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说明和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 本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保证质量、保证工期、保证安全的要求进行编制。在人员、机械、材料调配、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统一部署的原则下组织施工。
- 根据本工程设计特点、功能要求,本着对业主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终身负责,以“科学、经济、优质、高效”为编制原则。
- 我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高度重视,由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的人员,在仔细研究工程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后,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业主要求的前提下编制,集思广议、博采众长,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思路先进,可操作性强。
- 本施工组织设计凡未注明计量单位均为“mm”。
1.2编制依据
本工程招标工程量清单;
本工程招标文件;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21—2002);
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试验规范(GB50010—2002);
GB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50194—9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KGK18—9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我公司ISO9001-2000标准中的有关质量文件。
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述
工程名称:都昌县工业园创业园工业厂房四期工程;
建设单位:都昌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投标单位:江西省临川安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地址:都昌县工业园区返乡创业园内;
2.2 工程范围
- 本标段工程为框架三层工业厂房,共八栋,总建筑面积32654M2,招标范围为招标工程量清单内所含全部工程内容;
2.3 工程特点
-
-
- 三通一平已完成。
- 施工交通与园区道路相连,运输方便,施工场内道路,在搭建临时设施时硬化。
- 施工、生活用水、电,已接至施工现场。
-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及部分项目成员职责划分
3.1施工组织机构建立
- 我公司根据本工程的具体要求,结合对业主的承诺,保证给业主一个满意称心的产品。因此,决定委派我公司优秀项目经理邓汶同志任本项目的项目经理,该同志具有本工程施工管理的所有素质要求。项目经理,依照项目法施工要求,将对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成本及文明施工全面负责。各施工管理职能部门在项目经理部的直接指导下做到有计划的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方面达到目标要求。施工机构组织,依照组织机构图,分层管理,分层负责。实现项目总目标。根据本工程各方面情况及特点,有针对性的组建项目班子,未进场之前可根据设计要求积极为本工程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材料、机械、技术等准备工作等工作),并且以无条件满足本工程需要为前题,未经业主同意中途不变换人选。
- 根据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实际,明确每个项目管理人员的责、权、利、使全体管理人员有条不紊、忙而有绪地开展工作,从而较大幅度提高项目经理的工作效率,有效促进管理整体实力,使项目经理部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使项目经理部管理体系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分析运筹各种复杂的管理局面。
- 以已制定的各项目管理制度来督促、规范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效率。做到项目管理“有章可循、执法必严、违章必纠”,这样形成军令如山,赏罚分明的先进管理模式。
3.2 施工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现场施工部门
项目副经理
预算部门
合同部门
工程技术部门
质检部门
安全生产部门
安全保卫部门
材料设备部门
后勤部门
施工班组
3.3 部分项目成员职责划分
- 项目经理
- 主持编制总承包项目管理方案,确定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目标与方针。
- 确定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构成并配备人员,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组织项目经理部开展工作。
- 及时、适当地作出项目管理决策,包括人事任免决策、重大技术方案决策、资源调配决策、工期进度决策、合同变更决策等。
- 与业主、监理保持经常接触,解决随机出现的各种问题,替业主、监理排忧解难,确保业主利益。
- 项目副经理
- 当项目经理不在现场时,全面代表行使项目经理的职责,解决现场发生的问题。全面组织管理施工现场的经济、技术和生产活动,合理调配劳动力资源。负责使项目的生产组织、生产管理和生产活动符合施工方案的实施要求。负责项目的安全生产活动,负责建立项目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 具体抓住项目的进度管理,从计划进度、实际进度和进度调整等多方面进行控制,确保项目如期完工。进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
- 项目技术负责人
- 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具体主持项目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建立,并进行质量职能分配,落实质量责任制。
- 与设计、监理保持经常沟通,保证设计、监理的要求与指令贯彻实施。
- 组织有关人员对材料、设备的供货质量进行监督、验收、认可,对不合格者坚决退货。
- 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组织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保证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
- 现场施工部门
- 有效、动态地对现场土建、安装施工活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 合理安排施工搭接,确保每道工序管理,形成最终优质建筑产品。
- 实施作业过程中的施工指导,确保工序管理点的顺利实施。
- 负责合理调配劳动力资源,使工程建设有组织按计划进行。
- 负责不同阶段施工场地和临时堆放场地的协调与管理,有序地组织平面、立体的各种材料和设备的运输、堆放等工作。
- 编制项目进展的进度计划,并随工程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计划安排。
- 负责《施工日记》的记录工作。
- 安全、质量部门
- 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及企业颁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管理台帐、报表。
- 负责进入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坚持执行不教育不上岗、不安全不上岗制度。建立安全检查值班制。
- 做好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 负责工程质量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的检查及验收工作。对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检查和鉴定。
- 负责收集、整理质量检验资料。
- 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遇到严重险情,有权制停生产,并报告领导处理。
- 合同、预算部门
材料设备部门
-
- 负责项目材料设备管理业务,协助项目副经理(经营)进行材料设备采购工作。按质量要求和施工方案,提供合格的机械设备与材料。
- 强化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及使用率,杜绝设备带病运行。
- 严格控制无质保文件和不符合技术规范指标的材料设备投入施工,对不合格材料设备一律拒之门外。
- 实施工程现场管理标准化,对材料设备的堆放安置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使操作现场的工作环境不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 负责验收、收集、保管所提供产品的质保书,标准文件及相关技术资料。
安全保卫部门
-
- 负责项目的安全生产和施工现场的安全、消防、保卫工作。
- 完善和健全安全管理各种台帐,强化安全管理软件资料工作负责各种安全记录资料的填制、收集和立卷工作。
- 负责完善本项目各类安全生产制度,消防保卫工作制度,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生产细则。
- 负责场容场貌文明施工管理、定期组织各分包商进行安全、文明施工的检查考核。
施工部署
4.1 总体部署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施工可用场地情况和我公司技术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综合考虑,本工程拟采取“土建施工为主线,安装工程随后跟进,流水作业,纵横穿插,衔接紧凑,组织严密”的立体交叉施工方案。精心组织,强化质量意识,使项目达到优质、高速、低耗、安全文明的目标。
-
-
-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科学划分施工段,施工段内的各栋号工序应相互穿插,彼此衔接紧凑。模板量的配置考虑周转期,确保工期。施工工期合理安排,确保按计划工期组织施工。以土建为主要进度控制,中间插入其余分项工程,以确保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
- 质量目标:合格;工期目标:有效工作日120日历天。
- 安全目标:重大事故“五无”(无死亡、无重伤、无坍塌、无中毒、无火灾),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1.2‰以内,安全等级创优良。
-
4.2 施工段划分
-
-
- 八栋厂房工程:每栋厂房为一个施工区域,八个施工区域同时开工,每个施工区域按栋号进行工序间的流水作业。
-
4.3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 根据施工现场条件设置大门,并设置清洗位置,开出工地的车辆须先清洗后方允许驶出,确保不影响市容卫生。
- 施工现场大门入口设“七牌一图”, 进入现场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总平面图布置施工现场的临时道路,布置生产生活临时设施(仓库、养护室、门卫房、厕所、木工棚、钢筋加工场等),布设临时水电管线。施工场地内的各项布置均按标准化文明工地的要求进行。具体内容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 对业主提供的坐标点及高程点进行复核,并建立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
- 施工现场将修建临时配电房,将电源接入临时配电房后,依据平面布置图布置“三相五线制”电路,要求分级供电,施工工地上所有的电箱严格依照“一机、 一闸、 一漏电保护”进行布置。
名称 | 类型 | 面积 |
办公楼 | 彩钢板活动房 | 210 M2 |
宿舍用房 | 水泥板活动房 | 640M2 |
食堂 | 水泥板活动房 | 200M2 |
浴室 | 简易砖混房 | 44 M2 |
厕所 | 砖混房及活动房 | 90M2 |
水泥库房 | 简易棚 | 320M2 |
木工棚 | 简易棚 | 200M2 |
钢筋加工车间 | 简易棚 | 150M2 |
钢筋半成品堆场 | 简易棚 | 150M2 |
钢筋堆场 | 露天 | 150 M2 |
模板堆场 | 露天 | 300M2 |
砼搅拌机棚 | 简易棚 | 80M2 |
砖堆场 | 露天 | 1000 M2 |
试块养护室 | 砖混房 | 20M2 |
仓库 | 砖混房 | 68.04 M2 |
- 主要临时设施
4.4 机械设备配置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
号 |
机械或设备名称 | 型号
规格 |
数量 | 国别产地 | 额定功率(KW) | 机械现状 | 备注 |
1 | 混凝土搅拌机 | J2 C-350 | 8 | 中国 | 5.5 KW/台 | 完好 | |
2 | 交流电焊机 | BX3-120-1 | 8 | 中国 | 9KVA/台 | 完好 | |
3 | 钢筋对焊机 | UN1-100 | 4 | 中国 | 100 KVA/台 | 完好 | |
4 | 钢筋弯曲机 | WJ40 | 8 | 中国 | 3 KW/台 | 完好 | |
5 | 钢筋切断机 | QJ40-1 | 16 | 中国 | 5.5KW/台 | 完好 | |
6 | 卷扬机(冷拉钢筋) | JJK0.5 | 4 | 中国 | 3KW/台 | 完好 | |
7 | 潜水泵 | QY25-17-22 | 16 | 中国 | 0.75 KW/台 | 完好 | |
8 | 插入式振动器 | ZX50 | 32 | 中国 | 1.1kw/台 | 完好 | |
9 | 木工圆锯 | MJ-3210 | 8 | 中国 | 3KW/台 | 完好 | |
10 | 蛙式打夯机 | HW-60 | 4 | 中国 | 3KW/台 | 完好 | |
11 | 平板式振动器 | 2P-50 | 16 | 中国 | 1.5KW/台 | 完好 |
4.5 劳动力安排计划
- 劳动力计划表
单位:人
工种 |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 ||
施工准备阶段 | 主体阶段 | 装饰阶段 | |
木工 | 20 | 120 | 8 |
钢筋工 | 80 | 8 | |
砼工 | 20 | 60 | 10 |
架子工 | 16 | 48 | 16 |
杂工 | 20 | 20 | 20 |
泥工 | 30 | 80 | 40 |
抹灰工 | 20 | 80 | |
电工、焊工 | 2 | 10 | 2 |
机修工 | 2 | 4 | 4 |
保卫 | 4 | 8 | 8 |
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确保措施
5.1 施工进度计划
- 本工程工期较紧,我公司根据自身的施工经验,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选用熟练的操作工人,在项目经理的统一组织下,确保在预定工期内完成本工程要求的工作内容,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 本工程进度目标为有效工作日120日历天,按建设单位的书面通知确定开工日期。投标计划以2011年4月10日开工日。
- 施工横道图(详附图)。
5.2 工期确保措施
- 工程正式开工后,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立即编制相应月、周施工进度计划,周计划要填写出上周计划的完成情况及本周计划报业主、监理进行监督,并填写每日完成情况进行结果分析,对未按期完成的施工计划找出原因,进行纠正并落实调整。
- 成立工期保证领导班子,由项目经理带头,每周组织一次例会,对项目上周的施工成果和本周的施工计划,给予相应的总结和布署,找出差距和原因,寻找施工工序中可挖掘的工期因素,缩短工期,达到进一步提前竣工。
- 在施工全过程,应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安排,采用流水段施工的方案调整工序和人员的合理流动。
- 在总进度计划的控制下,主动与设计方联系,充分理解图纸,为施工创造条件。
- 制定雨季施工技术措施,人员配置相应的雨衣、雨鞋等,保证小雨时仍能进行施工,保证下雨对施工现场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 规范操作程序,使施工操作能紧张而有序的进行,避免返工或浪费,促进施工进度加快。
- 进度管理体系
1) 职责划分
岗位 | 职 责 |
项目经理 | 制定总进度计划,审批月进度计划宏观调节控制及协调 |
项目副经理 | 编制月进度计划并负责检查、落实,对进度进行分析,对比调整 |
项目工程师 | |
专业施工员 | 拆分月进度计划编制周作业计划,落实检查每天的工作进度 |
- 工作制度
每周项目部召开进度协调会议,解决进度实施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每周由项目经理会同甲方及有关分包单位召开专业间的协调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
- 经济措施
项 目 | 措 施 |
甲方资金保证 | 项目部编制工程进度报表,报请甲方审核,按合同条款,支付工程款,确保工程资金到位。 |
项目资金保证 | 提前编制资金需求量计划,合理调配资金,项目部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
经 济 奖 励 | 依据劳务合同工期有关条款,对队组提前完成工作内容的进行经济奖励,利用经济杠秆,充分发挥队组潜能。 |
- 动态管理措施
项 目 | 措 施 |
施工进度的检查 | 每周每月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利用网络图分析法分析偏差所处的位置及其与总时差、自由时差的对比关系,判断进度发生的偏差对总工期和后续工作的影响,并依据施工工期要求提出处理意见。 |
施工进度的调整 | 如检查后发现施工进度发生偏差,则应对施工进度计划调整:
1.压缩后续工作时间: 2.改变施工工序的逻辑关系及搭接关系。 |
主要施工方法
6.1 施工测量
6.1.1测量标准
- 测量工作应遵守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规定。
- 沉降观测应按图纸的有关规定进行测设,并遵守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89)中有关建筑物沉降观测的规定。
6.1.2测量原则
-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业主提供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坐标、工地红线范围和水平点高程,确定本工程测量定位方案。
- 测量工作应遵循保证精度、简便易行、缩短用时的原则。
- 先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
6.1.3设备配置
- 一套“索佳”全站仪,一台J2光学经纬仪,用作平面定位和轴线测设。
- 8台DS3型水准仪,用作水准测量、标高测量和沉降观测。
- 32两把50M钢卷尺,整尺测距误差+0.3~0.6mm,用作长距离量取。
- 16把5m钢卷尺,用作测量放线,中短距离量取;两把伸缩式铝合金标尺,用作标高测量。
6.1.4 测量施工方案
6.1.4.1 基础轴线测设
- 复核业主提供的建筑红线、建筑物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等测量原始依据。
- 会同业主、监理进行控制桩的复核。
-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先建立本工程轴线控制点、控制线。
- 基础施工阶段采用延长控制线法进行测量和控制。
- 基础土方开挖后,会同监理人员对轴线、标高进行复核,并作好相应的技术资料。
6.1.4.2 轴线测量
- 基础施工阶段采用外控制点进行轴线测量,将控制点引测到基坑内,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各条轴线。
6.1.4.3 竖向高程测量
- 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在受施工影响较小的区域设置施工水准点,作为本工程施工期间的高程引测点,并不定期进行校正。
- 依据施工用水准点测设+0.000标高标注于建筑物上,测设不少于3点。
- 用钢尺量取距离时,应考虑季节气候的不同时的温度修正值和检定后的尺长改正值。
6.1.4.4 轴线测设注意事项
- 使用仪器须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 测量期间尽量停止钢筋、支架等施工作业,减少干扰。
- 测量过程中,加强复核检查,严格控制测量误差。
6.1.4.5 沉降观测
- 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布置沉降观测点,施工时先将沉降观测点的数量及布置报经监理及设计单位认可后方可实施。
- 采用DS3型水准仪和铝合金塔尺作附合水准测量。
- 施测前应根据选定的施工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以后的每次观测都必须按照固定的路线观测。
- 首次观测的精度对以后的沉降观测影响较大,必须同期进行两次以上的测定,必须保证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允许误差为+1mm。
- 每次沉降观测的仪器设备和人员必须固定。
- 测量仪器测前、后视水准点的距离应采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不得超过50m,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
- 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回视后视点,最后闭合于水准点上。
- 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前、后视观测用采同一根水准尺。
- 沉降观测周期按照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及设计要求执行。
- 每次观测结束,应认真填写好市建委统一格式的《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记录表》和《工程沉降观测点、基准点、专用水准点平面位置布置图》。
- 每次沉降观测的结果由专人负责整理,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填写完整的观测成果,送交设计院归档。
6.1.4.6 测量复核
- 每次测量工作开展之前,必须落实详细的校核方法;即沉降观测和高程测量必须确保闭合差满足规范要求,测量完毕之前必须进行闭合。施工平面轴线测设的点位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在控制点投测及轴线测设完毕后,必须进行点位误差复核。
- 对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水准点应加强保护,若有损坏应重新测设并修复水准点。
- 每次水准测量都有必须对多个水准点进行观测复核,确保不致在个别水准点受损的情况下以此为依据进行测量工作。
- 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是经检测单位校验合格并在规定的校验周期内工作。如仪器因意外原因导致受损应立即送检,不得使用测量误差不能满足要求的仪器。
- 当原有仪器设备停用期间启用另外的仪器时,测量人员首先应全面掌握其性能特点后,经工地技术负责人的许可后方能使用。
- 工地技术负责人对本工程的测量工作负有全权责任,任何阶段的测量工作必须经工地技术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方可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
6.1.4.7 施工测量放线的准备工作
6.1.4.7.1室内准备工作
-
- 图纸的学习
- 对建筑总平面图,主要掌握朝向、水准标高(即定的0.00为绝对标高多少)、房屋定位点的坐标值、房屋之间的间距、地形、地物、地貌。为室外准备或草测场地提供依据。
- 对建筑部分图纸,主要掌握首层平面图的轴线条数、编号,轴线(或开间)之间的尺寸,查看总尺寸与总平面布置图是否相符。记住和了解这些尺寸,主要为建筑定位放线之用。
- 对结构部分图纸,首先是掌握基础平面图。要与建筑图核对轴线、尺寸,确认无矛盾后,放线才不会引起后步施工的差错。
- 查看房屋设备方面图纸,主要看管道、沟槽等设置在土建图上是否已经绘出,如已绘出,则要看其位置、尺寸有无矛盾。如未绘,则要及时提出,在土建施工时能放出线定出位置,方便施工。
- 图纸的学习
6.1.4.7.2室外准备工作
-
-
-
-
- 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根据甲方提供的绝对标高测设每栋房屋的±0.00,并做好固定的砼桩头,以备日后在施工中控制建筑物的标高。
- 现场测定出各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
-
-
-
6.2 土方及回填工程
6.2.1土方工程
- 检查图纸和资料,核对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熟悉土层地质,水文勘察资料。
- 本工程选用单斗反铲挖土机开挖基础土方。
- 机械开挖前,认真调查研究,了解土质情况,了解与相邻建筑物的关系等,制定边坡支护方案及防止边坡滑移的技术措施,确保基坑边坡的稳定安全,保证周围建筑物及有关设施的安全,并且为土方开挖和后续基础工程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 土方开挖应按照“分层、分区、分块、分段”原则,限时、对称、平行开挖。
- 管理上做到挖土施工前对挖土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施工交底,由专门施工员放出分区的灰线,挖土施工时指派专人进行监督,并随时进行复测。
- 挖土时,在挖机工作范围内,操作人员不允许在挖斗下站立。
- 基坑排水由专人负责,有积水时用潜水泵抽水至外围。
- 根据建筑物主轴线放出基坑开挖边线,基坑边坡放坡系数1:1.5。
- 基坑留出500~1000mm宽,用作工作面和挖设排水沟。排水沟宽300mm,深300mm,排水坡度3%。沿排水沟方向每隔20m~30m设置300×300×500 mm(深)集水坑。
- 土方开挖过程中应设专人指挥挖机工作。
- 标高测量应随时跟踪土方开挖全过程,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200~300mm土层采用人工铲平修整法,严禁超挖。
- 工作完成后,检查基底土层是否达到设计持力层,如果满足要求及设计标高,则可以进行下道工序。
- 基坑四周不得任意堆放材料。基坑开挖后,基坑边一米内严禁行走汽车。
- 挖土过程中如土体出现较大位移,应立即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 开挖土方时应有足够的照明,电工应日夜值班。
6.2.2 机械回填
- 基础完成后尽早回填土,以便安装上一层模板,有利于混凝土的养护,可防止混凝土裂缝。
- 基础土方回填前,请业主、监理验收基础。
- 土方回填时分层夯实,每层铺垫时不超过300mm,夯实时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或人工打夯。
- 填土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控制土的含水率。
不同土填筑时,按土类有规则的分层铺填,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基础工程
6.3 钢筋工程
- 钢筋进场必须具备质保书,现场试验员在见证人的监督下取样送到检验部门复检,合格后方能使用。认真做好技术准备,由专业钢筋施工人员在图纸会审后进行钢筋翻样。钢筋施工人员下达钢筋下料单,在固定的钢筋加工房内统一制作成型。
梁钢筋绑扎
- 钢筋绑扎程序:划线 摆筋 穿箍(梁) 绑扎 安放垫块。
- 板先排主筋后排负筋,梁先排纵筋,摆放有焊接接头的钢筋应符合规范规定。双排纵向受力钢筋处,两排钢筋之间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
- 框架节点钢筋穿插十分稠密处,要保持梁顶面主筋间距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梁、板钢筋绑扎时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
钢筋的焊接施工
本工程部分梁筋在钢筋长度不够时为避免浪费,采用以下焊接方式:
- 闪光对焊连接
- 闪光电弧焊连接
a.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工程焊条规格为Ⅰ级钢E43,Ⅱ级钢E50;
b.焊接时,引弧应在垫板,帮条或形成焊缝的部位进行,不得烧伤主筋;
c.焊接地线与钢筋应接触紧密;
d.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应光滑,焊缝余高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e.钢筋单面焊绑条长度L≥12d,双面焊≥6d;
f.搭接焊可用Ⅰ—Ⅲ级钢筋,焊接时宜采用双面焊,当不能进行双面焊时,可采用单面焊,搭接长度和绑条长度相同;
g.焊条受潮需250℃—300℃烘烤2小时再用。
钢筋焊接质量要求
a.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有合格证,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b.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应焊接;
c.钢筋焊接接头不宜设置在梁端;
d.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帮条焊或搭接焊,焊缝厚度≥0.3d,宽度≥0.7d。
钢筋绑扎的质量检查
检查程序
- 通过“自检、互检、交接检、专检”检验合格后填写相应的验收表格和隐蔽验收记录报甲方和监理单位代表。
- 经甲方及监理单位代表对钢筋绑扎工程验收合格后,签证钢筋隐蔽验收记录,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检查内容
- 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根数、间距和锚固长度是否正确。。
- 检查钢筋的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 检查混凝土的保护层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 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形现象。
- 钢筋表面不允许有油污、漆污和颗粒状(片状)铁锈。
6.4 模板工程
选材
- 柱、梁、板模板采用优质木胶模板拼装。支撑系统采用松木满堂支撑,柱、梁分别采用柱箍和梁箍加固。
- 根据模板工程量大小,占用模板的周期长短以及保证工程连续施工的原则,配制所需的模板量。
模板安装顺序
测量放线→柱筋绑扎→柱模安装→梁、柱模板安装→校正、修整→检查验收。
- 柱模承垫底部预先进行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漏浆,
- 框架梁、柱接头采用定型木模,确保梁、柱接头平整光滑,达到质量目标。
- 定型模板尺寸经配板设计确定,预先加工制作并编号,严禁在施工现场任意补缝。
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 模板工程安装完毕后,按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 组装的模板必须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
- 各种连接件、支承件、加固配件必须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模板拼缝要严密,各种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要准确,固定要牢固,预制模板必须符合规范允许的尺寸偏差。
- 模板安装的轴线位置,底模表面标高等允许偏差项目必须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模板拆除
- 侧模板的拆除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混凝土强度大于1.2N/mm2)方可拆除。
- 底模要在与混凝土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达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强度标准值后方可拆除。
- 模板的拆除顺序和方法,按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6.5 混凝土工程
- 本工程砼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现场拌制。
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准备
- 制定具体施工方案,由施工工长对操作班组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 机具准备及检查供应情况,浇筑前必须查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防止停工待料。
- 与水、电供应部门联系,防止水、电供应中断,了解天气预报,准备好防雨等措施,对机械故障做好修理和更换的准备。
- 浇筑混凝土前,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及模板的密合情况。
- 模板和隐蔽工程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 清除干净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沫、泥污和钢筋上的油污、零落的铁皮等杂物。
- 木模板浇水加以湿润,用纸筋灰加以嵌塞或用草纸贴缝,以防漏浆。
- 检查安全设施,进行劳动力分工及其它组织工作。
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
- 在浇筑工序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浇筑混凝土时,防止产生分层离淅。
- 竖向混凝土分层浇捣,分层厚度为300~500mm。浇筑柱子混凝土时,底部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级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 浇筑混凝土要一直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稍停歇,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混凝土的养护
- 在自然气温下(高于+5℃),混凝土在浇筑后10~12小时内(发热时可缩短至2~3小时)即进行养护。
-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才准在其上来往行人和安装模板及支架。
混凝土拆模
- 混凝土结构浇筑后,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模。
- 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 承重的模板必须根据其跨度待其强度达到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强度标准值后,才能拆除。
- 如结构混凝土未达到上述要求时进行拆模或承受部分荷载,要经过计算,复核结构实际荷载作用下的强度。
- 已拆除模板和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
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
- 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
- 检查混凝土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的坍落度。
- 在每一工作班内,如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而有变动时,及时检查。
- 随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时间。
- 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6.6脚手架工程
- 本工程采用双排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脚手架宽等于宽梁加2000,立杆间1500,大横杆间距小于1500,小横杆间距750,架子立杆应高出梁顶900并铺设脚手板。
- 钢管材质符合规范要求.钢管的端部切口应平整,禁止使用有明显变型、裂缝和严重锈蚀的钢管。扣件为杆件连接件,采用锻铸铁扣件。不得有裂缝纹、气孔,不宜有疏松、砂眼或其它影响使用性能的铸造缺陷。
- 扣件与钢管的贴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
- 底座是用于承受脚手架立杆传递下来的荷载,并将荷载分布到地基基础上以减少和防止立杆下沉。
- 竹片脚手板应使用宽度不小于60mm的竹片和直径5-10mm间距不大于600mm的拼接螺杆制作,螺栓必须可靠牢固。
- 相邻立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在不同步距的三分之一。立杆与大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每步设置。
- 大横杆:步距为小于1.5m。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大于该片脚手架总长度的1/250,且不大于50mm。相邻步架的大横杆应错开布置在立杆的里侧和外侧,以减小立杆的偏心受载情况。
- 小横杆:贴近立杆布置,搭于大横杆之上,并用直角扣件扣紧。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拆除作为基本构件的小横杆。
- 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宜取6m,斜杆与地面夹角宜在45°-60°范围内。最下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大于500mm。
- 护栏:在操作层上必须设一道护栏,上栏高度0.9m,
- 脚手架搭设前,场地应平整、夯实。每根立杆底部应加设刚性垫块。
- 搭设之前,必须清点现场的杆件及配件,禁止使用规格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杆配件;
- 脚手架的搭设作业,必须在统一指挥下,按照以下程序规定执行:
- 按照施工设计放线,铺垫板、标定立杆位置;
- 周边脚手架应从一个角部开始,并向两边延伸交圈搭设;
- 应按定位依次竖起立杆,将立杆与纵横扫地杆联结固定,然后装设第一步的纵向和横向平杆,随校正立杆垂直后予以固定,并按此要求继续向上搭设;
- 剪刀撑、斜杆等整体拉接杆件应随搭设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
- 工人在架上进行搭设作业时,作业面上应铺适当数量的脚手板并予以临时固定。
- 拆除规定:
脚手架的拆除作业应按确定的拆除程序进行,就是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先从钢管脚手架顶端拆起。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或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拆下的杆配件应以安全的方式运出,。在拆除期间,应做好配合、协调工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的作业。
- 一般安全要求:
- 脚手架搭设或拆除人员必须由符合劳动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经考核合格,领取《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专业架子工进行。
- 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 脚手架与高压线路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必须按照“施工现场对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及防护的要求”有关条文要求执行。
- 大雾及雨天气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脚手架上的高处作业。雨、天后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
- 搭设作业,应按以下要求作好自我保护和保护作业现场人员的安全:
(1)、在架上作业人员应穿防滑鞋和佩挂好安全带。保证作业的安全,脚下应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应铺设平稳,且不得有探头板。
(2)、架上作业人员应作好分工和配合,传递杆件应掌握好重心,平稳传递。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或杆件失衡。对每完成的一道工序,要相互询问并确认的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3)、作业人员应佩戴工具袋,工具用后装于袋中,不要放在架子上,以免掉落伤人。
(4)架设材料要随上随用,以免放置不当时掉落。
(5)每次收工以前,所有上架材料应全部搭设上,不要存留在架子上,而且一定要形成稳定的构架,不能形成稳定构架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撑拉措施予以加固
(6)在搭设作业进行中,地面上的配合人员应避开可能落物的区域。
- 架上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 作业前应注意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可靠,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 作业时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在架面上的材料,保持架面上规整清洁,不要乱放材料、工具,以免影响作业的安全和发生掉物伤人。
- 在进行撬、拉、推等操作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站稳脚跟,或一手把持在稳固的结构或支持物上,以免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或把东西甩出。在脚手架上拆除模板时,应采取必要的支托措施,以防拆下的模板材料掉落架外。
- 当架面高度不够,需要垫高时,一定要采用稳定可靠的垫高办法,且垫高不要超过50cm;超过50cm时,应按搭设规定升高铺板层。在升高作业时,应相应加高防护设施。
- 在架面上运送材料经过正在作业中的人员时,要及时发出“请注意”、“请让一让”的信号。材料要轻搁稳放,不许采用倾倒、猛磕或其它匆忙卸料方式。
- 严禁在架面上打闹戏耍、退着行走和跨坐在外防护横杆上休息。不要在架面上抢行、跑跳,相互避让应注意身体不要失衡。
- 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要铺铁皮接着火星或移去易燃物,以防火星点着易燃物。并应有防火措施。一旦着火时,及时予以扑灭。
- 架上作业应按规范或设计规定的使用,严禁超载。并应遵守如下要求:
- 作业面上的荷载,包括脚手板、人员、工具和材料,作业面上的荷载,包括脚手板、人员、工具和材料,应按规范的规定值控制,装修脚手架不超过2kN/m2。
- 脚手架的铺脚手板层和同时作业层的数量不得超过规定。
- 垂直运输设施(如物料提升架等)与脚手架之间的转运平台的铺层数和荷载控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执行。不得任意增加铺板层的数量和在转运平台上超载堆放材料。
- 架面荷载应力求均匀分布,避免荷载集中于一侧。
- 过梁等墙体构件要随运随装,不得存放在脚手架上。
- 较重的施工设备(如电焊机等)不得放置在脚手架上。严禁将模板支撑、缆风绳等固定在脚手架上及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 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基本结构杆件和连墙件,因作业的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和连墙点时,必须取得施工主管和技术人员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后方可拆除。
- 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未有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补设或改善后,才能上架进行作业。脚手架拆除作业前,应制订详细的拆除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参加作业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拆除作业。
6.7砌筑工程
- 砌筑方法,采用“三一”砌筑方法,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
- 砌砖采用三顺一丁砌筑法。在首层要做好排砖撂底。外墙大角要同时砌筑,内外墙接搓每步架留斜搓到顶。砌筑时控制灰缝厚度,不得超越皮数杆灰缝高度。所有墙宜采用双面挂线,确保正反面墙平整,减少粉刷厚度,使内粉刷省工省料。外墙竖向灰缝(头缝)饱满度应达到85%以上,并随砌随勒缝,不宜有透光点。外墙所有施工洞(包括脚手架洞、门窗周边等)应用水泥砂浆嵌补密实,外墙面在粉刷之前需增加“水泥砂浆勾缝”工序一道。
- 砌体施工时,必须设皮数杆控制水平,每层楼面应用水平仪测一次水平。存在的高差应在窗台以下逐皮调整,在砌到窗台时,应在各房间弹出楼面标高(建筑标高)以上500的水平控制线,以确保楼层高度和有利于地面、水电、装饰工种的配合施工。砖墙在砌到窗时,应少砌一皮砖,留出窗台粉位,防止粉刷咬樘。
6.8楼地面工程
- 本工程除楼地面为金刚砂面层。在施工时必须注意施工质量。铺设找平层前,应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其基层应提前湿润,并用水平仪测平、冲筋。阳台卫生间地面必须按设计及有关规定放坡。地面找平层完成后,要注意养护七天。
- 卫生间采用瓷砖面层,基层做法同水泥楼地面。
6.9门窗工程
- 门窗框安装采用后塞工艺,安装前应校对,安装的工序应排在墙面打底后,在做面层之前进行。
- 安装外窗时,窗框上部留出50mm从上的粉位,窗台应粉20mm以上排水坡,窗框下口应用水泥砂浆抽出直径为10mm的园弧槽,并嵌进框下5—8mm。
- 铝塑窗的材料,其材质量厚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设计的规定。
- 铝塑窗框在墙上的固定点应用膨胀螺丝或射钉(但不允许在砖墙上使用射钉)。固定点间距不大于500mm(端头距第一固定点不大于180mm)。铝塑型材不得与任何未作防腐处理的钢铁零配件直接接触。
- 框于墙间的缝隙应填塞饱满,材料一般可用沥青玻璃棉毡条、矿棉条、沥青油麻或其它轻质耐蚀的软填料。
- 为防止咬樘及窗台倒坡,门窗外框边线应由饰面工序在抹墙面底灰后弹出。墙面饰面面层应在铝合金门窗框安装后(保护膜包贴后)施工。
- 凡有可能产生渗漏处,如外框四周、铝材的接口、螺丝、橡胶密封条接口等处应打密封胶。
6.10装饰工程
- 所用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外墙面应选用一个品种、一个标号、一个厂家的水泥,以保持墙面色泽一致,外墙用的涂料宜一次性购买,以避免色差的出现。
- 抹灰宜选用中砂,具含泥量不得大于3%,并过筛,不得含有杂物。
- 抹灰打底前,结构基层必须验收合格,基层施工孔洞(尤其外墙的脚手、缆风、圈梁扁担木等留下的孔洞)和横竖灰缝应嵌补密实,并清抄干净,提前一天洒水湿润。
- 抹灰的前按操作规程放线、冲筋,冲筋应从底到顶,表面应平整。阴角两侧100—200mm范围内各冲一条筋。
- 室内阳角及洞口处,宜用1:2水泥砂浆做护角度到顶,护角每侧宽度50—70mm,抹成八字形。
- 天棚抹灰应控制与墙面相交的阴角线顺直。天棚抹灰应在上层地面施工完成后进行。
- 凡挑出墙面和可能产生爬水部位(如阳台、雨蓬、挑檐的外口、女儿墙压顶等),在外口粉20—40mm宽、10mm厚的挂落线或做成鹰咀式的滴水线。窗台、压顶、突出墙而的腰线等上面应做成外侧低200mm的流水坡度。所有滴水线的端头在距墙根30mm处做成10×10mm断水截口。
- 在刷外墙涂料前,应将基体或基层表面灰尘、污垢等清干净。不得在潮湿的基体面施刷,第二遍施刷应待第一遍外墙涂料干燥后进行,不得有厚薄不均匀、透底、漏刷、流坠等现象。
6.11屋面工程
- 屋面做法:上人屋面为刚性防水做法,不上人屋面部分为卷材防水做法。现浇板上水泥砂浆找平层;按设计要求铺设防水卷材;然后上铺架空隔热。
- 找平层施工时,凡是阴角部位,均应做成园弧状,突出层面的如女儿墙等均按标准图集要求进行泛水处理。
- 水落管安装要符合要求。
6.12水电安装工程
- 预留、预埋在施工过程中应与土建筑积极配合,避免因街接问题而延误工期。预留、预埋应与土建共同复测,核对位置、尺寸,确保无误后才能进行,避免日后的凿墙打洞工作。
- 在管道穿墙、楼梯、梁、柱处应设比管径大二号的钢套管。穿墙套管高度应严格按图纸要求的标高埋设。
- 交验前必须进行综合检查,由相关人员组成核查小组,检查各班是否有遗零碎工作,确保预留、预埋与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一致。
防雷与接地装置安装
- 防雷接地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主筋连接处的跨接长度、倍数应按国家规范执行,跨接线的截面不得小于100平方毫米。当主筋连接采用压力埋弧焊、对焊时,其接头处不再焊接跨接线。主筋引下线与女儿墙部位避雷带搭接的。其引下线根数、坐标线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搭接方式应采用90°立弯。
- 防雷接地钢筋引出墙面与避雷带搭接时,应采用与避雷带相同的材料,并有明显的搭接部位,搭接部位不应设置在墙体内。本工程必须设置可测量接地电阻的“测试点”。测试点的数量、坐标轴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测试点的位置应便于测量。测试点宜暗设在专盒内。测试点的高度距离地面为500毫米。
- 防雷接地、保护接地镀锌扁钢的厚度不得小于4毫米,截面不得小于100平方毫米,埋地敷设宜用40×4镀锌扁钢。镀锌扁钢(圆钢)的搭接不得成“T”型,严禁直接对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圆钢为直径的6倍),且不得小于三个棱边焊接,两个长边必焊。焊缝应平整饱满,不得有咬肉、夹渣、焊瘤等现象,焊缝严禁用砂轮打磨。焊部位药渣应及时清除干净。并刷二度防锈漆(埋地刷二度沥青漆)。接地电阻测试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得到防雷检测所的复核检验。
质量安全等技术措施
7.1确保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质量目标:
单位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
7.1.1质量保证的总体措施
7.1.1.1严格按照国家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验收规范、江西省基础有关质量管理规定、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的质量保证措施执行。
7.1.1.2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制和完善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7.1.1.3在施工过程中执行谁主管谁负责工程质量,做到质量管理具体落实到人、落实到位,并制定相应的经济奖罚措施。
7.1.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公司质量主管领导
项目部质量主管
专职质量员
混凝土工长
质监站
现场监理
木工工长
钢筋工长
班组
班组
班组
7.1.3工程的施工管理措施
7.1.3.1 建立QC活动小组,攻克质量通病和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带来的质量问题。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进场质量,不合格的应坚决退换,把好质量管理的首道关。
7.1.3.2针对不同的施工部位,不同的施工环境,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做到方案最优秀、最科学,力争向科技要效益、要质量。
7.1.3.3选择劳动素质和身体素质好的施工操作班组。
7.1.3.4在施工过程中,做到由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分部工程质量,由分部工程质量控制单位工程质量,由单位工程质量控制整个工程的质量。
7.1.3.5在开工前,应充分熟悉和理解施工图纸,明白设计构想和设计意图,搞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对不明确之处,应与设计方取得联系,使问题得到解决。
7.1.3.6在开工前,总工程师应向项目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施工管理人员应向各操作班组进行技术、质量、安全的交底工作。
7.1.3.7计量与计量仪器的管理。
7.1.3.8设置专人控制与管理各材料的计量与计量仪器。
7.1.3.9严格按照试验室设计出的配合比进行计量,如需调整,应征得试验部门的同意许可后才能进行。
7.1.3.10严格控制计量仪器的管理,过时、过效的计量仪器不得使用,计量仪器应按规定期限进行检验、校正。
7.1.3.11配制砂浆和混凝土时应挂牌计量,专职计量人员应随时抽查计量的执行情况。
7.1.3.12特种作业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在操作时应持证上岗。
7.1.3.13针对不同工序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制定全面的和专项的成品保护措施。
7.1.3.14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使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
7.1.4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程序
班组自检、互检→施工负责人自检→技术复核→专职检查员检查→总包方验收→监理验收→下一道工序。
7.1.5重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1.5.1模板工程
- 模板应选择平整度好、表面光滑、自身强度较高,能周转多次而不影响模板表面形状的模板材料。
- 模板的配设应有设计计算说明书。
- 复杂、特殊部位应有模板翻样大样图。
- 模板的配设应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符合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等工艺要求。
- 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 做好梁、板的标高控制工作,确保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 在模板支设时,应做好模板的放线定位工作,并应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方能开始支模。
- 当梁的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应在模板中部起拱,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3‰。
- 模板表面应涂刷脱模剂,脱模剂应涂刷均匀。
- 模板的支撑及卡具应计算其强度,支撑及卡具的安装应牢固。
7.1.5.2钢筋工程
- 钢筋的进货质量应符合建筑工程的使用要求。
- 钢筋应分规格、分批次堆码整齐,堆码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 钢筋的下料尺寸应准确,在下料时应充分考虑钢筋锚固要求和加工制作误差。
- 成品钢筋吊运时,吊点应合理,吊运过程中不得碰、刮其它物件,以免钢筋变形。
- 钢筋保护层砂浆垫块的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而定,垫块的放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在绑扎成型的钢筋上设置钢筋撑脚,然后在撑脚上铺放跳板,以免钢筋被踩踏变形、移位。
- 钢筋的搭接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 钢筋的焊缝应满足强度要求,咬边的深度、气孔、夹渣的数量和大小不得超过规定要求。
-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照图纸仔细检查钢筋的数量、规格、放置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会同相关部门做好钢筋的隐蔽验收工作。
7.1.5.3混凝土工程
- 仔细研读图纸,明确各部位、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 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坍落度在要求以内。
- 结构部位在倾倒混凝土前,应预先用水冲洗干净,确保定型混凝土内不夹有垃圾和其它有害物质。
- 混凝土自卸料口倾落入模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 柱和梁采用插入式振捣,插点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距模板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二分之一,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100mm左右,以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插入式振捣器应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每一插点的振捣时间约为20~30秒,直至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不再下落为止。
-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情况,发现模板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混凝土终凝前修好。
- 混凝土的表面收光应密实、平整,收光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随浇随收光;第二步:初凝前收光;第三步:终凝前收光。
-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其外露表面加以覆盖并进行保护,混凝土终凝后,即可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润湿状态为宜,浇水养护的日期不得少于7昼夜。
- 混凝土的拆模应符合规定,一般构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即可拆模,悬挑部位和特殊部位应达到混凝土强度的100%时方可拆模。
7.2质量保证体系
依照ISO9001质保体系的要求,拟定以下质量保证体系,目的是加强质量管理,搞好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优良。
7.2.1建立健全各项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 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制度。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批、执行制度。
- 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
- 工程关键疑难点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 砼浇灌令制度。
- 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 各项检验和试验制度。
- 工程定期沉降观测制度。
- 制配翻样图,加工图审批制度。
- 工程物料质量验收制度。
- 其它有关制度。设立专职质检员,赋予质检员“一票否决制”。
7.2.2过程控制
为了进行过程控制,首先必须分阶段对各分部工程进行质量策划。在分部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召集有关施工、技术人员编制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并进行审批、发布。
7.2.2.1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对外联系图纸会审事宜;事前负责组织图纸自审,写出问题和建议;负责整理图纸会审纪要,并分发给有关施工人员和作业负责人,以便执行。
7.2.2.2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审批和办理技术核定单,并与设计单位现场代表保持联系,洽商设计修改事宜。
7.2.2.3项目技术部负责人、施工部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工作,由资料员写“交底记录”并保存、备查。
- 执行质量自检和交接检
- 执行分部分项工程专检
7.2.2.4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变更和修订,必须经过项目总工程师的审核批准,并由技术部作出书面资料,归档并传达到有关部门人员。
7.2.3检验和试验
7.2.3.1项目部须开展的检验试验活动
7.2.3.2进货部门要在进货的同时,索取并保存分供方提供的合格证据;若分供方不能提交可信的合格证据,则应拒收其所供材料。
7.2.3.3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进行检验而放行时,应对该项产品作出标识和记录,以便具有可追溯性,便于追回或处理。
7.2.3.4过程检验工作应按“过程控制”程序执行。
7.2.3.5现场搅拌混凝土必须先行试配以确定配合比,必须采取计量措施,必须由具备资质的混凝土工长、试验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必须按规定作好施工记录。
7.2.3.6最终检验必须按照国家《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所有检验资料齐全并且合格后,工程方可交付。
7.2.3.7检验和试验记录,在施工过程中,由送检部门和检验试验部门同时保存,在工程交付时由工程项目资料员编入交工资料档案。所有检验、试验记录均须标明负责批准交验的授权人员和检验人员,符合要素的要求。
7.2.4不合格品的控制
7.2.4.1本工程生产主管和技术主管责成质管部负责该要素的归口管理。根据质量方针的要求,行使质量否决权。
7.2.4.2本工程部材料人员、施工人员、作业人员、合同管理人员、分包人员均应坚持质量原则,不接受不合格品,不生产不合格品,不交付不合格品。
7.2.4纠正和预防措施
7.2.4.1对于施工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特殊情况,由项目总工程师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研讨分析,提出解决或预防措施,经项目经理下达有关人员,分头落实执行。
7.2.5成品保护
序号 | 工 作 内 容 |
1 | 制定成品保护措施,建立成品保护制度 |
2 | 保证成品保护所需的投入 |
3 | 安排值班,布置监督岗 |
4 | 组织工序交接检查,对污染和损坏产品者追究责任,实行处罚 |
5 | 总结成品保护的经验 |
7.2.6工程交验
序号 | 工 作 内 容 | 负责部门 |
1 | 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检查 | 质管部 |
2 | 竣工技术资料、竣工图 | 技术部 |
3 | 工程质量记录资料 | 施工部 |
4 | 工程观感评检资料 | 质管部 |
5 | 工程质量整改 | 施工部 |
6 | 质量总检查和评定 | 质管部 |
7 | 工程项目交工验收工作 | 生产主管。 |
7.2.7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质量控制来达到目的,我局将从下列三个方面(阶段)对本工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见下图)。
质 量 控 制 体 系 图
施工准备工作质量控制
施工人员质量控制
质量事前
工程原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
施工人员所需机械设备质量控制
开工报告审核
施工方法、检验方法质量控制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环境、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设计及图纸审查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工序控制
施工安装工艺过程
质量事中 控制
工序向选题控制
中间产品质量控制
竣工质量检查
工程质量评定
质量事后 控制
竣工图
工程质量鉴定文件
工程质量检查评定资料
7.2.7.2.1事前控制阶段
事前控制是指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的质量控制计划
- 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计划。
- 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并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
- 对本工程将要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均要审核其技术审定书及运用范围。
- 检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定位及高程水准点等。
7.2.7.2.2事中控制阶段
事中控制阶段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是关键、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 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范围,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 严格工序间交换检查,做好各项隐蔽验收工作,加强交接检制度和落实,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前道工序决不交给下道工序施工,直至质量符合要求为止。
- 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
- 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
同时,如施工中出现不正常情况,隐蔽工程未经验收而擅自封闭,掩盖或使用了无合格证的工程材料或擅自变更替换工程材料等,主任工程师有权向项目经理建议下达停工令。
7.2.7.2.3事后控制阶段
事后控制阶段是对施工完成的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是弥补。按照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主要工作有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目建档,在保修阶段,对本工程进行维修。
7.3确保安全生产技术组织措施
7.3.1安全目标
轻伤事故率控制在1.5‰以下;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
7.3.2安全、消防保证总体措施
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责明确,落实到人。
在各项经济承包合同中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奖罚措施。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执行。
严格按照江西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标准执行。
建立并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对于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定人、定时、定措施整改完毕。
专业性较强、操作工艺较特殊的项目,应编制单独的、专项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各分部分项工程应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应根据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不同的施工环境、不同的操作工人班组进行有针对性的交底,交底应全面并应履行签字手续。
新入场工人应严格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内容应全面而富有针对性。
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后方能从事特种作业,在操作时应做到持证上岗。
现场应按安全标志布置总平面图布置安全标志。
-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
项目部安全主管
安全主管领导
现场监理
专职安全员
安监站
工长
工长
工长
班组
班组
班组
后勤
总务
7.3.3安全管理措施
7.3.3.1基坑施工安全要求
- 挖土机启动前检查离合器,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开始作业;
- 配合挖土人员,不准在机械回转半径下工作;
- 结构四周临边,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 基坑四周不得任意堆放材料。基坑开挖后,基坑边一米内严禁行走汽车。
- 开挖土方时应有足够的照明,电工应日夜值班。
7.3.3.4防火措施
- 根据消防、防火的总平面布置图,配备足够数量、种类合适的消防灭火器材。
- 工地应设防火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三级防火责任制,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指定专人维护、管理。
- 严格执行三级动火审批制度,操作时带好两证一器,落实好监护人,严格执行“十不烧”制度。
- 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气瓶距离不得少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30m;氧气瓶、乙炔气瓶应设专用仓库,空瓶必须进库,不准乱放。
- 加强电源管理,防止发生电器火灾。
7.3.3.5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 严格执行机械设备验收制度。
- 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保养规程和定期保养制度,作好操作前、后的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的防护工作。
- 严格执行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机械设备应按原有的技术性能的规定正确使用,严禁机械设备超负荷使用和带病运转。
- 中小型机具,如:砂浆机、木工平刨、电焊机等机械须设操作棚,各类离合制动器、防护罩必须安全、可靠、有效,各类机具应有良好的接地保护。
7.3.3.6脚手架安全措施
本工程均采用落地式双排脚手架,脚手架应有搭设方案。
- 脚手架的基础应坚实平整,并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 脚手架应按规定设置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 脚手架立杆的横、纵距,架体的步距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 脚手架扣件的预紧力矩应≥40N·m。
- 施工操作层应满铺竹笆,并应与架体绑扎固定,操作层外侧应设置二道扶手栏杆。
- 脚手架应按分部、分段、施工进度进行验收,挂牌后使用,并有验收记录。
- 脚手架的拆除应遵循后搭先拆,先搭后拆的原则。
7.3.3.7临边与基坑边安全防护设施
- 基坑临边及用栏杆或其它安全设施围护。
- 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作业时,不准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根据上层作业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的半径范围之外。
- 边长或直径在20~50cm的洞口,可用钢筋混凝土板内钢筋或固定盖板防护;50~150cm的洞口,可利用钢筋混凝土板内钢筋贯穿洞构成防护网,网格大于20cm,要另外加密;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应设防护栏,洞口下张小眼安全网。
7.3.3.8施工用电安全
- 专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应采用TN-S三相五线制接零保护系统,接地电阻值≤4Ω。
- 配电箱体颜色应醒目、有门、有锁、有商标、有编号、有单位名称。
- 配电箱应设在干燥、通风处,并有良好的防雨措施。
- 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用电原则。
- 电缆的架设或埋设应符合要求。
- 闸具、熔断器参数与设备容量应相匹配,不得用其它金属丝代替熔断丝。
- 用电应有专人管理,电工巡视维修记录应如实填写。
7.4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7.4.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安全生产等各种情况,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 项目副经理:直接对安全生产负责,并督促、安排各项安全工作,随时检查工程安全生产的状况。
- 主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制定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分项安全方案,督促安全措施落实,解决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问题。
- 安全负责人(安全员):督促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组织项目内安全活动及安全教育的开展,监督劳防用品的发放使用。检查进场工人的身体素质,控制加班时间,保证劳逸结合。配合材料部门采购合格的用于安全生产的产品和材料。
- 机电负责人:保证各类机械的安全使用,监督机械操作人员持证遵章作业,并对安全作业进行检查。
- 消防负责人:保证防火设备设施的安全、合格、消灭火灾隐患,对每天动火区域记录在册,开具动火证,组织建立现场消防队和日常消防工作。
- 施工工长:负责各项施工工作前安全交底工作,监督并参加班组的安全学习,负责上级安排的安全工作实施。
- 医务人员:对各种疾病进行预防和医治,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对突发性安全事故采取一定的应急措施。
7.4.2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是在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和制度的前提下所进行的综合管理活动,为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在项目经理部内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实施体系及以公司安全生产部为主的监督体系,两者合二为一,形成工程的安全管理体系。
- 建立健全的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做到领导重视落实,坚持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 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悬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告牌。
- 所有机电设备:实行专人负责操作,并持证上岗,非专业人员不得动用电器设备,供电设备要遮盖严实,经常维修,并设置漏电保护器。
-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防火安全教育,及时对现场消防的管理,消防器材配备要齐全,安放位置要符合消防要求,并定期检查,更换灭火器的药品,保持消防器材完好的备用状态。
- 施工用电:《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设置和架设用电,全部采用三相五线制,现场配电房配备一组有效的干粉灭火器,配电房钥匙由现场电工派专人保管。施工用电设备,电缆线导线,漏电保护器等要采用优质产品,漏电保护器要经常检查。
- 施工用机械设备:严格遵守《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各种机电安装完毕后经公司动力科、技术科、质安科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使用。现场用电设备(含小型电工工具)均实行“一机一闸一保险”。大型机械采用面点重复接地,并有定期保养制度,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 生活用电:建立严格的生活区用电准则,绝不允许私自搭接线路,由电工进行规范布置生活用电系统并定期对线路作检查。
- 安全防火:结合本地气候干燥、风大的气候环境,防火问题至始至终都是一个时刻严竣的问题,动员组织义务消防队,重点防范区域为生活区和库房区。
①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建筑垃圾废料,明火作业及电焊必须有专人看火。
②制定明确的用电准则,派专人随时到现场巡查。
③建立仓库安全防火保卫制度。
在规定禁吸烟的地段和库区内,严禁明火或吸烟仓库禁止携入火种,保管员对入库人员要进行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的义务。保持库区内的消防设备、器具的完整、清洁,不许随意挪用。
- 开挖槽坑时严格按照相应的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槽坑周边设防护栏并挂警示牌。
- 现场安全防护
现场“三宝、四口、五临边”一定要看到用到做到,现场进出场大门建立门卫值勤,巡视护场制度,实行凭证出入制度,现场料场及库房的布置应合理、整洁、规范,对易燃易爆物品设立专人入库管理,执行领用人制度。
7.4.3施工现场安全标识
- 配电房处要挂警示标志,各种用电设施,消防设施都应挂醒目的指导或警示牌。
- 在现场“四口、五临边”等易发生安全事故处做好安全保护设施外,还要挂施醒目的安全标识。
- 在现场总平面中各个人流较多的通道及大门均悬挂足够的安全生产警示标识牌,从而使大家能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 执行出入证制度,非施工人员或质检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7.5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7.5.1现场文明保证措施
7.5.1.1文明施工
针对本工程,我公司将大力进行文明施工管理,使之充分展现我公司的形象,展现我公司的建设风貌,给都昌市民留下良好印象。工地文明目标:九江文明工地。
7.5.1.2总体规化
- 工地大门口设置“七牌一图”,安全卫生承诺,文明施工监督电话。
- 绘制施工现场料具存放平面布置图。
- 工地内合理布置安全生产、文明卫生的宣传标语或宣传栏。
- 制定环境卫生及文明施工的各项管理制度,现场除“四害”制度上墙。
- 制定的环境卫生、文明施工措施要落实责任到人。
- 工地实行全封闭式管理。
7.5.1.3具体措施
根据工地实际情况,绘制现场平面布置图。
砂、石、砖等材料应分类集中堆放。
在工地的显著位置设置宣传栏、黑板报、及时报道和记录工地的事项。
施工区域与生活、办公区域分隔开,制定相应的卫生包干区,确保场地的清洁、整齐。
设置专用的垃圾场,定时清运垃圾。
现场设置简易的浴室。
食堂的操作和管理应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规定,要做到防尘、防蝇,与污染源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得采购腐蚀、变质的食品,生、熟食应做到分开存放,食物应做到及时留样。
各种食堂操作器具应定时消毒,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卫生检查。现场设置自动冲水厕所,并配套齐全化粪池、沉淀池。工地内定期洒药杀菌,防止蚊、蝇的产生,落实除“四害”措施。
定期对职工开展文明教育,遵从都昌县的文明卫生要求。在征得建设方和其它主管单位的同意下,按照CI战略的要求,在工地的一些显著部位设置反映企业精神、时代风貌的醒目宣传标语。
施工现场倡导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对于产生噪音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业,应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现场制作加工产生的噪音。
尽量选用低噪音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对于会产生噪音的施工工艺流程,应合理安排,确保连续、快速地完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时间。
7.5.2文明施工管理
- 现场施工临时水电专人管理,不得有长流水、长明灯。
- 严禁居住家属、居民、小孩在施工现场等待、玩耍。
- 对现场机械的管理,按平面布置规划固定存放,机械的标记、编号要明显,安全装置随时检查保证其可靠性。
- 标准化管理:进场后将制定《标准化管理处罚条例》,对违反的任何人,单位进行有数处罚。
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措施
8.1模板
8.1.1模板质量预控
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 预控措施 |
|
绘制关键性轴线控制图,每层复查轴线标高1次 |
|
绘制预留、预埋图、并在自检的基础上抽查 |
|
重要模板要经设计计算,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
|
按规范要求验收模板尺寸,避免偏差超限 |
|
回填土要分层夯实,支撑下面应根据荷载大小进行地基验算,加设垫块,避免沉陷 |
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8.1.2梁模板:
- 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胀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 防治措施: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偶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8.1.3柱模板:
- 通病现象:胀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峰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
- 防治措施: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四周斜撑要牢固。
8.2.1钢筋焊接质量预控措施
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 预控措施 |
|
对焊工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发证、严禁无证上岗 |
|
焊工正式施焊前,必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 |
|
每批钢筋焊接完好,应进行自检,并按规定取样进行机械性能试验 |
|
专职检查人员在自检的基础上进行焊接质量抽查 |
|
检查焊缝质量时,应同时检查焊条型号 |
8.2.2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 在立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前,宜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预埋φ12的钢筋头或φ48的短钢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能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
- 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
- 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扎筋时给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用电焊将它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磔时不会发生偏位。
- 筒体、剪力墙在距楼面标高500mm处,用不小于φ12的水平钢筋,临时将竖向钢筋按排列逐一绑扎固定,再沿垂直于水平钢筋的方向,用16#铅丝在模板上或楼面钢筋上将水平筋加以固定,以此控制好竖向钢筋的间距和排距,并能防止在下料和振捣时造成竖向钢筋偏位。
- 加强砼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整车或整料斗的砼直接灌注到柱、墙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应先将砼卸在盘板上。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
- 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托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
8.2.3钢筋加工
- 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 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I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8.2.4钢筋绑扎与安装
- 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 保护层砂浆垫块夺取度应准确,垫块部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 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 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
- 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
- 同截面钢筋接数量超过规范规定: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
8.2.5避免闪光焊工程质量通病
8.3砼浇筑:
8.3.1蜂窝
- 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8.3.2露筋
- 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 预防措施:钢筋垫块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自重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能移动。
8.3.3麻面
- 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 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8.3.4孔洞
- 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夺取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8.3.5缝隙及夹渣
- 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 预防措施: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
8.3.6墙柱底部缺陷(烂脚)
- 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 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侧板吊脚;浇注混凝土前先浇足50~100m厚的水泥砂浆。
8.3.7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 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 预防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8.3.8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 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梯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 预防措施: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梯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8.3.9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 产生原因: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
- 预防措施:基础混凝土是属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浇注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必要时二次浇筑。
8.3.10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
- 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 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
8.3.11缺棱掉角
- 产生的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 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在拆除模板不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8.3.12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 产生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沉置钢筋笼时冲力过大。
- 预防措施: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执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8.3.13混凝土缺陷的处理。
- 麻面: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
- 蜂窝、露筋:先凿除孔洞周围松软弱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干净,对小的蜂窝孔洞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按孔洞处理。
- 孔洞:凿去楹软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刷涂纯水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裂缝较严重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
附图
进度计划横道图
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平面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