多根线管进入配电箱时,管线排列应整齐。如进入落地式配电箱,其管口应高于基础面不小于50mm。
      5. 线管与设备相连时,尽量将线管直接敷设至设备内,如果条件不允许直接进入设备,则在干燥环境下,可加软管引入设备,但管口应包紧密。如在室外或较潮湿的环境下,可在管口处加防水弯头。线管进设备时,不应穿过设备基础,如穿过设备基础则应加套管保护,套管的内径应不小于线管外径的2 倍。
      6. 管线敷设时应尽量避开采暖沟、电信管沟等各种管沟。如躲避不开时,应按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进行敷设。
  18. 空心砖墙内的管线敷设:施工时应与土建配合,在土建砌筑墙体前,根据现场放出的线,确定盒、箱的位置,并根据预留管位置确定管线路径,进行预制加工。准备工作做好后,将管线与盒、箱连接,并与预留管进行连接,管路连接好,可以开始砌墙,在砌墙时应调整盒、箱口与墙面的位置,使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管线经过部位的空心砖应改为普通砖立砌,或在管线周围浇一条混凝土带将管子保护起来,当多根管进箱时,应注意管口平齐、入箱长度小于5mm,且应用圆钢将管线固定好。空心砖墙内管线敷设应与土建配合好,避免在已砌好的墙体上进行剔凿。
  19.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内管线敷设:施工时除配电箱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定位预埋外,其余管线的敷设应在墙体砌好后,根据土建放的线确定好盒(箱)的位置及管线所走的路径,然后进行剔凿,但应注意剔的洞、槽不得过大。剔槽的宽度应不大于管外径加15mm,槽深不小于管外径加15mm,管外侧的保护层厚度出不应小于15mm,接好盒(箱)管路后用不小于M10 的水泥砂浆进行填充,抹面保护。
  20. 在配管时应与土建施工配合,尽量避免剔凿,如果发生需剔凿墙面,敷设线管,需剔槽的深度、宽度应合适不可过大、过小,管线敷设好后,应在槽内用管卡进行固定,再抹水泥砂浆,管卡数量应依据管径大小及管线长度而定,不需太多,以固定牢固为标准。
  21. 水平敷设管路加接线盒要求及垂直敷设管路加接线盒要求见表4.11.4.1-1 及表4.11.4.1-2。
    1. 接地
  22. 管路应做整体接地连接,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应有接地补偿装置。如采用跨接方法连接,跨接地线两端焊接面不得小于该跨接线截面的6 倍。焊缝均匀牢固,焊接处要清除药皮,刷防腐漆。跨接线的规格见表4.11.4.1-3 所示。
  23. 卡接:镀锌钢管应用专用接地线卡连接,不得采用熔焊连接地线。

表4.11.4.1-1 水平敷设管线加接线盒要求

· 管线长度(m)
无弯曲 <30
1 <20
2 <15
3 <8

表4.11.4.1.-2 垂直敷设管路加接线盒要求

管内导线截面(mm) 管线长度(m)
<50 <30
>70 且<95 <20
>120 且<240 <18

表4.11.4.1-3 跨接地线规格表(mm)

管 径(DN) 圆 钢 扁 钢
15~25 φ5
32~38 φ6
50~63 φ10 25×3
≥70 φ8×2 (25×3)×2
    1. 管路防腐
  1. 暗配于混凝土中的管经可不做防腐。
  2. 在各种砖墙内敷设的管路,应在跨接地线的焊接部位,丝接管线的外露丝部位及焊接钢管的焊接部位,刷防腐漆。
  3. 焦碴层内的管路应在管线周围打50mm 的混凝土保护层进行保护。
  4. 直埋入土壤中的钢管也需用混凝土保护,如不采用混凝土保护时,可刷墙漆进行保护。
  5. 埋入有腐蚀性或潮湿土壤中的管线,如为镀锌管丝接,应在丝头处抹铅油缠麻,然后拧紧丝头。如为非镀锌管件,应涮沥青油后缠麻,然后再刷一道沥青油。
    1. 配管与其他管道间的距离电气配管在敷设中还应注意与其他管道之间的安全距离,详见表4.11.4.1-4。

表4.11.4.1-4 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

管道名称 配线方式 穿管配线 绝缘导线明配线 裸导线配线
蒸汽管 平行 管道上 1000 1000 1500
管道下 500 500 1500
交叉 300 300 300
暖气管、热水管 平行 管道上 300 300 1500
管道下 200 200 1500
交叉 100 100 100
通风、给排水及压缩空气管 平行 100 200 100
交叉 50 100 50

注: 对蒸汽管道,当在管外包隔热层后,上下平行距离可减至200mm。

暖气管、热水管应设隔热层。

对裸导线,应在裸导线处加装保护网。配管与煤气管道间的关系应为当配管与煤气管在同一平面内,间距应不小于50mm,在不同平面内间距不小于20mm,配电盘、箱与煤气管的间距要大于300mm,电气开关、接头距煤气管要大于150mm。

    1. 管路补偿

管路在通过建筑物的变形缝时,应加装管路补偿装置。管路补偿装置是在变形缝的两侧对称预埋一个接线盒,用一根短管将两接线盒相邻面连接起来,短管的一端与一个盒子固定牢固,另一端伸入另一盒内,且此盒上的相应位置的孔要开长孔,长孔的长度不小于管径的2 倍。如果该补偿装置在同一轴线墙体上,则可有拐角箱作为补偿装置,如不在同一轴线上则可用直筒式接线箱进行补偿。

  1. 明配管施工工艺
  2. 工艺流程

预制管弯支架吊架→测定盒箱及固定点位→盒、箱固定→管路敷设管进盒箱管路连接→变形缝处理→地线焊接→防腐处理。

  1. 施工要点:

根据设计图加工支架、吊架、抱箍等铁件以及各种盒、箱、弯管。敷设工艺与暗配管敷设工艺相同处见相关部分。易爆等场所敷管,应按设计和有关防爆规程施工。

    1. 管弯、支架、吊架预制加工:明配管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管外径6 倍。如有一个弯时,可不小于管外径的4 倍。加工方法可采用冷煨法和热煨法,支架、吊架应按设计图要求进行加工。支架、吊架的规格设计无规定时,应不小于以下规定:扁钢支架30mm×3mm;角钢支架25mm×25mm×3mm;埋注支架应有燕尾,埋注深度应不小于120mm。
    2. 测定盒、箱及固定点位置
  1. 根据设计首先测出盒、箱与出线口等的准确位置 。测量时最好使用自制尺杆。
  2. 根据测定的盒、箱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弹出线来,按照安装标准规定的固定点间距的尺寸要求,计算确定支架、吊架的具体位置。
  3. 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
    1. 固定方法:有胀管法、木砖法、预埋铁件焊接法、稳注法、剔注法、抱箍法。
    2. 盒、箱固定:由地面引出管路至自制明箱时,可直接焊在角钢支架上,采用定型盘、箱,需在盘、箱下侧100~150mm 处加稳固支架,将管固定在支架上。盒、箱安装应牢固平整,开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3. 管路敷设与连接:
  4. 管路敷设:水平或垂直敷设明配管允许偏差值,管路在2m 以内时,偏差为3mm,全长不应超过管子内径的1/2。
  5. 检查管路是否畅通,内侧有无毛刺,镀锌层或防锈漆是否完整无损,管子不顺直者应调直。
  6. 敷管时,先将管卡一端的螺丝拧紧一半,然后将管敷设在管卡内,逐个拧牢。使用铁支架时,可将钢管固定在支架上,不许将钢管焊接在其他管道上。
  7. 管路连接:管路连接应采用丝扣连接,或采用扣压式管连接。
    1. 管路与设备连接: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内,如不能直接进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8. 在干燥房屋内,可在钢管出口处加保护软管引入设备,管口应包扎严密。
  9. 在室外或潮湿房间内,可在管口处装设防水弯头引出的导线应套绝缘保护软管,经弯成防水弧度后再引入设备。
  10. 管口距地面高度一般不宜低于200mm。
  11. 埋入土层内的钢管,应刷沥青包缠玻璃丝布后,再刷沥青油。或应采用水泥砂浆全面保护。
    1. 吊顶内、护墙板内管路敷设,其操作工艺及要求:材质、固定参照明配管施工工艺;连接、弯度、走向等可参照暗配管施工工艺要求施工,接线盒可使用暗盒。
  12. 会审时要与通风暖卫等专业协调并绘制大样图经审核无误后,在顶板或地面进行弹线定位。如吊顶是有格块线条的,灯位必须按格块分均,护墙板内配管应按设计要求,测定盒、箱位置、弹线定位。
  13. 灯位测定后,用不少于2 个螺丝把灯头盒固定牢。如有防火要求,可用防火布或其他防火措施处理灯头盒。无用的敲落孔不应敲掉,已脱落的要补好。
  14. 管路应敷设在主龙骨的上边,管入盒、箱必须煨灯叉弯,并应里外带锁紧螺母。采用内护口,管进盒、箱以内锁紧螺母平为准。
  15. 固定管路时,如为木龙骨可在管的两侧钉钉,用铅丝绑扎后再把钉钉牢。如为轻钢龙骨、可采用配套管卡和螺丝固定,或用拉铆钉固定。直径25mm 以上和成排管路应单独设支架。
  16. 管路敷设应牢固畅顺,禁止做拦腰管或拌脚管。遇有长丝接管时,必须在管箍后面加锁紧螺母。管路固定点的间距不得大于1.5m,受力灯头盒应用吊杆固定,在管进盒处及弯曲部位两端15~30cm 处加固定卡固定。
  17. 吊顶内灯头盒至灯位可采用阻燃型普利卡金属软管过渡,长度不宜超过1m。其两端应使用专用接头。吊顶内各种盒、箱的安装,盒箱口的方向应朝向检查口以利于维修检查。
  18. 套接紧定式镀锌钢管(JDG)施工工艺:
    1. JDG 管的敷设除管路连接的施工工艺与明配管不同外,其余均相同。
    2. 管与管的连接采用直管接头进行连接,安装时先把钢管插入管接头,使与管接头插紧定位,然后再持续拧紧紧定螺钉,直至拧断脖颈,使钢管与管接头成一体,无需再作跨接地线。注意不同规格的
    3. 钢管应选用不同规格与之相配套的管接头。
    4. 管与盒的连接采用螺纹接头。螺纹接头为双面镀锌保护。螺纹接头与接线盒连接的一端,带有一个爪形锁母和一个六角形锁母。安装时爪形螺母扣在接线盒内侧露出的螺纹接头的丝扣上,六角形螺母在接线盒外侧,用紧定扳手使爪形螺母和六角形螺母加紧接线盒壁。
  19. 可挠金属电线管和扣压式薄壁钢管敷设施工工艺
  20. 工艺流程:
  21. 扣压式薄壁钢管暗管敷设工艺流程:

弯管、箱、盒预制→测位→剔槽孔→爪型螺纹管接头与箱、盒紧固→箱、盒定向稳装→管路敷设→管路连接→压接接地→管路固定

  1. 扣压式薄壁钢管明管敷设工艺流程:

弯管、箱盒预制→测位→爪型螺纹管接头与箱、盒紧固→箱、盒定向稳装→管路敷设→管路连接→压接接地→管路固定

  1. 扣压式薄壁钢管吊顶内管路敷设工艺流程:

弯管、箱、盒预制→测位→爪型螺纹管接头与箱、盒紧固→箱盒支架固定→管路敷设 →管路连接→压接接地→管路固定

  1. 可挠金属管暗管敷设工艺流程:

备管件、箱盒预制→测位→箱盒固定→管路敷设→断管、安装附件→管与管连接或管与箱盒连接→卡接地线→管路固定

  1. 可挠金属管明管敷设工艺流程:

备管件、箱盒预制→测位→箱盒固定→支架固定→断管、安装附件→管与管连接或管与箱盒连接→卡接地线→管路固定

  1. 施工要点
  2. 弯管、箱、盒、支架预制:根据施工图加工好各种弯管、箱、盒、支架。电线弯管可采用冷煨法及定型弯管。

冷煨法:一般管径为25mm 及其以下时,用手板煨管器。先将管子插入煨管器,逐步煨出所需弯度。管径为32mm 及其以上时,使用液压煨管器,即先将管子放入模具,煨出所需弯度。

  1. 扣压式薄壁钢管暗管敷设
    1. 箱、盒测位:根据施工图纸确定箱、盒轴线位置,以土建弹处的水平线为基准,挂线找平,标出箱、盒实际位置。成排、成列的箱、盒位置,应挂通线或十字线。
    2. 暗配的电线管路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墙体或混凝土内的导管与墙体或凝土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
    3. 剔槽孔:砖墙或砌体墙需剔槽时,应在槽两边弹线,用快錾子剔。槽宽及槽深均以比管外径大5mm 为宜。预制圆孔时,楼板上灯位打孔位置,用手锤由板下往上打;预制实心板上灯位打孔,可先在板上面用电锤打孔,在板下面用手锤扩孔,孔大小稍比灯盒大为宜。
    4. 管子切断:常用钢锯、无齿锯、砂轮锯进行切管,将需要切断的管子长度量准确,放在钳口内卡牢固,断口处平齐不歪斜,管口刮铣光滑、无毛刺,管内铁屑除净。
    5. 稳住箱、盒:根据施工管路的要求,加工箱、盒时注意引出管的定向。砖墙、砌体墙及预制楼板的箱、盒,用强度不小于M10 的水泥砂浆稳住,灰浆应饱满、平整、牢固、坐标正确。预制楼板上的灯头盒应安装好卡铁和轿杆,在楼板下面装设托板后再稳住;现浇混凝土墙及楼板上的箱、盒,应先安装好卡铁或轿杆,将卡铁或轿杆点焊在钢筋上;如为木模板时可用钉子、细铅丝将箱、盒绑扎固定在
    6. 模板上。进入落地式配电箱、屏的电线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配电箱基础面不少于50mm。
    7. 管路连接:采用直管接头连接,其长度应为管外径的2.0~3.0 倍,管的接口应在直管接头内中心即1/2 处。根据配管线路的要求采用90°直角弯管接头时,管的接口应插入直角弯管的承插口处,并应到位,再使用压接器压接,其扣压点应不少于两点。压接后,在连接口处涂抹铅油,使其整个线路形成完整的统一接地体。
    8. 管路两个接线点之间的距离在下列长度范围内,应加装接线盒。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和检修:管路无弯时,不超过30m;
      1. 管路有一个转弯时,不超过20m;
      2. 管路有两个转弯时,不超过15m;
      3. 管路有三个转弯时,不超过8m。
    9. 管入箱、盒应采用爪型螺纹管接头。使用专用扳子锁紧,爪型根母护口要良好使金属箱、盒达到导电接地的要求。箱、盒开孔应整齐,应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箱、盒严禁用电气焊开孔。两根以上管入箱、盒,要长短一致,间距均匀,排列整齐。
    10. 管路固定
      1. 钢筋混凝土墙及楼板内的管路,每个1M 左右用铅丝绑扎在钢筋上。
      2. 砖墙或砌体墙剔槽敷设的管路,每个1M 左右用铅丝、铁定固定。
      3. 预制圆孔板上的管路,可利用板孔用铅丝绑扎固定。
  2. 扣压式薄壁钢管明管敷设:
      1. 根据设计图加工支架、吊架、抱箍等铁件,以及各种箱、盒、弯管。明管敷设工艺与暗管敷设工艺相同处请见相关部分。
      2. 弯管(包括定型弯管)、支架、吊架预制加工:明配管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管外径的6 倍;当两个接线盒之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 倍。加工方法可采用冷煨法和定型弯管。支架、吊架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加工。支架、吊架的规格设计无规定时,应不小于以下规定:扁钢支架:30mm×3mm;角钢支架:25mm×25mm×3mm。埋注支架应有燕尾,埋注深度应不小于120mm。
      3. 测定箱、盒及固定点位置:
      4. 根据设计首先测出箱、盒与出线口等的准确位置。测量时最好使用自制尺杆。
      5. 根据测定的箱、盒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弹出线来,按照安装标准规定的固定点间距的尺寸要求,计算确定支架、吊架的具体位置。
      6. 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为150~300mm。中间管卡最大距离见表4.11.4.3-1 所示。

表4.11.4.3-1 薄壁钢管中间管卡最大距离

钢管直径(mm) 15~20 25~32 40~50
最大距离(mm) 1000 1500 2000
      1. 固定方法:胀管法、木砖法、预埋铁件焊接法、稳注法、剔注法、抱箍法。
      2. 箱、盒固定:采用定型箱、盒,需在箱、盒下侧100~150mm 处加稳固支架,将管固定在支架上。箱、盒安装应牢固平整,开孔整齐,并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箱盒严禁电气焊开孔。
  1. 吊顶内及护墙板内管路敷设,其操作工艺及要求:材质及固定参照明配管工艺;连接、弯度、走向及压接接地等可参照暗配管工艺要求施工。
  2. 会审图纸要结合土建结构图、建筑图与通风暖卫、消防综合布线图及各专业配合协调,特别是在各专业管道施工交汇处,如卫生间、通道等关键部位,应及时绘制翻样图。经审核无误后,在顶板或地面进行弹线定位。如吊顶是有方格块线条的灯位,必须按格块分均。
  3. 管路应敷设在主龙骨的上边,管入箱、盒必须煨灯叉弯,并以爪型螺纹管接头,用专用板子锁好,在用扣压器在连接处扣压不少于2 点,以达到电气接地良好可靠。
  4. 管路敷设应牢固通顺,禁止用拦腰管或拌脚管。管路固定点的间距不得大于1500mm。受力灯头盒应用吊杆固定,在管入盒处及弯曲部位两端150~300mm 处加固定卡子固定。
  5. 吊顶内灯头盒至灯位可采用金属可挠导管过度,长度不宜超过1m。金属可挠导管应使用专用接头。吊顶各种箱、盒的安装,箱、盒口的方向应朝向检查口。
  6. 可挠金属电线管管路敷设的基本要求:
  7. 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确定管路走向、进行管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达到走向合理,检修维护方便。
  8. 应根据所敷设的部位,环境条件,正确选用可挠金属电线管的规格型号及附件。
  9. 可挠金属电线管暗管敷设:
  10. 箱、盒测位:根据施工图纸确定箱、盒轴线位置,以土建弹出的水平线、轴线为基准,挂线找平找位,线坠找正,标出箱、盒实际位置。成排、成列的箱、盒位置,应挂通线或十字线。
  11. 暗敷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管路,管路应敷设在两层钢筋中间。垂直方的管路宜沿同侧竖向钢筋敷设,水平方向的管路宜沿同侧横向钢筋敷设。
  12. 砖混结构随墙暗敷设时,向上引管应及时堵好管口,并用临时支杆将管沿敷设方向挑起。
  13. 预制楼板上暗敷设时,应先找灯位注盒后配管。管路敷设后立即用强度不低于C10 的水泥砂浆稳注保护。
  14. 剔槽敷设时,应在槽两边先弹线,用快錾子剔,槽宽及槽深均以比管径大5mm 为宜。加气混凝土墙宜用电动刀具开槽。剔槽敷设时,严禁剔横槽。
  15. 吊顶内暗敷时,管路可敷设在主龙骨上。单独吊挂的管路,其吊点不宜超出1000mm。盒、箱两侧的管路固定点,不宜大于300mm。
  16. 护墙板(石膏板轻隔墙)内暗敷时,应随土建立龙骨同时进行。其管路固定,应用可挠金属电线管配套的卡子进行固定。
  17. 进入箱盒的管路,应排列整齐,采用BG 型或UBG 型接线箱连接器与箱体锁紧,并安装好BP型绝缘护口。当进入落地式配电箱、屏的可挠金属电线管,除应高出配电箱基础面不少于50mm 外,还宜做排管的固定支架。
  18. 管路固定
  19. 敷设在钢筋混凝土中的管路,应与钢筋绑扎牢固,管子绑扎点间距不宜大于500mm,绑扎点距盒、箱不应大于300mm。绑扎线可采用细铁丝。
  20. 砖墙或砌体墙剔槽敷设的管路每隔不大1000mm 距离,用细铅丝、铁钉固定。
  21. 吊顶内及护墙板内管路,每隔不大于1000mm 的距离,采用专用卡子固定。在与接线箱、盒连接处,固定点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2. 预制板(圆孔板)上的管路,可利用板孔用钉子、铅丝固定后再砂浆保护。
  23. 管路连接
  24. 可挠金属电线管与可挠金属电线管连接以及与钢制电线管、厚铁管、各类箱盒的连接时,均应采用其配套的专用附件,详见表11.4.3.2-2。
  25. 可挠金属电线管与箱盒连接时除采用专用配套附件外,还应做到:箱盒开孔排列整齐,孔径与管径相吻合,做到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箱盒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26. 可挠金属电线管与可挠金属电线管连接可采用KS 系列连接器。由于管子、连接器自身有螺纹,可用手将管子直接拧入拧紧。
  27. 当采用VKV 系列无螺纹连接器与钢管连接时,必须用扳手或钳子将连接器的顶丝拧紧,以防浇灌混凝土时松脱。

表4.11.4.3-2 可挠金属电线管附件种类及用途

种类 型号 用途
接线箱连接器 BG 可挠金属电线管与接线箱等连接
组合接线箱连接器 UBG 可挠金属电线管与接线箱等组合连接
组合接线箱连接器 KG 可挠金属电线管与钢制电线管连接
无螺纹连接器 VKC 可挠金属电线管与钢制电线管等组合
混合组合连接器 UKG 可挠金属电线管与钢制电线管等组合
直接连接器 KS 可挠金属电线管之间相互连接
绝缘护套 BP 为保护电线绝缘层不受损伤,安装在可挠金属电线管末端
固定夹 SP 固定可挠金属电线管
角型接线箱连接器 AG 可挠金属电线管与接线箱等直角组合连接
防水型接线箱连接器 WBG 外覆PVC 塑料的可挠金属电线管与接线箱等组合连接
防水型混合连接器 WCG 外覆PVC 塑料的可挠金属电线管与钢制电线保护管组合连接
防水角型接线箱连接器 WAG 外覆PVC 塑料的可挠金属电线管与接线箱等直角组合连接
接地夹 DXA 固定接地线
  1. 管子切断方法:
  2. 可挠金属电线管的切断,应采用专用的切割刀进行,也可以用普通钢锯进行切断。
  3. 用手握住可挠金属电线管或放置在工作台上用手压住,刀刃轴向垂直对准管子纹沟,边压边切即可断管。
  4. 切面处理:管子切断后,便可直接与连接器连接。但为便于与附件连接,可用刀背敲掉毛刺,使其断面光滑。内侧用刀柄旋转绞动一圈,更便于过线。
  5. 地线连接:
  6. 可挠金属电线管与管、箱盒等连接处,必需采用可挠金属电线管配套的接地夹子进行连接,其接地跨接线截面不小于4mm2 铜线。可挠金属电线管不得采用熔焊连接地线。
  7. 可挠金属电线管,盒、箱等均应连接一体可靠接地。
  8. 可挠金属电线管不得作为电气接地线。交流50V,直流120V 及以下配管可不跨接接地线。
  9. 可挠金属电线管暗敷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外径的6 倍。
  10. 暗敷于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管路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最小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11. 在暗敷设时,可挠金属电线管可能受重物压力或明显机械冲击处,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12. 可挠金属电线管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应留有余量。
  13. 当可挠金属电线管与不同直径的管相连时,应设置接线盒或拉线盒。。
  14. 垂直敷设的可挠金属电线管,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固定导线用的过路盒。
  15. 管内导线截面为50mm2 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m 时。
  16. 管内导线截面为70 mm2~ 95mm2,长度每超过20m 时。
  17. 管内导线截面为120 mm2~240mm2,长度每超过18m 时。
  18. 明管敷设:
  19.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结合土建结构、装修特点,注意通风、暖卫、消防等专业的影响前提下,确定管路走向、箱盒准确安装位置,进行弹线定位。
  20. 预制管路支架、吊架,根据排管数量和管径钻好管卡固定孔位。箱盒进管孔,预先按连接器外径开好,做到一管一孔,排列整齐。接线盒上无用敲落孔不允许敲掉,配电箱(盘)不允许开长孔和电气焊开孔。
  21. 首先用膨胀螺栓将箱盒稳装好。而后计算确定支架、吊架的具体位置在进行支架、吊架安装。应做到固定点间距均匀,转角处对称。
  22. 支架、吊架与终端、转弯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配电箱(盘)边缘的距离为150~300mm 为宜。管长不超出1000mm 时,应最少固定两处。中间的支架、吊架的最大距离不应超出表4.11.4.3-3 规定值。

表4.11.4.3-3 可挠金属电线管明敷设固定点间距离

敷 设 条 件 固定点间距离(mm)
建筑物侧面或下面水平敷设 <1000
人可能触及部位 <1000
可挠金属电线管互接,与接线箱或器具连接 固定点距连接处<300
  1. 明配时,可挠金属电线管其弯曲,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径的3 倍。抱柱、梁弯曲时,可采用专用的30°弯附件进行配接。
  2. 上人吊顶内可挠金属电线管敷设应按明管要求进行敷设。
  3. 吊顶板内接线盒如采用可挠金属电线管引至灯具或设备时,其长度不宜超出1000mm,两端应采用配套的连接器锁固,其管外皮保护接地线应与接线盒处进行连接成与盒内PE 保护线连接。
  4. 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可挠金属电线管,其允许偏差为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明敷前应注意不要使可挠金属电线管出现碎弯,否则不宜达到质量标准。
  5. 沉降缝或伸缩缝应做补偿处理。
  6. 硬质阻燃塑料管(PVC)明、暗敷设施工工艺
    1. 明配管工艺流程:

预制支、吊架铁件及管弯 → 测定盒、箱及管路固定点位置 → 管路固定 → 管路敷设 →管路入箱盒 → 变形缝做法

    1. 暗配管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加工弯管→稳注盒箱→暗敷管路→扫管穿引线

    1. 施工要点
      1. 按照设计图加工好支架,吊架、包箍、铁件及管弯。
  1. 阻燃塑料管敷设与煨弯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如下:阻燃塑料管及其配件的敷设,安装和煨弯制作,均应在原材料规定的允许环境温度下进行,其温度不宜低于-15℃。
  2. 管径在25mm 及其以下可以用冷煨法,将弯簧插入(PVC)管内需煨弯处,两手抓住弯簧两端头,膝盖顶在被弯处,用手扳逐步煨出所需弯度,然后抽出弯簧。
  3. 热煨法:用电炉子、热风机等加热均匀,烘烤管子煨弯处,待管被加热到可随意弯曲时,立即将管子放在木板上,固定管子一头,逐步煨出所需管弯度,并用湿布抹擦使弯曲部位冷却定型,然后抽出弯簧。不得因为煨弯使管出现烤伤、变色、破裂等现象。
  4. 支架、吊架及敷设在墙上的管卡固定点及盒、箱边缘的距离为150~300mm,管路中间距离见4.11.4.4-1 所示。

表4.11.4.4-1 管路中间固定点间距(mm)

安装方式 支架
间距 允许偏差
管径
15~20 25~40 50
垂直 1000 1500 2000 30
水平 800 1200 1500 30
      1. 测定盒、箱及管路固定点位置:
  1. 按照设计图测出盒、箱、出线口等准确位置。测量时,应使用自制尺杆,弹线定位。
  2. 根据测定的盒、箱位置,把管路的垂直点水平线弹出,按照要求标出支架,吊架固定点具体尺寸位置。
      1. 管路固定:
  3. 胀管法:先在墙上打孔,将胀管插入孔内,再用螺丝(栓)固定。
  4. 剔注法:按测定位置,剔出墙洞用水把洞内浇湿,再将合好的高标号砂浆填入洞内,填满后,将支架、吊架或螺栓插入洞内,校正埋入深度和平直,再将洞口抹平。
  5. 先固定两端支架、吊架,然后拉直线固定中间的支架、吊架。
      1. 管路敷设:
  6. 断管:小管径可使用剪管器,大管径可使用钢锯锯断,断口后将管口锉平齐。
  7. 敷管时,先将管卡一端的螺丝(栓)拧紧一半,然后将管敷设于管卡内,逐个拧紧。
  8. 支架、吊架位置正确、间距均匀、管卡应平正牢固;埋入支架应有燕尾,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20mm;用螺栓穿墙固定时,背后加垫圈和弹簧垫用螺母紧牢固。
  9. 管水平敷设时,高度应不低于2000mm;垂直敷设时,不低于150mm(1500mm 以下应加保护管)。
  10. 管路较长敷设时,超过下列情况时,应加接线盒;管路无弯时,30m;管路有一个弯时,20m;管路有两个弯时,15m;管路有三个弯时,8m;如无法加装接线盒时,应将管直径加大一号。
      1. 管路连接:
  11. 管口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接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
  12. 管与管之间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 倍;管与管的对口应位于套管中处对平齐。
  13. 管与器件连接时,插入深度宜为管外径的1.1~1.8 倍。
      1. 管路入盒、箱连接:
  14. 管路入箱、盒一律采用端接头与内锁母连接,要求平整、牢固。向上立管管口采用端帽护口,防止异物堵塞管路。
  15. 变形缝做法 变形缝穿墙过管及保护管,保护管应能承受管外的冲击,保护管的管径宜大于穿线管的管外径二级。
      1. 暗管敷设时的弹线定位:
  16. 根据设计图要求,在砖墙、大模板混凝土墙、滑模板混凝土墙、木模板混凝土墙、组合钢模板混凝土墙等处,确定盒、箱位置进行弹线定位,按弹处的水平线用小线和水平尺测量出盒,箱准确位置并标出尺寸。
  17. 根据设计图灯位要求,在加气混凝土板、现浇混凝土板,进行测量后,标注出灯头盒的准确位置尺寸。
  18. 各种隔墙剔槽稳埋开关盒弹线。根据设计图要求,在砖墙、泡沫混凝土墙、石膏孔板墙、礁渣砖墙等,需要稳埋开关盒的位置,进行测量确定开关盒准确位置尺寸。
      1. 加工弯管:
  19. 阻燃塑料管敷设与煨弯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如下:阻燃塑料管及其配件的敷设,安装和煨弯制作,均应在原材料规定的允许环境温度下进行,其温度不易低于-15℃。
  20. 管径在25mm 及其以下可以用冷煨法,如下将弯簧插入(PVC)管内需煨弯处,两手抓住弯簧两端头,膝盖顶在被弯处,用手板逐步煨出所需弯度,然后抽出弯簧。
  21. 热煨法:用电炉子、热风机等加热均匀,烘烤管子煨弯处,待管被加热到可随意弯曲时,立即将管子放在木板上,固定管子一头,逐步煨出所需管弯度,并用湿布抹擦使弯曲部位冷却定型,然后抽出弯簧。不得因为弯使管出现烤伤、变色、破裂等现象。
      1. 埋注盒、箱:
  22. 盒、箱固定应平整牢固、灰浆饱满,纵横坐标准确,符合设计图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23. 砖墙稳埋盒、箱:
      1. 预留盒、箱孔洞:根据设计图规定的盒、箱预留具体位置,随土建砌体电工配合施工,在约300mm 处预留出进入盒、箱的管子长度,将管子甩在盒、箱预留孔外,管端头堵好,等待最后一管一孔地进入盒、箱稳埋完毕。
      2. 剔洞稳埋盒、箱,再接短管:按弹处的水平线,对照设计图找出盒、箱的准确位置,然后剔洞,所剔孔洞应比盒、箱稍大一些。洞剔好后,先用水把洞内四壁浇湿,并将洞中杂物清理干净。依照管路的走向敲掉盒子的敲落孔,再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填入洞内将盒、箱稳端正,待水泥砂浆凝固后,在接短管入盒、箱。
  24. 组合钢模板、大模板混凝土墙稳埋盒、箱:
      1. 在模板上打孔,用螺丝将盒、箱固定在模板上;拆模前及时将固定盒、箱的螺丝拆除。
      2. 利用穿筋盒,直接固定在钢筋上,并根据墙体厚度焊好支撑钢筋,使盒口或箱口与墙体平面平齐。
  25. 滑模板混凝土墙稳埋盒、箱:
      1. 预留盒、箱孔洞,采取下盒套、箱套,然后待滑模板过后再拆除盒套或箱套,同时稳埋盒或箱体。
      2. 用螺丝将盒、箱固定在扁铁上,然后将扁铁焊在钢筋上,或直接用穿筋和固定在钢筋上,并根据墙厚度焊好支撑钢筋,使盒口平面与墙体平面平齐。
  26. 顶板稳埋灯头盒:
      1. 加气混凝土板、圆孔板稳埋灯头盒。根据设计图标注出灯位的位置尺寸,先打孔,然后由下向上剔洞,洞口下小上大。将盒子配上相应的固定体放入洞中,并固定好吊板,待配管后用高标号水泥砂浆稳埋牢固。
      2. 现浇混凝土楼板等,需要安装吊扇、花灯或吊装灯具超过3Kg 时,应预埋吊钩或螺栓,其吊挂力矩应保证承载要求和安全。
      3. 隔墙稳埋开关盒、插座盒。如在砖墙泡沫混凝土墙等,剔槽前应在槽两边先弹线,槽的宽度及深度均应比管外径大,开槽宽度与深度以大于1.5 倍管外径为宜。砖墙可用錾子沿槽内边进行剔槽;泡沫混凝土墙可用刀锯锯成槽的两边后,再剔成槽。剔槽后应先稳埋盒,再接管,管路每隔1m 左右用镀锌铁丝固定好管路,最后抹灰并抹平齐。如为石膏圆孔板时,宜将管穿入板孔内并敷至盒或箱处。
      4. 暗敷管路:
  27. 管路连接:
      1. 管路连接应使用套箍连接(包括端接头接管)。用小刷子沾配套供应的塑料管粘接剂,均匀涂抹在管外壁上,将管子插入套箍;管口应到位。粘接剂性能要求粘接后1min 内不移位,粘性保持时间长,并具有防水性。
      2. 管路垂直或水平敷设时,每隔1m 距离应有一个固定点,在弯曲部位应以圆弧中心点为始点距两端300~500mm 处各加一个固定点。
      3. 管进盒、箱,一管一孔,先接端接头然后用内锁母固定在盒、箱上,在管孔上用顶帽型护口堵好管口,最后用纸或泡沫塑料块堵好盒子口(堵盒子口的材料可采用现场现有柔软物件,如水泥纸袋等)。
  28. 管路暗敷设:
      1. 现浇混凝土墙板内管路暗敷设:管路应敷设在两层钢筋中间,管进盒、箱时应煨成等叉弯,管路每隔1m 处用镀锌铁丝绑扎牢,弯曲部位按要求固定,往上引管不宜过长,以能煨弯为准,向墙外引管可使用“管帽”预留管口待拆模后取出“管帽”再接管。
      2. 滑升模板敷设管路时,灯位管可先引至牛腿墙内,滑模过后支好顶板,在敷设管至灯位。
      3. 现浇混凝土楼板管路暗敷设:根据建筑物内房间四周墙的厚度,弹十字线确定灯头盒的位置,将端接头、内锁母固定在盒子的管孔上,使用顶帽护口堵好管口,并堵好盒口,将固定好盒子,用机螺丝或短钢筋固定在底筋上。跟着敷管、管路应敷设在弓筋的下面底筋的上面,管路每隔1m 处用镀锌铁丝绑扎牢。引向隔断墙的管子、可使用“管帽”预留管口,拆模后取出管帽再接管。
      4. 灰土层内管路暗敷设:灰土层夯实后进行挖管路槽,接着敷设管路,然后在管路上面用混凝土砂浆埋护,厚度不宜小于80mm。
      5. 扫管穿带线: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如墙、楼板应及时进行扫管,即随拆模随扫管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堵管不通现象,便于处理因为在混凝土未终凝时,修补管路。对于砖混结构墙体,在抹灰前进行扫管,有问题时修改管路,便于土建修复。经过扫管后确认管路畅通,及时穿好带线,并将管口、盒口、箱口堵好,加强成品配管保护,防止出现二次堵塞管路现象。
  29. 线槽敷设施工工艺
  30. 工艺流程:

预留吊杆吊架→ 螺栓固定支架与吊架 →桥架线槽安装→ 保护地线安装→弹线定位 →金属膨胀螺栓安装→预埋铁 →焊接固定支架与吊架 →吊架线槽→地面线槽。

  1. 施工要点:
  2. 弹线定位:同4.9.4.1-2-(1) 款内容。
  3. 预留孔洞:根据设计图标注的轴线部位,将预制加工好的木质或铁质框架,固定在标出的位置上,并进行调直找正,待现浇混凝土凝固模板拆除后,拆下框架,并抹平孔洞口。
  4. 支架与吊架安装要求及预埋吊杆、吊架
      1. 支架与吊架距离上层楼板不应小于150-200mm;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100-150mm。
      2. 轻钢龙骨上敷设线槽应各自有单独卡具吊装或支撑系统,吊杆直径不应小于8mm;支撑应固定在主龙骨上,不允许固定在辅助龙骨上。
      3. 采用直径不小于8mm 的圆钢,经过切割、调直、煨弯及焊接等步骤制作成吊杆、吊架。其端部应攻丝以便于调整。在配合土建结构中,应随着钢筋绑扎配筋的同时,将吊杆或吊架锚固在所标出的固定位置。在混凝土浇注时留有专人看护预防吊杆或吊架移位。拆模板时不得碰坏吊杆端部的丝扣。
      4. 预埋铁的自制加工:同4.11.4.1-2-(2) 款内容。
  5. 金属膨胀螺栓安装:
      1. 钻孔直径的误差不得超过+0.5~-0.3mm;深度误差不得超过+3mm;钻孔后应将孔内残存的碎屑清除净。
      2. 螺栓固定后,其头部偏斜值不大于2mm。
      3. 首先沿着墙壁或顶板根据设计图进行弹线定位,标出固定点的位置。
      4. 根据支架或吊架承重的荷重,选择相应的金属膨胀螺栓及钻头,所选钻头长度应大于套管长度。开孔的深度。
      5. 应先清除干净打好的孔洞内的碎屑,然后在用木锤或垫上木块后,用铁锤将膨胀螺栓敲进洞内,应保证套管与建筑物表面平齐,螺栓端部外露,敲击时不得损伤螺栓的丝扣。
      6. 埋好螺栓后,可用螺母配上相应的垫圈将支架或吊架直接固定在金属膨胀螺栓上。
  6. 线槽安装:
  7. 线槽的接口应平整,接缝处应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置准确。
  8. 不允许将穿过墙壁的线槽与墙上的孔洞一起抹死。
  9. 线槽的所有非导电部分的铁件均应相互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一连续导体,并做好整体接地。
  10. 当线槽的底板对地距离低于2.4m 时,线槽本身和线盖板均必加装保护地线。2.4m 以上的线槽盖板可不加保护地线.
  11. 线槽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时,线槽本身应断开,槽内用内连接板搭接,不需固定。保护地线和槽内导线均应留有补偿余量。
  12. 敷设在竖井、吊顶、通道、夹层及设备层等处的线槽应符合有关防火要求。
  13. 线槽直线段连接应采用连接板,用垫圈、弹黄垫圈、螺母紧固,接茬处应缝隙严密平齐。
  14. 建筑物的表面如有坡度时,线槽应随其变化坡度。待线槽全部敷设完毕后,应在配线之前进行调整检查。
  15. 吊装金属线槽:万能型吊具一般应用在钢结构中,如工字钢、角钢、轻钢龙骨等结构,可预先将吊具、卡具、吊杆、吊装器组装成一整体,在标出的固定点位置处进行吊装,逐件地将吊装卡具压接在钢结构上,将顶丝拧牢。
  16. 出线口处应利用出线口盒进行连接,末端部位要装上封堵,在盒、箱、柜进出线处采用抱脚连接。
  17. 地面线槽安装:地面线槽安装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地面工程施工。根据地面的形式不同,先抄平,然后测定固定点位置,将上好卧脚螺栓和压板的线槽水平放置在垫层上,然后进行线槽连接。如线槽与管连接;线槽与分线盒连接;分线盒与管连接;线槽出线口连接;线槽末端处理等,都应安装到位,螺丝紧固牢靠。地面线槽及附件全部上好后,再进行一次系统调整,主要根据地面厚度,仔细调整线槽干线,分支线,分线盒接头,转弯、转角、出口等处,水平高度要求与地面平齐,将各种盒盖盖好或堵严实,以防止水泥砂浆进入,直至配合土建地面施工结束为止。
  18. 线槽内保护地线安装:
  19. 保护地线应根据设计图要求敷设在线槽内一侧,接地处螺丝直径不应小于6mm;并且需要加平垫和弹簧垫圈,用螺母压接牢固。
  20. 金属线槽的宽度在100mm 以内(含100mm),两段线槽用连接板连接处,每端螺丝固定点不少于4 个;宽度在200mm 以上(含200mm)两端线槽用连接板连接的保护地线每端螺丝固定点不少于6 个。

成品保护

  1. 敷设管路时,保持墙面、顶棚、地面的清洁完整。修补铁件油漆时,不得污染建筑物。
  2. 施工用高凳时,不得碰撞墙、角、门、窗;更不得靠墙面立高凳;高凳脚应有包扎物,既防划伤地板,又防滑倒。
  3. 现浇混凝土楼板上配管时,注意不要踩坏钢筋,土建浇筑混凝土时,应留专人看守,以免振捣时损坏配管及盒,箱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及时修复。
  4. 管路敷设完毕后注意成品保护,特别是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应派电工看护,以防管路移位或受机械损伤。在合模和拆模时,应注意保护管路不要移位、砸扁或踩坏等现象。
  5. 在混凝土板、加气板上剔洞时,注意不要剔断钢筋,剔洞时应先用钻打孔,再扩孔,不允许用大锤由上面砸孔洞。
  6. 剔槽不得过大、过深或过宽。预制梁柱和应力楼板均不得随意剔槽打洞。混凝土楼板,墙等均不得私自断筋。
  7. 明配管路及电气器具时,要保持顶棚,墙面及地面的清洁完整。搬运材料和使用高凳等机具时,不得碰坏门窗、墙面等。电气照明器具安装完后不要再喷浆。
  8. 吊顶内稳盒配管时,不要踩坏龙骨。严禁踩电线管行走,刷防锈漆不得污染墙面、吊顶或护墙板等。
  9. 其它专业在施工中,注意不得碰坏电气配管。严禁私自改动电线管及电气设备。

安全、环保措施

  1. 使用切割机时,首先检查防护罩是否完整,后部严禁有易燃易爆物品,切割机不得代替砂轮磨物,严禁用切割机切割麻丝和木块。
  2. 热煨管时,首先要检查煤炭中有无爆炸物,砂子要烘干,以防爆炸,灌砂台搭设牢固,以防倒塌伤人。
  3. 剔槽打洞时,锤头不得松动,凿子应无卷边、裂纹,应戴好防护眼镜。
  4. 油漆、涂料在倾倒、作业过程中发生遗洒,必须及时清理干净。油漆、涂料用完后,将容器交回现场仓库,统一由厂家回收。施工剩余的油漆、涂料,应送回仓库妥善保管。
  5. 沾染稀释油类涂料的棉纱、棉布、刷子及废弃的油漆、胶、砂纸等应全部收集存放在有毒有害垃圾池内
  6. 剔凿出的垃圾要做到及时清理,堆放在指定地点。
  7. 套丝作业采用手动及电动套丝机械,操作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套丝机械必须安放在铁皮托盘内,防止作业时润滑油、铁屑等污染地面,同时润滑油可以回收并重复利用。
    2. 加工件套丝完成后,应在铁皮托盘内将加工端所附润滑油滴控净,并用棉纱擦干,防止油污染地面。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金属的导管和线槽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并符合下列规定:
  2. 镀锌的钢导管、可桡性导管和金属线槽不得熔焊跨接接地线,以专用接地卡跨接的两卡间连线为铜芯软导线,截面积不小于4mm2
  3. 当非镀锌钢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焊跨接接地线;当镀锌钢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用专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
  4. 金属线槽不作设备的接地导体,当设计无要求时,金属线槽全长不小于2 处与接(PE)或接零(PEN)干线连接。
  5. 非镀锌金属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镀锌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小于2 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等于2mm 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GB50303-2002 14.1.2)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防爆导管不应采用倒扣连接,当连接有困难时,应采用防爆活接头,其接合面应严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当绝缘导管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 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一般项目:
    1. 室外埋地敷设的电缆导管,埋深不应小于0.7m。壁厚小于等于2mm 的钢电线导管不应埋设于室外土壤内。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室外导管的管口应设置在盒、箱内。在落地式配电箱内的管口、箱底无封板的,管口应高出基础面50~80mm。所有管口在穿入电线、电缆后应做密封处理。由箱式变电所或落地式配电箱引向建筑物的导管,建筑物一侧的导管管口应设在建筑物内。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本标准表4.9.7-1 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安装记录。

    1. 金属导管内外壁应防腐处理;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导管内壁应防腐处理,外壁可不防腐处理。

检验方法:施工时观察检查。

    1. 室内进入落地式柜、台、箱、盘内的导管管口,应高出柜、台、箱、盘的基础面50~80mm。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暗配的导管,埋设深度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明配的导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安装牢固;在终端、弯头中点或柜、台、箱、盘等边缘的距离150~500mm 范围内设有管卡,中间直线段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4.11.7.2的规定。

表4.11.7.2 管卡间的最大距离

敷设方式 导管种类 导管直径(mm)
15~20 25~32 32~40 50~65 65 以上
管卡间最大距离(m)
支架或沿

墙明敷

壁厚>2mm 刚性钢导管 1.5 2.0 2.5 2.5 3.5
壁厚≤2mm 刚性钢导管 1.0 1.5 2.0
刚性绝缘导管 1.0 1.5 1.5 2.0 2.0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线槽应安装牢固,无扭曲变形,紧固件的螺母应在线槽外侧。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防爆导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导管间及与灯具、开关、线盒等的螺纹连接处紧密牢固,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连接处不跨接接地线,在螺纹上涂以电力复合脂或导电性防锈脂;
  2. 安装牢固顺直,镀锌层锈蚀或剥落处做防腐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绝缘导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口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采用插入法连接时,连接处结合面涂专用胶合剂,接口牢固密封;
  2. 直埋于地下或楼板内的刚性绝缘导管,在穿出地面或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采取保护措施;
  3. 当设计无要求时,埋设在墙内或混凝土内的绝缘导管,采用中型以上的导管;
  4. 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和在支架上敷设的刚性绝缘导管,按设计要求装设温度补偿装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金属、非金属柔性导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刚性导管经柔性导管与电气设备、器具连接,柔性导管的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大于0.8m,在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
  2. 可挠金属管或其他柔性导管与刚性导管或电气设备、器具间的连接采用专用接头;复合型可挠金属管或其他柔性导管的连接处密封良好,防液覆盖层完整无损;
  3. 可挠性金属导管和金属柔性导管不能做接地(PE)或接零(PEN)的接续导体。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导管和线槽,在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设补偿装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质量验收

  1. 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层(每区域)做为检验批。
  2.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按导管、线槽的不同材质和不同敷设方式各抽查10 处。
  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304 060405 060502 060605 060104。

4.12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

一般规定

  1. 绝缘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测试要求导线的绝缘、导线对地、两根导线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MΩ。
  2. 电线、电缆穿管及线槽敷线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3. 接地(PE)或接零(PEN)及其他焊接施工完成,经检查确认,才能穿入电线或电缆以及线槽内敷线;
  4. 与导管连接的柜、屏、台、箱、盘安装完成,管内积水及杂物清理干净,经检查确认,才能穿入电线、电缆;
  5. 电缆穿管前绝缘测试合格,才能穿入导管;
  6. 电线、电缆交接试验合格,且对接线去向和相位等检查确认,才能通电。
  7. 在管内穿线前,应将管内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并带好管护口。
  8. 配线所规定的距离应符合要求。
  9. 不同材料导线线芯的中间连接和分支连接应使用熔焊、线夹、瓷接头或压接法连接。
  10.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及技术文件的相关规定。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2. 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3. 按施工图测量线路长度、位置、标高,经复核符合设计要求。
  4.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前,应现场复核管路及线槽是否安装完毕且通畅无障碍。
  5. 材料准备

电线、电缆、镀锌铁丝或钢丝、护口、螺旋接线钮、尼龙压接线帽、套管、焊锡、焊剂、橡胶绝缘带等。

  1. 施工机具
  2. 主要安装机具:克丝钳、尖嘴钳,剥线钳、压接钳、电炉、锡锅、锡勺、电烙铁、放线架、一(十)字槽螺钉旋具、电工刀、高凳等。
  3. 主要检测机具:万用表、兆欧表、卷尺等。
  4. 作业条件
  5. 建筑结构工程必须经过结构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6. 管路或线槽安装完毕。箱、盒安装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完好无损无污染。
  7. 线管内不得有积水及潮气浸入。

材料质量控制

  1. 电线: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
  2. 常用的BV 型绝缘电线的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表4.12.3的规定。

表4.12.3 BV型绝缘电缆的绝缘厚度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电线芯线标称截面积(mm2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300 400
绝缘层厚度规定值(mm) 0.7 0.8 0.8 0.8 1.0 1.0 1.2 1.2 1.4 1.4 1.6 1.6 1.8 2.0 2.2 2.4 2.6
  1. 电缆的材料质量控制见本标准4.9.3-5~4.9.3-9 条相关内容。
  2. 镀锌铁丝或钢丝:应顺直无背扣、扭接等现象,并具有相应的机械拉力。
  3. 护口:应根据管径的大小选择相应规格的护口。
  4. 螺旋接线钮:应根据导线截面和导线的根数选择相应型号的加强型绝缘钢壳螺旋接线钮。
  5. 尼龙压接线帽:适用于2.5mm²以下铜导线的压接,其规格有大号、中号、小号三种,可根据导线截面和根数选择使用。
  6. 套管:有铜套管,铝套管,铜铝过渡套管三种,选用时应采用与导线材质、规格相应的套管。
  7. 接线端子(接线鼻子):应根据导线的根数和总截面选择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
  8. 焊锡:由锡、铅和锑等元素组合的低熔点(185~260℃)合金。焊锡制成条状或丝状。
  9. 焊剂:能清除污物和抑制工件表面氧化物。一般焊接应采用松香液,将天然松香溶解在酒精中制成乳状液体,适用于铜及铜合金焊件。
  10. 辅助材料:橡胶(或粘塑料)绝缘带、黑胶布、防锈漆、滑石粉、布条等均符合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选择电线电缆→穿带线扫管→ 放线及断线→电线、电缆与带线的绑扎→ 带护口→ 导线连接→ 导线焊接→导线包扎→线路检查绝缘摇测。

  1. 施工要点:
  2. 导线选择
  3. 应根据设计图要求选择导线。进(出)户的导线应使用橡胶绝缘导线,严禁使用塑料绝缘导线。
  4. 相线、中性线及保护地线的颜色应加以区分,用黄绿色相间的导线做保护地线,淡蓝色导线做中性线。
  5. 穿带线扫管
  6. 穿带线的目的是检查管路是否畅通,管路的走向及盒、箱的位置是否设计及施工图的要求。
  7. 穿带线的方法:
      1. 带线一般均采用∮1.2~2.0mm 的铁丝。先将铁丝的一端弯成不封口的圆圈,再利用穿线器将带线穿入管路内,在管路的两端均应留有10~15cm 的余量。
      2. 在管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可以在敷设管路的同时将带线一并穿好。
      3. 穿带线受阻时,应用两根铁丝同时搅动,使两根铁丝的端头互相钩绞在一起,然后将带线拉出。
      4. 阻燃型塑料波纹管的管壁呈波纹状,带线的端头要弯成圆形。
  8. 清扫管路:将布条的两端牢固的绑扎在带线上,两人来回拉动带线,将管内杂物清净。
  9. 放线及断线
  10. 放线:
      1. 放线前应根据施工图对导线的规格、型号进行核对。
      2. 放线时导线应置于放线架或放线车上。
  11. 断线:剪断导线时,导线的预留长度应按以下四种情况考虑。
    1. 接线盒、开关盒、插销盒及灯头盒内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15cm。
    2. 配电箱内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配电箱体周长的1/2。
    3. 出户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1.5m。
    4. 公用导线在分支处,可不剪断导线而直接穿过。
  12. 电线、电缆与带线的绑扎
  13. 当导线根数较少时,例如二至三根导线,可将导线前端的绝缘层削去,然后将线芯直接插入带线的盘圈内并折回压实,绑扎牢固。使绑扎处形成一个平滑的锥形过渡部位。
  14. 当导线根数较多或导线截面较大时,可将导线前端的绝缘层削去,然后将线芯斜错排列在带线上,用绑线缠绕绑扎牢固。使绑扎接头处形成一个平滑的锥形过渡部位,便于穿线。
  15. 管内穿线
  16. 钢管(电线管)在穿线前,应首先检查各个管口的护口是否齐整,如有遗漏和破损,均应补齐和更换。
  17. 当管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要在穿线的同时往管内吹入适量的滑石粉。
  18. 两人穿线时,应配合协调。
  19. 穿线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 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于同一管内。
    2.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管内,但以下几种情况除􀺓􀄟额定电压为50V 以下的回路;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作业线设备的电力回路和无特殊防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同一花灯的几个回路;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但管内的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 根。
    3. 导线在变形缝处,补偿装置应活动自如。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度。
    4. 敷设于垂直管路中的导线,当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管口处和接线盒中加以固定:截面积为50mm2 及以下的导线为30m;截面积为70mm2~95mm2 的导线为20m;截面积在180~240mm2 之间的导线为18m。
  20. 线槽敷线:
    1. 线槽内配前前应消除线槽内的积水和污物
    2. 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
    3. 线槽底向下配线时,应将分支导线分别用尼龙绑扎带绑扎成束,并固定在线槽底板下,以防导线下坠。
    4. 不同电压、不同回路、不同频率的导线应加隔板放在同一线槽内。下列情况时,可直接放在同一线槽内:电压在65V 及以下;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线的动力和控制回路;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三相四线制的照明回路。
    5. 导线较多时,除采用导线外皮颜色区分相序外,也可利用在导线端头和转弯处做标记的方法来区分。
    6. 在穿越建筑物的变形缝时,导线应留有补偿余量。
    7. 接线盒内的导线预留长度不应超过15cm;盘、箱内的导线预留长度应为其周长的1/2。
    8. 从室外引入室内的导线,穿过墙外的一段应采用橡胶绝缘导线,不允许采用塑料绝缘导线。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措施。
  21. 导线连接
  22. 配线导管的线芯连接,一般采用焊接、压板压接或套管连接。
  23. 配线导线与设备、器具的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24. 导线截面为10mm2 及以下的单股铜(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25. 导线截面为2.5mm2 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26. 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2.5mm2 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先焊接或压接端子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27. 导线连接熔焊的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标准的规定,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药和焊渣。焊缝严禁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未焊合等缺陷。
  28. 锡焊连接的焊缝应饱满、表面光滑。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后应清除焊区的残余焊剂。
  29. 压板或其他专用夹具,应与导线线芯的规格相匹配,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
  30. 套管连接器和压模等应与导线线芯规格匹配。压接时,压接深度、压口数量和压接长度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
  31. 在配电配线的分支线连接处,干线不应受到支线的横向拉力。
  32. 剥削绝缘使用工具及方法:
  33. 剥削绝缘使用工具:由于各种导线截面、绝缘层薄厚程度、分层多少都不同,因此使用剥削的工具也不同。常用的工具有电工刀、克丝钳和剥削钳,可进行削、勒及剥削绝缘层。一般4mm2 以下的导线原则上使用剥削钳,但使用电工刀时,不允许采用刀在导线周围转圈剥削绝缘层的方法。
  34. 剥削绝缘方法:

单层剥法: 不允许采用电工刀转圈剥削绝缘层,应使用剥线钳。

分段剥法: 一般适用于多层绝缘导线剥削,如编织橡皮绝缘导线,用电工刀先削去外层编织层,并留有约12 ㎜的绝缘台,线芯长度随接线方法和要求的机械强度而定。

斜削法: 用电工刀以45°角倾斜切入绝缘层,当切近线芯时就应停止用力,接着应使刀面的倾斜角度改为15°左右,沿着线芯表面向前头端部推出,然后把残存的绝缘层剥离线芯,用刀口插入背部以45°角削断。

  1. 单芯铜导线的直线连接:
  2. 绞接法:适用于4mm2 及以下的单芯线连接。将两线互相交叉,用双手同时把两芯线互绞两圈后,将两个绞芯在另一个芯线上缠绕5 圈,剪掉余头。
  3. 缠绕卷法:有加辅助线和不加辅助线两种,适用于6 mm2 及以上的单芯线的直线连接。将两线相互并合,加辅助线后用绑线在并合部位中间向两端缠绕(即公卷),其长度为导线直径10 倍,然后将两线芯端头折回,在此向外单独缠绕5 圈,与辅助线捻绞2 圈,将余线剪掉。
  4. 单芯铜线的分支连接:
  5. 绞接法:适用于4 mm2 以下的单芯线。用分支线路的导线往干线上交叉,先打好一个圈结以防止脱落,然后再密绕5 圈。分线缠绕完后,剪去余线。􁸤
  6. 缠卷法:适用于6 mm2 及以上的单芯线的连接。将分支线折成90°紧靠干线,其公卷的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 倍,单卷缠绕5 圈后剪断余下线头。
  7. 十字分支连接做法:将两个分支线路的导线往干线上交叉,然后在密绕10 圈。分线缠绕完后,剪去余线
  8. 多芯铜线直接连接:

多芯铜导线的连接共有三种方法,即单卷法、缠卷法和复卷法。首先用细砂布将线芯表面的氧化膜清去,将两线芯导线的结合处的中心线剪掉2/3,将外侧线芯做伞状张开,相互交错叉成一体,并将已张开的线端合成一体。

  1. 单卷法:取任意一侧的两根相邻的线芯,在接合处中央交叉,用其中的一根线芯做为绑线,在导线上缠绕5~7 圈后,在用另一根线芯与绑线相绞后把原来的绑线压住上面继续按上述方法缠绕,其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 倍,最后缠卷的线端与一条线捻绞2 圈后剪断。另一侧的导线依次进行。注意应把线芯相绞处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2. 缠卷法:与单芯铜线直线缠绕连接法相同。
  3. 复卷法:适用于多芯软导线的连接。把合拢的导线一端用短绑线做临时绑扎、以防止松散,将另一端线芯全部紧密缠绕3 圈,多余线端依次阶梯形剪掉。另一侧也按此办法办理。
  4. 多芯铜导线分支连接:
  5. 缠卷法:将分支线折成90°紧靠干线。在绑线端部适当处弯成半圆形,将绑线短端弯成与半圆形成90°角,并与连接线靠紧,用较长的一端缠绕,其长度应为导线结合处直径5 倍,再将绑线两端捻绞2 圈,剪掉余线。
  6. 单卷法:将分支线破开(或劈开两半),根部折成90°紧靠干线,用分支线其中的一根在干线上缠圈,缠绕3~5 圈后剪断,再用另一根线芯继续缠绕3~5 圈后剪断,按此方法直至连接到两边导线直径的5 倍时为止,应保证各剪断处在同一直线上。
  7. 复卷法:将分支线端破开劈成两半后与干线连接处中央相交叉,将分支线向干线两侧分别紧密缠绕后,余线按阶梯形剪断,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 倍。
  8. 铜导线在接线盒内的连接:
  9. 单芯线并接头:导线绝缘台并齐合拢。在距绝缘台约12mm 处用其中一根线芯在其连接端缠绕5~7 圈后剪断,把余头并齐折回压在缠绕线上。
  10. 不同直径导线接头:如果是独根(导线截面小于2.5 mm2)或多芯软线时,则应先进行涮锡处理。再将细线在粗线上距离绝缘台15mm 处交叉,并将线端部向粗导线(独根)端缠绕5~7 圈,将粗导线端折回压在细线上。
  11. 尼龙压接线帽:适用于2.5 mm2 以下铜导线的压接,其规格有大号、中号、小号三种。可根据导线的截面和根数选择使用。其方法是将导线的绝缘层削掉后,线芯预留15mm 的长度,插入接线帽内,如填不实,可以再用1~2 根同材质同线径的导线插入接线帽内,然后用压接钳压实即可。
  12. 套管压接:套管压接法是运用机械冷态压接的简单原理,用相应的模具在一定压力下将套在导线两端的连接套管压在两端导线上,使导线与连接管间形成金属互相渗透,两者成为一体构成导电通路。要保证冷压接头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影响质量的三个要点:即连接管形状、尺寸和材料;压模的形状、尺寸;导线表面氧化膜处理。具体做法如下:先把绝缘层剥掉,清除导线氧化膜并涂以中性凡士林油膏(使导线表面与空气隔绝,防止氧化)。当采用圆形套管时,将要连接的铝芯线分别在铝套管的两端插入,各插到套管一半处;当采用椭圆形套管时,应使两线对插后,线头分别露出套管两端4mm;然后用压接钳和压膜接,压接模数和深度应与套管尺寸相对应。
  13. 接线端子压接:多股导线(铜或铝)可采用与导线同材质且规格相应的接线端子。削去导线的绝缘层,不要碰伤线芯,将线芯紧紧地绞在一起,清除套管、接线端子孔内的氧化膜,将线芯插入,用压接钳压紧。导线外露部分应小于1~2mm。
  14. 导线与水平式接线柱连接:
  15. 单芯线连接:用一字或十字机螺丝压接时,导线要顺着螺钉旋进方向紧绕一圈后再紧固。不允许反圈压接,盘圈开口不宜大于2mm。
  16. 多股铜芯线用螺丝压接时,先将软线芯做成单眼圈状,涮锡后,将其压平再用螺丝加垫紧牢固。

注意:以上两种方法压接后外露线芯的长度不宜超过1~2mm。

  1. 导线与针孔式接线桩连接(压接):

把要连接的导线的线芯插入接线桩头针孔内,导线裸露出针孔1~2 mm,针孔大于导线直径1 倍时需要折回头插入压接。

  1. 导线焊接
  2. 铝导线的焊接:焊接前将铝导线线芯散开顺直合拢,用绑线把连接处作临时缠绑。导线绝缘层处用浸过水的石棉绳包好,以防烧坏。铝导线焊接所用的焊剂有两种:一种是锌58.5%、铅40%、铜5%的焊剂;另一种是含锌80%、铜1.5%、铅20%的焊剂。焊剂成分均按重量比。
  3. 铜导线的焊接:根据导线的线径及敷设场所不同,焊接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4. 电烙铁加焊:适用于线径较小的导线的连接及用其它工具焊接困难的场所。导线连接处加焊剂,用电烙铁进行锡焊。
  5. 喷灯加热(或用电炉加热):将焊锡放在锡勺(或锡锅)内,然后用喷灯(或电炉)加热,焊锡熔化后即可进行焊接。加热时要掌握好温度;温度过高涮锡不饱满;温度过低涮锡不均匀。因此要根据焊锡的成分、质量及外界环境温度等诸多因素,随时掌握好适宜的温度进行焊接。焊接完后必须用布将焊接处的焊剂及其它污物擦净。
  6. 导线包扎

首先用橡胶(或粘塑料)绝缘带从导线接头处始端的完好绝缘层开始,缠绕1~2 个绝缘带幅宽度,再以半幅宽度重叠进行缠绕。在包扎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收紧绝缘带。最后在绝缘层上缠绕1~2 圈后,再进行回缠。采用橡胶绝缘带包扎时,应将其拉长2 倍后再进行缠绕。然后再用黑胶布包扎,包扎时要衔接好,以半幅宽度边压边进行缠绕,同时在包扎过程中收紧胶布,导线接头处两端应用黑胶布封严密。包扎后应呈枣核形。

  1. 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
  2. 线路检查:接、焊、包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自检和互检;检查导线接、焊、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验评标准的规定。不符合规定时应立即纠正,检查无误后再进行绝缘摇测。
  3. 绝缘摇测:照明线路的绝缘摇测一般选用500V、量程为0~500MΩ的兆欧表。一般照明绝缘线路绝缘摇测有以下两种情况:
  4. 电气器具未安装前进行线路绝缘摇测时,首先将灯头盒内导线分开,开关盒内导线连通。摇测应将干线和支线分开,一人摇测,一人应及时读数并记录。摇动速度应保持在120r/min 左右,读数应采用一分钟后的读数为宜。
  5. 电气器具全部安装完在送电前进行摇测时,应先将线路上的开关、刀闸、仪表、设备等用电开关全部置于断开位置,摇测方法同上所述,确认绝缘摇测无误后在进行送电试运行。

成品保护

    1. 穿线时不得污染设备和建筑物品,应保持周围环境。
    2. 使用高凳及其它工具时,应注意不得碰坏其它设备和门窗、墙面、地面等。
    3. 在接、焊、包全部完成后,应将导线的接头盘入盒、箱内,并用纸封堵严实,以防污染。同时应防止盒、箱内进水。
    4. 穿线时不得遗漏带护线套管或护口。

安全、环保措施

  1. 扫管穿线时要防止钢丝的弹力勾眼;两人穿线时应协调一致。一呼一应有节奏的进行,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手。
  2. 施工中使用的梯子应牢固,下端应有防滑措施,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置围栏。单面梯子与地面夹角以600~700 为宜,人字梯要在距梯脚40~60 处设

拉绳,不准站在梯子最上层工作。

  1. 使用焊锡锅,不能将冷勺或水进入锅内,防止爆炸,飞溅伤人。
  2. 铝导线采用电阻焊时,必须带保护茶镜和手套,防止电弧光伤眼睛及烫伤手部皮肤。
  3. 熔化焊锡、锡块,工具要干燥,防止爆溅。
  4. 在建筑结构上打孔眼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楼板砖墙打透眼时,板下、墙后不得有人靠近。
  5. 施工中所剩的电线头及绝缘层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到一起。
  6. 电线的包装不得随处丢弃,要工完场清。
  7. 打洞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及时清理。并运至指定地点。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2. 三相或单相的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钢导管内(GB50303-2002 15.1.1)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电线,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应穿于同一金属导管内,且管内电线不得有接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爆炸危险环境照明线路的电线和电缆额定电压不得低于750V,且电线必须穿于钢导管内。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2. 一般项目
  3. 电线、电缆穿管前,应清除管内杂物和积水。管口应有保护措施,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电线、电缆后,管口应密封。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 当采用多相供电时,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的电线绝缘层颜色选择应一致,既保护地线(PE 线)应是黄绿相间色,零线用淡蓝色;相线用:A 相——黄色、B 相——绿色、C 相——红色。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 线槽敷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线在线槽内有一定余量,不得有接头。电线按回路编号分段绑扎,绑扎点间距不应大于2m;
    2. 同一回路的相线和零线,敷设与同一金属线槽内;
    3. 同一电源的不同回路无抗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敷设与同一线槽内;敷设与同
    4. 一线槽内有抗干扰要求的线路用隔板隔离,或采用屏蔽电线且屏蔽护套一端接地。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质量验收

  1.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安装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层(每区域)做为检验批。
  2.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抽查10 处
  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电线、电缆穿和线槽敷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105 060305 060406 060503 060606。

4.13 槽板配线

一般规定

  1. 绝缘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测试要求导线的绝缘、导线对地、两根导线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MΩ。
  2. 配线前应先将线槽内的灰尘和杂物清净。
  3. 固定底板时,应先将木砖或胀管固定牢,再将螺丝拧紧。线槽应选用合格产品。
  4. 槽板配线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及技术文件的相关规定。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2. 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3. 按施工图测量线路长度、位置、标高,经复核符合设计要求。
    4. 槽板配线前,应现场复核槽板是否安装完毕且通畅无障碍。
    5. 材料准备

塑料线槽、木槽板、绝缘导线、螺旋接线钮、套管、接线端子、木砖、塑料胀管。

    1. 施工机具
  1. 主要安装机具:活扳子、粉线袋、钢锯、钢锯条、喷灯、锡锅、锡勺、手锤、錾子、手电钻、电锤、电工常用工具、高凳等。
  2. 主要检测机具:万用表、兆欧表、卷尺、线坠等。
    1. 作业条件
  3. 配合土建结构施工预埋保护管、木砖及预留孔洞。
  4. 屋顶、墙面及地面、油漆、湿作业全部完成。

材料质量控制

  1. 塑料线槽必须采用难燃型硬聚氯乙烯工程塑料挤压成型。其含氧指数不应低于27%。并应有产品合格证。木槽板应经阻燃处理。
  2. 绝缘导线:导线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敷设导线的线芯最小允许截面:铜导线为1.0mm2;铝导线为2.5mm2
  3. 螺旋接线钮:应根据导线截面和导线的根数选择相应型号的加强型绝缘钢壳螺旋接线钮。
  4. 套管:有铜套管,铝套管,铜铝过渡套管三种,选用时应采用与导线材质、规格相应的套管。
  5. 接线端子(接线鼻子):应根据导线的根数和总截面选择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
  6. 木砖:用木材制成梯形,使用时应做防腐处理。
  7. 塑料胀管:选用时,其规格应与被紧固的电气器具荷重相对应,并选择相同型号的圆头机螺丝与垫圈配合使用。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槽板固定→槽板连接→槽内放线→导线连接→线路检查、绝缘摇测

    1. 施工要点:
      1. 弹线定位:
  1. 槽板配线在穿过楼板或墙壁时,应用保护管,且穿楼板处必须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地面不应低于1.8m;装设开关的地方可引至开关的位置。
  2. 过变形缝时应做补偿处理。
  3. 弹线定位方法:按设计图确定进户线、盒、箱等电气器具固定点的位置,从始端至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在线路中心弹线,分均档,用笔画出加档位置后,再细查木砖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否则应及时补齐。然后在固定点位置进行钻孔,埋入塑料胀管或伞形螺栓。弹线时不应弄脏建筑物表面。
      1. 线槽固定
  4. 木砖固定线槽:配合土建结构施工时预埋木砖;加气砖墙或砖墙剔洞后再埋木砖,梯形木砖较大的一面应朝洞里,外表面与建筑物的表面平齐,然后用水泥砂浆抹平,待凝固后,在把线槽底板用木螺丝固定在木砖上。
  5. 塑料胀管固定线槽:混凝土墙、砖墙可采用塑料胀管固定塑料线槽。根据胀管直径和长度选择钻头,在标出的固定点位置上钻孔,不应歪斜、豁口,应垂直钻好孔后,将孔内残存的杂物清净,用木锤把塑料胀管垂直敲入孔中,并与建筑物表面平齐为准,再用石膏将缝隙填实抹平,用半圆头木螺丝加垫圈将先槽底板固定在塑料胀管上,紧贴建筑物表面。应先固定两端,再固定中间,同时找正线槽底板,要横平竖直,并沿建筑物形状表面进行敷设。
  6. 伞形螺栓固定线槽:在石膏板墙或其它护板墙上,可用伞形螺栓固定塑料线槽,根据弹线定位的标记,找出固定点位置,把线槽的底板横平竖直地紧贴建筑物的表面,钻好孔后将伞形螺栓的两伞叶掐紧合拢插入孔中,待合拢伞叶自行张开后,再用螺母紧固即可,露出线槽内的部分应加套塑料管。固定线槽时,应先固定两端再固定中间。
      1. 线槽连接:

线槽及附件连接处应严密平整,无缝隙,紧贴建筑物固定点最大间距见表4.13.4.2所示。

表4.13.4.2 槽体固定点最大间距尺寸

槽板宽度(mm) 固定点型式
20-40 60 80-120
固定点最大间距(mm)
中心单列 800 -- --
双列 -- 1000 --
双列 -- -- 800
  1. 槽底和槽盖直线段对接:槽底固定点的间距应不小于500mm,盖板应不小于300mm,底板离终点50mm 及盖板距离终端点30mm 处均应固定。三线槽的槽底应用双钉固定。槽底对接缝与槽盖对接缝应错开并不小于100mm。
  2. 线槽分支接头,线槽附件如直通,三通转角,接头,插口,盒、箱应采用相同材质的定型产品。槽底、槽盖与各种附件相对接时,接缝处应严实平整,固定牢固。
      1. 线槽各种附件安装要求:
  3. 盒子均应两点固定,各种附件角、转角,三通等固定点不应小于两点(卡装式除外)。
  4. 接线盒、灯头盒应采用相应插口连接。
  5. 槽板的终端应采用终端头封堵。
  6. 在线路分支接头处应采用相应接线箱。
  7. 安装铝合金装饰板时,应牢固平整严实。
      1. 槽内放线
  8. 清扫线槽:放线时,先用而清除槽内的污物,使线槽内外清洁。
  9. 放线。先将导线放开抻直,捋顺后盘成大圈,置于放线架上,从始端到末端(先干线后支线)边放边整理,导线应顺直,不得有挤压、背扣、扭结和受损现象。绑扎导线时应采用尼龙绑扎带,不允许用金属丝进行绑扎。在接线盒处的导线预留长度不应超过150mm。线槽内不允许出现接头,导线接头应放在接线盒内,从室外引进室内的导线在进入墙内一段用橡胶绝缘导线,严禁使用塑料绝缘导线。
  10. 同时,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措施。
      1. 导线连接

导线连接应使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值最小,机械强度不降低,并恢复其原有的绝缘强度。连接时,应正确区分相线、中性线、保护地线。可采用绝缘导线的颜色区分,或使用仪表测试对号,检查正确方可连接。导线连接见本标准4.12.4.2-7 条相关内容。

      1. 线路检查绝缘摇测:见本标准4.12.4.2-10 条相关内容。

成品保护

  1. 安装槽板配线时,应注意保持墙面整洁。
  2. 接、焊、包完成后,盒盖、槽盖应全部盖严实平整,不允许有导线外露现象。
  3. 槽板配线完成后,不得再次喷浆、刷油,以防止导线和电气器具被污染。

安全、环保措施

  1. 导线的绝缘强度必须符合线路的额定电压要求。
  2. 高空作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套)内,上下传递物体禁止抛掷。
  3. 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禁止在屋架上弦、支撑、挑架的挑梁和为固定的构件上行走或作业。高空

作业与地面联系,应设通讯装置,并专人负责。

  1. 在建筑结构上打孔眼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楼板砖墙打透眼时,板下、墙后不得有人靠近。
  2. 施工中所剩的电线头及绝缘层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到一起。
  3. 电线的包装不得随处丢弃,要工完场清。
  4. 槽板配线时产生的垃圾应及时清理。并运至指定地点。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槽板内电线无接头,电线连接设在器具处;槽板与各种器具连接时,电线应留有余量,器具底座应压住槽板端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槽板敷设应紧贴建筑物表面,且横平竖直、固定可靠,严禁用木楔固定;木槽板应经阻燃处理,塑料槽板表面应有阻燃标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一般项目
      1. 木槽板无劈裂,塑料槽板无扭曲变形。槽板底板固定点间距应小于500mm;槽板盖板固定点间距应小于300mm;底板距终端50mm 和盖板距中断30mm 处应固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槽板的底板接口与盖板接口应错开20mm,盖板在直线段和90°转角处应成45°斜口对接,T形分支处应成三角叉接,盖板应无翘角,接口应严密整齐。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槽板穿过梁、墙和楼板处应有保护套管,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槽板应设补偿装置,且与槽板结合严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质量验收

  1. 槽板配线安装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层(每区域)作为检验批。
  2.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抽查10 处
  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槽板配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504。

4.14 钢索配线

一般规定

    1. 钢索配线是由钢索承受配电线路全部荷载,是将绝缘导线及配件和灯具吊钩在钢索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配电体系。适用于工业厂房和室外景观照明等场所使用。
    2. 在潮湿、有腐蚀性介质及易积蓄纤维灰尘的场所,应采用带塑料护套的钢索。
    3. 配线时应采用镀锌钢索,不应采用含油芯的钢索。
    4. 钢索安装应在土建工程基本结束后进行,拉环安装牢固,使其能承受钢索在全部荷载下的拉力。
    5. 钢索配线的规定及要求:
  1. 钢索上绝缘导线至地面的距离,在室内时为2.5m。
  2. 室内的钢索布线用绝缘导线明敷时,应采用瓷(塑料)夹或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固定;用护套线、金属管或硬质塑料布线时,可直接固定在钢索上。
  3. 钢索布线所采用的铁线和钢铰线的截面,应根据跨距、荷重和机械强度选择,最小截面不宜小于10mm2 。钢索的固定件应刷防锈漆或采用镀锌件。钢索的两端应拉紧,当跨距较大时应在中间增加支持点,中间支持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2m。
  4. 在钢索上吊装金属管或塑料管布线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5. 钢索上吊装金属管或塑料管支持点的最大间距见表4.14.1

表4.14.1 支 持 点 间 最 大 间 距

布 线 类 别 支 持 点 间 距

(mm)

支 持 点 距 灯 头 盒

(mm)

金 属 管 1500 200
塑 料 管 1000 150
  1. 吊装接线盒和管路的扁钢卡子的宽度不应小于20 ㎜,吊装接线盒卡子的数量不应少于2 个。
  2. 钢索上吊装护套线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3. 用铝卡子直敷在钢索上时,其支持点间距不应大于50mm;卡子距接线盒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m。
  4. 用橡胶或塑料护套线时,接线盒应采用塑料制品。
  5. 钢索上吊装瓷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6. 支持点间距不应大于1.5m,屋内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50mm,屋外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100mm。
  7. 扁钢吊架的终端应加拉线,其直径应不小于3mm。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2. 按施工图测量线路长度、位置、标高,经复核符合设计要求。
      3. 钢索配线前,应现场复核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几何尺寸、位置、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材料准备

钢索及附件、镀锌圆钢吊钩、镀锌圆钢耳环、镀锌铁丝、扁钢吊架、绝缘导线、套管、接线端子等。

    1. 施工机具
      1. 主要安装机具:电焊机、砂轮锯、套管机、铣刀、气焊工具、压力案子、煨管器、液压煨管器、滑轮、倒链、牙管、电炉、锡锅、锡勺、电烙铁、手锤、錾子、钢锯、锉、套丝板、常用电工工具等。
      2. 主要检测机具:钢盘尺、水平尺、万用表、兆欧表等。
    2. 作业条件

钢索配管的预埋件及预留孔,应预埋、预留完成;装修工程除地面外基本结束,才能吊装钢索及敷设线路。

材料质量控制

  1. 钢索:采用钢铰线做为钢索,其截面积应根据实际跨距、荷重及机械强度选择,最小截面不小于10mm2。且不得有背扣、松股、抽筋等现象。如果用镀锌圆钢作为钢索,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
  2. 镀锌圆钢吊钩:圆钢的直径不应小于8mm。
  3. 镀锌圆钢耳环:圆钢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耳环孔的直径不应小于30mm,接口处应焊死,尾端应弯成燕尾。
  4. 镀锌铁丝:应顺直无背扣、扭接等现象,并具有规定的机械拉力。
  5. 扁钢吊架:应采用镀锌扁钢,其厚度不应小于1.5mm,宽度不应小于20mm,镀锌层无脱落现象。
  6. 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
  7. 套管:有铜套管,铝套管,铜铝过渡套管三种,选用时应采用与导线材质、规格相应的套管。
  8. 接线端子(接线鼻子):应根据导线的根数和总截面选择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预制加工工件→预埋铁件→弹线定位→固定支架→保护地线安装钢索吊金属(塑料)管钢索吊磁柱(珠)钢索吊护套线→钢索配线→线路检查→绝缘摇测

    1. 施工要点:
  1. 预制加工工件
    1. 加工预埋铁件:其尺寸不应小于120×60×6mm;焊在铁件上的锚固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8mm,其尾部要弯成燕尾状。
    2. 根据设计图的要求尺寸加工好预留孔洞的框架;加工好抱箍、支架、吊架、吊钩、耳环、固定卡子等镀锌铁件。非镀锌铁件应先除锈再刷上防锈漆。
    3. 钢管或电线管进行调直、切断、套丝、煨弯,为管路连接做好准备。
    4. 塑料管进行煨管、断管,为管路连接做好准备。
    5. 采用镀锌钢铰线或圆钢作为钢索时,应按实际所需长度剪断,擦去表面的油污,预先将其抻直,以减少其伸长率。
  2. 预埋铁件及预留孔洞:应根据设计图标注的尺寸位置,在土建结构施工的将预埋件固定好;并配合土建准确地将孔洞留好。
  3. 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确定出固定点的位置,弹出粉线,均匀分出档距,并用色漆做出明显标记。
  4. 固定支架:将已经加工好的抱箍支架固定在结构上,将心形环穿套在耳环和花篮螺栓上用于吊装钢索。固定好的支架可作为线路的始端、中间点和终端。
  5. 组装钢索
    1. 将预先拉直的钢索一端穿入耳环,并折回穿入心形环,再用两只钢索卡固定二道。为了防止钢索尾端松散,可用铁丝将其绑紧。
    2. 将花篮螺栓两端的螺杆均旋进螺母,使其保持最大距离,以备继续调整钢索的松紧度。
    3. 将绑在钢索尾端的铁丝拆去,将钢索穿过花篮螺栓和耳环,折回后嵌进心形环,再用两只钢索卡固定两道。
    4. 将钢索与花篮螺栓同时拉起,并钩住另一端的耳环,然后用大绳把钢索收紧,由中间开始,把钢索固定在吊钩上,调节花篮螺栓的螺杆使钢索的松紧度符合要求。
    5. 钢索的长度在50m 以内时,允许只在一端装设花篮螺栓;长度超过50m 时,两端均应装设花篮螺栓;长度每增加50m,就应加装一个中间花篮螺栓。
  6. 安装保护地线

钢索就位后,在钢索的一端必须装有明显的保护地线,每个花篮螺栓处均应做好跨接地线。

  1. 钢索吊装金属管
    1.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金属管、三通及五通专用明配接线盒,相应规格的吊卡。
    2. 在吊装管路时,应按照先干线后支线的顺序进行,把加工好的管子从始端到终端按顺序连接起来,与接线盒连接的丝扣应该拧牢固,进盒的丝扣不得超过2 扣。吊卡的间距应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每个灯头盒均应用2 个吊卡固定在钢索上。
    3. 双管并行吊装时,可将两个吊卡对接起来的方式进行吊装,管与钢索应在同一平面内。
    4. 吊装完毕后应做整体的接地保护,接线盒的两端应有跨接地线。
  2. 钢索吊装塑料管
    1.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塑料管、专用明配接线盒及灯头盒、管子接头及吊卡。
    2. 管路的吊装方法同于金属管的吊装,管进入接线盒及灯头盒时,可以用管接头进行连接;两管对接可用管箍粘接法。
    3. 吊卡应固定平整,吊卡间距应均匀。
  3. 钢索吊瓷柱(珠)
    1. 根据设计图,在钢索上准确地量出灯位、吊架的位置及固定卡子之间的间距,要用色漆做出明显标记。
    2. 应对自制加工的二线式扁钢吊架和四线式扁钢吊架进行调平、找正、打孔,然后再将瓷柱(珠)找垂直平整,牢固的固定在吊架上。
    3. 将上好瓷柱(珠)的吊架,按照已确定的位置用螺丝固定在钢索上。钢索上的吊架不应有歪斜和松动现象。
    4. 终端吊架与固定卡子之间必须用镀锌拉线连接牢固。
    5. 瓷柱(珠)及支架的安装规定
  4. 瓷柱(珠)用吊架或支架安装时,一般应使用不小于30×30×3 ㎜的角钢或使用不小于40×4㎜的扁钢。
  5. 瓷柱(珠)固定在望板上时,望板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
  6. 瓷柱(珠)配线时其支持点间距及导线的允许距离应符合表4.14.4.2-1 的规定。
  7. 瓷柱(珠)配线时导线至建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14.4.2-2 的规定。
  8. 瓷柱(珠)配线时其绝缘导线距地面最低距离应符合表4.14.4.2-3 的规定。

表4.14.4.2-1 支持点及线间允许距离

导线截面

(mm2

瓷柱(珠)型 号 支持点间最大允许距离(mm) 线间最小允许距离(mm) 线路分支、转角处至电门、灯具等处支持点间距离(mm) 导线边线对建筑物最小水平距离(mm)
1.5~4 G38(296) 1500 50 100 60
6~10 G50(294) 2500 20 100 60

表4.14.4.2-2 导线至建筑物最小距离

导线敷设方式 最小间距(mm)
水平敷设时的垂直距离,距阳台、平台上方,跨越屋顶 2500
在窗户上方 200
在窗户下方 800
垂直敷设时至阳台、窗户的水平间距 600
导线至墙壁、构架的间距(挑檐除外) 35

表14.4.2.9-3 导线距地面的最小距离

导 线 敷 设 方 式 最 小 距 离(mm)
导线水平敷设 室 内 2500
室 外 2700
导线垂直敷设 室 内 1800
室 外 2700
  1. 钢索吊护套线
    1. 根据设计图,在钢索上量出灯位及固定的位置。将护套线按段剪断,调直后放在放线架上。
    2. 敷设时应从钢索的一端开始,放线时应先将导线理顺,同时用铝卡子在标出固定点的位置上将护套线固定在钢索上,直至终端。
    3. 在接线盒两端100~150mm 处应加卡子固定,盒内导线应留有适当余量。
    4. 灯具为吊装灯时,从接线盒至灯头的导线应依次编叉在吊链内,导线不应受力。吊链为瓜子链时,可用塑料线将导致垂直绑在吊链上。
  2. 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同4.12.4.2-10 条相关内容。

成品保护

  1. 电气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应注意不要碰坏其它设备及建筑物的门窗、墙面、地面等,并防止将

已敷好的导线碰松、碰断。

  1. 配管、配线完成后,不得再进行喷浆、刷油,以免污染导线和电气器具。

安全、环保措施

  1. 施工中使用的梯子应牢固,下端应有防滑措施,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置围栏。单面梯子与地面夹角以600~700 为宜,人字梯要在距梯脚400~600mm处设拉绳,不准站在梯子最上层工作。
  2. 使用焊锡锅,不能将冷勺或水进入锅内,防止爆炸,飞溅伤人。
  3. 熔化焊锡、锡块,工具要干燥,防止爆溅。
  4. 在建筑结构上打孔眼时,应戴好防护眼镜。
  5. 施工中所剩的电线头及绝缘层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到一起。
  6. 电线的包装不得随处丢弃,要工完场清。
  7. 打洞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及时清理。并运至指定地点。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应采用镀锌钢索,不应采用含油芯的钢索。钢索的钢丝直径应不小于0.5mm,钢索不应有扭曲

和断股等缺陷。

检验方法:材料进场验收。

      1. 钢索的终端拉环埋件应牢固可靠,钢索与终端拉环套接处应采用心形环,固定钢索的线卡不应少于2 个,钢索端头应用镀锌铁线绑扎紧密,且应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当钢索长度在50m 及以下时,应在钢索一端装设花篮螺栓紧固;当钢索长度大于50m 时,应在钢索两端装设花篮螺栓紧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一般项目
  1. 钢索中间吊架间距不应大于12m,吊架与钢索连接处的吊钩深度不应小于20mm,并应有防止钢索跳出的锁定零件。

检验方法:实测、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电线和灯具在钢索上安装后,钢索应承受全部负载,且钢索表面应整洁,无锈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钢索配线的零件间和线间距离应符合表4.14.7.2的规定。

表4.14.7.2 钢索配线的零件间和线间距离(mm)

配线类别 支持件之间最大距离 支持件与灯头和之间最大距离
钢管 1500 200
刚性绝缘导管 1000 150
塑料护套线 200 100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质量验收

  1. 钢索配线安装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层(每区域)作为检验批。
  2.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钢索安装抽查5 条(5 段),钢索上配线按不同配线类别抽查10 处。
  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钢索配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505。

4.15 电缆头制作、接线和线路绝缘测试

一般规定

    1. 电缆头的制作人员,应经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2. 电缆头制作,从剥切到封闭的全部工序应连续一次制作完成,以免受潮。
    3. 电缆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充油电缆还应遵守油务及真空工艺等有关规程。
    4. 剥切电缆时不得伤害线芯绝缘。包缠绝缘层时应注意清洁,以防止污物与潮气侵入绝缘层。绝缘纸(带)的搭接应均匀,层间应无空隙及褶皱。
    5. 电缆头制作和接线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电缆连接位置、连接长度和绝缘测试经检查确认,才能制作电缆头;
      2. 控制电缆绝缘电阻测试和校线合格,才能接线;
      3. 电线、电缆交接试验和相位核对合格,才能接线。
    6. 电缆终端头的出线应保持电气要求必需的间距,其电缆头部带电部分之间及至接地部分的距离,应符合表4.15.1-1 中的规定。电缆头引出线最小绝缘长度,应符合表4.15.1-2 中的规定。

表4.15.1-1 电缆头带电部分之间及至接地部分的距离

电 压(kV) 最 小 距 离(mm)
户 内 6 100
10 125
户 外 6~10 200

表4.15.1-2 电缆头引出最小绝缘长度

电压(kV) 最小绝缘长度(mm) 电压(kV) 最小绝缘长度(mm)
6 270 10 315
    1. 弯曲电缆芯线时,其芯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表4.15.1-3 中所规定的电缆芯线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表4.15.1-3 电缆芯线的最小弯曲半径

电缆及其结构类别 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油浸纸绝缘电缆 圆形芯线 芯线外径的10 倍
扇形芯线 芯线扇形最大高度的10 倍
分相铅包 缆芯铅包直径的12.5 倍
橡胶或塑料电缆 芯线外径的3 倍
    1. 电缆头(电缆敷设两端的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金属外壳、铠装、铅(铝)包及屏蔽层,均应作接地处理。焊于钢铠与外壳上的接地线应采用多股铜绞线。接地铜绞线的最小截面,见表4.15.1-4 的规定

表4.15.1-4 电缆头接地铜绞线的最小允许截面

铜芯电缆截面(mm2 铝芯电缆截面(mm2 接地线截面(mm2
35 及以下 50 及以下 10
50~120 70~150 16
150~240 185~300 25
    1. 对于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缆。其终端头的接地线应与电缆一起贯穿互感器后再接地。从终端头至穿过互感器后接地点前的一段电缆,其终端头的金属外壳、金属包皮及接地线,均应与大地绝缘,终端头固定卡应加绝缘垫。并要求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50kΩ。
    2. 封焊电缆头。封焊时火焰应均匀分布,不应损伤电缆,未冷却时不得移动。封焊完毕后,应抹硬脂酸除去氧化层,铅封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封焊处不应有夹渣、裂纹,且表面应光滑。
    3. 电缆直流耐压试验和直流泄漏试验,在施敷电缆线路工程交接验收及其重包电缆头时均应进行续项试验。
    4. 电缆头制作技术要求:
      1. 终端(中间)头的铅封
  1. 铅封的搪铅时间不宜过长,铅封未冷却不得移动电缆。
  2. 铝护套电缆搪铅时,应先涂刷铝焊料。
  3. 充油电缆的铅封应封两层,以增加铅封的密封性。铅封和铅套应预以加固。
      1. 浇注胶液封闭
  4. 浇注密封材料前,应将终端头或中间接头的金属(瓷)外壳预热去潮,以防浇注胶液产生气泡和空隙。
  5. 封闭材料为环氧树脂,应拌合均匀,浇灌时应防止产生气泡。
      1. 防震终端头

按照设计要求做好象鼻式电缆终端头的防震措施。

      1. 控制电缆终端头(常规为干封或用环氧树脂浇铸)
  1. 按实际需要长度,确定切割尺寸、打好接地卡子,即可剥去钢带和铅包。
  2. 首先将线芯间的充填物清除净,分开线芯,穿好塑料套管,在铅包切口处向上30mm 一段线芯上,用聚氯乙烯带包缠3~4 层,边包边涂聚氯乙烯胶,然后套上聚氯乙烯控制电缆终端套。
  3. 套好聚氯乙烯终端套以后,在其上口与线芯接合处再用聚氯乙烯带包缠4~5 层,边包边刷聚氯乙胶液。
      1. 充油电缆头
  4. 供油系统与电缆间应装置有绝缘管接头。
  5. 表针安装应牢固,要装有防水装置。
  6. 调整压力油箱的油压,使其工作压力不超过电缆允许的压力范围。
  7. 电缆终端头、中间接头及充油电缆供油管路均不应有渗漏。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2. 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3. 复核电缆敷设符合设计要求。
  4. 材料准备

电缆终端头、电缆中间头、电缆绝缘胶、环氧树脂胶、接地线、各种绝缘带等。

  1. 施工机具
  2. 主要机具:防风栅、塑料布、油压接线钳、喷灯、铁壶、铝壶、搪瓷盘、铝锅、铁勺、漏勺、手套、漏斗、电炉子、钢锯、钢丝刷、温度计、剪刀、钢卷尺、扳手、锉刀、电烙铁、克丝钳、丝刀、台钻、电焊机、电锤、滑车、气焊工具。
  3. 主要检测工具:摇表、万能表、试铃、温度计、试验仪器等。
  4. 作业条件
  5. 作业环境。电缆头制作应选择无风晴朗的天气施工,温度在+5℃以上,相对湿度有70%以下。
  6. 施工现场洁净干燥,操作平台要牢固,四周应搭设防风栅。
  7. 施工现场电源应备有220V 电源和安全电源。
  8. 安全技术设施符合安全消防规定。
  9. 制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技术资料齐全,技术交底明确。

材料质量控制

    1. 电缆终端头型号、规格应符合电压等级,使用环境及设计要求。
    2. 电缆终端头应由电缆附件厂家配套供应,其主要部件、附件齐全,表面无裂纹和气孔,随带的袋装涂料或填料不泄漏。并有使用说明书及合格证。
    3. 电缆绝缘胶的型号和环氧树脂胶应是定型产品,必须符合电压等级和设计要求,应有产品合格证,绝缘胶应有理化和电气性能的试验单。
    4. 固定电缆头的金属紧固件均应用热镀锌件,并配齐相应的螺母、垫圈和弹簧垫。
    5. 地线采用裸铜软线或多股铜线,截面120 号电缆以下16mm2150 号以上25mm2表面应清洁,无断股现象。

施工工艺

户外充油电缆头制作工艺

  1. 工艺流程:

剥切→铅套管口→剥去半导电纸及填充物→压接端子

  1. 施工要点:
    1. 剥切按施工图设计尺寸,剥去电缆外护套和铠装,严禁损伤铅护套,用硬脂酸洗净铅护套表面,并焊好接地线。
    2. 铅套管口剥切铅护套时,应将剥铅口处胀成喇叭口形,喇叭口直径为铅包直径的1.2 锐,且无尖剌,将胀铅口下30mm 一般铅护套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的糙面,套入金属壳体。
    3. 剥去半导电纸及填充物剥切操作要保留统包绝缘25mm,三芯分别半重叠绕包绝缘带4 层,在统包绝缘上绕包5mm 厚的绝缘带。
    4. 压接端子夺接出线端子,套入上盖及两相套管,固定好电缆终端头,注入电缆油,至壳体3/4,油温120℃。安装上第三只套管、二次注油,注满油后及时旋紧螺帽。

油浸绝缘电缆户内外终端头制作工艺

  1. 套入应力管,距剖铅口60~80mm,加热收缩,取少许耐油填充胶尽量往下塞入三叉处。
  2. 拉伸耐油填充胶带在应力管下端,它和剖铅口之间绕成苹果状,与铅包搭接5mm,最大直径为铅包外径加15mm,将导电胶带绕于填充和铅包间各重叠约20mm。
  3. 手套安装
  4. 手套安装应尽量往下套入三支手套,确保与铅包重叠不少于70mm,从中部开始先向下后向上加热收缩。
  5. 三相同时套入绝缘管,至三支手套根部,涂胶端朝下,从下向上加热收缩。
  6. 根据支架承受的荷重,选择相应的膨胀螺栓及钻头;埋好螺栓后,可用螺母配上相应的垫圈将支架或吊架直接固定在金属膨胀螺栓上。

油浸绝缘电缆户内外终端头制作工艺

  1. 工艺流程:

接线端子→雨裙安装

  1. 施工要点
  2. 接线端子按接线端子孔深加5mm,去除端部绝缘,压接端子并锉平毛剌,用少许填充胶填充端子压坑处及端子和芯绝缘之间间隙。
  3. 雨裙安装户外终端头应设置雨裙。安装雨裙时,将三孔雨裙和单孔雨裙套入,间距为100mm,单孔雨裙相间错开不得搭接,自下而上加热收缩。

交联聚乙烯电缆户内外热缩终端头制作工艺

  1. 工艺流程:

校直→接地线→填充胶→剥离→应力管→接线端子→绝缘管→雨裙

  1. 施工要点
  2. 校直

校直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后,按规定的尺寸剥切外护套。在钢铠切断处内侧用绑线绑扎钢铠,保留30mm 钢铠,余下锯除。在钢带断口外保留10mm 内衬层,其余剥离,除去填充物,分开线芯。

  1. 接地线

先将钢带打磨光亮,再将其接地线分别绕包在三相铜屏蔽层上,并用绑线将其绑扎在钢带上,用焊锡焊牢后引下。

  1. 填充胶将胶液填充三芯分支处及钢铠周围,包绕成苹果状,最大外径为电缆直径加15mm,钢铠向下擦净60mm 外护套,并包绕2 层热熔胶,大庆入分支手套至根部,尽量往下,从手套中部向下缓慢环绕加热收缩,再向上加热收缩手指部至完全收缩。
  2. 剥离从手指部向上保留55mm 铜屏蔽层,其余剥离,切断口要整齐。保留半导电层20mm,其余剥离干净,不要损伤主绝缘。用溶剂清洁主绝缘。
  3. 应力管套入应力管,与铜屏蔽搭接20mm,加热收缩。
  4. 接线端子以接线端子孔深加5mm,去除端部芯绝缘,压接端子并锉平毛剌,用填充胶填充端子压坑处以及端子和芯绝缘之间加热收缩。
  5. 绝缘管清洁芯线绝缘,应力管有分支手套的表面,套入绝缘管至手套根部,加热收缩。套入密封管于端子和芯线绝缘之间的间隙。
  6. 雨裙在户外敷设电缆终端头须设置雨裙。套入三孔雨裙,上沿距手套根部60mm 处加热收缩,套入第一层单孔雨裙,上沿距三孔雨裙上沿150mm,第二层单孔雨裙上沿距下层雨裙60mm,加热收缩。

聚乙烯绝缘电缆户内、外冷缩终端头制作工艺

  1. 工艺流程:

校直与剥切→接地处理→分枝手套→铜屏蔽层处理→绝缘手套→接线端子

  1. 施工要点
  2. 校直与剥切
    1. 按设计规定终端头制作,首先校直电缆、剥切外护套,钢铠、内衬层和填充物,并清洁剥离处往下50mm 长的外户套表面。
    2. 电缆各芯铜屏蔽层距电缆分枝处,来回绕包23 号绝缘带以固定铜带,再将铜屏蔽层折回与钢带搭接,于固定铜带处单层绕包23 号带至三叉分枝处。
  3. 接地处理

剥离应保留20mm 半导电层,其余的剥离,切勿划伤主绝缘层。将接地铜带平放在钢铠上,用恒力弹簧将其与铜屏蔽带和钢铠固定箍紧,再用23 号带绕包两层在恒力弹簧、钢带和护套口上。

  1. 分枝手套

套入三叉分枝手套、尽量套至根部,逆时针方向拉出支撑芯绳收缩,先收缩手套根部,再收缩手指部。

  1. 铜屏蔽层处理
    1. 用溶剂清洗主绝缘,在各芯上半重叠绕包13 号半导电带一个来回,搭接铜屏蔽层至主绝缘各5mm,拉伸原长的30%。
    2. 从13 号带下5mm 铜屏蔽层处向上绕包2220 号应力带70mm,返回起点,银灰面向外,拉伸原长的10%。
    3. 从2220 号带上端向上绕25 号带15mm,返回将铜屏蔽层覆盖,再回到起点,绕包时均匀拉伸包带,拉伸原长的100%。
  2. 绝缘套管

套入绝缘套管,与分枝手套搭接15mm,拉出芯绳,从下向上收缩。户外头需安装带裙边的绝缘管,与上一绝缘管搭接10mm,从下向上收缩。

  1. 接线端子

按接线端子孔深加10mm,剥除端绝缘,压接端子,锉平打光,用23 号带平压坑及端子与芯绝缘之间的间隙。户内头用23 号带从绝缘管上端15mm 处至端子上半重叠来回绕包。户外头用70 号防水带在端子到带裙边的绝缘管15mm 处关重叠来回绕包。

油浸纸绝缘电缆中间头制作工艺

  1. 工艺流程

切割→剥护套及铠装→分相→连接管→密封→接地

  1. 施工要点
  2. 切割

校直电缆,按设计要求确定电缆接头的中心位置。留下150~200mm 的重叠外,将其余的电缆锯掉。自接头中心向两边量取铅套管长的一半加200mm 外,除去外护套。

  1. 剥护套及铠装
      1. 剥护套。按设计要求剥除电缆护套,护套端头应切成圆锥形,以便包绕密封。剥切护套时保留钢铠到外护套断口120mm,断口处应用绑线绑扎牢固,除去保护层后,用硬脂酸清洁150mm 长的铅包,自接头中心向两边各量铅套管长一半减去40mm,剖铅、胀喇叭口。
      2. 剥铠装。在距护套切口20mm 处的铠装上用直径2.1mm,以退火的铜线作临时绑扎。然后距扎线3~5mm 处的电缆末端一侧的铠装上锯一环痕,其深度为铠装厚度的1/2,剥去两层铠装。
  2. 分相
  3. 在铅包口处留25mm 统包绝缘,其余剥除。将分相塞尺推入三叉处,使三芯间距相等并平行。
  4. 从喇叭口处向末端量铅套长一半减去40mm,将两根电缆线芯锯齐。按连接管长的一半加10mm,剥去端绝缘纸、压接。用绝缘带填平压坑。在连接管上包一层屏蔽纸。
  5. 连接管

拆去分相塞尺,用130~140℃的电缆油自铅包口向中心排除主绝缘和连接管潮气。用黄蜡带在各相自两端向中心包绕一层,并将连接管两端空隙填平,在全长上再包四层,将连接管处包出锥形。

  1. 密封
  2. 在三芯间放置两个瓷撑板,用绝缘带绑牢,将铅套管套上,再用木棒轻敲收口,进行搪铅密封,留两个灌胶孔。
  3. 用加热至160~180℃的绝缘电缆胶,由一灌胶孔灌入铅套管内,使灌入深度超过绝缘线芯,待冷却到60~70℃时,再进行二次灌入至满为止。待冷却至60℃以下,再作三次灌入至满后,用封铅将灌胶孔封牢。
  4. 接地

接头密封后,应将铅套管、铅护套及钢铠用裸铜线连接焊牢,作为接地线。接地线与铠装采用焊接时扎3 道,绑扎时扎5 道。常规是焊接,严禁用喷灯施焊。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热缩中间接头制作工艺

  1. 工艺流程:

切割→屏蔽层处理→保护套管→连接线芯→连接管→接地线

  1. 施工要点:
  2. 切割

校直电缆并把它固定,末端重叠200mm,按设计要求确定中心位置和尺寸剥切外护套。在距外护套断口40mm 钢铠上,用绑线扎牢,锯切钢带。保留10mm 内衬层,去掉填充物,在中心位置锯切电缆。

  1. 屏蔽层处理

按设计尺寸剥切铜屏蔽层,保留30mm 外半导电层,其余剥离,按连接管长的一半加5mm。除去端绝缘,将线芯末端绝缘削成锥形反应力锥,长度为30mm,保留5mm 内半导电层。用清洗剂清洁主绝缘表面。

  1. 保护套管

将两电缆外护套断口向下200mm 内的外护套表面打毛,将两套热缩保护管分别套到两根电缆上。在长端电缆三芯上分别套入红色绝缘和黑色半导电管。将三个铜丝网分别套入三芯上。

  1. 连接线芯
    1. 按设计要求切割末端线芯绝缘,并将线芯绝缘端剖削成阶梯状圆锥形,严禁损伤线芯。
    2. 选择好与线芯截面相适配的连接管。压接连接管、锉平打光,将其管孔内壁和线芯表面擦拭干净,方可进行压接或焊接。用半导电带填平压坑。
    3. 在两端绝缘末端锥形体处与连接管端部用自粘带拉伸包绕填平,再来回包绕至距两端外半导电层10mm 处,一共包6 层。
  2. 连接管

将绝缘管移至连接管上对正,从中部加热向两端收缩。将半导电管移到绝缘管上对正,从中部加热收缩,两端部与铜屏蔽层搭接10~20mm。将铜丝网拉紧包在每相上,两端用铜丝绑在铜屏蔽上焊好。

  1. 接地线

铜接地线应焊在两段电缆钢铠上。把三相线芯并拢收紧用白布带将三相线芯和接地线缠绕扎紧。在电缆两端打毛的外护套上,分别缠绕100mm 宽的热熔胶1~2 层,拉出一端保护管,与外护套搭接长度100mm,从此端向接头中心收缩。拉出另一保护管,与外护套搭接100mm。在与前一保护管搭接处包绕1~2 层热熔胶,从端部向中心加热收缩。各搭接处用自粘带包绕3 层。

接线

  1. 按电器外部接线端头的相线标志进行与其电源配线匹配的接线。
  2. 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导线应绝缘良好、无损伤。
  3. 电源侧进线应接在接线端,即固定触头接线端。负荷侧出线应接在出线端,即可动触头接线端。
  4. 一般采用铜质导线或有电镀金属防锈层的螺栓和螺钉,连接时应拧紧、并应有防松装置。
  5. 电源线与电器接线,不得使电器内部受到额外应力。

线路绝缘测试

  1. 测试仪表的选择应根据被测试电缆的耐压强度确定。测试1kV 以下电缆时,用1kV 兆欧表(摇表)。测试1kV 以上电缆时,用2.5kV 兆欧表。
  2. 电缆耐压试验时,试验电压可分4~6 段均匀升压,每段停留1min,并读取泄漏电流值。然后逐渐降低电压,断开电源,用放电棒对被试验电缆芯进行放电。试验作完一相后,依上述步骤对其余相芯进行试验。
  3. 见本标准4.12.4.2-10 条相关内容。

成品保护

  1. 制作电缆头时,对易损件要轻放,操作时要小心,防止碰坏电缆头的瓷套管等易损件。
  2. 在紧固电缆头的各处螺丝时,防止用力过猛损坏部件。
  3. 起吊电缆头前,把防扭抱箍安装好,并备有保护绳,以免损伤电缆和碰坏磁套管,固定电缆时要垫好橡皮或铅皮。
  4. 灌注绝缘胶时,不许触动电缆头有关部件。
  5. 电缆头制作完毕后,立即安装固定送电运行,暂不能送电或有其它作业时,对电缆头加木箱给予保护,防止砸、碰。

安全、环保措施

  1. 使用电气设备、电动工具要有可靠的保护接地(接零)措施。
  2. 热缩电缆头制作时,注意加热时周围无易燃易爆物品。
  3. 包装用的塑料布及草带等物品应及时分类清除出现场。
  4. 各种气瓶的存放,要距离明火10m 以上,挪动时不能碰撞。氧气瓶不能和可燃气瓶同放一处。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高压电力电缆直流耐压试验必须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第3.1.8 条的规定交接试验合格。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记录。

  1. 低压电线和电缆,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

检验方法:检查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1. 铠装电力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截面积不应小于表4.15.7.1 的规定。

表4.15.7.1 电缆芯线和接地线截面积(mm2

电缆芯线截面积 接地线截面积
120 及以下 16
150 及以上 25
注:电缆芯线截面积在16mm2 及以下,接地线截面积与电缆芯线截面积相等。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电线、电缆接线必须准确,并联运行电线或电缆的型号、规格、长度、相位应一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一般项目
  1. 芯线与电器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截面积在10mm2 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3. 截面积在2.5mm2 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拧紧搪锡或接续端子后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4. 截面积大于2.5mm2 的多股铜芯线,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接续端子后与设备或器具的端
  5. 子连接;多股铜芯线与插接式端子连接前,端部拧紧搪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电线、电缆的芯线连接金具(连接管和端子),规格应与芯线的规格适配,且不得采用开口端子。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电线、电缆的回路标记应清晰,编号准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质量验收

  1. 电缆头制作、接线和线路绝缘测试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系统作为检验批。
  2.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电缆的耐压试验结果、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全数检查。电缆头制作按不同类别各抽查10%,但不得少于5 个。
  3.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4.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电缆头制作、接线和线路绝缘测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106 060205 060306 060407 060506 060607。

4.16 普通灯具安装

一般规定

    1. 建筑电气普通灯具安装工程的施工,必须按国家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已批准的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不得自行修改设计方案,如因需要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的同意,方可进行。
    2. 为保证电气照明装置施工质量,确保安全运行和使用功能,必须严格控制照明器具接线相位的准确性。
    3. 照明灯具安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安装等剧的预埋螺栓、吊杆和吊顶上嵌入式灯具安装专用骨架等完成,按设计要求做承载试验合格,才能安装灯具;
  2. 影响灯具安装的模板、脚手架拆除,顶棚和墙面喷浆、油漆或壁纸等及地面清理工作基本完成,才能安装灯具;
  3. 导线绝缘测试合格,才能灯具接线;
  4. 高空安装的灯具,地面通断电试验合格,才能安装。
    1. 照明灯具使用的导线,应能确保灯具承受一定的机械力和可靠接地,其工作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250V,最小线芯截面,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有关规定。
    2. 灯具检查
  5. 根据灯具的安装场所检查灯具是否符合要求:
    1. 易燃和易爆场所应采用防爆式灯具;
    2. 有腐蚀性气体及特别潮湿的场所应采用封闭式灯具,灯具的各部件应做好防腐处理;
    3. 潮湿的厂房内和户外的灯具应采用有泄水孔的封闭式灯具;
    4. 多尘的场所应根据粉尘的浓度及性质,采用封闭式或密闭式灯具;
    5. 灼热多尘场所(如出钢、出铁、扎钢等场所)应采用投光灯;
    6. 可能受机械损伤的厂房内,应采用有保护网的灯具;
    7. 震动场所(如有锻锤、空压机等),灯具应有防震措施(如采用吊链软性连接);
    8. 除开敞式外,其他各类等灯具的灯泡容量在100W 以上者均应采用瓷灯口。
  6. 灯内配线检查:
  7. 灯内配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
  8. 穿入灯箱的导线在分支连接处不得承受额外应力和磨损,多股软线的端头需盘圈,涮锡;
  9. 灯箱内的导线不应过于靠近热光源,并应采取隔热措施;
  10. 使用螺灯口时,相线必须压在灯芯柱上。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灯具施工前,应复核其安装地点及安装方式(有无吊顶、有无其他专业相互交叉矛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现场确定灯具安装实际高度。

    1. 材料准备

灯具、灯座、木台、绝缘导线等。

    1. 主要机具
  1. 安装机具:一字形和十字形螺丝刀、冲击电钻、组合木梯、圆头锤、电工刀、钢锯、扳手、钢丝钳、剥线钳、压接钳、电笔、手电钻、台钻、摇表、线锤、锡锅。
  2. 检测机具:万用表、兆欧表。
    1. 作业条件
  3. 与土建工程作业工序应密切配合,做好预埋件预埋工作。以保证电气照明装置安装工程的质量。
  4. 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前,土建工程应全部结束,对电气施工无任何妨碍。
  5. 安装前,应先检查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位置、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将盒内杂物清理干净。
  6. 预埋件固定应牢固、端正、合理和整齐。
  7. 盒子口修好,木台、木板防火涂料已涂刷完。

材料质量控制

    1. 查验合格证,新型气体放电灯具有随带技术文件。
    2. 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3. 外观检查:灯具涂层完整,无损伤,附件齐全。防爆灯具铭牌上有防爆标志和防爆合格证号,普通灯具有安全认证标志。
    4. 电气照明装置的接线应牢固,灯内配线电压不应低于交流500v,并且严禁外露,电气接触应良好;需接地或接零的灯具、开关、插座等非带电金属部分,应有明显标志的专用接地螺钉。
    5. 塑料台应有足够的强度,受力后无弯翘变形现象;
    6. 对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内部接线等性能进行现场抽样检测。灯具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MΩ,内部接线为铜芯绝缘电线,芯线截面积不小于0.5mm2,橡胶或聚氯乙烯(PVC)绝缘电线的绝缘层厚度不小于0.6mm。对游泳池和类似场所灯具(水下灯及防水灯具)的密闭和绝缘性能有异议时,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灯具固定→组装灯具→灯具接线→灯具接地

  1. 施工要点
    1. 灯具的固定
  2. 当在砖混中安装电气照明装置时,应采用预埋吊钩、螺栓、螺钉、膨胀螺栓、尼龙塞或塑料塞固定;严禁使用木楔。当设计无规定时,上述固定件的承载能力应与电气照明装置的重量相匹配。
  3. 软线吊灯,灯具重量在0.5kg 及以下时,采用软电线自身悬吊安装;当软线吊灯灯具重量大于0.5kg 时,灯具安装固定采用吊链,且软电线均匀编叉在吊链内,使电线不受拉力,编叉间距应根据吊链长度控制在50~80mm 范围内。
  4. 当吊灯灯具重量大于3kg 时,应采用预埋吊钩或螺栓固定。
  5. 灯具固定应牢固可靠,禁止使用木楔。每个灯具固定用的螺钉或螺栓不应少于2 个;当绝缘台直径为75mm 及以下时,可采用1 个螺钉或螺栓固定。
  6. 采用钢管作灯具的吊杆时,钢管内径不应小于10mm;钢管壁厚度不应小于1.5mm。
  7. 花灯吊钩圆钢直径不应小于灯具挂销直径,且不应小于6mm;大型花灯的固定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量的2 倍做过载试验。
  8. 固定灯具带电部件的绝缘材料以及提供防触电保护的绝缘材料,应耐燃烧和防明火。
  9. 嵌入顶棚内的装饰灯具应固定在专设的框架上,导线不应贴近灯具外壳,且在灯盒内应留有余量,灯具的边框应紧贴在顶棚面上。
    1. 灯具组装
  10. 组合式吸顶花灯的组装:
    1. 首先将灯具的托板放平,如果托板为多块拼装而成,就要将所有的边框对齐,并用螺丝固定,将其连成一体,然后按照说明书及示意图把各个灯口装好.
    2. 确定出线的位置,将端子板(瓷接头)用机螺丝固定在托板上.
    3. 根据已固定好的端子板(瓷接头)至各灯口的距离掐线,把掐好的导线剥出线芯,盘好圈后,进行涮锡.然后压入各个灯口,理顺各灯头的相线和零线,用线卡子分别固定,并且按供电要求分别压入端子板.组装好后试验电路是否合格。
  11. 吊灯花灯组装:

首先将导线从各个灯口穿到灯具本身的接线盒里.一端盘圈,涮锡后压入各个灯口.理顺各个灯头的相线和零线,另一端涮锡后根据相序分别连接,包扎并甩出电源引入线,最后将电源引入线,吊杆中穿出.组装好后检验电路是否合格。

    1. 灯具的接线:
  1. 穿入灯具的导线在分支连接处不得承受额外压力和磨损,多股软线的端头应挂锡,盘圈,并按顺时针方向弯钩,用灯具端子螺丝拧固在灯具的接线端子上。
  2. 螺口灯头接线时,相线应接在中心触点的端子上,零线应接在螺纹的端子上。
  3. 荧光灯的接线应正确,电容器应并联在镇流器前侧的电路配线中,不应串联在电路内。
  4. 灯具内导线应绝缘良好,严禁有漏电现象,灯具配线不得外露,并保证灯具能承受一定的机械力和可靠地安全运行。
  5. 灯具线不许有接头,在引入处不应受机械力。
  6. 灯具线在灯头、灯线盒等处应将软线端作保险扣,防止接线端子不能受力。
    1. 塑料(木)台的安装.
  7. 将接灯线从塑料(木)台的出线孔中穿出,将塑料(木)台紧贴住建筑物表面,塑料(木)台的安装孔对准灯头盒螺孔,用机螺丝将塑料(木)台固定牢固.
  8. 把从塑料(木)台甩出的导线留出适当维修长度,削出线芯,然后推入灯头盒内,线芯应高出塑料(木)台的台面.用软线在接灯线芯上缠绕5~7圈后,将灯线芯折回压紧.用粘塑料带和黑胶布分层包扎紧密.将包扎好的接头调顺,扣于法兰盘内,法兰盘吊盒、平灯口应与塑料(木)台的中心找正,用长度小于20mm 的木螺丝固定.
    1. 日光灯安装:
  9. 吸顶日光灯安装,根据设计图确定出日光灯的位置,将日光灯贴紧建筑物表面,日光灯的灯箱应完全遮盖住灯头盒,对着灯头盒的位置打好进线孔,将电源线甩入灯箱,在进线孔处应套上塑料管以保护导线.找好灯头盒螺孔的位置,在灯箱的底板上用电钻打好孔,用机螺丝拧牢固,在灯箱的另一端应使用胀管螺栓进行固定.如果日光灯是安装在吊顶上的,应该用自攻螺丝将灯箱固定在龙骨上.灯箱固定好后,将电源线压入灯箱内的端子板(瓷接头)上.把灯具的反光板固定在灯箱上,并将灯箱调整顺直,最后把日光灯管装好.
  10. 吊链日光灯安装:根据灯具的安装高度,将全部吊链编好后,把吊链挂在灯箱挂钩上,并且在建筑物顶棚上安装好塑料圆台,将导线依顺序编叉在吊链内,并引入灯箱,在灯箱的进线处应套上软塑料管以保护导线压入灯箱的端子板(磁接头)内.将灯具导线和灯头盒中甩出的电源线连接,并用粘塑料带和黑胶布分层包扎紧密.理顺接头扣于法兰盘内,法兰盘(吊盒的中心应与塑料(木)台的中心对正,用木螺丝将其拧牢固.将灯具的反光板用机螺丝固定在灯箱上,调整好灯脚,最后将灯管装好.
    1. 各型花灯安装
  11. 各型组合式吸顶花灯安装:根据预埋的螺栓和灯头盒位置.在灯具的托板上用电钻开好安装孔和出线孔,安装时将托板托起,将电源线和从灯具甩出的导线连接并包扎严密。应尽可能的把导线塞入灯头盒内,然后把托板的安装孔对准预埋螺栓,使托板四周和顶棚贴紧,用螺母将其拧紧,调整好各个灯口,悬挂好灯具的各种装饰物,并上好灯管和灯泡。
  12. 吊式花灯安装:将灯具托起,并把预埋好的吊杆插入灯具内,把吊挂销钉插入后将其尾部掰成燕尾状,并且将其压平。导线接好头,包扎严实。理顺后向上推起灯具上部的扣碗,将接头扣于其内,且将扣碗紧贴顶棚,拧紧固定螺丝。调整好各个灯口上好灯泡,最后配上灯罩。
    1. 光带的安装

根据灯具的外形尺寸确定其支架的支撑点,再根据灯具的具体重量经过认真核算,选用型材制作支架,做好后,根据灯具的安装位置,用预埋件或用胀管螺栓把支架固定牢固.轻型光带的支架可以直接固定在主龙骨上;大型光带必须先下好预埋件,将光带的支架用螺丝固定在预埋件上,固定好支架,将光带的灯箱用机螺丝固定在支架上,再将电源线引入灯箱与灯具的导线连接并包扎紧密。调整各个灯口和灯脚,装上灯泡和灯管,上好灯罩,最后调整灯具的边框应与顶棚面的装修直线平行。如果灯具对称安装,其纵向中心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偏斜不应大于5mm.

    1. 壁灯的安装

先根据灯具的外形选择合适的木台(板)或灯具底托把灯具摆放在上面,四周留出的余量要对称,然后用电钻在木板上开出线孔和安装孔,在灯具的底板上也开好安装孔。将灯具的灯头线从木台(板)的出线孔甩出,在墙壁上的灯头盒内接头,并包扎严密,将接头塞入盒内。把木台或木板对正灯头盒、贴紧墙面,可用机螺丝将木台直接固定在盒子耳朵上,采用木板时应用胀管固定。调整木台(板)或灯具底托使其平正不歪斜,再用机螺丝将灯具拧在木台上(板)或灯具底托上,最后配好灯泡、灯管和灯罩,安装在室外的壁灯,其台板或灯具底托与墙面之间应加防水胶垫,并应打好泄水孔.

    1. 灯具的接地:

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 时,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N)可靠,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且有标识。

    1. 灯具安装工艺的其他要求:
  1. 同一室内或场所成排安装的灯具,其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5mm。
  2. 日光灯和高压汞灯及其附件应配套使用,安装位置应便于检查和维修。
  3. 公共场所用的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灯,应有明显的标志。无专人管理的公共场所照明宜装设自动节能开关。
  4. 矩形灯具的边框宜与顶棚面的装饰直线平行,其偏差不应大于5mm。
  5. 日光灯管组合的开启式灯具,灯管排列应整齐,其金属或塑料的间隔片不应有扭曲等缺陷。
  6. 对装有白炽灯泡的吸顶灯具,灯泡不应紧贴灯罩;当灯泡与绝缘台之间的距离小于5mm 时,
  7. 灯泡与绝缘台之间应采取隔离措施。安装在重要场所的大型灯具的玻璃罩,应采取防止玻璃罩破裂后向下溅落的措施。一般可采用透明尼龙丝编织的保护网,网孔的规格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8. 安装在室外的壁灯应有泄水孔,绝缘台与墙面之间应有防水措施。

成品保护

    1. 在安装、运输中应加强保管,成批灯具应进入成品库,码放整齐、稳固;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以免碰坏表面的镀锌层、油漆及玻璃罩;设专人保管,建立责任制,对操作人员做好成品保护技术交底,不应过早地拆去包装纸。
    2. 安装灯具时不要碰坏建筑物的门窗及墙面。
    3. 灯具安装完毕后不得再次喷浆,以防止器具污染。
    4. 电气照明装置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局部破损部分,应修补完整。

安全环保措施

  1. 应根据灯具的安装高度选用合适的合梯,合梯顶部应连接牢固,距合梯底40~60cm 处要设强度足够的拉绳,不准站在合梯最上一层工作;严禁从高合梯上下抛工具及工具带;
  2. 手持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负荷线、插头、开关等必须完好无损,使用前要作空载试验检查,运转正常后方可使用;
  3. 手持电动工具使用前,对电动工具开关箱的隔离开关、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漏电保护器进行仔细检查,开关箱检查合格后,才能使用手持电动工具;
  4. 在露天或潮湿环境的场所必须使用Ⅱ类手持电动工具;
  5. 特殊潮湿环境场所施工,优先使用带隔离变压器的Ⅱ类手持电动工具,如果使用Ⅱ类手持电动工具,必须装设防溅型的漏电保护器,把隔离变压器或漏电保护器装在狭窄场所外边,并设专人看护;
  6. 手持电动工具的负荷线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
  7. 组装灯具及安装灯具所剩的电线头及绝缘层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放于指定地点;
  8. 灯具的包装带、灯泡和灯管的包装纸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放于指定地点;
  9. 灯具安装过程中掉下的建筑灰渣,应及时清理干净;
  10. 烧坏的灯泡及灯管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交给指定负责人统一处理。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灯具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灯具重量大于3kg 时,固定在螺栓预埋吊钩上;
  2. 软线吊灯,灯具重量在0.5kg 及以下时,采用软电线自身吊装;大于0.5kg 的灯具采用吊链,且软电线编叉在吊链内,使电线不受力;
  3. 灯具固定牢固可靠,不使用木楔。每个灯具固定用螺钉或螺丝不少于2 个;当绝缘台直径在75 mm 及以下时,采用1 个螺钉或螺栓固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花灯吊钩圆钢直径不应小于灯具挂销直径,且不应小于6 mm。大型花灯的固定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量的2 倍做过载试验(GB50303-2002 19.1.2)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并进行过载试验。

      1. 当钢管做灯杆时,钢管内径不应小于10mm ,钢管厚度不应小于1.5 mm。

检验方法:实测。

      1. 固定灯具带电部件的绝缘材料以及提供防触电保护的绝缘材料,应耐燃烧和防明火。检验方法:检查材料实验记录。
      2. 当设计无要求时,灯具的安装高度和使用电压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般敞开式灯具,灯头对地面距离不小于下列数值(采用安全电压时除外):
    1. 室外:2.5 m(室外墙上安装);
    2. 厂房:2.5 m;
    3. 室内:2 m;
    4. 软吊线带升降器的灯具在吊线展开后:0.8m。
  2. 危险性较大及特殊危险场所,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 m 时,使用额定电压为36V 及以下的照明灯具,或有专用保护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 m 时,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且有标识(GB50303-2002 19.1.6)。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一般项目
  1. 引向每个灯具的导线线芯最小截面积应符合表4.16.7.2 的规定。

表4.16.7.2 导线线芯最小截面积(mm2

灯具安装的场所及用途 线芯最小截面积
铜芯软线 铜 线 铝 线
灯头线 民用建筑室内 0.5 0.5 2.5
工业建筑室内 0.5 1.0 2.5
室 外 1.0 1.0 2.5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灯具的外形、灯头及其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2. 灯具及其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涂层剥落和灯罩破裂等缺陷;
  3. 软线吊灯的软线两端做保护扣,两端芯线搪锡;当装升降器时,套塑料软管,采用安全灯头;
  4. 除敞开式灯具外,其他各类灯具灯泡容量在100W 及以上者采用瓷质灯头;
  5. 连接灯具的软线盘扣、搪锡压线,当采用螺口灯头时,相线接于螺口灯头中间的端子上;
  6. 灯头的绝缘外壳不破损和漏电;带有开关的灯头,开关手柄无裸露的金属部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变电所内,高低压配电设备及裸母线的正上方不应安装灯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装有白炽灯泡的吸顶灯具,灯泡不应紧贴灯罩;当灯泡与绝缘台间距离小于5mm 时,灯泡与绝缘台间应采取隔热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安装在重要场所的大型灯具的玻璃罩,应采取防止玻璃罩碎裂后向下溅落的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投光灯的底座及支架应固定牢固,枢轴应沿需要的光轴方向拧紧固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安装在室外的壁灯应有泻水孔,绝缘台与墙面之间应有防水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质量验收

  1. 普通灯具安装工程检验批的划分以每层(每区域)为单位,大(重)型灯具全数检查,其他普通灯具安装检查数量为抽查灯具总数的10%。
  2.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普通灯具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507。

4.17 专用灯具安装

一般规定

  1. 在照明配电箱内,应设专用的总开关及分路开关。室内灯具应分别接在两条专用的回路上(宜设自动投入的备用电源装置)。
  2. 开关至灯具的导线应使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 的铜芯多股绝缘导线。
  3. 见本标准4.16.1-1 条和4.16.1-2 条的相关内容。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见本标准4.16.2-1 条相关内容。图纸会审时注意标志灯是否易于更换。

    1. 材料准备

专用灯具及其附件、绝缘电线等。

    1. 主要机具
    2. 安装机具:一字形和十字形螺丝刀、冲击电钻、组合木梯、圆头锤、电工刀、钢锯、扳手、钢丝钳、剥线钳、压接钳、电笔、手电钻、摇表、线锤、锡锅。
  1. 检测机具:万用表、兆欧表。
    1. 作业条件
      1. 在结构施工中做好预埋工作,混凝土楼板应预埋螺栓,吊钩内应预下吊杆,盒子口修好。
      2. 与照明装置安装有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建工程质量已符合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3. 照明装置施工前,建筑工程已符合下列要求:
  2. 对灯具安装有妨碍的模板、脚手架应拆除;
  3. 顶棚、墙面等抹灰工作应完成,地面清理工作应结束;
      1. 照明装置的技术交底及有关材料进货已完成。

材料质量控制

  1. 各种标志灯的指示方向正确无误。
  2. 应急灯必须灵敏可靠。
  3. 事故灯具应有特殊标志。
  4. 供局部照明的变压器必须是双圈的,初次级均应装有熔断器。
  5. 携带式照明灯具用的导线,应采用橡胶套导线,接地或接零线应在同一护套内。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灯具固定→组装灯具→灯具接线→灯具接地

    1. 施工要点:
    2. 公共场所用的应急灯和疏散指示灯,要有明显的标志。公共场所照明宜装设自动节能开关。
    3. 低压工作灯36V 及以下照明变压器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电源侧应有短路保护,其熔丝的额定电流不应大于变压器的额定电流。
  2. 固定的外壳、铁芯和低压侧的任意一端或中性点,均应设置接地或接零。
  3. 手术台无影灯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4. 固定灯具的螺栓数量,不得少于灯具法兰盘上的固定孔数,且螺栓直径应与法兰盘孔径匹配。
  5. 在混凝土结构上,预埋件应与主筋焊接。
  6. 固定灯座的螺栓应采取双螺母锁固。
  7. 灯具的配线接线应与灯泡间隔地连接在两条专用回路上。
  8. 在照明配电箱内,应设专用的总开关及分路开关。室内灯具应分别接在两条专用有回路上(宜设自动投入的备用电源装置)。
  9. 开关至灯具的导线应使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 的铜芯多股绝缘导线。
  10. 防水灯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1. 防水软线吊灯,常规有两种组合形式:一是带台吊线盒可以和胶木防水灯座组合;另一种是由瓷质吊线盒和瓷座防水软线灯座组合而成。
  12. 普通的安装木(塑料)台时,与建筑物顶棚表面相接触部位应加设2mm 厚的橡胶垫。
  13. 安装瓷质吊线盒及防水软线灯时,先将吊线盒与灯座及木(塑料)台组装连接了,并应严格控制灯位盒内开关线与工作零线的连接。
  14. 安装胶木吊线盒时,应把吊线盒与木(塑料)台先固定在一起,把灯位盒内的电源线通过橡胶垫及木(塑料)台和吊线盒组装好以后固定在灯位盒上。
  15. 防水软线灯做直线路连接时,两个接线头应上、下错开30~40mm。开关线连接于与防水灯座中心触点相连接的软线上,工作零线连接于与防水软线灯座螺口相连接的软线上。
  16. 应急照明灯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7. 疏散照明由安全出口标志灯和疏散标志灯组成。安全出口标志灯距地高度不低于2m,且安装在疏散出口和楼梯口里侧的上方;
  18. 疏散标志灯安装在安全出口的顶部,楼梯间、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应安装在1m 以下的墙面上。不易安装的部位可安装在上部。疏散通道上的标志灯间距不大于20m(人防工程不大于10m);
  19. 应急照明灯具、运行中温度大于60℃的灯具,当靠近可燃物时,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当采用白炽灯,卤钨灯等光源时,不直接安装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物件上;
  20. 疏散照明线路采用耐火电线、电缆,穿管明敷或在非燃烧体内穿钢性导管暗敷,暗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电线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 的铜芯绝缘电线。
  21. 防爆灯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2. 灯具的防爆标志、外壳防护等级和温度组别与爆炸危险环境相适配。灯具配套齐全,不用非防爆零件替代灯具配件(金属护网、灯罩、接线盒等);
  23. 灯具吊管及开关与接线盒螺纹啮合扣数不少于5 扣,螺纹加工光滑、完整、无锈蚀,并在螺纹上涂以电力复合酯或导电性防锈酯;
  24. 开关安装位置便于操作,安装高度1.3mm。

成品保护

  1. 在安装、运输中应加强保管,成批灯具应进入成品库,码放整齐、稳固;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以免碰坏表面的镀锌层、油漆及玻璃罩;设专人保管,建立责任制,对操作人员做好成品保护技术交底,不准过早地拆去包装纸;
  2. 安装灯具不要碰坏建筑物的门窗及墙面;
  3. 灯具安装完毕后不得再次喷浆,以防止器具污染;
  4. 电气照明装置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局部破损部分,应修补完整。

安全、环保措施

  1. 应急照明灯具运行中温度大于70℃的灯具,当靠近可燃物时,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当采用白炽灯,卤钨灯等光源时,不直接安装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物件上;
  2. 应急照明灯具线路在每个防火分区有独立的应急照明回路,穿越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有防火隔堵措施;
  3. 疏散照明线路采用耐火电线、电缆,穿管明敷或非燃烧体内穿刚性导管暗敷,暗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电线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 的铜芯绝缘电线。
  4. 组装灯具及安装灯具所剩的电线头及绝缘层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放于指定地点;
  5. 灯具的包装带、灯泡及灯管的包装纸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放于指定地点;
  6. 灯具安装过程中掉下的建筑灰渣应及时清理干净;
  7. 烧坏的灯泡及灯管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交给指定负责人。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36V 及以下行灯变压器和行灯安装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行灯电压不大于36V,在特殊潮湿场所或导电良好的地面上以及工作地狭窄、行动不便的场所行灯电压不大于12V;
  2. 变压器外壳铁芯和低压侧的任意一端或中性点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
  3. 行灯变压器双圈变压器,其电源侧和负荷侧有熔断器保护,熔丝额定电流分别不应大于变压器一次、二次的额定电流;
  4. 行灯灯体及手柄绝缘良好,坚固耐热耐潮湿;灯头灯体结合紧固,灯头无开关,灯泡外部有金属保护网、反光罩及悬吊挂钩,挂钩固定在灯具的绝缘手柄上。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实测

      1. 游泳池和类似场所灯具(水下灯及防水灯具)的等电位联结应可靠,且有明显标识,其电源的专用漏电保护装置全部检测合格。自电源引入灯具的导管必须采用绝缘导管,严禁采用金属或有金属护层的导管。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测试

      1. 手术台无影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固定灯座的螺栓数量不少于灯具法兰底座上的固定孔数,且螺栓直径与底座孔径相适配;螺栓采用双螺母锁固;
  2. 在混凝土结构上螺栓与主筋相焊接或将螺栓末端弯曲与主筋绑扎锚固;
  3. 配电箱内装有专用的总开关及分路开关,电源分别接在两条专用的回路上,开关至灯具的电线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 的铜芯多股绝缘电线。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实测

      1. 应急照明灯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急照明灯的电源除正常电源外,另有一路电源供电;或者是独立于正常电源的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或由蓄电池柜供电或选用自带电源型应急灯具;
  2. 应急照明在正常电源断电后,电源转换时间为:疏散照明≤15S;备用照明≤15S(金融商店交易所≤1.5S);安全照明≤0.5S;
  3. 疏散照明由安全出口标志灯和疏散标志灯组成。安全出口标志灯距地高度不低于2m,且安装在疏散出口和楼梯口里侧的上方;
  4. 疏散标志灯安装在安全出口的顶部,楼梯间、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应安装在1m 以下的墙面上。不易安装的部位可安装在上部。疏散通道上的标志灯间距不大于20m(人防工程不大于10m);
  5. 疏散标志灯的设置,不影响正常通行,且不在其周围设置容易混同疏散标志灯的其他标志牌等;
  6. 应急照明灯具、运行中温度大于60℃的灯具,当靠近可燃物时,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当采用白炽灯,卤钨灯等光源时,不直接安装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物件上;
  7. 应急照明线路在每个防火分区有独立的应急照明回路,穿越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有防火隔堵措施;
  8. 疏散照明线路采用耐火电线、电缆,穿管明敷或在非燃烧体内穿钢性导管暗敷,暗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电线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 的铜芯绝缘电线。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实测

      1. 防爆灯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灯具的防爆标志、外壳防护等级和温度组别与爆炸危险环境相适配。当设计无要求时,灯具种类和防爆结构的选型应符合表4.17.7.1的规定;

表4.17.7.1 灯具种类和防爆结构的选型

照明设备种类 爆炸危险区域防爆结构
I 区 II 区
隔爆型D 增安型E 隔爆型D 增安型E
固定式灯 ×
移动式灯
携带式电池灯
镇流器
注: ○为适用;△为慎用;×为不适用。
  1. 灯具配套齐全,不用非防爆零件替代灯具配件(金属护网、灯罩、接线盒等);
  2. 灯具的安装位置离开释放源,且不在各种管道的泄压口及排放口上下方安装灯具;
  3. 灯具及开关安装牢固可靠,灯具吊管及开关与接线盒螺纹啮合扣数不少于5 扣,螺纹加工光滑、完整、无锈蚀,并在螺纹上涂以电力复合酯或导电性防锈酯;
  4. 开关安装位置便于操作,安装高度1.3m。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1. 一般项目
      1. 36V 及以下行灯变压器和行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行灯变压器的固定支架牢固,油漆完整;
  2. 携带式局部照明灯电线采用橡套软线。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1. 手术台无影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座紧贴顶板,四周无缝隙。
  2. 表面保持整洁、无污染,灯具镀、涂层完整无划伤。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1. 应急照明灯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疏散照明采用荧光灯或白炽灯;安全照明采用卤钨灯,或采用瞬时可靠点燃的荧光灯;
  2. 安全出口标志灯和疏散标志灯装有玻璃或非燃材料的保护罩,面板亮度均匀度为1:10(最低:最高),保护罩应完整、无裂纹。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1. 防爆灯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灯具及开关的外壳完整,无损伤、无凹陷或沟槽,灯罩无裂纹,金属护网无扭曲变形,防爆标志清晰;
  2. 灯具及开关的紧固螺栓无松动、锈蚀,密封垫圈完好。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质量验收

  1. 专用灯具安装工程检验批的划分以每层(每区域)为单位,安装检查数量为抽查灯具总数的10%。
  2.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专用灯具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508。

4.18 建筑物景观照明灯、航空障碍标志灯和庭院灯安装

一般规定

  1. 景观照明包括建筑物的立面照明、庭院照明、水下照明、霓虹灯等。安装之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放线定位确定灯位的位置,校验预埋件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灯位的准确性是保证景观照明投影效果的重要工序之一。
  2. 灯头应采用防水灯头,其规格、型号和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 见本标准4.16.1-1 条和4.16.1-2 条的相关内容。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见本标准4.16.2-1 条相关内容。

    1. 材料准备

景观照明灯、航空障碍标志灯和庭院灯及其附件,绝缘电线等。

    1. 主要机具
  1. 安装机具:一字形和十字形螺丝刀、冲击电钻、组合木梯、圆头锤、电工刀、钢锯、扳手、钢丝钳、剥线钳、压接钳、电笔、手电钻、摇表、线锤、锡锅、电焊机。
  2. 检测机具:万用表、兆欧表。
    1. 作业条件

见本标准4.16.2-3 条相关内容。

材料质量控制

  1. 灯具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灯具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涂膜剥落,灯罩破裂,灯箱歪翘等现象。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 金属附件应为镀锌制品标准件,镀膜应完好无损。其型号、规格必须与灯具匹配。
  3. 灯罩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灯罩玻璃无破裂、几何形状正常。
  4. 水下灯具按批进行见证取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5. 对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内部接线等性能应进行现场抽样检测,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2MΩ。
  6. 开关、控制器、漏电保护装置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场技术标准的规定。实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应有安全认证标志。
  7. 接线盒盒体完整,无碎裂,零件齐全。其防水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8. 电线、电缆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合格证应有生产许可证编号。

施工工艺

    1. 景观照明灯安装
  1. 工艺流程:

组装灯具→安装灯具→调试→通电试运行

  1. 施工要点
  2. 组装灯具
      1. 首先,将灯具拼装成整体,并用螺丝固定连成一体,然后按设计要求把各个灯口装好。
      2. 根据已确定的出线和走线的位置,将端子用螺丝固定牢固。
      3. 根据已固定好的端子至各灯口的距离放线,把放好的导线削出线芯,进行涮锡。然后压入各个灯口,理顺各灯头的相线和零线,用线卡子分别固定,并按供电相序要求分别压入端子进行连接紧固牢固。
  3. 安装灯具
  4. 建筑物彩灯安装
      1. 彩灯安装均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彩灯灯具必须是具有防雨性能的专用灯具,安装时应将灯罩拧紧。灯罩应完整无碎裂。
      2. 配线管路应按明配管敷设,并应具有防雨功能。管路连接和进入灯头盒均应丝扣连接,金属灯架、配线管、钢索等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或接零。管路必须作防腐处理,敷设平整、顺直。固定牢靠。
      3. 垂直彩灯悬挂挑臂安装。挑臂的槽钢型号、规格及结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做好防腐处理,挑臂槽钢如是镀锌件应采用螺栓固定连接,严禁焊接。
      4. 吊挂钢索。钢索直径应≥4.5mm,吊挂应采用开口吊钩螺栓在挑臂槽钢上固定,两侧均应有螺帽,并应加平垫及弹簧垫圈,螺母安装紧固。常规应采用直径≥10mm 的开口吊钩螺栓。地锚(水泥拉线盘和镀锌圆钢拉线棒组成)应为架空外线用拉线盘,埋置深度应大于1500mm。底把采用Φ16mm圆钢或者采用花篮螺栓应是镀锌制品件。
      5. 垂直彩灯应采用防水吊线灯头,下端灯头距离地面应高于3000mm。
  5. 景观照明灯具安装
      1. 景观灯具安装。灯具落地式的基座的几何尺寸必须与灯箱匹配,其结构形式和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每套灯具座落的位置,应根据设计图纸而确定。投光的角度和照度应与景观协调一致。
      3. 景观灯具的导电部分对地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2MΩ。
      4. 景观落地式灯具安装在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场所时,应设置围栏防护。如条件不允许无围栏防护,安装高度应距地面2500mm 以上。
      5. 金属结构架和灯具及金属软管,应做保护接地线,连接牢固可靠,标识明显。
  6. 水下照明灯具安装
      1. 水下照明灯具及配件的型号、规格和防水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水下照明设备安装。必须采用防水电缆或导线。压力泵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根据设计图纸的灯位,放线定位必须准确。确保投光的准确性。
      4. 位于灯光喷水池或音乐灯光喷水池中的各种喷头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5. 水下导线敷设应采和配管布线,严禁在水中有接头,导线必须甩在接线盒中。各灯具的引线应由水下接线盒引出,用软电缆相连。
      6. 灯头应固定在设计指定的位置(是指已经完成管线及灯头盒安装的位置),灯头线不得有接头,在引入处不受机械力。安装时应将专用防水灯罩拧紧,灯罩应完好,无碎裂。
      7. 喷头安装按设计要求,控制各个位置上喷头的型号和规格。安装时,必须采用与喷头相适应的管材,连接应严密,不得有渗漏现象。
      8. 压力泵安装牢固,螺栓及防松动装置齐全。防水防潮电气设备的导线入口及接线盒盖等应作防水密闭处理。
  7. 霓虹灯安装
      1. 霓虹灯的色泽应符合设计要求,灯管应完好无破裂。
      2. 变压器组初级侧应装有双极闸刀开关,每台变压器的初级侧应装熔断器保护。
      3. 变压器的铁芯和次级线圈的一端应与外壳连接后接地。
      4. 变压器应安装在灯管附近便于检查的地方。其专用变压器所供灯管长度不应超过允许负载长度。变压器的安装高度应保证不低于3m。如因空间条件限制,必须安装在3m 以下时,应采用防护措施。位于室外安装时,还应有防水措施。将变压器安装于易燃结构附近时,应控制与该结构的距离不小于150mm,如设置防火板,其距离可减少至50mm。
      5. 灯管的固定必须采用专门的绝缘支架,支架应牢固、可靠。专用支架为玻璃制品,固定后灯管与建筑物或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0mm。
      6. 变压器的二次导线和灯管间的连接线,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15kV 的高压尼龙绝缘导线。二次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0mm。高压导线的线间及导线敷设面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支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00mm.
      7. 霓虹灯安装的金属结构架,必须设置有可靠的接地装置。
      8. 霓虹灯应装有适应的电容器,cosφ应不小于0.85。
      9. 霓虹灯配电线路不得与其他照明设备共用一个回路。
  8. 调试、试运行
  9. 调试。景观照明系统布线、灯具安装、控制电器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应对配电系统进行相序和绝缘测试。对景观照明投光强度和方位、射程的调试,音乐喷水照明节奏变化与喷水造型的亮暗、速度的调试。
  10. 试运行。景观照明系统通电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巡视检查。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相对应。通电试运行时间为24h,所有照明灯具均需开启,每2h 记录运行状态一次,连续24h 内无故障为合格。
    1. 航空障碍标志灯和庭院灯安装
      1. 工艺流程

灯架制作与组装→灯架安装→灯具接线→灯具安装

      1. 施工要点
  1. 灯架制作与组装
    1. 钢材的品种、型号、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 切割。按设计要求尺寸测尺划线要准确,必须采取机械切割的切割面应平直,确保平整光滑,无毛刺。
    3. 焊接应采用与母材材质相匹配焊条施焊。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气孔、夹渣、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
    4. 制孔。螺栓孔的孔壁应光滑、孔的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 组装。型钢拼缝要控制拼接缝的间距,确保形体的规整、几何尺寸准确,结构和造型符合设计要求。
  2. 灯架安装
  3. 灯架的联结件和配件必须是镀锌件,各部结构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非镀锌件必须经防腐处理。
  4. 承重结构的定位轴线和标高、预埋件、固定螺栓(锚栓)的规格和位置、紧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安装灯架时,定位轴线应从承重结构体控制轴线直接引上,不得从下层的轴线引上。
  6. 紧固件连接时,应设置防松动装置,紧固必须牢固可靠。
  7. 灯具接线
  8. 配电线路导线绝缘检验合格,才能与灯具连接。
  9. 导线相位与灯具相位必须相符,灯具内预留余量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10. 灯具线不许有接头,绝缘良好,严禁有漏电现象,灯具配线不得外露。
  11. 穿入灯具的导线不得承受压力和磨损,导线与灯具的端子螺丝拧固牢靠。
  12. 灯具安装
  13. 航空障碍标志灯安装
      1. 航空障碍灯是一种特殊的预警灯具,已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构筑物。除应满足灯具安装的要求外,还有它特殊的工艺要求。安装方式有侧装式和底装式,都应通过联结件固定在支承结构件上,根据安装板上定位线,将灯具用M12 螺栓固定牢靠。
      2. 接线方法。接线时采用专用三芯防水航空插头及插座,其中的左、右端头接交流220V 电源,下端头接保护零线。
      3. 障碍照明灯应属于一级负荷,应接入应急电源回路中。灯的启闭应采用露天安装光电自动控制器进行控制,以室外自然环境照度为参量来控制光电元件的导通以启闭障碍灯。也有采用时间程序来启闭障碍灯的,为了有可靠的供电电源、两路电源的切换最好在障碍灯控制盘处进行。
  14. 庭院灯(路灯)安装
      1. 每套庭院灯(路灯)应在相线上装设熔断器。由架空线引入路灯的导线,在灯具入口处应做防水弯。
      2. 路灯照明器安装的高度和纵向间距是道路照明设计中需要确定的重要数据。参考数据见表4.18.4.2的规定。

表4.18.4.2 路灯安装高度(m)

灯 具 安 装 高 度 灯 具 安 装 高 度
125~250W荧光高压汞灯 ≥5 60~100W 白炽灯或50~80W ≥4~6
250~400W 高压钠灯 ≥6 荧光高压汞灯 ≥4~6
      1. 每套灯具的导线部分对地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2MΩ。
      2. 灯具的接线盒或熔断器盒,其盒盖的防水密封垫应完整。
      3. 金属结构支托架及立柱、灯具,均应做可靠保护接地线,连接牢固可靠。接地点应有标识。
      4. 灯具供电线路上的通、断电自控装置动作正确,每套灯具熔断器盒内熔丝齐全,规格与灯具适配。
      5. 装在架空线路电杆上的路灯,应固定可靠,紧固件齐全、拧紧、灯位正确。每套灯具均配有熔断器保护。

成品保护

  1. 在安装、运输中应加强保管,成批灯具应进入成品库,码放整齐、稳固;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以免碰坏表面的镀锌层、油漆及灯罩;设专人保管,建立责任制,对操作人员做好成品保护技术交底,不准过早地拆去包装纸;
  2. 建筑物景观照明灯、航空障碍标志灯和庭院灯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局部破损部分,应修补完整。

安全、环保措施

  1. 建筑物景观照明灯、航空障碍标志灯施工中有高空作业,施工中注意安全,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条例。
  2. 组装灯具及安装灯具所剩的电线头及绝缘层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放于指定地点;
  3. 灯具的包装带、灯泡及灯管的包装纸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放于指定地点;
  4. 灯具安装过程中掉下的建筑灰渣应及时清理干净;
  5. 烧坏的灯泡及灯管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交给指定负责人。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建筑物彩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建筑物顶部彩灯采用有防雨性能的专用灯具,灯罩要拧紧;
  3. 彩灯配线管路按明配管敷设,且有防雨功能。管路间、管路与灯头盒间螺纹连接,金属导管及彩灯的构架、钢索等可接近裸露导体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
  4. 垂直彩灯悬挂挑臂采用不小于10#槽钢。端部吊挂钢索用的吊钩螺栓直径不小于10mm,螺栓在槽钢上固定,两侧有螺帽,且加平垫及弹簧垫圈紧固;
  5. 悬挂钢丝绳直径不小于4.5mm,底把圆钢直径不小于16mm,地锚采用架空外线用拉线盘,埋设深度大于1.5m;
  6. 垂直彩灯采用防水吊线灯头,下端灯头距离地面高于3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霓虹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霓虹灯管完好,无破裂;
  3. 灯管采用专用的绝缘支架固定,且牢固可靠。灯管固定后,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小于20mm;
  4. 霓虹灯专用变压器采用双圈式,所供灯管长度不大于允许负载长度,露天安装的有防雨措施;
  5. 霓虹灯专用变压器的二次电线和灯管间连接线采用额定电压大于15KV 的高压绝缘电线。二次电线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小于20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建筑物景观照明灯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GB50303-2002 21.1.3):
  2. 每套灯具的导电部分对地绝缘电阻值大于2MΩ;
  3. 在人行道等人员来往密集场所安装的落地式灯具,无围栏防护,安装高度距地面2.5m 以上;
  4. 金属构架和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及金属软管的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有标识。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航空障碍标志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
  2. 灯具装设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最高部位。当最高部位平面面积较大或为建筑群时,除在最高端装设外,还在其外侧转角的顶端分别装设灯具;
  3. 当灯具在烟囱顶上装设时,安装在低于烟囱口1.5~3m 的部位且呈正三角形水平排列;
  4. 灯具的选型根据安装高度决定;低光强的(距地面60m 以下装设时采用)为红色光,其有效光强大于1600CD。高光强的(距地面150m 以上装设时采用)为白色光,有效光强随背景亮度而定;
  5. 灯具的电源按主体建筑中最高负荷等级要求供电;
  6. 灯具安装牢固可靠,且设置维修和更换光源的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庭院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每套灯具的导电部分对地绝缘电阻值大于2MΩ;
  3. 立柱式路灯、落地式路灯、特种园艺灯等灯具与基础固定可靠,地脚螺栓备帽齐全。灯具的接线盒或熔断器盒,盒盖的防水密封垫完整。
  4. 金属立柱及灯具可接近裸露导体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接地线单设干线,干线沿庭院灯布置位置形成环网状,且不少于2 处与接地装置引出线连接。由干线引出支线与金属灯柱及灯具的接地端子连接,且有标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一般项目
      1. 建筑物彩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顶部彩灯灯罩完整,无碎裂;
  2. 彩灯电线导管防腐完好,敷设平整、顺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霓虹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霓虹灯变压器明装时,高度不小于3m;低于3m 采取防护措施;
  2. 霓虹灯变压器的安装位置方便检修,且隐蔽在不易被非检修人触及的场所,不装在吊平顶内;
  3. 当橱窗内装有霓虹灯时,橱窗门与霓虹灯变压器一次侧开关有连锁装置,确保开门不接通霓虹灯变压器的电源;
  4. 霓虹灯变压器二次侧的电线采用玻璃制品绝缘支持物固定,支持点距离不大于下列数值:

水平线段:0.5m;

垂直线段:0.75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建筑物景观照明灯具构架应固定可靠,地脚螺栓拧紧,备帽齐全;灯具的螺栓紧固、无遗漏。灯具外露的电线或电缆应有柔性金属导管保护;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航空障碍标志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一建筑物或建筑群灯具间的水平、垂直距离不大于45m;
  2. 灯具的自动通、断电源控制装置动作准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庭院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灯具的自动通、断电源控制装置动作准确,每套灯具熔断器盒内熔丝齐全,规格与灯具适配;
  2. 架空线路电杆上的路灯,固定可靠,紧固件齐全、拧紧,灯位正确;每套灯具配有熔断器保护。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质量验收

  1. 建筑物景观照明灯、航空障碍标志灯和庭院灯安装工程检验批的划分以每层(每区域)为单位,安装检查数量为全数检查
  2.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建筑物景观照明灯、航空障碍标志灯和庭院灯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107 060509。

4.19 开关、插座、风扇安装

一般规定

    1. 开关、插座表面应无气泡、裂纹、铁粉、肿胀、明显的擦伤和毛刺,并具有良好的光泽。
    2. 开关安装规定
  1. 拉线开关距地面的高度一般为2~3m,距门边为150~200mm,拉线开关距顶板不小于100mm,
  2. 且拉线出口应垂直向下;
  3. 板把开关距地面高度为1.4m,距门口为150~200mm;开关不得安于单扇门后。
  4. 暗装开关的面板应端正、严密并与墙面平。
  5. 开关位置应与灯位对应。
  6. 成排安装的开关高度应一致,高低差不大于1mm,拉线开关相邻间距一般不小于20mm;
  7. 多尘潮湿场所和户外应选用防水瓷制拉线开关或加装保护箱;
  8. 在易燃、易爆和特别潮湿的场所,开关应分别采用防爆型、密闭型或安装在其它场所控制;
  9. 民用住宅严禁装设床头开关。
    1. 插座安装规定:
  10. 车间及试验室的插座安装高度距地面不小于0.3m;特殊场所暗装的插座不小于0.15m;
  11. 在儿童活动场所应采用安全插座。采用普通插座,其安装高度不应低于1.8m;
  12. 同一室内安装的插座高低差不应大于5mm;成排安装的插座高低差不应大于1mm;
  13. 落地插座应有保护面板,面板与地面齐平或紧贴地面,盖板固定牢固,密封良好。
  14. 在潮湿场所,应采用密封良好并带保护地线触头的防水防溅插座,安装高度不低于1.5m。在特别潮湿和有易燃、易爆气体及粉尘的场所不应装设插座。
  15. 当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且必须选择不同结构、不同规格和不能互换的插座,其配套的插头,应按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区别使用。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开关、插座、风扇施工前,应复核其安装地点及安装方式(有无吊顶、有无其他专业相互交叉矛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现场确定安装实际高度。

  1. 材料准备

开关、插座、风扇、塑料(台)板、辅助材料等。

  1. 主要机具
  2. 安装机具:一字形和十字形螺丝刀、圆头锤、电工刀、钢锯、钢丝钳、剥线钳、压接钳、电笔、锡锅。
  3. 检测机具:万用表。
  4. 作业条件
        1. 吊扇的吊钩预埋完成;
        2. 线路的导线已敷设完毕,电线绝缘测试已合格;
        3. 开关、插座施工前,建筑工程已符合下列要求:
  5. 对开关、插座安装有妨碍的模板、脚手架应拆除;
  6. 顶棚和墙面的喷浆、油漆或壁纸等应基本完成,地面清理工作应结束;
        1. 开关、插座的技术交底及有关材料进货已完成。

材料质量控制

  1. 开关、插座、接线盒和风扇及其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查验合格证,防爆产品有防爆标志和防爆合格证,实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有安全认证标志;
  3. 外观检查:开关、插座的面板及接线盒盒体完整、无碎裂、零件齐全,风扇无损坏,涂层完整,调速器等附件适配;
  4. 对开关、插座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进行现场抽样检测。检测规定如下:
      1. 不同极性带电部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3mm;
      2. 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MΩ;
      3. 用自攻锁紧螺钉或自切螺钉安装的,螺钉与软塑固定件旋合长度不小于8mm,软塑固定件在经受10 次拧紧退出试验后,无松动或掉渣,螺钉及螺纹无损坏现象;
      4. 金属间相旋合的螺钉螺母,拧紧后完全退出,反复5 次仍能正常使用。
  5. 对开关、插座、接线盒及其面板等塑料绝缘材料阻燃性能有异议时,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6. 各种开关、插座和吊扇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开关、插座面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平整,无弯翘变形等现象。
  7. 吊扇的各种零配件应齐全,扇叶无变形和受损现象,吊杆上的悬挂销钉必须装设防震橡皮垫及防松装置。
  8. 塑料(台)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台板应平整、无弯翘变形等现象。其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9. 辅助材料。附属配件其中金属铁件(膨胀螺栓、木螺丝、机螺栓等)均应是镀锌标准件。其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与组合件必须匹配。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清理→接线→安装

  1. 施工要点
  2. 清理器具安装之前,将预埋盒子内残存的灰块、杂物剔掉清除干净,再用湿布将盒内灰尘擦净。若盒子有锈蚀,需除锈刷漆。
  3. 接线

单相双孔插座接线。应根据插座的类别和安装方式而确定接线方法。

横向安装时,面对插座的右极接线柱应接相线,左极接线柱应接中性线。

竖向安装时,面对插座的上极接线柱应接相线,下极接线柱应接中性线。

单相三孔及三相四孔插座接线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单相三孔插座接线时,面对插座上孔的接线柱应接保护接地线,面对插座的右极的接线柱应接相线,左极接线柱应接中性线。

三相四孔插座接线时,面对插座上孔的接线柱应接保护地线,下孔极和左右两极接线柱分别接相线。

接地或接零线在插座处不得串联连接。

插座箱是由多个插座组成,众多插座导线连接时,应采用LC 型压接帽压接总头后,然后再作分支线连接。交、直流或不同电压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设置明显标志加以区别,其插头与插座必须配套,严禁互相代用。

接线时。首先,将箱内甩出的导线留出维修余量,削出线芯,操作要精心,不得碰伤线芯。将导线按顺时针方向盘绕在开关、插座对应的接线柱上旋紧压头,连接独芯导线时,可将线芯直接插入接线孔内,紧固顶丝将其导线芯压紧。线芯不得外露。

开关接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相线应经开关控制。接线时应仔细,识别导线的相线与零线,严格做到开关控制(即分断或接通)电源相线,应使开关断开后灯具上不带电。

扳把开关通常为两个静触点,分别由两个接线柱连接;连接时除应把相线接到开关上外,并应接成扳把向上为开灯,扳把向下为关灯。接线时不可接反,否则维修灯具时,易造成意外的触电或短路事故。接线后将开关芯固定在开关盒上,将扳把上的白点(红点)标记朝下面安装。开关的扳把必须安正,不得卡在盖板上,盖板与开关芯用机螺丝固定牢固,盖板应紧贴建筑物表面。

双联及以上的暗扳把开关,每一联即为一只单独的开关,能分别控制一盏电灯。接线时,应将相线连接好,分别接到开关上与动触点连通的接线柱上,而将开关线接到开关静触点的接线柱上。

暗装的开关应采用专用盒。专用盒的四周不应有空隙,盖板应端正,并应紧贴墙面。

  1. 开关和插座安装

开关安装

灯的开关位置应便于操作,安装的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安装在同一室内的开关,宜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开关的通断位置应一致,且操作灵活,接触可靠。

开关安装的位置要求是:开关边缘距门框距离宜为150~200mm,距地面高度宜为1300mm。拉线开关距地面高度宜为2000~3000mm,且拉线出口应垂直向下。

开关安装允许偏差值的规定是:并列安装的相同型号开关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室内安装的开关高度差不应大于5mm。并列安装的拉线开关的相邻间距不宜小于20mm。

相线应经开关控制,民用住宅严禁设置床头开关。

插座安装

插座应采用安全型插座,其安装的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落地式插座应具有牢固可靠的保护盖板。地插座面板与地面齐平、紧贴地面、盖板固定牢固密封良好。

插座标高允许偏差值应符合以下规定:同一室内安装的插座高度差不宜大于5mm;并列安装的相同型号的插座高度差不宜大于1mm。

明装插座必须安装在塑料台上,位置应垂直端正,用木螺丝固定牢固。

暗装插座应用专用盒,盖板应端正,紧贴墙面。每一插座位置上必须使用户能任意使用Ⅰ类和Ⅱ类家用电器。

常规家用电器的插座,单相者用三孔插座,三相者用四孔插座,其中一孔应与保护零线紧密连接。

住宅插座回路应单独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1. 吊扇组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2. 不改变扇叶角度。
  3. 扇叶的固定螺钉防松零件齐全;
  4. 吊杆之间、吊杆与电机之间的螺纹连接,其啮合长度每端不小于20mm,且防松零件齐全紧固;
  5. 吊扇应接线正确,当运转时扇叶不应有明显颤动和异常声响。
  6. 涂层完整,表面无划痕、无污染,吊杆上下扣碗安装牢固到位;同一室内并列安装的吊扇开关高度一致,且控制有序不错位。􁸤
  7. 吊扇安装
  8. 将吊扇托起,并把预埋的吊钩将吊扇的耳环挂牢,然后接好电源接头,注意多股软铜线盘圈涮锡后进行包扎严密,向上推起吊杆上的扣碗,将接头扣于其内,紧贴建筑物表面,拧紧固定螺丝。
  9. 吊扇挂钩应安装牢固,吊扇挂钩的直径不应小于吊扇悬挂销钉的直径,且不得小于8mm。吊扇悬挂销钉应装设防震橡胶垫;销钉的防松装置应齐全、可靠。
  10. 吊扇扇叶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2.5m。
  11. 壁扇安装
  12. 壁扇底座采用尼龙塞或膨胀螺栓固定;尼龙塞或膨胀螺栓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且直径不应少于8mm。壁扇底座固定牢固可靠;
  13. 壁扇的安装,其下侧边缘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8m,且底座平面的垂直偏差不宜大于2mm,涂层完整,表面无划痕、无污染,防护罩无变形;
  14. 壁扇防护罩扣紧,固定可靠,当运行时扇叶和防护罩均无有明显的颤动和异常声响。

成品保护

  1. 安装开关、插座时不得碰坏墙面,要保持墙面的清洁;
  2. 开关、插座安装完毕后,不得再次进行喷浆,以保持面板的清洁;
  3. 在插座上不要插接超过插座允许的临时负荷;
  4. 其它工种在施工时,不要碰坏和碰歪开关、插座。

安全、环保措施

  1. 熔化焊锡丝或锡块时,锡锅要干燥,防止锡液爆溅;锡锅手柄处要使用隔热效果比较好的材料。
  2. 吊扇安装完毕后一定作通电试验,检查吊扇转动是否平稳,若不平稳及时查找原因。
  3. 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等儿童活动场所插座安装高度小于1.8m,要采用安全型插座。
  4. 插座安装完成后,全数用插座三相检测仪检测插座接线是否正确及漏电开关动作情况,并且用漏电检测仪检测插座的所有漏电开关动作时间,不合格的必须更换。
  5. 开关、插座及吊扇安装所剩的电线头及绝缘层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放于指定地点。
  6. 吊扇的包装带、开关及插座的包装盒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放于指定地点。
  7. 吊扇安装过程中掉下的建筑灰渣应及时清除干净。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当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且必须选择不同结构、不同规格和不能互换的插座;配套的插头应按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区别使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插座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GB50303-2002 22.1.2):
  2. 单项两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或上孔与相线连接,左孔或下孔与零线连接;单项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
  3. 单相三孔、三相四孔及三相五孔插座的接地(PE)或接零(PEN)线接在上孔。插座的接地端子不与零线端子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接线的相序一致。
  4. 接地(PE)或接零(PEN)线在插座间不串联连接。

检验方法:用专用测试工具检查。

  1. 特殊情况下插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当接插有触电危险家用电器的电源时,采用能断开电源的带开关插座,开关断开相线;
  3. 潮湿场所采用密封型并带保护地线触头的保护型插座,安装高度不低于1.5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照明开关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的开关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开关的通断位置一致,操作灵活、接触可靠;
  3. 相线经开关控制;民用住宅无软线引至床边的床头开关。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吊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吊扇挂钩安装牢固,吊扇挂钩的直径不小于吊扇挂销直径,且不小于8mm;有防震橡胶垫;挂销的防松零件齐全、可靠;
  3. 吊扇扇叶距地高度不小于2.5m;
  4. 吊扇组装不改变扇叶角度,扇叶固定螺栓防松零件齐全;
  5. 吊杆间、吊杆与电机间螺纹连接,啮合长度不小于20mm,且防松零件齐全紧固;
  6. 吊扇接线正确,当运转时扇叶无明显颤动和异常声响。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壁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壁扇底座采用尼龙塞或膨胀螺栓固定,;尼龙塞或膨胀螺栓的数量不少于2 个,且直径不小于8mm。固定牢固可靠;
  3. 壁扇防护罩扣紧,固定可靠,当运转时扇叶和防护罩无明显颤动和异常声响。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一般项目
      1. 插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不采用安全插座时,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等儿童活动场所安装高度不小于1.8m;
  2. 暗装的插座面板紧贴墙面,四周无缝隙,安装牢固,表面光滑整洁、无碎裂、划伤,装饰帽齐全;
  3. 车间及试(实)验室的插座安装高度距地面不小于0.3m;特殊场所暗装的插座不小于0.15m;同一室内插座安装高度一致;
  4. 地面插座面板与地面齐平或紧贴地面,盖板固定牢固,密封良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照明开关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开关安装位置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边缘的距离0.15~0.2m,开关距地面高度1.3m;拉线开关距地面高度2~3m,层高小于3m 时,拉线开关距顶板不小于100mm,拉线出口垂直向下;
  2. 相同型号并列安装及同一室内开关安装高度一致,且控制有序不错位。并列安装的拉线开关的相邻间距不小于20mm;
  3. 暗装的开关面板应紧贴墙面,四周无缝隙,安装牢固,表面光滑整洁、无碎裂、划伤,装饰帽齐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吊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涂层完整,表面无划痕、无污染,吊杆上下扣碗安装牢固到位;
  2. 同一室内并列安装的吊扇开关高度一致,且控制有序不错位。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壁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壁扇下侧边缘距地面高度不小于1.8m;
  2. 涂层完整,表面无划痕、无污染,防护罩无变形。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质量验收

  1. 开关、插座、风扇安装工程检验批的划分以每层(每区域)为单位,检查数量为抽查安装总数的10%,但不少于5 处。
  2.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开关、插座、风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408 060510。

4.20 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

一般规定

    1. 电气线路的绝缘电阻、保护地线(PE)连接牢固可靠,开关插座的接线正确,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和时间、接地电阻和照度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2. 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满足国家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3. 照明系统的测试与通电试运行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电线绝缘电阻测试前电线的连接完成;
  2. 照明箱(盘)、灯具、开关、插座的绝缘电阻测试在就位前或接线前完成;
  3. 备用电源或事故照明电源作空载自动投切试验前拆除负荷,空载自动投切试验合格,才能做有载自动投切试验;
  4. 电气器具及线路绝缘电阻测试合格,才能通电试验;
  5. 照明全负荷实验必须在本条(1)、(2)、(4) 完成后进行。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试运行前编制照明通电试运行方案,并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对调试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
          2. 检查巡视整个照明系统,全线无障碍,能够满足送电要求。
        2. 主要机具

一字形和十字形螺丝刀,组合木梯,圆头锤,电工刀,扳手,钢丝钳,剥线钳,压接钳,铁水平尺,塞尺,电笔,摇表,万用表,兆欧表,交流钳形电流表。

        1. 作业条件
  1. 灯具、开关、插座的安装已按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完毕,并且安装质量已符合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2. 照明配电箱的安装已按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完毕,并且安装质量已符合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通电试运行技术要求

  1. 每一回路的线路绝缘电阻不小于0.5MΩ,关闭该回路上的全部开关,测量调试电压值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后,选用经试验合格的5~6A 漏电保护器接电逐一测试,通电后应仔细检查和巡视,检查灯具的控制是否灵活,准确;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相对应,电扇的转向及调速开关是否正常,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先断电,然后查找原因进行修复,合格后,再接通正式电路试亮。
  2. 全部回路灯具试验合格后开始照明系统通电试运行。
  3. 照明系统通电试运行检验方法:
    1. 灯具、导线、电缆和继电保护系统的调整试验结果,查阅试验记录或试验时旁站。
    2. 空载试运行和负荷试运行结果,查阅试运行记录或试运行时旁站。
    3. 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的测试结果,查阅测试记录或测试时旁站或用适配仪表进行抽测。
    4. 漏电保护器动作数据值和插座接线位置准确性测定,查阅测试记录或用适配仪表进行抽测。
    5. 螺栓紧固程度用适配工具作拧动试验;有最终拧紧力矩要求的螺栓用扭力扳手抽测。
    6. 水平度用铁水平尺测量,垂直度用线锤吊线尺量,盘面平整度拉线尺量,各种距离的尺寸用塞尺等检测仪器测量。

运行中的故障预防

  1. 避免某一回路灯具线路发生短路故障,先测量其线路绝缘电阻;
  2. 减少故障损坏范围,采用开关逐一打开的方法;
  3. 降低故障损伤程度,灯具试验线路上采用小容量、灵敏度很高的漏电保护器;
  4. 派专人时刻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5. 根据配电设置情况,安排专人反复观察小开关有无异常,测量100A 以上的开关端子温度变化情况,如开关端子有异常立即关闭开关,及时处理。

安全、环保措施

  1. 低压配电柜前面铺一层厚5mm 以上宽1m 的橡胶板,以保证试验合闸安全,单独开关柜门前放一块干燥的木板,合闸时双脚采在木板上,操作电工必须穿绝缘鞋;
  2. 调整房间内的开关与灯具的对应次序时,严禁带电作业,检修个别线路及插座时,必须关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
  3. 经测量发现某开关端子温度很高,必须关闭其前级电源开关,并在前级开关上挂“禁止合闸”牌,然后用试电笔复核此开关无电后,才能开始查找原因,检修;
  4. 已送电的开关要挂“已送电”字样的标识牌,配电室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
  5. 送电调试所剩的电线头及绝缘层等零碎物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放于指定地点;
  6. 有噪音的镇流器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交给工程指定人员处理;
  7. 检修灯具过程中掉下的建筑灰渣应及时清理干净;
  8. 烧坏的灯泡及灯管等不得随地乱丢,应分类收集交给指定负责人统一处理。

质量标准

主控项目

  1. 照明系统通电,灯具回路控制应与照明配电箱及回路的标识一致;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相对应,风扇的转向及调速开关应正常。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通电试运行记录。

  1. 公用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为24h,民用住宅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为8h。所有照明灯具均应开启,且每2h 记录运行状态1 次,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

检验方法:检查通电试运行记录。

质量验收

  1. 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检验批的划分以每层(每区域)为单位,各系统全数检查。
  2.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108 060511。

4.21 接地装置安装

一般规定

    1. 接地装置安装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2. 接地装置安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建筑物基础接地体:底板钢筋敷设完成,按设计要求做接地施工,经检查确认,才能支模或浇捣混凝土;
  2. 人工接地体:按设计要求位置开挖沟槽,经检查确认,才能打入接地极和敷设地下接地干线;
  3. 接地模块:按设计位置开挖模块坑,并将地下接地干线引到模块上,经检查确认,才能相互焊接;
  4. 装置隐蔽:检查验收合格,才能覆土回填。
    1. 接地装置宜采用钢材。接地装置的导体截面应符合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大中型发电厂、110kV 及以上变电所或腐蚀性较强场所的接地装置应采用热镀锌钢材,或适当加大面积。
    2. 在地下不得采用裸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
    3. 利用化学方法降低土壤电阻率时,采用的降阻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5. 材料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
  6. 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7. 严格按照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工艺施工。
    1. 锤击接地体时,应严格控制接地体的垂直度,使其与地面保持垂直,以防止接地体与土之间产生缝隙,增加接地电阻,而影响接地体的散流效果。
    2. 埋置深度。打入深度以接地体顶端面距自然地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具体规定时,不宜小于600mm,垂直接地体埋置深度以2500mm 左右为宜。防止接地体受机械损伤及受到腐蚀。
    3. 接地体植入接地体沟时,两垂直接地体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接地体长度的2 倍。接地体通常不小于两根,相互间的距离以2500~3000mm 为宜。
    4. 在多岩石地区,接地体可以水平敷设,埋设深度通常不小于600mm。在地下的接地体严禁涂刷防腐涂料。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2. 按施工图设计接地装置的位置进行放线、确定线路,经复核符合设计要求。
  3. 接地装置安装前,应现场复核接地干线支架安装和保护套管的预埋情况,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
        1. 材料准备

钢材(扁钢、角钢、圆钢、钢管等)、铅丝、紧固件(螺栓、垫片、弹簧垫圈、U 型螺栓、元宝螺栓等)和支架、电焊条、油性涂料等。

        1. 施工机具
          1. 主要安装机具:手锤、电焊机、钢锯、气焊工具、压力案子、铁锹、铁镐、大锤、夯桶、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常用电工工具等。
          2. 主要检测机具:线坠、卷尺、接地电阻测试仪等。
        2. 作业条件
          1. 接地体作业条件:
  1. 按设计位置清理好现场。
  2. 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3. 桩基内钢筋与柱内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1. 接地干线作业条件:
  4. 支架安装完毕。
  5. 保护管已予埋好。
  6. 土建抹灰完毕。在配合土建结构施工的同时,做好预埋铁件及预留孔洞。

材料质量控制

          1. 钢材(扁钢、角钢、圆钢、钢管等)均应为热镀锌材料,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2. 辅助材料。均应采用镀锌制品,如铅丝、紧固件(螺栓、垫片、弹簧垫圈、U 型螺栓、元宝螺栓等)和支架等。
          3. 常用材料。电焊条、氧气、乙炔、油性涂料、预埋铁件等均符合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人工接地体制作→接地体→接地干线

  1. 施工要点
          1. 定位放线
  2. 按设计规定防雷装置接地体的位置进行放线。沿接地体的线路,开挖接地体沟,以便打入接地体和敷设接地干线。因为地层表面层容易受冻,冻土层会使接地电阻增大,且地表层易扰动被挖,而至损坏接地装置,所以接地装置应埋置于地表层以下,接地体还应埋设在土层电阻率较低和人们不常到达的地方。
  3. 接地装置的位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距离应不小于3m;当小于3m 时,为降低跨步电压应采取以下措施:
    1. 水平接地体局部埋置深度不应小于1m,并应局部包以绝缘物(50~80mm 厚的沥青层)。
    2. 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80mm 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敷设沥青层时,其基底必须用碎石夯实。
    3. 接地体上部装设用圆钢或扁钢焊成的500mm×500mm 的网格压网,其边缘距接地体不得小于2.5m。
    4. 采用“帽檐式”的压带做法。挖接地体沟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标高,对接地装置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根据划出的线路从自然地面开始,挖掘上底宽600mm,深900mm,下底宽400mm 的沟。沟要挖得平直、深浅一致,沟底如有石子应清除干净。挖沟时如附近有建筑物或构筑物,沟的中心线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距离不宜小于2m。
          1. 人工接地体制作
  4. 垂直接地体的加工制作:制作垂直接地体材料一般采用镀锌钢管DN50、镀锌角钢L50×50×5或镀锌圆钢φ20,长度不应小于2.5m,端部锯成斜口或锻造成锥形,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尖点应保持在角钢的角脊线上并使斜边对称制成接地体。
  5. 水平接地体的加工制作:一般使用-40mm×40mm×4mm 的镀锌扁钢。
  6. 铜接地体常用900mm×900mm×1.5mm 的铜板制作:

在铜接地板上打孔,用单股φ1.3mm~φ2.5mm 铜线将铜接地线(绞线)绑扎在铜板上,在铜绞线两侧用气焊焊接。

在铜接地板上打孔,将铜接地绞线分开拉直,搪锡后分四处用单股φ1.3mm~φ2.5mm 铜线绑扎在铜板上,用锡逐根与铜板焊好。

将铜接地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接线端部与铜端子以及与铜接地板的接触面处搪锡,用φ5mm×6mm 的铜铆钉将端子与铜板铆紧,在接线端子周围进行锡焊。铜端子规格为-30mm×1.5mm,长度为750mm 。

使用-25mm×1.5mm 的扁铜板与铜接地板进行铜焊固定。

          1. 人工接地体的安装
  1. 垂直接地体的安装:将接地体放在沟的中心线上,用大锤将接地体打入地下,顶部距地面不小于0.6m,间距不小于5m 。接地极与地面应保持垂直打入,然后将镀锌扁钢调直置入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电焊焊接。扁钢应侧放而不可平放,扁钢与钢管连接的位置距接地体顶端100mm,焊接时将扁钢拉直,焊好后清除药皮,刷沥青漆做防腐处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的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高度,以待使用。
  2. 水平接地体的安装:水平接地体多用于绕建筑四周的联合接地。安装时应将扁钢侧放敷设在地沟内(不应平放),顶部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小于0.6m。
  3. 铜板接地体应垂直安装,顶部距地面的距离不小于0.6m,接地极间的距离不小于 5m 。
          1. 自然接地体安装
  4. 利用钢筋混凝土桩基基础做接地体:在作为防雷引下线的柱子(或者剪力墙内钢筋做引下线)位置处,将桩基础的抛头钢筋与承台梁主筋焊接,再与上面作为引下线的柱(或剪力墙)中钢筋焊接。如果每一组桩基多于4 根时,只须连接四角桩基的钢筋作为防雷接地体。
  5. 利用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做接地体
  6. 利用无防水层底板的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做接地时,将利用作为防雷引下线符合规定的柱主筋与底板的钢筋进行焊接连接。
  7. 利用有防水层板式基础的钢筋做接地体时,将符合规格和数量的可以用来做防雷引下线的柱内钢筋,在室外自然地面以下的适当位置处,利用预埋连接板与外引的φ12mm 镀锌圆钢或-40mm×40mm的镀锌扁钢相焊接做连接线。同有防水层的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的接地装置连接。
  8. 利用独立柱基础、箱形基础做接地体
  9. 利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及箱形基础做接体,将用作防雷引下线的现浇混凝土柱内符合要求的主筋,与基础底层钢筋网做焊接连接。
  10. 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如有防水层时,应将予埋的铁件和引下线连接应跨越防水层将柱内的引下线钢筋、垫层内的钢筋与接地线相焊接。
  11. 利用钢柱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接地体
  12. 仅有水平钢筋网的钢柱钢筋混凝土基础做接地时,每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中有一个地脚螺栓通过连接导体(≥φ12mm 钢筋或圆钢)与水平钢筋网进行焊接连接。地脚螺栓与连接导体与水平钢筋网的搭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 6mm,并应在钢桩就位后,将地脚螺栓及螺母和钢柱焊为一体。
  13. 有垂直和水平钢筋网的基础,垂直和水平钢筋网的连接,应将与地脚螺栓相连接一根垂直钢筋焊到水平钢筋网上,当不能焊接时,采用≥φ12mm 钢筋或圆钢跨接焊接。如果四根垂直主筋能接触到水平钢筋网时,将垂直的四根钢筋与水平钢筋网进行绑扎连接。
  14. 当钢柱钢筋混凝土基础底部有柱基时,宜将每一桩基的一根主筋同承台钢筋焊接。
  15. 钢筋混凝土杯型基础预制柱做接地体
  16. 当仅有水平钢筋的杯型基础做接地体时,将连接导体(即连接基础内水平钢筋网与预制混凝土柱预埋连接板的钢筋或圆钢)引出位置是在杯口一角的附近,与预制混凝土柱上的预埋连接板位置相对应,连接导体与水平钢筋网采用焊接。连接导体与柱上预埋件连接也应焊接,立柱后,将连接导体与L63mm×63mm×5mm 长100mm 的柱内预埋连接板焊接后,将其与土壤接触的外露部分用1:3 水泥砂浆保护,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17. 当有垂直和水平钢筋网的杯型基础做接地体时,与连接导体相连接的垂直钢筋,应与水平钢筋相焊接。如不能焊接时,采用不小于φ10mm 的钢筋或圆钢跨接焊。如果四根垂直主筋都能接触到水平钢筋网时,应将其绑扎连接。
  18. 连接导体外露部分应做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50mm。当杯形钢筋混凝土基础底下有桩基时,宜将每一根桩基的一根主筋同承台梁钢筋焊接。如不能直接焊接时,可用连接导体进行连接。
          1. 接地干线安装

接地干线(即接地母线)从引下线断线卡至接地体和连接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连接线。接地干线一般使用-40mm×4mm 的镀锌扁钢制作。接地干线分为室内和室外连接两种。室外接地干线与支线一般敷设在沟内。室内的接地干线多为明敷,但部分设备连接支线需经过地面,也可以埋设在混凝土内,具体的安装方法如下:

  1. 室外接地干线敷设
  2.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定位放线,挖土。
  3. 将接地干线进行调直、测位、打眼、煨弯,并将断接卡子及接线端子装好。然后将扁钢放入地沟内,扁钢应保持侧放,依次将扁钢在距接地体顶端大于50mm 处与接地体用电焊焊接。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将扁钢弯成弧形(或三角形)与接地钢管(或角钢)进行焊接。敷设完毕经隐蔽验收后,进行回填并压实。
  4. 室内接地干线敷设
  5. 室内接地线是供室内的电气设备接地使用,多数是明敷设,但也可以埋设在混凝土内。明敷设的接地线大多数敷设在墙壁上,或敷设在母线架和电缆的构架上。
  6. 保护套管埋设:在配合土建墙体及地面施工时,在设计要求的位置上,预埋保护套管或预留出接地干线保护套管孔。护套管为方型套管,其规格应能保正接地干线顺利穿入。
  7. 接地支持件固定:按照设计要求的位置进行定位放线,固定支持件无设计要求时距地面250mm~300mm 的高度处固定支持件。支持件的间距必须均匀,水平直线部分为 0.5m~1.5m ,垂直部分 1.5m~3m,弯曲部分为0.3m~0.5m。固定支持件的方法有预埋固定钩或托板法、预留支架洞口后安装支架法、膨胀螺栓及射钉直接固定接地线法等。
  8. 接地线的敷设:将接地扁钢事先调直、打眼、煨弯加工后,将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将扁钢固定住,接地线距墙面间隙应为10mm~15mm,过墙时穿过保护套管,钢制套管必须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接地干线在连接处进行焊接,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规定。接地干线还应与建筑结构中预留钢筋连接。
  9. 接地干线经过建筑物的伸缩(或沉降)缝时,如采用焊接固定,应将接地干线在过伸缩(或沉降)缝的一段做成弧形,或用φ12mm 圆钢弯出弧形与扁钢焊接,也可以在接地线断开处用50mm2 裸铜软绞线连接。
  10. 为了连接临时接地线,在接地干线上需安装一些临时接地线柱(也称接地端子),临时接地线柱的安装,应根据接地干线的敷设形式不同采用不同的安装形式。常采用在接地干线上焊接镀锌锣栓做临时接地线柱法。
  11. 明敷接地线的表面应涂以用15mm~100mm 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在每个接地导体的全部长度上或只在每个区间或每个可接触到的部位上宜作出标志。中性线宜涂淡蓝色标志,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并标以黑色接地标志。
  12. 室内接地干线与室外接地干线的连接应使用螺栓连接以便检测,接地干线穿过套管或洞口应用沥青丝麻或建筑密封膏堵死。
  13. 接地线与管道连接(等电位联结):接地线和给水管、排水管及其他输送非可燃体或非爆炸气体的金属管道连接时,应在靠近建筑物的进口处焊接。若接地线与管道不能直接焊接时,应用卡箍连接,卡箍的内表面应搪锡。应将管道的连接表面刮拭干净,安装完毕后涂沥青。管道上的水表、法兰阀门等处应用裸露铜线将其跨接。
  14. 接地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
  15. 电气设备的外壳上一般都有专用接地螺丝。将接地线与接地螺丝的接触面擦净,至发出金属光泽,接地线端部挂上锡,并涂上中性凡士林油,然后接入螺丝并将螺帽拧紧。在有振动的地方,所有接地螺丝都必须加垫弹簧垫圈。接地线如为扁钢,其孔眼必须用机械钻孔,不得用气焊开孔。
  16. 电气设备如装在金属结构上面有可靠的金属接触时,接地线或接零线可直接焊在金属结构上。

成品保护

          1. 其它工种在挖土时,应注意保护接地体,不得损坏接地体。
          2. 安装接地体时,不得破坏散水和外墙装修;
          3. 不得随意移动已经绑扎好的结构钢筋。
          4. 喷浆前,必须预先将接地线用纸包好。
          5. 拆除脚手架或搬运物体时,不得碰坏接地干线。

安全、环保措施

          1. 在室外作业时,如挖接地体地沟,接地体及接地干线的施工,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施工现场上空范围内要搭设防护板,以防建筑物上空坠落物体的打击。
          2. 使用大锤锤击接地极时,应一人扶持接地极,一人挥捶敲击。两人均戴长袖手套,接地极要加戴临时护帽(钢管或角钢制作)以防接地极端部损坏击伤人体。
          3. 使用绳索吊装物体时,绳索必须有足够的承重能力,将物体系牢,吊装物体下严禁有人。
          4. 搬运材料、机具、设备时,应小心谨慎,防止碰撞损坏材料、机具和设备,同时注意人身安全,防止碰伤、砸伤。
          5. 刷油防腐现场严禁有火源、热源。操作时严禁吸烟等。熔化焊锡、锡块,工具要干燥,防止爆溅。
          6. 挖土时将挖出的土应集中堆放使用编织袋封盖好防止风吹扬尘。挖完土后,应立即安装接地装置,隐蔽验收后立即回填。
          7. 使用机械时产生的噪音要有防止噪音扩散的措施。
          8. 施工现场保持清洁,做到工完场清。施工中产生的垃圾,机械产生的油污应及时清干净。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的位置设测试点。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GB50303-2002 24.1.2)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记录。

          1. 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过人行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验收记录。

          1. 接地模块顶端埋深不应小于0.6m,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 倍,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 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验收记录。

          1. 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检验方法:施工时旁站和检查隐蔽验收记录。

  1. 一般项目
  2. 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 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 倍,双面施焊;

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 倍,双面施焊;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钢管3/4 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应有防腐措施。

检验方法:实测、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验收记录。

  1. 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和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表4.21.7.2的规定:

表 4.21.7.2 最小允许规格、尺寸

种类、规格及单位 敷设位置及使用类别
地 上 地下
室内 室外 交流电流回路 直流电流回路

续表 4.21.7.2 最小允许规格、尺寸

圆钢直径(mm) 6 8 10 12
扁钢 截面(mm2 60 100 100 100
厚度(mm) 3 4 4 6
角钢厚度(mm) 2 2.5 4 6
钢管管壁厚度(mm) 2.5 2.5 3.5 4.5

检验方法:材料进场验收。

  1. 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 处。

检验方法:检查接地装置安装记录。

质量验收

          1. 接地装置安装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系统作为检验批。
          2.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接地体安装全数检查,接地干线按不同类别各抽查5 处,接地线与设备连接抽查设备、器具总数的10%。
          3.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4.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109 060206 060608 060701。

4.22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一般规定

    1.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安装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2. 避雷引下线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明装敷设引下线截面,采用镀锌圆钢时其直径不得小于8mm,采用镀锌扁钢时其截面不得小于12×4。引下线应沿最短路线引至接地体,弯曲处应制成软弯,常规应大于90°弯。明装引下线距墙面为15mm,每隔1500~2000mm 应设置支持架固定。
      2. 暗装引下线,利用建筑物中钢筋混凝土柱的钢筋作为组成时,至少要选用4 根柱子且每根柱子至少要有2 根主筋通过连接焊接组成一体后,作为引下线。
    3. 引下线安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利用建筑物柱内主筋作引下线,在柱内主筋绑扎后,按设计要求施工,经检查确认,才能支模;
      2. 直接从基础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暗敷埋入粉刷层内的引下线,经检查确认不外露,才能贴面砖或刷涂料等;
      3. 直接从基础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引出明敷的引下线,先埋设或安装支架,经检查确认,才能敷设引下线。
    4. 引下线测试点的设置是,先将地面以上1400mm 的线段,用开口钢管、角钢等预以保护,然后在1500~1800mm 处应设断接卡子作为测试点。暗装时可引到接地电阻测定箱中。
    5. 接地线裸露部位应设置保护装置,以防止机械损伤。凡易遭受损伤部位应用角钢加以保护。接地线穿越墙壁时应预留明孔,及预埋钢管作保护套管。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2. 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3. 按施工图设计变配电室接地干线的位置进行放线、确定线路,经复核符合设计要求。
  4. 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检查钢筋连接完成情况并符合要求。
  5. 材料准备

同4.21.2.2 条内容。

  1. 施工机具

同4.21.2.3 条内容。

  1. 作业条件
          1. 防雷引下线的作业条件
  2. 防雷引下线暗敷设时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能达到上人操作的条件。
  3. 利用建筑物柱筋做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4. 防雷引下线明敷设时,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能达到上人操作的条件。
  5. 防雷引下线明敷时支架已安装完毕,建筑外装饰应完毕。
          1. 变配电室接地干线作业条件
  6. 支架安装完毕。
  7. 保护管已予埋好。
  8. 土建抹灰完毕。在配合土建结构施工的同时,做好预埋铁件及预留孔洞。

材料质量控制

同4.21.3 内容。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引下线敷设→断接卡子制作安装

  1. 施工要点
          1. 定位放线
    1. 按设计规定变配电室接地干线的位置进行放线。做好明敷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固定牢固。
    2. 引下线沿外墙面明敷时,应在表面进行弹线或吊铅垂线测量,以确保其垂直度。
          1. 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安装

同4.21.4.2-5 接地干线安装中室内接地干线敷设施工要求。

          1. 避雷引下线安装

避雷引下线常用镀锌扁钢不小于-25mm×4mm 或镀锌圆钢不小于φ12mm 材料加工制作。引下线的数量位置由设计定。如无设计要求时一般设在建筑物伸缩缝的两侧以及每隔18m 处。

  1. 避雷引下线暗敷设
  2. 利用建筑物主筋作暗敷引下线:当钢筋直径为16mm 及以上时,应利用两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当钢筋直径为10mm 及以上时,应利用四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引下线的上部与接闪器焊接,下部与接地体焊接。并按设计要求的高度设置测试点,测试点用-40mm×4mm 镀锌扁钢制作,与引下线主筋焊接,并安装测试盒保护。在盒盖上应作出接地标记。测试点无设计高度时,应在距室外地坪0.5m 处安装测试点。如果测试接地电阻达不到设计要求,必须在踞室外地坪0.8m~1m 处预留导体加接外附人工接地体。
  3. 引下线沿墙或混凝土构造柱暗敷设:应使用不小于φ12mm 镀锌圆钢或不小于-25mm×4mm 的镀锌扁钢。施工时配合土建主体外墙(或构造柱)施工。将钢筋(或扁钢)调直后与接地体(或断接卡子)连接好,由下到上展放钢筋(或扁钢)并加以固定,敷设路径要尽量短而直,可直接通过挑檐或女儿墙与避雷带焊接。
  4. 避雷引下线明敷设
    1. 首先将引下线调直,然后根据设计的位置定位放线安装支持件(固定卡子),支持件(固定卡子)应随土建主体施工预埋。一般在距室外护坡2m 高处,预埋第一个支持卡子,随土建主体的上升依次预埋所有支持卡子,卡子间距1.5m~2m,但必须均匀。 卡子应突出墙装饰面15mm。
    2. 将调直的引下线由上到下安装。用绳子提升到屋顶将引下线固定到支持卡子上。上部与避雷带焊接下部与接地体焊接,依次安装完毕。引下线的路径尽量短而直,不能直线引下时,应拐弯,应做成弯曲半径为10 倍圆钢的弯。
    3. 明装引下线在断接卡子下部应外套塑料管以防机械损伤,为避免接触电压,游人众多的建筑物,明装引下线的外围要装设护栏。
  5. 重复接地引下线安装
  6. 在低压TN 系统中,架空线路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其PEN 或PE 线应做重复接地。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在每个建筑物的进线外均需做重复接地(如无特殊要求,对小型单层建筑,距接地点不超过50m 可除外)。
  7. 低压架空线路进户线重复接地可在建筑物的进线处做引下线。引下线处可不设断接卡子,N 线与PE 线的连接可在重复接地节点处连接。需测试接地电阻时,打开节点处的连接板。架空线路除在建筑物外做重复接地外,还可利用总配电屏、箱的接地装置做PEN 或PE 线的重复接地。
  8. 电缆进户时,利用总配电箱进行N 线与PE 线的连接,重复接地线再与箱体连接。中间可不设断接卡,需测试接地电阻时,卸下端子,把仪表专用导线连接到仪表E 的端钮上,另一端连到与箱体焊接为一体的接地端子板上测试。
  9. 引下线各部位的连接:当引下线长度不足时,需要在中间做接头搭接焊接。扁钢搭接长度不小于宽度的2 倍,三个棱边都要焊接。圆钢引下线搭接长度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 倍,两面焊接。
          1. 断接卡子制作安装
  10. 接地装置由多个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子,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连接处应有便于分开的断接卡,建筑物上的防雷设施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1.5m~1.8m 处设断接卡并安装断接卡箱。
  11. 断接卡有明装和暗装,断接卡可利用不小于-40mm×4mm 或-25mm×4mm 的镀锌扁钢制作。断接卡子应用两根镀锌螺栓拧紧,引下线的圆钢与断接卡子的扁钢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 倍,而且两面焊。

成品保护

          1. 安装保护管时,注意保护好土建结构及装饰面。
          2. 拆架子时不要碰撞引下线。
          3. 变配电室安装设备时,不得碰坏接地干线。

安全、环保措施

          1. 使用电焊、气焊焊接时,应远离易燃易爆的物体。焊接时应用铁板遮挡焊星飞溅,防止烧坏建筑成品及机械设备并随机配备灭火器,以防引起火灾时灭火之用。
          2. 使用电动机具,如电锤、电钻、切割机、电焊机等,必须有可靠的接地线,与供电系统的重复接地线可靠连接。电动机具接线要正确连接,牢固可靠,并设闸刀开关和漏电保护器防雨配电箱,机具配电线路应符合临时供电规范要求。
          3. 搬运材料、机具、设备时,应小心谨慎,防止碰撞损坏材料、机具和设备,同时注意人身安全,防止碰伤、砸伤。
          4. 刷油防腐现场严禁有火源、热源。操作时严禁吸烟等。熔化焊锡、锡块,工具要干燥,防止爆溅。
          5. 使用机械时产生的噪音要有防止噪音扩散的措施。
          6. 施工现场保持清洁,做到工完场清。施工中产生的垃圾,机械产生的油污应及时清干净。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与支架焊接处,油漆防腐处理,且无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验收记录。

          1. 变压器室、高低压开关室内的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2 处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连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当利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做接地线时,应在构件或管道与接地干线间焊接金属跨接线。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一般项目
          1. 钢制接地线的焊接连接应符合本标准第4.21.7.2-1 条的要求。材料采用及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本标准第4.21.7.2-2 条的要求。

检验方法:实测、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验收记录。

          1. 明敷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0.3~0.5m。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套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管,钢套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检验方法:检查接地装置安装记录。

          1. 变配电室内明敷接地干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便于检查,敷设位置不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2. 当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250~300mm ;与建筑物墙壁间隙10~15mm;
  3. 当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设补偿装置;
  4. 接地线表面沿长度方向,每根为15~100mm ,分别涂以黄色和绿色相间的条文;
  5. 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的接地干线上应设置不少于2 个供临时接地用的接线柱或接地螺栓。

检验方法:实测、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应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由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配电间隔和静止补偿装置的栅栏门及变电室金属门铰链处的接地连接,应采用编织铜线。变配电室的避雷器应用最短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设计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应就近与接地干线连接可靠,连接处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质量验收

          1.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安装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系统(每变配电室)作为检验批。
          2.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避雷引下线全数检查,接地干线按不同类别各抽查5 处,接地线与设备连接抽查设备、器具总数的10%。
          3.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4.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702 060207。

4.23 接闪器安装

一般规定

    1. 接闪器安装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2. 避雷针体常规用镀锌钢筋或钢管制成。避雷针体顶端应制成尖状并应成封闭的。其截面积不得小于100mm2,采用钢管时管壁的厚度不得小于3mm。
    3. 避雷针安装必须垂直、牢固,其倾斜度不得大于5/1000。
    4. 避雷带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明装敷设避雷带的截面,采用镀锌圆钢时其直径不得小于8mm;采用镀锌扁钢时,其截面不得小于12×4。明装避雷带距屋面应保持有100~150mm 的间距,每隔1000~1500mm 应用支持架固定。
  2. 暗装避雷带(网)可利用建筑物内的钢筋组成,选用钢筋的直径不得小于6mm。
    1. 接闪器安装:接地装置和引下线应施工完成,才能安装接闪器,且与引下线连接。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2. 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3. 按施工图设计进行放线、确定位置,经复核符合设计要求。
  4. 材料准备

同4.21.2.2 条内容。

  1. 施工机具

同4.21.1.3 条内容。

  1. 作业条件
  2. 均压环作业条件:土建圈梁钢筋正在绑扎时,配合做此项工作。
  3. 避雷网安装作业条件
  4. 接地装置和引下线已施工完毕;
  5. 支架已安装完毕;
  6. 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7. 避雷针安装作业条件
  8. 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做完。
  9. 需要脚手架时,脚手架搭设完毕。
  10. 土建结构工程已完,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

材料质量控制

同4.21.3 节相关内容。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均压环安装→避雷针制作安装→避雷带安装

  1. 施工要点
  2. 均压环安装
    1. 均压环(或避雷带)的材料一般为镀锌圆钢φ12mm,镀锌扁钢-25mm×4mm 或-40mm×4mm,使用前必须调直。
    2. 在高层建筑上,以首层起,每三层均设均压环一圈,可利用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钢筋与柱内作引下线钢筋进行连接(绑扎或焊接)做均压环。没有组合柱和圈梁的建筑物,应每三层在建筑物外墙内敷设一圈φ12mm 或-25mm×4mm 镀锌圆钢或扁钢,与防雷引下线连接做均压环。
    3. 以距地30m 高度起,每向上三层,在结构圈梁内敷设一条-25mm×4mm 的镀锌扁钢与引下线焊成一环形水平避雷带,以防止侧向雷击,并将金属栏杆及金属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
  3. 避雷针制作安装
    1. 避雷针制作:避雷针一般用镀锌圆钢或镀锌钢管制作,针长在1m 以下时,圆钢为φ12mm,钢管为G20mm。针长在1m~2m 时,圆钢为φ16mm,钢管为G25mm。
    2. 避雷针安装前,应在屋面施工时配合土建浇灌好混凝土支座,预留好地脚螺栓,地脚螺栓最少有2根与屋面、墙体或梁内钢筋焊接。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再安装避雷针,连接引下线。
    3. 安装避雷针时,先组装避雷针,在底座板相应位置上焊一块肋板将避雷针立起,找直、找正后进行点焊,然后加以校正,焊上其它三块肋板。避雷针安装要牢固,并与引下线、避雷网焊接成一个电气通路。
  4. 避雷带安装
    1. 明装避雷带安装
      1. 明装避雷带的材料:一般为φ10mm 的镀锌圆钢或-25mm×4mm 的镀锌扁钢,支架一般用镀锌扁钢-20mm×3mm 或-25mm×4mm 和镀锌圆钢制成,支架的形式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各种形式。
      2. 避雷带沿屋面安装时,一般沿混凝土支座固定,支座距转弯点中点0.25m,直线部分支座间距1m~1.5m,必须布置均匀,避雷带距屋面的边缘距离不大于500mm ,在避雷带转角中心严禁设支座。
      3. 女儿墙和天沟上支架安装:尽量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支架距转弯中点0.25m,直线部分支架水平间距1m~1.5m,垂直间距1.5m~2m,且支架间距均匀分布,支架的支起高度100mm。
      4. 屋脊和檐口上支座、支架安装:可使用混凝土支墩或支架固定。使用支墩固定避雷带时,配合土建施工。现场浇制支座,浇制时,先将脊瓦敲去一角,使支座与瓦内的砂浆连成一体。如使用支架固定避雷带时,用电钻将脊瓦钻孔,再将支架插入孔内,用水泥砂浆填塞牢固。支架的间距同上。
      5. 避雷带沿坡形屋面敷设时,应使用混凝土支墩固定,且支墩与屋面垂直。
      6. 避雷带安装:将避雷带调直,用大绳提升到屋面,顺直敷设固定在支架上,焊接连成一体,再同引下线焊好。建筑物屋顶有金属旗杆,透气管,金属天沟,铁栏杆、爬梯、冷却塔、水箱,电视天线等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带焊接成一体,顶层的烟囱应做避雷针。在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应做防雷跨越处理。
    2. 暗装避雷带安装
      1. 用建筑物V 形折板内钢筋作避雷带,折板插筋与吊环和钢筋绑扎,通长筋应和插筋、吊环绑扎,折板接头部位的通长筋在端部顶留钢筋100mm 长,便于与引下线连接。
      2. 利用女儿墙压顶钢筋作避雷带:将压顶内钢筋做电气连接(焊接),然后将防雷引下线与压顶内钢筋焊接连接。

成品保护

  1. 遇坡顶瓦屋面,在操作时应采取措施,以免踩坏屋面瓦。
  2. 不得损坏外檐装修。
  3. 避雷带敷设后,应避免砸碰。
  4. 拆除脚手架,注意不要碰坏避雷针。
  5. 避雷针安装时注意保护建筑物屋面及设施。

安全、环保措施

见4.22.6 节相关内容。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避雷带等必须与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成一个整体的电气通路,且与避雷引下线连接可靠。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 一般项目
  1. 避雷针、避雷带应位置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完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避雷带应平正顺直,固定点支持件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大于49N(5kg)的垂直拉力。当设计无要求时,支持件间距应符合本标准第4.21.7.2-2 条的要求。

检验方法:材料进场验收。

质量验收

  1. 接闪器安装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系统作为检验批。
  2.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接闪器安装全数检查。
  3.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 条进行组织。
  4.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704。

4.24 建筑物等电位联结

一般规定

    1. 建筑物电源进线处都应做总等电位联结,各个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应相连通。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安装在进线配电箱近旁。

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应将下列导电部分汇流互相连通:

  1. 进户线配电箱的母排。
  2. 公用设施有金属管道,如上、下水,热力,燃气等管道。
  3. 建筑物金属结构。
  4. 接地极引线。
    1. 等电位联结线和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宜用铜质材料。
    2. 等电位联结,应符合以下要求:
  5. 扁钢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宽度的2 倍,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
  6. 圆钢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其直径的6 倍,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
  7. 扁钢与圆钢连接时,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 倍。
  8. 等电位联结线与金属管道的连接。应采用抱箍,与管道接触处的接触表面须刮拭干净,安装完毕后刷防护涂料,抱箍内径等于管道外径,其大小依管径大小而定。金属部件或零件,应有专用接线螺栓与等电位联结支线连接,连接处螺帽紧固、防松件齐全。
    1. 等电位联结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9. 总等电位联结:可作为导电接地体的金属管道入户处和供总等电位联结的接地干线的位置检查确认,才能安装焊接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按设计要求做总等单位连接;
  10. 辅助等电位联结:对供辅助等电位联结的接地母线位置检查确认,才能安装焊接辅助等电位联结端子板,按设计要求做辅助等电位联结;
  11. 对特殊要求的建筑金属屏蔽网箱,网箱施工完成,经检查确认,才能与接地线连接。
    1. 等电位联结须测试导电的连续性,导电不良的连接处需作跨接线。
    2. 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与插座保护线端子或任一装置外导电部分间的连接线的电阻包括连接点的电阻不应大于0.2Ω。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2. 等电位联结前,应现场复核接地装置安装情况,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
  2. 材料准备

接地干线(铜或钢),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等电位联结线、防护涂料、电焊条等。

  1. 施工机具
  2. 主要安装机具:手锤、电焊机、钢锯、气焊工具、压力案子、电锤、冲击钻、常用电工工具等。
  3. 主要检测机具:线坠、卷尺、接地电阻测试仪等。
  4. 作业条件
  5. 防雷接地装置安装完毕。
  6. 配电箱等电气设备、各专业管路安装完毕。

材料质量控制

同本标准4.21.3 节相关内容。

施工工艺

总等电位联接系统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接地线-等电位箱安装-与金属设备连接-与金属管道及构件连接-测试

图4.24.4 总等电位联接系统工艺流程

          1. 施工要点
  1. 端子板应采用紫铜板,根据设计要求的规格尺寸加工。端子箱尺寸及箱顶、底板孔规格和孔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2. MEB 线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相邻管道及金属结构允许用一根MEB 线连接。
  3. 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时,MEB 端子板宜直接短捷地与该建筑物用作防雷及接地的金属体连通。
          1. 等电位联结导通性的测试:

等电位联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导通性测试,测试用电源可采用空载电压变4~24V 的直流或交流电源,测试电流不应小于0.2A,当测得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与等电位联结范围内的金属管道等金属体末端之间的电阻不超过3Ω时,可认为等电位联结是有效的,如发现导通不良的管道连接处,应做跨接线,并在投入使用后应定期做测试。

成品保护

  1. 其他专业在施工时注意保护等电位联结,不得损坏接地线。
  2. 安装等电位时,不得破坏其他专业已安装完毕的设施;
  3. 不得随意改动电气器具接线。
  4. 喷浆前,必须预先将等电位联结线用纸包好。
  5. 搬运物体时,不得碰坏等电位联结线。

安全、环保措施

  1. 搬运材料、机具、设备时,应小心谨慎,防止碰撞损坏材料、机具和设备,同时注意人身安全,防止碰伤、砸伤。
  2. 刷油防腐现场严禁有火源、热源。操作时严禁吸烟等。
  3. 使用机械时产生的噪音要有防止噪音扩散的措施。
  4. 施工现场保持清洁,做到工完场清。施工中产生的垃圾,机械产生的油污应及时清干净。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建筑物等电位联结干线应从与接地装置有不少于2 处直接连接的接地干线或总等电位箱引出,

等电位联结干线或局部等电位箱间的连接线形成环形网路,环形网路应就近与等电位联结干线或局部等电位箱连接。支线间不应串联连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 等电位联结的线路最小允许截面应符合表4.24.7.1 的规定:

表4.24.7.1 线路最小允许截面(mm2

材 料 截 面
干 线 支 线
16 6
50 16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 一般项目

等电位联结的可接近裸露导体或其他金属部件,构件与支线连接应可靠,熔焊、钎焊或机械紧固应导通正常。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试验记录。

需等电位联结的高级装修金属部件或零件,应有专用接线螺栓与等电位联结支线连接,且有标识;连接处螺帽紧固,防松零件齐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质量验收

建筑物等电位联结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系统作为检验批。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抽查10%。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建筑物等电位联结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703

5 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

  1. 当建筑电气分部工程施工验收时,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室外电气安装工程中分项工程的检验批,依据庭院大小、投运时间先后、功能区块不同划分;
  3. 变配电室安装工程中分项工程的检验批,主变配电室为1 个检验批;有数个分变配电室,且不属于子单位工程的子分部工程,各为1 个检验批,其验收记录汇入所有变配电室有关分项工程有验收记录中;如各分变配电室属于各子单位工程的子分部工程,所属分项工程各为1 个检验批,其验收记录应为一个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经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汇入分部工程验收记录中。
  4. 供电干线安装工程分项工程的检验批,依据供电区段和电气线缆竖井的编号划分;
  5. 电气动力和电气照明安装工程中分项工程及建筑物等电位联结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其划分的界区,应与建筑土建工程一致;
  6. 备用和不间断电源安装工程中分项工程各自成为1 个检验批;
  7. 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工程中分项工程检验批,人工接地装置和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体各为1 个检验批,大型基础可按区块划分成几个检验批;避雷引下线安装6 层以下的建筑为1 个检验批,高层建筑依均压环设置间隔的层数为1 个检验批;接闪器安装同一屋面为1 个检验批。
  8. 当验收建筑电气工程时,应核查下列各项质量控制资料,且检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和分部(子分部 )质量验收记录应正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签章齐全。
  9.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图纸会审记录及洽商记录;
  10. 主要设备、器具、材料的合格证和进场验收记录;
  11. 隐蔽工程记录;
  12.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记录;
  13. 空载试运行和负荷试运行记录;
  14. 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15. 建筑照明通电试运行记录;
  16. 工序交接合格等施工安装记录;
  17. 根据单位工程实际情况,检查建筑电气分部(子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记录应无遗漏缺项。
  18. 当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时,建筑电气分部(子分部)工程实物质量的抽检部位如下,且抽检结果应符合本规范规定。
  19. 大型公用建筑的变配电室,技术层的动力工程,供电干线的竖井,建筑顶部的防雷工程,重要的或大面积活动场所的照明工程,以及5%自然间的建筑电气动力、照明工程;
  20. 一般民用建筑有配电室和5%自然间的建筑电气照明工程,以及建筑顶部的防雷工程;
  21. 室外电气工程以变配电室为主,且抽检各类灯具的5%。
  22. 核查各类技术资料应齐全,且符合工序要求,有可追溯性;各责任人均应签章确认。
  23. 为方便检测验收,高低压配电装置的调整试验应提前通知监理和有关监督部门,实行旁站确认,变配电室通电后可抽测的项目主要是:各类电源自动切换或通断装置、馈电线路的绝缘电阻、接地(PE)或接零(PEN)的导通状态、开关插座的接线正确性、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和时间、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和由照明设计确定的照度等。抽检的结果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24. 检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25. 电气设备、电缆和继电保护系统的调整试验结果,查阅试验记录或试验时旁站;
  26. 空载试运行和负荷试运行结果,查阅试运行记录或运行时旁站;
  27. 绝缘电阻、接地电阻和接地(PE)或接零(PEN)导通状态及插座接线正确性的测试结果,查阅测试记录或测试时旁站或用适配仪表进行抽测;
  28. 漏电保护装置动作数据值,查阅测试记录或用适配仪表进行抽测;
  29. 负荷试运行时大电流节点温升测量用红外线遥测温度仪抽测或查阅负荷试运行记录;
  30. 螺栓紧固程度用适配工具做拧动试验;有最终拧紧力矩要求的螺栓用扭力板手抽测;
  31. 需吊芯、抽芯检查的变压器和大型电动机,吊芯、抽芯时旁站或查阅吊芯、抽芯记录;
  32. 需做动作试验的电气装置,高压部分不应带电试验,低压部分无负荷试验;
  33. 水平度用铁水平尺量,垂直度用线锤、吊线尺量,盘面平整度拉线尺量,各种矩离的尺寸用塞尺、游标卡尺、钢尺、塔尺或采用其他仪器仪表等测量;
  34. 外观质量情况目测检查;
  35. 设备规格型号、标志及接线,对照工程设计图纸及其变更文件检查

6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101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及接地电阻值测试 第4.1.3条
2 杆上高压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 第4.1.4条
3 杆上低压配电装置和馈电线路的交接试验 第4.1.5条
4 电杆坑、拉线坑深度允许偏差(mm) +100,-50
5 架空导线的弧垂值允许偏差 ±5%
6 水平排列的同档导线间的弧垂值允许偏差(mm) ±50
一般项目 1 拉线及其绝缘子、金具安装 第4.2.1条
2 电杆组立 第4.2.2条
3 横担安装及横担的镀锌处理 第4.2.3条
4 导线架设 第4.2.4条
5 线路安全距离 第4.2.5条
6 杆上电气设备安装 第4.2.6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102
060201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变压器安装及外观检查 第5.1.1条
2 变压器中性点、箱式变电所N和PE母线的接地连接及支架或框架接地 第5.1.2条
3 变压器的交接试验 第5.1.3条
4 箱式变电所及落地配电箱的固定、箱体的接地或接零 第5.1.4条
5 箱式变电所的交接试验 第5.1.5条
一般项目 1 有载调压开关检查 第5.2.1条
2 绝缘件和测温仪表检查 第5.2.2条
3 装有软件的变压器固定 第5.2.3条
4 变压器的器身检查 第5.2.4条
5 箱式变电所内外涂层和通风口检查 第5.2.5条
6 箱式变电所柜内接线和线路标记 第5.2.6条
7 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的坡度 第5.2.7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Ⅰ) 高压开关柜

060103
060202
060601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金属框架的接地或接零 第6.1.1条
2 手车式柜的推拉和动、静触头检查 第6.1.3条
3 成套配电柜的交接试验 第6.1.4条
4 柜间线路绝缘电阻测试 第6.1.6条
5 柜间二次回路耐压试验 第6.1.7条
一般项目 1 柜间或与基础型钢的连接 第6.2.2条
2 柜间安装接缝、成列安装盘面偏差检查 第6.2.3条
3 柜内部检查试验 第6.2.4条
4 柜间配线 第6.2.5条
5 柜与其面板间可动部位的配线 第6.2.7条
6 不直度(mm/n)

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 水平度(mm/全长)

不平行度(mm/全长)

≤1
≤5
≤5
7 柜、盘等垂直度允许偏差 ≤1.5‰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Ⅱ)低压成套柜(屏、台)

 

060401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金属框架接地或接零 第6.1.1条
2 电击保护和保护导体的截面积 第6.1.2条
3 抽查式柜的推拉和动、静触头检查 第6.1.3条
4 成套配电柜的交接试验 第6.1.5条
5 柜(屏、盘、台等)间线路绝缘电阻值测试 第6.1.6条
6 柜(屏、盘、台等)间二次回路耐压试验 第6.1.7条
7 直流屏试验 第6.1.8条
一般项目 1 柜(屏、盘、台等)间或与基础型钢的连接 第6.2.2条
2 柜(屏、盘、台等)间接缝、成列安装盘偏差 第6.2.3条
3 柜(屏、盘、台等)内部检查试验 第6.2.4条
4 低压电器组合 第6.2.5条
5 柜(屏、盘、台等)间配线 第6.2.6条
6 柜(台)与其面板间可动位的配线 第6.2.7条
7 不直度(mm/n)

型钢安装允许偏差 水平度(mm/全长)

不平行度(mm/全长)

≤1
≤5
≤5
8 垂直度允许偏差 ≤1.5‰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Ⅲ)照明配电箱(盘)

 

060501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经理分包项目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金属箱体的接地或接零 第6.1.1条
2 电击保护和保护导体截面积 第6.1.2条
3 箱(盘)间线路绝缘电阻值测试 第6.1.6条
4 箱(盘)内结线及开关动作 第6.1.9条
一般项目 1 箱(盘)内检查试验 第6.2.4条
2 低压电器组合 第6.2.5条
3 箱(盘)间配线 第6.2.6条
4 箱与其面板间可动部位的配线 第6.2.7条
5 箱(盘)安装位置、开孔、回路编号等 第6.2.8条
6 垂直度允许偏差 ≤1.5‰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低压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402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可接近的裸露导体接地或接零 第7.1.1条
2 绝缘电阻值测试 第7.1.2条
3 100kW以上的电动机直流电阻测试 第7.1.3条
一般项目 1 设备安装和防水防潮处理检查情况 第7.2.1条
2 电动机抽芯检查前的条件确认 第7.2.2条
3 电动机的抽芯检查 第7.2.3条
4 接线盒内裸露导线的距离,防护措施 第7.2.4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602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电气交接试验 第8.1.1条
2 馈电线路的绝缘电阻值测试和耐压试验 第8.1.2条
3 相序检验 第8.1.3条
4 中性线与接地干线的连接 第8.1.4条
一般项目 1 随带控制柜的检查 第8.2.1条
2 可接近裸露导体的接地或接零 第8.2.2条
3 受电侧低压配电柜的试验和机组整体负荷试验 第8.2.3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不间断电源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603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核对规格、型号和接线检查 第9.1.1条
2 电气交接试验及调整 第9.1.2条
3 装置间的连线绝缘电阻值测试 第9.1.3条
4 输出端中性线的重复接地 第9.1.条
一般项目 1 主回路和控制电线、电缆敷设及连接 第9.2.2条
2 可接近裸露导体的接地或接零 第9.2.3条
3 运行时噪声的检查 第9.2.4条
4 机架组装紧固且水平度、垂直度偏差 ≤1.5‰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403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试运行前,相关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试验 第10.1.1条
2 现场单独安装的低压电器交接试验 第10.1.2条
一般项目 1 运行电压、电流及其指示仪表检查 第10.2.1条
2 电动机试通电检查 第10.2.2条
3 交流电动机空载起动及运行状态记录 第10.2.3条
4 大容量(630A及以上)电线或母线连接处的温升检查 第10.2.4条
5 电动执行机构的动作方向及指示检查 第10.2.5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裸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203
060301
060604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可接近裸露导体的接地或接零 第11.1.1条
2 母线与母线、母线与电器接线端子的螺栓搭接 第11.1.2条
3 封闭、插接式母线的组对连接 第11.1.3-2,3条
4 室内裸母线的最小安全净距 第11.1.4条
5 高压母线交流工频耐压试验 第11.1.5条
6 低压母线交接试验 第11.1.6条
7 封闭、插接式母线与外壳同心;允许偏差(mm) ≤±5
一般项目 1 母线支架的固定 第11.2.1条
2 母线与母线、母线与电器接线端子搭接面处理 第11.2.2条
3 母线的相序排列及涂色 第11.2.3条
4 母线在绝缘子上的固定 第11.2.4条
5 封闭、插接式母线的组装和固定2 第11.2.5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302
060404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金属电缆桥架、支架和引入、

引出的金属导管的接地或接零

第12.1.1条
2 电缆敷设检查 第12.1.2条
一般项目 1 电缆桥架检查 第12.2.1条
2 桥架内电缆敷设和固定 第12.2.2条
3 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的标志牌 第12.2.3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电缆沟内和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204
060303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金属电缆支架、电线导管的接地或接零 第13.1.1条
2 电缆敷设检查 第13.1.2条
一般项目 1 电缆支架安装 第13.2.1条
2 电缆的弯曲半径 第13.2.2条
3 电缆的敷设固定和防火措施 第13.2.3条
4 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的标志牌 第13.2.4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Ⅰ)室内

060304
060502
060405
060605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金属导管、金属线槽的接地或接零 第14.1.1条
2 金属导管的连接 第14.1.2条
3 防爆导管的连接 第14.1.3条
4 绝缘导管在砌体剔槽埋设 第14.1.4条
一般项目 1 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 第14.2.3条
2 金属导管的防腐 第14.2.4条
3 柜、台、箱、盘内导管管口高度 第14.2.5条
4 暗配管的埋设深度,明配管的固定 第14.2.6条
5 线槽固定及外观检查 第14.2.7条
6 防爆导管的连接、接地、固定和防腐 第14.2.8条
7 绝缘导管的连接和保护 第14.2.9条
8 柔性导管的长度、连接和接地 第14.2.10条
9 导管和线槽在建筑物变形缝处的处理 第14.2.11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Ⅱ)室外

 

060104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金属导管的接地或接零 第14.1.1-1,2条
2 金属导管的连接 第14.1.2条
一般项目 1 埋地导管的选择和埋设深度 第14.2.1条
2 导管的管口设置和处理 第14.2.2条
3 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 第14.2.3条
4 金属导管的防腐 第14.2.4条
5 绝缘导管的连接和保护 第14.2.9条
6 柔性导管的长度、连接和接地 第14.2.10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105
060305
060406
060503
060606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钢导管内 第15.1.1条
2 电线穿管 第15.1.2条
3 爆炸危险环境照明线路的电线、电缆选用和穿管 第15.1.3条
一般项目 1 电线、电缆管内清扫和管口处理 第15.2.1条
2 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电线绝缘层颜色的选择 第15.2.2条
3 线槽敷线 第15.2.3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槽板配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504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槽板配线的电线连接 第16.1.1条
2 槽板敷设和木槽板阻燃处理 第16.1.2条
一般项目 1 槽板的盖板和底板固定 第16.2.1条
2 槽板盖板、底板的接口设置和连接 第16.2.2条
3 槽板的保护套管和补偿装置设置 第16.2.3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钢索配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505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钢索的选用 第17.1.1条
2 钢索端固定及其接地接零 第17.1.2条
3 张紧钢索用的花蓝螺栓设置 第17.1.3条
一般项目 1 中间吊架及防跳锁定零件 第17.2.1条
2 钢索的承载和表面检查 第17.2.2条
3 钢索配线零件间和线间距离 第17.2.3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电缆头制作、接线和线路绝缘测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106
060205
060306
060407
060506
060607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高压电力电缆直流耐压试验 第18.1.1条
2 低压电线和电缆绝缘电阻测试 第18.1.2条
3 铠装电力电缆头的接地线 第18.1.3条
4 电线、电缆接线 第18.1.4条
一般项目 1 芯线与电器设备的连接 第18.2.1条
2 电线、电缆的芯线连接金具 第18.2.2条
3 电线、电缆回路标记、编号 第18.2.3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普通灯具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507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灯具的固定 第19.1.1条
2 花灯吊钩选用、固定及悬吊装置的过载试验 第19.1.2条
3 钢管吊灯灯杆检查 第19.1.3条
4 灯具的绝缘材料耐火检查 第19.1.4条
5 灯具的安装高度和使用电压等级 第19.1.5条
6 距地高度小于2.4m的灯具金属外壳的接地或接零 第19.1.6条
一般项目 1 引向每个灯具的电线线芯最小载面积 第19.2.1条
2 灯具的外形,灯头及其接线检查 第19.2.2条
3 变电所内灯具的安装位置 第19.2.3条
4 装有白炽灯泡的吸顶灯具隔热检查 第19.2.4条
5 在重要场所的大型灯具的玻璃罩安全措施 第19.2.5条
6 投光灯的固定检查 第19.2.6条
7 室外壁灯的防水检查 第19.2.7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专用灯具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508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36V及以下行灯变压器和行灯安装 第20.1.1条
2 游泳池和类似场所灯具的等电位联结,电源的专用漏电保护装置 第20.1.2条
3 手术台无影灯的固定、供电电源和电线选用 第20.1.3条
4 应急照明灯具的安装 第20.1.4条
5 防爆灯具的选型及其开关的位置和高度 第20.1.5条
一般项目 1 36V及以下行灯变压器固定及电缆选择 第20.2.1条
2 手术台无影灯安装检查 第20.2.2条
3 应急照明灯具光源和灯罩选用 第20.2.3条
4 防爆灯具及开关的安装检查 第20.2.4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建筑物景观照明灯、航空障碍标志灯和庭院灯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060107
060509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建筑物彩灯灯具、配管及规定固定 第21.1.1条
2 霓虹灯灯管、专用变压器、导线的检查及固定 第21.1.2条
3 建筑物景观照明灯的绝缘、固定、接地或接零 第21.1.3条
4 航空障碍标志灯的位置、固定及供电电源 第21.1.4条
5 庭院灯安装、绝缘、固定、防水密封及接地或接零 第21.1.5条
一般项目 1 建筑物彩灯安装检查 第21.2.1条
2 霓虹灯、霓虹灯变压器相关控制装置及线路 第21.2.2条
3 建筑物景观照明灯具的构架固定和外露电线电缆保护 第21.2.3条
4 航空障碍标志灯同一场所安装的水平、垂直距离 第21.2.4条
5 杆上路灯固定、灯具动作及熔断器配备 第21.2.5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开关、插座、风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408
060510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在同一场所的插座应有区别 第22.1.1条
2 插座的接线 第22.1.2条
3 特殊情况下的插座安装 第22.1.3条
4 照明开关的选用、开关的通断位置 第22.1.4条
5 吊扇的安装高度、挂钩选用和吊扇的组装及试运转 第22.1.5条
6 壁扇、防护罩的固定及试运转 第22.1.6条
一般项目 1 插座安装和外观检查 第22.2.1条
2 照明开关的安装位置、控制顺序 第22.2.2条
3 吊扇的吊杆、开关和表面检查 第22.2.3条
4 壁扇的高度和表面检查 第22.2.4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108
060511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灯具回路控制与照明箱及回路的标识一致,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相对应 第23.1.1条
2 照明系统全负荷通电连续试运行无故障 第23.1.2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109
060206
060608
060701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接地装置测试点的设置 第24.1.1条
2 接地电阻值测试 第24.1.2条
3 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 第24.1.3条
4 接地模块的埋设深度、间距和基坑尺寸 第24.1.4条
5 接地模块设置应垂直或水平就位 第24.1.5条
一般项目 1 接地装置埋设深度、间距和搭接长度 第24.2.1条
2 接地装置的材质和最小允许规格 第24.2.2条
3 接地模块与干线的连接和干线材质选用 第24.2.3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Ⅱ)变配电室接地干线

060207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变配电室内接地干与接地装置引出线的连接 第25.1.2条
一般项目 1 钢制接地线的连接和材料规格、尺寸 第25.2.1条
2 室内明敷接地干线支持件的设置 第25.2.2条
3 接地线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的保护 第25.2.3条
4 变配电室内明敷接地干线敷设 第25.2.4条
5 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线检查 第25.2.5条
6 配电间的栅栏门、金属门绞链的接地连接及避雷器接地 第25.2.6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Ⅰ)防雷引下线

 

060702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引下线的敷设、明敷引下线焊接处的防腐 第25.1.1条
2 利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作接地线时与接地干线的连接 第25.1.3条
一般项目 1 钢制接地线的连接和材料规格、尺寸 第25.2.1条
2 明敷接地引下线持件的设置 第25.2.2条
3 接地线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的保护 第25.2.3条
4 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金属门窗与接地干线的连接 第25.2.7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接闪器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704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避雷针、带与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体的连接 第26.1.1条
一般项目 1 避雷针、带的位置及固定 第26.1.1条
2 避雷带的支持件间距、固定及承力检查 第26.1.1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建筑物等电位联结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02

 

060703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建筑物等电位联结干线的连接及局部等电位箱间的连接 第27.1.1条
2 等电位联结的线路最小允许截面积 第27.1.2条
一般项目 1 等电位联结的可接近裸露导体或其他金属部件、构件与支线的连接可靠,导通正常 第27.2.1条
2 需等电位联结的高级装修金属部件或零件等电位联结的连接 第27.2.2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附录A 变压器交接试验

序号 试验内容 油浸变压器 干式变压器
电压等级 电压等级
6kV 10kV 6kV 10kV
1 绕组连同套管直流电

阻值测量(在分接头各

个位置)

与出厂值比较,同温度下变化不大于2% (同左) 与出厂值比较,同温度下变化不大于2% (同左)
2 检查变压比(在分接头各个位置) 与变压器铭牌标示相同,符合规律 (同左) 与变压器铭牌标示相同,符合规律 (同左)
3 检查结线组别 与变压器铭牌标示相同,且与出线符号一致 (同左) 与变压器铭牌标示相同,且与出线符号一致 (同左)
4 绕组绝缘电阻值测量 经测量时温度与出厂测量

温度换算后不低于出厂值

70%

(同左) 经测量时温度与出厂测量

温度换算后不低于出厂值

70%

(同左)
5 绕组连同套管交流工频耐压试验 21kV 1min 30kV 1min 17kV 1min 24kV 1min
6 与铁芯绝缘的紧固件绝缘电阻值测量 用2500V 摇表测量1min, 无闪络、击穿现象 (同左) 用2500V 摇表测量1min, 无闪络、击穿现象 (同左)
7 绝缘油电气强度试验 按GB507-86 执行,不低于25kV (同左) / /
8 检查相位 与设计要求一致 (同左) 与设计要求一致 (同左)
序号 试验内容 电压等级
6kV 10kV
1 隔离开关、负荷开关有机物绝缘拉杆的绝缘电阻 大于1200MΩ 大于1200MΩ
2 负荷开关交流工频耐压试验 21kV 1min 27kV 1min
3 纯瓷套管交流工频耐压试验 23kV 1min 30kV 1min
4 固体有机绝缘套管交流工频耐压试验 21kV 1min 27kV 1min
5 母线支持绝缘子及隔离开关交流工频耐压试验 32kV 1min 42kV 1min
6 电流、电压互感器高压侧交流工频耐压试验 21kV 1min 27kV 1min
7 开关操动位置机械闭锁装置 准确可靠 准确可靠
8 高压限流熔丝管直流电阻值测量 与同型号产品间相比无明显差别
9 负荷开关导电回路直流电阻值测量 符合产品技术条件
10 电流、电压互感器绝缘电阻值测量 经测量时温度与出厂测量温度换算后无较大差别
11 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直流电阻值测量 与产品出厂测量值无明显差别
12 对有需要作励磁特性的电流互感器作励磁特性曲线 符合产品技术条件
13 电压互感器空载电流测量和励磁特性试验 与出厂试验记录无明显差别
14 三相电压互感器接线组别、单相互感器极性试验 与铭牌标示相同,且与出线符号一致
15 互感器的变比试验 与铭牌标示相同

附录B 高压设备及母线交接试验

附录C 发电机交接试验

序号 内容部位 试验内容 试验结果
1

定子电路 测量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绝缘电阻值大于0.5MΩ 沥青浸胶及烘卷云母绝缘吸收比大于1.3 环氧粉云母绝缘吸收比大于1.6
2 在常温下,绕组表面温度与空气温度差在±3℃范围内测量各相直流电阻 各相直流电阻值相互间差值不大于最小值2%,与出厂值在同温度下比差值不大于2%
3 交流工频耐压试验1min 试验电压为1.5Un+750V, 无闪络击穿现象,Un 为发电机额定电压
4 转子电路 用1000V 兆欧表测量转子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值大于0.5MΩ
5 在常温下,绕组表面温度与空气温度差在±3℃范围内测量绕组直流电阻 数值与出厂值在同温度下比差值不大于2%
6 交流工频耐压试验1min 用2500V 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替代
7 励磁

电路

退出励磁电路电子器件后,测量励磁电路的线路设备的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值大于0.5MΩ
8 退出励磁电路电子器件后,进行交流工频耐压试验1min 试验电压1000V,无击穿闪络现象
9 其他 有绝缘轴承的用1000V 兆欧表测量轴承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值大于0.5MΩ
10 测量检温计(埋入式)绝缘电阻,校验检温计精度 用250V 兆欧表检测不短路,精度符合出厂规定
11 测量灭磁电阻,自同步电阻器的直流电阻 与铭牌相比较,其差值为±10%
12 运转试验 发电机空载特性试验 按设备说明书比对,符合要求
13 测量相序 相序与出线标识相符
14 测量空载和负荷后轴电压 按设备说明书比对,符合要求

附录D 低压电器交接试验

序号 试验内容 试验标准或条件
1 绝缘电阻 用500V 兆欧表摇测,绝缘电阻值≥1MΩ ;潮湿场所,绝缘电阻≥0.5MΩ
2 低压电器动作情况 除产品另有规定外,电压、液压或气压在额定值的85%~110% 范围内能可靠动作
3 脱扣器的整定值 整定值误差不得超过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4 电阻器和变阻器的直流电阻差值 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附录E 母线螺栓搭接尺寸

附录F 母线搭接螺栓的拧紧力矩

序号 螺栓规格 力矩值(N。m)
M8 8.8~10.8
M10 17.7~22.6
M12 31.4~39.2
M14 51.0~60.8
M16 78.5~98.1
M18 98.0~127.4
M20 156.9~196.2
M24 274.6~343.2

附录G 室内裸母线最小安全净距

适 用 范 围 图号 额定电压(kV)
0.4 1~3 6 10
A1 1.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 2.网状和板状遮栏向上延伸线距地2.3m 处与遮栏上方带电部分之间 图G.1 20 75 100 125
A2 1.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 2.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断口两侧带电部分之间 图G.1 20 75 100 125
B1 1.栅状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 2.交叉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 图G.1 图G.2 800 825 850 875
B2 网状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 图G.1 100 175 200 225
C 无遮栏裸导体至地(楼)面之间 图G.1 2300 2375 2400 2425
D 平行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裸导体之间 图G.1 1875 1875 1900 1925
E 通向室外的出线套管至室外通道的路面 图G.2 3650 4000 4000 4000

 

图G.1 室内A1、A2、B1、B2、C、D校检 图G.2 室内B1、E值校验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中相关内容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1.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1.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1. 本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的写法为“应符合……要求或规定”或“应按……执行”。

参 考 书 目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以下标准、规范: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

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49-90

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91

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92

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92

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0-92

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92

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2-92

1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3-92

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96

1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96

 说   明

 

星欣设计图库资料专卖店拥有最新最全的设计参考图库资料,内容涉及景观园林、建筑、规划、室内装修、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各个领域的设计素材和设计图纸等参考学习资料。是为广大艺术设计工作者优质设计学习参考资料。本站所售的参考资料包括设计方案和施工图案例已达几十万套以上,总量在数千G以上。

图库网址http://www.xingsc.cn

ftp://xingxin.gnway.net

联系QQ:447255935

电话:13111542600

 

雅居云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