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1、编制目的
为建设滨江大桥过河给水管道工程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技术文件,用以对该工程沉井制作与下沉、顶管等工程施工、施工组织管理及工程配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确保各道工序受控,高速优质的完成本工程建设任务,为业主提供满意服务。
1.2、编制说明
(1)本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招标文件、业主要求、以及2007年9月13日的专家论证组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编制。为响应招标文件要求和本工程的需要,对人员、机械、材料调配、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作统一部署。
(2)根据本工程设计特点、功能要求,本着对业主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以“科学、经济、优质、高速”为编制原则。
(3)我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高度重视,召集了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现场施工经验的人员,在仔细研究设计意图、数次踏勘现场,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业主要求的前提下,成立编制专题小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思路先进,施工科学,可操作性强。
(4)本施工组织设计凡注明计量单位均为“㎜”。
1.3、编制依据
(1)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1、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GB/T50265-97《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3、DL/T5100-199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4、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GB50209-2002《建筑地面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8、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9、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10、GBJ301-8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1、GBJ123-8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12、GB985-80《手工电弧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3)现场勘察情况。
(4)我公司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5)我公司《质量管理手册》
⑹招标答疑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总体概况
工程名称: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
建设地点:南通市滨江大桥旁边
建设单位:南通自来水公司
工程内容:DN1420过河顶管及招标文件明确的内容
建设规模:DN1420钢质顶管长292m、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各一座。
工期要求:招标工期为4个月。
质量等级标准:合格
2.2 地形地貌
场地地处南通城区节制闸西,位于在建滨江大桥西侧,场地地貌类型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地貌单一,成陆时间较晚。拟建场地穿越通吕运河南北两岸,现通吕运河宽约280m,为航运通道,河道呈东西走向,两岸地形平坦,两侧陆地地面高程4.55~5.30m左右,水域河床高程-3.90~2.79m(顶管位置),淤泥厚0.30~4.30m。通吕运河经多年运行,河道已淤积严重,根据南通市江海测绘院的勘测,通吕运河全线普遍淤积,河道底宽变窄,河床抬高;长江~节制闸段长度2.0km左右河底宽150~239m,边坡比1:4;现通吕运河南侧淤积现象明显。
我公司在勘察现场后考虑顶管工作井设在北岸,接收井在南岸。北岸顶管工作井位置现为南通第三砖瓦厂堆场,现仍在使用;南岸工作井位于大桥施工通道西侧;两个井之间为顶管区。顶管中心线距滨江大桥桥墩基础西侧外边线北侧为17.0m,南侧为18m。顶管横穿通吕运河,通吕运河南北两岸均采用石驳护岸,南岸石驳线变化不大,采用天然地基;北岸石驳线受人为改造变化较大,其中大部现石驳线均为近期施工完成,下部采用混凝土预制方桩桩基础,桩顶高程为0.87m,桩底高程为-8.13m。同时在北岸顶管区域东侧距顶管中心线1.3m处有一原第三砖瓦厂堆场1号吊机基础存在。顶管区域东侧在滨江大桥2号墩至南岸为滨江大桥施工浮桥,其下采用钢管桩,滨江大桥2号墩位置顶管中心线距浮桥钢管桩外壁约2.8m,2号墩位置至南岸顶管中心线距浮桥钢管桩外壁约6.6m。
2.3施工条件
根据我们对拟建工程现场及周围环境的踏勘,目前施工现场用水、电、路已通,工程勘探资料已具备。
2.3.1交通运输:
该工程顶管穿越通吕运河,水陆交通方便。施工设备及钢管、砂石料等施工材料可通过人民路由汽车直接运至工地。
2.3.2、施工场地
本工程规模大,特别是顶管时钢管堆场占地面积大,南岸现场可利用施工场地狭小,临时设施及材料堆放场地布置困难;而北岸临时用地较宽敞,目前整个砂堆场已全部租用。因此在施工期间,拟将北岸作为钢管组焊场地及主要施工场地。
2.3.3、临时用电
施工用电可直接从大桥项目部接到施工现场,总用量已够本工程施工负荷用。
现场用电按现场实际需用情况,编写施工用电方案交监理工程师审查和批准。严格按照电气规范安装验收。
2.3.4、临时供水
施工用水采用运河内的水。
2.3.5地质条件
施工区域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松散土层。土层可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a-1 杂填土:层厚1.00~2.80m,以混凝土地面及抛石、碎砖块为主,南岸现象比较明显,极不均质,分布于陆域工作井、接收井部位。
a-2 素填土:层厚1.00~1.50m,湿,以粉土混粉质粘土为主,混贝壳、植物根茎等物,极不均质。分布于陆域工作井、接收井部位。
a-3 河淤:层厚0.20~4.50,饱和,含腐烂植物,具腥臭味,仅分布于运河河底。
b 粉土夹粉砂:层厚2.60~9.50,很湿,上部含铁锰质浸染斑点,干强度低,低韧性,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欠均质。施工区域均有分布。
c 粉砂夹粉土:层厚7.50~10.00,饱和,以石英、云母为主,局部夹粉土较多,具水平层理,欠均质。施工区域均有分布。
d 粉土夹粉质粘土:层厚大于5.00,含少量腐烂植物,干强度低,低韧性,摇振反应慢,无光泽,局部与粉质粘土、粉砂呈互层状,极不均质。
2.4工程中关键工序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2.4.1顶管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工程过河给水管采用内径φ1400mm的钢管,顶管顶进长度292m,工程条件较为复杂,顶进土体为粉砂。因此,本工程顶进装备选用泥水切削气压平衡式工具管施工。该工具管曾多次使用,在电厂、水厂的取水工程的顶管施工,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施工速度快,土层适应强。在砂土层中顶进可采用在泥舱内加入局部气压以平衡开挖面的水土压力防止流砂等现象发生,且在顶面覆土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易于头部的平衡控制,正面如遇障碍物可以在气压状态进行处理,开挖面土体可通过观察窗直接观察土质变化,便于施工参数的适应性调整。由于顶管距离较长,顶管时采用减阻泥浆能有效降低管壁的侧摩阻力,在顶管施工中加入中继环以减小后座顶推力。
2.4.2沉井施工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次沉井平面尺寸小、下沉较深,周围有建筑物。因此,对沉井下沉施工的偏差要求高,需采取切实有效、周全的下沉方法,避免沉井出现偏位过大。在下沉时采用潜水员水下冲吸土,可以较好的控制沉井下沉速度,减少沉井周围的塌方。同时增加沉井自重,可减少井外土体进入井内,以确保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
第三章 施工组织总体设计
3.1施工组织总体设计和部署
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南北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及穿越通吕运河的顶管组成.。工作井深18米左右,顶管长292米。
本工程总体施工顺序安排是:进场后先完成“六通一平”和临建的搭建,同时进行顶管工作井的制作与下沉。在顶管工作井养护与下沉的同时,进行接收井的施工。最后进行顶管的顶进工作。
3.2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要求
1、确保本工程在总工期4个月内全面竣工交付。
2、一切为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满足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提出的和在工程实施过中可能提出的要求。
3、实行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本施工组织设计大纲体现了ISO9000:2000要求,在工程中完全按照ISO9000:2000质量标准要求施工。
4、以积极负责的精神为业主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服务。特别抓好运行管理中的跟踪服务和在施工中提出合理化措施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
5、在业主和监理的配合下,做好整个工程的项目总承包管理,主动协调与设计院、大桥项目部、设备供应商、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保证整个工程顺利进行。
6、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特别是工程项目结构分解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施工过程实施全方位的动态控制。
3.3管理目标
质量目标 | 按国家验收规范一次性验收合格 |
进度目标 | 工程施工总工期为4个月。 |
安全目标 | 杜绝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杜绝重大火灾事故; 杜绝重大交通事故; 一般工伤事故频率控制在1‰以下,确保安全生产 |
环境目标 | 杜绝火灾、爆炸
粉尘排施达标 污水排放达标 杜绝污染 杜绝运输遗洒 降低资源消耗 噪声排放达标 |
我们认真学习了招标文件,并数次踏勘现场,仔细熟悉图纸,反复领会业主的要求,充分认识到本工程的特点与重要性。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我们若有幸中标,将自始至终以一个思想、二个服从、八个目标为宗旨,以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从而来开拓浙江宁波市场,回报业主的信任和厚爱。
一个思想是:工程质量、安全、服务第一的思想施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二个服从:工程成本服从工程质量,企业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八个目标: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管理目标、文明施工目标、成本目标、新技术应用目标、环境目标、服务目标。
(1)、质量管理目标:严格按照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以及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通过ISO9002体系在本工程的运行,以及QC活动的展开,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招标要求的标准。
(2)、工期目标:本工程招标要求施工工期为120天,包含顶管、顶管工作井、接收井等施工。我们本着紧前不紧后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计划和长期积累的一些成功的计划管理经验,进行进度控制,确保按期完成。在工期目标范围内完成所有合同工作量的施工。
(3)、安全管理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施工规范及安全操作规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安全措施,加强对所有参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伤和死亡事故的发生,一般事故的发生频率控制在1‰以下。坚持安全文明施工,确保施工现场达到省级文明工地标准。同时周围采取保护措施确保周围建筑、交通和人行的安全。
(4)、文明施工目标:严格执行建设部颁发的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科学合理布置和管理整个施工现场,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噪音扰民,创建出一流的文明工地。
(5)、成本目标: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保证准确确定工程造价和工程资金有计划的合理开支、专款专用与工程施工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为了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建设目标。我们将根据合同约定和业主管理要求及本企业《合同管理办法》,《预、结算管理办法》,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规范项目工程造价和成本管理工作。
①、工程造价管理
自觉接受政府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为业主与监理单位造价管理人员的管理,主动及时请示、汇报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情况。严格履行工程施工合同中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约定,加强与业主和监理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联系,认真落实其工作指令。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如实反映工程造价,积极配合业主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中标后按工程施工合同规定和业主要求,及时提交工程预算,积极配合业主和审查单位的审核,准确确定合同价款。
接到设计变更和工程施工合同规定允许调整费用的事项发生后,及时提出变更价款调整资料,积极配合业主和监理确定变更价款。
施工过程中及时如实的做好施工记录和已完项目工程量验收,全面完整的收集、整理项目工程造价有关资料,及时提交业主和监理相关人员确认,按月累计计算已完价款,如实反映阶段性工程量。
按施工方案规划,分层、分段、分项编制施工预算,为进度计划安排,物资供应和成本控制计划编制及成本考核提供依据。
工程完工后立即编制竣工结算,及时提交业主和监理审查,积极配合审核工作,准确确定工程造价,为固定资产尽早转资创造条件。
②、成本控制措施
加强成本管理体制的领导和监督,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成本会计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共同负责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根据施工预算和总部下达的成本目标与工程进度计划,制订项目总成本预控计划和季度,月度成本预控计划,并分解落实,责任到人,把成本控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保证成本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状态。每月组织成本分析会,考核执行结果,总结经验教训,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成本控制工作量。总部相关部门加强指导监督,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和目标实现。
加强合理管理。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合同,合同履行责任逐条分解,落实到人,保证全面、及时和恰当履行,杜绝违约损失。
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ISO9002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监督、检查和验收,确保工序质量达到规划标准,做到一次成优,避免返工和修补损失。
加强进度管理,合理缩短工期,减少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占用期,节省折旧、租赁费和现场管理费用。
加强施工组织。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按需准时入场和用后及时退场,充分利用各项资源,避免影响施工和资源积压、闲置浪费。
材料管理。材料采购管理,采取招标方式,实行“三比”择优选择供应商,堵塞采购漏洞。加强计划管理,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制度,防止不合格材料入场和亏量。加强仓储管理,防止丢失和损坏,最大限度的减少库损。加强使用管理,严格限额领料,合理配用,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使用剩余材料及时回收入库,禁止挪作它用。严格奖罚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努力节约原材料。
加强水电使用管理。制订水、电管理使用制度,配备维修管理专职人员,保证管道、线路及设施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施工设备优先选用节能产品,努力节约能源。
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死亡和重大事故的发生,严格控制轻伤频率,把安全事故减小到最低限度,减少意外开支。
选择科学,先进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关键性及特殊工艺采用多方案比选后确定。设置合理化建议奖项,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
(6)、环境目标:识别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以及期望对其施工影响的环境因素,并依据公司文件中对环境和安全管理的策划及管理方案的要求实行管理,以确保安全管理方针、目标的实现。采取积极的措施将施工噪音控制到规范要求以内,尽最大努力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服务目标:信守合约,密切配合,认真协调与各方面、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共同合作为业主服务。自始自终奉业主为我们上帝,服从业主的管理。同时主动接受业主、监理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计划协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项目管理等各方面的监督。把为业主排忧解难作为我们的应尽职责,及进做好善后服务工作。
工程施工中,上述目标若有未能实现,愿接受业主在招标文件及工程合同中规定的处罚。
3.4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招标文件,本期工程计划工期为4个月,共计120天。
通过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工程特点的分析,现制定以下各分项工程的节点控制工期:
(1)、顶管工作井制作与下沉:共85天。
(2)、接收井制作与下沉:共85天。
(3)、顶管顶进17天。
合计总工期为120天。
具体施工进度计划见附图: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3.5施工设备计划
根据进度计划制定机械需用计划,及时组织好施工机械的进场就位,并检查保养一遍,使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拟投入本工程施工的机具设备见附表。各道主要工序的施工机具保证在各道工序开工前全部进场。
3.6 材料供应计划
本工程材料供应由项目管理部统一负责。材料供应将采取统一采购、统一调运的原则进行,所有材料的供应单位均应符合业主提出的要求,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生命,为此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进货渠道,把好质量关,即使是业主指定或提供的材料,同样要进行质量自检。
3.7 技术力量配置及劳动力安排
根据上述总体施工部署,项目经理部将组织沉井制作、沉井下沉、顶管等各单项工程施工队。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施工人员在开工日全部进场投入施工,若在每星期召开例会上发现有进度落后的工序,立即采取措施,增加人力和机械设备,把进度落后的工序抓上去。
通常施工时,安排二班制作业,工期紧张或脱节时,安排三班制作业,以保证工程按进度计划安全优质地完成。技术力量配置及劳动力安排见附表。
第四章 施工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4.1施工现场布置
4.1.1本工程施工临设的布置主要分为:场地内施工临时道路、钢管堆放场、钢管焊接区、钢筋加工区、模板加工区、仓库、材料堆放场、弃土存放、生活、办公设施等。
4.1.2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采用就近与集中布置,布置严格控制在业主划定的征地区域内的原则;生产临时设施按标化工地的要求进行规划,做到高标准、高起点。
4.1.3施工布置的原则为利于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的原则,生产临设尽可能结合布置,减少相互干扰,尽量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施工高峰出工人数,所有设施符合国家有关安全、防火、卫生和环保等要求。(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4.1.4根据工程分项项目的不同、所处位置不同及施工工艺的要求,工程施工平面布置考虑按照不同的分项项目分别布置。见附图:顶管施工阶段现场平面示意图;见附图:沉井施工阶段现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4.2施工临时设施布置
本工程交通方便,北侧施工场地较宽阔,过江钢管临时堆放均在此场内进行。根据现场和设计要求,本工程初步考虑分二个作业区进行施工。其中南、北岸各作为一个施工区。南北施工现场均设置常规的生产加工设施。其中钢筋加工场各一处,面积为20m×5m;木模加工及模板堆放场各一处,20m×5m。钢筋加工场及木模加工场为半敞棚竹木结构。
生产性设施主要有材料库、工具间、修理间等。
4.3行政生活设施布置
⑴ 根据现场情况,项目部和监理部可就近租赁民房,并设立在北侧。南岸仅设立临时办公室。
⑵ 行政生活区,同样就近租赁民房。
施工场地布置图面积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建筑
面积 |
备 注 |
1 | 钢筋加工厂 | m2 | 100 | 简易结构 |
2 | 木工加工厂 | m2 | 100 | 简易结构 |
4 | 脚手堆场 | m2 | 80 | |
6 | 材料设备库 | m2 | 60 | 防潮结构 |
7 | 综合仓库 | m2 | 40 | 砖混结构 |
合 计 | m2 | 380 |
4.4、施工道路
本工程交通条件良好,可利用村间道路直达现场。生产加工区内行车通道按重型便道修筑,保证大型施工机械的行走。
4.4.1临时道路的布置原则:尽量利用现有的公路以及大桥施工便道与场地道路沟通,以减少征借用地和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兼顾前期混凝土运输以及后期材料及钢管运输;道路修通后,经常进行养护,避免大雨后道路受损,影响施工人员、车辆的正常通行。
4.4.2场地维护:本工程施工期间,为避免与其它施工单位发生相互干扰,现场工作井内的所有临建设施原则上除留一个通道与外界相通外,其余全部用隔离材料进行隔离封闭,以策安全和方便施工管理。
4.4.3施工道路:地坪结构为20cm道渣加15cm素混凝土。生产加工区铺筑20cm道渣,其中面层为细粒径工业废渣,施工中,剩余混凝土可对加工区地坪进行补偿。宿舍区和生产加工区均应建立网状排水沟,并设一定量的沉淀池,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厂内排水沟。
道路具体布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4.5 力能供应
本工程用电已接至施工现场,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总容量为100KVA。
4.6 施工用水.
⑴、 供水管路已接到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将沿施工便道埋设2″给水主管路。
⑵、 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根据施工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实际需要,敷设适当通径的给水管路和水龙头。
4.7工地排水
⑴ 、为确保工地环境整洁,达到文明,标化要求,在工地上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并与地区的排水系统沟通。
⑵ 、施工区域内场地排水利用明沟排水,施工污水经过明沟集流、沉淀以后,排入运河内。
第五章 施工准备
根据本工程具有的特点,我们作手做好以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技术准备、物质条件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场外协调工作准备。
5.1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由于任何技术的差错或隐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生命财产和经济的巨大损失,因此必须认真地做好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工作从以下几点着手:
(1)、施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熟悉本工程的情况,对设计的顶管工作井图纸进行交底,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改。
(2)、技术负责人在施工前应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组织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编制好详细的施工方案,同时指定专人收集各项技术资料。施工前加强材料的见证抽测送检,验收工作,提前做好砂浆、砼设计配合比工作,并根据砂石的含水率确定施工配合比。
(3)、组织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为施工提供可靠的保证。
(4)、组织学习有关验收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施工前定出构筑物的位置,同时引测水准标高固定在原有构筑物上,要求使用时方便,且具有良好的视线角度,避免振动,并加以保护。
(5)、编制施工预算、编制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进场计划单。
(6)、组织技术人员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进行学习,掌握技术要点及质量验评标准。
(7)、项目经理对各职能科室及工作人员制定网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及相应考核制度,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制定项目经理部各项管理制度。
(8)、与作业班组签定创优质、保工期、保安全、创文明、标准化施工工地的责任状。
(9)、认真研究制定各项技术计划:
A、认真做原材料、半成品的复试检验,砂浆、砼的试配,安排专人负责,并做好钢筋的翻样,模板的组配。
B、制定隐蔽工程验收计划。
C、制定技术复核计划。
D、制定砂浆、砼试块制作计划。
5.2机械和物资的准备:
所有材料必须提供有效的合格证(质保书),严禁“三无”产品和低劣材料进场,需要复试的材料,由双方共同抽样,送有权单位进行测试,并保证按时供货。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拟投放电焊机4台、25T吊车1台、挖掘机1台、
自卸车2辆、钢筋加工机械一套、木工机械一套,以及足够数量的钢管及钢模等,详见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5.3现场准备
(1)、在施工场地四周用围栏进行围护,高2米。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修通内部施工道路,所有场地均采用硬化地。周边做排水沟,地面水经排水沟再由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小河内,为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置配电房和配电柜,架设现场供电电缆。电线、电缆必须瓷瓶架空架设。
①、现场线路的设置:动力线路一级送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二级送电和现场也用三相五线制。
②、施工时,若临时停电用75KW的发电机组进行发电,以保证施工的持续性。
(3)、搭设临时设施:在南北两岸搭设临时施工设施和办公设施等。
(4)、作好施工现场的控制网测量: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及给定的永久性经纬坐标控制网和水准控制基桩,进行施工测量,设置经纬坐标桩,水准基桩。
(5)、做好建筑材料的储存和堆放工作,安装、调试好施工机具:按照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组织施工机具进场,对于固定机具要进行就位、搭棚、接电源线和调试等工作。对所有施工机具都必须在开工前,进行检查和调试,并做好记录。
(6)、及时办理建筑材料的试验申请计划:按照建筑材料的需用量的计划进行,及时提供建筑材料的试验申请计划。钢材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分析等试验;砼和砂浆的配合比的强度等试验。
(7)、做好冬、雨施工安排:按照施工组织计划的安排,落实冬、雨施工的临时设施和技术措施。
(8)、进行新技术项目的试验和试制:按照施工图纸和工程要求,认真进行新技术项目的试验和试制。
(9)、设置消防、保安设施:建立消防、保安等组织机构和有关规章制度,布置安排好消防、保安等措施。
(10)、派专人与有关部门联系,确保施工时材料车辆的顺利通行,及对周围的环境保护问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噪音粉尘的污染。
5.4劳动力的准备:
按照各分项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组织各专业班组人员进场,由项目部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量员以及后勤人员对其进行各项交底,使其了解该项目现场的各项管理规定,包括安全施工,质量要求,技术要求,后勤管理等各种规定,并按照指定的区域入住临时宿舍,作好班组内小型机具、工具的检查、维护工作。重点工作在于安全工作的三级教育,以及现阶段的技术交底。现场劳动力的配备将依据劳动力动态图的要求进场,每批新进场的人员必须经过上述的若干程序后方可进场施工。
5.5协调场外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5.5.1制约和影响施工生产的因素较多,内、外部的都有,特别是场外协调工作十分重要,项目工程部设专人联系,协调对外工作。
5.5.2与消防部门、环卫、水利、滨江大桥施工单位等部门取得联系,做好现场的各种办证工作,使施工纳入法制化、合理化轨道。
5.5.3积极协调好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质量监督单位的关系,及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六章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本工程主要分部工程划分为:顶管工作井、顶管接收井、过河顶管工程。各分部施工顺序有先后、有交叉。根据各分部结构要求和施工特点,结合水文、气候以及总控制工期,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本工程工期及质量控制线主要分为两大块进行,第一块为陆域部分:沉井制作与下沉;第二块为水下顶管部分。
下面分别就沉井、过河DN1420钢管顶进等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一、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的设计
1.1.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位置的选择
确定顶管工作井的位置时,要考虑拟顶管道周围的建筑物情况,在工作井一侧是否有水源、电源、进场施工道路是否方便,施工场地是否宽阔,以及拟铺管道的走向等。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本工程位于滨江大桥一侧,顶管穿越通吕运河,河两侧是防汛墙和石驳。其中南侧是原商品砼公司的搅拌站,北侧场地较宽广、且防洪大堤外侧为农田,可以作为排泥场。因此初步考虑将顶管工作井放在北侧、接收井放在南侧。
1.2.顶管埋深及井的结构形式
顶管埋深宜考虑该河段将来的航道规划和顶管时的顶进安全以及地质勘探情况,本方案考虑顶管工作井的管中心高程为-9.13m,顶管接收井的管中心高程为-7.84m。本工程原始地面高程为4.8m左右,顶管一次连续顶进距离292米。根据以上情况,为保证顶管后座有足够的反推力以及沉井下沉时的内应力,初步考虑采用矩形钢筋砼沉井的施工方法作为工作井和接收井。井壁砼强度为C30。
1.3、工作井的尺寸
顶管工作井内尺寸应满足井内设备的布置以及管道安装有一定的操作面。
顶管工作井长度:
工作井最小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 按正常顶进算
L≥b1+b2+b3+l1+l2+l3+l4+l5
式中b1—后座厚度,
b2—刚性顶铁厚度,
b3—环形顶铁厚度,
l1—管段长度,
l2—油缸长度
l3—接管时留在井内管道的最小长度,
l4—管道回弹量
l5—富余量
近似计算:L≥3.2m+l1
- 按穿墙状态算:
L≥b1+b2+b3+l2+l5+l6+l7
式中L6—工具管长度
L7—第一节管道长度
近似计算:L≥5.9m+l6
工作井的长度应取大者。
本工程考虑钢管每节长度为6m,根据我公司现有设备和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考虑顶管工作井内长9.5m。
顶管工作井宽度:
工作作的宽度
计算公式 B =D+2b
式中:B——工作坑宽度;
D——顶进管节的外径尺寸;
b——工作坑内安好管节后两侧的工作空间,本工程采用每侧1.3m;
本工程的顶管直径为D1400,因此,工作坑的宽度尺寸为 B=1400+2×1300=4000mm。
本工程工作井宽度取5m。
1.4、顶管工作井井壁厚度
井壁是沉井的主要部分,应有足够的厚度与强度,以承受在下沉过程中各种最不利荷载组合(水土压力)所产生的内力,同时要有足够的重量,使沉井能在自重作用下顺利下沉到设计标高。
沉井下沉是靠在井内不断取土,使沉井自重克服四周井壁与土的摩擦力和刃脚下土的正面阻力而实现的,所以在设计时首先要确定沉井在自重作用下,是否有足够的重量以顺利下沉。一般在设计时先估算井墙外部与土的摩擦力,然后按下沉系数确定井墙厚度,根据施工经验以及地质报告,砂土对井壁的单位面积摩擦力为1.5~2.5t/m2.
根据计算以及我公司以往施工类似经验,井壁厚取1.6米,为减少工程造价,在沉井上部设计成阶梯形,井壁厚为1.2m.具体见附图
其下沉系数计算如下:
G-B/T+F≥ks
式中:G—沉井自重(KN)ks—下沉系数取1.05
B—沉井承受的水的浮托力(KN)
T—沉井外壁承受的阻力(KN)
F—土体对沉井的端阻力(KN),如采取将刃脚底面及斜面的土方挖空,则F=0
根据资料,并经计算得:
G=22500T;B=8080T;T=11656KN;G-B/T+F=1.24>1.05
判定该沉井在自重下可以下沉。
沉井配筋图附后,经计算该配筋符合要求。(附配筋计算书)
1.5、沉井封底厚度的计算
本工程采用水下封底,可按简支板计算最大弯矩。
M1=α1.P.L12
M2=α2.P.L22
式中α1及α2____弯矩系数;
P_____静水压力形成的荷载;
L———矩形板的计算跨度
求的弯矩M值后,混凝土的厚度h即可按下式计算:
H=√3.5K.M/b.R+D
K——安全系数,取2.65m
D____考虑水下砼可能与井底泥土掺混,一般增加30cm左右。
经计算,本工程取2.4m。
1.6、沉井底板设计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底板厚度取1.0米,配筋计算附后。
1.7、顶管工作井内部结构
1.7.1穿墙套管设计
本工程穿墙套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顶管工作井内顶管出洞时的套管,另一个是顶管接收井顶管进洞时的套管。两个套管均为钢套管。其洞口尺寸分别为Φ1540mm、Φ2000mm。同时在洞口处均需设加强筋。具体构造见附图。
1.8沉井深度的计算
H=(H1-H2)+h3+h4+h5
其中H1为原始地面高程
H2为顶管底高程
h3为顶管至砼底板的距离
h4为底板厚度
h5为砼封底厚度
工作井处的地面高程为4.8m左右,因此工作井的总高度初步确定为18.8m。
1.9、沉井抗浮计算:
K=沉井自重+侧壁反摩擦力/浮力≥1.25(计算附后)
接收井的尺寸只要能满足工具头的吊装即可,根据我公司现有施工设备和以往施工经验确定工作井内净长4米,宽4米。壁厚1.0米.
二、施工方案简介
本工程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采用沉井施工工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沉井下沉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根据我公司以往的施工经验,沉井基础采用砂垫层和素混凝土垫层,由于沉井深度为18.8m,故采用三次制作三次下沉施工。第一节沉井的浇制高度为6.8m,先在地面上进行浇制,待第一节砼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然后挖除井内土体使沉井下沉。在井墙顶面露出地面尚余1m时,停止下沉,再继续浇制沉井第二节井墙砼,但其砼强度只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0%,即可挖土继续下沉。如此,制作一节,下沉一节,以此循环进行。沉井制作时施工缝必须严格处理,先将施工缝凿毛洗刷干净,然后再浇筑混凝土,要求仔细振捣,确保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沉井下沉方法采用“不排水下沉法”施工。该方案的优点为:沉井分段高度小,重量较小,对地基要求不高,施工操作方便,沉井下沉时不易倾斜纠编容易。缺点为:工期长、工序多。
顶管采用泥水切削气压平衡施工。该工具头操作简单,能较好的控制出土量,能取出50cm以下的障碍物。
三.沉井施工方法
3.1、沉井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沉井基坑处理
砂垫层构筑
浇注素混凝土垫层
模板加工
搭设脚手架
砌筑砖胎模
钢筋加工
第一次制作
第一次下沉
第二次接高第二次下沉
第三次接高
第三次下沉
沉井封底
浇注钢筋混凝土底板
架立内模
绑扎钢筋
架立外模
浇注混凝土
3.2沉井制作方法
3.2.1测量放样、基坑土方开挖
基坑开挖前先平整场地,随后根据设计井位坐标将井位放出,并利用周围环境做好井位控制点并加以保护,同时对水准点进行复测。施工中所设的坐标控制点、高程控制桩在项目监理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施工。
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先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边坡按1:1。基坑下口坡脚为刃脚外壁向外延伸1m左右,坡脚至井壁的空间主要是满足搭设脚手架、支模及置筋等需要
根据地质报告揭示,沉井部位1-1和1-2层均为杂填土,地基承载力较差,因此选择在基坑中制作沉井的方法,沉井基槽开挖采用WY100反铲开挖,开挖深度约2.0m。接近标高时,采用人工开挖并修边坡,以防止对基底土产生扰动。
3.2.2降水系统布置
沿沉井四周设井点降水,井点管长6米,间距1.2米,井室外井点降水必须降至沉井内基坑开挖线下面0.5m。
3.2.3砂垫层和素混凝土垫层
为保证沉井制作时的重量,通过素混凝土垫层扩散后的荷载不大于下卧层地基土的承载力,故可将松弱部份的土挖除铺设相应厚度的砂垫层,砂采用中粗砂,并压实,以保证基底密实度。为了扩大沉井刃脚下的支承面,可在砂垫层上铺设混凝土垫层。
砂垫层厚度计算如下:
fk≥G0/(L+2hstanα)
式中:G0–––沉井单位长度的重量(KN/m)为254 KN/m
fk––––砂垫层底部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kPa)130kPa
L––––沉井刃脚下素砼垫层宽度(m)取1.6m
hs–––砂垫层的厚度(m)
α––––砂垫层的扩散角,取20.5°
hs=( G0/ fk -L)/2tanα=(254/130-1.6)/2tan20.5°=0.5m
因现场基坑开挖较深,为便于沉井制作,砂垫层厚度取1.0米。
砂垫层选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用平板振动器洒水夯实,分层铺设,每层厚度控制在20-30cm,并测定干容重,要求不低于16.5KN/m3。
每层摊铺完毕后,及时采用平扳式振动器进行拖拉直至该砂垫层的密实度达到要求。
砂垫层铺筑完毕,经项目监理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施工。
素混凝土垫层厚度取0.20m。(见下图)
500
240
20cm
100cm
1600
砂垫层
C15砼垫层
M5水泥砂浆砌MU10机制砖
一毡两油
100cm
3.2.4砖模砌筑
素混凝土垫层施工结束后,在混凝土顶面砌筑沉井刃脚砖胎模(砖胎模尺寸见详图)。砖胎模砌筑沿长度方向每800mm留置20~30 mm宽垂直缝,同时预埋Φ18PVC管,长800mm。便于对拉固定外模及下沉前砖胎模的拆除,并对立模面进行粉刷、压光。
3.2.5脚手架的搭设
本工程的特点是沉井制作与下沉交替施工,因此沉井外脚手与内脚手的搭设有所不同。
外脚手是直接在沉井外的砂垫层上搭设的。在沉井制作期间,由于沉井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为安全起见,外脚手与井壁是脱离的,距离约30cm,在沉井下沉期间,由于沉井周围土体可能出现沉陷或塌方,外脚手必须拆除,沉井接高制作时再将外脚手搭起,从而满足了沉井间断制作与间断下沉的要求。
内脚手的搭设平台是在沉井井壁的预埋件上焊接牛腿,牛腿上放置24号槽钢制成的。沉井连续制作,脚手便连续接高,每次下沉结束后根据下沉的高度,将搭设平台向上位移。
本工程内外脚手架均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为外径48mm,壁厚3.5mm的高频焊接钢管。外脚手沿沉井井壁四周组成整体框架结构,每4m设抛撑一根,外侧用粗眼安全网封闭,内外脚手的作业层均铺竹笆。
3.2.6模板工程
模板拼装、围令、立筋应按模板的翻样图施工,模板要有脚手架提供操作立模条件,予埋件及穿墙洞应在内模架立后完成,并应确保其位置、标高、轴线的正确。
沉井内外模,均采用木模竖向依内、外井壁支设安装,由U型卡连接。在沉井插筋部位用2英寸木板间隔拼装,拼装的木模其表面应进行刨光,拼缝严密平整不漏浆,所有模板表面平整后符合规范要求。围檩立杆采用50*100mm木方,拉杆螺栓采用Φ16mm元钢,中间设置50×50,δ=3mm的止水片,周边焊,拉杆螺丝设置水平间距60cm,垂直间距60cm。为防止浇混凝土时爆模应加强支撑及模板接缝处检查,所有拼缝及模板接缝处要逐个检查嵌实,防止漏浆,模板架立好后应请甲方、监理进行验收,验收重要是平面尺寸和断面尺寸,平整度,予埋件、穿墙洞等项目。
内外模板立模顺序。原则上先立内模,后立外模。模板与钢筋安装应相互配合进行,若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再立模。
本工程的钢筋规格、种类繁多,对进场钢筋要进行验收,按规格分批挂牌堆放在有衬垫的钢筋堆场上,防止底层钢筋锈蚀。对进场钢筋应按批按规格抽样试验,严格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
为了保证本工程施工质量,对上岗操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特别在本工程中采用闪光对焊接头,上岗人员须进场对试件考核,合格者方可上机作业,做到万无一失,确保焊接接头质量。
制作成型钢筋,按其规格,绑扎先后,分别挂牌堆放,对其成型的具体尺寸,规格有工地质量员抽样检验把关,对直径Ф16mm以上钢筋均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接,对小于直径16mm受拉钢筋接头,钢筋接头位置要互相错开,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要求严格按施工操作规程要求执行。
钢筋绑扎顺序:先刃脚钢筋,最后井壁钢筋。钢筋绑扎要结实,井壁的内外层钢筋之间要设定位撑。在钢筋绑扎后,采用同级配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保证钢筋在混凝土中有效截面。
1)钢筋进场必须要有质保书,进场前、后对原材料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无证或试验不合格的钢筋严禁使用,需要替代其他规格品种的钢筋必须要设计单位认可及符合规范有关规定。
2)翻样加工:按设计要求依图出大样图,算出钢筋配料长度,机械成型,为规格堆放,主筋接头情况宜采用闪光接触焊。
3)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时钢筋的规格、数量、形状、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施工,绑扎接头,焊接接头按规定错开,混凝土保护层采用混凝土垫块,各类予埋件要有测量工精确测放,型号、数量、锚固长度应正确无误,严禁遗漏。
本工程计划分三节浇注。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搅拌车送至施工点泵送到位的方法。每井由一台汽车泵输送。混凝土浇注时浇注的自由高度不应大于2m,如超过2m应加串筒浇注。混凝土浇注时应对称平衡进行,采用分层平铺法,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振捣时防止漏振和过振现象,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在浇注过程中,加强沉井平面高差、下沉量的观测,随着混凝土浇注量增大,测量密度相应增大,如出现意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沉井施工安全。
每次浇注混凝土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搅拌车到达现场及时测定混凝土坍落度,每次浇混凝土根据规范做好抗渗、抗压的试验工作。钢筋、模板及各类预埋件经隐蔽验收合格。
混凝土开浇前全面检查准备工作情况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班组分工、分区情况,混凝土入仓前清除仓内各种垃圾并浇水湿润,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施工中严格控制层差,杜绝冷缝出现,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左右,注意不漏振、过振,钢筋密集处加强振捣,分区分界交接处要延伸振捣1.5m左右,确保混凝土外光内实,钢筋工、木工加强值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正常施工,交接班时交清情况后才能离岗。
施工缝处理,在沉井上、下节井壁间设置施工缝,施工缝表面混凝土凿除松散部分,并用水冲清,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在井壁宽度内设置凸槽作为施工缝,宽度约为井壁厚度的1/3宽。沉井接高前,施工缝进行凿毛冲洗干净,使骨料外露。用同标号水泥浆接浆,厚1~2cm。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须覆盖草包,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拆除模板,一般需养护72小时,承重模板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3.3、沉井下沉施工
本工程位置紧邻通吕运河,地下水充沛。为防止防汛墙等建、构筑物下降。下沉采用不排水下沉。
第一节沉井制作完成后,进行第一次下沉,下沉深度初定6m,根据实际水位情况调整,出土方式为泥浆泵抽土;第二节沉井制作完成后,取土方式为潜水员水下采用泥浆泵抽土;第三节沉井制作完成后,沉井下沉取土方式为潜水员水下配合空气吸泥机抽土。
3.3.1沉井下沉前准备
下沉时沉井第一节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第二、三节达到70%设计强度方可下沉。下沉前先凿除刃脚素混凝土垫层和砖胎模,垫层拆除应先内后外对称进行,并用吊车抓斗将井内碎砖清理干净。在沉井四周井壁上画出测量标志尺寸、并设立水平指示尺。同时在附近租用农田作为泥浆沉淀池。
3.3.2泥浆池的设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北侧整个砂场已全部租用,施工场地较大,初步考虑直接在北侧施工现场设一个泥浆沉淀池,将沉井下沉时的泥浆进行多次沉淀过滤后运出场外。南侧可以就近租用农田,经围堰后作为泥浆沉淀池。所有排出的水均需经沉淀符合环保要求后才能排至运河内。
3.3.3水力机械下沉
施工时,利用1套水力机械设备,采用井内用高压水枪将泥冲成泥浆,再用泥浆泵将泥浆吸出井外,通过排泥管道排入泥浆池。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水力机械设备由水泵、进水管路、水力冲泥机、水力吸泥机以及排泥管路组成。每套6英寸水力机械包括:一台6D型水泵,水力冲泥机(水枪)1~2台,水力吸泥机(Ф150mm)1台及相应管路。不排水下沉的关键在于泥泵排水能力和控制沉井位移,尤其是初始下沉阶段至关重要,它是沉井下沉的奠基段,既能检验沉井下沉方案的可行性,又能检验第一节下沉的控制措施,
冲泥时,可先在水力吸泥机的吸泥龙头下方(一般均选在锅底中央),冲挖出一个直径约为2.0~2.5m的集泥坑。然后用水力冲泥机开拓各个方向通向集泥坑的水沟2~4条,沟的纵向坡度3~5%。此后,即可向四周开挖锅底,为了防止沉井突然下沉,引起很大的偏差,以及减少井外土的扰动坍塌等情况,可在沉井四周刃脚旁保留宽0.5~1.0m的土堤。待锅底开挖完毕后,再逐渐均匀地冲挖土堤,第一步先冲除四角处的土堤,第二步再冲除四周土堤,最后冲除中位点处土堤,使沉井下沉。
当冲沉井四角和井壁处土堤时,泥浆从那里流到集泥坑有时是很困难的,为了不使集泥坑和集泥水沟之间泥砂沉淀,经常用一个水力冲泥机反复冲刷和搅动。一方面用它将沉井最远处的泥砂冲至集泥坑;另一方面还可以把集泥坑冲深,搅动泥浆,并清除堵塞在吸泥龙头网罩上的杂物。利用上述方法能够提高水力吸泥机的排泥量,尤其是在沉井初期,泥土中常混杂着建筑垃圾,如石块、碎木块等,采用上述措施是必要的。
根据以往经验,当水压为15~20kg/cm²时,水力冲泥机的有效冲刷半径约为6~8m,在此范围内的泥浆一般可流至集泥坑内。水力吸泥机的吸泥龙头的网罩应低于泥浆面约5~10cm,这样可吸入较多的泥浆。
当吸泥龙头网罩或吸泥管内被杂物堵塞时,亦可用反冲法来清除吸泥管或吸泥龙头的堵塞物。其方法是关闭水力吸泥机的进水阀门,这时排泥管内的水体便倒流入井内,把吸泥龙头及吸泥管中的杂物冲出来,有时上述的方法尚需重复数次,始终将堵塞物清除干净。
下沉措施主要有:
a.出土顺序由内向外:根据下沉情况先冲中间的土,最后形成全刃脚支承的大锅底,使沉井安全下沉。
b.严格控制刃脚外土涌,为保证沉井受力均匀,内部应力没有集中现象,在刃脚全支承不能满足下沉要求时,需在刃脚处取土,做到均匀、对称、层层剥离,循序渐进。
c.通过电测和光学仪两种手段对下沉量,四角高差,偏位进行测量,及时了解下沉速度,并进行纠偏,当沉井达到允许偏差值1/4时必须纠偏。确保沉井在初始下沉阶段形成良好的下沉轨道。
d.观测水位情况,严防涌砂现象的发生。
e.对周围建构筑物等布点监测,随时掌握由于沉井下沉引起的环境影响问题。
当素混凝土垫层敲拆后,沉井重心偏高,沉井井壁的四周无摩擦力,沉井的下沉系数很大,掏挖刃脚下的砖土若不均匀,将会成沉井很大的倾斜,所以在沉井挖土前,沉井的刃脚先采用人工全面同时分层掏挖,挖除的土方先集中在中央,让沉井逐渐下沉,使沉井刃脚埋在土层中,降低沉井重心。由于沉井在初期下沉过程中,下沉系数较大,故采取挤土下沉。
3.3.4空气吸泥下沉
根据我公司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在地面以下8米,沉井吸泥考虑采用我公司自制的专用冲吸设备出土下沉,并在井壁上安装扒杆,用于冲吸设备的起吊和移动。即用空气提升法配合潜水员水下冲扫将空气吸泥吸出的泥浆通过管道直接排放到泥浆池。
本工程取土机械选用1套φ200mm清淤管配10m3空压机及高压水枪布置在井中间。
采用空气吸泥法时,要求吸泥管至井内水面高度不小于5m,因此在刚开始吸泥的时候须向井内灌水,达到一定的深度时即可用空气吸泥机取土,吸泥的同时采用与排泥水量相同流量的水泵向井内灌水,补水采用6”泵和4”泵各1台。施工时由潜水员水下配合,用水枪将砂土冲散,吸泥机再吸出。当沉井下降至设计标高还差2.0米时,应控制下沉速度,锅底开挖深度应减少,刃脚下掏空应减薄,防止突沉和超沉。
冲吸设备和工作原理
冲吸设备装置包括:进气管路、空气吸泥器,排泥管路、高压射水装置等,以及供水、供气、吸泥、起重等大量的配套设备,是沉井施工过程中投入设备最大的项目。
空气吸泥器包括约500mm×600mm的圆柱状空气箱、Ф200mm吸泥管、Ф50mm进气管,并有二根Ф50mm的高压射水管经过,在空气吸泥器上打设直径为Ф5mm小眼孔,其中孔眼总截面积为进气管截面积的1.2~1.4倍。
当空气吸泥装置工作时,压缩空气沿气管进入空气箱以后,通过内管壁上的一排排向上倾斜的小孔眼进入混合管,在混合管内与水和泥形成容重小于1的气水混合物,当送入的压缩空气足够充足,空气箱在水面以下又有相当的深度时,混合管内的混合物在管外水气压力的作用下,使顺着排泥管上升而排出井外。
由此可知:供气量越大,气、水、土混合物的容重越小,压差增大,吸泥效果越好;水深越大,吸泥效果也越好。但是,过大的气量将使每单位体积空气的有效除土量降低,而且效果反而不好,往往造成浪费。
本工程沉井内净长9.5m,宽5m,深18.8m,下沉时发生偏移现象较难纠正。施工时应加强测量,及时纠偏。
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刃脚标高每班至少测量一次,轴线位移每天测一次,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
沉井初沉阶段每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必要时连续观测,及时纠偏,终沉阶段每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当沉井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增加观测密度。
尤其是本工程中沉井开始时的下沉系数较大,在施工时必须慎重,特别要控制好初沉,尽量在深度不深的情况下纠偏,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下沉。下沉初始阶段是沉井易发生偏差的时候,同时也较易纠正,这时应以纠偏为主,次数可增多,以使沉井形成一个良好的下沉轨道。
下沉过程中,应做到均匀,对称出土,严格控制泥面高差,当出现平面位置和四角高差出现偏差时应及时纠正,纠偏时不可大起大落,避免沉井偏离轴线,同时应注意纠偏幅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高。
沉井在终沉阶段应以纠偏为主,应在沉井下沉至距设计标高1m以上时基本纠正好,纠正后应谨慎下沉,在沉井刃脚接近设计标高30cm以内时,必须不再有超出容许范围的位置及方向偏差,否则难于纠正。
如在下沉过程中发生下沉困难,可采用在沉井斜面、刃脚下掏土的方法助沉。
1)造成沉井产生倾斜偏转的常见原因:
沉井刃脚下土层软硬不均匀;
没有均匀除土下沉,使井孔内土面高低相差很多;
刃脚下掏空过多,沉井突然下沉,易于产生倾斜;
刃脚一角或一侧被障碍物搁住,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
由于井外弃土或其他原因造成对沉井井壁的偏压;
2)纠偏方法
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发生倾斜偏转时,应根据沉井产生倾斜偏转的原因,可以用下述的一种或几种方法来进行纠偏。确保沉井的偏差在容许的范围以内。
偏除土纠偏
沉井在入土较浅时,容易产生倾斜,但也比较容易纠正。纠正倾斜时,一般可在刃脚高的一侧抓土,必要时可由人工配合在刃脚下除土。随着沉井的下沉,在沉井高的一侧减少刃脚下正面阻力,在沉井低的一侧增加刃脚下的正面阻力,使沉井的偏差在下沉过程逐渐纠正,这种方法简单,效果较好。
纠偏位移时,可以预先使沉井向偏位方向倾斜。然后沿倾斜方向下沉,直至沉井底面中轴线与设计中轴线的位置相重合或接近时,再将倾斜纠正或纠至稍微向相反方向倾斜一些,最后调正至使倾斜和位移都在容许范围以内为止。
井外射水、井内偏除土纠偏
当沉井入土深度逐渐增大,沉井四周土层对井壁的约束力亦相应增加,这样给沉井纠偏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当沉井下沉深度较大时,若纠正沉井的偏斜,关键在于破坏土层的被动土压力。
高压射水管沿沉井高的一侧井壁外面插入土中,破坏土层结构,使土层的被动土压力大为降低。这时再采用上述的偏除土方法,可使沉井的倾斜逐步得到纠正。在有条件时,还可以在沉井顶部加偏压重的方法来纠正沉井的倾斜。
③压重纠偏
在沉井高的一侧压重,最好使用钢锭或生铁块,这时沉井高的一侧刃脚下土的应力大于低的一侧刃脚下土的应力,使沉井高的一侧下沉量大些,亦可起到纠正沉井倾斜的作用。这种纠偏方法可根据现场条件进行选用。
④沉井位置扭转时的纠正
沉井位置如发生扭转,可在沉井偏位的二角偏出土,另外二角偏填土,借助于刃脚下不相等的土压力所形成的扭矩,使下沉过程中逐步纠正其位置。
3.4穿越硬土层的技术和障碍物的处理
如果下沉过程中遇到较硬的土层,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沉井快速、平稳、安全地下沉至设计标高。
a.增大水枪压力,加大破坏该土层的力度。
b.增大气压使泥块等障碍物能顺利吸出井外。
c.潜水员配合施工,对井下泥面标高情况作出较为准确的反应,并清除井底垃圾,石块等障碍物。
d.刃脚预埋高压射水管破坏该土层。
e.吸泥器底部设置水平水枪,增大破坏范围。
f.定点冲泥,按泥面标高测量数据控制冲泥位置。
3.5沉井封底、底板施工
封底前进行沉降观测,在8小时内沉降量不超过10mm方可封底。
封底时井内布置2根导管,用泵车对称连续浇注,一次到标高。封底作业严格按照设计和规定要求进行,确保大体积水下混凝土浇注的质量。封底时保持沉井内外水位,杜绝存在水头差影响封底质量。
1)封底前的准备工作
导管上部应用2~3节长度为1m左右短管组成,导管提升后便于拆卸,其余部分导管为减少接头漏水现象,可用长导管组成,其最下部一节底端不应带有法兰盘,以免破坏水下混凝土和管端部的防水效果,导管内壁表面应力求圆滑,误差应小于±2mm,由于本次砼浇筑深度达18m左右,因此导管应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导管自重和盛满混凝土后的总重量,以及足够的水压力,导管拼接后试验拉力不小于上述总量2倍。
2)清基
沉井在下沉距设计标高2m时,结合封底要求控制基底土高度,确保混凝土封底厚度,由潜水员配合测量出土面高度,绘制出土面高程图,进行针对性清基。
3)抛石和找平
根据土面高程图,先抛一层块石,再抛碎石由潜水员配合找平,达到设计要求封底标高。
4)设备准备
导管采用Φ250无缝钢管,丝口连接,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导管安装时每个接口内放置两根密封圈,确保不漏水。导管拼装长度约15~16m,用25t汽吊起吊。每根导管配一只2.5m×2m×2m的料斗储备,保证有10m³的混凝土初灌量。
5)沉井封底施工方法
施工时,导管底距井底土面30~40cm,在导管顶部布置1.5m³左右的漏斗,以确保浇注时的下料需要。在漏斗的颈部安放球塞,并用绳索或粗铁丝系牢。球塞安放时球塞中心应在水面以上,在球塞上部先铺一层稠水泥砂浆,使球塞润滑后,再浇混凝土。漏斗先盛满坍落度较大的混凝土,然后将球塞慢慢下放一段距离。浇注时割断绳索或粗铁丝,同时迅速不断向漏斗内灌入混凝土,此时导管内和球塞,空气和水受混凝土重力挤压由管底排出,混凝土在管底周围堆成圆锥状,将导管下端埋入混凝土内。
为了达到要求的混凝土扩散半径,混凝土坍落度一般为20~22cm,在开始浇注时,为了保证导管底部立即被混凝土堆包围埋住,坍落度可适当减少。在水下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导管的提升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做到慢提快落,并严防将导管拔出混凝土外的事故发生,导管插入混凝土内深度一般控制在1m以上为宜,当漏斗已达到最大高度不能再提升时,可拆卸上部的短管,以缩短导管的长度。为此,当导管内的混凝土下降到预备拆卸的管节下口时,应迅速降低导管,使混凝土停止从导管内流出,然后进行拆除工作。拆除短管的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待漏斗内继续装漏混凝土后,方可将导管提高恢复浇注工作。
在浇注工作快要结束时,可采用活动性较大的混凝土,但不应改变水灰比,并适当增加导管埋在混凝土内的深度。混凝土表面标高已达到设计标高,并多浇注10~20cm,然后将导管从混凝土内拔出,并冲洗干净。
在水下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经常不断测量水下混凝土面的上升情况,以及扩散半径和施工进度,并根据测量资料控制导管的埋入深度。
3.5.2、沉井抽水和底板施工
在沉井封底砼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左右时,一般在10~15天,即可抽水,抽水时为减少地下水对底板的静水压力,可以在沉井外侧设两个Φ600mm的深井降低沉井外侧的地下水,以减少地下水的水头差,从而保证砼的封底质量。在施工钢筋混凝土底板前,必须将底板和井壁接触处部位凿毛和清洗,避免封底后渗漏,底板浇注前必须对施工用预埋件进行检查,确保位置正确,混凝土浇完毕后,集水井必须配专人抽水,必须连续运转。混凝土浇注采用泵送,导管或串筒送料,钢筋及混凝土浇捣要求基本同沉井结构制作。
1、沉井制作要求
1)井壁垂直度允许偏差1%
2)预埋件、预留孔位移允许偏差20mm
3)长宽允许偏差0.5%且<100mm
4)对角线长度偏差<1%对角线
2、沉井下沉质量要求
1)刃脚平均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不超过100mm
2)水平位移不超过下沉总深度的1%
3)任意两角的高差不得超过两角水平距离的1%
3.7沉井接高及其稳定措施
本工程沉井总的下沉深度为18.8m,本方案初步考虑分三次制作三次下沉,沉井制作时,各节竖向中轴线应与前一节中轴线重合或平行,同时保证沉井外侧竖直。接高时底节应在下沉允许偏差范围内,当沉井底节在偏斜状态下时,严禁竖直向上接高。沉井第一节制作的高度应保证沉井的稳定性的要求,并有适当重量使其顺利下沉。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我公司以往施工经验,沉井分节高程分别为-8.0m、-1.2m。
沉井接高
第一、二节沉井下沉到位后,停止取土,并观测1天,确定沉井稳定后,即可开始第二节沉井的接高工作。先将下节沉井顶端冲洗干净,去除泥砂,砼散块等杂物,并把原有沉井壁筋全部板直,保持钢筋无锈蚀和清洁。然后架立内模支撑钢管架,安装内模,绑扎第二节钢筋,立外模。浇砼前,应先在第一节砼顶端套一层2cm左右的同标号砂浆。以利于砼的连接,防止渗水。
沉井接高时稳定性验算:
一、沉井自重
1、第一节(制作高度6m)
井墙自重=35.4*6*1.6*2.45=531T
沉井第一节自重G=531T
2、第二节(制作高度6.8m)
井墙自重=35.4*2*1.6*2.45+35.4*1*2.45*4.8=693T
I沉井第二节自重=693T
3、第三节(制作高度6m)
井墙自重=35.4*6*1.2*2.45=624T
沉井第三节自重=624T
二、刃脚
根据地质资料反应:
下沉6m时,地基承载力为13T、摩阻力1.6
下沉12.8时, 地基承载力为16T、摩阻力2.4
下沉18.8时, 地基承载力为11T、摩阻力1.2
根椐以上资料
当下沉6m时,R =(35.4*0.6+1.0*5)*13=341T
当下沉12.8m时, R=(35.4*0.6+1.0*5)*16=419T
当下沉18.8m时, R=(35.4*1.6)*11=623T
三、摩阻力
当下沉6m时,Rf= S*fc=35.4*6*1.6=339T
当下沉12.8m时, Rf= S*fc=35.4*6*1.6+35.4*6.8*2.4=916T
当下沉18.8m时, Rf= S*fc=916+35.4*6*1.2=1170T
四、稳定系数
K=G-B/Rf+F<0.85~0.9
当下沉6m时,K=531/339+341=0.78
当下沉12.8m时,K=(531+693)-35.4*(1.6*2+1.2*4.8 )/916+419
=0.67
当下沉18.8m时,K=(2295-824)÷(1170+623)= 0.82
从上列沉井下沉时各种外力的计算,可明显的看到:
①第一节沉井下沉速度刚开始时很快,因此下沉时出土速度不能太快,边沉边纠编,下沉时不能冲靠近刃脚处的土堤。当第一节沉井下沉快结束时,须立即向井内灌水。沉井此时处于暂时稳定状态,如上部接高,相当于对沉井进行加载,沉井将有可能自然下沉。为保证安全,对沉井外围及井内进行土方回填,以增加沉井的摩阻力。
根据本工程的情况,在第一节沉井结束时,采用井内填中粗砂等临时措施,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回填高度至井顶。同时在井外回填塘渣并压实,来增加对侧壁的摩阻力。回填中粗砂在第二节沉井制作前进行,以方便材料的运输和施工,由于中粗砂是在水下,可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之后再进行钢筋、模板安装,使之有足够的自密实时间。具体见附图
此时经计算沉井的下沉系数小于1m,可以认为地基是稳定的。
②当沉井第二节下沉结束时,准备进行第三节接高时,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同样应在井内回填砂。回填的砂可以采用沉淀池的沉淀砂作为回填材料。经计算回填砂土的高度为2m。
③当沉井下沉要达到设计标高的时候,由于基底土质为软土,为防止超沉,此时应在沉井外侧进行砂土回填压实。
3.8下沉施工监测要点
3.8.1施工过程的控制
沉井下沉过程的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刃脚高差控制;
②下沉速度控制;
③平面位移控制。
其中平面位移控制是通过刃脚高差控制和下沉速度控制来实现的。
3.8.1.1 刃脚高差控制
排水下沉时,由于不带水作业,故刃脚高差锅底的形成和移动都比较直观,根据高差的大小可以有效地改变锅底的大小、深浅和平面位置,以此来达到对刃脚高差的控制。排水下沉可以通过用测绳对锅底深度进行测量。
3.8.1.2 沉井下沉速度控制
沉井下沉速度控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讲对沉井下沉速度没有严格的限制,需根据施工经验和沉井下沉的具体情况而定,本工程施工中主要按以下原则进行:
① 在沉井刃脚高差不大时(在水平间距的0.5%以内),沉井的下沉速度越快越好;
② 沉井下沉速度均匀为宜;
③ 沉井在粉砂土等易引起涌砂的土层中下沉时,应加快下沉速度。
3.8.1.3 沉井平面位移控制
对沉井平面位移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沉井刃脚高差来实现,如果沉井刃脚高差不大,则沉井平面位移较易得到控制,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无定量计算,但有一些联系:
① 沉井哪个角下沉得快(即刃脚较低),则沉井就会向哪个方向移位;
② 沉井刃脚高差大时,沉井位移量大;
③ 沉井始终在同一个方向的刃脚高差下下沉时,沉井位移量较大。
施工过程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决定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3.8.2 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施工监控工作
在沉井下沉前,将沉井各个角点处的高程及沉井轴线放样并做好标记,记录测量原始数据,绘制测量监控平面图,计算下沉具体高度。
下沉分三个阶段,即首沉2~3m,中沉,最后下沉1.5~2.0m。
首沉阶段,必须每30分钟观测一次并记录数据,汇总到监控小组,及时计算偏差情况,并由总指挥统一指挥确定冲沉部位及冲沉速度等;
中沉阶段,进入正常下沉,正常下沉时,可每2h测量一次;
最后下沉阶段必须增加观测频率,一般为30分钟左右观测一次。
通过对各阶段观测数据的分析,必须使沉井的对角高差不超过15cm,并观察沉井周围土质变化情况,将地下水位、涌土、沉降、沉速随时记入历时曲线表。
终沉阶段最后2m范围内要减小锅底的开挖深度,防止突沉及超沉事故发生,控制开挖深度及速度,以下沉为辅,纠偏为主。
当沉速8h不超过1cm即认为沉井已趋稳定。
3.9、沉井施工对滨江大桥及其它建筑物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3.9.1、沉井对滨江大桥的影响
根据现场了解的情况,滨江大桥基础均采用灌注桩基础,其基础埋深为80m左右,远远大于本工程沉井的深度,因此沉井下深时对大桥桥墩不可能产生结构性的影响,最多在桥墩附近出现回填土的沉降。
3.9.2、对周围构筑物的影响
沉井在下沉过程中,有可能引起沉井外围土体的破坏,其破坏范围可用下式计算:
L=H×tg(45º-Φ/2)
L—破坏范围(m)
Φ—土体内摩擦角(度)
H—井身高度(m)
沉井的土体破坏范围
L=H×tg(45º-Φ/2)=18.8×tg(45º-25.5º/2)=11.86m
土的破坏棱体范围除与沉井的下沉深度成正比外,尚与地质情况以及沉井的形状有关。一般矩形沉井土的破坏棱体范围,短边较长边小,井的四角又较短边小。而且土的破坏棱体角度将随下沉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通过计算可知,在沉井破坏棱体周围可能产生地面沉降,从而影响构筑物和道路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须引起注意。
3.9.3、采取措施减少沉井对周围土体的破坏
1、增大沉井的下沉系数,在软土中下沉沉井时,可使沉井刃脚埋入土中1.5~2.0m,形成一个沿刃脚四周的土堤,以阻碍土体从井外涌入,这样对稳定井外的土体有利。
2、在粉、细砂土层中下沉沉井时,为避免产生管涌现象和流砂大量流入井内,应尽量避免采用从井内明排水施工,改为向井内灌水,由潜水员配合的不排水下沉。或者采用井外深井降水以减少井内外水头差。
3、在沉井四周如坍塌较严重时,及时进行回填,对塌陷的道路可以采用碎石或砼进行回填压实。
4、加大沉降观察力度,对主要建筑物如滨江大桥等每一天进行一次观察。
5、沉井位置选择时,可以将沉井的角对准大桥桥墩,以减少沉井对大桥回填土的影响。
四.顶管施工
4.1顶管施工主要内容:
本工程顶管穿过通吕运河,总长为292M的Φ1400*16mm的钢管,顶管中心标高为-7.84m~-9.13m。
4.2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在井内顶进轴线的后方布置主千斤顶,千斤顶顶推时,以工具头开路,顶进管道,穿过工作井的穿墙洞把工具头压入土中,与此同时不断加入顶铁,工具头不断向土中延伸。当工具头和第一节管段几乎全部顶入土中后,吊去全部顶铁,再将第二节管段吊入井内与第一节管段焊接后,继续顶进,如此循环施工,直至全部顶完。在顶进过程中,从管道内向外壁压注触变泥浆,以减少四周的摩阻力。
施工工艺流程:
顶管准备→顶管掘进机就位→顶管掘进机穿墙身→顶管掘进机推进→钢管拼装焊接→加入中继环→继续顶进→进入接收井。
4.2.1顶管准备:
-
-
-
- 为保证施工车辆进出和施工需要,沿工作井修筑临时道路,由于顶管为三班连续作业施工,在井的四个角上各安装錪钨灯一座,供夜间现场照明。工作井后侧布置顶进控制室,自动控制台、通讯中央控制均在顶进控制室内。
- 现场内另设临时堆场,供钢管及半成品、周转材料等堆放,顶管现场考虑一定钢管的贮存量。现场一侧布置工具间、修理间、空压机房、泥浆池等;并布置大型汽吊一辆,负责钢管及顶铁吊运和井内、地面的吊装工作。
- 工作井内沿顶管轴线方向在临时后座墙上装刚性后座,主顶千斤顶、导轨、刚性顶铁、环形顶铁等顶进设备。工作井边侧设置下井扶梯一座供施工人员上下。
- 管内供电及工作井内电力配电箱均位于工作井内。管内测量起始平台,安装在主顶千斤顶之间轴线上,独立与混凝土底板连接,与千斤顶支架分离,确保顶进时测量平台的稳定。
- 沿井壁依次安装2寸压浆管、6寸供水和出泥管、供电、2寸供气管线。井内二侧工作平台布置配电箱、电焊机、后座主顶油泵车和顶铁堆放。引水管内进、排泥管、压浆管、供电、通风管分别安装于钢管左右偏下侧,
-
-
4.2.2顶管设备的准备
1、选定适用的顶管掘进机:根据顶进沿线的地质情况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在经过全面分析比较之后,钢管顶进施工选用一台泥水切削气压平衡工具管。
泥水切削气压平衡工具管的工作原理是:正面的土体经网络分割挤压后进入泥水仓,由泥水仓内的高压水枪破碎冲成泥水,然后经出水管排至地面沉浆池沉淀处理,顶进时由气压用来稳定挤压面的土体。其特点是:
-
- 结构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施工速度快,适用性强,在顶面覆土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易于平衡控制。
- 正面障碍物处理可以在气压下完成,能处理直径400mm~500mm大的硬物。
- 开挖面与操作仓内相互隔离,出土也是通过密封管道输送,施工人员不受地下沼气等可燃气体的影响。
- 开挖面土体状况可通过观察窗直接观察其土质变化,便于施工参数的适应性调整。
工具管共分开挖舱和操作舱二部分。中间有钢板密封隔离,开挖舱设有挡土搁栅、泥土搅拌器、防爆照明灯、高压水枪、加气孔,底部为吸泥口。隔离钢板中央设一道水密闸门可供人员进入开挖舱排障。上部左右各有一个观察孔,两边为水枪喷射装置。操作舱内有四组80t纠偏油缸及纠偏系统、加压装置、出泥控制阀,尾部是一道气闸门,门中央为测量牌。开挖舱的土经高压水冲成泥浆后由水力机械及排污管道泵通过6寸管道接力输送到工作井内。
2、顶进系统:工作井主顶装置共有两只千斤顶,分两列布置。千斤顶为单冲程千斤顶,总行程为1.10m,千斤顶每只最大顶力为3000KN。四只油缸有其独立的油路控制系统,可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调整主顶装置的合力中心来进行辅助纠偏。
3、出泥系统:
出泥系统采用TSWA150×9级高压水泵抽水用6寸管输送高压水。送至工具管尾部后一路输送至顶管掘进机尾部水力机械设备,另一路分出一根Φ50mm的水管进入掘进机头部高压水枪。高压水枪将正面土体破碎形成泥浆,由水力机械将泥浆吸出并水平输送排放到泥水沉淀池。在施工时随顶进距离增加时如遇出泥效率较差时,可先将泥浆排入工作井泥浆箱中,然后再启动渣浆泵或备用水力机械进行二级提升。
4、泥浆系统:
①泥浆减阻:用泥浆减阻是长距离顶管减少摩阻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如果注入的润滑泥浆能在管子的外围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浆套,则其减摩效果将是十分令人满意的,一般情况摩阻力可由12~20KN/m²减至3~5KN/ m²。本工程采用顶管掘进机尾部同步注浆和中继环后面管段补浆两种方式进行减阻。
补浆管一般布置于中继环后面第二节管段及中断环与工具头及后座中间位置,补浆孔按90设置。每道补浆环有独立的阀门控制。润滑泥浆材料主要采用钠基彭润土,纯碱、CMC、物理性能指标:比重1.05~1.08g/cm³,粘度30~40S,泥皮厚3~5mm。施工时按具体情况设置。
- 泥浆置换:顶进结束,对已形成的泥浆套的浆液进行置换,置换浆液为水泥砂浆并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在管内用单螺杆泵压住。压浆体凝结后(一般为24小时)拆除管路换上封盖,将孔口用环氧水泥封堵抹平。
- 注浆设备:符合物理性能要求的润滑泥浆用BW-200压浆泵通过总管、支管、球阀、管节上的预留注浆孔压到管子与外管土体之间,包住钢管。
在长距离顶管中,通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影响至管内工作人员的健康。为获得理想的通风效果,本工程采用长鼓短抽组合式通风机,通风系统安装在距掘进机12~15m处,抽风风筒与鼓风风筒分别安装于管内左右两侧,两风筒必须重叠5~10m,抽风机的吸入口在前,鼓风机的排风口在后,并在管道中间配置若干外轴流风扇,向井内排出浑浊空气。
- 管内通讯与工作面现场通讯采用HE系列自动电话总机,用机械拨盘式电话机互相联系。电话设置在空压机房、压浆棚;各工种间、中控室、办公室、掘进机、每道中继环、工作井内。
- 配备2只低照度摄像头,一只安装于掘进机操作台处,监测操作台各项数据;一只安装于工作井内,监测主千斤顶的动作,监视器安装中央控制室,以利技术人员正确指挥。
为适应供电要求配置电容补偿柜。输出端电缆分三路,分别供工作井上供电系统、井下顶管机头、及井内主千斤顶。管内供电系统配备可靠的触电、漏电保护措施。井上井下与管内照明用电采用低压照明。现场配电间为适应上述要求,安装600A主受电柜一只,分别输入3只配电屏,经3路分送至各用电部门。
第一路:泥浆间:2×10KW
各工种间:10KW
现场照明:20KW
第二路:后座油泵:2×22KW=44KW
电焊机:4×10KW=40KW
第三路:工具头:泥水切削气压平衡25KW
中继间:11KW
管内照明:10KW
8、全气压下施工:
一般情况下采用常压或局部气压施工,但应拥有全气压施工的手段。该工程位于地面以下10M左右,中继环反复使用,密封性能可能降低,不能完全排除故障的发生及急需抢修的可能性,因此还应考虑全气压施工。进行全气压施工所需的气闸段安装在第三道中继环与第二道中继环之间。
4.2.3顶管掘进机顶进:
1、首先在地面建立管道轴线控制点。井上井下控制点的传递,可采用全站仪定向,经纬仪一次投递。水准测量采用水准仪,确立基准小平台,工具管后部设立水准标尺,由此确定高程偏差。
2、为保证顶管工序顺利进行,对后靠背及千斤顶支架等设备安装准确牢固尤为重要。防止工具头发生“磕头”现象必须采取措施,在工具管出洞时,须严格控制其轴线偏差不大于3mm ,其高程应为设计标高加抛高数(其数值可根据土质情况、管径大小、工具管自身重量和顶进速度等因素设定)。
3、出洞:
在沉井下沉前,要求在穿墙管内充填事先经过夯实的黄粘土,黄粘土在管道穿墙阶段起临时止水的作用。沉井下沉时要尽量减少塌方,塌方区如果需要回填时,在穿墙管一侧应回填粘性土,并且不允许混有杂物。
同时在工作井外侧布置好深井降水设备,降低地下水,保证工具管顺利出洞。
为防止出洞口及顶进过程中泥水压力过大涌入工作井内,在洞口内预先安装一个单法兰穿墙钢套管,用于安装橡胶止水圈及止水封板。由于顶进距离长,造成管材表面及F型钢套环、砂等对橡胶止水圈不可避免的磨损,需经常更换橡胶止水圈。因此,我们在洞口里侧增加一道橡胶止水圈,当需更换外部橡胶止水法兰时,洞口内部的橡胶止水圈可防止地下水进入井内。
打开穿墙管闷板时,应立刻将工具管顶进,把橡胶止水环带压进穿墙洞内止水,从此时开始,管道应连续顶进,不能停息。
出洞前必须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液压、电气、压浆、照明、通讯、通风等操作系统是否能正常进行工作。各种电表、压力表等是否能正确显示其进入工作状态,然后进行联动调试,确认没有故障后,方可准备出洞。工具头出洞时,严格控制顶进偏差,中心偏差不得大于0.5cm,高程偏差宜抛高0.5-1.0 cm,若达不到上述要求,应拉出工具管,作第二次出洞。
4、出土:工具管顶进时,正面的泥土通过格栅挤压进入冲泥舱,然后被高压水破碎冲成泥浆,泥浆通过吸泥口、吸泥管,最后被抽出管外运至指定地点。
5、管道顶进:顶进施工,严格控制前5m管道的顶进偏差,其轴线、高程偏差不得大于3—5mm。本工程管道沿线主要为砂土,在施工前,须依据土质情况和管道埋深,计算工具头的主动力及被动力和水压力,力争精确控制顶进时掘进机前的压力;工作井设备安装精度须严格控制,如后背浇筑垂直度、轨道的高程、坡比、千斤顶的位置,液压系统的设计合理;假设管道顶进停止,管道与土体间的摩阻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故采用多班连续24小时作业,严格执行班前、班后技术交底制度;控制千斤顶的行程,严禁超越临界冲程;严密注视主站油泵压力的变化,假设发现压力突然上升时,应立即停止顶进,查明原因,以防发生意外;密切注意掘进机的压力表读数,在允许的变化范围内,如发现出土土质变化、土压变化及掘进机偏移等情况立即向值班技术人员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根据土质进行取土控制,随取随顶,顶进时及时补浆,并注意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的控制,在顶进过程中,注意顶进面土的稳定与否,气压平衡顶管的舱前土压及后顶压力是否正常、地下水压力的变化,发现问题或前兆时,及时采取措施促使掘进面保持稳定;加强对顶进速度的控制并加强监测,及时控制,随偏随纠;顶进应与管外围注浆同步进行,其原则为先注浆后顶进,随顶进,随压浆,以保证管外围充满泥浆套,充分发挥减阻和支承作用。
4.2.4钢管拼装焊接:
钢管制作采用工厂制作短管,现场拼接方法。根据工作井结构及运输、起吊能力,确定短管在工厂加工的长度为6M,卷制钢板采用Q235材质钢板,其机械性能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如下要求:σS≥235Mpa,σb≥375Mpa,σ≥26%。
钢管制作加工过程中,其母材质量及卷制、焊接操作工艺、钢管防腐等均必须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
现场拼接时不得切割管端,不得填焊;现场组焊时,接头处防腐硬化后方可进行顶管;施工中防腐层如有损伤,一定要补救牢固,确保使用寿命。每节顶管焊缝都必须作探伤检查,确定合格后方可顶进。
钢管的焊接质量等级应不低于Ⅱ级。施工时应保持投标时焊工名单报项目监理批准,施工中每个焊接口都应用一个记号表明其执行者。如果通过焊点的视觉检查和其他试验的结果表明某焊工的焊件在质量和牢度方面低于标准,重新更换技术好电焊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以下技术规程
a. 保护金属弧焊的过程,该过程适用于所有的现场焊接。
b. 如果有雨、雪、冰雹或强风(五级)的冲击时,应停止焊接。
c. 间断焊应满足下列要求:
·是由合格的焊工用同样的技术规程来完成的焊接;
·所用的焊条与首次焊接焊条相同;
·不能出现裂缝或其它不完整现象,否则焊接之前彻底清理。
d. 使用电动金属刷彻底刷干净每层沉积的残渣,包括最后一道。
e. 焊接不应有裂缝、渗透、多孔性渣、过分的加强焊接以及超过有关规范限定的其它缺陷。
f. 根据有关规范详细描述的情况进行支管连接及焊接。
g . 焊条采用E4303,进行6~7道施焊。
⑵钢管外防腐层的修补
本节所指的外防腐层修补系指管道外防腐层施工中造成的局部损坏和搬运等因素造成的损伤处的修改,包括管道施工接头处外防腐层的施工和损伤处的修补。
修补的标准应不低于技术规范有关节的规定的标准。
钢管的外部涂层应当制作完好,钢管不允许有暴露或涂层由于损伤而明显减薄,或涂层没有紧密地粘附牢。一旦有钢管暴露出来,那就要仔细地将暴露出来的地方的锈斑和污垢,用金属丝或别的方法除去,并在确信已清洁和干燥后方可进行修补。修补时先采用经批准的快干漆打底,那些嵌入涂层的小石头应当拣出,然后用喷灯局部加热涂层,用修补刀将涂层修理平整,必要时可添加外层涂料。
所有涂层疵点应修复至监理工程师满意为止。而监理工程师认为某些损伤在现场无法修补到满意时,则应将这些管子或配件送回工厂修理或完全换掉。
修补处搭接宽度必须大于损坏部位100mm。
4.2.5接力中继环设置:
顶管长度约292M,因此顶管需考虑设中继间进行接力顶进。
(1)中继顶装置的结构特征
中继顶采用二段一铰可伸缩的套筒承插式结构,偏转角α=±20°,端部结构形式与所选用的管节形式相同,外形几何尺寸与管节基本相同。在铰接处设置二道可径向调节密封间隙的密封装置,确保顶进时不漏浆,并在承插处设置可以压注1号锂基润滑脂的油嘴,以减少顶进时密封圈的磨损。在中继间的铰接处设置4只注浆孔,顶进时可以进行同步注浆,减小顶进阻力。
在正常顶进时,只用第一道密封装置,第二道作为储备。当第一道密封圈磨损时,发现有漏浆点,即可用径向调节装置,调整密封间隙,使漏浆现象得以及时制止。当第一道密封圈失效时,即可启用第二道密封装置,从而保证顶进的连续进行。由于顶进距离长,密封圈磨损相当厉害,为防止万一,第一道密封装置设计成可拆卸的,便于更换密封圈,从而达到万无一失。
(2) 中继顶装置主要技术参数
油缸尺寸:D×d×L=DN168×DN140×650mm
油缸数量:24只
油缸行程:S=300mm
装备顶力:Fmax=12000kN( Pmax=31.5Mpa)
额定顶力:F额≤8000KN(P额=22Mpa)
(3)中继间布置计算
①掘进机正面阻力N
N=
N——机头的迎面阻力
D1——顶管掘进机外径,D1=1.460m
Pt——机头底部以上1/3D1处的被动土压力(KN/m2)
Pt=γ(H+2/3D1)tg(45°+)
γ——土的天然重度(kg/m3)
——土的内摩擦角(度)
H——管顶土层厚度(m),取11.0m
根据地质资料,顶管穿越土层为粉土,γ取1.9.0,内摩擦角31.6。
经计算:迎面阻力N=761KN
②每米管壁摩阻力:F=πD·f
F——管壁每延长米摩阻力(KN)
D——管壁外径(m),D=1.440m
f——管壁单位摩阻力,取8KN/m2
经计算:F=πD·f=37.0KN/m
③第一道中继间布置
L=(K·P-N)/F
P——中继环设计顶力(KN)
N——机头迎面阻力(KN)
F——每米管壁摩阻力(KN/m)
L=(0.9×10000-761)/37.0=37m,取30m
因头部中继环使用次数有近万次,故头部中继环的间距取30m。
④中继环设置间距
掘进机正面阻力N
每米管壁摩阻力:F=πD·f
经计算得,顶管总阻力F=761+37*346=13563KN
因施工总顶力为后座顶力加中继间顶力为(10000+8000M)×0.8=14400KN,故中继间的数量M=2,为施工安全取3个。
其设置位置分别为30m、70m、140m
4.2.6测量
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地面上按业主、设计院提供的井位轴线控制桩定位。采用T2经纬仪测量。
工作井施工结束后,按顶管工作井穿墙孔与接收井穿墙孔的实际坐标测量放线,定出管道顶进轴线并将轴线投放到工作井测量平台上和井壁上。在沉井四周建立测量控制网,并定期进行复核各控制点。
工作井上下点的投放采用T2经纬仪。
投放顶管测量始测点和2个后视点,始测点设在顶管后座专用测量平台上,后视点设于穿墙孔上部的井壁上,定期互相校核。
2、管道轴向测量
施工管道轴向测量采用高精度激光经纬仪进行测量,测量主要用导线测量法,测量平台设在顶管后座处。测量光靶安装在掘进机尾部,测量时激光经纬仪直接测量机头尾部的测量光靶的位置,并根据机头内的倾斜仪计算机头实际状态。
3、顶管水准测量
水准仪测量精度由于顶进距离长而略有降低,传统方法用联通管测量,由于水经过一定时间沉淀会分解出气体引起测量误差,为进一步提高管道水准测量精度,本工程水准测量采用硅油微压差计测量系统。
在工作井地面设置硅油箱和标准压力传感器,根据测定硅油标准箱和掘进机头部前端装置内的硅油压力差,通过数据电缆与中央控制室内PC联接,计算出在水准方向上偏离顶进基线的偏差量。
为了确保机头准确到位,在顶进到最后30~50M时,用人工测量的方式,对管道进行全线复核,确保测量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顶管机内设有坡度板,坡度板用于读取顶管机的坡度和转角。
管道在初顶及终顶的80M范围内按水平顶进,其余按坡度顶进。
4.3顶管施工技术与质量保证措施:
顶进前所有顶进设备及顶管掘进机必须全部安装就位,设备需试运试。为确保出洞时的绝对安全,在洞口前打深井降水,同时在沉井外侧进行压密注浆加固,以起到挡水隔泥作用,并控制加固强度不超过0.8Mpa。在拆除闷板前,先开几个观察孔,如发现意外情况应先从闷板上向外压浆,确保出洞安全后,才能拆除闷板。闷板拆除后,马上将顶管掘进机顶进沉井衬墙,随即马上安装穿墙止水装置(见附图)。这种穿墙止水装置的特点是用复合橡胶止水,根据水头压力可以用一层~三层来选择,而且止水橡胶预先装入穿墙管装置系统,既能平面止水(闷板与法兰间),又能轴向止水(管段与穿墙管间)。当工具管穿墙时,闷板开启,工具管进入穿墙管即能达到止水目的。
掘进机出洞时由于沉井下沉时周围土体被破坏或在出洞时洞外泥水流失过多,造成出洞时掘进机因自重太重而下磕,为防止这一现场产生,采取以下措施:
掘进机就位后,将机头垫高5mm,保持出洞时掘进机有一向上的趋势。
调整后座主推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出洞时观察掘进机的状态,一旦发现下磕趋势,立即用后座千斤顶进行纠偏。由于距离较短。这一方法效果会非常明显。
由于洞中外侧进行了加固措施,也进一步防止了磕头现象的产生。
由于出洞口深度较深,在初始顶进阶段正面水土压力远大于管周围的摩擦阻力。拼接管子时主推千斤顶在缩回前必须对已顶进的部分与井壁进行固定,否则管道发生后退会导致洞口止水装置受损及发生人员的生命危险,因此在初始顶进的钢管外侧埋设预埋钢板,在主推千斤顶退回前将钢管与沉井壁相连,直至钢管外壁摩阻力大于掘进机正面水土压力为止。
1)初始顶进
土压力设定
实际土压力的设定值介于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为了有效地控制轴线,初出洞时,宜将土压力值适当提高,同时加强动态管理,及时调整。
顶进速度
初始顶进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控制在10mm/min左右。
出土量
加固区一般控制在105%左右,非加固区一般控制在95%左右。
2)正常顶进
土压力设定
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实际土压力的设定值应介于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
顶进速度
一般情况下,顶进速度控制在20~30mm/min,如遇正面障碍物,应控制在10mm/min以内。
出土量
严格控制出土量,防止超挖及欠挖,正常情况下出土量控制在理论出土量的98%~100%。
4.3.5管道抗扭转措施:
顶进过程中由于周围土质的变化,纠偏的影响及管内设备的不均匀性会造成推进时管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扭转,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因此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在管内设备及管道安装时,根据重量平衡原理,在安装设备及管材的另一侧配以相同重量的配重,使管道顶进时左右重量保持平衡。消除人为造成管道扭转的因素。
2)顶进时在掘进机及每个中继环处设有管道扭转指示针。一旦发现微小的扭转即用单侧加压配重的方法进行纠扭。因此配备了300t压铁。单块重量为25kg。
掘进机若发生扭转,则将左右两只抗扭转翼板向外推出。推出越长,抗扭力矩就越大,当掘进机平衡时则缩回翼板即可。
顶管要按设计要求的轴线、坡度进行。主要是掘进机头部测量与纠偏的相互配合。纠偏是完成管道线型的主要手段。纠偏原则如下:
1)勤测勤纠:即每顶进一段距离,测量一次工具头轴线及标高偏差情况。用电话通知工具头纠偏人员,纠偏人员再将工具头现在纠偏角度、各方向上千斤顶的油压值、轴线的偏差等报给中控室,输入微机。微机将显示出纠偏方法、数据,再按此进行纠偏。
2)小角度纠偏:每次纠偏角度要小,微机每次指出的纠偏角度变化值一般在10’~20’,不大于0.5,并设置偏差警戒线。当累计纠偏角度过大时应与值班工程师联系,决定如何纠偏,此时应特别慎重。
3)纠偏操作中不能大起大落,如果在某处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这时也要保持管道轴线以适当的曲率半径逐步地返回到轴线上来,避免相邻两段间形成的夹角过大。
4)有严格的放样复核制度,并做好原始记录。顶进前必须遵守严格的放样复测制度,坚持三级复测:施工组测量员→项目管理部→监理工程师,确保测量万无一失。
5)布设在工作井后方的仪座必须避免顶进时移位和变形,必须定时复测并及时调整。
6)初始推进阶段,方向主要是主顶油缸控制,因此,一方面要减慢主顶推进速度,另一方面要不断调整油缸编组和机头纠偏。
顶进时应贯彻同步压浆与补浆相结合的原则,工具管尾部的压浆孔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跟踪注浆,确保能形成完整有效的泥浆环套,管道内的压浆孔进行一定量的补浆孔,具体补浆孔位位置设置于中继间后面一节管节及二道中继间中间管道位置上,补压浆的次数及压浆量根据施工情况而定。压浆时必须坚持“先压后顶、随压随顶、及时补浆”的原则。为保证润滑泥浆的稳定,确保泥浆满足施工要求,每拌泥浆应进行测试,浆液质量指标一般按PH值9~10,析水率<2%。
每米管节注浆量(按建筑空隙400%)计算:
V=π(D12—D22)/4
D1—工具管外径(m)
D2—管节外径(m)
经计算本工程中每延长米注浆量为V=0.25m³/m。
4.3.8地面沉降控制:
地表监控采用地表和深层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沿顶进轴线的管线保护和重要区段应增加每天监测次数以致进行24小时跟踪监测。正常情况下地面的观测点每天进行1~2次沉降跟踪观测,经数据处理分析后作为及时调整掘进机参数的依据,减小地面沉降量。
4.4穿越通吕运河的保护措施:
在穿越通吕运河时,为防止管道上浮现象,在通过覆盖层较小的地方时,拟在管中适当压重,以减小其上浮力。
4.5进洞
顶管机头进洞时,在接受井内预先安置枕垫和滚筒,当顶管机头接近封门时严禁挤压,应拆除封门后顶进接受井,当管节顶进接受井后,施工技术人员应考虑工作井和接受井各留出的管节长度,方便接口施工。
4.6顶进时的应急措施
由于本顶管工程所处土层在粉土夹粉砂土层中,因此本工程在顶管时如遇到意外情况,如土质突然变化、发生涌水现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处理:
A、地质发生很大的变化,突然间变硬或变软。这可通过顶力的变化来判断,如果变硬了,则向仓内加大水枪的冲击力。如果太软了,可把减少出泥量,增加头部的正面阻力,防止机头下沉。
B、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的偏差或纠编失效,必须在允许偏差标准以内就停下来,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再行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这样一条规定:无论何况情况,超过允许偏差一律停下来,并且如实汇报情况,以便分析原因。
4.7遇障碍物处理方法
本工程采用气压平衡式工具头,该工具头头部设有一个直径为50cm的人孔。当前方遇有障碍物如块石时,可以在全气压或局部气压作用下,人进入洞内将块石清除出来。
如遇机型自身操作无法穿越的障碍物,如沉船、水泥桩等应停止顶进。在机头与障碍物处用沉钢套筒或开挖的方法来排除,待障碍排处后,重新顶进。
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一、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1.1编制依据:根据《南通市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所规定的合同工期及各主要施工节点的工期要求;工程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所制定的施工程序及方法;招标文件所制定的技术规程、规范要求;施工现场踏勘、考察所进行的分析和研究;依据我公司与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积累。
1.2编制原则:为力求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对控制该工程施工的总工期及关键项目,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研究,作出有效的技术和安全措施;对单项工程施工进度指标作合理计划,配备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各分项施工程序前后兼顾、衔接合理、干扰少、施工均衡,在工作井制作与下沉、顶管施工等,在工期时段的安排上均应考虑施工质量、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对关键线路节点工期所制约的相关工程,在工期安排上适当留有余地。
1.3施工进度中的关键线路和主要节点控制工期:施工人员、设备进场→场内测量控制网建立→工作井基础开挖→工作井制作→工作井下沉与封底→顶管施工→施工场地清理→竣工。
二、工期保证措施
2.1人员保证:根据总进度和劳动力计划,选派充足合理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进场施工,以满足施工进度目标和现场管理的各项要求;按进度控制计划和合理调配劳动力的力量,确保各节点工期按期完工。科学安排主要工种劳动力平衡计划;总体计划应考虑均衡施工。
2.2设备保证: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各个节点的进度计划,做好设备进退场工作,合理调配施工设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主要设备的使用、维护及保养工作落实到人,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2.3技术保证:对工程施工技术中较复杂的工程项目,如沉井制作与下沉、顶管等,从公司选派专业性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各个节点时段进住现场,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尽量采用机械化施工,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各节点工期严格控制在施工总进度计划要求内。
2.4资金保证:确保项目部资金专款专用,满足施工进度计划的需要,提高周转材料使用次数,缩短各单项工程施工周期,加快总体施工进度。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纪律,合理调度使用资金,根据每月进度计划和材料供应计划,编制月度资金使用计划。
2.5现场协调措施:掌握气象、供电等情况,及时发现及处理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做好施工现场生产调度工作,督促检查每月和每周施工计划执行情况和每日的施工任务布置和检查,及时反馈信息和决策,检查和调度劳动力与物资供应工作、现场施工管理、各工段班组之间协作配合。编制各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每个分项工程的开竣工时间表,结合设备材料供应计划情况及施工准备条件,确保每个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施工时间能合理衔接,分期分批组织施工;多开工作面,平行流水施工作业,提高劳动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工程开工后,重点抓好第一阶段沉井制作进度,增加设备人员的投入,按抢工期的要求进行施工;按进度计划要求编制周密的材料供应计划,确保材料及时满足施工进度需要。应提前做好每月材料的申请、订货采购工作,保证施工材料从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供应时间上都能按计划得到落实,不留缺口。加强日常的材料平衡和调剂工作,做好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材料供应满足各节点进度要求。
2.6目标工期奖惩制度:将目标工期完成情况作为工期考核的依据,并确保在施工中未发生质量及安全事故,各项施工指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由项目部给予班组适当的奖励,对未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和发生施工质量、安全事故的班组给予适当的处罚。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8.1根据GB/T19002-ISO9002标准建立的程序文件、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来实施和控制本工程。和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规定,本工程在施工中的质量方针:以一流工程为宗旨,靠优质、高效、诚信树形象,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工程产品与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确立项目经理责任制。
8.2项目部实行三级质量管理网络图
项目经理组长
项目副经理(生产)
副组长
钢管焊接
质检员
顶管施工质检员
沉井制作质检员
沉
井下沉质检员
操作人员
8.3质量保证措施
(1)本工程实行创优目标管理,全体施工人员牢固地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意识。
(2)认真执行、实施质量保证体系。实行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质量负责制,施工技术员岗位责任制,并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
(3)施工组织设计由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同意后,工程才能实施施工。
(4)工程施工质量实行工序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对主要工序实行施工技术员事先交底;现场质量跟踪控制;质量员对工序质量过程检查。做到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
(5)工程质量及隐蔽工程验收严格实行三级管理验收制度。先由班组自行检查经质量部门和技术部门复检合格。再报请监理最终验收通过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和原材料取样封存管理方法及计量管理制度。
(7)技术资料管理归档必须遵照公司有关规定标准并按行业管理标准,做到及时、齐全、正确、规范。
8.4钢筋砼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混凝土搅拌车进场后,应把好混凝土质量关。检查混凝土搅拌车发车、运输、到达时间,检查坍落度、和易性是否符合要求,对于不合格者严格予以退回。
(2)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水泥、碎石、砂及外掺剂等既要达到国家规范的标准,又要满足设计及建设单位提出的质量标准,各种质量检验报告需报公司质量管理监督部门审核存档。
(3)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要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技术、技监人员全面负责。
(4)混凝土、砌筑砂浆必须由专职试验员按规定要求制作足够的试块,并标明标号、使用部位、日期及编号。
(5)钢筋由钢筋施工员按图纸提出配料单,搭接长度、弯钩等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规定。
(6)所用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对各钢厂的材料均应进行抽样检查,并附有抽样报告,不得未经试验盲目使用。
(7)绑扎钢筋前应由钢筋施工员向班组进行交底,内容包括绑扎顺序、规格、间距、位置、保护层、搭接长度与接头错开的位置,以及弯钩型式等要求。
(8)模板在每一次使用前,均应全面检查模板表面光洁度,不允许有残存的混凝土浆,然后喷刷一度无色的脱模剂或清机油,以保证拆模时混凝土面的平整度。
8.5、沉井下沉质量保证措施
⑴为确保沉井下沉质量,测量工作应贯穿沉井下沉全过程,测量是下沉质量控制的关键,应加强沉井标高、平面位置的观测,并及时整理上报、以利指挥人员制定纠偏措施。
⑵做好下沉技术交底,使取土工作能统一协调,步骤一致,听从指挥。
⑶技术人员要随时研究沉井刃脚部位高程变化,控制下沉速率、趋势,及时调整取土方向和取土速度。
⑷严密监测四周建筑物的沉降,加强测量,确保周围建筑的安全。
8.6、顶管质量保证措施
(1)后座安装时必须与后座支墩紧贴,并与顶管轴线垂直;
(2)安装顶进油缸应按照操作规程施工,不平行度在水平方向3mm,垂直方向不得超过2mm;
(3)安装导轨时,应严格控制导轨的轴线和顶面位置,道轨轴线倾斜度与设计轴线相同,管轴线偏差应控制在+3~-2mm之间;
(4)穿墙前应对工具管进行检修、调试及止水试验。
(5)穿墙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所有的机械应均已调试好,保证封门一打开即可顶进,封门打开后应立即将工具头顶进,同时做好穿墙止水,防止大量渗水、涌泥砂造成坍方;
(6)顶进过程中,要加强测量工作,按随偏随纠,小角度纠偏的原则连续纠偏顶进;
(7)触变泥浆压送与顶进同时进行,泥浆应根据试验作出的配合比调制,并根据不同土质条件适当调整,同时在管段上进行补浆,以保持泥浆减阻的效果;
(8)要控制管道的扭转,管道内的设备和管路要布置匀称,必要时应采取单边配压重的方法纠扭;
(9)每班要做好各项记录,数据要精确真实,以便分析和掌握顶进中的各种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指导顶进施工;
(10)工程技术人员要跟班值勤,做到每班至少有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以便随时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九章.安全保证措施
我公司将严格按照市政工程文明施工各项标准及新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进行施工,积极参加文明工地竞赛活动,做好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本工程安全管理目标:无重大伤亡事故、重大机损事故;伤亡事故、返工损失率小于1‰;
9.1施工安全生产总体措施
(1)由资深安全员担任专职安全负责人,成立安全综合办公室,全面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检查、安全布置、安全监督和安全奖惩。
(2)全体管理人员牢固树立起“抓安全一刻不忘,管理安全理直气壮”的观念,做到施工现场“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发现违章立即制止”,确保项目安全目标的达到。
(3)每周组织各施工条线和班组进行安全设施检查,所有洞口、临边的安全设施在解除前,应征行安全部门的同意。
(4)各施工操作面均应设若干灭火器,实行统一管理,制定有效的防火、防盗、防爆的措施。
(5)凡规定持证上岗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6)为确保安全,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布置足够的照明灯光,警示标志,围护设施。
9.2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项目经理
专职安全员
沉井制作施工
顶管施工
沉井下沉施工
管道焊接
操作人员
9.3保证安全的具体规定及技术措施
(1)严格执行公司等上级机关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法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则。
(2)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对所有参加施工生产的职工均应进行入场生产安全教育,未经教育不得上岗,同时应结合工程进度及不同施工工艺,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知识与遵章守纪教育。
(3)做到无施工方案不施工,有方案没交底不施工,班组上岗前没安全交底不施工。施工班组要认真做好安全上岗交底活动记录,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教育活动。
(4)严格执行起重机械三限位、两保险、十不吊规定。
(5)严格遵守“十不烧”规定,执行工程多机多监护制度(操作证、动火证、灭火证、监护人)和1~3级动火界限审批手续。
(6)严格执行现场“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措施规定。
(7)夜间施工必须配备足够的照明灯光,用于地下室的照明电应为36V的低压电,以保安全。
(8)现场机电维修人员应经常检查设备触电漏电保护是否完好有效。
(9)现场用电机具较多,电线不得乱拖、乱拉。材料运输、堆放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电线,防止碰砸电线,造成电线包皮破碎剥落,一经发现有电线露芯或电线皮破损要及明修调。
(10)现场施工用的机电设备均应有良好的二级防护装置。
(11)电动机械及工具应严格按一机一闸制接线,并设安全漏电开关。
(12)吊机等起重机械必须配备专业指挥人员,无指挥人员不得作业,指挥人员必须有醒目的安全标志,履带吊作业时严禁将起吊物体凌空于人行通道、临房上空。
(13)严禁闲杂人员进入现场,并备足够的安全帽,以提供给获取批准的参观者,在参观者进入现场后,由项目部管理人员经安全交底后,带领参观。
(14)小件材料(如扣件、紧固件、接结螺杆)吊运采用集装箱或料斗,钢筋、钢管等细长物件必须两端捆扎牢固方能起吊。
(15)所有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操作合格证,否则不准上岗作业。
(16)操作使用的脚手,在施工范围及高度均应铺设好竹笆和栏杆。
(17)工作井必须搭设方便牢靠的爬梯以供上、下,工作井四周的维护及临边的扶手,必须经常维修、整理。
(18)施工人员不得用抛运方式传送小件材料,杜绝坠落事故发生。
(19)对于进出工地的车辆,在进出工地时由专人指挥,避免交通意外,进入工地的车辆须停放在指定位置,以免意外损坏。
(20)所有施工人员不得饮酒后或带病上岗工作。
第十章、文明施工措施
А、文明施工目标及场容场貌管理措施
①本工程实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在施工现场,设置铭板,牌上书有包括设计、建设单位、监理、施工等各单位名称以及安全宣传标语和警告牌,文字由专业标志绘制人员书写。
②建筑材料划区域按规定堆放整齐,并采取安全保卫措施,生产区域与生活办公区域分隔,场容场貌整洁、有序、文明。
③运土车辆进出工地听从现场指挥,轮胎上沾土必须清除后方可外运。夜间运土车辆保证静音,禁鸣喇叭。
B、文明建设措施
①在工地四周建筑物、办公室外墙等地方,设置反映企业精神、时代风貌的醒目宣传标语。
②开展文明教育,施工人员均遵守市民文明规范
③工地现场做到道路畅通、平坦整洁,不乱堆乱放,无散落物,建筑物周围保持洁净,地面平整不积水;
④做好周边单位和居民协调工作。工地由专人负责协调与市政交通、环卫等单位的横向关系,定期主动召开会议,听取他们对工程建设的有关意见,保证工程文明施工。
⑤现场施工人员均佩戴胸卡,胸卡以工作部门、单位为依据,按一定规则统一编号。
⑥混凝土浇筑时,混搅拌车出入道口应组织专人负责,并组织其合理停靠,防止堵塞交通,并与交通管理部门做好协商工作,以争取其支持,维护交通安全,以利生产。
⑦顶管工作井应严格按平面布置要求执行,土方应堆放在土方槽内,土方装车和外运途中不得影响环境卫生,工作井区域内应有专人做土方清理工作。
布置1套冲吸设备。空气吸泥吸出的泥浆通过管道直接排放到泥浆池。
项目经理部是业主工程建设意图的主要实施者。如能中标,作为承包商我们按合同要求管理好南通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的全过程建设,让业主放心。因此我们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制定本工程组织职责,以保证本工程项目的顺利、安全、优质建设。
在中标后,选派有类似工程经验的骨干力量参与施工和管理,全面负责协调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及文明施工等工作。
项目部在业主和监理公司的有力支持下,解决、协调、平衡工程进展过程中有关技术、资金、劳动力、机械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本工程施工快速、优质、顺利进行。
项目部的工作水准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的成败,其人员的构成应当精干,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独立工作能力。公司将委派参与过类似工程的主要人员,组成项目管理部。
项目经理部将依托本公司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对工程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具体表现为:
利用公司在国内已建立的市场网络,对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作严格的比较和选择,以期取得列好的质量、服务和合理的价格。
从投标阶段开始,即由技术人员对本工程的施工方案作认真研究,力争取得施工的最佳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将定期地对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对方案的重大调整将在审核同意后进行。
公司已对受委派参加项目部的管理人员作出安排,一旦中标立即投入工程管理工作,保证工程在从接到中标通知书后主要人员马上到位。
为适应本工程工作的特点,项目部将吸取公司在原有管理上的特长,建立起有效的工作制度,实施对各道工序和所有工种的可追溯性管理。
现场施工组织机构图
公司总经理代理
项 目 经 理
技术负责
项 目 副 经 理
商务
物资机电
科
质量安全
科
工程技术
科
办公室
顶管施工队
沉井施工队
土建施工队
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简历详见辅助资料表。
职 务 | 姓 名 | 职 责 | 经 验 |
项目经理 | 展宏宇 | 负责全面 | 从事项目管理15年 |
项目副经理 | 王跃龙 | 现场负责 | 从事现场管理18年 |
技术负责 | 陈 军 | 负责施工技术 | 从事技术管理18年 |
质检员 | 毛文专 | 负责工程质量 | 从事质理管理16年 |
安全员 | 陈庭明 | 负责整个工地的安全 | 从事安全管理13年 |
资料员 | 陆胜林 | 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 从事资料管理13年 |
1.3 主要管理部门职能
1)具体分管项目的进度管理,从计划进度、实际进度和进度调整等多方面进行控制,确保项目如期完工。
2)具体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完成现场的验收、检查工作。
3)负责编制施工大纲,并确定施工大纲是否符合工程实际需要。
4)对各分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审核检查,协调各分包商施工方案上的矛盾冲突。
5)对各专业分包商的深化图进行审核协调,避免发生设计与施工的矛盾而造成不必要的返工。
6)完成与项目有关的计量、试验工作。
7)负责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与设计、监理协作解决有关技术问题。
8)协助项目工程师对关键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进行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9)按ISO9002标准管理文件资料,对项目技术资料进行系统化管理。
1)有效、动态地对现场施工活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2)合理安排施工搭接,确保每道工序管理,形成最终优质建筑产品。
3)实施作业过程中的施工指导,确保工序管理点的顺利实施。
4)负责处理和协调各分包商之间的关系,协调各分包商的劳动力使用,合理调配劳动力资源,使工程建设有组织按计划进行。
5)负责不同阶段施工场地和临时堆放场地的协调与管理,有序地组织平面、立体的各种材料和设备的运输、堆放等工作。
6)编制项目进展的进度计划,确保进度计划科学管理,并随工程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计划安排。
7)负责大型机械及垂直运输设备的协调调度。
8)负责《施工日记》的记录工作。
1)按质量要求和施工方案,提供合格的机械设备与材料。
2)强化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及使用率,杜绝设备带病进行。
3)严格控制无质保文件和不符合技术规范指标的材料设备投入施工,对不合格材料设备一律拒之门外。
4)实施工程现场管理标准化,对材料设备的堆放安置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使操作现场的工作环境不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5)负责外包单位或甲供材料设备产品的质量延伸监控和管理。
6)负责验收、收集、保管所提供产品的质保书,标准文件及相关技术资料。
7)负责项目材料设备管理业务,协助项目副经理(经营)进行材料设备采购工作。
8)对各分包商经总包和监理认可的材料设备进行全过程协调管理。
1)按质量文件与合同要求,向甲方全面负责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查、监督工作。
2)负责对分部、分项工程及最终产品的检验,并参与最终产品的质量评定工作,独立行使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权力。
3)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不合格产品坚决不予放行,待其进行整改后再行检查验收。
4)负责工地测量网络建立和轴线标高的控制。
5)负责各种质量记录资料的填制、收集、立卷工作。
6)负责整个工程分项分部的质量评定工作及市质监站的对口联系。
7)按ISO9002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
8)组织对未完产品及产品的保护,组织现场安全工作,做好各种安全检查和评比工作。
9)负责项目的安全生产和施工现场的安全、消防、保卫工作。
10)完善和健全安全管理各种台帐,强化安全管理软件资料工作负责各种安全记录资料的填制、收集和立卷工作。
11)负责完善本项目各类安全生产制度,消防保卫工作制度,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生产细则。
12)监督分包商认真执行安全、保卫、消防法规、条例、标准和规定的实施,
13)负责场容场貌文明施工管理、定期组织各分包商进行安全、文明施工的检查考核。
14)监督分包商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安全交底工作。
1)具体实施项目的合同管理。参与分包商的选择。
2)负责各分包商的年、月报的核实与工程款的核对。
3)工程量复核与增减帐管理,并做好阶段性的结算工作。
4)编制项目预决算,并进行工程款的收取与支付。
5)做好成本分析计算,为项目经理提供决策依据。
6)组织进行经济类台帐报表的记载、分析与上报工作。
1)加强项目基础管理及内外协调工作,强化信息传递。
2)做好对外联络工作,加强与当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合作联系,做好对外接待、宣传工作。
3)确定内部基础管理流程,制定岗位责任制,积累各类资料。
4)做好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5)做好文件资料的收发与整理工作。
6)负责文件资料的登记、分办、催办、签收、用印、传递、立卷、归档和销毁等工作。
7)来往文件资料收发应及时登入台帐,视文件资料的内容和性质,准确及时递交有关部门。
8)负责接收各部门文件资料责任人按阶段递交的已立卷的文件资料,并按规定进行审核、归档和保管。
9)注意保密的原则
10)在工程竣工后,负责文件资料立卷移交工作。
二、劳动力投入计划
(一)、项目经理部
序 号 | 名 称 | 人 数 | 备 注 |
1 | 项目经理 | 1 | |
2 | 项目副经理 | 2 | |
3 | 主任工程师 | 1 | |
4 | 质量工程师 | 1 | |
5 | 施工工程师 | 1 | |
6 | 预算工程师 | 1 | |
7 | 办 公 室 | 1 | |
8 | 质量安全科 | 1 | |
10 | 物资供应科 | 1 | |
11 | 财 务 科 | 1 | |
12 | 后 勤 | 1 | |
合 计 | 13 |
(二)、施工队:各队人员可临时调度,确保重点
1.土建队
序 号 | 名 称 | 人 数 | 备 注 |
1 | 队长(正、副) | 2 | |
2 | 钢 筋 工 | 4 | |
3 | 架 子 工 | 4 | |
4 | 木 工 | 4 | |
5 | 砼 工 | 4 | |
6 | 机 务 | 1 | |
7 | 电 工 | 1 | |
8 | 电 焊 工 | 2 | |
9 | 起 重 工 | 2 | |
10 | 振 捣 工 | 2 | |
11 | 汽 吊 工 | 1 | |
12 | 瓦 工 | 6 | |
13 | 普 工 | 10 | |
合 计 | 43 |
2.沉井下沉队
序 号 | 名 称 | 人 数 | 备 注 |
1 | 队 长 | 1 | |
2 | 机 务 | 1 | |
3 | 电 工 | 1 | |
4 | 电 焊 工 | 1 | |
5 | 起 重 工 | 2 | |
6 | 汽 吊 工 | 1 | |
7 | 泥浆泵操作手 | 6 | |
8 | 潜 水 员 | 6 | |
9 | 潜水副手 | 2 | |
合 计 | 21 |
3.顶管队
序 号 | 名 称 | 人 数 | 备 注 |
1 | 队 长 | 1 | |
2 | 机 务 | 2 | |
3 | 电 工 | 1 | |
4 | 电 焊 工 | 2 | |
5 | 起 重 工 | 2 | |
6 | 汽 吊 工 | 2 | |
7 | 钳 工 | 2 | |
8 | 冷作工 | 2 | |
9 | 油 漆 | 2 | |
10 | 冲泥手 | 4 | |
11 | 油泵车手 | 2 | |
12 | 管道检测 | 2 | |
13 | 注浆工 | 2 | |
14 | 管道维护 | 2 | |
合 计 | 28 |
第十二章、冬雨季施工措施、已有设施、管线的加固、保护等
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措施
12.1冬季施工措施
本工程根据工期安排,将经历冬季阶段。冬季施工的气温低且不稳定,还有低温和寒流的侵袭。因此在最低温度低于5°时应作为冬期施工,作出应有措施:
1)对使用的混凝土采取热水搅拌和加防冻液等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
2)适量减少水灰比,增加混凝土搅拌时间。
3)要缩短工序间隙,并在模板边预设测温孔,随时测定内温。
4)准备好足够的覆盖物,浇筑完成及时覆盖,尤其冬季在挡风面更应覆盖严密,包括模板外侧需盖好。
5)混凝土表面应及时清扫积雪,防止积雪冻融时吸取混凝土中热量而使混凝土产生脱皮现象。
6)及时和气象站联系,遇特大寒流应停止浇筑,若在浇筑好后遇特大寒流侵袭,则应采取燃料加温,蒸汽养护等特殊措施。
7)冬季进行管道焊接时,可以加防风挡板,管道防腐处理可以先进行局部预热。
(1)、雨季土方施工
本工程土方外运量较大,在雨季施工时应做好切实的保护工作,以保证质量。
回填土应选择无雨时回填,最好用刚挖出的粘质土回填,回填土及时摊平及时碾压,并向两侧做好一定的坡度,以保持填土面结实无积水现象,及时将面上水份扫去,边沟应及时疏通,以减少路基含水量,再填土时应在表面没有水迹,压时压足迹按规范施工。
填上层土时应检查下层有无橡皮土,若发现橡皮土应立即全部挖出重新摊晒后再行回填。
管道施工时应该加强沟槽排水,回填时应排干内积水,确保质量。
(2)、雨季混凝土施工
本工程中混凝土数量较多,在施工时有可能遇到雨天,为此尽量避免在雨天浇筑,因而采取如下措施。
混凝土在雨季施工时液压对堆料场做好排水工作,不使原材料中冲入泥浆,若有泥浆,应加以冲洗、筛过,对水泥仓库应严格保护,尤其在水泥运输中途不能使水泥受雨淋而受潮结硬,对仓库要经常检查。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和气象站密切联系,有大雨和中雨均不得浇筑,而若因工期关系有小雨时亦必须浇筑,则必须准备足够的防雨设施和覆盖用的油布、塑料布等,并设法准备适量的雨棚,以便在雨淋时使用。
刚浇好的混凝土若遇雨,不宜用草包直接覆盖,采用下面用塑料薄膜,上面再盖草袋,否则草包受雨淋后污染混凝土表面,影响混凝土表面色泽。
雨季混凝土施工要充分做好运输、劳力准备,使浇筑、振捣各工序间距要缩短,中间遇雨即盖上篷布继续施工,昼夜坚持完成,反对盲目施工,绝对杜绝纵向、竖向施工缝。
(3)雨季施工其他注意事项:
1)加强和气象站联系,注意一切工作、生活的安全。
2)对各种电器、机具加强监护,防止危险。
3 )加强值勤工作,下雨时工地上必须认真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及时处理。
12.3对已有设施、管线的加固、保护等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措施
施工前向有关部门了解该区域邻近建筑物的结构情况、地下原有管线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做好保护。
(1)、在施工时,如果碰到地下管线,首先要暂停施工,找清来源,同时要报告业主,监理等有关部门,若是下水道,则采取改道的方法,若是通信电缆线,则进行搭架支撑,并做好标识,同时做好防护工作。
(2)、在施工时,如果碰到地下文物,首先要暂停施工,及时保护,同时要报告业主、监理、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待他们鉴定和答复后,方可继续施工。
(3)、对已有的地上设施,在工程开工前,搭设双层钢管防护棚进行保护。
(4)、严格按施工方案搭设脚手架,挂设安全网,做好施工洞口及临边的安全防护,防止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坠落而造成对原有建筑物设施的破坏。
第十三章、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我们在本工程将采用以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达到业主降低工程造价,为施工单位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1、严格执行ISO9002标准进行管理,全方位加强管理工作,保证工程质量。
2、在沉井结构混凝土中掺入JM-3外加剂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渗、抗裂强度,一般可提高2倍左右,基本可以保证达到不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缝。
3、根据图纸设计及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现场施工时直径≥25的水平及竖向粗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
4、现浇混凝土结构部分采用江苏省建科院研制的混凝土表面养护膜进行养护。
5、模板全部使用皂类脱模剂。
6、施工过程中采用电脑和先进的管理软件对工期、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
第十四章、环境保护措施
一、环保保证机构网络
公司分管经理
公司领导小组
项目经理
公司工程部
沉井制作专管员
顶管施工专管员
沉井下沉专管员
钢构件加工专管员
各班组专管员
各班组专管员
各班组专管员
各班组专管员
二、 环保责任制
1、项目经理在企业内招聘或抽调职能人员组成管理机构(工作队),由项目经理指挥。
2、项目经理班子成员在工程建设期间与原所在部门断绝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原单位负责人员负责业务指导及考察,但不能随意干预其工作或调回人员。
3、项目经理为健康、安全、环保的总责任人。
4、分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对安全施工负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具体组织实施各项安全措施和安全制度。
5、分管技术的项目副经理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审核,安全技术的交底和安全技术教育及环境保护措施交底。
6、施工员对分管施工范围的安全施工负责,贯彻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
7、工地设专职安全、环保管理人员,负责安全、环保管理和监督检查。
8、每个施工人员亦有健康、安全、环保职责。
三、环境保护措施
(1)在整个施工期及缺陷责任期内按《环境保护施工计划》对水质、土壤、大气、废渣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污染控制,把对环境邻近单位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2) 施工排污措施
A 弃土运输设专门洗车场,采用压力水冲洗车厢和轮胎,确保车辆在满足保洁要求的前提下,驶入城市道路。
B 基坑开挖时,土方应堆置在专用场地,临时堆放点周边应设置截水沟槽,以防止雨水冲刷引起漫流污染环境。
C 泥浆池里的泥浆水必须经充分沉淀后才能排入运河内。
(3)、水土保持措施
A沉井施工时严格控制基坑开挖范围和开挖量,开挖施工前应测量放线,严禁挖掘超出施工范围。
B 基坑回填时,应将回填土压密压实,基密实程度达到开挖前98%以上。
C 施工除永久性建筑用地外,临时用地尽量避免占用道路、绿地,避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
(4)沟槽开挖的土碴及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石方工程的废方处理,严格在监理工程师指示的弃土场弃土。
(5) 防止和减轻水、大气受污染
(6)保护水质
施工用水、生活污水经初级处理后排入河内。严禁直接排放至河内。
(7)减少噪声、废气污染
当使用机械设备操作时,尽量减少噪音、废气污染。
第十五章、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 工程设备名称 | 型号及规格 | 数量 | 单位 | 制造 年份 | 使用
年限 |
现状 情况 | 自有
租赁 |
备注 |
1 | 全站仪 | SET2B | 1 | 台 | 2001.3 | 5 | 良好 | 自有 | |
2 | 经伟仪 | J2 | 2 | 台 | 2001.6 | 5 | 良好 | 自有 | |
3 | 水准仪 | DS3 | 2 | 台 | 2000.8 | 5 | 良好 | 自有 | |
4 | 对讲机 | 4 | 台 | 2001.5 | 5 | 良好 | 自有 | ||
5 | 超声波探伤仪 | 1 | 套 | 1999.6 | 5 | 良好 | 自有 | ||
6 | X光拍片机 | 1 | 套 | 1999.1 | 5 | 良好 | 自有 | ||
7 | 挖掘机 | WY-80 | 1 | 台 | 租赁 | ||||
8 | 汽车吊 | 25T | 1 | 辆 | 1998.8 | 10 | 良好 | 自有 | |
9 | 汽车 | 5T | 4 | 辆 | 2001.2 | 10 | 良好 | 自有 | |
10 | 电焊机 | BX-400 | 4 | 台 | 2002.3 | 10 | 良好 | 自有 | |
11 | 空压机 | 10m3 | 1 | 台 | 1997.6 | 10 | 良好 | 自有 | |
12 | 柴油发电机 | 75KW | 1 | 台 | 1999.6 | 10 | 良好 | 自有 | |
13 | 砼搅拌机 | HZ-75 | 1 | 台 | 1999.6 | 10 | 良好 | 自有 | |
14 | 顶管设备 | 4000KN | 1 | 套 | 2001.1 | 10 | 良好 | 自有 | |
15 | 钢筋切割机 | 2 | 台 | ||||||
16 | 钢盘弯曲机 | 2 | 台 | ||||||
17 | 空压机 | 0.9m3 | 1 | 台 | |||||
18 | 空气吸泥机 | 1 | 套 |
说 明
星欣设计图库资料专卖店拥有最新最全的设计参考图库资料,内容涉及景观园林、建筑、规划、室内装修、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各个领域的设计素材和设计图纸等参考学习资料。是为广大艺术设计工作者优质设计学习参考资料。本站所售的参考资料包括设计方案和施工图案例已达几十万套以上,总量在数千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