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涵洞工程
7.1 一般规定
7.1.1 以每道涵洞作为一个分项工程进行评定。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个部位和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
7.1.2 涵洞上的填土要求和路基相同。
7.1.3 跨径或全长符合涵洞标准的通道,可参照本章标准进行质量评定。
7.1.4 带有急流漕的涵洞,可按涵洞及急流槽分别评定,再取平均直。急流槽按4.6节的标准评定。
7.1.5 预制混凝土构件(如管节、盖板等),应按照6.13节的标准进行质量评定。
7.1.6 涵洞的桩基应按第6章的标准进行评定。
7.1.7 箱涵钢筋应按6.12节的标准进行评定。
7.2管 涵
7.2.1 基本要求
7.2.1.1 钢筋混凝土圆管外购成品的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的设计要求,并经工地验收后方可进行安装。预制管节必须按6.13 节评定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
7.2.1.2 管节安缝宽度及填塞材料应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办理。
7.2.1.3 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7.2.2 实测项目
见表7.2.2。
7.2.3 外观鉴定
表7.2.2 管涵实测项目
项 次 | 检 查 项 目 | 规定值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规定分 | |
1 | 混凝土强度(MPa) | 在合格标准内 | 按附录D检查 | 35 | |
2 | 轴线偏位(mm) | 50 |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2处 | 10 | |
3 | 涵底流水面高程(mm) | ±20 | 用水准检查洞口2处,拉线检查中间2处 | 20 | |
4 | 涵管长度(mm) | +100,—50 | 用尺量 | 15 | |
5 | 管座宽、厚度(mm) | 大于设计值 | 用尺量3处 | 10 | |
6 | 相邻管节底面错口(mm) | 管径≤1m | 3 | 用水平尺检查按头处 | 10 |
管径<1m | 5 |
7.2.3.1 涵洞直顺,进出口平顺,无阻水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2.3.2 帽石、一字墙或八字墙平直,无翘曲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3 盖板涵、箱涵
7.3.1 基本要求
7.3.1.1 预制盖板必须按6.13节评定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箱涵的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设计要求。
7.3.1.2 沉降缝、防水层及台背回填土应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
7.3.1.3 涵台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7.3.1.4 用做通道时,其净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7.3.2 实测项目
见表7.3.2。
表7.3.2 盖板涵、箱涵实测项目
项 次 | 检 查 项 目 | 规定值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规定分 | ||
1 | 混凝土和砂浆强度(MPa) | 在合格标准内 | 按附录D检查 | 30 | ||
2 | 轴线偏位(mm) | 明涵 | 20 |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2处 | 10 | |
暗涵 | 50 | |||||
3 | 结构尺寸(mm) | ±20 | 用尺量3~5处 | 20 | ||
4 | 涵底流水面高程(mm) | ±20 | 用水准仪检查洞口2处,拉线检查中间2处 | 10 | ||
5 | 长度(mm) | +100,—50 | 用尺量 | 10 | ||
6 | 孔径(mm) | 大于设计值 | 用尺量3处 | 10 | ||
7 | 顶面高程(mm) | 明涵 | ±20 | 用水平尺检查按头处 | 10 | |
暗涵 | ±20 |
7.3.3 外观鉴定
7.3.3.1 涵身直顺,涵底铺砌密实平整。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3.3.2 进出口与上下游沟槽连接顺适,水流畅通。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3.3.3 帽石、一字墙或八字墙平直,无翘曲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3.3.4 涵洞处路面平顺,无跳车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3~5分。
7.4 拱涵
7.4.1 基本要求
7.4.1.1 拱圈砌筑或浇筑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7.4.1.2 拱圈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方可拆架、回填土。拱圈出现 裂缝时,必须查明原因,加以处理。
7.4.1.3 沉降缝、防水层及台背回填土应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
7.4.1.4 涵台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7.4.2 实测项目
见表7.4.2。
表7.4.2 拱涵实测项目
项 次 | 检 查 项 目 | 规定值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规定分 | ||
1 | 混凝土或砂浆强度(MPa) | 在合格标准内 | 按附录D或F检查 | 35 | ||
2 | 轴线偏位(mm) | 30 |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2处 | 10 | ||
3 | 结构尺寸(mm) | 拱圈 | 混凝土 | ±15 | 用尺量检查5处 | 20 |
石料 | ±20 | |||||
涵台 | ±20 | |||||
4 | 涵底流水面高程(mm) | ±20 | 用水准仪检查洞口2处,拉线检查中间2处 | 10 | ||
5 | 跨径(mm) | ±20 | 用尺量3处 | 10 | ||
6 | 长度(mm) | +100,—50 | 用尺量 | 10 | ||
7 | 砌体平整度(mm) | 20 | 每侧墙用2m直尺查5处 | 5 |
7.4.3 外观鉴定
7.4.3.1 涵身直顺涵底铺砌密实平整,拱圈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4.3.2 进出口与上下游沟槽连接顺适,流水畅通。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4.3.3 帽石、一字墙或八字墙平直,无翘曲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5 倒虹吸管
7.5.1 基本要求
7.5.1.1 管节接头及进出口接缝必须进行防水处理,确保不漏水。填土前应做灌水试验,符合要求后才能填土。
7.5.1.2 管节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预制管节必须按6.13节评定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
7.5.1.3 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7.5.2 实测项目
见表7.5.2。
表7.5.2 倒虹吸管实测项目
项 次 | 检 查 项 目 | 规定值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规定分 | ||
1 | 混凝土强度(MPa) | 在合格标准内 | 按附录D检查 | 35 | ||
2 | 轴线偏位(mm) | 30 |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2处 | 10 | ||
3 | 涵底流水面高程(mm) | ±20 | 用水准仪检查洞口2处,拉线检查中间2处 | 15 | ||
4 | 相邻管节底面错口(mm) | 管径≤>1m | 3 | 用水平尺检查接头处 | 10 | |
管径>1m | 5 | |||||
5 | 竖井尺寸 (mm) | 长、宽 | ±20 | 用尺量 | 15 | |
直径 | ±20 | |||||
6 | 竖井高程(mm) | 顶部 | ±20 | 用水准仪检查 | 15 | |
底部 | ±20 |
7.5.3 外观鉴定
7.5.3.1 上下游沟槽与竖井连接顺适,流水畅通。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5.3.2 井身竖直,内面平整。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6 顶入法施工的桥、涵
7.6.1 基本要求
7.6.1.1 基底应密实,并有足够承载力。
7.6.1.2 严禁带水作业。
7.6.1.3 工作坑的台背墙必须垂直桥涵轴线,并有能承受顶进力的足够强度。
7.6.1.4 节间接缝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水处理。
7.6.2 实测项目
见表7.6.2。
表7.6.2 顶入法施工的桥、涵实测项目
项 次 | 检 查 项 目 | 规定值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规定分 | |
1 | 轴线偏位(mm) | 涵(桥)长<15m | 箱100 | 用经纬仪检查 | 40 |
管50 | |||||
涵(桥)长15~30m | 箱150 | ||||
管100 | |||||
涵(桥)长>30m | 箱300 | ||||
管200 | |||||
2 | 高程(mm) | 涵(桥)长<15m | 箱+30,—100 | 用水准仪检查两端 | 50 |
管±20 | |||||
涵(桥)长15~30m | 箱+40,—150 | ||||
管±40 | |||||
涵(桥)长>30m | 箱+50,—100 | ||||
箱30 | |||||
3 | 相邻两节高差(mm) | 管20 | 用尺量5处 | 10 |
7.6.3 外观鉴定
7.6.3.1 顶入的桥、涵身直顺,一字墙或八字墙表面平直,无翘曲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6.3.2 进出口与上下游沟槽或引道连接面直平整,水流或车流畅通。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