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天津二十冶一分公司
2014年1月
目 录
- 地下室底板或顶板翻边部位薄弱点渗漏水
通病分析:地下室底板或顶板翻边部位施工时,振动棒振捣易使砼流座到底板,施工人员往往会少振或不振,导致砼不密实,形成渗漏的薄弱点。
防治措施:翻边部位的模板支设,应有可靠的加固措施。针对现浇混凝土,要求其坍落度达到3-5cm时需进行砼二次振捣,确保该处混凝土密实。坍落度小于3cm时,禁止二次振捣。
- 地下室外墙钢筋绑扎过程中倾斜、高低不一
通病分析:地下室外墙插筋前,无固定措施,造成竖筋倾斜、垂直度差、上口高低不一等问题,且上部连接钢筋不易操作。
防治措施:地下室外墙插筋前,搭设外架,悬挑钢管设支撑构件用于悬挂竖筋,保证钢筋上口统一标高并固定。
- 基础底板渗漏水
通病分析: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充分;混凝土供应不连续产生冷缝;混凝土养护措施不到位出现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温差控制措施不到位;产生温度裂缝。
防治措施:保证原材料质量及供应,加强混凝土振捣及复振,注重后期的养护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有循环水降温等措施,保证内外温差在25℃以内。后浇带处应避免垃圾。
- 地下室施工缝、后浇带渗漏水
通病分析:基础及地下室施工时,施工缝、后浇带止水钢板漏设、未有效连接或固定时将止水钢板焊穿。
防治措施:施工缝、后浇带部位设置钢板止水带,在钢筋绑扎阶段进行预埋,钢板接长需采用搭接方式双面焊接。预埋时,重点关注止水带预埋位置和接头焊接质量。
- 地下室外墙对拉螺杆渗漏水
通病分析:地下室施工时,外墙模板加固使用非止水螺杆,或止水螺杆质量不合格,止水片存在漏焊现象。以及过早拆模导致螺杆松动形成漏水通道。
防治措施:地下工程模板安装对拉螺杆设置止水环,焊接饱满;根据截面大
小在螺杆两侧设置定位筋(间距小于截面4cm)和木板垫片,混凝土浇筑后,清除垫片,割除外露螺杆,再用保温砂浆封堵。或采用新型的止水螺杆。
- 地下连续墙渗漏水
通病分析:超深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由于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条件及设备等因素,造成地下室连续墙施工质量差,易出现渗漏现象,影响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并且给施工带来极大不便。
防治措施:人工清理渗漏部位,在渗漏点处插入PVC管引流,引流管周边采用堵漏灵封闭,在渗漏点周边部位注浆,引流管内采用油性聚氨酯封堵。
- 灌注桩截桩不规范
通病分析:在灌注桩截桩过程中,部分班组为省人工,使用风镐一次性截至设计桩顶标高。
防治措施:测定截桩高,往上30㎝位置,沿四周手工剔出凹槽,剔除保护层,风镐破碎混凝土并取出;再手工剔凿至标高,中间微凸。
通病分析:模板支设和混凝土振捣施工不规范,水泥浆从模内漏出,墙柱等部位的根部出现混凝土不密实的现象。
防治措施:控制楼板结构面的收面质量,特别是墙、柱根部20㎝内的结构面。距墙外边线2㎝处固定木条,作为墙或柱模板插入的预留槽缝。
- 混凝土楼板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通病分析:传统楼板混凝土浇筑,楼板标高控制线抄在墙柱钢筋上,要求工人拉线控制,而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全面的拉线控制。
防治措施:采用高度L等于楼板厚度的预制混凝土垫块,既能保证楼板厚度,又能有效控制板底及板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制作测量混凝土厚度的定型化工具,在浇筑楼板过程中能随时测量。
- 平板拼缝造成质量缺陷和材料浪费
通病分析:模板配模,由工人主导,在作业面随用随锯;圆盘锯的机械缺陷,难以保证模板的高精度,造成拼缝很难严密。
防治措施:通过管理人员深化配模图、采用精密裁板机、专人定点依图裁板、统一配送至作业面、工人按配模图支模的流程,杜绝作业面使用小电锯或手锯,确保拼缝精度,并减少作业面木屑等垃圾。
- 锯末、杂物未清理形成夹渣现象
通病分析:支模、绑扎钢筋过程中,未能做到文明施工,作业面垃圾无固定的丢弃点;浇筑混凝土前,未将锯末、杂物等清理到位。
防治措施:采用集中配模等措施,减少作业面锯末的产生;在作业面设置垃圾集中存放点(比如专用的吊笼);混凝土浇筑前,采用大功率吸尘器或气泵(效果更佳)清理垃圾、杂物。
- 楼板水平极差过大
通病分析:模板木方原材料质量;板底立杆间距过大;支模架构造不符合要求;浇筑楼板砼时,未用激光水平仪进行楼板水平极差的复测检查。
防治措施:采用优质的模板,木方等原材料,模板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主龙骨优先采用双钢管或者方钢,悬挑部分不宜超过350㎜,离墙不宜大于150㎜;楼板支设方木或型钢间距200㎜以内;模板缝与次龙骨同向处,下需设方木;楼板第一排立杆距墙边应≤500㎜;在楼板模板安装完毕以后,用拉线检查模板的标高与平整度,在浇筑楼板混凝土时用水平激光仪再次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在每次检查的同时,必须跟上工人,检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
- 顶托失稳影响楼板的局部水平极差
通病分析:传统顶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心受力状态,从而影响支撑的稳定性,影响混凝土楼板的极差。
防治措施:在普通顶托顶板的基础上设置两个U状的凹槽,从而使顶托上的钢管有效固定,防止偏心受力,增强架体的稳定性。
- 模板周转多次后边角受损影响模板拼缝
通病分析:模板锯开后,易受水发泡;同时多次使用后,将对模板边角产生一定的破损。
防治措施:模板锯开后,集中进行油漆封边,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模板不被水泡发,提高模板周转次数,节约成本。同时,结合集中下料、配送的工艺流程,提高了模板的精度,从而提升拼缝质量。
- 梁墙节点处错台
通病分析:传统施工,梁墙节点处剪力墙竖向背楞木方伸至板底,梁侧水平木方在梁墙节点处截断,造成梁墙拼缝处不能有效的加固,易形成错台。
防治措施:剪力墙边的竖向背楞木方向梁的一侧外露15㎜,使木方同时支撑剪力墙侧模及梁侧模。
- 梁侧涨模
通病分析:传统梁侧模采用步步紧加固,由于步步紧的加固能力有限,对于腹板高度大于400的梁,未能形成有效加固,易发生涨模。
防治措施:采用方木制作定型化卡具,通过调节螺母使卡具夹紧梁侧模,形成有效加固。二次结构阶段,也可将定型化卡具用于导墙侧模和现浇过梁、窗台的侧模。
- 外墙竖向结构接茬处成型差
通病分析:外墙、电梯井等竖向墙体接茬处加固措施不到位、拼缝不严,导致后浇筑砼突出先浇筑砼面或形成“穿裙子”现象。
防治措施:在下部砼浇筑前,距楼层面以下100㎜处预埋 螺杆,待上部支模前先贴好双面胶,底部与外接螺杆连接,拧紧加固。
- 混凝土阳角漏浆
通病分析:剪力墙、梁、柱等阳角部位,依靠压紧模板拼缝的方式很难有效防止漏浆,观感质量差。
防治措施:剪力墙在封头位置处,焊制墙面和封头模板的定位钢筋,或借助梯子筋;封头板侧边应过刨确保平直,一侧粘贴双面胶;竖向接缝处设置背楞方木;墙面离封头板10㎝处,设置对拉螺杆。
- 卫生间降板部位成型效果差
通病分析:传统卫生间楼板挂模施工采用木方支模,加固不牢,踩踏严重,拆模时间不控制,拆模后成品保护不到位。
防治措施:采用型钢制作工具式模具,每次使用前进行清理并刷脱模剂;转角拼装处采用插销连接,焊定位卡控制水平标高及位置;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拆模后采用钉木条等措施保护阳角。
- 楼板裂缝
通病分析:常见操作原因:未做二次收面;养护不到位;过早的上料。
防治措施:混凝土初凝前用2m刮尺沿四周墙的墙根处向中间刮平,再用压光机压实。终凝前用木抹子搓平,再用铁抹子压实2-3遍,减少砼收缩量;同时覆盖无纺布或塑料薄膜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钢管等材料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完成24小时后,才可上吊,且需均匀堆放。
- 结构混凝土楼梯变形、扭曲、收面差
通病分析:主龙骨采用单方木进行加固;使用铁丝和步步紧进行楼梯加固。
防治措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优先使用定型化工具化或钢楼梯进行楼梯支模;收面应及时到位,上层支模时注意对下层楼梯面的保护,拆模后铺设废旧模板对踏步的保护。
- 楼梯踏步结构施工未错位造成装饰施工后错位
通病分析:楼梯按结构图施工,楼梯井结构宽度小于50㎜或无预留,出现(1)粉刷施工后楼梯并不垂直或上下错位;(2)首尾步踏步立面错开或进行大量的打凿工作;(3)对踏面进行标高调整,采用细石砼找平,造成踏步施工材料及人工浪费等问题。
防治措施:根据楼面层施工材料不同,对结构楼梯井宽度、首尾步踏步立面、首尾步踏步与休息平台高差预先进行调整。
- 墙、柱主筋偏位
通病分析:轴线位置偏移但未及时发现;未放、漏放定位筋;混凝土浇捣过程中钢筋偏移但未及时进行校正。
防治措施:加强放线时的轴线复核,实行工序交接制;采用定位箍筋;最上口钢筋保护层垫块要有效的设置。
- 露筋
通病分析:常见原因:1、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小或漏放;1、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漏筋;3、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者拆模时间过早。
防治措施: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正确掌握拆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混凝土振捣应尽量避免撞击、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应及时修复;保护层处混凝土要振捣密实;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铺设定型化作业通道。
- 浇筑混凝土时薄壁管上浮
通病分析:当楼板采用薄壁空心管时,固定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施工时容易整体上浮,造成顶板混凝土开裂,造成渗水隐患。
防治措施:薄壁管固定采用特制钢筋网格架,需设置抗浮筋与模板支模体系连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薄壁管上浮;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层布料法,防止板底砼疏松。
- 后浇带部位夹渣情况多
通病分析:后浇带支模完成后,垃圾很难清理到位。浇筑混凝土后造成混凝土观感差,并存在渗漏水的隐患。
防治措施:在后浇带模板上设清扫口。
- 斜屋面结构混凝土不密实造成渗漏水
通病分析:屋面坡度大,砼在振捣过程中易滑落、离析,使砼在斜坡面上无约束滑落、自然成型。砼密实性难以得到控制,留下屋面渗漏隐患。
防治措施:在浇筑前,所有阴、阳脊必须用钢筋定位。砼浇筑时,所有的梁、柱采用插入式振动机振捣密实,将斜板上流淌下来的砼铺平,待板砼的塌落度达到3㎝-5㎝时,用手提式平板振动机自下往上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振捣后加1:3水泥砂浆随捣随抹,并扫毛,确保结构砼具有自防水能力。
- 螺杆眼漏浆
通病分析:模板上螺杆眼大于螺杆的塑料套管,振捣过程混凝土浆料从缝隙中漏出,拆模后,螺杆眼周围成蜂窝麻面状。
防治措施:采用新型的塑料套管及堵头,防止漏浆。
- 墙柱垂直度偏差大
通病分析:墙板单侧支模时,墙模板固定不牢固,在混凝土浇筑时,未进行模板垂直度的复测检查。
防治措施:由于剪力墙自身刚度有限,在墙模垂直度偏差较大时,采用钢管进行顶撑或者采用钢丝绳进行拉拽,从而控制剪力墙垂直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事前对对拉螺栓的数量、间距进行全数检查,事中采用激光水平仪对模板垂直度进行复查,砼浇筑完毕后再次复查模板垂直度,发现偏差时及时整改。
通病分析:砌筑前未排版,砌筑过程中未使用皮树杆,不用“三一”砌筑法使灰缝不均匀,不饱满。
防治措施:根据墙体尺寸及砌块规格进行排版,适当调配皮数,将灰缝做出标记,拉通线砌筑,做到灰缝基本一致。及时勾缝,并做到横平竖直,深浅一致。
- 薄灰法砌筑加气块砌体拉结筋缺失
通病分析:薄灰法砌筑加气块灰缝厚度为3-4㎜,而钢筋直径最小为6.5㎜,无法直接敷设,需在砌块上开设敷设槽,工序复杂,经常出现拉结筋未敷设情况。
防治措施:采用L型铁件,避免在砌块上开槽的麻烦,保证砌体有拉结。
- 砌体拉结筋位置偏差
通病分析:结构施工预埋时未按砌体皮数精确预埋或后植筋时未按灰缝位置进行植筋,导致拉结筋没有处在砌体灰缝位置,砌筑时直接弯折后进入灰缝,达不到拉结作用。
防治措施:采用预埋时,应精确测定楼层标高线,按确定的灰缝位置进行预埋;采用后植筋做法时,应先在混凝土墙柱上测定楼层标高线,画出皮数杆,按灰缝位置进行植筋。
- 窗台未做泛水坡造成渗漏水隐患
通病分析:窗台未做泛水。
防治措施:窗台应做泛水坡,泛水坡外低内高形成顺水坡,内窗台以高于外窗台30㎜为宜。
- 梁底塞缝不规范
通病分析:操作人员为加快进度、偷工,直接将墙体一次砌筑到顶,缝与墙体一次完成。
防治措施:墙体砌筑至梁底预留30-50㎜,间隔至少15天后开始嵌缝。分两次镶嵌密实,第一次用C20微膨细石混凝土填塞,两侧留出20mm,待砼初凝后,再用水泥砂浆嵌缝压实。
- 砌体墙面管道穿墙处后开孔影响墙面质量及观感
通病分析:砌体墙面管道穿墙随意后开孔(常见水钻开孔,甚至人工掏孔),不仅影响施工管理,而且影响墙面抹灰质量。对于外墙面后开洞还容易带来渗水漏水隐患。
防治措施:砌体施工前,根据墙面尺寸按不同规格集中加工砼预制套管;砌体施工前,对需要在墙面预留穿墙套管位置作出标记,向工人做好交底,一次性将预制套管砌筑成形,避免事后开孔。
- 水电管线开槽易造成抹灰层开裂
通病分析:水电安装工程对墙体随意剔凿、修补不专业;影响墙体整体强度,易产生空鼓裂缝。
防治措施:采用砌体包管砌筑工艺避免剔凿修补,还可防尘降噪,杜绝抹灰空鼓裂缝。
- 箱体位置未正确留设,在墙体上开凿
通病分析:因砌体施工时未预留或安装箱体位置不准确,在墙体上大面积切割开凿,严重影响砌体的整体性。
防治措施:加强前期策划,明确预留洞口的部位和尺寸,按规范要求预制相应尺寸规格的钢筋混凝土过梁,避免随意开槽。
- 构造柱顶部砼浇筑不密实
通病分析:构造柱上口混凝土浇筑有一定难度,操作人员往往会偷工,导致构造柱上口未一次成型。
防治措施:在便于浇筑砼的一侧支设喇叭口,与梁底密实不留缝隙,浇筑完成后,压实抹光。拆模后,并立即将喇叭口砼剔除。
- 窗台压顶部位过梁欠规范产生裂缝
通病分析:窗台压顶搁置长度不够或厚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窗角部位应力集中导致窗台下墙开裂或洞口变形。
防治措施:窗台压顶两侧搁置长度不小于250㎜,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20㎜,保证其刚度,满足上部应力传到需求的承载力,保证砌体整体性,避免窗台下墙开裂。采用预制构件,效果更佳。
通病分析:粉刷层在墙梁柱结合处,水电管线开凿处,窗下口等部位,由于未设置加强措施或是加强措施设置不到位,导致该部位裂缝空鼓。
防治措施:采用加设钢丝网的工艺,保证了特殊部位的加强措施,提高整体性。
- 门窗过梁上口开裂
通病分析:门窗过梁上口塞缝不密实,导致抹灰后开裂。
防治措施:通过深化设计,采用主题结构梁下挂方式,与主体结构一次性浇筑,杜绝了二次结构施工后抹灰层开裂。
- 阴阳角不方正、不顺直
通病分析:房屋主体结构与楼层标高、轴线等几何尺寸不正确,施工操作程序不规范,不重视阴、阳角应找方的操作要求。
防治措施:阴阳角抹灰过程中,必须以基准点或护角线为标准,并用阴阳角器、保温专用阴阳角等作辅助操作;阴阳角抹灰时,两边墙的抹灰材料应与护角线紧密吻合,但不得将角线覆盖。
- 楼地面开裂
通病分析:面层收缩产生不规则裂缝;未按要求留设伸缩缝或伸缩缝设置不合理出现收缩裂缝。
防治措施:素水泥浆结合层在调浆后均匀涂刷,且随刷随铺;伸缩缝要求缝线平直,宽度及深度符合要求;及时做好养护工作。
- 屋面宜积水,整体观感差
通病分析:屋面施工前,未进行图纸深化设计,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无组织排水施工,导致易积水、漏水,影响美观。
防治措施:屋面施工前,根据现场尺寸和水落口位置进行深化设计。在屋面设置排水沟,进行有组织排水,排水沟找坡不小于1‰。
- 块材踢脚线过宽
通病分析:墙面粉刷到底,块材踢脚线粘贴施工,由于粘结层较厚,出现:踢脚线偏厚,观感差;上口有白色乳胶漆、灰色水泥、块材本色三种颜色,观感处理难度较大。
防治措施:墙面粉刷时打糙到底,面层在踢脚线层高度范围内进行预留,不粉刷,踢脚线施工时块材内口与墙面平齐。
- 石材地面泛碱返湿
通病分析:水泥砂浆中的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因石材抗渗能力较差被大量的水分溶离出来渗透至石材表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碳酸钙,当水分蒸发后碳酸钙就呈结晶状物质停留在表面形成泛碱。
防治措施:铺贴地面石材前,对石材进行防碱背涂和养护液的涂刷保护,背面和侧面防碱背涂,正面刷养护液。
- 外墙面砖、石材饰面泛碱、渗白浆
通病分析:外界水通过外墙开裂缝隙进入水泥砂浆粘贴层,存在水泥中的游离氧化钙溶解于渗透水中变成石灰水;出现泛碱、析白、流挂现象。
防治措施:贴外墙面砖应提早一天将墙体粉刷及面砖浇水湿润,勾缝的深度宜凹进2-3㎜。禁止在雨天或墙面过湿时进行勾缝,以免今后泛碱溜白浆现象时,宜用聚合物砂浆,且应粘贴饱满;建议石材安装采用干挂安装工艺,从根本上解决泛碱、析白、流挂的问题。
- 楼梯木扶手接头不严
通病分析:扶手材料含水率大,安装后风干产生收缩裂缝;接头的切割面不平整,角度不合适;采用胶口剂粘结时,气温过高、过低或操作不当粘结不牢固。
防治措施:木扶手应使用干燥材料,含水率≤12%;接头的切割面要用木锉修整,保证接触严密,宽度>7㎝的扶手,要作暗大头榫;接头胶结是要由下而上进行,涂料涂抹要均匀,多余的胶尽力挤出擦净。
- 休息平台栏杆离地面空挡(≥10㎝)未封堵
通病分析: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对此细部节点的强文规定不熟悉,施工时易被遗漏忽视。
治理措施: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6.3规定栏杆离地面10㎝高度内不应留空,宜设置与地面或踢脚线同材质的翻口。
通病分析:基层清理不到位,铺贴或涂刷作业不规范、施工完成后被尖锐硬物碰撞破损,造成渗水。
防治措施:基层应清理干净,并干燥后方可铺贴;卷材应采用满粘法,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涂料应薄涂多遍成活,各遍之间应垂直涂刷;施工完成后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 下沉式卫生间渗漏水
通病分析:吊模部位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浇筑间隙过大产生冷缝,或吊模采用铁丝斜拉加固。
防治措施:沉箱采用定型化模板,禁止采用铁丝对拉、斜拉加固,加强混凝土浇筑工艺的落实,保证混凝土密实度,管道预留洞口封堵密实。
- 厨房间烟道、卫生间排风管渗水
通病分析:烟道安装后洞口封堵采用吊模浇筑,但未进行分层施工,混凝土浇筑随意、不密实。
防治措施:烟道安装后,洞口封堵时采用细石混凝土分二层浇筑,并做蓄水试验;洞口封堵后在烟道四周做小反坎,高于四周地坪,防止积水;烟道根部四周设置防水涂膜层。
- 用水房墙体根部渗水
通病分析:用水房间墙体根部未设置混凝土翻边;或用水房间混凝土翻边浇筑前没有套浆或清理不彻底,有渗水通道。
防治措施:在楼层混凝土浇筑时,分二次成型混凝土翻边,首次与楼面同时浇筑,高度在楼层结构面上100㎜左右,宽度以半墙为宜,在墙身砌筑前弹线后再次浇筑补直。混凝土翻边浇筑前认真清理,洒水湿润,并套浆后浇筑,用插入式振动器浇筑,并做好养护的成品保护工作。
- 外墙线条、挑板部位的墙体根部渗漏水
通病分析:外墙根部线条、挑板等凸出部位墙体根部未设置混凝土翻边,造成渗漏。
防治措施:在外墙线条、挑板等墙体根部增加200高混凝土翻边,混凝土翻边浇筑时应清理干净及套浆,或与主体结构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
- 外围梁边渗漏水
通病分析:传统模板安装工艺中,边梁、外围剪力墙上口模板采用铁丝斜拉加固,提早拆模螺杆扰动混凝土及铁丝锈蚀形成渗水通道。
防治措施:针对外墙梁模板安装工艺进行改进,采用单边对拉螺杆,内侧固定在板底模板上,外侧略低于内侧,水泥内撑条控制截面尺寸。
- 外墙穿墙螺杆洞部位渗漏水
通病分析:支模时对拉螺栓留下的螺杆洞未填嵌或填嵌不密实。
防治措施:首先向螺杆洞里打发泡剂,将外墙面螺杆套管向内40㎜铲掉,内墙面螺杆套管向内20㎜铲掉,外墙面向内20㎜打20㎜的硅胶,最后两侧20㎜用水泥砂浆封堵,并在外墙面做直径为60㎜的装饰饼。
- 外墙孔洞渗漏水
通病分析:外墙孔洞填嵌不密实,基层未清理干净。
防治措施:将孔洞内杂物垃圾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支模口两侧模板,模板超出洞口上方50㎜;浇筑C20细石混凝土(掺防水剂和膨胀剂),充分插捣密实;在2-3天后拆除模板,凿除表面凸出的多余混凝土,并修补好混凝土缺陷;在墙外侧孔洞及周边分多遍涂刷1.0㎜厚JS防水涂料,涂刷范围超出孔洞周边50㎜。
- 外窗窗台渗漏水
通病分析:窗下未设置混凝土窗台;或间隙过大、过小嵌填不密实;粉刷前未清理并洒水湿润;外窗台与窗框之间打胶不严密;外窗台泛水坡度过小。
防治措施:按设计标高准确浇筑混凝土窗台,上部做出内高外低斜面;窗框安装前先粉刷好防水护框,每次粉刷前均须清理松动部分,并洒水湿润;留置好外窗框下的泛水R角,保持窗台不积水。
- 外窗窗框渗漏水
通病分析:外窗防水节点深化不细致,施工考虑不周全;副框与墙体间砂浆封堵不密实;发泡胶、密封胶施工质量差;门窗本身密封性能不达标,导致外窗渗漏现象。
防治措施:外窗四周沿副框做一道JS防水,中间压一层无纺布,包过墙边150㎜;副框与结构间用防水砂浆填塞,不得加塞保温板;主副框间空隙满打聚氨酯发泡胶;外窗收口采用防水砂浆;窗侧及EPS面层涂料施工完毕后,主框外密封打胶;外窗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外窗现场淋水见证检验。
- 屋面排气孔防水做法不规范
通病分析:只注重屋面排气孔的整体排版及过分注重排气孔的外形美观,忽视了排气孔的防水要求。
防治措施:防水层应上翻≥250㎜,防水收头处用密封材料封堵,并用金属箍夹紧。
通病分析:传统采用普通盒子、固定措施不可靠,很容易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偏差,导致成型效果差,贴模度不高。
防治措施:利用带筋盒子替代传统电盒,在预埋时用钢筋穿过盒子两边自带的环口,再将盒子固定在要预埋的位置,以此防止浇筑过程中的位置偏移。
- 剪力墙中后装配电箱及背面引起墙面空鼓、开裂
通病分析:剪力墙上配电箱预留洞口往往采用留设通洞的方式,在后期箱体安装补洞后,箱体背后及四周装饰面易产生空鼓、开裂。
防治措施:措施一:剪力墙配电箱预留洞口留设,不要留设通洞,避免箱体背面补洞后空鼓、开裂;措施二:剪力墙中配电箱一次成型做法预埋控制;在主体施工时配电箱可以提前供应条件下,建议采用主体施工箱体一次成型施工,箱内采用角钢和可调式螺杆加固,防止变形,操作简易可循坏利用,保证箱体预埋一次成优。
- 厨卫间地漏标高控制偏差大
通病分析:传统埋设施工工艺,地漏埋设工序在厨、卫间地面防水施工及找平前,地漏的安装标高偏差大。
防治措施:地漏登高管安装施工完成后,防水施工后在地面找平前留设套管并进行固定,地面找平完成后取出套管,根据地面及建筑标高调整就位安装地漏。
- 厨卫间管道根部渗漏水
通病分析:传统吊洞施工工艺,后浇筑的混凝土与原有混凝土易形成裂缝,并且难以保证密实度,存在工艺缺陷,对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依赖大,施工质量不可控。
防治措施:采用承插式PVC防水套管,在结构施工阶段进行预埋,在管道安装时进行承插胶接。预埋时,需特别关注预埋的尺寸位置。
- 压槽工艺不符合要求
通病分析:压槽工艺常规做法均是用管或其他材料来充当压槽的工具,其成型效果千奇百怪,影响墙面和地面质量,后期安装使用率也不高。
防治措施:制作定型化压槽模具,不仅控制了压槽深度,还保证了墙面和地面的成型效果。
- 管道丝接处漏水
通病分析:管道丝接处因填充物不密实或是拧紧程度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漏水,这些均与操作人员有关,管控难度较大。
防治措施:采用液体生料带(厌氧胶)作为丝接处填充物,因填充物是液体状态,填充程度上容易密实,另外它具有胶的特性,即便拧紧程度不到位,也会紧紧连接到一起,从而达到严密性要求。
- 管道保温接缝处开裂、脱落
通病分析:管道橡塑保温接头平面粘结后易开裂,造成能量损耗,特别是空调管道产生冷桥,观感差。
防治措施:将顺着管道方向保温板接口由原来的90度改为30-45度裁口粘胶连接,从而提高粘胶接触面1.4-2倍;垂直管道保温接口处,外包一层100-150㎜宽相同的保温层,以提高接口处保温的薄弱环节;方形风管保温90度转角处采用45度拼装,保温板裁90度角时不要割透,预留5㎜厚作为整体转角用,然后用胶水进行拼缝。
- 屋面排气道与排水立管间距过小
通病分析:室内排气道与排水立管间距过小,出屋面后排气道风帽井壁部分与出屋面立管位置重叠,且管道必须穿越风帽斜板。对屋面防水、风帽施工造成一定难度,观感差。
防治措施:顶层卫生间排水立管施工时,在室内吊顶以上部分适当调整管道走向,与排气道保持一定的距离,便于两者出屋面部分的施工,并提高观感质量。排气道与女儿墙相邻的情况也适用。
- 风管翘角,连接不严密
通病分析:风管常用材质为镀锌铁皮,传统采用角钢法兰连接,但因风管异形处较多,往往因操作人员经验不足造成下料偏差,从而造成咬口不密实,翘角等。
防治措施:采用新型共板法兰连接,实现全套机械化生产,下料生产均在工厂完成,避免因操作人员经验不足而造成下料偏差。现场只需组装和安装便可,操作简便,质量更能有效控制。
- 管道支架安装前未做防腐
通病分析:施工员未进行技术交底。支架制作后未检查确认,工序质量失控。
防治措施:下料前将型钢表面上的锈蚀、粘结物清理干净,刷防锈底漆;制作后,清理电焊渣等杂物,再刷一道防锈漆,干燥后刷一道面漆(调和漆)油漆要做到均匀、光亮,不脱皮、不起泡、不流淌、不漏涂。
- 电井内智能建筑管线安装混乱、观感差
通病分析:智能部分设计不先进,不合理;智能管线在电井中明敷,且此部分基本为建设单位直接分包,施工走线零乱,导线露裸,金属软管安装不规范,观感差。
防治措施:电井中进入户内的强、弱电的线管在电井中要求进行全部暗敷;而且敷设到相对应的电桥架或配电箱后面,安装过路箱盒或接线盒,保证后期智能分包单位施工时不会造成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