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

2024-11-20 44点热度 0人点赞

 

 

 

 

 

 

 

批准:

审核:

编制:

江苏省建筑工程公司

2002年1月16日

编 制 依 据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包括:

  1. 《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楼工程施工合同--京合同第02-0002号》;
  2. 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楼工程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结01--结38;

建筑施工图:建0-1--0-3、建总1--建29;

  1. 《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楼工程岩土工程勘查报告》;
  2. 选用的的标准图集: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屋面88J5》;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工程做法88J1》;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室外工程88J9》;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卫生间、洗池88J8》;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楼梯88J7》;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地下工程防水88J6》;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内装修88J4(三)》;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内装修88J4(二)》;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内装修88J4(一)》;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外装修88J3》;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墙身—现浇混凝土88J2(三)》;

《北京市通用图--沟盖板图集》;

《北京市通用图--常用木门、钢木门》;

《北京市地下室防水推荐做法95TJ3》;

  1. 主要规范、规程、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3--9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95);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997年版));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9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112—97);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建筑施工高处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614--92);

《混凝土碱含量限制标准》(CECS53:93)。

5、主要法规: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北

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I01-51-

2000)

6、其它:

《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GB/T4354—94);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2000);

《聚氯乙烯弹性防水涂料》(JC/T674—1997);

《膨胀珍珠岩》(JC209—92);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92);

本公司贯标文件:《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

《作业指导书》;

其他有关科技书籍。

  1. 本施工组织设计需要补充和深化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有:《临时用水施工方案》、《临时用电施工方案》、《基坑降水、护坡方案》、《冬施方案》、《地下防水方案》、《钢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屋面工程施工方案》、《钢筋连接方案》、《基坑回填土、保护墙施工方案》、《幕墙工程施工方案》、《雨季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文明施工组织措施》、《产品保护措施》等。

目 录

  1. 工程概述
  2. 工程概况
  3. 相关单位基本情况
  4. 图纸简介
  5. 工程特点
  6. 主要工程量、主要周转材料用量一览
  7. 施工准备
  8. 环境准备
  9. 技术准备
  10. 物质准备
  1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3. 临时用水、用电设计
  14. 施工总体部署
  15. 项目组织机构的设置
  16. 施工作业段的划分
  17. 施工工艺流程
  18. 进度控制
  19. 技术控制
  20. 质量控制
  21. 安全控制
  22. 材料控制
  23. 施工部署的总原则和总顺序

第五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1. 测量工程
  2. 钢筋工程
  3. 模板工程
  4. 混凝土工程
  5. 脚手架工程
  6. 砌筑工程
  7. 屋面防水及保温工程
  8. 装饰工程
  9. 玻璃幕墙及外墙面砖工程
  10. 钢结构工程
  11. 预应力工程

第六章 几个特殊部位的处理

一、 泵送混凝土的布管路线

二、 后浇带处的处理

三、 各部位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第七章 安装工程施工

    1. 各系统概况
    2.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
    3. 设备安装施工
    4. 电气系统施工
    5. 施工配合

第八章 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第九章 安全技术措施

  1. 安全管理的方针和目标
  2. 安全保证体系
  3. 安全管理措施
  4. 安全工作制度
  5. 安全防护措施
  6. 临时用电措施
  7. 消防管理措施
  8. 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第十章 质量保证措施

    1. 质量方针和目标
    2. 质量管理制度
    3. 项目质量活动过程
    4. 项目质量保证网络
    5. 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 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1. 创建目标
    2. 组织管理
    3. 工作制度
    4. 管理规定
    5. 料具管理和消防管理
  2. 产品保护措施
    1. 产品保护的目的和使用范围
    2. 职责
    3. 具体保护措施
  3. 有关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

第一部分: 卷材防水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第二部分: 聚氨脂防水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第三部分: 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第四部分: 钢筋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第五部分: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1. 技术经济指标
    1. 降低成本措施
    2. 拟应用的建筑新技术
  2. 工程综述

一、工程概况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楼工程,是研究生院教学、办公用楼。工程建设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3号,总建筑面积12769.92m2。该工程主体结构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为四层框架结构,北段为一层地下室及地上六层的框剪结构。本楼室内外高差1.10m,北侧楼层高3.6m,南侧楼层高5.40m。本工程主体建筑檐高23.3—24.0米。

本工程100人中型教室采用井字梁楼盖结构,400人大型阶梯教室采用无粘结后张拉预应力楼盖结构;教学楼进厅屋顶采用钢制桁架梁结构,室内中庭屋顶为钢格玻璃采光顶。

本工程外墙采用面砖、花岗岩、铝合金玻璃幕墙及镂空金属格栅装饰,造型新颖、富有时代气息。内部安装工程包括:通风空调、给排水、照明、楼宇监控、网络、电视、电话、消防报警、电梯。

本工程地质条件良好,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在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层,地基耐力标准值K=160Kpa。本工程场地地下常见水位在-2.06---3.2米之间。

本工程场区三通一平条件具备,场内无重要管沟、管线暗埋。

二、相关单位情况

工程名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楼;

工程地点:北京市中关村南二条;

建设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设计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北京中联环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省建筑工程公司。

三、 图纸简介

A、建筑部分

a、 建筑面积及高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楼工程位于北京海淀中关村,总建筑面积12769.92平方米,由南北两段及中庭组成。北侧每层层高3.6米,南侧每层层高5.4米,室内外高差1.1米,建筑檐口高度24米。

b、 功能布局

南段为大教室(阶梯教室),北段为小教室(普通教室)。南、北两段之间通过5#、6#两部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和通道、顶层梁实现连接。中庭上空,用透明和可翻转的防火玻璃天窗采光和通风。东、西入口处做铝合金中空玻璃幕墙。北侧单层地下室设制冷机房、配电室等。

c、 建筑等级、耐火等级及防火分区

国家二类建筑,一级防火。防火分区:地下部分为第一防火分区;地上一层加上北段二层、三层为第二防火分区;南段二、三、四层为第三防火分区;北段四、五、六层为第四防火分区。

d、 墙体做法

地下室:外墙为300(350)厚钢筋混凝土墙,内墙除钢筋混凝土墙外,还包括部分轻质内隔墙。

其余各层:框架填充外墙采用300厚粘土空心砖砌筑,非承重内隔墙采用200厚陶粒空心砖砌筑。电梯井、楼梯间的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e、 地面及楼面

门厅及中庭采用磨光花岗岩地面;教室及走道采用现制彩色水磨石楼地面;卫生间楼地面做聚氨脂防水层后再贴地砖。

f、 屋面

本工程南段屋面为上人型屋面,北段屋面为不上人型屋面。其区别:上人型屋面铺10厚缸砖面层,不上人型屋面在卷材防水层上刷着色剂保护。其共同点:屋面防水均采用聚氨脂涂膜防水层和橡胶共混卷材防水层双重设防;屋面保温层均采用150厚聚苯保温板;均以水泥焦渣进行建筑找坡(2%)。

g、 室内外装饰

外墙面装饰做法:除1.1米高的勒脚和顶部女儿墙用白色真石漆饰面外,大面积的墙面贴面砖。局部玻璃幕墙采用中空Low-e点式玻璃幕墙和铝合金中空玻璃幕墙。中庭上空做玻璃天窗。室内装饰做法:阶梯教室的侧墙做吸声墙面,卫生间墙面瓷砖由地到顶,其余墙面刷耐擦洗涂料;阶梯教室及走道、过厅等做轻钢龙骨矿棉吸音板吊顶,其余天棚板底刷耐擦洗涂料(内装修做法较多,详见建2改之《内装修做法表》)。

B、结构部分

北段及南段的结构形式为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a、抗震设防烈度:8度;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b、主要结构材料

混凝土:基础垫层为C10,南北段首层及以下构件为C40,其余除注明者外均为C35。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压顶梁、圈梁、门窗过梁等均为C20。北段地下室的外墙、外柱、基础梁及底板的混凝土P8抗渗。

钢筋:φ(一级)钢筋和Ф(二级)钢筋;钢板及型材:Q235钢。

电焊条:φ钢筋用E43焊条,Ф钢筋用E50焊条。

墙体:机制粘土空心砖MU7.5,水泥砂浆M5,陶粒砌块2.36Mpa--2.56Mpa,混合砂浆M5.0。

c、各层的层高:

北段:首层层高4.2米,二—五层层高3.6米,六层层高3.8米;南段:首层层高6.0米,二—四层层高5.4米。

C、设备部分

a. 给水系统:分高低两个区供水,3层以下为低区供水区,由小区给水管网直接供给;4层以上为高区供水,由设在楼内的变频供水设备供给。

b.排水系统:设PL-1至PL-7共7个排水系统,经过管道排至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c.消防水系统:设有消火栓系统、消防喷淋系统。室内、室外的消防用水量均为15L/s。消防给水由设在地下一层的消防加压泵供给,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与两个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连接,楼顶设18立方米消防储水箱,室内设DN65单出口消火栓。

d.通风空调:分全空气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其中南段大教室及中庭设全空气空调系统,主大门处设空调冷热风幕,北段小教室办公室设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地下机房、设备房等房间设通风系统。全楼设有1台空调机组,分布于各层。其空调水系统采用双管制冷热媒变水量系统,夏季供水7℃,回水12℃,空调热媒为60℃~50℃热水。在地下机房及地上各层卫生间按各自功能设排风系统。空调的控制方式为DDC楼宇自控系统。

e.高低压配电系统:本工程属II级负荷。由2路10KV电源通过电力电缆引入该楼10KV配电室。经过8台SF6环网柜引出。分2路分别进入2台SCB9-800型干式变压器。再由封闭式母线槽连至GHD8型抽出式低压开关柜。低压部分为单母线分段运行,正常时两段母线分别运行,故障时母联自投,互为备用。照明及消防负荷为双路供电,在末端自投。

f.照明:干线采用YJV-1KV铜芯电力电缆,沿桥架敷设至各层配电竖井内各照明配电箱。照明设正常照明及应急照明。灯具采用高效节能型,光源以荧光灯为主,配置电子整流器。大教室采用三基色荧光灯,并采用调光系统以供课件的拍摄。

g.消防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由位于首层的消防控制中心及位于各楼层现场的探测器、模块、按钮等组成。其联动控制消防泵、喷洒泵、空调、非消防电源、对讲电话、紧急广播、电梯、防火卷帘门、应急照明、气体灭火等系统。

h.弱电:分楼宇自控BAS、综合布线、有线电视、同声传译、安防系统。该部分我公司只做管线预埋。

i.防雷接地:该工程利用结构基础底板作接地极,柱筋里的主筋作引下线。屋顶设Φ10避雷带。室外设-40×4接地母线。变电所工作接地、防雷保护接地、计算机房工作接地等各种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四、工程特点

  1. 施工现场场地相对较小,部分生活性临时设施设在场外;
  2. 周围是居民区和办公区,建筑物又临街,对于材料运输、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有一定难度;
  3. 平面形状复杂,混凝土标号高,施工技术难度大;
  4. 工期要求紧,质量要求高。

五、主要工程量、主要周转材料用量一览表

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 量 备注
1 土方工程 挖方 m3 11154.62
填方 m3 6156.90
2 结构 钢筋 969
C35混凝土 m3 5372.1
C40混凝土 m3 2983
3 防水 地下 m2 2193.54
屋面 m2 2215.45
4 砌体 m3 3703.56
5 门窗 m2 3800.59
6 玻璃幕墙 m2 1457.9
7 内墙抹灰 m2 25767
8 外墙面砖 m2 6562.45
9 楼地面 水磨石 m2 8722.25
花岗岩 m2 1451.93
10 涂料墙面 外墙 m2 247.49
内墙 m2 25769.0
11 天棚 m2 11265
12 预应力结构 m2 978.48

主要周转材料用量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竹胶板 12-18厚 8000 墙、柱、板模板
2 木材 50×100 m3 100 用于木模板龙骨
3 架料扣件 标准 万个 10 用于脚手架搭设
4 水平安全网 标准 500 水平防护网
5 钢脚手板 标准 800 脚步手架上跳板
6 碗扣式脚手架 Φ48 T 40 用于顶板支撑
7 钢管脚手架 Φ48 T 60 内外架手操作防护
8 编织布 800 防护、遮挡、覆盖
9 密目安全网 2000 外脚手架外围护
10 标识波纹瓦 80 用于通道围护

附:本工程主要平、立、剖面及整体效果图。

  1. 施工准备

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做好施工准备,提高施工的计划性、预见性和科学性,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保障顺利施工的重要环节。

工地的施工准备,主要包括:环境准备、技术准备、物质准备等。

1、环境准备

  1. 场地准备。施工场地已按设计标高进行了平整,地上原有建筑物、树木等都已清除;地下障碍物已探明,场地具备放线、开槽条件;
  2. 道路。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包括主道和干道)已布置好。消防通道也已布置;
  3. 上下水。施工现场的上水管网和下水管网已布置。上下水管网在方便施工和生活的前提下,已尽量缩至最短。
  4. 电源。现场照明用电和动力用电已分开布设,并加装了安全装置。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也已完成。
  5. 通讯。施工现场具备方便的通讯条件。通讯方式包括:市话、无线对讲机和移动电话。
  6. 自然环境条件。工程地质勘探资料已交代。

2、技术准备

  1. 认真阅读和审查图纸,做好主体结构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交底的准备工作;
  2. 检查与本工程相关的图集、规范、规程、标准,工程施工的仪器和仪表,做到事先准备;
  3. 根据预算书的指导及图纸指引,制定主体部分主要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的采购供应计划,预先完成市场调研工作;
  4. 对工程先期要用到的材料,如混凝土原材料、防水材料等要在施工前完成样品采集、材料试验工作;
  5. 钢筋和木工两大工种的技术人员及时进行放样工作,由现场集中配制,保证在地下室结构完成后,立即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
  6. 对主体结构所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如:土钉墙支护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技术、钢结构技术、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等)进行有目的的事先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7. 熟悉施工现场,校核导线点、水准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初步建立以城市导线点为依据的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和以水准点为依据的建筑物高程控制网。

3、物质准备

按照施工总体部署及工程进度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进场。

a、计划投入本工程的劳动力总量

工种

人数

钢筋工 木工 瓦粉工 架子工 辅助工种
320 80 80 100 20 40

 

▲关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原则:

劳动力资源实行专业化配置,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部位划分作业班组,使得各专业班组从事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工作,提高其操作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本工程所有技术工种均持证上岗,其中钢筋工、瓦粉工和木工三大专业工种,所配属的中、高级工占各工种总人数的80%以上。

b、计划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配置情况

土建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情况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使用部位 进场时间
塔吊 60T/M 1 垂直运输 2002.3
塔吊 80T/M 1 垂直运输 2002.2
砼输送泵 HBT50B 1 输送砼 2002、3
混凝土布料器 FB-24 1 布料 2002.3
机动翻斗车 FC1 1 场内运输 2002.1
强制式搅拌机 JZC350 2 搅拌砂浆 2002.1
平板式振动器 2.2KW 4 结构施工 2002.1
插入式振捣器 Ф50.30 20 结构施工 2002.1
空压机 0.7m3 2 结构施工 2002.1
蛙式打夯机 HW01 2 回填土 2002.3
电弧焊机 DN75KVA

DN100KVA

4 钢结构施工 2002.1
闪光对焊机 100KVA 1 钢筋连接 2002.1
直螺纹滚轧机 3 钢筋机械连接 2002.2
木工圆锯 MJ225 1 木工制作 2002.1
木工刨床 MB403 1 钢筋加工 2002.1
钢筋切断机 GJ40 3 钢筋加工 2002.1
钢筋弯曲机 GJ40 2 钢筋加工 2002.1
水磨石机 MS-4 20 2002.7
离心水泵 8BA 2 2002.1
砼切割机 1 2002.1

安装施工主要设备配置情况

序号 机具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电动套丝机 3
2 电动液压煨弯机 φ15-φ70 2
3 液压开孔机 φ50 1
4 手电钻 φ6-φ12 10
5 电锤 φ8-φ25 6
6 绝缘摇表 2
7 万用表 2
8 电焊机 6
9 电缆压接钳 2
10 移动电箱 20
11 手动套丝机 2
12 手动弯管器 2
13 压力钳及案子 1
14 砂轮切割机 4
15 气焊设备 4
16 普通车床 C620-1 1
17 电动打压泵 1
18 手动打压泵 1
19 管道疏通机 1
20 污水泵 6in 2

施工仪器、试验仪表的配置情况

序号 仪器名称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JTD2激光径纬仪 2 用于垂直控制及投测轴线,仪器测角读数可精确到1秒。一台为现场施工人员使用,一台为复核人员使用。
2 DZS-3自动安平水准仪 2 标高的测量与传递
3 无线对讲机 4 分别用于塔吊指挥工通讯联络,混凝土浇筑作业前后台联络。
4 50m铟钢尺 3 用于轴线量测
5 混凝土标养箱 1 带有温控仪,用于施工现场混凝土早期标养。
6 电子测温仪 4 冬施混凝土测温
7 试模 6 4组为混凝土试模2组为砂浆试模。
  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按照最大限度利用已有场地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施工期分阶段布置现场,使得各种材料堆场、机械设备等的放置部位与各施工期相适应。

一、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以满足施工需要的最低限度为前提搭建临设。在可能的情况下,现场所有设施均布置在甲方划定的范围内。

1、现场道路的布置

场内布置4米宽的混凝土硬化道路,将钢筋加工场地、钢筋料场、模板堆场、水电料场、水工房、电工房、钳工房、厕所、办公区、库房等和施工区贯穿起来,既可满足场内运输要求,又可满足消防紧急疏散要求。

2、工具房、水泥库房的布置

将工具房布置工地东南角,其距水工房、电工房、钳工房、水电料场和现场办公室均较近,方便领取生产资料;将水泥库房布置在西大门入口处,使用时再现场二次转运。

3、现场办公室、生产车间的布置

现场办公室布置在施工区域外,环境相对安静,便于办公和联络。钢筋加工场和钢筋料场均靠工地西入口设置,方便材料的装卸和转运,也便于塔吊的垂直运输。水电料场紧邻水工房、电工房、钳工房布置。木工加工车间布置在工地的东南角,紧靠东、南围墙。因现场木工车间较小,尚有部分木制品的加工和制作在场外进行。

4、临时性生活设施的布置

本公司在附近已有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包括职工宿舍、食堂、浴室、文化活动室等),距工地较近,环境也相对安静,便于工人休息!

现场厕所布置在木工车间的南端。

5、小型混凝土搅拌站、砂浆搅拌机的布置

本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需用的全部混凝土均由搅拌站供应,二次结构施工需用的混凝土将在现场搅拌。拟建的小型混凝土搅拌站与砂、石堆场临近,位于建筑物的东入口处,距工地东门亦较近。装修阶段需用的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等也在现场搅拌。砂浆搅拌机紧靠小型混凝土搅拌站布置。

6、临时水电管网的布置

临时水电管网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前提,尽量利用已有的或可提前修建的永久线路。设置临时水电管网时,尽量取用最短线路。本工程临时水电管网的布置遵循以下原则:

  1. 供水、供电的主干线采用环状线路,孤立点采用枝状布置。
  2. 水电管网均沿道路两侧预埋,但供电线路与其他管道避开一定距离。
  3. 供电线路穿道路时加套管:一般电线加套φ48钢管,电缆加套φ100镀锌钢管。
  4. 供水管线埋在地面冰冻线以下。冬季时,明露的管线采用保温带保温。本工程供水管线埋深为800mm。
  5. 本工程共设六个消火栓,其间距均不超过40m,距拟建建筑的距离不超过10m,沿道路两侧布置。
  6. 现场变电站设在场外,施工总电源均自此变电站接出。
  7. 施工现场的总排水方向由南向北,雨、废水均直接汇入已有的城市下水管网。

7、大型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

  1. 主体结构施工时,南北段楼各设一台塔吊,型号分别为:QT60、QT80。
  2. 二次结构施工及室内装修阶段,南北段楼各设施工井架一部。

8、各种标牌、安全维护的布置

  1. 在场区主干道两侧及工地入口处设置醒目的标识牌,内容包括:安全提示、宣传标语等。
  2. 现场所有井、坑、洞、孔等均加围拦或封堵,并醒目标识。
  3. 现场钢管脚手架、塔吊、人货电梯、电气设备等均设置可靠接地。塔吊、人货电梯、外墙施工用脚手架的顶端均装配夜间红灯。

8、施工机械的布置:地下室结构~主体三层施工时设混凝土汽车泵一台;主体三层以上施工时设混凝土地泵一台,布置在建筑物东入口处。

二、临时用水、用电设计

(一)、临时用水设计

①、生产用水:

考虑最高峰用水量为:

浇筑混凝土30m3/h(定额用水量300L/m3)

砌体砌筑:90m3/d(定额用水量200L/m3)

墙面粉刷:800m2/d(定额用水量30L/m2)

按每天8小时计算,则:

q1=[1.1×(8×30×300+90×200+800×30) ÷(8×60×60)]

×1.5=6.5L/s(升/秒)

②、生活用水:

因工人住在配套生活区,生活用水q2可不考虑.

③、机械用水:q3可忽略不计;

④、消防用水:q4=10 L/s(升/秒)

因q1+ q2+ q3=6.5 L/s<q4,加之现场场地较小,故取Q=10 L/s即可。则:每天的用水量为0.01×8*3600=288吨。

因上述每日用水量是按最高峰计算的用水量,实际用水量远达不到此数值。除消防用水外,临时用水总量可按6.5L/s 即187.2吨/天考虑.

由此,现场供水总管直径取80mm即足够。考虑消防要求,现场实取值D=100mm。

(二)、临时用电设计

  1. 现场电动工具总功率:约450KW;
  2. 电焊用电总功率:约370KW(主要为闪光对焊机及交流电焊机);
  3. 室内外照明用电总功率:约50KW;

由此,现场用电总功率约为:

1.05(系数)×(0.5×450÷0.75+0.6×370+0.8×50)=590KW,选用一台定额容量为630KVA的变压器即可.

根据现场临时水源、临时电源的接驳位置,按照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及相关规范、规程、标准的要求,在与业主协商后将制订专项实施方案--《临时用水施工方案》和《临时用电施工方案》,其内容包括:

    1. 临水:包括施工现场消火栓的给水系统、生产用水系统、生活用水系统、现场排水系统等内容;
    2. 临电:包括现场照明用电、机械设备动力用电及总、分电箱、漏电保护装置等的设计和布置等。

(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1. 施工总体部署

本工程合同工期自2001年12月25日至2002年9月30日,后因开工推迟,工期改为2002年1月16日至2002年10月25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拟将总工期分为两个部分,有计划有步骤地的分阶段实施,即:结构部分的施工控制在2002年6月30日前完成,其余项目的施工控制在2002年10月20日前完成。因施工任务紧,项目多,加上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需要事先周密考虑,统筹安排,以确保本工程优质高速、安全无事故地完成!

  1. 项目组织机构的设置

本工程实行项目法施工,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工程全部施工管理工作。主要人员均由项目经理本人亲自挑选,以确保其施工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能力强,能胜任本职工作。现场设项目总工程师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各一名,全权处理本工程相关技术问题。项目组织机构图附后;项目主要施工管理人员名单如下:

项目经理:顾明春

现场经理:黄长富

项目总工:薛明志

土建部分:

项目技术负责人:高宝俭

质量负责人:马德全

材料负责人:吴兴荣

安全负责人:陈阿毛、狄太华

后勤负责人:马春华

施工员:何荣林

钢筋工长:陈希中

木工工长:周伯怀

瓦工工长:周伯来

混凝土工长:徐宝华

安装部分:

技术负责人:许仁军

质量负责人:朱光虎

材料负责人:吴兴荣

安全负责人:陈阿毛、狄太华

电气施工员:高海兵

给排水施工员:姜加顺

暖通施工员:王夕江、刑家国

  1. 施工作业段的划分

北楼和南楼均划分为四个施工段(一、二、三、四),设四个施工班组(A、B、C、D),分别在北楼和南楼进行流水作业。施工时,A班组负责北楼一、二两段;B班组负责北楼三、四两段;C班组负责南楼一、二两段;D班组负责南楼三、四两段。

施工段的划分方法:1轴—5轴为第一段;5轴—后浇带为第二段;后浇带—12轴为第三段;12轴—最后为第四段。

三、施工工艺流程

结构施工:

基坑挖土方 清理基槽、地基处理 浇基础垫层

SBS卷材防水施工 基础底板、基础梁施工 柱、墙施工 满堂钢管脚手架搭设 地下室顶板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基坑回填土) 屋面施工(后浇带清理、灌混凝土)。

建筑施工:

框架填充墙砌筑、抹灰(外装饰施工) 地面施工(水磨石、地砖等) 顶棚装饰 墙壁装饰。

当主体结构施工到三—四层时,便可进行框架填充墙的砌筑。屋面防水和保温施工则须待到混凝土基层充分干燥后方可进行。

四、进度控制

本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计划于2002年3月1日开始,2002年6月22日结束,计划日历工期114天(已考虑部分阴雨天气的影响)。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施工进度安排:

地下室工期:30天

自2002年3月6日--2002年4月4日

首层工期:16天

自2002年4月5日--2002年4月15日

二—五层工期:每层12天,共48天

自2002年4月16日--2002年6月2日

顶层工期:14天

自2002年6月3日--2002年6月16日

考虑阴雨天气及其它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预留6天的机动时间以作备用。

(附:施工进度计划表见后)

进度控制措施:

  1. 根据合同及计划工期编制年度和季度计划,由年(季)度计划制定月计划,由月计划制定周计划和日计划,做到层层有控制,分期抓落实。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个人,每天检查当天施工任务的完成情况,以作统筹安排和合理调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施工现场建立强有力的项目领导班子,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加强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各种施工材料的使用、周转情况,劳动力流向,施工机械调度情况,后勤保障状况等;
  3. 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加大施工周转材料、施工机械的投入;
  4. 合理有序地组织劳动力、施工材料进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工艺流程,组织各种交叉、立体作业,提高工效;
  5. 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等,尽量保证冬、雨季施工正常进行;
  6. 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来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

五、技术控制

  1. 制定并落实项目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专业工长的岗位职责;
  2. 建立技术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技术档案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图纸审查制度、材料(构配件)检验试验制度、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等。
  3. 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按照国家现行的相关规章制度、技术措施等有步骤、有计划组织并实施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处理方案、技术指导措施,以其作为合理组织工程施工、节资增效的有效依据。

六、质量控制

质量目标: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分部工程优良率:80%; 观感质量评定得分率90%以上;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主体工程争创“结构长城杯”奖;整体工程争创北京市“长城 杯”工程。

质量控制措施:

  1. 建立健全各种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使得企业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都有明确的职责范围;
  2.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质量教育,技术培训等;
  3. 按照“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江苏省建筑工程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工程日常施工管理工作;
  4. 经常开展“QC”小组活动,按照“P、C、D、A”循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七、安全控制

  1. 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切实把好安全生产关,确保工程建设期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2. 现场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明确专人负责安全工作。
  3. 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消防设施、安全工具要齐全,并定期检查,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决不留事故隐患。
  4. 为了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开展安全工作,项目部定于每个星期五下午2:00召开全员安全大会,明确这期间的安全工作重点、难点,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八、材料控制

本工程所需材料必须执行如下操作程序:

计划 审核 市场调研 定货(采购) 运输

保管 供应 合格品投入使用 不合格更换或退货。

工程材料在计划、采购、运输、保管、供应、使用等一系列组织和管理过程中要始终遵循保障供应这一基本原则,即要适时、适地、保质、保量、齐备地满足生产需要。在保障材料及时供应的同时,要加速周转,合理调配和使用并注意节约,努力降低消耗,减少工程成本。

附:本工程主要材料、设备进场时间表。

九、施工部署的总原则和总顺序

a、施工部署的总原则:

  1.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遵循基本建设程序;
  2.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建筑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3. 统筹全局,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组织好协作,分期分批配套地组织施工;
  4. 做好整体施工部署与分部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平行流水交叉立体作业;
  5.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确保安全施工,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6. 贯彻勤俭建国方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厉行节约;
  7. 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度,做好冬雨季施工安排,力争全年均衡施工;
  8. 合理紧凑地安排施工现场平面布局,尽量压缩施工用地。

b、施工部署的总顺序: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分阶段组织实施。先地下后地上,先埋管后修路,先深后浅。

  1.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本工程的施工内容包括结构和建筑两部分。结构部分的工程主要有: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架子工程、砌筑工程、屋面工程、钢结构工程、预应力工程;建筑部分的工程主要有:楼地面工程、柱墙面工程、天棚工程、门窗工程、油漆裱糊工程等。

结构部分:

第一节 测量工程

根据北京市标准DBJ- 012195《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要求,本工程外廓边长测距相对中误差应<1/15000mm,相邻轴线误差<2mm,层间轴线竖向传递投测的允许中误差<2.5mm,总高以下轴线投测的允许总误差<5mm,测角中误差≤12″。整个楼层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10mm,层间标高误差≤±3mm。

工程施测过程中,安置仪器一定要严格对中,定平。

A、平面控制测量

1、建立首级控制网(楼座定位用)

本工程的首级控制网采用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呈矩形布设。

以甲方提供的城市导线网测量结果为依据,对本工程的建筑红线进行校验,确实无误后将其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特点,建立相对独立的建筑坐标控制系统,即首级多边形控制网。根据甲方关于该工程坐标控制点的现场交底,该工程的坐标控制点共8个,分别为A、B、C、D、E、F、G、H(详见附图1),以此8个点建立首级控制网。

当验线合格后,在首级平面控制网外轮廓线上测定建筑轴线控制桩,作为施工全过程的轴线控制依据。选点时须注意选择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维护的地方。

桩点必须用砼浇筑,并用钢管进行维护。

2、建立轴线控制网

在首级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轴线控制网的加密工作。根据已校验的坐标控制点和主控轴线结合图纸,利用激光经纬仪测定每条轴线的具体位置,并在建筑物外围钉桩标识。各轴线的控制偏差不超过2mm,累计偏差不超过5mm(可以根据二级建筑方格网法测点和定点)。

3、设定主控轴线并上传

主控轴线是建筑物细部位置放样的依据。本工程南楼与北楼之间夹角2°,主控轴线测设时采用极坐标法。在南楼与北楼分别建立了主控制轴线后,采用直角坐标法测设建筑物的每条轴线。

在首层墙面上设置主控轴线的垂直标志墨线,将经纬仪照准将各主控线引测到施工楼层,施工验线时辅以吊线坠的方法检查。每层每流水段行线、列线各2条,投点容许误差为±2mm。

根据由下层投测上来的轴线,在楼板上分间弹线。投测时,把经纬仪安置在轴线控制桩上,后视墙柱底部的轴线标点,用正倒镜取中的方法,将轴线投测到上层楼板边缘或墙柱上。当各轴线投到楼板上之后,用钢尺量其间距作为校核,其相对误差小于1/2000。经校核合格后,开始该层的施工。

本工程场地条件比较狭窄,在首层地面楼板施工完后,留置主控轴线的交叉内控制点,向二、三、四、五、六层传递轴线。当建筑物施工高度到达±0.00M的位置时,在±0.00M的板面上按轴线内控点的位置预埋200*200*10mm的钢板,在其上做好坐标交点的标识,以后所有上层板均在同一位置预留200*200的洞口(距两侧轴线均为800mm),作为依次向上传递轴线的依据。照准点投测到作业层后,校核间距用钢尺丈量。其精确度按二级建筑方格网的精确度要求。

本工程地下室和地上部分的主控轴线位置见附2、附3图。

4、±0.00M以上轴线的投测

在楼面上主控轴线交叉内控制点部位预留200*200mm的方洞,以便上下通视。通过水准仪将高程传递到该层楼面;用经纬仪(做好是激光经纬仪)定出该层楼面的主轴控制点,通过测量其闭合差和对角线验证其精确度。当确认无误后,通过平移法定出各分轴线的所在位置。由此,再分别定出各柱、墙、梁等的所在位置和几何尺寸。

基础施工测量:

a、挖土边坡放线

根据场地上的建筑坐标控制点和主轴控制点,首先将建筑外墙轴线的交点用木桩测定于地上,并在桩顶钉小钉作为标志。房屋外墙轴线测定以后,根据建筑物平面图,将内部开间的所有轴线都依次测出。检查轴线间的距离,其误差不得超过轴线长度的1/2000。最后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基槽开挖边线,便于挖土。

若同一建筑区内各建筑物的纵横边线在同一直线上,在相邻建筑物定位时,必须进行校核调整,将纵向或横向边线的相对偏差控制在5cm以内。

b、设置龙门板

施工开槽时,轴线桩将被挖除。为了方便施工,在距基槽一定距离处(约6m)钉设龙门板。钉设龙门板的步骤和要求如下:

  1. 在建筑物四角和内纵横墙两端基槽开挖边线外约1--1.5m(根据土质情况和挖槽深度确定)处钉设龙门桩,龙门桩要钉得竖直、牢固,木桩侧面与基槽平行。
  2. 根据建筑场地水准点,在每个龙门桩上测设±0.00M高或低一定数值的线。但同一建筑物注意只选用一个标高。如地形起伏选用两个标高时,一定要标注清楚,以免使用时发生错误。
  3. 沿龙门桩上测设的高程线钉设龙门板,这样龙门板顶面的标高就在一个水平面上了。龙门板标高的测定容差为±5mm。
  4. 根据轴线桩,用经纬仪将墙、柱的轴线投到龙门板顶面上,并钉小钉标明,称为轴线钉。投点容差为±5mm。
  5. 用钢尺沿龙门板顶面检查轴线钉的间距,其相对误差不应超过1/2000。经检核合格后,以轴线钉为准,将墙宽、基槽宽标在龙门板上,最后根据基槽上口宽度拉线撒出基槽开挖的灰线。

c、测设引桩(轴线控制桩)

由于龙门板需用较多木料,而且占用场地,使用机械挖槽时龙门板更不易保存。因此采用在基槽外各轴线的延长线上测设引桩的方法,作为开槽后各阶段施工中确定轴线位置的依据。即使采用龙门板,为了防止被碰动,也应测设引桩。在楼房施工中,引桩是向上层投测轴线的控制校核依据。

引桩钉在基槽开挖边线2--4m的地方,在建筑施工中,为便于向上投点,应在较远的地方测定,如附近有固定建筑物,宜把轴线投测在固定建筑物上。引桩是楼房轴线的控制桩, 在建筑放线时,先测引桩,再根据引桩测设轴线桩。

d、投测基础垫层上的轴线

基槽开挖、垫层打好后,根据龙门板上的轴线钉或引桩,用经纬仪把轴线投测到垫层上,再在垫层上用墨线弹出墙中心线和基础梁、柱边线,便于施工。

基础垫层上放线后,请监理工程师到场验线,验线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e、设定标桩并保护

在主控轴线端部设置稳定牢固的混凝土标桩,标桩埋深60cm,顶部安设一块10×30cm的钢板,钢板下有¢10的钢筋锚钩,在标桩上最后标定点位时,在钢板上钻¢2mm的小孔,通过中心刻画一十字线,小孔周围用红漆画一圆圈标识,使点位醒目。本工程每根标桩上均设两个点位,如:1’、1及5’、5等。

所有坐标控制点和主轴控制点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必须做到标识明确、保护周密。有些坐标点或控制点因处在施工区域,容易引起碰撞而产生点位变化,因此所有点位至少每月复核一次。对于改位的点应及时纠正,以免影响上层结构的施工。复核时,坐标控制点和主轴控制点要联测,以校验其精确性。

钢结构安装位置的控制:

钢结构吊装前,由楼层主控轴线引测钢架梁的安装轴线位置,在柱头支座区弹出清晰的十字控制线,钢架梁结构上也应弹出清楚的安装控制中心线。钢架梁在吊装就位时,每支座区设专人看护和对中。注意对中误差应小于2mm。

钢结构安装垂直度误差采用经纬仪观测校正及挂线坠的方法控制。垂直度误差应控制在小于1/500h。

玻璃幕墙龙骨安装位置的控制:

采用经纬仪照准投测控制测量法。为了防止投点时仰角过大,经纬仪距建筑物的水平距离要大于建筑物的高度,否则须采用正倒镜延长直线的方法将控制轴线向外延长,然后再投点。

轴线投测注意事项:

因建筑物高度较高,外界因素(如:风、雪、温度差等可能影响投测精度,因此投测时宜选择在天气晴好、风力较小、早晚气候条件下进行,投测时要求塔吊、电梯、混凝土泵机等尽量停止运行。

B、高程控制测量

1、高程控制网布设

本工程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法建立,控制点共7个,分别设在工地南围墙、西围墙和北围墙上。南北围墙上各设3个控制点,点距约50m。西围墙上设1个高程控制点。控制点的绝对高程为52.5m。

2、标高传递

基础施工时采用水准测量法传递高程。

基槽抄平:为了控制基槽的开挖深度,当基槽快挖到槽底设计标高时,用水准仪在槽壁上测设一些水平的上木桩,使木桩的上表面离槽底的设计标高为一固定值。为施工时使用方便,一般在槽壁各拐角处和槽壁每隔3~4m均测设一水平桩,必要时,可沿水平桩的上表面拉上白线绳,作为清理槽底和打基础垫层时掌握高程的依据。

主体上部结构施工时采用钢尺直接丈量垂直高度传递高程。施工到±0.00以上时,在结构外墙抄出+1.000m水平线,在该水平线上方便于向上挂尺的地方,沿建筑四周均匀布置四个点,作出明显标记,以这几个点为基准,向上拉尺到施工面上,以确定各楼层施工标高,在施工面上首先闭合检查四点标高的相对关系,当相对高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层标高的后视读数,并抄设出该层的+500mm水平线。

由于钢尺的长度有限,因此向上传递高程时采取接力传递的方式。传递时,施工面及水准点的观测应同时进行,并在钢尺下方悬挂配重(要求轻重适宜),以保持钢尺铅垂向下。

每层标高允许误差±10mm,全程标高允许误差±15mm。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尽量减少误差!

3、钢结构安装支座标高测量

支座预埋铁板上的标高控制测量,应在混凝土初凝时进行,施工支座区混凝土浇筑应采用干硬性的混凝土浇筑,其收缩量小,影响标高误差值相对较小。 支座铁板安置必须平整。

C、施工测量注意事项

    1. 测量仪器定期应进行检测,不合格品、过期的测量工具,严禁使用。
    2. 测量人员必须负责、认真、严格的工作,做到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绝对不允许弄虚作假。
    3. 测量人员要定期对使用仪器、钢尺等及时检查校正,进行维护、保养。
    4. 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要注意仪器使用安全保护,同时要遵守工地安全生产规定,注意自我安全保护和不随意破坏现场安全设施。

第二节 钢筋工程

本工程钢筋总量约1000吨。钢筋等级有两种,即:φ(Ⅰ级)钢筋和Φ(Ⅱ级)钢筋。

常规质量要求
  1. 所有钢筋(包括一级钢、二级钢)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 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钢筋表面或每捆钢筋均应有标志。进场时按炉(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标志、外观等,
  3. 钢筋在使用前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力学和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有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力学性能等显著不正常现象,应根据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其它专项检测;
  5. 钢筋在运输、储存时,不得损坏标志,并按批分别堆放整齐,避免锈蚀和油污;
  6. 钢筋如需代换,应事先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按下列规定代换:
  7. 不同种类的钢筋代换,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
  8. 当构件受抗裂、裂缝宽度、挠度控制时,钢筋代换应进行抗裂、裂缝宽度和挠度验算;
  9. 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直径和根数的要求;
  10. 对于重要的受力构件,不宜用一级钢筋代替变形钢筋;
  11. 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的钢筋。
钢筋加工要求
  1.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2. 一级钢筋的末端要做180度的弯钩,圆弧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3. 二级钢筋的末端如需做90度或135度的弯折时,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4. 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5. 箍筋的末端应做成弯钩状,其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焊接施工

本工程底板钢筋采用闪光对焊进行连接。

焊接工艺要求:

  1. 常温环境采用预热—闪光工艺,负温操作采用闪光—预热—闪光工艺,使钢筋端面充分升温熔化均匀。
  2. 采用100kva对焊机,钢筋对焊焊接初级电压220/380(V),次级电压调节范围3.52-7.94,次级电压调节级数8级,低温对焊时,变压器级数降低一级或二级。
  3. 操作时确保钳口夹紧力≥20KN,最大顶锻力≥30KN,钢筋接头碰焊后,动钳口夹须延长5分钟松动,避免热接头冷却过程中发生冷脆断裂,室外环境气温在-5℃时,接头冷却处适当覆盖石棉保温。
  4. 负温环境钢筋接头处的闪光留量应增加8-10mm。闪光速度由慢到快,开始时近于0,而后约1mm/s ,终止时达1.5-2mm/s ,低温对焊时,烧化过程中期的速度适当减慢。
  5. 焊接前,两钢筋端部从电极钳口伸出的调伸长度为1-1.5d(d为钢筋直径),低温对焊时,调伸长度增加10%-20%。
  6. 施工前,应先焊试件送检,(3个拉伸试验,3个弯曲试验)合格后方可成批焊接。
  7. 接头外观检查内容:

a、接头处无横向裂纹

b、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

c、接头处的弯折不得大于4度。

d、接头处的钢筋轴线偏移小于0.1d(d=钢筋直径),且≤2mm。

⑧、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防止措施:

a、正确调整电极位置

b、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

c、切除或矫直钢筋的弯头

其他要求:

  1. 钢筋的焊接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
  2.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3. 钢筋焊接接头,不宜设置在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4. 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设置在同一构件内时应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D且不小于500mm的区域内,同一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5. 对于受拉区的非预应力钢筋,其在同一截面内的焊接接头数量不宜超过钢筋总量的50%;
  6. 钢筋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7. 本工程柱钢筋采用直螺纹接头,其余采用对焊和搭接;
钢筋CABR直螺纹机械连接施工

本工程基础梁钢筋及直径大于22mm的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

直螺纹连接工作原理:

将两根待接钢筋利用专用套丝机套丝,形成直螺纹丝头,通过直螺纹连接套把两根带丝头的钢筋用扳手拧紧,利用丝间机械的咬合形成整体。

钢筋直螺纹连接示意图

(一)、设备选用

CABR钢筋(带肋)墩粗直螺纹连接技术选用的设备为钢筋墩粗机和钢筋套丝机及其它辅助工具等,其中钢筋墩粗机和钢筋套丝机的额定电压为380V。

(二)、材质要求

CABR钢筋直螺纹连接套须有产品合格证和明显的规格标志及等级标志。本工程所用连接套的规格主要有Φ16、Φ18、Φ20、Φ22、Φ25、Φ28、Φ32等几种,力学性能均为A级,其接头的抗拉强度须达到或超过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应具备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三)、施工方法

(1)、现场准备、人员准备

  1. 为确保钢筋螺纹丝头加工质量,凡从事CABR带肋钢筋墩粗直螺纹加工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班组成员应相对固定;
  2. 根据现场特点,本工程钢筋等强直螺纹连接采取场外预制(基坑外),现场连接的施工方式。所有钢筋丝头的加工均在钢筋加工场地完成。
  3. 安装时墩粗机的夹具中心线应与套丝机主轴中心线保持同一高度,并与放置在支架上的待加工钢筋中心线保持一致。

钢筋支架 钢筋墩粗机

 

钢筋 钢筋套丝机

设备布置方式

人员配置情况:

每台·班配操作工人6-8人,其中操作油泵、钢筋墩粗1-2人,套丝机操作1人,丝头质检、盖保护帽及钢筋搬运4-5人。

(四)、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钢筋下料 套丝 上塑料保护套 拧连接套(与下端钢筋连接) 拧紧连接套,与上根钢筋连接 质量检验 绑扎钢筋骨架。

1、钢筋下料

钢筋下料用砂轮切割机。要求钢筋切割端面垂直于钢筋轴线,否则应调整机器,直至符合要求。钢筋端头不准挠曲,不得有马蹄形。

2、端头墩粗

钢筋套丝之前应把钢筋端肉先行墩粗。墩粗前墩粗机应先退回零位,再把钢筋从前端插入、顶紧,开始给油泵上压。油泵控制压力及各种规格钢筋的墩粗基圆尺寸、钢筋墩粗缩短尺寸详见下表:

钢筋规格 Φ16 Φ18 Φ20 Φ22 Φ25 Φ28 Φ32
墩粗压力Mpa 12-14 15-17 17-19 21-23 22-24 24-26 29-31
墩粗基圆

直径(mm)

19.5-20.5 21.5-22.5 23.5-24.5 24.5-25.5 28.5-29.5 31.5-32.5 35.5-36.5
墩粗缩短尺

寸(mm)

12±3 12±3 12±3 15±3 15±3 15±3 15±3
墩粗长度

(mm)

16-18 18-20 20-23 22-25 25-28 28-31 32-35

 

注:

当钢筋墩粗头不合格时应切掉重墩(钢筋夹持端及墩粗端均应切掉),严禁二次墩粗。墩粗后允许墩粗段有纵向裂纹,如有横向裂纹一律禁止使用。

3、钢筋套丝

钢筋套丝要在钢筋螺纹套丝机上进行。套丝机必须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不准用机油润滑液或不加润滑液套丝。每台套丝机每班可加工400-600个丝头。标准型钢筋丝头的螺纹加工长度(mm)参照下表进行:

钢筋规格 Φ16 Φ18 Φ20 Φ22 Φ25 Φ28 Φ32
丝头长度 16 18 20 22 25 28 32

4、钢筋丝头的检验

CABR钢筋墩粗直螺纹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是丝头加工质量的控制,因此必须认真、仔细检验。丝头检验的要素包括: a、螺纹中径尺寸;b、螺纹加工长度;c、螺纹牙形。

检验方法:

(见后页表)

检验项目 检验工具 检验方法及要求
螺纹中径 检验螺母

螺纹环规

检验螺母应能拧入,螺纹环规拧入不超过1.5扣。
螺纹长度 检验螺母 检验螺母拧到丝头根部时,丝头端部应在螺母中间的凹槽内。
螺纹牙形 目测法观测螺纹齿底不得宽出,不完整齿累计长度不得超过1扣。

加工人员每次装刀时,前5个丝头应逐个检验,稳定后按10%自检,质检人员应按3%抽检。抽检应做检验记录。检查合格的丝头,立即将其一端戴上塑料保护帽,存放待用。凡检验不合格的丝头,应立即做出标志,并切断后重新制作。

5、钢筋连接

  1. 连接前的准备:钢筋连接之前,先回收丝头上的塑料保护帽和套管端头的塑料密封盖,并检查钢筋规格是否和连接套筒一致,检查螺纹丝扣是否完好无损、清洁。如发现杂物或锈蚀要用铁刷清理干净;
  2. 标准型接头的连接:把装好连接套筒的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上,然后用板手拧紧钢筋,使两根钢筋对顶紧,套筒两端外露的丝扣不超过一个完整扣,连接即完成。随后画上标志,便于质检人员抽检、记录。
  3. 接头检验:接头连接完成后,由质检人员分批检验。检验方式为:目测。接头两端外露螺纹长度相等,且不超过一个完整丝扣。

(五)、质量检验

1、现场接头工艺检验

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的要求,在正式加工连接前,按“CABR带肋钢筋墩粗直螺纹连接生产操作规定”,每种规格的钢筋先做一组(3根)试件,待做静力拉伸试验合格后方可大量加工连接。

2、现场接头抽检

在支模前,质检员按规定的抽检数量进行检验。要求钢筋连接质量100%合格。钢筋接头的丝扣外露部分不得超过一个完整丝扣。

每500个接头为一批,每批抽检3个接头。要求钢筋连接质量100%合格。否则必须查明原因重新连接或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其他处理措施。

钢筋的绑扎与安装

a、绑扎

本工程钢筋采用绑扎固定安装,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间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板筋全部交叉点均绑扎)。

箍筋与柱、梁主筋采用缠扣法绑扎,箍筋末端135°弯钩平直部分长度≥10d,箍角定位准确,绑扎牢固,箍筋未端弯钩沿主筋垂直方向错开布置,所有的绑扎丝尾一律甩向墙、柱内芯。

墙体钢筋搭接处,在中心和两端绑扎。钢筋绑扎后要求横竖上行上线,间距均匀一致。

b、安装

本工程墙体钢筋采用Φ14“梯形筋”定位固定,如下图示。

 

柱主筋采用“模口箍”定位固定,柱变截面处,在绑扎梁前,先将柱筋收分。梁、柱箍筋采用“间距尺标”控制定位。板、次梁交叉处,板筋在上,次梁钢筋在中层,主梁钢筋在下,墙柱梁筋交叉密集处,预置φ48×3.5钢管通过,以便砼下料和插入振捣棒振捣。

钢筋保护层块采用PVC定型块。如下图示。

绑扎、安装的具体要求:

  1. 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绑扎牢固;
  2. 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交叉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位的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3. 钢筋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4. 各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且在同一截面范围内,应符合下列规定:

受拉区不超过钢筋总面积的25%;受压区不超过钢筋总面积的50%;

  1.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并举满足设计规定的数值并应同时满足下表的要求: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环境与条件 构件名称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室内

正常环境

板、墙 15mm
柱、梁 25mm
露天 板、墙 15mm
柱、梁 25mm
与土方接触时 混凝土构件 35mm

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需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直径

(mm)

二级钢筋

(直径:D)

一级钢筋

(直径:D)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6 8 10
锚固长度(mm) 420 490 560 630 700 770 875 1120 250 250 250

 

钢筋搭接长度(绑扎接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直径

(mm)

二级钢筋

(直径:D)

一级钢筋

(直径:D)

砼强度等级 C20 C25 C25以上 C20 C25 C25以上
搭接长度 45D 40D 35D 35D 30D 25D

说明:

  • 当二级钢筋直径D大于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采用;
  • 当螺纹钢筋直径D不大于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减少5D采用;
  • 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受压钢筋不应小于200mm;
  • 对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增加5D;
  • 当两根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搭接长度以较小直径计算。

(注:本工程框架采用三级抗震设防,

剪力墙采用二级抗震设防。)

F、关于钢筋工程的其它要求

  1. 所有钢筋均由现场钢筋加工车间集中配制,由施工塔吊结合人力运送到指定位置;
  2. 为了保证柱、墙等受力钢筋的间距和排距,插筋应事先固定在底板的水平筋上,防止其产生松动和移位;
  3. 当采用自动电渣压力焊接工艺时,焊池电压、焊接电流、通电时间等参数要根据钢筋的不同规格按要求选用,同时焊接接头应逐个检查;
  4. 因本工程有些楼面板的厚度较厚,故在上下层钢筋之间要设置钢筋支撑,以保证其位置正确。钢筋支撑的间距控制在1.5m,呈梅花形布置;下层钢筋在绑扎前,事先在模板上划出其位置线,以保证其排列间距的正确;当梁内的钢筋采用双排时,两排之间垫Φ25的短筋;
  5. 基础钢筋开始绑扎之前,基础底线必须验收完毕,特别是在暗柱插筋、梁或墙边等位置线,需用油漆在墨线边及交角位置画出不小于50mm宽,150mm长显著标记。

第三节 模板工程

本工程的施工誓塑同类工程中的精品工程!项目部在近几年成功应用新型木框整体竹胶模板的基础上,将再次精心选材,精心制模,精心安装,确保本工程混凝土的观感效果。

模板工程的一般要求
  1. 本工程±0.00m以下结构采用拼装竹胶模板施工;±0.00m以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采用全钢模板施工,其余结构采用拼装竹胶模板施工。全钢模板的面板采用6mm厚钢板,背楞采用8#槽钢(@300);竹胶模板厚度18mm;支撑系统选用φ48*3.5mm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以上材质均需符合要求。
  2. 模板及支撑系统支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 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位的形状尺寸、相互位置正确;
  4. 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
  5. 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且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要求;
  6. 模板接缝不应漏浆;
  7.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刷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
模板的设计和计算

本工程除首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采用全钢模板施工外,其余结构均采用竹胶模板施工。全钢模板由专业模板生产厂家定制,竹胶模板则在施工现场配制。

现场竹胶模板的配置原则:尽量使用整张竹胶板,且装拆方便,强度、刚度、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

举例说明竹胶模板的配模设计。

1、基础梁模板的配置:

基础梁截面尺寸600*1100mm(底板厚度400mm),模板选用每块规格为2400*700mm的竹胶板,经纵向紧密拼接而成。所配模板形式见下图。

2、楼板模板、墙体模板的配置:

楼板模板、剪力墙模板优先选用整张竹胶板拼接,而将调缝板置于房间(或墙体)的端部(即两侧)。调缝板的宽度经计算可得。

3、楼梯模板的配置:

楼梯斜板及休息平台板底模尽量选用整张竹胶板拼接,模板的长和宽为墙体间的净距离。楼梯踏步模板采用钢制工具式踏步模板。

基础梁配模示意图

剪力墙配模示意图

钢筋混凝土楼板支模示意图

模板的安装
  1.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内外模板之间用φ12穿墙螺栓夹紧、拉牢(注意地下室外墙用的穿墙螺栓上须安装50*50mm的止水钢板,其余穿墙螺栓外侧套φ15塑料套管)。穿墙螺栓自下而上的间距分别为:300mm、600mm、600mm、600mm、800mm…800mm;水平方向的间距均为800mm。
  2. 钢筋混凝土独立柱模板的固定方法: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在每根柱的根部四角预埋4根Φ20的短立钢筋,用于固定柱模底部。
  3. 框架梁侧模、底模、板底模均采用18mm厚的竹胶板。框架梁板的支模顺序:梁侧模包梁底模,板底模平接梁侧上帮模,接缝位置在板底距阴角5CM处。

模板安装其他要求:

  1. 模板表面要求平整洁净,尺寸准确,接缝严密,支撑牢固;
  2. 模板支撑系统必须与施工用脚手架完全脱离,以防脚手架移动从而引起模板变形或混凝土开裂;
  3. 模板施工的同时,各种预留孔洞、预埋件、套管等应准确埋设,安装牢固,防止遗漏,并与安装公司共同验收;
  4. 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当跨度≥4m时适当起拱,设计无具体规定时,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
  5. 当支设上下层支架时,上层的立柱对准下层的立柱,并铺设垫板;
  6. 框架柱模板固定方法: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在每柱根部四角预埋4根螺纹20的短立钢筋,绑扎柱钢筋时,在柱底部采用螺纹14定位箍筋。

现浇结构模板的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 目 允许偏差(mm)
轴线位置 5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墙、梁 +4,-5
层高垂直度 全高≤5m 6
全高〉5m 8
相临两板表面高低差 2
表面平整(2m以上) 5
  1. 模板的拆除
  2. 现浇结构的模板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按下列规定执行:
  3.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
  4. 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的的规定后方可拆除: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
≤2 50
〉2,≤8 75
〉8 100
梁、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2 75
〉2 100
  1. 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2. 模板施工的主要技术要点
  • 模板使用前均编号,按次序地进场堆放,专人负责调配使用。
  • 楼板模板施工时,采用自动整平水准仪抄平,控制板模的水平度。
  • 竖向结构吊垂直线,梁、墙拉通线校正,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撤线,以监察模板的变形情况。
  • 柱、墙混凝土浇筑到楼层面以上+3-5cm标高处,待上表面混凝土沉实,再剔除表层浮浆。
  • 采取以下措施克服竖向墙、柱混凝土的烂根现象:先找平楼面,安装模板时在其位置线外侧粘贴5cm宽,10mm厚的海绵条堵塞漏浆。
  • 在楼板和梁端位置留置垃圾清扫口,浇筑混凝土前,用高压气流吹扫干净模板内杂物。
  • 模板拆下后,及时清理、维护。
  1. 主要构件的支模方法

墙、柱、梁板、楼梯的支模方法详见附图。

第四节 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主体结构的混凝土采用商品砼,而框架填充墙内构造柱、圈梁等的混凝土在现场集中拌制。

现场采用的商品砼事先与混凝土生产厂家签定生产技术经济合同,明确本工程所用砼的强度等级,选用的水泥品种,砂(石)颗粒级配、粒径、含泥量、外掺剂的要求;明确供货时间、送货地点、供货速度、坍落度要求等。要求相关施工技术资料和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A、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

  1. 水泥:优先采用425#(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2. 黄砂: 选用细度模数为2.4--2.9之间的中粗砂,通过3.15mm筛的颗粒数量应大于总数量的15%,含泥量应小于总数量的3%。筛分布曲线应符合要求;
  3. 石子:选用粒径为5--35mm的连续级配的石子,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石子总量的10%,含泥量应小于总数量的1%,石子的抗压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的1.5倍以上;
  4. 外加剂:因本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时正值夏季,所选外加剂应方便高温季节施工及较远距离运输,拟选QJ-7型混凝土泵送剂;地下室抗渗混凝土的外掺剂拟选用UEA微膨胀剂;
  5. 碱含量:混凝土拌制成型后,其碱含量不得超过3kg/m3;
  6. 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本工程建筑檐口高度<30m,故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选用120±20mm。

夏季应考虑的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值

大气温度(度) 10-20 20--30 30--35
塌落度损失值(mm) 5--25 25--35 35--50

B、施工配合比的设计与调整

由供应商品混凝土的厂家负责提供,并报项目总工程师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备查。

C、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

商品混凝土由厂家按规定和图纸要求配送,应选择最短行走路线,以缩短运输时间,减少混凝土的塌落度损失。若塌落度损失过大,切勿自行加水,应由搅拌站根据有关规定处理。

D、混凝土的浇筑

本工程混凝土的浇筑顺序,自西向东进行。施工流水段共分四段(详见平面图),施工缝留设在各轴梁、板跨中1/3区内;框架柱施工缝留置在梁底;框架梁和楼板混凝土共同浇筑,各楼层按施工流水段的划分留置施工缝。混凝土浇筑拟安排两个相对独立的班次作业,每班作业人数为18人,其中机械振捣手3~4人。

本工程地下室基础底板的混凝土以8~9轴间的后浇带为界,分二次浇筑成型,减少后浇带两侧同时浇筑砼后,砼收缩引起钢筋传递的底板内附加应力。地下室外墙混凝土以结构设计后浇带为界分两次浇筑。

a、泵机型号的选择

混凝土输送采用“HBT50B”砼输送泵,最大排量(低压)50m3/h,(高压)250 m3/h。

b、泵管的布置

  1. 布管时应尽量缩短管线长度,少用或不用弯管和软管;
  2. 在同一管线中,应尽量采用相同直径的输送管;
  3. 当新旧管同时使用时,应将新管布置在泵送压力较大处;
  4. 管线的固定应牢固、可靠,其接头应严密,不得漏浆;
  5. 管线布置时,不得直接支承在已绑扎好的钢筋骨架上, 应设置支架使其架空;

c、混凝土的泵送

  1. 混凝土泵机在使用前,应按照泵机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开机空转。
  2. 混凝土泵启动后,先送适量的水润湿泵机和料斗、活塞、泵管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
  3. 经泵送水检查,确认混凝土泵机和管线中无异物存在后,用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约1.5立方润湿泵机和管线内壁。
  4. 泵送混凝土时,应配备通讯设施及联络方法,遇有问题及时处理。
  5. 泵送混凝土的施工现场,应设有统一的指挥调度,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应有备用的混凝土泵机和备用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以应付可能的紧急和突发情况。
  6. 泵送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临时中断时,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搅拌成型至浇筑成型所允许的延续时间,如下表所示:
混凝土强

度等级

大气温度 备 注
≤25度 〉25度
〉C30 90分钟 60分钟 1。掺外加剂或用特殊水泥的由试验确定;

2.数据包括的运输和浇筑完毕时间。

  1. 泵送混凝土时,水箱和活塞清细室中应经常充满水且活塞应保持最大行程。
  2. 当混凝土泵机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油温升高、输送管明显振动等现象而导致泵送出现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应查明原因,及时排除。
  3. 当输送主管被堵塞时,应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逐步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后再泵送。
  4. 混凝土泵送完毕,应将输送主管清洗干净。

d、混凝土的布料

  1. 混凝土的浇筑采取退步作业法,即先远后近,逐步进行,以免影响已经浇筑成型的混凝土。
  2. 混凝土的布料方法:在浇筑竖向结构时,布料管的出口距模板内侧面不小于50mm,且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不得直撞钢筋骨架。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地点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下料,且垂直于模板布料。
  3. 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的移动间距400mm左右,采用快插慢拔法,振捣时间宜15--30秒,且间隔15--20分钟后进行二次复振(《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4. 楼面的混凝土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磨平,槎毛两遍。必要时还可以用铁滚筒滚压两遍,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
  5. 墙体预留方洞口的浇筑:为防止洞口混凝土由于高差较大,混凝土的侧压力推动方洞口模板使洞口位置产生移动,应先将混凝土浇筑至洞口下部,然后在洞口两侧下料,两边同时振捣。可用小木锤轻敲板面,通过声音判断混凝土是否捣实。
  6. 墙体预留套管处的浇筑:先将混凝土浇筑至套管下部,在其一侧下料,振捣直到另一侧有混凝土溢出,再在另一侧下料和振捣,直至混凝土完全覆盖套管。

e、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本工程砼振捣方法采用低噪音的插入式振捣器及平板振捣器振捣。梁高小于600mm时采用板梁一次连续浇筑成型;梁高大于600mm时采用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法。剪力墙的振捣,要求一次分层下料浇筑高度≤500mm,振捣点由低向高,依次振捣密实。各楼层板混凝土浇筑后,采用HM-69混凝土抹光机进行表面抹光。

具体要求:

  1. 结合工程特点,先研究制定混凝土的浇筑方案,并由施工员写出书面技术交底资料,召开由技术负责人和总工程师参加的技术交底会。
  2. 时刻掌握施工阶段的天气情况,特别是雨季更应注意采取防范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正常进行。
  3. 浇筑混凝土时,控制每层的浇筑厚度不超过振动器管长度的1.25倍,按顺序依此振捣密实。振动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约50mm,以使混凝土上下层紧密结合。
  4.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派专人看管钢筋,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得踩踏钢筋及移动预埋铁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
  5. 梁、柱、墙接缝时,底部应先填5--10mm的水泥砂浆一层,其成分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以免底部产生蜂窝现象!
  6. 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完成后,会同监理工程师共同验收。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和垃圾,并浇水湿润模板,但模板内不得有积水。模板底部缝隙用1:3水泥砂浆补缝,谨防漏浆。
  7. 按规范要求做好混凝土试块并养护。试块制作应定班定人。
  8. 按要求做好混凝土浇灌记录。

f、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要求

  1. 混凝土的原材料应按相关规定,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2.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的计量应满足泵送混凝土的规定和要求。原材料的计量偏差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组成材料 允许偏差(总重的%)
水泥、掺合料 ±2
粗、细骨料 ±3
水、外加剂 ±2
  1. 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均要符合《混凝土工程强度检验与评定标准》的有关部门规定;
  2. 混凝土的振捣应密实,不得有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质量缺陷;
  3. 根据质量控制制度,对材料、设备、泵送工艺、混凝土强度等进行科学的和系统的管理。

第五节 脚手架工程

本工程地下室和地上部分的里脚手架采用碗扣式满堂钢管脚手架系统;外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系统。

A、碗扣式满堂钢管脚手架系统

1、系统组成: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由立杆、横杆、顶杆、斜杆、立杆垫座、立杆可调座、立杆连接锁、可调托撑等组成,其核心部件是碗扣接头。

2、组架方法:

  1. 根据规范要求,本工程碗扣式满堂钢管脚手架系统的立杆间距、横杆间距和步架高度均定为1.2m,为重型架;
  2. 根据建筑物的平面特点和结构要求,将脚手架系统分解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即:后浇带两侧和其它区域。后浇带两侧的脚手架系统待主体结构全部完成两个月后开始拆除。

3、施工程序:

  1. 测量立杆底脚距离,安放底座(垫座)。
  2. 安装立杆、碗扣、横杆等,使得各杆件的水平、竖向、横向距离均为1200mm,并在碗扣处安好限位销。安装方法:将上碗扣的缺口对准限位销后,将上碗扣向上拉起(沿立杆向上滑动),把横杆接头插入下碗扣圆槽内,随后将上碗扣沿限位销滑下,并顺时针旋转以扣紧横杆接头(用锤敲击几下即可扣紧)。碗扣接头同时连接4根横杆。
  3. 拼装时要随时检查横杆水平度和立杆垂直度,并应随时注意水平框的直角度,避免脚手架偏扭。每根立杆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6mm,全高绝对偏差不超过100mm。
  4. 根据需要在支撑架的四周设置斜杆(剪刀撑)。若已设置了斜杆,一般不得随意拆除。必须拆除时,要严格控制拆除的根数。
  5. 因建筑物各层的层高有所不同,故应在立杆的顶端设置可调托座,以适应层高要求。

4、施工注意事项:

  1. 支撑架的立杆接缝应在同一水平面上,顶杆(可调托杆)仅在顶端使用,以便插入托座;
  2. 斜撑只在支撑架的四周设置。框架对角节点不能布置斜撑,应错节布置;
  3. 当支撑架拼装到3~5层时,应检查每根立杆底座是否浮地、松动。对于已经浮地或松动的杆件,应旋紧或垫实;
  4. 整架拼装完成后,应检查所有连接件是否扣紧,松动的应用锤敲紧;
  5. 支撑架的高度比(净高/最短边)不得超过5,否则应考虑其它措施加固;
  6. 凡存在明显弯曲、压扁、开裂、脱焊、焊头断裂变形及严重锈蚀的杆件均属不合格杆件,不得投入本工程使用;
  7. 脚手架在未拆除前,安全人员应经常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排除隐患后方能继续使用。

5、脚手架的拆除:

  1. 拆除脚手架时,必须事先划出安全区,设警戒标志,设专人看管;
  2. 脚手架拆除应从顶层开始,先拆横杆,后拆立杆,逐层往下拆除,禁止上下层同时拆除;
  3. 拆除的构件应捆成吊具送下或人工搬下,禁止抛掷;

B、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系统

1、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系统的组成:

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系统由钢管、扣件、底座、连接杆及其它配套构件(如:脚手板、安全网等)组成。

2、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的基础形式:

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系统的自重及其上的施工荷载均由脚手架基础承受,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牢固、安全的脚手架基础。本工程基坑底(外墙外侧)留有1.2m左右的施工操作面,底部均用级配道渣填实,只需在钢管底部垫上通长木垫板即可。为增加脚手架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在进行地下室墙体施工时,可将部分小横杆伸至基坑护坡撑牢,当进行上层墙体施工时,将脚手架系统的下层部分小横杆与墙体对拉螺栓焊接。

3、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的组架方法:

立杆间距1.5m,小横杆间距1.0m,步架高1.8m。

4、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的搭设:

①、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搭设的基本要求:

横平竖直、整齐清晰、图形一致、连接牢固、有操作空间、不变形、不摇晃。

②、施工程序:

先搭设脚手架基础。首步脚手架的步高定为1600mm,在距底部200mm处设置一大、小横杆(即地杆),以保持脚手架系统底部稳定。底部立杆应间隔使用不同长度的钢管,将相邻立杆的对接接头位于不同的高度上,错开立杆的薄弱截面。脚手架搭设时先立立杆,由里向外进行。立杆立好后,架设大、小横杆。当第一步大、小横杆架设完毕后,即在其上铺设脚手板,做好固定件,方便架设第二步脚手架。同时在立杆外侧及时设置剪刀撑,防止脚手架向外倾倒。剪刀撑的设置与脚手架的向上架设同步进行。脚手架的小横杆,上下步应交叉设置于立杆的不同侧面,减小立杆在承受荷载时的偏心距。

立杆对接、扶手接长应使用对接扣件,不宜使用旋转扣件。大小横杆与立杆连接、扶手与立杆连接应使用直角扣件。剪刀撑、斜撑、立杆与大横杆的连接应使用旋转扣件。所有扣件应紧固,开口应向外,这样可以防止闭口缝的螺栓钩住操作者的衣裤,影响操作或造成伤害。

在搭设脚手架时,每完成一步都要及时校正立杆的垂直度和大小横杆的标高、水平度,使得脚手架的步距、横距、纵距上下始终保持一致。

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在脚手架的外围满挂安全网。

5、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的拆除:

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在使用完毕后应立即拆除。拆除时执行以下程序,并要做好下列工作:

安全网 脚手板(竹笆板) 扶手(栏杆) 剪刀撑(随每步脚手拆除) 大横杆 小横杆 立杆。

  1. 对脚手架进行例行安全检查,确认脚手架不存在安全隐患。如发现,应对脚手架进行整修和加固,保证脚手架在拆除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2. 对参与脚手架拆除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
  3. 外脚手架的拆除严禁在垂直方向上同时作业,应在水平方向上逐步向下拆除;
  4. 拆除脚手架时,先清理脚手板上的垃圾杂物等,并严禁高空抛掷。拆除的钢管、扣件等也严禁高空抛掷;
  5. 拆除脚手架时应设置明显的停用标志,设专人看管;

C、脚手架系统的质量、安全要求

A、质量要求

因脚手架的安装质量是适用、坚固、稳定、安全和节约的关键,故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材料的规格、质量必须完全符合要求;
  2. 构造合理,节点紧固;
  3. 有足够和牢固的连墙(稳固物体)点,保证整个脚手架的稳定性;
  4. 脚手板要铺稳,不能有空头板;

B、安全要求

  1. 搭设脚手架的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2. 必须有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按规定设置安全网、安全护栏等里脚手除外);
  3. 有适当的防电、避雷装置;
  4. 有爬梯或斜道;
  5. 架子工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配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6. 脚手架在搭设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经常清理脚手架上的垃圾,注意控制脚手架上的荷载;
  7. 六级以上的大风以及大雨、大雾天气应暂停作业(里脚手除外);
  8. 经常检查有无立杆沉陷、接头松动、架子歪斜变形、空头板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六节 砌筑工程

本工程砌体所用材料有粘土空心砖(300厚)和陶粒空心砖(200厚)两种。其中粘土空心砖用于框架填充外墙,陶粒空心砖用于非承重内隔墙。

(一)、砌体砌筑前的准备工作

  1. 砌体砌筑前,要备好相应的施工机具及材料,并检查砌筑用砖或砌块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
  2. 根据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设计出施工配合比,确定各种材料的用量。

确定每立方米砂浆中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见后)

砂浆强度等级(Mpa)

水泥用量(kg)= *1000

K(调整系数)*水泥标号(Mpa)

K值按下表选用:

水泥标号 砂浆强度等级
M10 M5 M2.5
425# 0.953 0.811 0.632
325# 0.989 0.842 0.690

确定每立方米砂浆中的石灰膏用量按下式计算:

石灰膏用量(kg)= 350 - 每立方米砂浆中的水泥用量(kg)

确定每立方米砂浆中的砂用量按下表选用:

水泥砂浆 砂浆强度等级
M10 M7.5 M5.0 M2.5
425# 1:5.5 1:6.7 1:8.6 1:13.6
325# 1:4.8 1:5.7 1:7.1 1:11.5

③、根据墙体尺寸、砌块规格、结构净空高度、门窗洞口尺寸等妥善安排砌筑平面排块设计,尽可能减少现场切割量。

  1. 砌筑施工

本工程砌体砌筑采用整砖平砌法。

1.砌块的排列顺序

砌块砌筑前要预先排列。排列按以下原则进行:

  • 使墙体受力均匀,整体性、稳定性好,并尽量对称;
  • 尽可能采用规格砌块,不足一块时可用副规格代替,并尽量不镶砖,如一定要镶,也要分散布置;
  • 上下皮砌块应上下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不小于1/3砌块高;
  • 纵横墙交接处也应错缝搭砌。如不能搭砌,应采用钢筋网片加强。

2.砌筑

  1. 砌筑前,在基础平面或楼层平面上,按砌块排列图放出第一皮砌块的轴线、边线和洞口线;
  2. 砌筑砂浆的稠度控制在5--7cm。砌筑顺序按先头角后墙身,先下后上;
  3. 每层隔墙的底部至少砌3皮实心砖。外墙勒脚部位也应砌实心砖;
  4. 砌筑时从转角处或定位处开始按顺序推进,不应在两块中间插砌块。内外墙应同时砌筑,纵横墙交错搭接;
  5. 砌块砌筑时先铺灰,后安装就位。就位时应缓慢垂直下落,避免冲击。砌筑时,表面拉通线,并用靠尺校正水平度和垂直度;
  6. 砌体的全部灰缝应填满砂浆。水平灰缝的饱满度不低于80%。砌体每日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8m;
  7. 砌筑门窗洞口时,应用标准砖错缝镶砌,以保证洞口稳固,方便预埋木砖;

3、砌筑注意事项

  • 砌筑前对砌块进行外观检查,并浇水湿润。砌块表面的污物、泥土及孔洞毛边应清除干净;
  • 当砌体较长较高时,应在墙中加砌实心砖带或铺设拉结条。实心砖至少砌3皮。拉结条可用3φ8钢筋。
  • 门窗口两侧3/4砖和转角1/4砖范围内,不得留设脚手眼。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选用整块砌筑;
  • 墙中的洞口、沟槽和预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
  • 关于砖砌体的接槎:

砖砌体的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若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槎时,可砌成斜槎,斜槎的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若砖墙的临时间断处留斜槎有困难,转角处也可留成直槎,但必须设置拉结条,沿墙高每500mm设置2φ6钢筋,埋入长度每端不小于500mm,末端做成弯钩状。外墙转角不得留直槎。

第七节 屋面防水及保温工程

本工程北楼屋面为不上人屋面,南楼屋面为上人屋面。

上人屋面施工程序(自下而上):

  1. 现制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2.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
  3. 150厚聚苯保温板;
  4. 1:6水泥焦渣最低处30厚,找2%坡,振捣密实,表面抹光;
  5.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
  6. 聚氨脂涂膜防水层;
  7. 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
  8. 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卷材防水层;
  9. 20厚水泥砂浆结合层;
  10. 撒素水泥面;
  11. 10厚铺地缸砖面层,干水泥擦缝,每3*6m留10宽缝,填1:3石灰砂浆。

不上人屋面施工程序(自下而上):

  1. 现制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2.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
  3. 150厚聚苯保温板;
  4. 1:6水泥焦渣2%找坡,最薄处30厚;
  5.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
  6. 聚氨脂涂膜防水层;
  7. 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
  8. 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卷材防水层;
  9. 着色剂。

(一)、聚氨脂涂膜防水施工

  1. 聚氨脂的主要技术特点:

聚氨脂防水涂料是以聚氨脂甲、乙料按一定比例(通常为1:1.5,重量比)混合而成的双组份防水涂料,其液体成膜不受基材形状的限制;温度适应性较强;施工时间相对缩短;涂膜后整体性能好。适用于各种部位的新做防水层及渗漏修补。

B、聚氨脂涂膜防水层的施工方法:

  1. 施工前先将涂层上的基层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留有浮灰 或残渣。如遇基层表面高低不一,应先将其修补平整;
  2. 将聚氨脂甲、乙料按1:1.5的重量比均匀搅拌。可用电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宜3--5分钟;
  3. 先在物体基层表面满刷聚氨脂涂膜一道,控制其厚度在0.6mm左右;
  4. 待第一遍涂膜稍干(以手轻压,不粘手为宜)即在其上满 刷第二道涂膜防水层,涂膜厚度0.6mm。若遇物体阴阳角 等部位,在阴阳角处每边不少于40cm左右满贴玻璃纤维 布一层,随贴随刷聚氨脂涂料;
  5. 根据图纸要求,分层涂刷剩余聚氨脂涂料;
  6. 当进行平面与立面交接处的施工时,应先进行平面的施工,再自下而上进行立面的施工,并在交接部位加贴玻璃纤维布(或无纺布)一层。注意增加的玻璃纤维布(或无纺布)与下层应紧密结合。

C、施工注意事项:

  1. 聚氨脂甲、乙料应分类堆放,做好标识;
  2. 产品运至现场后,存储在仓库内,置于阴凉通风处,严禁接近火源,防止碰撞;
  3. 施工时禁止一切明火作业,现场操作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戴上风帽和手套;
  4. 施工时采取倒退作业法,以免影响已经成型的产品;
  5. 过期产品不得使用。

附:聚氨脂涂膜防水层阴阳角处的做法

(二)、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卷材防水施工

A、卷材材质要求

  1. 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系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其外观质量(包括折痕、杂质、胶块、却胶等)应符合要求;
  2. 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的物理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低温弯折性、不透水性、热老化保持率等)应符合要求;
  3. 按规定对其进行抽样复验,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4. 不同标号、规格的卷材进场后应分别存放,置于阴凉通风的室内,避免雨淋、日晒和受潮,严禁接近火源;
  5. 卷材在室内应直立堆放,其高度不得超过两层,不得倾斜或横压;

B、施工机具准备

机具名称 单位 数量 用 途
吹风机 1 清理基层
扫帚 10 清理基层
电动搅拌机 1 搅拌粘结剂
压子 3 压实卷材,赶出气泡
剪刀 2 裁剪卷材
卷尺 2 度量卷材
墨斗 1 弹基准线

C、人员准备

准备瓦工一个组、防水工一个组,在各施工段上流水施工。

D、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卷材施工

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卷材施工采用满粘法,每幅卷材均与基层“全粘结”,其施工程序如下:

清理基层 涂刷基层处理剂 晾干24h 粘贴附加层

卷材表面涂胶 晾胶 基层表面涂胶 晾胶 卷材粘结 排气、压实 卷材接头粘结 晾胶 压实 卷材末端收头及封边

做水泥砂浆保护层(结合层)

卷材施工一般要求:

  1. 对基层的要求:水泥砂浆找平层表面必须压实,并充分养护,不得有疏松、起砂、起皮现象;基层要干燥,含水率不超过8%;
  2. 清理基层:基层表面必须无杂质、砂子、浮土等;
  3. 卷材表面:不允许有任何隔离剂、灰尘和油污等脏物存在,如发现必须除去;
  4. 胶粘剂:胶粘剂存放较长时间后会有沉淀,使用前必须充分搅拌至没有软疙瘩,使得沉淀物质溶解,各种成分均匀、分散。
  5. 基层处理剂的配置:将EPDM卷材胶粘剂1kg和93#汽油4.5kg混合并搅拌均匀;
  6. 基层处理剂的涂刷:涂刷基层处理剂时要用力,使其渗透到水泥基面的毛细孔中。待基层处理剂风干24h后再进行卷材防水层的施工。

卷材施工:

  1. 将所有阴阳角均抹成直径约50mm的小圆角;
  2. 当找坡层干燥后,在其上满涂基层处理剂[EPDM卷材胶粘剂:93#汽油=1:4.5(kg) ]一遍。正式铺贴卷材前,在做成小圆角的部位(阴、阳角处)先加铺附加卷材一层。附加层的宽度500mm,每边250mm;
  3. 大面积铺贴屋面防水层,施工时注意卷材的搭接。每幅卷材的搭接边不少于两条,每条宽度不小于100mm。在铺贴平面与立面相连的卷材时,先铺贴平面,然后由下向上铺贴立面,并使卷材紧贴阴角,不得空鼓;
  4. 当立面卷材铺贴完成后,在其上满涂聚氨脂涂料,并洒小石子,待石子粘牢后再抹低标号水泥砂浆保护层(20mm厚),以保护卷材接头不被损坏;
  5. 当卷材需要搭接时,其搭接宽度:纵向不少于100mm;横向不少于150mm。并用密封膏粘牢;
  6. 平面与立面的卷材铺贴完成后即可在其上进行水泥砂浆保护层(结合层)的施工。

卷材防水细部做法:

1、直式水落口处卷材防水做法:

  1. 伸出屋面的管道处卷材防水做法:

(见后页)

 

3、 混凝土女儿墙处卷材防水做法:

 

(三)、聚苯板保温层施工

本工程屋面保温层采用板状保温隔热材料—聚苯保温板,厚度150mm,采用粘贴法施工。

1、材料和质量要求

    1. 板状保温隔热材料应外形整齐。厚度允许误差±4mm;
    2. 板状保温隔热材料在使用前,应检查其质量密度及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3. 板状保温隔热材料的运输、堆放过程中应精心操作,保证板形完整,无断裂。运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要采取防潮、防火、防腐措施。

2、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 保温板的铺设应由低端向高端逐步推进;
  2. 聚苯保温板可在现场切割。如遇突出屋面的管道、通风道等,应将保温板紧贴物体边缘裁切整齐;
  3. 铺设板状保温隔热材料的基层表面应平整、干燥、洁净;
  4. 粘贴的板状保温隔热层,应砌严、铺平,分层铺设时接缝要错开。接缝用同类型材料的碎屑嵌填饱满;粘结材料可选用沥青胶、聚醋酸乙烯乳液、101胶或环氧树脂。
  5. 已经铺贴成型的保温板上禁止施工人员走动。如确要通行,须在其上铺好木板

第八节 装饰工程

本工程装饰内容,室内包括楼地面、柱墙面和顶棚面三个部分。室外包括玻璃幕墙和外墙面砖两部分。

本工程装饰施工的总原则:由粗入精,由外到内,自上而下,由湿到干。

A、楼地面装饰工程

本工程楼地面做法有四种:花岗岩楼地面、地砖楼地面、水磨石楼地面和水泥砂浆楼地面。其中水磨石楼地面工程量最大。

1、楼地面工程的施工准备

  1. 抄平放线。统一各房间的地坪标高,将统一的水平线(即通常所称的“1m线”)弹在房间的四壁上;
  2. 进行楼地面的清理工作,并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将预留的孔洞、套管等封填密实;
  3. 检查各预埋件、管线等位置及标高是否正确;
  4. 备好施工机具及材料。

2、垫层施工

1)、焦渣垫层:

本工程焦渣垫层采用1:6水泥焦渣(体积比)。要求焦渣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及未燃尽的煤块,粒径不大于40mm和1/2垫层厚度,粒径在5mm以下的颗粒不超过总体积的40%。焦渣在使用前应浇水闷透,且不少于5天。

焦渣垫层在铺设前,应将基层湿润,然后随涂水泥浆随铺设,最好在顶棚和内墙面抹灰结束后进行。当铺设厚度大于120mm时,应分层铺设,每层压实厚度为虚铺厚度的3/4,压实工具选用振动器或滚筒。

常温下,水泥焦渣垫层施工后需养护2天以上。

2)、混凝土垫层

垫层所用混凝土均为素混凝土,标号为C10。浇筑素混凝

土垫层前,其基层应先湿润。当浇筑面积较大时,在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饼以控制其厚度,并适当设置分仓缝。

3)、砂浆垫层

砂浆垫层一般用于花岗岩地面、地砖地面下的找平,其配合比为1:3--1:4,选用325# 以上的水泥和中粗砂。施工前同样先将基层润湿,但不需设置分仓缝。若铺设面积较大,在房间中间部位要预设灰饼,以控制其厚度。

3、面层施工

1)、花岗岩

花岗岩面层铺贴前,先绘制拼装图,校正尺寸,然后正式

铺贴。铺贴时,先将板块卧放在水泥砂浆找平层上,板块四角同时下落,并用木棰或皮棰轻轻敲击,找平找直。花岗岩板的缝隙宽度应小于1mm。铺贴好的花岗岩应禁止人员踩踏。板块铺贴好的第二天用素水泥浆灌缝,并用同色水泥浆檫缝,并注意做好覆盖保护和养护。

2)、地砖

地砖铺贴前,用1:3或1:4的水泥砂浆作找平层,在地砖背面刮素水泥浆。所有地砖铺贴前均浸水后方可使用。若基层表面较平,不需另行平整,在铺贴地砖前先将基层表面清扫,湿润,刷1--2mm厚的水泥净浆后,再用水泥净浆直接粘贴。

当铺贴有花纹图案的地砖时,因要考虑房间四角对称,故先由房间的中线处向两侧铺贴。如房间尺寸与地砖规格不符,留有较小空隙时,可以通过调整缝宽的办法解决。

已经铺贴好的地砖,要做好围护,禁止人员踩踏。地砖铺贴线路要以施工人员退出方便为前提!

地砖表面有污迹时,可用稀盐酸溶液洗净。

3、水泥砂浆

抹面用水泥砂浆的配合比通常为1:2--1:2.5,厚度通常为20mm。为使水泥砂浆面层与混凝土基层有效结合,在抹砂浆前,先在基层上刷素水泥浆一道,以改善面层与基层间的粘接条件。水泥砂浆应随铺随抹,并在水泥初凝前用木抹压平压实,面层压光用钢抹子两至三遍成活。地面与踢脚相交处做成小圆角或八字角。

砂浆面层的压光,宜在表面初步收水后、水泥终凝前完成。如拖得太迟,将导致起灰和脱皮;压实太早又不易做到表面光洁。

砂浆面层抹好后应立即围护,并根据气候条件定期洒水养护。

4、水磨石

水磨石地面是在水泥砂浆填层上按设计分格抹水泥石子浆,硬化后磨光打蜡而成。水磨石所采用的水泥与石子的配合比为1:1.5-1:2左右。水磨石面层的厚度一般为10mm。

在水泥砂浆找平层上所卧的分格条,应用素水泥浆粘牢,素水泥浆涂抹高度应比分格条低3mm。分格条可用铜质、铝质或玻璃条。铜质、铝质的分格条宽10mm,厚不小于1mm(铝条可加厚至2mm)。镶嵌前应调直,按每米四眼预先打眼穿细铁丝。铁丝和分格条一起用素水泥浆粘牢,并养护1-2天。分格条应接头严密,尺寸准确。

在铺水泥石子浆前,底层应刷素水泥浆一道,铺抹高度应高出分格条1-2mm,石子应分布均匀(如不均匀可再撒一层较粗石子),拍实压平,待七八成干时,用铁抹子抹压至与分格条平齐。如大面积施工可用滚筒滚平压实。

如果同一面层上有数种不同颜色的图案,应先做深色,后做浅色,先做大面,后做镶边。待前一种色浆凝固后,再抹后一种色浆,以免色浆掺合污染。水磨石地面常用的颜料有氧化铁黄、氧化铁红、氧化烙绿等(本工程所用颜料尚未确定),其掺量按水泥用量的5-10%掌握。

水磨石所用石子一般为各色大理石及白云石碎屑,其规格品种见下表:

俗称 大二分 一分半 大八厘 中八厘 小八厘 米厘石
粒径

(mm)

约20 约15 约8 约6 约4 2-6

本工程水磨石面层磨光采用机械结合人工的方式进行。对于大面积的面层用磨光机进行磨光,在无法使用磨光机的部位(如墙角等)则用人工手持磨石进行磨光。开磨前先局部试磨,开磨时间的确定以石子不松动为准。采用机磨的开磨时间要长于人工磨的开磨时间。磨光时随磨随洒水,要始终保证磨盘下有水,并随时清扫磨石浆。磨光作业一般磨2-3遍。头遍磨完用水洗净晾干后,即用同色水泥浆或水泥石子浆填补凹槽及孔隙,经养护后磨第二遍。第三遍用细磨石洒水细磨,直到表面光滑发亮、无磨纹及孔眼为止。

水磨石面层的涂草酸和打腊工作应在可能影响面层质量的所有工序全部完成后进行。涂草酸(或相近溶液)时可用布蘸草酸溶液(或相近溶液,但须事先用热水化开)在磨石面上擦拭,清除污垢,再用软布蘸草酸粉擦拭至磨面光亮为止。打腊时用清洁的软布卷成团,蘸腊液在磨石面上用力擦拭。也可将腊包在薄布内在面层上涂擦,最后还应用干布擦拭,使磨石表面平滑如镜、明亮发光。

水磨石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1. 分格条折断,显露不清晰:主要原因是分格条镶嵌不牢固(或未低与面层),滚压前未用铁抹子拍打分格条两侧,在滚筒滚压过程中,分格条被压弯或压碎。因此为防止此现象发生,必须在滚压前将分格条两边的石子轻轻拍实。
  2. 分格条交接处四角无石粒:主要是粘结分格条时,稠水泥浆应粘30°角,分格条顶距水泥浆4~6mm(如图8~1 所示),同时在分格条交接处,粘结浆不得抹到端头(如图8~2 所示),要留有抹拌合料的空隙。
  3. 水磨石面层有洞眼、空隙:水磨石面层机磨后总有些洞孔发生,一般均用补浆方法,即磨光后用清水冲干净,用较浓的水泥浆(如彩色磨石面时,应用同颜色颜料加水泥擦抹)将洞眼擦抹密实,待硬化后磨光;普通水磨石面层用“二浆三磨”法,即整个过程磨光三次擦浆二次。
  4. 面层石料不匀、不显露:主要是石子规格不好,石料未清洗,铺拌合料时用刮尺刮平时将石料埋在灰浆内,导致石料不匀现象。

B、柱墙面装饰工程

本工程柱、墙面的装饰做法有:瓷砖墙面、花岗岩墙(柱)面、乳胶漆墙(柱)面三种。

1、瓷砖墙面的施工

1)、施工准备及基层处理

瓷砖用量根据施工图纸经计算而得,同时要考虑适当的损耗在内。若瓷砖露天堆放,应在上部搭棚或用油布覆盖,以免瓷砖受潮。在进行饰面安装时,须事先将镜箱、便盆、浴缸等的位置确定,同时肥皂盒、手纸洞等要事先剔留出来。

  1. 一般要求
  2. 对瓷砖的类型、尺寸、颜色等进行选择和分类并进行试排,确保接缝均匀;
  3. 粘贴瓷砖时要注意将接缝填嵌密实,接缝应平整,瓷砖表面不得有裂缝和棱角破损等缺陷。
  4. 同一墙面不得有一排以上的非整砖,并注意将其粘贴在比较隐蔽的部位。

2)、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粘贴用瓷砖应预先经过挑选,并在水中浸泡后取出晾干,

正式粘贴前要试排,使接缝均匀。底子灰为1:3水泥砂浆,厚度约10mm,并随手划毛。瓷砖的粘贴一般在打完底3--4天后进行。

粘贴时,先在底层上弹线找方,算好纵横皮数和粘贴块数。粘贴瓷砖从下至上进行并从阳角处开始,最下一皮砖的下口要放好平尺板。如遇水池、镜框者,应以水池、镜框为中心向两边分贴。瓷砖背面满刮1:1水泥砂浆后,根据挂线逐块粘贴,并用力按压(也可用小铲轻敲砖面),使其与墙面紧密结合,并用靠尺板按灰饼厚度靠平。如遇砂浆不足,应取下瓷砖添浆重贴,不可在砖口处塞浆。每个工作班结束时,必须将瓷砖表面的砂浆用棉纱擦净。

瓷砖层层向上粘贴,每层砖的缝隙必须横平竖直,不平处随时垫平。粘贴时,每层砖上口均压一小木条(或小钢片),以控制瓷砖的灰缝基本相等。瓷砖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大于2.0mm,并用白水泥浆擦平。

粘贴池壁的瓷砖可用1:1.5--2的水泥砂浆做粘结层,厚7--10mm。在池壁与池底交接处,先贴池底的瓷砖,再贴四周池壁的瓷砖。

如瓷砖表面需开孔,可将瓷砖平放在一块较平整的硬物体上,用小锤轻轻敲击钢錾,将瓷砖面层凿开,再凿内侧,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如切割瓷砖,可用钢錾根据尺寸划痕折断后,再用砂轮将断痕磨平。

2、花岗岩墙(柱)面的施工

当花岗岩尺寸较大(边长大于40cm)或镶贴墙面高度较高时,先在基层结构表面绑扎双向间距为400mm的φ6钢筋骨架,将块材用铜丝或铅丝与钢筋骨架绑牢。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在块材上下侧面的两端各钻直径5mm、深12mm的孔(或钻成象鼻孔),用楔将铜丝或铅丝楔进孔内。镶贴时在最下一行两头找平拉线,从阳角或墙面中间一块开始向两侧推进。铜丝或铅丝和钢筋骨架固定时应注意距墙面2cm左右留置空隙,并用靠尺靠平,空隙中可楔入木楔以控制厚度。板的上下口均用石膏固定,较大的板材固定时要设支撑,两侧及底部缝隙均用石膏堵严。当石膏凝结后,用1:2.5水泥砂浆分层灌注,每层灌注高度控制在20--30cm,接缝在板的水平缝下5--10cm,待砂浆终凝后进行第二层灌注。以后逐层向上,层层如此。

浅色花岗岩灌缝用料应为白水泥、白石渣。同时浅色块材不宜用草绳绑扎,以免草绳受潮后使块材表面染上草绳颜色。

花岗岩每日按装固定后,需认真清理饰面,对棱角部位要有保护措施,以免碰坏。

对于小规格的块材,用粘结法固定即可。先用1:3水泥砂浆打底、刮平,厚约12mm,底子灰表面要划毛。待底子灰凝固后,在已湿润的块材背面抹2--3mm的素水泥浆粘结,用木锤轻轻敲击,用靠尺找平找直。

3、乳胶漆墙(柱)面的施工

1)、墙(柱)面的基层处理

在抹灰面充分干燥后,用刷子、铲刀等将灰垢和砂浆残迹

清除干净,粗糙处可用砂纸打磨,裂缝及缺陷处用腻子嵌平磨光。

2)、乳胶漆涂刷

正式涂刷乳胶漆前,先在墙面基层上满批腻子1--2遍。

腻子材料用白乳胶水泥腻子。为避免墙面基层吸水太快,施工前可稍加湿润。涂料经充分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大面积涂刷。

  1. 顶棚面装饰工程

本工程顶棚面的装饰做法有:喷涂、纸面石膏板顶棚、铝合金扣板顶棚和矿棉吸音板顶棚等。

1、喷涂

顶棚面的喷涂做法基本同墙面乳胶漆,不同之处为:墙面乳胶漆采用涂刷工艺,而顶棚面采用喷涂工艺。

喷涂的注意事项:

喷涂时喷嘴要垂直墙面,相距约15--30cm,操作人员双眼要直视喷嘴,并随时与样板进行对照;分遍喷涂时如局部有流淌,应刮去重喷,不能找补;喷涂时喷料易对附近区域造成污染,要注意将门窗和其它饰面遮挡好。

2、纸面石膏板顶棚

纸面石膏板顶棚的施工程序:天棚吊筋 安装龙骨 安装饰面板 面层油漆

  1. 吊筋的固定

通过膨胀螺栓将吊筋直接固定在楼板底部。吊点的间距在0.9-1.2m之间,并沿主龙骨方向布置。

  1. 龙骨的安装与布置

安装龙骨前,先将确定的标高返到墙面上,此标高为封顶板的底标高。照明、通风、消防等专业要与顶棚协调标高并解决预留孔洞等问题,所有设备的悬吊系统应与顶棚分开,同时设备管道不可作为龙骨的支承点。

龙骨安装时先安装主龙骨,后安装次龙骨。对于有高度差的顶棚,先安装高的部分,再安装低的部分。

主次龙骨安装就位后,尚需对龙骨进行整体调平调直。对水平度的控制,主要是对主龙骨进行调平,高度可以通过吊挂件进行调整。对面积较大的顶棚,应起拱,起拱高度为跨度的3/1000。对各种洞口部位的龙骨,还应考虑加设支撑,以增强洞口的稳定性。

  1. 纸面石膏饰面板的安装

用自攻螺钉将石膏板固定在次龙骨上。板与板之间留出3mm的空隙,然后用腻子补平,并注意使板的长边垂直于次龙骨。自攻螺钉的间距约200mm。所有自攻螺钉的钉帽均涂刷防锈漆。

  1. 铝合金扣板顶棚

铝合金扣板顶棚的施工程序:天棚吊筋 安装龙骨

安装饰面板。

  1. 吊筋的固定

通过膨胀螺栓将吊筋直接固定在楼板底部。吊点的间距在0.9-1.2m之间,并沿主龙骨方向布置。

②.龙骨的安装与布置

铝合金扣板顶棚所用龙骨为铝合金“T”型龙骨,其安装与布置方法同非纸面石膏板顶棚龙骨。

③.铝合金扣板的安装

采用活动式装配法,将铝合金扣板直接浮搁在龙骨上。铝合金扣板摆放时应注意其色彩、图案的连贯和协调,板面及外露的龙骨应保持洁净,板面不应有破损,尺寸应一致和完整。

  1. 矿棉板吸音板顶棚

矿棉板吸音板顶棚的施工程序:天棚吊筋 安装龙骨

安装矿棉板吸音板。

①.吊筋的固定

通过膨胀螺栓将吊筋直接固定在楼板底部。吊点的间距在0.9-1.2m之间,并沿主龙骨方向布置。

  1. 龙骨的安装与布置

矿棉板吸音板顶棚所用龙骨为铝合金“T”型龙骨,其安装与布置方法同纸面石膏板顶棚龙骨。

  1. 矿棉板吸音板的安装

因担心矿棉板吸音板尺寸过大可能导致变形,影响装饰效果,故矿棉板的尺寸宜控制在600*600mm以内。安装时采用活动式装配法,将矿棉板吸音板直接浮搁在铝合金“T”型龙骨上。矿棉板吸音板摆放时同样应注意其色彩、图案的连贯和协调,板面及外露的龙骨应保持洁净,板面不应有破损,尺寸应一致和完整。

因矿棉板吸音板为轻质顶棚材料,即怕水又怕潮,故其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应妥善保管。

第九节 玻璃幕墙及外墙面砖工程

  1. 玻璃幕墙施工

玻璃幕墙使用的所有材料和附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以及执行标准的编号;主要部件,与安全有关的材料和附件等,均严格检查其质量、出厂时间、存放有效期,严禁使用不合格和过期产品。

加工幕墙构件的设备、机具必须达到幕墙构件加工精度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计量认证,检查维护的内容包括:设备的加工精度、光洁度、角度、胶体混合比、色调和均匀度等。计量器具应按计量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进行计量鉴定,以保证加工产品的质量和精确度。

幕墙构件的加工环境:要求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也应满足加工需要。

隐框玻璃幕墙的结构装配组合件应在生产车间制作,不得在现场进行。硅酮结构密封胶应打注饱满,注意不得使用过期的硅酮结构密封胶和耐候硅酮密封胶。

玻璃幕墙施工时严防局部产生“冷桥”现象。

施工工艺流程:

安装各楼层紧固铁件→横竖龙骨装配→安装竖向主龙骨→安装横向次龙骨→安装镀锌钢板→安装保温防火矿棉→安装玻璃→安盖板及装饰压条→打密封胶。

1、铁件与建筑结构的连接

  1. 连接铁件按正确位置在预埋件上预埋固定,若是电焊连接则只作临时性点焊两至三个焊点。
  2. 若建筑结构没有预埋件,可用膨胀螺栓作铁件与结构连接。

2、幕墙的就位、调整与紧固

  1. 幕墙组件的装配就位,应一边安装,一边按照幕墙安装基准线进行调整,使幕墙达到正确的安装位置,然后作临时性固定。
  2. 幕墙全部就位后,应再作一次整体检查,并对局部不合适的地方作最后调整,使整幅幕墙的的安装位置达到设计要求。
  3. 对临时焊接件进行正式焊接,紧固联接螺栓,对没有防松措施的螺栓均需点焊防松。
  4. 所有焊缝均应清理干净并作防锈处理。

3、幕墙收口注意事项

按设计要求安装好幕墙的收口结构后,应及时处理其与建筑结构的缝隙,注意要使收口结构饰面平整美观。

4、幕墙的伸缩缝

幕墙伸缩缝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果伸缩缝采用密封胶填充,填胶时应注意不让密封胶接触主梃衬芯,以防幕墙伸缩活动时破坏胶缝。

5、玻璃的安装

  1. 幕墙玻璃安装前,其附近的湿作业等项目必须完成。
  2. 幕墙玻璃与框架必须是弹性联接,玻璃底部垫块的尺寸、位置、数量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 安装玻璃时,玻璃面按设计要求朝向。
  4. 填胶前要对涂胶面作预处理:清理涂胶面的尘土、油污,然后用洁净棉纱沾清洁剂擦拭,晾干后方可填密封胶。
  5. 密封胶充填要均匀注入,挤填密封胶时胶缝深度应大于等于5mm,并及时清理胶缝外的多余粘胶。

6、幕墙上的开启窗

按设计要求在幕墙上规定位置安装开启窗,窗框与幕墙框格结构配合的四边应间隙均匀,窗框周边内外均填密封胶。

7、清洁

在安装玻璃的同时进行幕墙组件的清洁工作,拆除排栅前作最后一次检查,以保证胶缝的质量及幕墙表面的清洁。

  1. 外墙面砖施工

一)、工艺流程

墙面酸洗→基面甩浆毛化→冲筋、基底抹灰→弹基面分格线→排砖→选砖、泡水→自上向下带线粘贴面砖→填缝、 养护。

二)、施工技术要点

  1. 混凝土基层处理必须酸洗、剁毛、甩浆。酸洗采用10%浓度的火碱水擦洗混凝土墙面,然后清水冲洗晾干。剁毛要求剁点间距10mm左右,平均剁点深度3mm。甩浆用掺水重不少于50%的混凝土界面剂 ,与水泥、细砂拌匀使用,甩浆点平均高度4mm,浆点初凝后及时洒水养护。
  2. 底灰抹平养护。底灰配比:水:水泥:粘接剂=1:2.5:0.1,底灰平均厚度6mm,底灰抹后及时洒水养护。
  3. 弹线排砖:首先绘出标准层排版大样图,确定色带及整砖的位置,注意门窗洞口竖向边缝上下一致,横缝与窗台或旋脸一致平,面砖排缝宽度8-10mm,横缝略宽于竖缝。

三)、面砖镶贴细部节点做法要求

  1. 外墙大阳角要点:450合角;
  2. 外墙阴角要点:阴角处砖缝在侧向;
  3. 窗洞要点:有挂边滴水及靠铝合金框处留有8MM宽的填胶凹槽;
  4. 面砖镶贴后必须及时保温养护,填缝采用1∶1的耐水腻子浆。

四)、面砖镶贴强度检验

依据《JGJ110-97》标准,在面砖镶贴砂浆龄期达28天后,对95×45×8(mm)标准块进行拉拨强度试验。粘结强度标准值要求≥0.4Mpa,试验抗拨力要求≥1.71KN,镶贴强度方能符合要求。本工程按上述要求检验。

第十节 钢结构工程

本工程主体入口大厅顶部设计了跨度27.m的腹式钢桁架,代号“HJ”,布置在15轴,桁架制作重量理论值8.1t,桁架结构不对称于D轴。另外“GL1”、“GL2”为钢连系梁。

一)、材料

  1. 钢材选用Q235-BZ,进货质量标准按照《碳素结构钢》(GB700-88)标准。每批钢材进场必须具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材质证明书,写明钢材的炉号,钢号,化学成份和机械物理性能。结构焊接用钢板其厚度容许公差如下:
钢板

厚度

钢板宽度
600~1000 1001~1200 2601~2800 2801~3000
容许偏差
8~10 +0.2-0.8 +0.3-0.8
11~25 +0.2-0.8 +0.3-0.8 +1.3-0.8 +1.4-0.8
  1. 焊条选用“E4315”“E4316”,焊条金属要求抗拉强度≥420Mpa,屈服强度≥330Mpa,延伸率≥22%。

二)、HJ钢桁架施工

HJ钢桁架施工在工厂下料制作零件,杆件号料时按规范要求放置焊缝收缩余量,号料公差≤±1mm,运至场内组装焊接。

HJ钢桁架在场内的大拼装采用胎模装配法,施工较为精确,胎模设置于主体东侧或南侧,浇制C25混凝土工作台,台面平整度≤2mm/2m。其上弹线放样,由于本桁架的下弦杆为曲杆形式,规范允许不起拱。

浇筑胎模混凝土时,在桁架端部、拐角处的节点区设置水平预埋铁,当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在工作面上弹线放样,在节点区构件外侧翼面焊接L12×8定位角钢。

  1. HJ上弦工字梁及GL1、GL2工字梁的焊制施工

施工关键在于防止产生不可校正的热变形,以及因较大的收缩变形产生焊接内应力。

HJ上弦工字梁500×250×16×12梁节点总长度为27.395m。施工操作采用“整装后焊”的方法,组拼焊缝采用V型坡口,焊缝高度he按照与母材等强度的要求,取值应令he=S。

工字梁焊接时,对上下两个翼板预先进行反变形处理,腹板上下两端须开成坡口,同时,必须采取对称施焊,各焊道施工顺序如图中所示。

腹板及加劲板两端应刨平,以保证加工宽度和拼装间隙。

翼缘板进行反变形处理后装配,保持α12,翼缘板与腹板的中心偏移要求≤2,翼缘板与腹板主焊缝部位50mm以内必须干净,无油污、锈迹等杂质。

整装点焊距离≤200mm,双面对称施工,并加Φ25撑杆筋,点焊高度为焊缝的2/3。

焊接过程中应作红漆标志,以区分工字梁的上下翼,为防止工字梁下挠,最好先焊下翼缘的主缝和横缝,焊完主缝,矫平翼缘,然后装加劲板。

钢梁对接焊缝的形式采取450斜切连接,施工中应注意区分工字梁受压和受拉部位;对单根构件要区别拉杆和压杆,受拉部位和拉杆要用斜焊缝,而受压部位和压杆则用直焊缝。本工程HJ钢桁架上弦工字梁为受拉杆件,杆件连接应采用450的斜焊缝,节点间工字梁由于承受自重及屋面荷载,还具有连续梁受力特征,在实际施工时,应根据焊缝所在位置,区分上、下翼板的受拉、受压性质。

B、HJ钢桁架大拼装施工

HJ钢桁架大拼装采用“整装后焊”法施工,各杆件按照设计尺寸放置到胎膜上的相应位置,首先将各节点先点焊整装成型,然后按照下图示顺序号,依次焊完各道焊缝。构件组装焊接顺序图如下:

在焊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焊接变形,防止结构产生较大的焊接次应力。

钢结构的变形,其基本形式有:①.纵向变形,系由焊缝纵向收缩引起的;②.横向变形,系由焊缝横向收缩引起的;③.角变形,因贴角焊缝上层焊量大,收缩也大,因此角变形主要是焊缝在高度方向收缩不均匀引起的;④.弯曲变形,对丁字形截面,焊缝收缩对重心有偏心矩,因而使截面向上弯曲,即弯曲变形是偏心焊缝的纵向收缩引起的;⑤.扭转变形,原因复杂,主要仍是焊缝纵向收缩不均匀引起的;⑥.波浪变形,产生于薄钢板,薄钢板在焊缝纵向收缩的影响下产生翘曲而成波浪形。施焊时应注意防止上述各种变形的发生!

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的控制是施焊过程中的重点,解决方法在于遵循以下原则施工:①.合理选择焊接顺序,采用对称施焊。②.放样下料时放足电焊后的收缩余量,收缩余量值参照《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附录六表格;③.大型结构先小件组焊,再总装配;④.角变形采用反变形法处理;⑤.焊接时在台座上进行,利用刚性固定法控制焊接变形;⑥.先焊接变形较大的焊缝;⑦.手工焊接长焊缝时,选用反逆焊法或分层反向逆焊法。

C、钢结构吊装

  1. 采用两台W1--200履带式起重机同时吊装(臂长30m)。该型号起重机的吊重能力:最小幅度时20吨;最大幅度时4.8吨。
  2. “HJ”桁架悬空吊装,为防止桁架在吊起后摇摆,起吊前在距支座的节间附件用小钢绳系牢,随吊随放松。
  3. 桁架吊点设置在“9”和“14”点,具体吊装时编写方案,复核验算构件的吊装稳定性。吊装点利用“HJ”钢桁架的支座销孔。
  4. 钢桁架由地面扶正时,其侧向稳定性较差,可采用钢木组合绑扎加固。扶正后再拆除加固件。钢桁架安装就位时,应严格控制其垂直度和弦杆的正直度。钢桁架垂直度用挂线锤检验,其允许偏差△≤h/250(h为矢高2.8m),且不大于15mm。
  5. 钢桁架就位校正后,即插上支座销钉,并由缆风绳固定桁架,并及时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即:安装系梁GL1、GL2,以保证钢桁架的侧向稳定。系梁与“HJ”钢桁架的结构连接采用M20高强螺栓锚接。

D、钢结构的防锈、防火施工

钢结构的防锈、防火是钢结构施工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施工时应引起足够重视。本工程钢结构拟采用喷砂除锈,防火涂料的涂抹分层分次进行,涂膜厚度严格按照防火等级的要求。

第十一节 预应力工程

本工程400人阶梯教室大跨度楼层结构,采用无粘接预应力砼空心楼板及预应力钢筋砼扁梁结构。

预应力筋采用直径15.2mm的钢绞线,其质量必须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95),

本工程张拉控制应力σcon值=0.7fptk=1302Mpa。

A、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支梁、板底模→非预应力下筋绑扎安装→铺放无粘接钢铰线→预应力筋端部节点安装→非预应力上筋绑扎、安装→无粘接预应力筋起拱、绑扎固定→隐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张拉→锚固端处理。

B、模板与支撑施工

根据大空间楼盖体系的特点,采用18mm厚,静曲强度高的竹胶板底模,碗扣式可调升降顶的钢管排架支撑体系,通过排架支撑,把荷载传递给下层楼盖直至地基。注意施工时板底应起拱4cm。

预应力框架大梁的侧模应在预应力筋张拉前全部拆除,以避免施加预应力时模板束缚梁的混凝土自由变形,影响混凝土预压应力的建立。

张拉前支撑体系不得松动,待本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C40)的80%以后方可张拉。预应力筋张拉后即可拆除梁板底模及支撑。拆除支撑必须对称进行。上层楼盖砼浇筑前,下层楼盖应复撑。

C、钢筋施工

预应力钢绞线下料长度应满足张拉和锚固施工要求。

空心板预应力钢绞线及扁梁预应力钢绞线均是曲线型放置,安装曲率直接影响预应张拉摩阻力损失值,施工中采用每间隔50cm安放“井”字形钢筋限位,预应力筋曲率最高,最低点及反弯点处统一拉线控制标高及轴距位置,安放同一规格的“井”字形固定筋。

预应力筋与非预应筋摆放时,应严格保证受力主筋的有效高度,低位筋应先铺。钢筋保护块采用专制PVC保护块。

预应力筋两端为加强局部砼抗压能力而配制的构造筋,应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施工。各层框架柱与梁板交叉区的施工缝,应高于楼面300-400mm。为防止张拉阶段局部受压后产生柱角斜向裂缝,在钢筋绑扎时,柱箍筋应绑至距楼面以上500--600mm处,并按设计要求对其进行加密处理。

D、锚具安装

工程设计采用B8S单孔锚具,相比于成束锚固,对框架节点截面削弱小,容易满足局部承压截面尺寸要求,对节点的受剪承载力影响也较小,施工较为方便。其装配简图如下:

锚环采用45号钢,调质热处理硬度HRC32--37。夹片形状为三片式,斜角为40。夹片采用20铬钢,热处理后表面硬度HRC55--58。夹片的齿形为“短牙三角螺纹”,其强度高,耐腐蚀性也强。

安装锚具时,对钢绞线束夹片锚固体系:应注意工作锚环或描板对中,夹片均匀打紧并外露一致;千斤顶上的工具锚孔位与构件端部工作锚的孔位排列一致,以防钢绞线在千斤顶穿心孔内打叉。对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末端的切线重合。

E、预应力张拉设备

采用YC60型张拉千斤顶。

施工性能:液压顶压锚固,内走油路,工作可靠,张拉精度高,回缩量小,(不超过3mm),行程150mm,额定张拉力600KN,自重63Kg。

张拉仪表与设备在使用前必须标定,以确定张拉力与油压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1. F、混凝土施工

采用C40高强、快硬、低收缩的商品混凝土,要求掺加WDN-1型高效早强减水剂,骨料粒径要大,砂率小于0.4,尽量减少由于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σl5

混凝土振捣时注意避免伤损预应力筋。楼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施工作业行走马道,严禁施工人员在已安装好的钢筋上来回走动。

  1. G、张拉程序选择

张拉操作程序:0→1.03 Pj锚固

采用分级加载。对曲线束,一般以0.2Pj为量伸长起点.分二级加载(0.6Pj、1.0Pj)或四级加载(0.4、0.6、0.8和1.0 Pj),每级加载均应量测伸长值。

采用一次超张拉值103%σcon法施工是减少预应力孔道摩擦损失值的有效措施。

H、张拉工艺:

  1. 施工准备:

预应力筋张拉前,应提供构件混凝土的强度试压报告。当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加预应力。

构件端部预埋钢板与锚具接触处的焊渣、毛刺、混凝土残渣等应清除干净。当高空张拉预应力筋时,应搭设安全可靠的操作平台。

参加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接受技术培训。

张拉前应将锚板端面清理干净,剥去外露钢绞线的外包塑料套管,对锚具逐个进行检查,严禁使用锈蚀锚具,并逐根测量外露无粘接预应力筋的长度,记录下来作为张拉前的原始长度。

  1. 张拉:

接通油泵,加压,当压力达到2.5Mpa时,停止加压。调整千斤顶的位置,继续分级加压,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力。

各钢绞线按照设计要求,隔根依次张拉。

  1. 顶压及拆除设备:

液压顶压是用手动泵给顶压器加压。当张拉到控制应力时,停止加压,在保持所需压力下,用手动泵给顶压器加压,当压力达到30Mpa时,顶压器和千斤顶同时缓慢回油,最后拆除张拉设备。

  1. 测量记录:

张拉后再次测量无粘接预应力筋外露长度减去张拉前测量的长度,所得之差为实际伸长值,用以校核计算伸长值,其偏差在+10%至-5%之间。

  1. 锚固区做法: 将锚具预先埋入混凝土构件内,待张拉后,

切去多余无粘结筋(必须用砂轮锯,不得用电弧或氧乙炔焰),用环氧砂浆堵封。

6、无粘结筋张拉完毕后,应填写施加预应力表格,由操作人员签字备查。归档资料有:高强钢绞线、锚夹具钢材出厂证明及力学性能复试报告;无粘接预应力筋及锚夹具合格证明;传感器、配套油泵千斤顶标定试验单;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记录等。

I、张拉伸长值校核

对张拉伸长值的校核,可以综合反映张拉力是否足够,孔道摩阻损失是否偏大,以及预应力筋是否有异常现象等。

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的量测,应在建立初应力之后进行。其实际伸长值ΔL应等于:

ΔL=ΔL1 +ΔL2-A-B-C

ΔL1——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之间的实测距离;

Δ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

A——张拉过程中锚具楔紧引起的预应力内缩值;

B——千斤顶体内预应力张拉伸长值

C——施加应力时,后张法混凝土构件的弹性压缩值(其值微小时可略去不计)。

 

 

 

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ΔL2,可根据弹性范围内张拉力与伸长值成正比的关系,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规定:如实际伸长值比计算伸长值大于10%或小于5%,应暂停张拉,在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此外,在锚固时应检查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值,以免由于锚固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超过设计值。如实测内缩量大于规定值,则应改善操作工艺,更换锚具或采取超张拉办法弥补。

J、张拉施工注意事项

  1. 在预应力作业中必须特别注意安全。在任何情况下作业人员不得站在预应力筋的两端,同时在张拉千斤顶的后面应设立防护装置。
  2. 操作千斤顶和测量伸长值的人员应站在千斤顶侧面操作,在油泵开动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如需离开,必须把油阀门全部松开或切断电路。
  3. 认真做到孔道、锚环与千斤顶三对中,以使张拉工作顺利进行。
  4. 新工具锚夹片第一次使用前,应在夹片背面涂上润滑脂。

第六章 几个特殊部位的处理

  1. 泵送混凝土的布管路线

本工程结构部分的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本工程由南、北两幢建筑通过中庭连为一体,故混凝土泵管也应分两条线路布设。

  1. 泵机、水平管及立管的布设位置

根据本工程场地特点,拟将混凝土地泵布置在中庭,两个立管分别布置在⑨+3300/F+3300和⑨+3300/C-3300位置,详见附图。

注:考虑到地下室基坑尚未回填土,地下室及首层、二层结构施工时用汽车泵泵送混凝土,三至顶层用可移动式地泵泵送混凝土。

  1. 立管稳固措施

在立管穿楼板部位,预留Φ300mm的圆孔,待立管穿过后,用木楔将其楔牢。对于首层立管的稳固措施,采取架设钢管脚手架的办法,将立管牢固固定在脚手架系统上使其稳固。

  1. 后浇带处的处理

当混凝土结构的体形较大或较长时,为防止在施工阶段产生不均匀沉降或变形,通常需要留设后浇带。本工程施工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在8-9轴线间。

随着施工荷载的增加,后浇带两侧的受力相应增加,地基反力随之增大,由此可能导致后浇带下的混凝土垫层开裂,甚至撒开上面的防水层。本工程拟采取如下专门措施,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

  1. 后浇垫层下凹15cm,在下凹区中配置单层双向钢筋网带,网带配筋为:短向Φ12@150,长向Φ6@200,短向钢筋在长向钢筋上侧;
  2. 后浇带底部防水层增做一道附加层,附加层宽度1.8m;
  3. 防水层上必须做C20细石砼保护层后,再铺设附加钢筋网片。 (见第75页图)
  • 后浇带处理原则:
  1. 后浇带内梁、板的钢筋不断开;
  2. 楼板后浇带两侧用相对独立的支撑撑牢。支撑用满堂钢管脚手架搭设,待后浇带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见第76页图)。
  3. 后浇带的混凝土待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其强度比两侧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且内掺适量膨胀剂。
  4. 设法做好后浇带的保护工作,不得让建筑垃圾落入内或粘结在钢筋网片上(可用一层薄膜加一层竹胶板覆盖)。
  • 后浇带截面模板的配置:

采用两层钢筋网片护口,辅以Φ20@500的插筋加强。第一层网片为:10×10孔密网,第二层网片为:30×30孔粗网。由于筏板内钢筋直径较大、较密,施工人员无法进入支模,因此采用此钢筋网作为截面模板,砼浇筑后,其截面自然形成“毛化界面”,对后期浇筑的混凝土十分有利。

外墙后浇带施工:

外墙后浇带内须事先埋入钢板止水带,并在外墙外侧预埋100*100*10@500mm的钢板,待外墙模板拆除后,在其上焊8mm厚钢板,再进行“外防外贴”卷材防水施工。

三、各部位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对于钢筋混凝土墙体和柱,其施工缝留在楼板底3--5cm处(承受预应力的构件除外);对于钢筋混凝土板和梁,其施工缝留在1/3跨处;对于钢筋混凝土楼梯,其施工缝留在梯段1/3处(或第三个踏步处)。

第七章 安装工程施工

一、各系统概况

a. 给水系统:分高低两个区供水,3层以下为低区供水区,由小区给水管网直接供给;4层以上为高区供水,由设在楼内的变频供水设备供给。

b.排水系统:设PL-1至PL-7共7个排水系统,经过管道排至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c.消防水系统:设有消火栓系统、消防喷淋系统。室内、室外的消防用水量均为15L/s。消防给水由设在地下一层的消防加压泵供给,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与两个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连接,楼顶设18立方米消防储水箱,室内设DN65单出口消火栓。

d.通风空调:分全空气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其中南段大教室及中庭设全空气空调系统,主大门处设空调冷热风幕,北段小教室办公室设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地下机房、设备房等房间设通风系统。全楼设有1台空调机组,分布于各层。其空调水系统采用双管制冷热媒变水量系统,夏季供水7℃,回水12℃,空调热媒为60℃~50℃热水。在地下机房及地上各层卫生间按各自功能设排风系统。空调的控制方式为DDC楼宇自控系统。

e.高低压配电系统:本工程属II级负荷。由2路10KV电源通过电力电缆引入该楼10KV配电室。经过8台SF6环网柜引出。分2路分别进入2台SCB9-800型干式变压器。再由封闭式母线槽连至GHD8型抽出式低压开关柜。低压部分为单母线分段运行,正常时两段母线分别运行,故障时母联自投,互为备用。照明及消防负荷为双路供电,在末端自投。

f.照明:干线采用YJV-1KV铜芯电力电缆,沿桥架敷设至各层配电竖井内各照明配电箱。照明设正常照明及应急照明。灯具采用高效节能型,光源以荧光灯为主,配置电子整流器。大教室采用三基色荧光灯,并采用调光系统以供课件的拍摄。

g.消防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由位于首层的消防控制中心及位于各楼层现场的探测器、模块、按钮等组成。其联动控制消防泵、喷洒泵、空调、非消防电源、对讲电话、紧急广播、电梯、防火卷帘门、应急照明、气体灭火等系统。

h.弱电:分楼宇自控BAS、综合布线、有线电视、同声传译、安防系统。该部分我公司只做管线预埋。

i.防雷接地:该工程利用结构基础底板作接地极,柱筋里的主筋作引下线。屋顶设Φ10避雷带。室外设-40×4接地母线。变电所工作接地、防雷保护接地、计算机房工作接地等各种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二、通风、空调工程施工

a.本工程通风部分全部采用镀锌铁皮风管,风管和部件选用国标、部标部件。法兰支吊架等,先在现场集中预制,再组装。风管及其它零部件也现场集中预制,现场组装。

b.应用于本工程的风管和配件钢板的厚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圆型风管直径、矩形风

管大边长(mm)

钢板厚度(mm)
圆形风管 矩形风管
80~320 0.5 0.5
340~450 0.6 0.6
480~630 0.8 0.6
670~1000 0.8 0.8
1120~1250 1.0 1.0
1320~2000 1.2 1.0
2500~4000 1.2 1.2

c.钢板风管法兰用料规格:

圆风管法兰 矩型风管法兰
圆形风管直径 扁钢 角钢 矩形风管大边长 角钢
≤140 -20×4 ≤630 ∟25×3
150-280 -25×4 800-1250 ∟30×4
300-500 ∟25×3 1600-2000 ∟40×4
530-1250 ∟30×4
1320-2000 ∟40×4

d.由专门技术人员会同加工班组长对风管系统进行实际测量,根据空调送回风风口位置和全室送风口位置,测量室定点距离长度,绘制出风管系统实测加工图,对零件编号加工成半成品、成品后现场组装。

e.风管及其圆法兰采用机械流线加工,流程如下:

准备工作→ 放样→切板→单面咬口成型→滚圆、折方→ 咬缝压筋 →翻边上法兰→找正、找平铆接→成品编号保护,储存待定。

f.法兰制作流程:卷制法兰、切断、找圆、焊接、找平、钻孔、刷漆、成品保护。

g.风管、零部件加工完毕,对照测绘图纸进行编号。先安装支架,调整支架标高后按次序安装风管、零部件。安装完毕进行全面的一次性调整对中线和标高。风管侧面长度超过600mm时均采取压筋方法增加风管强度。

h.通风管制作尺寸:圆风管以外径为准,矩形风管以外边为准。

i.圆形弯管的弯曲半径(以中心线计)和最少节数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弯管直径(mm) 弯曲半径(r) 弯曲角度,最少节数
中节 端节 中节 端节 中节 端节 中节 端节
90度 60度 45度 30度
80~220 ≥1.5D 2 2 1 2 1 2 2
240~450 1~1.5D 3 2 2 2 1 2 2
480~800 1~1.5D 4 2 2 2 1 2 1 2
850~1400 D 5 2 3 2 2 2 1 2
1500~2000 D 8 2 5 2 3 2 2 2

三、设备安装施工

1、设备开箱点件

设备在运输就位前必须进行开箱验收,协同甲方代表检查外观有无搬运造成的损伤;有无保管不善造成的锈蚀进水等;检查设备和零部件是否符合装箱单,并做好三方签认记录。主要检查项目有:

a. 外观检查; b. 出厂合格证;

c. 设备性能说明;d 零部件的数量。

2、设备的保管

组织好设备进场时间。进场的设备如不能立即进入机房安装,设备上应罩盖防雨布。零星附件应编号进入库房保管,说明书应设专人保管。

3、设备运输及就位

大型设备进场及进入室内时应用吊车吊装,设备就位时用卷扬机拉地平车或采用下垫木排、滚杠、倒链等方法按预留的设备口水平或垂直运输到位。

4、设备安装

  1. 设备安装前进行检查并清扫干净,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测。
  2. 空调机、风机等设备安装时,严格按照制造厂说明书及有关施工规范、标准图集要求进行。
  3. 落地安装的各种设备基座用规定标号混凝土浇筑。预留孔、预埋件事先与土建配合施工。
  4. 设备吊装、运输:先对设备基础进行标高、位置、尺寸的核对,再用吊车、卷扬机和滚杠排子将设备水平运输到基础上,按规范要求找平、找正。大型设备吊装时必须编制吊装方案,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5. 空调机组安装前,应检查设备基础是否正确,安装应平稳,凝结水盘应有坡度。
  6. 设备就位后,应采用专用垫铁对设备高度及平整进行调整,达到要求后,将每组垫铁进行点焊固定,再进行二次灌浆。

通风机安装:

a、风机安装前的检查:包括风机的产品检查、质量检查、平衡检查、吸气短管的间隙检查、清洁检查。

b、轴流风机墙洞安装时,在墙外侧应装45度防雨、防雪弯头。风机与支架应垫4~5mm厚的橡皮垫板,或设专用减震支架,注意气流方向和翼轮方向,防止反转。连接风管时,风管中心应与风机中心对正。

c、离心风机安装要求:1)风机轴应润滑、清洗。2)在基础上安装时,其基础尺寸、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3)风机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4)风机试运转须待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连续运转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

给排水管安装:

a.切割:使用专用的切割工具(转速控制在1000r/min)。若使用管道切割机、高速砂轮机或气焰割炬会导致管道内衬的PVC塑料内径压缩变小或损坏。

b.套丝:采用电动套丝机。D<25mm时分两次进刀;D>32mm时分三次进刀。套丝完成后用切割器或铰刀斜切管口处的PVC-U,去除切割时产生的凸纹,以便顺利与管件连接,防止在管件处堵死。

c.连接:采用相应的管配件连接。连接处管端的螺纹应与管件端口的PVC-U螺纹相吻合,连接前在管端涂上专用胶,杜绝管口钢材部分直接与水接触。

d.敷设:分明敷与暗敷两种。给水干管及部分给水支管在管井及吊顶内采用明敷,DN25以下的给水管根据甲方室内装饰的要求,考虑采用暗敷。

e.干管的安装:座标和标高必须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按图纸要求施工,进户管道基础必须牢固可靠。

f.立管安装:须按建筑给出的标高先测量后安装,每层从上至下统一吊线安装卡件。将预制好的立管按编号分层排开,顺序安装,对好调直时的印记,校核预留甩口的高度、方向是否正确。丝扣外露2至3扣,清除外露麻丝,外露丝扣和镀锌层破损处刷好防锈漆。支管甩口均加好临时丝堵。立管阀门安装朝向应便于操作和修理。安装完后用线坠吊直找正,最后配合土建堵好楼板洞。

g.支管的安装:必须在抹完墙面后,刷末道浆之前安装,防止抹灰不均造成管路离墙距离不一。过墙套管两端与饰面平齐。为防套管返锈,套管应做好内外防腐处理,并加专用管口保护。

h.管道的支架:各种支托吊架的安装必须按照管路的走向弹线,画出各支架的位置,使其位置正确。埋设焊接平整牢固,固定于建筑结构上的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安全。支架可选用新的工艺支架。支架的切割毛边必须打磨光滑。

i.管道同心度、垂直度的控制:对于丝扣连接的管道往往由于配件问题造成管道同心度偏差。对于这样的问题必须选用优质配件。在管道安装过程中先调校编号后安装。对于已经安装完毕的管道应及时栽支架,进行洞口的堵塞。

j.洞口的堵塞:由于管道安装后洞口堵塞情况会直接影响管道及地面的防水质量,所以管道安装打压后应及时用比地坪砼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掺入适量的膨胀剂后分层捣实。

k.管道的试压、冲洗:管道的试压应依照规范及图纸要求进行试压,做到不渗不漏。给水管道在使用前应进行冲洗消毒使其水质符合要求。

l.管道的保护涂面:管道施工完毕后应清理光亮,管口应及时清理外露填料,并对套丝破坏的镀锌层做防锈处理,涂面必须做到无污染、无遗漏。

m.施工中严禁用涂塑钢管作为电源接地体。防止电焊时管道发热造成内衬的PVC-U塑料焦化、脱落而阻塞管道。

管道保温施工:

a、所有空调水及在吊顶内的给水管道均进行保温,保温材料采用橡塑海棉。

b、凡穿过墙及楼板的保温或不保温管道,均需敷设在预留套管内,管道的保温层防护壳与套管之间应填如玻璃纤维等的柔性材料,最后两端用环氧腻子抹平。

排水管安装技术措施:

a.材料选用:选用优质W型无承口铸铁管及管件,卡箍式连接。

b.主管的安装:按图纸要求预留洞。洞口预留力求一致、准确。安装立管前从上往下吊线检查预留洞的位置是否有偏差,在安装立管前为防止粉刷不便操作及管道损伤,要求先对立管位置的墙面进行粉饰。立管安装前必须栽支架,对甩口部位及时进行封堵。要求管道的垂直度、伸缩节的设置均应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

c.干管的安装:按图纸要求的座标、标高预留洞或套管,采用托吊架安装。先按设计座标、标高坡向做好支架,条件具备时将预留好的管段按编号运至安装部位进行安装。干管全部连接后,要求坡度一致,并对预留口进行封堵。

d.支管的安装:首先依照管道的坡度走向安好吊架,在结构地坪做防水前安装好支管,管道的坡度应符合要求,预留口应堵好。

e.成品保护:管道施工后及时进行保护。距地2米以内的管道,用木板捆绑保护。做油漆涂料前应将管道用纸包裹,以防污染管道。

f试水:排水管道安装后应按要求进行通球,闭水试验。隐蔽管道按分项工序进行试水。

卫生洁具安装要求:

a、了解要安装的洁具的性能和要求;

b、先安装好与洁具连接的给排水管道,误差不超过10毫米;

c、洁具安装应与精装修工作互相协调配合好。全部给排水管要求在吊顶安装前,地面作防水试验前,墙面贴磁砖前,将管道安装和预埋好;

d、卫生洁具安装位置应正确,单个洁具误差不超过10毫米,成排洁具误差不超过5毫米,做到安装平直;垂直度的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

e、地漏安装在卫生间地面最低处,其蓖子顶面低于地面5毫米。

消火栓及支管的安装:

a、消火栓箱体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有消防部门的制造许可证及合格证方可使用。

b、消火栓支管要以栓阀坐标、标高定位甩口,核定后再稳固消火栓箱,箱体找正稳固后再将栓阀安装好。栓阀侧装在箱内时应在箱门开启的一侧,箱门应开启灵活。

c、消火栓箱体安装在轻质隔墙上应有加固措施。

消火栓配件的安装:

a、应在交工前安装,防止丢失。

b、消防水龙带每根长度不大于25m,应折好放在挂架上或双头外卷卷实,盘紧放在箱内。

c、消防水枪要竖放在箱体内侧,自救式水枪和软管应放在挂卡或放在箱底部。

d、消防水龙带与水枪快速接头的连接使用卡箍时,应在里侧加一道铅丝。

试压、冲(吹)洗及灌水试验、试压:

本工程试压应严格执行本公司《工艺管道及设备的试压作业指导书》,同时应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a、给水管道试压可分层分段进行(水管试压时,上水的最高点应设有排气装置,并在高低点各装一块压力表)。

b、压力升至工作压力,检查管路有无渗漏(水管道目测检查;压缩空气管及真空管焊口、法兰接口等易渗漏处涂肥皂水后进行目测检查),如果有法兰、阀门等部位渗漏,应在加压前坚固。

c、升压应缓慢,升压后再出现渗漏时应做好标记,卸压后再处理,必要时泄水处理。

d、冬季试压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并且编制切实可行的冬季管道施压技术措施,报监理和甲方认定方可实施.

e、水管分层分段试压时,使用手压泵;系统试压时,采用电动试压泵;压缩空气管及真空管采用空压机进行试压。

水管道的冲洗:

a、冲洗前应将系统中的流量减压孔板,过滤装置拆除。

b、冲洗时,宜采用最大流量,流速不得低于1.5m/s。

c、冲洗出的水要有排放去向,不得损坏其它成品。

d、水冲洗应连续进行,以排水口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水目测一致为合格。

e、管道经冲洗合格后暂不运行时,将水排净,并应及时吹干。

灌水试验:

暗装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地面高度。满水十五分钟后,再灌满延续5分钟,液面不下降为合格。

四、电气系统施工

1、配管的工艺要求

管材选择及要求:

a、本工程所用管材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定。

b、钢管或电线管壁厚、焊缝应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偏现象,镀锌管外表层完整无剥落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圆钢、扁钢、角钢等材质均须符合规范要求,镀锌层完整无损,螺栓、螺丝、胀管螺栓、螺母、垫圈等均应采用镀锌件,并有产品合格证。

c、管箍使用通丝管箍,管箍及锁紧螺母的丝扣应清晰、不乱扣、无劈裂、两端光滑无毛刺,外型完好无损并有产品合格证。

d、铁制灯头盒、开关盒、接线盒等,金属盒板的厚度应符合华北标办图集的要求,镀锌层无剥落,无变形开焊,敲落孔完整无缺,面板安装孔与地线焊接脚应齐全,并有产品合格证。

2、钢管暗设:

暗管敷设基本要求:

a、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

b、暗配的电线管路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消防管路不应小于30mm。

c、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基础面不小于50mm。

d、埋入地下的电线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保护管。

e、稳注盒、箱:要求灰浆满,平整牢固,坐标正确。现浇混凝土板墙固定盒、箱加支铁固定,盒、箱底距外墙面小于3cm时,先加金属网固定后再抹灰,防止空裂。

钢管暗设工艺流程:

暗管敷设 预制加工 冷煨管 测定盒箱位置 稳注盒箱 稳注盒箱 管路连接 管丝、管箍连接
切管 焊接套管连接
托板稳注

灯头盒

管进盒箱
套丝

随墙(砌体)配管 变形缝处理 地板上部做法 地线连接 跨接地线
现浇混凝土楼板配管 地板下部做法 防腐处理

管路连接:

a、管箍丝扣连接,套丝不得有乱扣现象;管箍必须使用通丝管箍。上好管箍后,管口应对严。外露丝应不多于2扣。

b、套管连接宜用于暗配管,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径的2.2-3倍;连接管口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焊口应焊接牢固严密。

c、管径20mm及以下的钢管以及各种管径的电线管,必须用管箍连接。管口锉光滑平整,接头应牢固紧密。管径25mm及以上的钢管,可采用管箍连接或套管焊接。

d、管路超过下列长度,加装接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无弯时,30m;有一个弯时,20m;有二个弯时,15m;有三个弯时,8m。

管进盒、箱要求:

①、盒、箱开孔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如用定型盒、箱,其敲落孔大而管径小时,可用铁皮垫圈垫严或用砂浆加石膏补平齐,不得露洞。

②、管口入盒、箱,暗配管可用跨接地线焊接固定在盒棱边上,管口不宜与敲落孔焊接,管口露出盒、箱应小于5mm。有锁紧螺母者与锁紧螺母平,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4扣。

暗敷设方式:

a、随墙砌体配管:砖墙、加气混凝土墙、空心砖墙配合砌墙立管时,管放在墙中心;管口向上堵好。为使盒子平整,标高准确,可将管先立至距盒200mm左右处,然后将盒子稳好,再接短管。

b、现浇混凝土楼板配管:先找灯位,根据房间四周墙的厚度,弹出十字线,将堵好的盒子固定牢然后敷管。管进盒、箱长度要适宜,管路每隔1m左右用铅丝绑扎牢,如有吊扇、花灯或超过3Kg的灯具应焊好吊杆。

变形缝处理:

变形缝两侧各预埋一个接线盒或箱,先把管的一端固定在接线箱上,另一侧接线箱底部的垂直方向开长孔,其孔径长度尺寸不小于被接入管直径的2倍。两侧连接好补偿跨接地线。

接地线连接:

管路应作整体接地连接,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应有接地补偿装置,采用跨接方法连接。

a、焊接:跨接地线两端双面焊接,焊接面不得小于该跨接线截面的6倍,焊缝均匀牢固,焊接处要清除药皮,刷防腐漆。跨接线规格见下表。

管径 圆钢 扁钢
15-25

32-40

50-63

≥70

φ5

φ6

φ10

φ8×2

25×3

(25×3)×2

b、卡接: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应用专用接地线卡连接,不得采用熔焊连接地线。

3、明管。吊顶内、护墙板内管路敷设工艺流程见下图:

明管敷设 弯支吊架管加工 测定盒箱固定点位置 支吊架固定法 胀管法

吊顶内

护 墙

预埋铁焊接法
板内管

路敷设

抱箍法
管路敷设

变形缝处理

地板上部做法

地线连接

跨接地线
管路连接管进盒箱
地板下部做法 防腐处理

明管敷设基本要求:

a、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要求横平竖直,其水平或垂直安装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

b、管路敷设前应先检查管内是否畅通,内侧有无毛刺,切断口应平整,管口应光滑。管路的连接应采用丝扣连接,检查镀锌层或防锈漆是否完整无损,管子不顺直者应调直。

c、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露出锁紧螺母2-3扣。

d、当钢管与设备直接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不准许将管焊在其它管道或设备上。

e、当钢管与设备间接连接时,对室内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后引入设备的接线盒内,且钢管管口应包扎严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增设防水弯头,导线加套保护软管,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接线盒。

f、与设备连接的钢管当不能进入设备的接线盒内时,钢管的管口与地面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宜大于200mm。

支、吊架加工及盒、箱位置的测定:

a、根据设计施工平面图测出盒、箱及出线口等的准确位置,弹出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按照安装标准规定的间距尺寸,计算支吊架的具体位置和数量。

b、根据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加工支、吊架、抱箍等铁件以及各种盒、箱、弯。在多尘、易爆等场所敷管,应按设计和有关防爆规程施工。

c、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d、固定方法:膨胀螺栓固定法,预埋铁焊接法,稳住法和抱箍法按需选择。

e、盒、箱固定:由地面引出管路至自制明盒时,可直接焊在角钢支架上,采用定型盘、箱,需在盘、箱下侧100-150mm处加稳固支架,将管用夹子固定在支架上。盒、箱安装应牢固平整,开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吊顶内、护墙板内管路敷设;

a、按设计图纸要求弹线定位,并做好与通风暖卫等专业的协调,校定无误后,在顶板或地面标出灯拉的具体位置。护墙板内配管按设计要求,测定盒、箱位置,弹线定位。接线盒可使用暗盒。

b、灯位测定后,用不少于2个螺丝把灯头盒或接线盒固定牢。无用的敲落孔不应敲掉,已脱落的要补好。

c、管路应敷设在龙骨的上边,管入盒箱必须煨灯叉弯,并应里外带锁紧螺母,采用内护口,管进盒箱以内锁紧螺母平为准。

d、如为轻钢龙骨,可采用配套管卡和螺丝固定,或用拉铆固定,直径为25mm及以上和成排管路应单独架设。

e、花灯、大型灯具等超过3Kg的电气器具的固定,应在结构施工时下预埋铁或钢筋吊钩。一般按吊重的5倍来计算。圆钢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做好吊钩的防腐处理。吊顶敷管,潜入式灯头盒距灯管不应大于0.5m,活吊顶敷管,潜入灯头盒距灯头箱不应大于1 m ,以便于今后检修。

f、管路敷设应牢固通顺,遇有长丝接管时,必须在管箍后面加锁紧螺母。管路固定点的间距不得大于1.5m,受力灯头盒应用吊杆固定,在管进盒处及弯曲部位两端15-30cm处加固定卡固定。

g、吊顶内灯头盒至灯位可采用阻燃型波纹管过渡,长度不宜超过1 m,波纹管两端应使用专用接头。吊顶内各种箱盒的安装,箱盒口的方向应朝向检查口。

保护管弯曲半径、支架间距、明配管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 目 弯曲半径或允许偏差
1 管子最小弯曲半径 暗 配 管 ≥6D
明配管 管子只有一个弯 ≥4D
管子有两个弯及以上 ≥6D
2 管子弯曲处的弯扁度 ≤0.1D
3 管子直径 15-20 支架间距前为厚管后为薄管 1500 1000 30
25-32 2000 1500 40
40-50 2500 2000 50
65-100 3500 60
4 支架距弯中点、盒、箱及终端距离 150~300 50
5 明配管水平、垂直敷设任意2m 段内 平直程度 3
垂直度 3

地线连接:

在TN-S系统中,铁盒或钢管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和金属盒必须与保护地线(PE)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a、当黑色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焊接跨接地线或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b、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应用专用接地线卡连接,不得采用熔焊连接地线。

4、金属软管敷设

a、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金属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软管的长度不宜大于2m。

b、金属软管应敷设在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干燥场所,且不应直埋于地下或混凝土中。当在潮湿等特殊场所使用金属软管时,应采用带有非金属护套且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金属软管,其护套应经过阻燃处理。

c、金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防液型金属软管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d、金属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倍。

②、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

③、嵌入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的金属软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处。

e、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5、金属线槽的安装

a、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其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

b、扁钢、角钢、螺栓、螺母、螺丝、垫圈、弹簧垫等金属材料做电工工件时,都应经过镀锌处理。非镀锌金属材料应做好防腐处理。金属膨胀螺栓应根据容许拉力和剪力进行选择。

c、操作工艺流程:

预留孔洞:根据设计图标注的具体部位,将预制加工好的木质或铁制框架,固定在标出的位置上,并抹平孔洞口。

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确定出盒、箱、柜等电气器具的安装位置,从始端至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沿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处,在线路的中心线进行弹线,按照设计图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分匀档距并用笔标出具体位置。

金属膨胀螺栓、支、吊架及预埋吊杆、吊架安装要求:

a、根据支吊架或吊架承受的荷重,选择相应的金属膨胀螺栓及钻头,所选钻头长度应大于套管长度。

b、打孔的深度以将套管全部埋入墙内或顶板内后,表面平齐为宜。螺栓及套管的质量应符合要求。螺栓固定后,其头部偏斜值不大于2mm。

c、支吊架的规格按设计要求的尺寸制作,当设计无规定时,支吊架的规格一般不小于扁铁30*3、角钢25*25*3或用定型配套产品。

d、支、吊架下料后要求长短偏差在5mm范围内,切口无卷边、毛刺。

e、支吊架应安装牢固,并保证横平竖直,在有坡度的建筑物上安装支架与吊架时应与建筑物的坡度相同。

f、固定支点间距一般不大于1.5至2m。在进出接线盒、箱、柜、转角、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的三端500mm以内设置固定支持点。严禁用木砖固定支吊架。

g、轻钢龙骨上敷设线槽应各自有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系统,吊杆直径不应小于8mm。

h、预埋铁的自制加工尺寸不应小于120*60*6;其锚固圆钢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预埋铁件应紧密配合土建结构施工,将其平面平放在钢筋网片下面,紧贴模板。可以采用绑扎或焊接的方法将锚固圆钢固定在钢筋网上。模板拆除后,预埋铁的平面应明露或吃进2-3mm,然后在其上焊接支、吊架。

线槽安装要求:

a、线槽的接口应平整,接缝处应紧密平直,内壁无毛刺。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角,无扭曲变形,出线口的位置应准确。

b、在吊顶内敷设时,如吊顶无法上人应留有检修孔。不允许将穿过墙壁的线槽与墙上的孔洞一起抹死。

c、线槽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应采用单通、二通、三通、四通、或平面二通、平面三通等进行变通连接,导线接头处应设置接线盒或将导线接头放在电气器具内。

d、线槽与盒、箱、柜等接茬时,进线和出线口等处应采用抱脚连接,并用螺丝紧固,末端应加装封堵。

6、盘、箱、柜安装及配线要求:

盘、箱、柜安装基本要求:

a、盘箱柜安装应在土建屋顶、楼板施工完毕,室内抹灰等湿作业全部完成之后进行。

b、安装前根据设计图纸仔细核对盘、箱、柜的型号及安装位置。做好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安装高度及安装方式按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照有关规范要求。

c、盘、箱、柜安装在振动场所,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振措施。

d、盘、箱、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盘箱柜面偏差和盘、箱、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垂直度(每米) <1.5
水平偏差 相邻两盘顶部 <2
成列盘顶部 <5
盘面偏差 相邻两盘边 <1
成列盘面 <5
盘间接缝 <2

落地柜的基础型钢安装后,其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10 cm;手车式成套柜按产品技术要求执行。基础型钢应有明显的可靠接地。基础型钢安装要求见下表。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mm/m) (mm/全长)
不 平 度 <1 <5
水 平 度 <1 <5
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 <5

e、盘、箱、柜、台的接地应牢固良好。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以裸铜软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地连接。成套柜装应有供检修用的接地装置。

f、盘、箱、柜的漆层应完整无损伤。固定电器的支架等也应刷漆。

盘、箱的固定:

a、在混凝土墙或砖墙上固定明装配电箱盘时,采用暗配管及暗分线盒和明配管两种方式。有分线盒时,先将盒内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将导线理顺,分清支路和相序,按支路绑扎成束。待箱盘找准位置用铆固螺丝固定后,将导线端头引至箱内或盘上,逐个剥削导线端头,再逐个压接在器具上,同时将保护地线压在明显的地方,并将盘面调整平直后进行固定。

b、在木结构或轻钢龙骨护板墙上进行固定配电箱盘时应采用加固措施。配管在护板墙内暗敷设并有暗接线盒时,要求盒口应与墙面平齐,在木制护板墙处应做防火处理,可涂防火漆进行防护。固定方法同上。

c、暗装配电箱的固定:根据预留孔洞尺寸先将箱体找好标高及水平尺寸,并将箱体固定好,然后用水泥砂浆填实周边并抹平齐,待水泥砂浆凝固后再安装盘面和贴脸。如箱底与外墙平齐时,应在外墙固定金属网后再做墙面抹灰。不得在箱底板上抹灰。安装盘面要求平整,周边间隙均匀对称,贴脸(门)平正,不歪斜,螺丝垂直受力均匀。

盘、箱、柜配线要求:

a、配电箱(盘)内的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并绑扎成束,在活动部位应用长钉固定。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盘、箱、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盘面引出及引进的导线应留有适当余度,以便于检修。

b、导线连接应牢固紧密,不伤线芯。压板连接时应压紧无松动;螺栓连接时,在同一端子上导线不超过两根,相线、零线、PE线压接按照图纸正确连接,防松垫圈等配件应齐全,压接均应牢固可靠。

c、对于连接门上的电器、控制台板等可动部位的导线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留有适当余量。

d、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

e、绝缘摇测:配电箱盘全部电器安装完毕后,用500V兆欧表对线路进行绝缘摇测。摇测相线与相线之间,相线与零线之间,相线与地线之间,零线与地线之间。两人进行摇测,其绝缘电阻不小于0.5MΩ,同时做好记录。

7、导线敷设及连接:

工艺流程:

选择导线 穿带线

扫 管

带护口放

线及穿线

校线及绝

缘摇测

导线连接及包扎 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

 

导线根据设计图要求正确选择,相线、零线及保护地线的颜色区分,用黄绿双颜色的导线做保护地线,淡蓝色为工作零线。

钢管在穿线前,首先检查各个管口的护口是否齐整,如有遗漏或破损,均应补齐和更换。

穿线前对所穿导线的规格、型号与施工图进行再一次的核对,确认无误方可穿线。

导线的预流长度应按以下四种情况考虑:

a、接线盒、开关盒、插销盒及灯头盒内导线的预留长度为15cm。

b、配电箱内导线的预留长度为配电箱体周长的1/2。

c、出户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1.5m。

d、共用导线在分支处,可不剪断导线而直接穿过。

管内穿线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于同一管内。

b、不同回路、不同电压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管内,以下几种情况除外:①标称电压为50V以下的回路;②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作业线设备的电力回路和无特殊防干拢要求的控制回路;③同一花灯的几个回路;④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但管内的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

c、导线在变形缝处的补偿装置应活动自如。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度。

d、敷设于垂直管路中的导线,当超过下列长度时在管口处和接线盒中加以固定:①截面积为50mm²及以下的导线为30m;②截面积为70-95mm²的导线为20m;③截面积在180-240mm²之间的导线为18m。

e、穿入管内的绝缘导线,不准接头和局部绝缘破损及死弯。导线外径总截面不应超过管内面积的40%。

线槽内配线要求:

a、线槽内配线前应清除线槽内的积水和污物。

b、在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

c、不同电压、不同回路、不同频率的导线应加隔板放在同一线槽内。如遇下列情况可直接放在同一线槽内:电压在65V及以下;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线的动力和控制回路;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三相四线制的照明回路。

d、线槽口向下配线时,应将分支导线分别用尼龙绑扎带绑扎成束,并固定在线槽底板上,以防导线下坠。

e、导线 较多时,除采用导线外皮颜色区分相序外,也可利用在导线端头和转弯处做标记的方法来区分。接线盒内的导线预留长度不应超过15cm;盘、箱内的导线 预留长度应为其周长的1/2。

f、在穿越建筑物的变形缝时,导线应留有补偿余量。

g、从室外引入室内的导线,穿过墙外的一段应采用橡胶绝缘导线,不允许采用塑料绝缘导线。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措施。

导线的连接原则:

a.不增加电阻;b.不降低导线的机械强度;c.不降低原绝缘强度。

导线的连接方式如下:

a、导线在箱、盒内的连接宜采用压接法,可使用接线端子及铜套管、线夹等连接,铜芯导线也可采用缠绕后搪锡的方法连接。

b、导线与电气器具端子间的连接:

①、单股铜芯及导线截面为2.5mm²及以下的多股铜芯导线可直接连接,但多股铜芯导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后再连接。

②、导线截面超过2.5 mm²的多股铜芯导线应压接端子后再与电气器具的端子连接(设备自带插接式的端子除外)。

c、使用压接法连接导线时,接线端子铜套管、压模的规格应与线芯截面相符合。

d、铜芯导线及铜接线端子搪锡时不应使用酸性焊剂。

线路的检查及绝缘摇测:

a、线路检查:接、焊、包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自检和互检;检查导线接、焊、包是否符合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验评标准的规定。不符合规定时应立即纠正,检查无误后再进行绝缘摇测。

b、绝缘摇测:线路的绝缘摇测一般选用500V、量程为0-500MΩ的兆欧表。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电气器具未安装前进行线路绝缘摇测时,首先将灯头盒内导线分开,开关盒内导线连通。摇测时应将干线和支线分开,一人摇测,一人应及时读数并记录。摇动速度应保持在120r/min左右,读数应采用1min后的读数不宜。

②、电气器具全部安装完在送电前进行摇测,应先将线路上的开关、刀闸、仪表、设备等用电开关全部置于断开位置,摇测方法同上所述。

③、照明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0.5MΩ,动力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MΩ。

8、电缆敷设:

工艺流程:

准备

工作

电缆沿支架

桥架敷设

水平、垂直敷 设 挂标志牌

施工准备:

a、检查室内桥架、托盘、支架及电缆过管、保护管安装完毕,检验合格,变配电室内电气设备及用电设备配电箱柜安装完毕。

b、检查放电缆用的脚手架应搭设完毕,且符合安全要求,电缆沿线照明照度满足施工要求。

c、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坏损及漏油现象。

d、电缆的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

①、1KV以下电缆,用1KV摇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Ω。

②、3-10KV电缆应事先做耐压和泄漏试验,试验标准应符合国家和当地供电部门规定,必要时敷设前仍需用2.5K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0 MΩ。

e、建筑物内电缆敷设,可用无线电对讲机作为定向联络,手持扩音嗽叭指挥。

g、电缆支架的架设地点应选好,以敷设方便为准,一般应在变配电室起止点附近为宜。架设时应注意电缆轴的转动方向,电缆引出端应在电缆轴的上方。

h、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并将电缆的排列用表或图的方式画出来,以防电缆的交叉和混乱。

电缆敷设要求:

a、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b、电缆沿桥架或托盘敷设时,应单层敷设,排列整齐,不得有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

c、电缆敷设水平段采用人力拉引,垂直段采用机械牵引。敷设时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表规定:

电缆形式 多 芯 单芯
控制电缆 10D
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无铅包、钢铠护套 10D
裸铅包护套 15D
钢铠护套 20D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0D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5D 20D
油浸纸绝缘电力缆 铅 包 30D
铅 包 有铠装 15D 20D
无铠装 20D
自容式充油(铅包)电缆 20D

注:表中D为电缆外径。

d、不同等级电压的电缆应分层敷设,高压电缆应敷设在上层,同等级电压的电缆沿支架敷设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5mm。

e、垂直敷设时,同截面电缆应先敷设低层,后敷设高层,要特别注意,在电缆轴附近和部分楼层应采取防滑措施。

f、沿支架敷设时,支架距离不得大于1.5m,沿桥架或托盘敷设时每层最少加装两道卡固支架。敷设时,应放一根立即卡固一根。

g、电缆在进入建筑物、穿过楼板及墙壁处应装套管,敷设完后应将套管用防火材料堵死。

h、电缆沿线槽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箱、柜的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

标志牌的装设:

a、在电缆终端头、接头、拐弯处、夹层内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

b、标志牌上应注明设计线路编号,电缆的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c、标志牌规格应统一,并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9、低压电缆头制作安装

只用于室内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终端头的制作安装。

操作工艺流程:

摇测电缆绝 缘 剥电缆铠甲

打卡子

焊 接

地 线

包缠电缆、套电缆

终端头套

压电缆芯线接线鼻子

与设备连接

摇测电缆绝缘:选用500V摇表,对电缆进行摇测,绝缘电阻应在10MΩ以上。电缆摇测完毕后,应将芯线分别对地放电。

剥电缆铠甲,打卡子:

a、根据电缆与设备联接的具体尺寸,量电缆并做好标记。根据电缆头套型号尺寸要求,剥除外护套。

b、用电缆本身钢带宽的1/2做卡子,采用咬口的方法将卡子打牢,必须打两道,防止钢带松开,两道卡子的间距为15mm。

c、将地线的焊接部位用钢锉处理,将10mm²多股铜线排列整齐后用卡子卡在电缆上以备焊接。

d、剥电缆铠甲:用钢锯在第一道卡子向上3-5mm处,锯一环形深痕,深度为钢带厚度的2/3,不得锯透。

e、用螺丝刀在锯痕尖角处将钢带挑起,用钳子将钢带撕掉,随后将钢带锯口处用钢锉修理钢带毛刺,使其光滑。

焊接地线:地线采用焊锡焊接于电缆钢带上,焊接应牢固,不应有虚焊现象,应注意不要将电缆烫伤。

包缠电缆,套电缆终端头套:

a、剥去电缆统包绝缘层,将电缆头套下部先套入电缆,根据电缆头的型号尺寸,按照电缆头套长度和内径,用塑料带采用半叠法包缠电缆。塑料带包缠应紧密,形状呈枣核状。

b、将电缆头套上部套上,与下部对接、套严。

压电缆芯线接线鼻子:

a、从芯线端头量出长度为线鼻子的深度,另加5mm,剥去电缆芯线绝缘,并在芯线上涂上电力复合脂。

b、将芯线插入接线鼻子内,用压线钳子压紧接线鼻子,压接应在两道以上。

c、根据不同的相位,使用黄、绿、红、淡兰色四色塑料带分别包缠电缆各芯线至接线鼻子的压接部位。

d、将做好的电缆终端头,固定在预先做好的电缆头支架上,并将芯线分开。

7电缆与电器设备连接:根据接线端子的型号选用螺栓,将电缆接线端子压接在设备上,注意应使螺栓由上向下或从内向外穿,平垫和弹簧垫应先安装齐全。

10、灯具、开关及插座面板安装:

灯具安装工艺流程:

检查灯具 组装灯具 灯具绝缘

检 查

灯 具

安 装

绝缘摇测

及 调 试

灯具检查:

a、灯具检查:检查所装灯具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灯具的外观有无机械损伤、变形、油漆剥落、灯罩破裂、灯箱歪翘现象。所有灯具均应有产品合格证。

b、作业条件:灯具、吊扇、开关及插座的安装必须在土建顶棚、墙面的抹灰工作、室内装饰浆活及地面工作结束之后进行。

灯具组装要求:

a、穿入灯箱内的导线在分支连接处不得承受额外应力和磨损,多股软线的端头需盘圈、涮锡。

b、灯箱内的导线不应过于靠近热光源,并应采取隔热措施。对装有白炽灯泡的吸顶灯具,灯泡不应紧贴灯罩;当灯泡与绝缘台之间的距离小于5mm时,灯泡与绝缘台之间应采取隔热措施。

c、螺灯口的相线必须压在灯芯柱上,日光灯的相线必须接在镇流器的一端并用颜色区分。携带式局部照明灯具用的导线,宜采用橡套导线,接地或接零线应在同一护套内。

灯具组装完毕均应进行绝缘测试,绝缘电阻不小于0.5MΩ,方为合格。

d、灯内配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表规定:

灯具的安装场所及用途 线芯最小截面(mm²)
铜芯软线 铜线 铝线
灯头线 民用建筑室内 0.4 0.5 2.5
工业建筑室内 0.5 0.8 2.5
室 外 1.0 1.0 2.5
移动用电设备的导线 生活用 0.4
生产用 1.0

灯具安装要求:

a、灯具的安装方式、高度、型号、场所按设计要求确定。

b、吊链灯具的灯线不应受拉力,灯线应与吊链编叉在一起。

c、线吊灯的软线两端应作保护扣,两端芯线应搪锡。当灯具的重量大于1Kg时,应增设吊链。

d、采用钢管作灯具的吊杆时,钢管内径不应小于10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1.5mm。

e、日光灯和高压汞灯及其附件应配套使用,安装位置应便于检查和维修。

f、同一室内或场所成排安装的灯具,其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mm。

g、在变电所内,高压、低压配电设备及母线的正上方,不应安装灯.

h、当在砖石结构中安装电气照明装置时,采用预埋吊钩、螺栓、螺钉、膨胀螺栓、尼龙塞或塑料塞固定;禁用木楔。当设计无规定时,上述固定件的承载能力与电气照明装置的重量相匹配。

顶棚内的装饰灯具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灯具应固定在专设的框架上,导线不应贴近灯具外壳,且在灯盒内应留有余量,灯具的边框应紧贴在顶棚面上。

b、矩形灯具的边框宜与顶棚面的装饰直线平行,其偏差不大于5mm。

c、日光灯管组合的开启式灯具,灯管排列应整齐,其金属或塑料的间隔片不应有扭曲等缺陷。

d、固定花灯的吊钩,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灯具吊挂销、钩的直径,且不得于小于6mm。对大型花灯、吊装花灯的固定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量的1.25倍做过载试验。

e、安装在重要场所的大型灯具的玻璃罩,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止碎裂后向下溅落的措施。

f、低于2.4m以下的灯具的金属外壳应做好接地或接零保护,木质地板或地面材料具有绝缘性能的除外。

开关、插座安装要求:开关、插座的安装方式、高度及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下表规定安装:

开关、插座安装高度及对门、墙的距离(单位mm)

项次 名称 距地高度 距门边

距 离

距侧墙壁距 离 备注
1 跷板开关 1300-1400 150-300
2 拉线开关 2000-3000 150-300
3 电源插座 ≥1800 ≥200 儿童活动场所等
4 电源插座 300 ≥200 需带保护门
5 电话插座 300 ≥200
6 电视插座 300 ≥200
7 壁 扇 ≥1800

a.同一室内安装的开关、插座高度一致,高度差不宜大于5 mm,并列安装相同型号的开关、插座高度差不宜大于1mm。开关位置与灯位相对应,同一单元内开关方向一致。

b.在潮湿场所,采用密封良好的防水防溅型开关、插座。在易燃、易爆场所,开关采用防爆型。

c.相线应经灯位控制,导线进入器具处绝缘良好,不伤线芯,且开关的操作灵活,接点接触可靠。

d.单相两孔插座横装时,面对插座的右孔接相线,左孔接零线;竖装时,面对插座的上孔接相线,下孔接零线。

e.单相三孔及四孔的接地线或接零线均应在上方,面对三孔插座,左边接零线,右边接相线。面对四孔插座,左孔接L1、下孔接L2、右孔接L3。插座的接地线单独敷设,不允许与工作零线混用。

f.交、直流或不同电压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有明显区别,且其插头与插座配套,均不能互相代用。

g.开关、插座面板的安装应端正、严密、牢固并与墙面平。

开关、插座安装:

a.暗装开关、插座:先将盒内甩出的导线留出维修长度,削去绝缘层,注意不要碰伤线芯。将导线与面板连接好,将开关或插座推入盒内,对正盒眼,用机螺丝固定牢固。

b.明装开关、插座:先将从盒内甩出的导线由塑料(木)台的出线孔中穿出,再将塑料(木)台紧贴于墙面用螺丝固定在盒子上,如果是明配线,木台上的隐线槽应先顺对导线方向,再用螺丝固定牢固。塑料(木)台固定后,将甩出的相线、地(零)线按各自的位置从开关、插座的线孔中穿出,按接线要求将导线压牢。然后将开关或插座贴于塑料(木)台上,对中找正,用木螺丝固定牢。最后再把开关、插座的盖板上好。

11、防雷接地

本建筑物配电装置的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进行总等电位联接。屋面避雷采用镀锌扁钢做避雷网突出屋面部分采用ø10圆钢连接,并用建筑物柱内主筋做引下线与室外接地体连接。

直接埋入土壤中的所有接地装置的各种金属件应镀锌,锌层要均匀。

接地装置的安装要求:

a.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在冻土层以下并应大于0.8m。

b.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不小于2.5m,除设计另有要求外,间距一般为5m。

c.接地装置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接处应补涂防腐漆。

d.扁钢接地线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当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至少三面焊接。

e.圆钢接地线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且应两面焊接。

f.焊接应饱满牢固,不应有夹渣、咬肉、气孔及未焊透的现象。

g.变压器出线处的中性线、保护线分别敷设,为测试方便,在引出至室外接地装置的接地回路中,做一可拆卸的连接点。

五、施工配合

1、安装各工种之间的配合

a.通风工种与管道、电气、弱电安装的配合。和工种本着小管道让大管道的原则,了解风管布置,确定和调整本工程管道、电气线路、电缆桥架走向及桥架位置,风管应尽早安装,以便给其他工种创造施工条件。

b.隔热保温施工,按施工作业分段,分系统,管道安装后及时试压合格后,交保温施工。

c.油漆施工配合,施工中各种管道、均先刷漆,待交工前按统一色泽规定刷面漆,个别情况需全部刷完的由工长确定。

d.设备安装与管道、电气的配合。设备到货后尽就位(空调机组、泵、风机、水箱)为管道配管与电气接线创造条件。

e.设备试运转及空调试的配合,设备试运转应由电工先将电机单试合格;设备试运转时以设备钳工为主、电气、弱电配合,组成有各工种参加的调试的小组,统一安排调试工作。

2、安装与土建的配合

a.预留预埋配合。预留人员按预留预埋图进行预留埋,预留中不得随意伤损建筑钢筋,与土建结构有矛盾处,由专业工程师与土建协商处理,严禁在楼地坪内错,漏、堵塞等现象发生。由设计增加的埋管,必须在未作楼地坪面层前补埋。

b.卫生间施工配合。在土建施工主体时配合进行安装留孔,安装时由土建给定楼地坪标高基准,装好地漏后,土建再作地坪(土建施工不得损坏安装管口(孔))。

c.暗设箱盒以及墙面上的开关,插座安装配合。暗设箱合安装,应随土建墙体施工面进行,布置在装修墙面上的开关插座,应配合装修施工面进行。

d.设备基础及留孔的配合。设备基础应尽早浇筑,未达到强度70%,不得安装设备。基础位置尺寸及留孔,由土建检查,安装复查,土建向安装办理交接记录。

e.灯具、开关插座、面板安装配合。灯具、开关、插座盒安装应作到位置准确,施工时不得损伤墙面,若孔洞较大应先作处理,在粉刷后再装箱盖、面板。

f.施工用电及场地使用配合。因施工单位多、穿插作业多、对施工用电、现场交通及场地的使用,应在土建统一安排下协调解决,以达互创施工条件为目的。

j.成品保护的配合。安装施工不得随意在土建墙体上打洞,因特殊原因必须打洞,应与土建协商,确定位置及孔洞大小,安装施工中应注意对墙面避免污染。

3、安装与建设单位配合

a.及时参加工地例会,施工中遇到问题及时与甲方、监理及设计院沟通。

b.图纸资料以及设计变更,由甲方按规定数量及时供应,安装与设计的有关事宜亦由甲方协调。

c.甲方、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对安装质量进行监督,设备开箱检查,隐蔽验收、试车、试压应约请甲方、监理人员参加。

d.由乙方供应的材料、设备必须报甲方、监理验收后方可进入施工。

第八章 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本工程不存在冬季施工的问题,而雨季施工随时都可能存在。

除工期有特殊要求,必须在雨季施工的项目外,应尽量权衡进度与效益、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将不宜在雨季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避开这个季节。如室外粉刷工程、防水工程、道路工程等均不宜在雨季进行施工。

雨季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1. 施工现场应根据地形对场地进行平整,清理现场障碍物,保持现场道路畅通,道路两旁设置砖砌排水沟,上面用钢筋焊或砼的篦子进行覆盖,保证雨后不滑,不陷、不积水。
  2. 塔吊和脚手架设防雷装置,塔吊的防雷装置应单独设置,不应借用架子或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塔吊的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防雷引下线可利用该设备的金属结构体,但应保证电气连接,避雷针长度应为1至2m,技术、质量、安全、机电等部门在雨季前要对避雷装置作一次全面检查,确保防雷。
  3. 水泥采用散装罐装水泥,检查其密封完好。
  4. 雨季前对现场配电箱、闸箱、电缆临时支架等仔细检查,需要加固的及时加固,缺盖、门、防护罩的及时补齐,下方不得有积水,周围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确保用电安全。
  5. 敷设于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处应作密封处理。
  6. 在雨季到来之前,创造出适宜雨季施工的室外或室内工作环境,如做完屋面防水等;
  7.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雨季施工质量。如为防止混凝土的含水量过多,可在搅拌混凝土前测定各种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并在已经浇筑成型的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泥受潮等;
  8. 雨季装修施工应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雨季装修施工工序,按照晴、雨、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安排施工,晴天多做外装修,雨天多内装修。雨天室内工作时,应避免操作人员将泥水带入室内造成污染,一旦污染楼地面应及时清理。
  9. 室内木作、油漆及精装修在雨季施工时,其室外门窗采取封闭措施,防止雨水淋湿浸泡。
  10. 对易受污染的高级装修,要制定专门的成品保护措施。
  11. 每天下班前关好门窗,以防雨水损坏室内装修,防止门窗玻璃被风吹坏。
  12. 各种惧雨防潮装修材料应按物质保管规定,入库和覆盖防潮布存放,防止变质失效,如门窗、白灰、石膏板等易受潮的材料应放于室内,垫高并覆盖塑料布。
  13. 消防器材采用定做标准消防棚摆放,以防雨、防晒。
  14.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如:防止雨季塌方、防止漏电触电、脚手架防滑、加固等。

第九章 安全技术措施

  1. 安全管理的方针和目标
  2. 安全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3. 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生产、确保无重大伤亡事故,轻伤频率在千分之五以内。
  4. 安全保证体系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由现场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各专业工长组成的安全保证体系,附表见后。

项目部主要负责人与各施工班组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分层负责。

  1. 安全管理措施
  2. 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确保将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3.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方式有:

a、岗位教育

  1. 新工人、调换工作岗位人员及生产实习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规程、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防护设施应用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等岗位培训,通过学习,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独立操作;
  2. 岗位教育的内容还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事故教育、法制教育等;

b、经常性教育

  1. 经常性教育的内容包括:上级部门有关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法规及文件、指示等;各部门、各层次和每个职工的安全职责;遵章守纪;事故案例及教训、安全技术先进经验、成果等。
  2. 开展各种类型的安全活动。如:安全月、安全周、安全技术交流会、安全展览等,使每个职工经常在这类活动中接受安全教育。
  3. 通过平时对违章作业的纠正教育职工。

c、特殊工种教育和培训

  1. 架子、电气、起重、机械操作、焊接、司炉、驾驶等特殊工种,除接受一般性教育外,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持证上岗;
  2. 采用先进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未经教育不得上岗操作;
  3. 高塔、脚手架、人货电梯等必须安全牢固,有完备的安装验收手续和资料,做好防雷、防风、防滑、防漏电工作;
  4. 项目部根据本工程的特点, 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其内容包括:
  5. 基坑、槽、沟等坍塌事故预防及周边防护;
  6. “三宝”利用及“四口”临边防护;
  7. 脚手架作业防护;
  8. 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预防;
  9. 井字架、龙门架使用防护;
  10. 主要生产工艺的施工安全
  11. 临时用电安全;
  12. 施工机械安全;
  13. 操作个人安全防护;
  14. 雨季、冬季施工;
  15. 施工现场临设、料具存放、平面布置等范围内的公共安全等;
  16. 防毒、防高温、防职业病等。
  17. 逐层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交底,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监督和检查,狠抓落实。

四、安全工作制度

  1. 每半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管理会”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安全生产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
  2. 各专业班组在组织施工中,必须保证本班组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面,必须有本班组负责人在现场值班,不得空岗,失控。
  3. 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方案和措施,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更改方案和措施时,应经原设计方案的技术主管部门领导审批签字后实施,否则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方案和措施。
  4. 建立并执行安全生产技术交底人与被交底人间的签字制度。
  5. 建立并执行班前安全生产讲话制度。
  6. 建立并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7. 建立机械设备、临电设施和各类脚手架工程设置完成后的验收制度。末经过验收和验收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五、安全防护措施

  1. 对现场的预留孔洞,必须进行封闭覆盖,危险处,在边沿处设置两道护身栏杆,并应于夜间设红色标志灯。
  2. 各类施工脚手架严格按照脚手架安全技术防护标准和规范搭设。脚手架立网统一采用绿色密目网防护,密目网应绷拉平直,封闭严密。钢管脚手架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有裂纹的钢管。脚手架不得钢木混搭。
  3. 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玛钢扣件,不得使用铅丝或其它材料绑扎。
  4. 脚手架必须按楼层与结构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米,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米。拉接所用的材料强度不得低于8#铅丝的强度。高大脚手架不得使用柔性材料进行拉接。在拉接点处设置可靠支顶。
  5. 脚手架的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离墙壁面不得大于20厘米,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施工层脚下一步架处蔸设水平安全网。操作面外侧应设两道护身栏杆和一道挡脚步板或设一道护身栏杆,立挂安全网,下口封严,防护高度应为1.5米。
  6. 脚手架必须保证整体结构不变形,纵向必须设置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不得超过7根立杆,与水平面夹角应为45-60度。
  7. 结构内1.5米×1.5米以下的孔洞,应预埋通长钢筋网或加固盖板.1.5米×1.5米以上的孔洞,四周必须设两道护身栏杆,中间支挂水平安全网。
  8. 建筑物的出入口处应搭设长3-6米,宽于出入通道两侧必须封闭严密。

六、临时用电措施

  1. 建立现场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
  2. 现场采用双路供电系统,确保电源供应。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也不得沿地面明敷设。
  3. 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4. 施工机具、车辆使用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现场内所有电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电闸箱内电器系统统一式样、统一配制,箱体统一刷涂桔黄色,并按规定设置围拦的防护棚,流动箱与上一级电闸箱的联接,采用外插联接方式。
  5. 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按部颁标准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
  6. 在采用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
  7. 施工现场的临时照明一般采用220V电源照明,结构施工时,应在楼板施工中预埋线管,临时照明和动力电源应穿管布线,必须按规定装设灯具,并在电源一侧加装漏电保护器。
  8. 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施工现场内使用的所有电焊机必须加装电焊机触电保护器。电焊机一次线长度应小于5米,二次线长度应小于30米。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的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作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地点应防潮、防雨、防砸。

七、消防管理措施

该工程施工场地狭小,为加强场内消防工作,确保施工期间无火灾、火险事故,保障施工生产能正常进行,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开工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市政府20号令、32号令精神,制定详细的消防工作方案。

  1. 现场两侧与专利局大院之间设置消防出入口,保证现场内消防环形通道的畅通。
  2. 现场内严格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布设地下消火栓。
  3. 高层施工增设加压泵,保证施工和消防用水。
  4. 现场安置干粉灭火器、消防铁架、消防水桶、铁锹、钩子、铲子等消防用具。
  5. 建立各级消防责任制,制定消防制度,并监督严格执行。
  6. 建立明火申请用火证制度,施工现场禁止吸烟,控制火源。

八、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1. 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本工程设备配备使用作业书。
  2. 大中型设备使用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班前先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和安全装置,防护设施是否可靠,操作时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或报告并挂牌警示,下班时要切断电源,做好清理保养维护工作。
  3. 操作人员每班作业填写机械设备运转记录和月常维修、保养记录。

第十章 质量保证措施

  1. 质量方针和目标
  2. 质量方针

严格管理、争创优质、社会好评、顾客满意。

  1. 质量目标
  2. 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分部工程优良率:80%以上; 观感质量评定得分率90%以上;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3. 主体工程争创“结构长城杯”奖;整体工程争创北京市长城杯工程;
  4. 维修服务承诺:工程交工后维修期为一年,其中屋面防水工程维修期为三年。
  5. 质量管理制度

(一)、质量检查的组织机构

  1. 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小组,建立从项目部到施工班组的质量管理网络,负责整个项目的技术措施的执行与完成情况,并经常开展“QC”小组活动;
  2. 各单位工程分别配有技术员、质量员,以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与监督工作;
  3. 按各主要工种,配备不脱产的质量员负责工程自检、互检、交接验检等工作。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1. 坚持图纸会审制度,努力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通过充分阅图理解图纸内容和意图,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 图纸会审、技术核定、经济签证、设计变更等应经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共同签定后作为工程技术文件分发执行,并列入施工档案。
  3. 坚持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贯彻执行制度。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单位工程生产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报有关单位批准后,作为组织该工程生产的基本依据。

(三)、工程材料的检验、试验控制

  1. 进入施工现场的成品、半成品等原材料,必须持有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及北京市规定应持有的准用证。进场材料经材料、质量、技术、监理等部门验收合格后,再按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试验。
  2. 凡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
  3. 对降级使用的材料,必须经有关部门、单位认可后方可投入使用,并注明其使用部位,便于追溯。
  4. 对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制作,必须按规范执行,加强养护,及时送检。制作过程中不得有弄虚作假的现象。

(四)、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 对少数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2.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有技术部门、工长签发的施工技术交底,并组织生产班组集中详细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所用材料要求、施工流程、操作方法、质量标准、质量要求、施工注意事项、安全要求等,然后再进行施工。
  3. 实行三检制度,由班组长、工长、质量员、技术部门按规定对操作程序、质量标准进行检查,核定质量等级,决定工序交接,坚决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4. 凡属隐蔽工程一律在班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由单位工程的施工员、质量员检验合格后交甲方和监理单位进行核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5. 施工过程中质量员必须深入现场,按施工规范、施工操作规程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检、监督。对不按图施工、违反操作规程及质量要求,经劝说无效,坚持不改的责令其停工整改,直至清理退场。
  6.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施工程序、操作规程、自检记录不真实、不及时、不齐全的施工班组或项目,质量员不予签字与验收。
  7. 对施工中易发生事故部位、重要结构部位,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必须跟踪检查。一般质量问题现场及时解决或处理;重大问题及时汇报项目部总工,通过有关部门研究后处理。
  8. 工序交接时,必须做好中间交接记录,经双方签字后方可交接,不办理此手续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对不合格的分部、项工程在未处理或验收不合格前,不得强行施工。
  9. 项目主要质量活动过程

工程报价 合同评审 施工策划 物资采购

施工过程 检查与试验 竣工交付 维修服务。

  1. 项目质量保证网络。(详见附表)
  2. 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通过贯彻执行《江苏省建筑工程公司〈贯标程序文件〉》从而保证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主要控制如下程序:

  1. 合同评审
  2. 合同管理。工程项目每月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 合同更改。对于在执行合同过程中,由业主提出的要求以及设计变更等均以书面形式进行,并对其内容进行评审;
  4. 合同终止。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合同自然终止。
  5. 施工策划

项目的施工策划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现代的施工方法和手段,对现场的各种要素如:人、机、料、法等进行组织、控制、协调、管理、实施。项目施工策划将做以下工作:

  1. 进行技术准备,如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等;
  2. 进行现场准备,如布置现场平面等;
  3. 进行质量成本控制,如质量计划、成本核算等。
  4. 做好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5. 关于物资采购
  6. 执行物资采购的管理程序;
  7. 对采购质量进行控制;
  8. 做好验证、保管和发放工作;
  9. 做好产品标识工作并具备可追溯性;
  10. 做好施工过程的控制工作,主要有:
  11. 做好进度控制;
  12. 做好施工质量控制;
  13. 做好施工安全控制;
  14. 做好特殊工序的控制;
  15. 做好工艺更改控制;
  16. 做好施工机具、设备的控制。
  17. 做好材料检验和试验工作,包括:
  18. 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19. 施工过程中的检验和试验;
  20. 项目竣工的检验和验收。
  21. 制定对不合格品的控制措施,包括:

不合格品的标识、不合格品的处理、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1. 做好搬运、储藏、防护和交付工作;
  2. 做好相应的质量记录和质量审核工作;
  3. 做好培训工作,包括:
  4. 全员质量培训;
  5. 特殊工种教育;
  6. 培训管理。
  7. 做好维修服务工作。

六、工程质量奖惩制度

  1. 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因工作不认真,对重大质量隐患不坚持原则,并因此造成质量事故者,负主要责任。
  2. 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质量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并处以50--200元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3. 对隐瞒质量事故的有关责任者,一经发现,视情节轻重和事故的性质,处以100--500元的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4. 施工过程中所涌现的质量管理积极分子,给予经济奖励50--200元。

第十一章 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1. 创建目标
  2. 项目部将“安全文明工地”作为工程创建目标,项目经理即为文明施工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各专业施工员负责文明施工的实施。
  3. 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的依据为《北京市施工现场管理法规及文件》、《北京市建设工地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性质的认定及处罚规定》等。
  4. 创建文明工地要做到以下几条:
  5. 无因工死亡、重伤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6. 无重大违法犯罪案件;
  7. 无严重污染、扰民;
  8. 施工料具无浪费现象;
  9. 无食物中毒和传染病。
  10. 组织管理

项目部建立环境保护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规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对所有参与体系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1. 工作制度
  2. 每周召开一次“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3. 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检查制度。
  4. 管理规定
  5. 在施工现场主要门口设置施工标志牌,现场平面布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牌。施工标志牌应当注明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开工和计划竣工日期以及施工许可批准文号等。
  6. 施工现场设居民来访接待场所,并有专人值班,负责随时接待来访居民。
  7. 防止对大气污染:
  8. 施工阶段,现场按排专负责保洁工作,配备相应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清扫,减少扬尘污染。
  9. 建筑结构内的施工垃圾清除,采用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运输或采用容器吊运或袋装,严禁随意凌空抛撒,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并适量洒水,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10. 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物、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采取码放措施,减少污染。
  11. 现场内所有交通路面和物料堆放场地全部铺设混凝土硬化路面,做到黄土不露天。
  12. 现场内的采暖和烧水茶炉采用电器产品或清洁燃料。

4、防止对水污染:

  1. 确保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分开使用,严禁将非雨水类的其它水体排进市政雨水管网。
  2. 现场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辆清洗处设沉淀池,清洗搅拌机和运输车辆的污水,经沉淀处理后可直接排入城市面上排水干线。
  3. 施工现场厕所设沉淀池,将厕所污物经过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线。

5、防止施工噪声污染:

  1. 现场混凝土振捣采用低噪音混凝土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拨。
  2. 除特殊情况外,在每晚22时至次日6时,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参混凝土输送泵、电锯等强噪声设备,以隔音棚遮挡,实现降噪。
  3. 结构施工时,随楼层升的外挂脚手外加隔音网,减少楼施工对机关大楼工作的影响。模板、脚手架在支设、拆除和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
  4. 使用电锯切割时在锯片上刷油,且锯片转速不能过快。
  5. 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应使用合格的电锤,及时在钻头上注油或水。
  6. 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
  7. 做好料具管理和消防管理,包括:
  8. 施工物资进场必须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布置,分规格、分品种,做好标识,堆放整齐。散料进行围拦;
  9. 在施工现场外堆放材料应得到有关方面的批准;
  10. 物资堆放场地要平整、不积水、有上盖下垫措施;
  11. 现场仓库布局合理,符合防火、防雨、防潮、防冻等保管要求,对易损、易锈、易燃及危险品单独设库保管;
  12. 施工垃圾及时筛选、分检、堆放在指定地点,余料及时清理回收;
  13. 现场注意材料的节约,并做到工完料清;
  14. 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资料要齐全,各种手续应齐备;
  15. 做好治安保卫和消防保卫工作。

第十二章 产品保护措施

一、产品保护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保证工程交付甲方时符合合同规定和设计要求,在交付前对产品和半成品进行有效的保护。本保护措施适用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半成品和产品的保护管理。

二、职责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产品保护所需的资源,督促产品保护工作的落实;产品保护由主管工长(或施工员)负责实施。

三、具体保护措施

A、对原材料的保护(材料科负责)

  1. 水泥:水泥运输过程中必须有遮盖措施,以防止运输过程中淋雨受潮。水泥进场后如库堆放要求分品种、标号、日期,做到先进先用。水泥进场超过三个月后不得使用。水泥仓库要求密闭,存放时垫起离地300mm,离墙300mm以上,码放高度不超过10包;
  2. 钢筋:钢筋分批、分规格验收后堆放,露天堆放时要有防雨措施,以防钢筋锈蚀;钢筋堆场应有产品标识牌,注明产品规格、进场日期、受检状态等内容,一面施工使用时发生差错。
  3. 聚胺脂防水材料:设专门地点堆放,保证不受雨水侵蚀和阳光直射,并远离火源。甲、乙料根据不同的生产日期分类、分开堆放。聚胺脂防水材料包装时应密封良好,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有相应的防火措施。存储时间超过一年的聚胺脂防水材料应禁止使用。
  4. SBS卷材:按品种、批号分开堆放,并远离火源,避免与化学介质及有机容剂接触。码放时,地面上加垫板架空堆放(距地20cm以上),码放高度不超过1.5m。配套使用的粘结剂应密封存储。
  5. 其他材料:如瓷砖、塑钢窗等,进场时包装应完好、整齐,搬运时应轻拿轻放,并在指定地点堆放整齐,有相应的防雨措施。

B、施工过程中的产品保护(相关工长负责)

a、模板工程(木工工长负责)

  1. 配制好的模板应分类标识后堆放,便于施工时取用,避免因混乱而造成重复配置;
  2. 模板工程施工时,不得随意弯曲或扳扭、登高时不得攀踩钢筋。安装的预留套管也不得随意焊接在墙、柱的主筋上,可事先另外插筋与其焊接;
  3. 钢质大模板吊装时应轻起轻放,避免碰撞已经完成的结构,防止模板变形;
  4. 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看护模板。若发现模板产生变形或移位及对拉螺栓产生松动等,应及时处理后再施工;
  5. 门窗洞口的模板在拆除时不得盲目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或产生缺棱掉角。拆模后的墙、柱、梁的阴角均须包木条护角。楼梯踏步也要用木板覆盖保护。
  6. 模板拆除后,若发现表面不平整或有翘曲、缺损等,应及时修补。模板拆除后应集中堆放,并设专人管理。

b、钢筋工程(钢筋工长负责)

  1. 配制成型的钢筋应分类挂牌标识,按指定地点堆放。钢筋下部应用垫木垫起,并应有防雨措施;
  2. 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预留洞口模板。柱、墙钢筋绑扎完毕不得踩登,平台钢筋绑扎完毕应设置行走通道,施工人员不得在钢筋上行走,尤其是悬挑构件的上层钢筋严禁踩踏;
  3. 水电管线及其他设施在制作或安装时,不得随意切断和碰动钢筋;
  4.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有妥善的保护措施。加工成型的直螺纹接头应加塑料套保护,在运输过程中不得碰撞丝头。冬季施工的对焊接头焊接完毕应有保温措施,以使接头缓慢冷却;
  5. 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看护钢筋,负责修整钢筋的位置,清理被混凝土沾污的钢筋等;

c、混凝土工程(施工员负责)

  1.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拆改与模板有关的连接件、螺栓等,以确保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2. 必须保证钢筋、垫块位置的正确性,并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
  3. 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钢筋、洞口、预埋件、水电管线等的位置,振捣时尽量不与之碰撞,以保证其位置的正确性;
  4. 浇筑成型的楼板、楼梯混凝土要加强保护。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方可上人操作;
  5. 冬季施工期间,在进行混凝土的表面覆盖和测温时,操作人员应站在脚手板上,尽量避免踩出脚印;

d、聚胺脂防水工程(施工员负责)

  1. 防水层施工时,现场入口处应放置软垫,施工人员在进入现场前先清理脚下的泥土,以保证防水基层的清洁;
  2. 防水层施工过程中,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穿软底鞋,但防水层未固化前应禁止人员在其上走动。
  3. 运输用小车的车腿必须用软布包起来,行走路线上必须铺脚手板。涂刷聚胺脂防水材料时严禁使用铁锹等尖锐器具;
  4. 突出地面的管道、地漏、卫生洁具的排水口,其周边防水层不得碰损,并应注意防止施工杂物落入;
  5. 防水层施工时应注意不得污染墙面、门窗、洁具等;
  6. 施工现场严禁烟火。

e、SBS卷材防水工程(施工员负责)

  1. 施工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防水基层干燥、清洁;
  2. 施工器具及运输车辆应保证与卷材无硬接触点;
  3. 防水层做好后及时砌筑保护墙或保护层。

f、楼地面工程(粉刷工长负责)

  1. 垫层施工时,应认真保护防水层,发现有破损及时修补。当垫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 门框边均钉小木条护边、护口,防止运输车辆撞坏。室内的管线、设备、地漏、出水口等都应进行临时封堵;
  3. 地面工程施工完毕,将房间门关上,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上人踩踏,并做好相应的铺盖保护。

g、门窗工程(施工员负责)

  1. 铝合金窗的不干胶条应保持到交工前再撕掉;
  2. 粉刷过程中污染的砂浆等及时清刷干净;
  3. 安装时严禁敲打、碰撞铝合金门窗框;
  4. 任何情况下不得将架子、脚手等支设在门窗框上。

第十三章 有关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

第一部分:卷材防水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通病

A、原材料方面:

1、防水卷材及胶结材料试验报告日期拖后。

2、防水胶结材料无试验报告。

B、施工操作工艺方面:

  1. 防水基层强度不足,基层表面起砂起皮。
  2. 基层表面平整度、光洁度差,表面清扫不彻底。
  3. 外防外贴砌筑保护墙时与防水保护层之间未用砂浆填实。
  4. 铺贴卷材时,立面与平面转角处,卷材接头未留在平面上,或距立面不足600mm。
  5. 卷材到顶收头无有效固定及保护措施。
  6. 卷材铺贴有气泡、裂缝及损伤,修补不按分层搭接,而是一次表面粘贴。
  7. 卷材铺贴时,胶结材料涂刷不均匀或胶结材料的干硬程度未掌握好。
  8. 止水带接头未设在变形缝高处水平位置。
  9. 基坑回填施工方法不当,破坏保护墙。

二、防治

A、原材料方面:

  1. 防水卷材及胶结材料试验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所以施工员应根据工程进度提前进行申请,并应考虑材料部门采购所需时间及试验时间;材料进场后试验员应及时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以确保不因材料试验时间影响工期。
  2. 按北京市规定胶结材料应有试验室的试验报告。施工中试验员应按规定进行取样送检。
  3. 操作工艺方面:
  4. 防水基层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守混凝土配合比,浇筑过程中振捣密实,及时收压避免干缩裂缝及起砂起皮现象。
  5. 基层收压时用较长的刮尺控制基层表面平整度,收压必须密实,不允许留下铁板印。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基层细致清扫一遍,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清扫吹落在基层上的灰尘。
  6. 砌筑防水保护墙时,保护墙与防水保护层之间的空隙,必须用砂浆随砌随填实。
  7. 卷材铺贴时,立面与平面转角处,卷材接头应留置在平面上,距立面600mm。
  8. 卷材铺贴到顶收头时为防止末端剥落或渗水,末端收头必须用聚氨脂嵌缝膏或其它密封材料封闭,当密封材料固化后在末端收头处再涂刷一层聚氨脂防水涂料,然后用107胶水泥浆压缝封闭。
  9. 卷材施工前必须检查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程操作并随时注意成品保护。修补的卷材应分层搭接。
  10. 胶结材料用专用工具涂刷,涂刷必须均匀,并根据施工时的气温、干湿程度等认真控制好胶结材料的使用时间。
  11. 止水带接头必须设在变形缝高处的水平位置。

9、基坑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夯机避免碰砸到保护墙。

第二部分 聚氨脂防水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通病

1、基层清理不干净,冷底子油漏刷或涂刷不均匀。

2、防水层空鼓、起泡,夹杂硬状颗粒。

3、防水玻纤布铺贴不密实。

4、立面防水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二、防治

  1. 防水底涂施工前,细致清扫基层,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不允许将灰尘带入场内,并随时清扫灰尘。防水底涂(冷底子油)施工时配制均匀,涂刷时滚筒应来回搭接涂刷。
  2. 防水层施工前检验基层含水率,不大于9%(现场以一块1平方米卷材覆盖基层上,日晒3小时,揭开无水汽即可)。聚氨脂调配必须彻底均匀不得有杂质,使用中如发现有杂质必须停止使用。
  3. 附加玻纤布的铺贴必须用橡皮刮压实,使其与聚氨脂涂料充分结合。
  4. 立面防水的施工遍数要较平面多,每次将其涂匀避免流淌下挂,逐层涂刷确保防水层厚度。

第三部分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1. 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
  2. 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力度不够。
  3. 模板制作成型后,验收认真程度不足。
    1.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固定不牢,产生位移偏差,偏差的校正调整不认真造成累计误差。
    2. 安装模板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浇筑混凝土时通线已撤掉,造成 模板的看护人员不易发现模板跑位变形。
    3. 模板与脚手架拉接,产生位移跑模。
    4. 门窗洞口模板支撑系统缺斜撑或十字拉杆,造成门窗洞口容易变形甚至失稳。
    5. 阳角部位模板水平楞支撑悬挑,夹固用钢管过稀造成阳角上模板胀开漏浆。
    6. 竖向模板根部未做找平,造成模板漏浆烂根。
    7. 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施工中不按标记检查。
    8. 楼梯踏步模板支模时未考虑不同地面做法厚度不同。
    9. 模板接缝处,堵缝措施不当造成漏浆影响混凝土质量。
    10. 拆模后不清理模板即涂刷脱模剂,或模板清理不干净即涂刷脱模剂。
    11. 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漏涂,涂刷脱模剂时污染钢筋或混凝土面。
    12. 雨季施工涂刷完水性脱模剂无遮盖保护措施,被冲洗。
    13. 墙柱模板根部或堵头处,梁柱接头的最低点不留清扫口,或清扫口留置不当,无法有效清理。
    14. 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模板底未留排汽孔,混凝土浇注时对称下料产生气囊,使混凝土浇注不实。
    15. 高柱高墙侧面无浇注口,又无有效措施,造成混凝土浇注时自由落距较大,混凝土离析,无法保证混凝土浇注质量。
    16. 支模板用顶撑电焊在受力钢筋上,损伤受力筋。
    17. 施工缝支模仅用钢丝网未立模板使混凝土漏浆。
    18. 模板拆除过早,破坏混凝土棱角;低温下大模板拆除过早与墙体粘连。
  4.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5. 模板工程的施工必须有施工方案有技术交底,对于较为复杂重要的模板、钢制大模板必须有模板设计。施工的同时按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对工程进行同步质量验评。
  6. 模板制作成型后应进行模板的质量验收,对模板的几何尺寸,刚度强度进行检查;钢制大模板进场时必须根据验收标准进行质量验收。
    1. 墙柱模板的根部及顶部必须进行重点的支撑加固,抛杆和铁链必须调整校正准确,安装牢固不得减少遗漏。对于已产生的位移偏差应在施工下一层时及时调整,避免累积误差的产生。
    2. 模板安装时,外墙、同轴线内墙能拉通的墙体要拉通线检查,大角部位要拉竖向通线,该通线应保留至混凝土浇后再撤掉,以便于浇注混凝土时及时发现模板的位移变形。
    3. 施工用脚手架的稳定性不强,模板支撑严禁与脚手架拉接。
    4. 门窗洞口的模板支撑系统应做好斜撑或十字撑避免变形失稳。
    5. 阳角部位模板应使用整角模。如不是整角模,夹固阳角部位模板的竖向钢管应加密并使其两侧拉接包固住阳角,阳角模板内贴海面条以避免漏浆。
    6. 墙体及柱边线部位应用砂浆做80mm宽,20mm高的找平层使模板根部平放在找平层上,不会造成漏浆烂根现象。
    7. 模板顶部应抄测标高标记,施工中随时检查标高。
    8. 因首层与标准层、楼梯间与休息平台、休息平台与楼梯踏步的地面做法不同、厚度不同,在制作安装楼梯踏步模板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踏步高度,避免造成相邻踏步高差较大影响使用功能,确保楼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
    9. 模板的碰接处采用海面条堵缝。
    10. 涂刷脱模剂前应用扁铲、拖布等专用工具将模板上的混凝土残灰彻底清理干净。
    11. 脱模剂的涂刷应均匀细致,同时涂刷脱模剂时不得污染钢筋,尤其立模不得涂刷过多避免造成流淌污染钢筋及混凝土面。
    12. 雨季施工涂刷脱模剂应备好防水工具,避免脱模剂被冲刷。
    13. 墙柱模板根部或堵头处,梁柱接头的最低点应留置合理有效的清扫口。
    14. 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模板底,考虑混凝土浇注时两边对称下料应留设排汽孔,使混凝土浇注密实。
    15. 高柱高墙侧面模板留置浇注口,避免混凝土浇注时自由落距过大,混凝土产生离析以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16. 支模用顶撑钢筋应在浇注混凝土时埋设预留,不得与受力筋点焊连接。
    17. 施工缝立模在使用钢丝网的同时,应立模板以确保浇注混凝土时不产生漏浆现象。
    18. 侧模的拆除应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才能拆除,不致损坏墙柱棱角。

第四部分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钢筋工程的质量通病

  1. 钢筋制作下料长度不准,抗震箍筋1350弯钩弯折角度不准,弯钩长度不均匀。
  2. 洞口钢筋切断后未做弯折处理。
  3. 主筋绑扎不到位,四角主筋不贴箍筋角,中间主筋不贴箍筋。
  4. 钢筋搭接长度不足,钢筋绑扎接头位置不当,未避开受拉力较大处或接头,接头末端距弯点未大于10d。
  5. 箍筋绑扎不垂直于主筋,接头未错开,间距不匀,绑扎不牢固,不贴主筋。
  6. 剪力墙钢筋、平台钢筋弯钩朝向不对。
  7. 钢筋绑扎后未做定位处理,混凝土浇注后,钢筋发生位移。钢筋纠偏时,1:6矫正坡度不准。
  8. 钢筋对焊,焊头不匀;直螺纹套筒连接套进钢筋长度不够。
  9. 混凝土浇注施工时,悬挑梁板,阳台钢筋被踩下,有效厚度不足。
  10.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1. 钢筋下料单要有审核,钢筋制作过程要进行质量控制,检查成型钢筋的几何尺寸,各种弯钩平直长度,弯钩角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不合格产品不得交付绑扎使用,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2. 预留洞口钢筋切断时应留出弯钩长度,在切断后将钢筋按抗震钢筋要求弯1350,或另外制作一端有弯钩钢筋错开搭接绑扎。
      3. 钢筋绑扎时,新绑扎主筋的摆放位置应根据原钢筋实际位置而定,要求箍筋四角主筋必须绑扎到位,中间主筋也应贴紧箍筋绑扎。
      4. 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钢筋绑扎至少三道绑丝(中间和两端),而且搭接的两根钢筋必须紧贴,分离部分不算有效搭接长度。钢筋绑扎长度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5. 箍筋的绑扎应垂直与受力主筋,间距均匀,绑扎牢固,箍筋弯钩部位应错开。施工时应注意梁端柱头部位的箍筋加密区。
      6. 墙一级钢筋弯钩向内相对摆放,平台一级钢筋弯钩朝向上下相对,绑扎时要摆放正确,绑扎完成后要注意成品保护工作。
      7. 钢筋绑扎完成后,首先要严禁攀登踩踏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并用专用钢筋卡具固定钢筋以保证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不发生位移。混凝土浇注时应有专人看护钢筋及时纠正位移偏差。
      8. 混凝土浇注成型后,弹线检查钢筋的位移情况。对于偏差较小未出边线的钢筋从钢筋根部以1:6坡度调整钢筋位置,对于偏差较大的钢筋采用环氧树脂重植调整钢筋位置。
      9. 钢筋对焊应由专业焊工持证上岗操作并做好对焊钢筋的抽样试验工作。钢筋焊接接头要求焊头均匀,无毛刺、裂缝;直螺纹套筒钢筋做好连接件的抽样试验工作,连接成型后不允许由完整的一个丝扣露在套筒外。
      10. 平台混凝土浇注时应用铁马镫搭设行走通道,严禁在钢筋上踩踏尤其是悬挑构件,要确保构件有效厚度不得减小。

第五部分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

  1. 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不细致。
  2. 对商品混凝土的要求含糊,对到现场的混凝土检查不认真。到现场后不做开盘鉴定,或不做检验记录。
  3. 现场对收料人员交底不细,责任不清。
  4. 现场混凝土试块的留置及保养工作不细致。
  5.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不合要求。
  6. 再次浇筑混凝土时未用同配比砂浆接搓。
  7. 未分层浇筑,混凝土一次浇筑过厚。
  8. 门窗洞口及其它大型预留洞口浇筑混凝土时不对称下料,造成模板位移变形。
  9. 混凝土产生蜂窝、麻面、漏筋、烂根、洞口变形、错台。
  10. 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坚持“会诊制度”以不断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二、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1. 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应对浇筑开始时间、本次混凝土浇筑位置、标号种类、数量;浇筑顺序、每层浇筑厚度、分工负责情况;振捣人员分工职责等进行详细严谨的交底要求切实指导施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做到施工过程可追溯,以便出现问题能分析整改、总结提高。
  2. 商品混凝土的要求要细致,除申请配合比外,对水泥品种、外加剂的要求;初凝时间的要求;坍落度及误差要求;混凝土罐车的供应速度等要求都要明确清晰。混凝土到现场后应做开盘鉴定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并做好记录。
  3. 每次浇筑混凝土对现场收料人员要有书面技术交底,明确此此混凝土的品种标号、外加剂品种、初凝时间要求,温度要求等;要求收料人员认真检查混凝土厂的小票,如发现问题的处理办法和汇报程序。
  4. 混凝土浇筑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前计算所需留置混凝土试块组数(考虑留置备用试块及拆模试块)。在混凝土入模前取样,不能在泵车处取样;对于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及摆放位置应特别注意;标准养护试块养护期间对标准养护室要定时检查自控仪表的数值做好记录。
  5.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必须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及时混凝土顶面浮浆,剔除松散混凝土露处石子,用空气压缩机吹净。
  6. 每次浇筑混凝土前应先铺浇50mm~100mm厚同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使混凝土接搓良好。
  7. 混凝土浇筑过厚容易造成振捣手漏振、重振、过振离析现象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对于大坍落度的商品混凝土应有同一指挥均匀放料,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为振捣棒长度的1.25倍,现场使用φ50振捣棒时分层厚度应为450mm,使用φ30振捣棒时分层厚度为300mm。
  8. 对于门窗洞口或其它大型预留洞口,浇筑混凝土时应从模板两侧对称下料,避免混凝土将模板挤偏变形。
  9. 防治蜂窝:保证模板的严密性,分层浇筑振捣手控制振捣深度,每次振捣伸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
  10. 防治麻面:模板的拆除必须符合1.2Mpa强度要求,木模浇水润湿,刚制模板涂刷脱模剂,振捣时间必须充分。
  11. 防治漏筋:不缺放漏放保护层垫块,钢筋有专用定位措施。
  12. 防治烂根:模板根部找平,缝隙堵严,浇筑前先铺 筑同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50mm~100mm振捣密实。
  13. 防治洞口变形:模板支撑间距不宜过大,设置刚度性能好的斜撑,混凝土浇筑时对称下料。
  14. 防治错台:精确放线,调整模板遗留位移,对模板顶部及根部加强夹固措施。
  15. 每次混凝土拆模后,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工长、组长、质量检查员,工程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评定,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吸取教训保留经验,力争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第十四章 技术经济指标

本工程钢筋总量约1000t;竹胶模板总量8000m2;木方材总量约100m3;混凝土总量8200m3。为了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本工程施工阶段将采取一系列的降低成本措施,并拟大量应用建筑新技术,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

一、降低成本措施:

      1. 钢筋集中下料,对于较大规格的钢筋则采用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机械连接等施工工艺,以降低消耗,节约用材。
      2. 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既增加了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又增强了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同时可节约水泥用量。
      3. 框架柱采用全钢模板施工,柱面的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的方正性均较好,省去了大量的柱面抹灰,相应节省了人工、材料消耗。
      4. 采用梁、板早拆体系及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可有效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节约模板投入。
      5.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使用可分段整体提升的外挂脚手架,外墙面装修时使用电动提升脚手架,节省了较多的脚手架租赁费用。
      6. 部分临建在场外布置(已有),可节省临建费用。
      7. 加强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管理,使用后及时维修保养,延长使用周期,节约资产。
      8. 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建立用料奖惩制度。
      9. 组织合理的流水施工工艺,合理使用劳动力和周转材料。
      10. 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二、拟应用的建筑新技术

包括:深基坑土钉墙支护技术、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应用技术、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应用技术、现代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预应力应用技术、大跨度钢桁架应用技术、玻璃幕墙技术等。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下:

拟推广新技术项目名称及应用量
序号 新技术项目名称 应用部位 应用量
1

2

3

4

5

6

7

8

深基坑支护技术

(土钉墙护坡)

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商品混凝土)

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直螺纹连接技术)

新型模板应用技术(小型全钢模板应用技术、无边框胶合板模板应用技术)

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碗扣式脚手架)

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技术(陶粒砌块、水泥聚苯复合保温板)

新型建筑防水应用技术(改性沥青卷材—SBS、防水涂料—聚胺脂)

现代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本工程北段基坑大开挖,采用了深井井点降水、土钉墙护坡的形式。

本工程所有混凝土结构

本工程所有独立柱钢筋及直径不小于22mm的钢筋。

本工程所有独立柱均采用全钢模板施工;所有现浇楼板及剪力墙均采用无边框胶合板模板施工。

本工程所有内脚手架均采用碗扣式脚手架。

所有内填充墙均采用陶粒砌块砌筑;首层外墙内保温采用水泥聚苯复合保温板。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及外墙、屋面第二道设防均采用SBS卷材防水;屋面第一道设防及卫生间采用聚胺脂涂膜防水。

使用《光联达V8.0》编制工程预、决算;使用《“梦龙”项目管理》软件编制网络进度计划; 使用《EXCEL

97》编制月、周进度计划;;使用WORD97和WPS2000进行统计、汇总及文字处理;利用Auto CAD进行平面规划和绘制工程图形。

开挖土方8500m3,护坡面积1200m2

8200 m3

直螺纹接头7000只。

采用全钢模板施工的混凝土接触面面积:2800m2;采用无边框胶合板模板施工的楼板面积:13000 m2;采用无边框胶合板模板施工的墙体面积:7500 m2

利用碗扣式脚手架施工的楼板面积13000 m2

陶粒砌块270m3;外墙内保温(50厚)250m2

SBS卷材防水面积:4500m2;聚胺脂涂膜防水面积2800m2

从投标阶段至工程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拟推广新技术项目名称及应用量
序号 新技术项目名称 应用部位 应用量
9

10

11

预应力应用技术

大跨度钢桁架应用技术

隐框玻璃幕墙技术

本工程首层、二层、三层400人大阶梯教室的顶板采用大型现浇预应力空心板无梁楼盖。

本工程15/A-E轴线屋面。

本工程1#、2#楼梯间及中庭两侧墙。

约900m2

约8.3吨。

约1500m2

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序号 新技术项目名称 预期经济效益(万元) 社会效益
1

2

3

4

5

6

深基坑支护技术

(土钉墙护坡)

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商品混凝土)

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套筒挤压连接技术、直螺纹连接技术)

新型模板应用技术(全钢模板、无边框胶合板模板应用技术)

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碗扣式脚手架)

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技术(陶粒砌块、水泥聚苯复合保温板)

基坑开挖后(挖深7.5m),采用细石混凝土加锚筋稳定边坡的方法,比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坡桩节约资金约22.32万元。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掺加70kg的粉煤灰替代水泥,可节约水泥用量574吨,节省工程成本18.37万元。

与钢筋绑扎搭接相比,共节省钢材约20吨,节省资金约4.8万元。

按普通胶合板模板可周转使用三次计算,本工程钢筋混凝土独立柱施工需用胶合板模板(15mm厚)约1000m2,约合4.2万元;而钢模板造价为18万元,后者较贵.但大模板回收率达100%,回收值为4.5万元;同时省去柱面抹灰2850m2,可节约材料费1.85万元。合计多投入资金11.95万元。

采用碗扣式脚手架,省去了扣件的使用量,节约了工程成本。

减轻了结构自重。与采用钢筋混凝土墙相比,节省了工程造价

缩短工期,保证进度,并节省护坡费用。

采用预拌混凝土,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工人的作业条件,并减轻施工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提高工程质量。

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功效,节省钢材。

保证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和垂直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加快工程进度。

采用碗扣式脚手架可提高功效,加快进度,缩短工期。

隔音和保温效果明显增强,节省能耗。

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序号 新技术项目名称 预期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7

8

9

10

11

新型建筑防水应用技术(SBS防水卷材、聚胺脂涂料)

现代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预应力应用技术

大跨度钢桁架应用技术

隐框玻璃幕墙技术

与传统防水材料相比,在新材料使用周期内,减少翻新2至3次。

综合调整工期,科学配置资源,准确进行预测,减少人力投入。

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楼板的造价比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有梁楼盖的造价贵,但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结构相应取消了梁、柱的资金投入。

跟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比,其造价较高,但获得了更大的使用空间,结构安全得到充分保证。

造价相对钢筋混凝土墙较高。

保证建筑的抗渗、防漏需要,提高建筑的耐久年限。

减少大量的重复劳动;提高经营管理与决策水平;提高生产和技术管理水平;促进项目管理技术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获得了较大的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功能要求。

获得了较大的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功能要求。

采光较好,视觉效果好;建筑物的使用面积增大。

 

雅居云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