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概况及总体情况简介………………………………………………………1
- 编制依据及原则…………………………………………………………………1
- 工程概况…………………………………………………………………………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2
- 主要设计说明……………………………………………………………………4
- 围岩级别及不良地质段分布……………………………………………………5
- 主要工程量………………………………………………………………………6
- 工期目标…………………………………………………………………………8
- 隧道工程施工部署………………………………………………………………9
- 施工现场组织机构及劳动配备…………………………………………………9
2.1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9
2.2 劳动力配备……………………………………………………………………10
三、施工总平面布置…………………………………………………………………11
3.1 驻地建设………………………………………………………………………11
3.2 施工便道………………………………………………………………………11
3.3 施工供水、供电…………………………………………………………………11
3.4 火工品仓库设置………………………………………………………………14
3.5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15
四、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15
4.1 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安排………………………………………………………14
4.2 主要分项工程进度指标及工作循环时间计算………………………………14
4.3 施工进度计划…………………………………………………………………15
4.4 工期目标………………………………………………………………………16
4.5 保证工期的措施………………………………………………………………16
五、主要的施工方案和方法说明……………………………………………………20
5.1 总体施工原则…………………………………………………………………20
5.2 总体施工方案………………………………………………………………21
5.3 施工方法………………………………………………………………………22
5.4 主要技术措施…………………………………………………………………29
5.5 主要施工工艺…………………………………………………………………41
5.6 隧道监控量测…………………………………………………………………63
六、冬雨季施工安排及措施…………………………………………………………68
6.1 冬季施工安排及措施…………………………………………………………68
6.2 隧道工程雨季施工措施………………………………………………………71
6.3 防洪渡汛措施…………………………………………………………………72
七、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73
7.1 质量目标………………………………………………………………………73
7.2 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73
7.3 质量保证体系…………………………………………………………………73
7.4 质量保证控制措施……………………………………………………………74
八、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79
8.1 安全目标………………………………………………………………………79
8.2 安全保证体系…………………………………………………………………79
8.3 爆炸品使用管理安全保证措施………………………………………………80
8.4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81
8.5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9
九、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91
9.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91
9.2 职业劳动卫生保障措施………………………………………………………92
十、施工环保、水保目标,保证体系及措施………………………………………95
10.1 施工环保、水保目标…………………………………………………………95
10.2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管理机构………………………………95
10.3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96
十一、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102
11.1 文明施工措施………………………………………………………………102
11.2 现场管理措施………………………………………………………………102
11.3 驻地管理措施………………………………………………………………103
11.4 文物保护措施………………………………………………………………104
十二、其他应说明事项……………………………………………………………105
一、工程概况及总体情况简介
1.1.1 编制依据
1.1.1.1 新建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线站前及重点工程(第一期)施工招标文件、指挥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施工资料。
1.1.1.2 国家、铁道部、有关省区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规则等。
1.1.1.3太中银铁路沿线的自然、地理、社会民情等及我单位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1.1.2 编制原则
1.1.2.1 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依据施工招标文件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执行铁路工程有关施工规范和标准。
1.1.2.2 以确保工期及阶段性工期目标并适当提前为原则,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1.1.2.3 以确保质量目标为原则,安排专业化施工队伍,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
1.1.2.4 以确保安全生产为原则,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针对当地自然条件、高空作业、不良地质等特点,制定各项技术组织措施。
1.1.2.5 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为原则布置施工总平面。
xxx隧道位于宁夏区盐池县境内,进口位于红柳沟镇二道沟西北约1.9Km,地势平缓,无冲沟,地形起伏不大,地表植被稀少,无基岩裸露,出口位于xxx乡李阳沟村南约0.45km,情况与进口基本相同。隧道进口里程DK550+100,出口里程DK555+210,隧道全长5110米,为单线隧道,隧道进口位于半径4500米曲线上。出口位于直线上,隧道内坡度为4.5‰、5.1‰、3‰的上坡和6‰的下坡,隧道最大埋深129.7m。
隧道洞身在DK554+694处与靖惠石油管道(ф=200mm)斜交,交叉角度20o33,隧道埋深43.0m,在DK554+792.5处与大红公路斜交,交叉角度为23º04´,隧道埋深37.6m。隧道洞身附近有4口扬黄井(输水管检查井),分别在DK550+100右侧、DK550+600右侧、DK551+600左侧及DK552+700左侧,距离隧道中线距离10~200m。
1.3.1 地形地貌
xxx隧道位于陕北黄土高原西部边沿地带,隧道地貌为低中山及前缘低丘缓坡,为一走向近NNE低山分水岭,其宽约5km,长数10km,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100~130m,局部基岩裸露,地表生长低矮杂草,覆盖率为40~70%。其中分水岭东侧深切冲沟发育,地形较陡。特别是在DK551+600~DK551+750处冲沟,呈鸡爪形,断面呈“V”型。沟深、沟宽均为10~20米,沟底侵蚀严重(沟底距离洞顶<30m),基岩出露,沟壁无植物生长,分水岭西侧地形较缓,局部发育的冲沟较浅,沟深2~5m,断面呈“U”型。
1.3.2 工程地质地层岩性
1.3.2.1 地层岩性
隧道洞身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Q3pl)新黄土(仅分布在进出口处及白垩系下统(K1)泥岩加薄层砂岩。洞顶(DK551+750~DK554+600)分布第三系渐新统(E3)泥岩(含石膏)加薄层砂岩、石膏,其他底层由新至老分述为:
(1)新黄土:浅黄色,底部渐变为砖红色,以砂质黄土为主,底部渐变为黏质黄土,坚硬,土质均匀,具垂直节理及大孔隙,局部表层含少量圆砾及石膏晶体,层厚0.0~15.2m。进口及洞顶处,具湿陷性,其湿陷系数δs=0.015~0.073,普遍分布于地表,进出口覆盖较厚。
(2)泥岩与砂岩(E3):两者呈互层状,泥岩以紫红色为主,局部灰绿色,块状结构,砂岩以棕褐色为主,细粒结构为主,中~厚层状;局部加石膏晶体层。强风化~微风化,节理较发育。其底部均匀分布厚0.1~0.3m砂砾岩,与下伏地层(K1)呈角度不整合。局部地表(DK552+150~DK552+550)分布石膏晶体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其产状为270º∠4º。
(3)泥岩与砂岩(K1):泥岩以棕红色为主,棕褐色次之,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砂岩以砖红色为主加少许灰绿色及灰白色,细粒结构为主,少许中粒结构,中~厚层状;,强风化~微风化,节理较发育。
岩层产状:进口处113 º∠4º;出口处315 º∠3º。
1.3.2.2 地质构造
天环向斜位于马家滩断褶带以东,陕北斜坡以西,轴部北起盐池县宪儿庄,经天池以东10km处,向南经候家河,并在隧道出口附近通过。隧道通过该向斜东翼,并靠近该向斜轴部。该向斜平缓开阔,规模较大,形成时代早白垩世晚期,喜马拉雅期又有活动。钻探显示,隧道区呈一舒缓背斜构造,该背斜位于天环向斜东翼,属于天环向斜向斜群的组成部分。
1.3.2.3 不良地质和特殊土
不良地质:隧道通过区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
特殊土:隧道通过区地层进出口处分布有新黄土,具湿陷性,其湿陷系数δs=0.015~0.073,厚0~15.2m,湿陷等级为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白垩系下统(K1)泥岩与砂岩互层状,经对砂岩、泥岩取样化验,两者有弱膨胀性,自由膨胀率为40.0%~50.0%。经试验证明隧道洞身围岩岩样浸水状态下,崩解形式和速率存在差异,快速崩解岩样无法测定饱和吸水率,说明隧道区岩石膨胀性不稳定。
1.3.2.4 土壤冻结深度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3m。
1.3.3 水文地质特征
1.3.3.1 区域水文地质与场地水文地质特征
隧道范围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在冲沟处、地势低洼处雨季时有微量地表水。
隧道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水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K1)砂岩,补给来源全靠大气降水。隧道区总的地势为北高南低,地下水由南向北运移。线位通过一中低山垭口地貌,部分地下水自分水岭沿岩层裂隙向东、向西运移。隧道区地下水埋深7.3~36.8m,地下水埋深随季节变化,季节性变幅2.0~3.0m。
隧道区位于天环向斜东翼且靠近向斜轴部,应为一富水构造,但受地层岩性控制,隧道洞身及上部无后层含水层,该隧道地下水水量不大。由于泥岩层的隔水作用,局部地段地下水具有承压性。
1.3.3.2 环境水侵蚀性评价
根据定测岩样、水质分析结果,依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7号),隧道围岩及地下水对普通混凝土侵蚀性分段如下:
DK550+100~DK550+480 泥岩具盐类结晶侵蚀,环境作用等级H3。
DK550+480~DK555+210 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H3;镁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H1;二氧化碳侵蚀,环境作用等级H1。
1.4.1 建筑限界
建筑限界采用《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中“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桥隧建筑限界(KH-200)”,并满足《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建筑限界(暂行)》(铁科技函[2004]157号)中要求的建筑限界设计。
1.4.2 轨道
隧道内采用有碴轨道,轨道类型为重型,轨道高度为76.6cm。
1.4.3 洞门设计
隧道进出口均采用斜切式洞门。
1.4.4 隧道衬砌设计
本隧道暗挖段按新奥法原理设计与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明洞采用整体式衬砌。设计参数如下:
1.4.4.1 Ⅳ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段
采用台阶法开挖;拱部、边墙及仰拱喷射15cm厚C25早强混凝土,掺加C50型碳塑加强筋;拱部、边墙设系统锚杆,拱部锚杆采用组合ф25CD反循环注浆锚杆,边墙采用砂浆锚杆,锚杆长3.0米,环纵向间距1.2m;拱部、边墙加设钢筋网,网眼尺寸25*25cm,钢筋直径环纵向均为ф8。
1.4.4.2 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段
采用台阶法加临时仰拱开挖;拱部、边墙及仰拱喷射20cm厚C25早强混凝土,掺加C50型碳塑加强筋;拱部、边墙设系统锚杆,拱部锚杆采用组合ф25CD反循环注浆锚杆,边墙采用砂浆锚杆,锚杆长度均为4.0米,环纵向间距1.0m;拱部、边墙加设钢筋网,网眼尺寸20*20cm,钢筋直径环纵向均为ф8;拱墙及仰拱增设格栅支撑,格栅采用ф22钢筋构架而成,格栅间距为1.0m。
1.4.4.3 Ⅴ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段
采用台阶法加临时仰拱开挖;拱部、边墙及仰拱喷射25cm厚C25早强混凝土,掺加C50型碳塑加强筋;拱部、边墙设系统锚杆,拱部锚杆采用组合ф25CD反循环注浆锚杆,边墙采用组合砂浆锚杆,锚杆长度均为4.0米,环纵向间距1.0m;拱部、边墙加设钢筋网,网眼尺寸20*20cm,钢筋直径环纵向均为ф8;拱墙及仰拱增设格栅支撑,格栅采用ф22钢筋构架而成 ,格栅间距为0.75m。
Ⅴ级及以上围岩复合式衬砌段辅以拱部ф42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小导管环向3根/m,每根长3.5m,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0 m。纵向每2米一环,施工外插角10~15o。
二次衬砌采用抗硫酸盐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添加具有补偿混凝土收缩功能的HE型抗裂高效防水剂。掺量为8~10%。
1.4.5 隧道防排水设计
采取“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1)采取疏导、勾补、铺砌和填平等措施处理洞顶地表水对隧道的影响。
(2)隧道内设双侧水沟排水。
(3)隧道地下水对砼具有硫酸盐强侵蚀性,钢筋中等侵蚀性,隧道全断面铺设复合式防水板,厚度1.2mm,防水板底部外侧加中心排水沟。
(4)二次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土石分界处设变形缝,采用可维护橡胶止水带和背贴式止水条防水,明洞采用外贴式防水层。
(5)隧道拱墙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HDPE排水防水系统,采用全包防水;明洞采用全包防水,沿衬砌外表面铺设防水卷材,并设砂浆保护层。斜切式洞门外露面采用防水涂料。HDPE排水防水系统由聚酯无纺布及HDPE排水防水板共同组成,聚酯无纺布为350g/m2,HDPE防水排水板表面带凸形圆粒,形成排水空间。
(6)边墙墙角纵向设ф80mm透水软管,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ф50mm透水软管盲沟。在HDPE防水板外侧,同时,每隔5~10m设边墙泻水管将水排至洞内侧沟。
(7)隧道处区域最冷月平均气温为-7.3℃,隧道进出口400m范围内采用保温材料保温双层盖板水沟,其余洞身采用空气保温双层盖板水沟。
(8)隧道洞口边仰坡外10m设置截水天沟,洞口边仰坡应全坡面防护,防止雨水冲蚀坡面或下渗引起黄土湿陷。
1.5.1 不良地质与特殊土
隧道通过区段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
隧道通过区地层进出口处分布新黄土,具湿陷性,δs=0.015~0.073,厚0~15.2m。均为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1.5.2 隧道围岩情况
xxx隧道围岩分级见表1.1。
表1.1 xxx隧道围岩分级表
序号 | 起点里程 | 讫点里程 | 围岩分级 | 长度(m) |
1 | DK550+100 | DK550+850 | Ⅴ | 750 |
2 | DK550+850 | DK554+070 | Ⅳ | 3220 |
3 | DK554+070 | DK554+270 | Ⅴ | 200 |
4 | DK554+270 | DK554+900 | Ⅳ | 630 |
5 | DK554+900 | DK555+210 | Ⅴ | 310 |
本隧道的主要工程量见表1.2。
表1.2 xxx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表
部位名称 | 工 程 项 目 | 单位 | Ⅳ | Ⅴ | 合计 | |
正洞 | 开挖 | 正洞开挖土石方 | m3 | 303162 | 77301 | 380462 |
衬
砌 |
C30钢筋砼拱墙、仰拱 | m3 | 0.0 | 13490.1 | 13490.1 | |
C25砼拱墙、仰拱 | m3 | 48006.0 | 0.0 | 48006.0 | ||
C25砼沟槽身 | m3 | 5676.9 | 1355.9 | 7032.8 | ||
C20仰拱填充 | m3 | 12954.0 | 3094.0 | 16048.0 | ||
钢筋 | t | 169.24 | 1118.46 | 1287.7 | ||
HE型抗裂高效防水剂 | t | 1728.22 | 485.64 | 2213.86 | ||
沟槽C25钢筋砼盖板 | m3 | 670.6 | 160.2 | 830.7 | ||
复合式防水板(厚1.2mm) | M2 | 121158 | 29302 | 150460 | ||
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 m | 20292 | 4944 | 25236 | ||
可维护橡胶止水带 | m | 216 | 216 | |||
背贴式止水带 | m | 216 | 216 | |||
软式透水盲沟ф50mm环向 | m | 16871 | 4068 | 20939 | ||
软式透水盲沟ф80mm纵向 | m | 7620 | 1820 | 9440 | ||
C25喷射砼 | m3 | 17221.2 | 8166.6 | 25387.8 | ||
混凝土防腐剂 | t | 137.8 | 65.3 | 203.1 | ||
C50型碳塑加强筋 | t | 17.2 | 8.2 | 25.4 | ||
钢筋网 | t | 303.28 | 142.11 | 445.39 | ||
初
期 支 护 |
超前小导管Ф42 t=3.5mm | m | 0 | 71456 | 71456 | |
注水泥浆 | m3 | 0.0 | 2452.7 | 2452.7 | ||
管棚Ф108 t=5mm | m | 0 | 3150 | 3150 | ||
管棚内水泥砂浆 | m3 | 0 | 24.8 | 25 | ||
砂浆锚杆 | m | 114300 | 54600 | 168900 | ||
ф25CD反循环注浆锚杆 | m | 66675 | 29120 | 95795 | ||
钢筋格栅 | t | 0.0 | 1158.46 | 1158.46 | ||
拆除钢筋混凝土 | m3 | 0 | 1185.6 | 1185.6 | ||
明洞 | 开
挖 |
Ⅱ级 | m3 | 56667 | ||
Ⅲ级 | m3 | 50971 | ||||
Ⅳ级 | m3 | 15321 | ||||
Ⅴ级 | m3 | 10990 | ||||
衬
砌 |
C25钢筋砼拱墙、仰拱 | m3 | 7823.4 | |||
C25砼沟槽身、耳墙 | m3 | 581.1 | ||||
C25钢筋混凝土盖板 | m3 | 68.6 | ||||
C20混凝土 | m3 | 1326.0 | ||||
钢筋 | t | 777.82 | ||||
拱
顶 回 填 |
干砌片石 | m3 | 421.2 | |||
M10水泥砂浆 | m3 | 631.8 | ||||
直径5~10cm碎石 | m3 | 3915.6 | ||||
回填土石 | m3 | 45115.2 | ||||
防
水 层 |
粘土隔水层 | m2 | 5725.2 | |||
防水板 | m2 | 13104 | ||||
洞门 | 土方开挖 | Ⅱ级 | m3 | 3100 | ||
Ⅲ级 | m3 | 900 | ||||
Ⅳ级 | m3 | 632 | ||||
C20混凝土 | m3 | 81.6 | ||||
C25混凝土 | m3 | 40 | ||||
C30钢筋混凝土 | m3 | 458.7 | ||||
钢筋 | t | 46.94 | ||||
M10砂浆抹面 30mm | m2 | 456 | ||||
防水层 | m2 | 456 | ||||
地基换填处理 | m3 | 2810 | ||||
附属工程 | M10浆砌片石挡碴墙 | m3 | 800 |
工期安排见表1.3。
表1.3 工期安排表
序号 | 工 程 名 称 | 工程量 | 历时(月) | 时 间 | |
1 | 施工准备 | 0.5 | 2006-09-1~2006-9-15 | ||
2 | 进口段 | 进口段明洞开挖 | 300m | 0.5 | 2006-09-16~2006-10-4 |
3 | 进口段明洞衬砌 | 300m | 2 | 2007-5-1~2007-7-30 | |
4 | 进口段暗洞开挖及支护 | 2255m | 19.5 | 2006-10-5~2008-05-15 | |
5 | 进口段仰拱及填充施工 | 2255m | 18.5 | 2006-12-1~2008-6-15 | |
6 | 进口段暗洞衬砌 | 2255m | 17 | 2007-2-1~2008-06-30 | |
7 | 进口段沟槽施工 | 2255m | 12.5 | 2007-7-01~2008-7-15 | |
8 | 道碴铺筑 | 2555m | 1.5 | 2008-7-16~2008-8-31 | |
9 | 出口段 | 出口段明洞开挖 | 90m | 0.5 | 2006-09-16~2006-9-30 |
10 | 出口段明洞衬砌 | 90m | 1 | 2007-6-1~2007-6-30 | |
11 | 出口段暗洞开挖及支护 | 2465m | 20 | 2006-10-1~2008-05-31 | |
12 | 出口段仰拱及填充施工 | 2465m | 18.5 | 2006-12-1~2008-06-15 | |
13 | 出口段暗洞衬砌 | 2465m | 17.5 | 2007-1-16~2008-6-30 | |
14 | 出口段沟槽施工 | 2465m | 12.5 | 2007-7-01~2008-07-15 | |
15 | 道碴铺筑 | 2555m | 1.5 | 2008-7-16~2008-08-31 |
作为重点工程的xxx隧道,计划安排两个隧道专业施工队伍,分别从隧道的进出口平行施工。隧道队下设开挖班、锚喷支护班、拱架加工班、出碴班、钢筋班、砼班、综合班,每个队作业人数168人。
为安全、优质、按期完成本合同段的施工任务,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我单位计划抽调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管理、行政人员及具有丰富隧道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完成本项目的施工任务。
项目部下设六部(工程技术部、商务合约部、财务资金部、质量安全部、物资设备部、综合管理部),工程技术部分管测量、试验,以上各部室分别负责本合同段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测量、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实验、商务、和约、计量、变更、财务、物资设备保障、行政管理等工作,全面保证本项目工程建设任务的优质、高效完成。
为保证本隧道工程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分进、出口组建两个隧道施工队,每个作业队下设开挖班两个,喷砼班一个、拱架支护班一个、拱架加工班一个、出碴班一个、钢筋班一个、砼班一个、综合班一个。
xxx隧道每个隧道作业队的人员配置见表2.1。
表2.1 各作业队人员配置表
班组 | 人数 | 班组 | 人数 |
开挖班 | 30 | 拱架支护班 | 13 |
喷射班 | 25 | 拱架加工班 | 6 |
出碴班 | 25 | 电焊工 | 6 |
钢筋班 | 10 | 混凝土班 | 45 |
队部管理人员 | 8 |
首批劳动力将在开工前15天到达施工现场,以后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适时、合理地配备劳动力,各工序所需劳动力在工序开工前15天到场。见表2.2。
表2.2 各作业队劳动力配置表
序号 | 施工人员类别 | 人数 | |
1 | 管理干部 | 正副队长 | 2 |
2 | 施工技术员 | 2 | |
3 | 测量技术员 | 2 | |
4 | 质安员 | 2 | |
5 | 掘进作业人员 | 风钻工 | 25 |
6 | 炮工 | 5 | |
7 | 挖掘司机 | 2 | |
8 | 电工 | 3 | |
9 | 装载司机 | 4 | |
10 | 洗钻工 | 1 | |
11 | 喷射砼工 | 25 | |
12 | 汽车司机 | 16 | |
13 | 电焊工 | 3 | |
14 | 衬砌作业人员 | 木工 | 15 |
15 | 钢筋工 | 10 | |
16 | 架子工 | 6 | |
17 | 砼工 | 25 | |
18 | 输送泵司机 | 3 | |
19 | 机操工 | 3 | |
20 | 其它 | 锻工 | 2 |
21 | 钳、板筋工 | 2 | |
22 | 电焊工 | 3 | |
23 | 管道工 | 2 | |
24 | 空压工 | 3 | |
25 | 修理工 | 2 | |
合计 | 168 |
现场临时设施布置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在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同时,做到尽量减少临时租地,尽量减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项目部办公房屋、生活房屋租用xxx村委会办公区。
隧道施工一队设在xxx隧道出口,施工二队设在xxx隧道进口,隧道进、出口场地开阔较平坦,较适合布置。依据地形条件,在节约、环保、生态的前提下规划用地,合理布置临时设施。满足防火及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相对紧凑,以减少临时占地数量。
主要临时设施有生产人员的住房、搅拌站、水泥库、钢筋房、加工房、空压机房、配电房、炸药库等。
生活用房均采用砖混结构。隧道进、出口端临时设施见表3.1。
隧道进出口离大红公路只有200-400米,地形较缓,便于修建。出口端有一村级公路横穿洞口,但由洞口行车标高比现有公路标高低12米左右,故该段路需要改道。改道可与施工便道修建综合考虑。在明洞施作完成后,该机耕道可改走明洞顶部穿过。
本工程所在地水资源相当缺乏,进出口附近均没有生活用水,拟在离隧道出口21公里的红柳沟钻一深水井,用水车运水至工地的畜水池,供生产、生活用。
施工用电从xxx变电所架设高压线至洞口,施工用电与运营永久性用电结合。进出口各设变压器房一座,进口设630KVA和315变压器各一台。出口设500KVA和315KVA变压器各一台。
表3.1 隧道出口端临时设施表
项目 | 规格、型号、结构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拌和站 | 片石砼基础 | m2 | 400 | 新建 | |
料场 | 地面硬化 | m2 | 1000 | 新建 | |
洞外加工生产场地用房 | 钢筋加工房 | 砖木结构 | m2 | 160 | 新建 |
加工场 | 砖木结构 | m2 | 500 | 新建 | |
拌和站用房 | 钢架石棉瓦结构 | m2 | 60 | 新建 | |
料库 | 砖木结构 | m2 | 100 | 新建 | |
蓄水池 | 砖混结构 | m2 | 2*15 | 新建 | |
其他工程 | 变压器 | 500KVA | 台 | 2 | 新建 |
315KVA | 台 | 2 | 新建 | ||
电缆 | 铜苡电缆 | m | 350 | 新建 | |
供水管 | Φ100mm | m | 200 | 新建 | |
油罐 | 8000L | 个 | 1 | 新建 | |
炸药库 | 砖混结构 | m2 | 60 | 新建 | |
项目部 | 砖混结构 | m2 | 1600 | 租用 | |
宿舍 | 砖木结构 | m2 | 1500 | 新建 | |
食堂 | 砖木结构 | m2 | 180 | 新建 | |
厕所澡堂 | 砖木结构 | m2 | 60 | 新建 |
隧道进口端临时设施表
项目 | 规格、型号、结构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拌和站 | 片石砼基础 | m2 | 4200 | 新建 | |
料场 | 地面硬化 | m2 | 3600 | 新建 | |
洞外加工生产场地用房 | 钢筋加工房 | 砖木结构 | m2 | 260 | 新建 |
加工场 | 砖木结构 | m2 | 140 | 新建 | |
拌和站用房 | 钢架石棉瓦结构 | m2 | 400 | 新建 | |
料库 | 砖木结构 | m2 | 200 | 新建 | |
蓄水池 | 砼结构 | 5*10*3.5(1个)
3*4*3(3个) |
新建 | ||
其他工程 | 变压器 | 630KVA | 台 | 1 | 新建 |
315KVA | 台 | 1 | 新建 | ||
电缆 | 架空外线 | m | 700 | 新建 | |
供水管 | Φ100mm | m | 710 | 新建 | |
油罐 | 8000L | 个 | 3 | 新建 | |
炸药库 | 砖混结构 | m2 | 60 | 新建 | |
项目部办公室 | 砖混结构 | m2 | 540 | 新建 | |
宿舍 | 砖木结构 | m2 | 1530 | 新建 | |
食堂 | 砖木结构 | m2 | 56 | 新建 | |
厕所澡堂 | 砖木结构 | m2 | 105 | 新建 |
按照当地公安机关的要求和爆炸物品储存方面的有关规定,在距离隧道进洞口一定距离设置火工品仓库,来满足施工所需火工品。炸药、雷管库分别存放,其库房选择离居住区300m以外的隐蔽地点,并安装避雷装置。为了方便火工材料的退库和管理,隧道进出口各设一个雷管炸药库。雷管、炸药库布设呈报当地公安部门审批后实施。火工品库的设置根据有关安全规定设置,同时经过公安部门的验收。看管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详见附图一:“xxx隧道平面布置图”。
4.1.1 施工准备
2006年9月1日~2006年9月16日,本阶段完成征地拆迁及四通一平工作;线路复测、现场调查及原材料试验、检测、配合比设计;洞身开挖机械设备进场,前期施工人员进场。基本具备开工条件。
2006年9月16日~2006年9月30日,完成施工队伍及设备的调遣进场;完成临时驻地、临时供水、供电设施、砼搅拌站、临时便道等临时设施的建设。
4.2.1 超前预支护进度指标计算
超前小导管和超前锚杆进度指标计算
根据设计图和工程数量表,隧道在Ⅴ级围岩段设有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小导管长3.5m,2m一环,考虑超前支护钻孔用人工风枪钻孔,超前小导管纳入掘进循环,不单独考虑占用直线工期。考虑超前小导管要注浆,按占用直线工期考虑。按30min钻完,注浆暂按60min注完,按等强和钻孔同步,综合考虑每环占用工期为2h。
4.2.2 开挖进尺及进度指标
(1) 正洞开挖进尺
正洞开挖进尺表
围岩级别 | 循环进尺(m) | 循环次数 | 日进尺(m) | 月进尺(m) | 备注 |
Ⅳ | 2.5 | 1.6 | 4.0 | 120 | |
Ⅴ | 2 | 1.5 | 3 | 90 | |
Ⅴ级加强段 | 1.5 | 1.6 | 2.33 | 70 |
注:循环进尺按超前支护小导管纵向间距及围岩级别确定。
(2)隧道开挖进度计算
隧道暗挖段挖平均进度计算表
序号 | 围岩级别 | 长度(m) | 进度指标(m/月) | 工期(月)
9 9- |
1 | Ⅳ | 3810 | 120 | 31.75 |
2 | Ⅴ | 390 | 90 | 4.3 |
3 | Ⅴ级加强段 | 520 | 70 | 7.43 |
合计 | 43.51个月,两端开挖需要21.8个月 |
4.2.3 衬砌进度安排
xxx隧道长5110m,隧道明洞进口段长300m,出口段明洞长90m,暗洞长4720m,按每次衬砌12m计算,需要衬砌最少427次。衬砌在隧道两端进行,每个洞口计划安排2台衬砌台车施工,衬砌施工主要按排在夏秋两季施工。同时也做好冬季施工准备工作,确保衬砌施工进度满足整个工程进度需要。
见“xxx隧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表”
4.4.1 总工期的要求
由中建总公司承建的ZQ-Ⅴ标段:施工总工期40个月,2006年9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其中铺架工期:2008年1月1日~2009年10月30日。xxx隧道是全线控制性工程,2008年9月1日前具备铺架的要求。
4.4.2 xxx隧道施工工期安排
1、2006年9月1日~2006年9月30日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明洞开挖,具备暗洞施工条件。
2、2006年10月1日~2008年5月31日实现隧道全面贯通
3、2006年12月1日~2008年7月16日完成隧道全面衬砌及沟槽砼浇注。
4、2008年7月15日~2008年8月31日完成隧道内道碴回填。
4.5.1 统筹计划、合理安排
科学筹划,合理布置,充分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按施工安排迅速组织参建队伍和机械设备进场,高标准修建临时设施,重点抓住路、电、水及生产和生活房屋建设,为主体工程施工全面顺利展开做好充分准备。
对施工范围内的各种地上和地下设施(电力、通讯、广播等线路,地下管线、光电缆等)进行详细调查,协同有关单位提出迁改计划报管理产权单位协助拆迁,为施工创造条件。
每天召开一次生产“交班会”,分析当天计划完成情况,布置明天的生产任务,促进滞后工序施工;每周召开一次生产协调会,落实上周计划完成情况,并对作业计划进行补充调整;同时安排下周施工任务,并对各工序中的主要施工难点制定解决方案。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工作效率。
4.5.2 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实行岗位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强化管理,加强考核,将利益与进度、质量、安全挂钩,多劳多得,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在施工过程中征集各方意见不断优化方案,切实保证采用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
保安全、抓质量、促进度,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质量事故,稳步推进,保证施工按计划进行。选派施工管理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管理与技术人员组建精干高效的现场组织指挥机构,选派施工能力强的专业施工队伍担负施工任务。
严密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安排平行流水作业。加强工序衔接,提前做好工序转换前各项准备工作。
对施工进度实行动态管理,重点项目采取垂直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对交叉工程和施工干扰加强指挥与协调,对重大问题超前研究谋划,及时调整工序和调整人、机、物,保证施工均衡连续进行,以日进度保月进度,月进度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收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施工调度、施工进度、生产要素、工序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判定施工运行状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施工过程有序、可控。
机械设备合理配套,并有一定的备用数量。加强日常维修保养,定期检修,备足易损部件和零配件,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4.5.3 春运、暑运等节假日的工期保证措施
提前与各材料供货商协商,保证节假日期间水泥、钢材、砂石料等材料的供应,最少储备20天的施工用料。
提前储备各种易损机械配件,保证机械正常运转。
现场施工人员,实行劳动力轮换休假,保证节假日出勤率不低于90%,同时进行“保勤”,以确保工程所需的劳动力。
4.5.4 做好后勤保障、保证材料供应
工程所需材料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采购与供应,并做好材料的储备工作,保证施工用料。
每个洞口备用一台250KW的发电机,在外部电源中断时满足施工用电需求,保证重点工程施工的连续性。
处理好地方关系,创造宽松的施工外部环境,为施工创造条件。
4.5.5 发挥设备优势,保障施工生产
根据隧道施工特点,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和设备,发挥设备优势,建立机械保养、维修体系,保证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同时建立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保证各种设备按时足额到位,保障施工生产。
4.5.6 提前安排计划、确保施工顺利
施工中提前计划,未雨绸缪。特别是对控制工程更要提前组织,尽早安排,发挥集体和专家的智慧,充分讨论,集思广益,确保工程施工顺利。
4.5.7 工期提前的措施
如果业主需要工期提前,我单位将挖掘技术潜力,优化施工方案。增加人力、物力、机械和资金的投入,保证工期提前。
4.5.8 施工组织不断优化,实行网络化管理
充分细致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工作准备。按照工程总体施工安排及工期目标,利用倒排工期法,制订详细的分段工期控制目标计划,逐一安排、落实。
根据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一步优化并及时编制各工序的施工工艺细则,并根据施工情况变化,不断进行改进、优化。
建立从项目经理部到各施工班组的调度指挥系统,建立动态网络管理,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问题。
编制分阶段和月度网络计划,及时确定阶段工作重点。应用微机进行网络计划管理,使项目实施处于受控状态。
加强作业循环调研工作,从压缩各工序时间、加强工序衔接管理入手,减少每一循环时间,增加全月、全年的循环次数。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效率,抓住物资供应关。机械设备配套完善,确保施工均衡连续进行。听取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完善施工和管理,提高施工速度。与业主、监理、设计及地方政府各部门紧密联系,协调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全面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把职工的经济收入同生产进度直接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4.5.9 加强劳动力管理,实行责任承包
实行内部经济承包和工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使岗位和效益挂钩,责任和利益挂钩,多劳多得,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挖掘内部潜力,抓好出勤率和出工率,开展劳动竞赛,提高个人、班组、单车(机)的生产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及时了解当地气候情况,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抓住有利时机,充分保证施工季节多出勤,出满勤,多完成工作量。必要时抽调内部专业队伍给予增援,以保证工期。
xxx隧道,隧道起点里程为DK550+100,终点里程为DK555+210,隧道全长5110m。隧道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所处围岩为Ⅳ级和Ⅴ级围岩,隧道进出口两端均为明洞,其中进口段明洞长300m,出口段长度90m。
(1)隧道施工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原则
采用合理的开挖支护方式,运用围岩量测手段,充分发挥围岩自稳能力。按快速施工的原则组织施工,隧道进出口均安排各个工序进行平行作业。配备钻爆、支护、运输、注浆、衬砌、通风等效率较高的设备,用经济手段控制作业循环时间。
(2)实施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等控制爆破的原则
针对本隧道的围岩状况,实施光面控制爆破或预裂爆破,炮眼残留率硬岩达到85%以上,中硬岩达到65%以上。对断层和软岩段,实施控制爆破,对断层用减轻震动爆破。对软岩按“先探测、管超前、预注浆、半断面、留核心、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
(3)仰拱先做的原则
为确保开挖后洞体稳定,防止围岩内倾,开挖后用栈桥及时施作仰拱,使支护体及早成为受力环。
(4)先试验后施工原则
对购入的材料,先试验检验后用于本工程,对喷射混凝土,先进行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试验。选用的速凝剂在使用前应作速凝效果试验。对混凝土施工前,首先进行配合比试验,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结构要求,同时其他各项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5)超前探测施工原则
隧道开挖期间需要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定期进行超前探测,超前探测采用地质雷达、超前钻孔、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等方法进行综合探测,根据探测所得的地质情况,修正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本隧道计划从进出口两端同时进行施工,施工分界里程为DK552+650,进口端施工2555,出口端施工2555m。
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Ⅴ级围岩采用留核心土短台阶法施工,Ⅴ级围岩洞口段、洞身浅埋段、黄土地段等设临时仰拱。
隧道暗挖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出碴采用无轨运输,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隧道衬砌采用全液压钢模台车,整体式衬砌,台车长度12米,泵送混凝土入模。
5.2.1 机械设备的配备
(1)配备原则
由于本隧道独头掘进距离长达2555m,且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的作业空间狭小,出碴运输采用无轨运输。因此隧道的碴土装运设备需要选择小型配套的机械。确保施工效率。
单机选型上考虑质量可靠、高效、经济合理、维修方便,配套时考虑设备外形尺寸与隧道断面相适应,各机械之间外形尺寸相适应,配套设备之间生产能力相匹配。
(2)机械配备
钻孔设备与其它开挖设备
本隧道由于主要为Ⅳ级、Ⅴ级软岩,采用台阶法施工,所以隧道的开挖设备上台阶主要采用自制开挖台架结合YT28气腿式风动凿岩机钻孔。全断面掘进时采用凿岩台车进行钻孔。隧道的进出口配备的设备相同。
装碴与运输设备
隧道采用无轨运输,装碴设备采用挖掘机与装载机配合,运输汽车选用10T左右的自卸汽车进行运输。
每个洞口配备装载机两台和挖掘机各一台,同时配备运输车辆10台。
支护与超前支护设备
洞内喷浆支护选用湿喷机、所用混凝土由拌和站进行供应,混凝土运输车运输。管棚采用地质冲击钻钻孔,本隧道进出口计划各配备混凝土运输车4辆,地质电动冲击钻机1台,锚杆钻机1台,注浆泵2台,喷射机4台。
供风与通风设备
高压供风设备:分别在隧道进出口布置4台20 m3/min的4L-20/10空压机和1台12 m3/min的空压机来保证隧道施工用高压风。
通风设备:采用天津风机厂BDK-60系列压入式通风机通风,通风风管φ120cm。
混凝土作业设备
正洞衬砌采用液压式衬砌台车,长12m,进出口各配备2台。
拌合设备:计划在隧道进出口各设JS750混凝土拌和站1座,每座拌合站生产能力为30m3/h。每个洞口配备混凝土运输车4台。
隧道明洞地段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施工,明洞开挖分台阶进行,明洞衬砌采用台车进行衬砌。
隧道暗挖段Ⅳ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施工,Ⅴ级围岩段采用采用短台阶法施工,洞口段、洞身浅埋段、黄土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同时加设临时仰拱施工。
Ⅳ级围岩段的施工见 “隧道Ⅳ、Ⅴ级围岩段台阶法施工图”
隧道Ⅳ、Ⅴ级围岩台阶法开挖方法示意图
5.3.1隧道施工控制测量
施工前,与设计院进行交桩,复测设计院提供的GPS点,布设控制点导线网。每个洞口应测设不少于3个平面控制点和2个高程控制点。洞外控制测量的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向洞内传算方位的起算边长度不能小于300米。导线平面控制测量精度不低于三等,采用全站仪施测,控制点的高程用精密水准仪测定,测量等级不低于四等。
洞内引入双导线做校核,隧道中线埋设测点,在已衬砌好的边墙埋设水准点。采用激光指向仪定向,使中线测量准确快捷。
5.3.2 明洞段施工
明洞施工总体上安排隧道进洞后进行,为了在冬季来临前抓紧时间进洞,洞口明洞开挖时先按设计边坡及开挖线进行,并修整出至暗洞口的便道。先进暗挖施工并进洞后,从明暗洞交接部位,由内向外依次分段开挖明洞,分段支护和衬砌。
明洞开挖采用机械明挖的方法,明洞开挖采用分段、分层开挖,一次分段长度计划10~20米之间,开挖边坡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刷坡。采用1:0.75的坡率。边坡防护采用锚杆、网喷支护。
明洞施工按开挖一段、灌注一段、回填一段的施工方法,避免一次性全面敞开开挖,衬砌采用台车整体式衬砌。明洞衬砌后,做好外贴式防水层,再进行两侧及洞顶回填。明洞的回填分层进行,确保洞顶回填的密实性和稳定。
明洞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见 “明洞断面及施工工序图”。
5.3.3 隧道洞口段施工
(1)测量放线
首先进行测量放线,做到准确无误;放出边、仰坡的开挖边线,自上而下开挖,在开挖过程中根据施工需要再进行准确放线。
(2)排水系统施工
洞口开挖前,先做洞顶截水天沟,地表进行加固处理,确保边、仰坡稳定,土质天沟随挖随砌,防止水冲刷坡面;仰坡坡底做临时排水沟,防止洞口积水。
(3)土石方施工
土方用挖掘机挖装,石方用风钻打眼弱爆破,挖掘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高度2~3m。
(4)边仰坡防护
锚网喷防护,自上而下,随开挖分层及时施作,必要时随开挖随支护。做好坡顶喷砼防护层与原坡面衔接,防止坡面风化。同时根据设计还应在洞门施作后进行骨架护坡和绿色防护。
(5)明洞地段进洞方法
明洞先施做外侧大边墙,并在外侧拱部设钢架及导向管、混凝土护拱,然后进行洞顶回填;内侧拱部和边墙在超前支护后采用暗挖法施工;施工时设格栅钢架,拱部采用Φ108超前大管棚进行加固,并加强衬砌。
(6)洞门施工安排
洞门应在雨季之前修筑完毕。否则,避开在雨季施工,且做好防、排水设施,减少地面水对洞口段施工的影响;及早完成洞门修筑施工。
5.3.4 隧道开挖施工
隧道Ⅳ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开挖,上台阶用风枪成孔,下台阶用钻孔台车。爆破方法与炸药选择:对中硬岩地段采用光面爆破,为控制超欠挖先分别对不同的围岩级别选择不同段落进行爆破试验施工。
在软岩地段用短进尺、多循环、弱爆破方法开挖,用破碎围岩控制爆破技术和减轻地震动控制爆破技术。必要时采用预裂光面爆破。
在断层破碎带用短进尺、多循环减轻地震动法爆破,尽量选择低爆速炸药。在有水地段,用防水炸药。
Ⅴ级围岩属于软弱围岩,施工中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弱爆破、快封闭”的施工原则。
Ⅴ级围岩采用在超前预支护下台阶法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台阶长度不大于10m,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且要求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确需爆破的地段采用弱爆破方法,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0-1.5m范围内。需要加强的地段采用架设临时仰拱的方法进行加固。
5.3.5 支护施工方法
随机锚杆用风枪或台车钻孔,按工序要求进行锚杆安装和喷锚支护,格栅及钢架在胎模上成型,按设计的间距和连接方法进行安装。
隧道进出口管棚以及与管道、公路交叉段的管棚,采用管棚钻机成孔,注浆泵压浆。
超前小导管和超前锚杆,计划用台车或风枪成孔,人工安装,注浆机注浆。
5.3.6 隧道仰拱及填充施工方法
仰拱及填充紧随开挖进行,为减少其与出碴运输的干扰,对于无轨运输采用设置过轨梁或过仰拱栈桥的方法。
仰拱及填充混凝土由自动计量拌合站生产,电瓶车牵引轨行式搅拌输送车运输砼(有轨运输)或汽车式混凝土搅拌输送车运输混凝土(无轨运输),泵送砼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捣固。
5.3.7 衬砌施工方法
衬砌用液压衬砌台车,砼集中拌合,采用防水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入仓,附着式振捣器加人工联合振捣,设专人养护。
5.3.8 防排水施工方法
隧道进洞前首先进行洞口处的排水设施施工,明洞段的防排水施工;明洞开挖时,先进行两侧的边坡上部的排水设施施工,保证边坡的稳定。明洞衬砌完成后,铺设明洞防水层,然后回填洞顶土石方。隧道防排水的施工,隧道衬砌前,先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透水盲沟的设置,在透水盲沟设置完成后,进行防水板的铺设,防水板的铺设采用自制的作业台架,利用非射钉铺设技术确保防水板的铺设质量。
5.3.9 隧道风、水、电及管线布置方法
风、水、电的供应方法
根据各工作面高压风需求量,在隧道洞口处设置空压机站,通过高压风管φ150钢管接入隧道内,供应隧道施工用高压风。
施工用水由设在隧道洞口上部的高压水池供应,用钢管接入各个施工用水处,水管采用Φ150钢管引入洞内。
施工用电,在洞口根据需要设变电站,隧道内用高压电缆送入洞内,在接近掌子面的已衬砌大避车洞内设移动式变压器,移动式变压器随工程进度向前移动,高压电缆根据情况布置在平导内。
管线布置方法
洞内管线布置方法见“隧道洞内施工管线布置断面示意图”。
5.3.10 隧道附属工程施工
隧道正洞主要有双侧水沟、双侧电缆槽、大小避车洞、电缆余长腔、绝缘梯车洞及变压器洞室等附属工程;水沟、电缆槽身随仰拱填充施工后立模板进行施工,混凝土的浇注类似仰拱填充施工方法。
盖板采用提前预制,并在正面标示出来正面标志;大小避车洞、电缆余长腔、梯车洞及变压器洞室和所在的正洞衬砌混凝土标号一致;开挖随正洞开挖进行,施工方法采用光面爆破,按规定在正洞边墙上面画出开挖线;混凝土施工采用大模板立模,浇筑方式同正洞洞身。
5.3.11 隧道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信息化施工的重要内容。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为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以及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指导日常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详见5.6条)
5.4.1 测量控制措施
针对本隧道的施工,在施工现场设精测队,负责本隧道的控制测量,先对设计提供的控制桩和水准基点等文件进行核对和按图纸复测,复测符合有关规定和精度要求。复测资料报监理工程师核批。
在隧道进出口设两个以上的后视点和两个水准点作为进洞的依据。并与相邻结构物以及控制点进行联测,查对其是否达到精度要求。为保证隧道底部按图纸所示的纵坡开挖并满足衬砌的正确放样,队测量班在洞内每隔50m设一个控制点,对隧道开挖进行控制。
5.4.2 综合超前预测预报技术措施
用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进行长期地质超前宏观预报,同时利用地质雷达、红外探水作中短期预报,用超前水平地质钻探超前探孔作验证预报,用综合监测与判断技术作灾害临近预报,对预测、预报不良地质准确度达到基本正确~正确。
5.4.3开挖技术措施
采用光面爆破工法,非电毫秒雷管起爆。通过工程类比法和现场试验确定爆破参数,根据不同围岩条件不断优化爆破设计。
①施工前据地质调查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现场爆破试验,提出爆破参数,指导下步施工。
②软弱围岩采用密打眼、少装药、微震爆破技术,降低爆破震动强度减小对围岩的扰动。
③采用周边光面爆破技术,减轻爆破对周边的扰动,控制超欠挖。
④科学布眼,合理安排起爆顺序。预裂爆破时先预裂后掏槽,光面爆破,从掏槽眼开始,由内向外,最后是周边光面爆破。
⑤认真进行装药量计算,科学进行药量分配。
⑥加强堵塞;使用长药卷爆破工艺,定做长药卷,提高装药速度,增加装药密度。
⑦采用激光准直仪定向,使中线测量准确快捷。采用断面仪测定开挖轮廓及超欠挖情况,并以图表形式快速反馈到施工中去,以便及时调整爆破参数,进一步提高爆破效果。
⑧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以超欠挖和残眼率为产品质量控制点,通过加强现场全过程的工序质量控制,来达到预期的产品质量目标。
5.4.4 支护技术措施
A.锚杆支护技术措施
①锚杆钻孔保持与所在岩层的主要结构面垂直,开孔偏差小于10cm,钻孔偏差小于2°。
②锚杆孔比设计锚杆直径大15mm以上。
③注浆锚杆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及注浆量,锚杆采用注浆饱满度指标控制。
B.钢筋网支护技术措施
①沿受喷面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为3cm。钢筋网的喷砼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cm。
②钢筋网与锚杆或钢支撑连接牢固,网片之间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保证在喷射砼时钢筋不晃动。
③钢筋直径及网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C.喷射普通混凝土支护技术措施
①按照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现场喷砼试验。
②喷射前,受喷面除按照规范中有关条款的要求进行准备之外,用水或风对受喷面进行清理。喷砼充分凝固前避免受水流的直接冲刷。
③喷射砼作业分片依次进行,喷射作业自下而上,分段作业。采取分层喷射时,一次喷射厚度不大于5cm。后一层喷射在前一次喷射砼终凝后进行,各层间隔30~60min,如果间隔时间大于1h,对已喷砼面用水或风清洗。按照规范要求对喷砼进行养生。
D.喷射钢纤维砼支护技术措施
①钢纤维砼拌和时,先将拌和料投入拌和机中搅拌,然后由专人将纤维均匀抖散撒入,同时适当加长拌和时间,使纤维搅拌均匀,避免纤维结团、堵管、爆管。
②喷射时,控制风压,避免风压过大造成过量回弹。
③控制喷射角度、距离,通常角度控制在80~90°,距离为1.0~1.5m。
④控制喷射顺序,按照先墙后拱的顺序,做螺旋形喷射,两个喷射环之间做好衔接。
5.4.5 格栅钢支撑支护技术措施
①采用加工厂统一制做,严格控制加工尺寸,进场前进行尺寸验收,安装前进行预拼装。
②安装时精确放样,保证钢支撑在衬砌断面以外,不侵限,并保证有不少于5cm的混凝土保护层。
5.4.6 超前小导管支护技术措施
①小导管纵向间距严格按设计尺寸施作,环向间距根据围岩确定,外插角根据注浆胶结拱加固厚度确定。导管安装前,将工作面封闭严密,并正确测放出钻设位置。注浆前先喷射砼封闭作业面,防止漏浆,喷射厚度不小于50mm。
②注浆材料的选择根据地质条件、注浆目的和注浆工艺全面考虑,确保满足:浆液流动性好,固结后收缩小,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和较高的早期强度;结石体透水性低,抗渗性能好。
③注浆过程中根据地质、注浆目的等控制注浆压力,注浆终压为注浆压力的2~3倍,派专人做好记录。注浆结束后检查注浆效果,不合格者补注。
5.4.7 衬砌技术措施
A.衬砌砼不渗、不漏技术措施
①严格按照光面爆破规范组织施工,严格控制超欠挖,使隧道爆破开挖面规则、圆顺,使喷射砼喷射面基本平顺,避免铺设防水板困难。
②需要进行注浆加固的止水地段,施工前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通过试验后,再进行注浆。确保注浆加固堵水效果。初步形成初期支护外的止水环,为隧道防水创造条件。
③认真做好初期支护,采用湿喷法喷射砼,保证喷射砼的厚度。拌制砼时要确保砼严格按照配合比配制,严格控制速凝剂的添加量。局部有渗流处,一是可以插管补注浆,二是较大渗流插管接排水盲管固定引至侧沟排走。
④严格按结构防水设计要求施作防排水设施,先设置纵向、环向软透水管,再铺设防水板。防水层施工由专业化队伍施工;施工前处理好基面;铺设时采用无钉铺设、双焊缝焊接的施工工艺;把好防水层施工接缝质量关;加强防水层成品的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接缝焊接质量,避免创伤产生孔洞。
⑤严格按防水砼有关规范和标准控制原材料,杜绝材料因素造成衬砌渗漏;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杜绝随意改变水灰比,导致砼产生收缩裂缝,降低其防水性能。为提高砼的抗渗性而掺加的外加剂,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和产品技术资料;砼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30-40c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超过2h。砼浇筑连续,避免造成施工缝;严格控制拆模时间,严禁砼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前拆模;加强砼的养护。
B.预防隧道衬砌开裂技术措施
预防隧道二次衬砌开裂一般从控制原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过程控制、养护控制、施工环节接缝控制、隧道围岩变化控制、隧道开挖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
①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通过合理选择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②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水灰比、骨料级配、拌和时间、平仓、振捣、初凝等各个环节,确保原材料符合标准要求,混凝土拌和质量优良。
③加强施工养护:采取洒水养护和覆盖养护法尽早开始养护,保证混凝土在适宜温度、湿度条件下使硬化过程正常进行,不致由于蒸发变干而引起水化作用失常,发生强度增长受阻、干缩裂缝等有害现象。
④控制拆模时间:根据现场试验龄期和气候条件确定拆模时间,一般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方可拆模。
⑤施工中将认真清理浮碴、排除积水,防止基底软化、弱强;对软弱围岩,严格初期支护,及时施作仰拱,尽快封闭成环。
5.4.8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措施
①针对铁路长大隧道的特点解决隧道施工机械及施工技术的综合配套问题,以实现机械化均衡生产为目标,配套的生产能力应为均衡施工能力的1.2~1.5倍,
②长大隧道宜采用生产效率较高的喷射台车,以便于改善作业环境,控制喷层的质量,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③搞好光爆喷锚、装碴运输、混凝土衬砌及施工通风等作业线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的综合配套和管理工作;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利用凿岩台车进行全断面开挖,利用先进的装碴设备加快装碴进度,出碴进料除了加大车辆数量、加快行车速度外,完善运输系统,提高调车作业的速度,增加通过能力,钻爆作业必须按照钻爆设计进行钻眼、装药、网路接线和起爆。
5.4.9 软岩隧道的变形控制技术措施
隧道洞身通过泥岩与砂岩互层地质,其中泥岩具膨胀性,遇水极易软化、崩解,有可能发生大变形。
A.软岩大变形防治原则
①围岩的超前加固:高应力地段软岩的主要地质灾害是大变形。变形量很大而且延续时间很长,使变形向围岩深部发展,围岩塑性区逐渐增大,造成洞室大规模坍塌。
②支护及时施做和及时封闭。
③隧道支护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允许变形,甚至较大的变形,应考虑较大预留变形量。
④采用系统径向长锚杆并注浆,使变型区与稳定区形成统一体。
⑤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及时变更支护措施。
B.软岩大变形地段一般支护措施
①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或锚杆、钢筋网、喷纤维混凝土联合支护。喷混凝土抗拉强度低,不能承受较大荷载,而锚杆可起到整体加固作用,尤其应在边墙部位设置长锚杆,使隧道周围形成一个整体加固环,为了提高喷混凝土抗拉性能,采用喷钢纤维混凝土或钢筋网联合支护,是大变形地段首选支护措施。
②格栅钢架支护。为了提高支护系统的强度和刚度,采用格栅钢架支护措施。
③超前支护措施。在高应力大变形地区,有时单靠开挖后支护不能起到良好的支护效果,必须采取超前支护措施。
C.急剧变形的预防措施
①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②加强围岩量测工作。通过对量测数据分析处理,按照时间—位移曲线规律,及时调整和加强初期支护,同时重视混凝土衬砌及时施作。
③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严格控制爆破装药量,尽量减少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
④严格控制开挖进尺。严格控制一次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
5.4.10 特殊地质和特殊地段施工措施
本隧道的进出口处分布由新黄土,具湿陷性,为(中等级)非自重湿陷场地。
另外,本隧道经过的砂岩和泥岩层具有膨胀性,自由膨胀率Fs=40.0%~50.0%.。
隧道在DK550+790~DK550+805段与定边输水管道相交,在DK554+690~DK554+700段与靖惠石油管道相交,在DK554+775~DK554+800段与大红公路相交。
施工期间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和不同的施工地段,需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5.4.11 黄土地段隧道施工
隧道施工方法
a.黄土地层隧道施工,必须做好黄土中构造节理的产状与分布状况的调查。对因构造节理切割而形成的不稳定部位,在施工时加强支护措施,防止坍塌,以确保安全施工。
b.黄土隧道的施工应采用机械开挖,不宜采用钻爆法施工;应根据隧道断面大小、本隧道计划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在开挖时减少扰动,开挖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并以锚杆、钢筋网和隔栅支撑作初期支护,以快速形成严密的支护体系。在隧道进出口段和需要加强的地段采用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预支护加固围岩,并在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进行永久衬砌的施工。衬砌背后尤其是拱顶回填要密实。
c.做好洞顶、洞门及洞口的防排水系统工程,排水沟应进行铺砌,防止地表水下渗。对地表冲沟、陷穴、裂缝等采取回填夯实、填土反压、改变地表水径流等措施,将水排至隧道范围以外,以免大面积地表水浸蚀洞体周围,造成土体坍塌,引起结构安全。洞内排水沟进行铺砌,砂浆抹面。
黄土隧道施工措施
a.认真调查黄土地层中节理的产状与分布状况。对因构造节理切割而形成的不稳定部位采取加强支护等工程措施,防止塌方事故的发生。
b.施工中遵循“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及时密贴、实回填、严治水、勤量测”的施工原则,紧凑施工工序,精心组织施工。
c.黄土隧道施工时,首先做好洞口、洞门及洞顶的排水系统,并妥善处理好陷穴、裂缝,以免地面积水浸蚀洞体周围,造成土体坍塌。
d.开挖方法选择:Ⅴ、Ⅵ级围岩宜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Ⅳ级围岩宜采用台阶法开挖;开挖循环进尺根据不同围岩级别采用0.5-1.5m;墙脚、拱脚应预留30cm人工开挖;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施做。
e.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本着先保护后加固的原则进行处理,基底处理采用换填3:7灰土,换填厚度1.0m的处理措施。
f.开挖后立即对隧道周边及掌子面喷混凝土封闭,喷射混凝土可掺加合成纤维,并施做锚杆、钢筋网、架立钢支撑等加强支护,喷射机的压力不宜超过0.2MPa。
g.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拱脚与墙脚处断面,如超挖过大,用浆砌片石回填。如发现该处土体承载力不够,立即加设锚杆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加固。钢架基脚或分部开挖基脚等处设置注浆锁脚锚管,以控制基脚变形;钢支撑施做后每侧应施做锁脚锚杆不少于3根,长度不少于3.5m。
h.在开挖与灌筑仰拱前,为防止边墙内移,加设横向撑梁顶紧。
i.仰拱施工应超前,并应一次灌筑成型,仰拱距离掌子面宜控制在30m以内。
j.拱墙衬砌应整体浇筑,并及早施做;隧道二次衬砌完成后,应对施工缝、沉降缝、洞口路基过渡段布置水准观测点定期进行监测,监测情况记录纳入竣工文件。
k.施工中如发现不安全因素时,暂停开挖,加强临时支护,以便及时调整工序安排。
5.4.12 膨胀岩地段隧道施工措施
A.施工方法
隧道的施工方法,应根据膨胀岩的特性,并结合隧道的断面尺寸、施工条件、围岩稳定情况、地下水活动状况等因素,综合研究决定。
B.膨胀岩隧道的防排水措施
采用以防为主,防、堵、截、排相结合的原则,并结合当地的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
①浅埋地段的地表低洼处必须填平,小河沟(槽)可采用浆砌片石封闭,防止地表水下渗。
②在断层破碎带、节理发育、地下水丰富地段应及时施做盲沟或采用弹性软式透水管,将水归入沟槽,引排至洞内水沟。
③施工期间顺坡排水时,设置专门的防渗漏沟槽,严禁在岩体上直接挖沟排放。反坡排水时,必须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并保证抽、排水设备的完好,严禁水渗流至开挖工作面。
④二次衬砌的施工缝、变形缝应根据防水要求,结合地下水情况、防水材料特点等因素合理设置。
C.膨胀岩隧道开挖施工措施
①采用钻爆法开挖时,采用短进尺,多循环。
②开挖断面应圆顺,隧道周边宜采用风镐开挖,中间部分可用钻爆法开挖。
③膨胀岩地段开挖后,应及时封闭暴露的岩体。
D.膨胀岩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措施
膨胀岩隧道的初期支护宜采用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隔栅钢架等,必要时可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
①中等强度以上的膨胀岩隧道,支护作业采取以下措施:
a.采用封闭型钢架,初期支护应及时封闭成环。
b.当采用可缩钢架时,其滑动节的个数与整个布点的活动量,应满足膨胀岩的膨胀量与约束量。
c.施工中采用长锚杆和临时仰拱的措施,确保各部开挖的稳定。
d.喷混凝土可采用逐次加喷或预留纵向变形缝,满足膨胀岩的膨胀量。
e.支护的总压缩量应与预留变形量一致。
f.采用网喷混凝土时,应先喷一层4cm厚的混凝土,并安设钢筋网,再补喷至设计的厚度;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后铺设,其覆盖厚度不小于3cm。
g.在渗水地段,应及时引、排水,喷混凝土应调整配合比,使喷混凝土与围岩密贴。
②.对于强膨胀岩隧道,采用特殊支护方式,如可压缩支护、可拉伸钻杆等。支护参数的大小,可根据设计或工程类比确定。
E.膨胀岩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措施
采用拱墙同时施工,二次衬砌结构与围岩充分密贴、及早闭合。拆模时间符合以下要求:
①.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施工的,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应达到8.0MPa以上。
②.在初期支护未稳定,二次衬砌提前施做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
③.特殊情况下,应根据试验及监控量测结果确定拆模时间。
5.4.13 特殊地段施工措施
隧道在经过与既有管道、既有公路交叉地段时,由于隧道开挖后,引起的施工沉降有可能对既有管道、公路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通过这些地段时,需要采取加强措施对既有地层进行加固、隧道开挖措施需要加强等。
①隧道开挖经过此段时,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的措施进行。大管棚内注入水泥砂浆。
②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的措施,减少对围岩的震动,同时假设临时仰拱,减少隧道变形。
③当发现隧道变形或地表变形较大时,立即封闭掌子面,停止施工,采取其他支护及加强措施,确保既有管道和道路的安全。
5.5.1 管棚施工工艺
隧道在进出口段和通过既有管道和既有道路段时,采用大管棚支护。管棚施工前,首先进行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形成止浆墙,防止浆液溢出。喷层厚度根据具体地质情况确定。
5.5.1.1 管棚定位及钢管安装
放线定位:充分考虑到开挖轮廓线和上倾角度后,正确算出各钻孔孔口位置,用全站仪以座标法在掌子面标定管棚孔位。
钻孔:利用钻孔台车钻孔,用手罗盘、经纬仪和挂线相结合方法,确保钻杆轴线和管棚设计轴线相吻合,仰角可用手罗盘定位,为便于插管,钻孔孔径比管棚设计直径大20~30mm,每钻入一节续接下一节钻杆,钻进中如遇孔内涌水、流泥或不能钻进时,进行补浆后钻进。
清孔:利用高压水将孔内余碴清洗干净,以防塞管时卡管。
装入钢管:钢管连接注意接头质量,用小直径钢管插入后焊接牢固。
保证管棚定位准确的措施:在拱脚部位,首先试钻2~3个试验孔,从而找出适合本地层特点的可能孔深及其调正系数,并通过试验孔进行施工组织调整。
进行必要的测试,借助光源和水平仪、经纬仪,找出该地层的套管下坠规律,以此作为调整钻进中各种操作参数的依据。
5.5.1.2 堵孔止浆
堵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注浆效果。堵孔包括钢管自身的封堵和钢管与孔壁之间空隙的封堵。
一般在钢管最外端1.5m~2.0m范围内不设置注浆孔,孔口用厚3~5mm钢板凿孔焊接注浆管来封堵。钢管堵头结构见图示。钢管与孔壁间空隙的封堵利用自制工具将早强水泥砂浆塞入孔口封堵,封堵材料装入孔内不小于1m长度,确保封堵质量。钢管与孔壁之间封堵同孔口管示意图。
5.5.1.3 高压注浆
利用注浆泵将浆液压入孔内,通过钢管壁注浆孔来加固地层。浆液配比要试验确定,浆液浓度遵循由稀至浓的原则。注浆管路布置图同注浆系统布置示意图。
5.5.1.4 管棚施工质量要求
管棚所用钢管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以及管棚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钻孔的孔位、外插角、孔径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注浆浆液强度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周围的空隙。
管棚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目 | 钻孔外插角 | 孔 距 | 孔 深 | 检验数量 | 检验方法 |
管 棚 | 1o | ±150 | ±50 |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 仪器测量、尺量 |
5.5.2 超前小导管支护
5.5.2.1 小导管施工工艺框图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框图
为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加快注浆进度,在小导管前安没分浆器,一次可注入3~5根小导管。分浆器见下图。
5.5.2.2小导管施工工艺说明
注浆参数设计
选定注浆浆液(水泥浆液),选取凝固时间,进行注浆配合比设计。
确定参数(注浆压力、注浆半径、注浆量)。
小导管采用钢管,管径42mm,管长采用3.5m,钢管应沿隧道开挖轮廓线环向布置并向外倾斜,其倾斜角一般为5~10°左右;注浆压力应根据地层致密程度决定,一般为0.5~1.0MPa,纵向前后相邻排导管搭接水平投影长度一般不应小于1.0m;注浆导管环向间距a=0.4m;单根导管注浆量等于注浆断面积、注浆管长度和围岩空隙率的乘积,为了避免串浆,采取跳孔施工或对串浆孔同时注浆。
浆液扩散半径
浆液扩散半径可根据导管密度确定。考虑注浆范围相互重叠的原则扩散半径R可按下式计算:
RK=(0.6~0.7)L0
式中: L0-管之间中心距离。
单根导管的浆液注入量Qi可按下式估算Qi=πR2Lη
Qi=πR2Lη
式中:R-浆液扩散半径;
L-导管长度;
η-岩体孔隙率。
钻孔、插小导管
导管孔钻设前,进行孔位测量放样,孔位测量做到位置准确,钻孔要按放样进行,并设方向架控制钻孔方位,使孔位外插角度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完成后,要用高压风、水清洗,吹冲干净孔内砂尘及积水,所有钻孔完成均要进行检验。
注浆
注浆前先喷砼封闭掌子面以防漏浆,对于强行打入的钢管应先冲洗管内的积物,然后再注浆。注浆顺序由下向上进行,浆液可用拌合机搅拌或人工搅拌。
水泥浆水灰比一般为1.5:1,1:1,0.8:1三个等级,浆液由稀到浓逐级变换,即先注稀浆,然后逐步变浓,考虑到注浆后需尽快开挖,注浆宜用普通水泥加早强剂或用早强水泥,可掺减水剂。单液注浆工艺见下图示。
施工质量要求
超前小导管所用钢管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超前小导管与支撑结构的连接以及纵向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超前小导管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超前小导管注浆浆液强度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周围的空隙。
超前小导管施工允许偏差(mm)和检验方法
项 目 | 超前小导管外插角 | 孔间距 | 孔 深 | 检验数量 | 检验方法 |
小导管 | 2o | ±50 | +500 | 施工单位每环抽查三根 | 仪器测量、尺量 |
5.5.3 隧道开挖施工工艺
本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主要工艺如下:
5.5.3.1 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流程
放样布眼
定位开眼
钻 眼
清 孔
装 药
联起爆网络
起 爆
通 风
光爆效果检查
继续实施
地质调查
初步爆破方案
光爆参数选择
掏槽眼设计
初步光爆设计
修改爆破设计
没达标
达标
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图
5.5.3.2 光面爆破工艺说明
①.钻爆设计:爆破作业由爆破工程师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爆破器材等进行爆破设计。编制详细爆破作业指导书,并负责进行试验、数据收集分析、参数调整、指导施工。
采用光面爆破,合理选择爆破参数,根据围岩情况合理选择中空直眼或斜眼掏槽。每次爆破后通过爆破效果检查,分析原因,及时修正爆破参数,提高爆破效果,改善技术经济指标。
②.放样布眼:钻眼前,测量人员要用红铅油准确绘出开挖面的中线和轮廓线,标出炮眼位置,其误差不得超过5cm。在直线段,可用3~5台激光准直仪控制开挖方向和开挖轮廓线。
③.定位开眼:采用钻孔台车钻眼时,台车与隧道轴线要保持平行。台车就位后按炮眼布置图正确钻孔。对于掏槽眼和周边眼的钻眼精度要求比其它眼要高,开眼误差要控制在3cm和5cm以内。
④.钻眼:钻工要熟悉炮眼布置图,要能熟练地操纵凿岩机械,严格按钻爆设计实施。定人定位,周边眼、掏槽眼由经验丰富的司钻工司钻。一定要有丰富经验的老钻工司钻,台车下面有专人指挥,准确定位钻杆,以确保周边眼有准确的外插角(眼深3m时,外插角小于3°;眼深5m时,外插角小于2°),尽可能使两茬炮交界处台阶小于15cm。同时,应根据眼口位置及掌子面岩石的凹凸程度调整炮眼深度,以保证炮眼底在同一平面上。
同类炮眼钻孔深度达到钻爆设计要求,眼底保持在一个铅垂面上。
⑤.清孔:装药前,必须用由钢筋弯制的炮钩和小于炮眼直径的高压风管输入高压风将炮眼石屑刮出和吹净。
⑥.装药:装药需分片分组按炮眼设计图确定的装药量自上而下进行,雷管要“对号入座”。所有炮眼均以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
周边眼装药结构是实现光面爆破的重要条件,严格控制周边眼装药量,采取分段非连续装药结构。施工时采用不耦合装药结构,不耦合装药系数控制在1.4~2.0范围内。
根据岩石强度选用不同猛度、爆速的炸药,有水地段及周边眼选用乳化炸药,其余均用2号岩石硝铵炸药。周边眼用φ25×200小药卷,不耦合装药,其余炮眼用φ32×200药卷。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
光面爆破控制标准详见下表(铁路隧道光面爆破控制标准)。
光面(预裂)爆破控制标准表
序号 | 项 目 | Ⅰ级 | Ⅱ-Ⅳ级 | Ⅴ、Ⅵ级 |
1 | 拱部平均线性超挖量(cm) | 10 | 15 | 10 |
2 | 边墙平均线性超挖量(cm) | 10 | 10 | 10 |
3 | 仰拱、隧底平均线性超挖量(cm) | 10 | 10 | 10 |
4 | 拱部最大超挖量(cm) | 15 | 25 | 15 |
5 | 仰拱、隧底最大超挖量(cm) | 25 | 25 | 25 |
6 | 两炮衔接台阶最大尺寸(cm) | 15 | 15 | 15 |
7 | 炮眼痕迹保存率(%) | ≥80 | ≥60 | |
8 | 局部欠挖量(cm) | 5 | 5 | 5 |
9 | 炮眼利用率(%) | 90 | 95 | 100 |
装药作业采取定人、定位、定段别,做到装药按顺序进行;装药前,所有炮眼全部用高压风吹洗;严格按爆破设计的装药结构和药量施作;严格按设计的联接网络实施,控制导爆索的连接方向和连接点的牢固性。
⑦.联结起爆网路:起爆网路为复式网路,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联结时要注意:导爆管不能打结和拉细;各炮眼雷管连接次数应相同;引爆雷管应用黑胶布包扎在离一簇导爆管自由端10cm以上处。网路联好后,要有专人负责检查。
⑧.微震爆破施工参数控制:不良地质地段采用微震控制光面爆破。微震爆破作业段最大一段允许装药量:Qmax=R3×(Vkp/K)3/a
式中:
Qmax为最大一段爆破药量,kg;Vkp为安全速度,cm/s,取Vkp=2cm/s;R为爆破安全距离,m;K为地形、地质影响系数;A为衰减系数。
K、a值是针对隧道的具体情况,在多次试爆基础上进行K、a值回归分析后确定。根据爆破物距爆心的安全距离要求,并由此推出的每段的最大装药量。
微震控制爆破参数参考表见下表。具体实施时,结合试验确定。
上半断面微震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cm) | 抵抗线
W(cm) |
眼深
(m) |
辅助眼间排距(cm) | 线装药密度
(kg/m) |
最大段控制药量(kg) |
30-40 | 40-50 | 1.5 | 80-90 | 0.15-0.25 | ≯4.5 |
下半断面微震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
E(cm) |
孔排距
(m) |
眼深
(m) |
线装药密度
(kg/m) |
最大段控制药量
(kg) |
60-70 | 0.8-0.9 | 2 | 0.2-0.3 | ≯4.5 |
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参数控制见下表。
光面爆破参数表
岩石类别 | 周边眼间距
E(cm) |
周边眼抵抗线
W(cm) |
相对距离
E/W |
装药集中度q
(kg/m) |
极硬岩 | 50-60 | 55-75 | 0.8-0.85 | 0.25-0.3 |
硬岩 | 40-50 | 50-60 | 0.8-0.85 | 0.15-0.25 |
软质岩 | 35-45 | 45-60 | 0.75-0.8 | 0.07-0.12 |
预裂爆破参数表
岩石类别 | 周边眼间距
E(cm) |
至内排崩落眼间距
(cm) |
装药集中度q
(kg/m) |
极硬岩 | 45-50 | 40 | 0.3-0.4 |
硬岩 | 40-45 | 40 | 0.2-0.25 |
软质岩 | 35-40 | 35 | 0.07-0.12 |
5.5.3.3 控制超欠挖技术措施
根据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性软硬情况,修正爆破孔距,用药量,特别是周边眼。
根据爆破振速监测,调整单段起爆炸药量及雷管段数分布。
根据开挖面凹凸情况修正钻眼深度,尽量使除掏槽眼外的所有炮孔底部基本上落在同一横断面上。
钻眼前画出开挖轮廓线,标出炮眼位置,安装激光指向仪,保证测量精度,严格控制周边眼外插角和装药量,使开挖轮廓圆顺,炮眼痕迹保存率符合光爆技术要求。
5.5.3.4光面爆破设计
见 “隧道Ⅳ、Ⅴ级围岩台阶法开挖钻爆设计图”。
5.5.4锚杆施工工艺
5.5.4.1 砂浆锚杆施工
材料加工
锚杆统一加工制作,确保杆体平直,材质、长度符合设计要求,砂浆在现场机拌,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掺早强剂,砂子选用清洁、坚硬的中细砂,粒径不大于3mm,使用前过筛,砂浆配合比由试验确定,一般水泥:砂为1:1~1:1.5,水灰比为0.45~0.5。
施工方法
钻孔用台车和风枪成孔,人工安装锚杆,用专用高压注浆设备,为确保注浆密实,拱部用双管排气法注浆,边边墙用单管注浆。
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双管注浆示意图
5.5.4.2 反循环注浆锚杆
反循环注浆锚杆钻孔用台车或YT28凿岩机成孔,用专用注浆机注浆,质量要求按施工规范及设计说明。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反循环注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5.5.5 喷锚支护施工
锚喷支护主要工作内容有材料准备,受喷面处理,挂钢筋网,初喷、复喷、网喷和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等。
5.5.5.1 湿喷射砼施工工艺流程及工艺框图
湿喷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
湿喷施工工艺框图
喷射混凝土材料质量
为保证洞体稳定,本工程采用的喷射混凝土材料,按规范要求和工艺流程进行控制,要求材料质量如下:
水泥:喷射混凝土采用合格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粗细骨料: 粗、细骨料先做颗粒级配、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和碱活性检验合格后进入现场,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cm。细骨料选用坚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含水率一般为5~7%。
施工用水:按符合工程用水的有关标准选用拌合用水, 严禁使用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硫酸盐量按 SO42-计超过水质量0.27%的水作为拌合用水。
外加剂:采用外加剂一律选用合格厂商产品,湿喷混凝土所用的外加剂,先进行与水泥相溶性和速凝效果的检验。水泥净浆初疑时间不应大于5min,终疑时间不应大于10min。
钢纤维:选用合格厂家产品,抗拉强度不得小于380MPa,采用等效直径为0.3~0.5mm的方形或圆形断面;长度宜为20~25mm,长度直径比宜为40~60,产品不得有油渍和明显的锈蚀。
湿喷施工方法及工艺
本隧道锚喷工艺采用湿喷,喷射机用TK-961型湿喷机,湿喷施工工作内容如下:
喷射时机及次数:为了保证初期锚喷支护强度的增长速度能尽量满足洞体稳定要求,喷射混凝土在开挖爆破后立即进行,喷射次数为2~3次,设有格栅钢架地段第一次喷射4cm,复喷厚度根据剩余厚度安排次数和厚度,按规范规定,一次喷射混凝土的最大厚度,拱部不得超过10cm,边墙不得超过15cm。
喷射顺序:按照施工工艺分段、分片,由下而上依次进行,分层喷射混凝土时,安排后一层喷射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喷射砼与爆破时间间隔:在软岩、淋水地段,为了确保洞体稳定,喷射作业紧跟开挖作业面,砼终凝到下一循环爆破作业时间不小于3h。
受喷面处理:混凝土喷射前对受喷面进行处理,检查开挖面尺寸,对欠挖面进行凿除,对硬岩面用高压水进行冲洗,对软岩面用高压风吹净粉尘,对松动小块石人工敲除,对超长的杆体进行切除处理,确保受喷面洁净平整。
砼喷射角度:喷头应保持与受喷面垂直,若受喷面被格栅、钢筋网覆盖时,可将喷头稍加偏斜,但不宜小于70°,如果喷头与受喷面的角度太小时,会形成砼物料在工作面上滚动,产生凹凸不平的波形喷面,增加回弹量,影响喷射砼的质量。
喷头运动方式:喷头应作连续不断的圆周运动,并形成螺旋状运动,后一圈压前一圈三分之一。喷射路线应自上而下,呈“S”形运动,隧道内的喷砼先边墙后拱部。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
本隧道由于为膨胀性围岩隧道,喷射混凝土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工艺与普通混凝土相同,由于钢纤维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和喷射施工中的流畅性会发生困难,所以拌合用强制式拌合机,并配备JS-2型钢纤维分散机,散料,离散的钢纤维。钢纤维投料前,用清水浸泡钢纤维束,直到钢纤维分解成单根进入拌合机。
喷射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终凝2h后,安排专人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5.5.6 无钉铺设隧道防水层施工工艺
5.5.6.1 无钉铺设隧道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是
否
是
是
否 否
否
防水板台车就位
检查处理支护面
集中水处理
安设张挂铁丝
或PVC钢钉
进行无射钉张挂
进行接头粘接
检查
符合要求
结束
安设纵向排水管
重新粘接
材料进场
抽样检查
合格与否
洞外大幅焊接
检查
符合要求
重新焊接
退货
防水板铺挂示意图
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采购的防水卷材进场后,要随机取样委托有资质的鉴定单位进行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对防水卷材的密度、厚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主要物理性能进行检查,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焊接质量检查:双缝焊接后,进行充气试验。防水板之间采用双焊缝搭接,搭接宽度为100mm,焊缝宽度不小于25mm,采用双焊缝焊机进行热焊接,其焊接温度和速度应根据材质由试验确定,两条接缝之间留有空隙,以备充气进行气密性检查。板与板之间双焊缝热粘之后,在一端封闭,另一端充气加压检查,检查时用微型自动调压空压机打气加压至0.2Mpa,保持5分钟压力不少于0.16Mpa即为合格。
防水板双焊缝焊接示意如图所示。
防水板的铺设
铺设防水板在铺设台架上进行。铺设台架采用结构简单的临时支架,用万能杆件拼装,也可使用工地现有的材料加工制作。上部采用φ108钢管或槽钢弯成与洞室拱部形状相似的支撑架,用丝杠与台架连接,以便其升降;走行部分采用轨行式,轨距与被覆钢模台车一致。
防水板铺设方法
①基面检查:利用工作平台将初期支护裸露的锚杆、钢筋头等铁件割除,并用砂浆抹成圆曲面,以防其刺破防水板。要求基面不平整度其矢高与弦长比≯1:6。
②缓冲层铺设:用冲击钻在铺设面上钻孔,打入木楔,做为缓冲层的固定点,固定点纵向间距宜为0.5~0.7m,环向边墙宜为0.5~0.7m,拱部宜为0.5m,然后用铁钉(带与防水板同材的垫圈)或膨胀螺丝把缓冲层固定在铺设面上。
③防水板铺设:将防水板吊运到作业平台上,从上到下对称地将防水板焊接到固定垫圈上。采用电热压焊器,粘合要牢固,且不得有假焊、漏焊、焊焦、焊穿等现象。
④铺设质量检查:防水板施工完成后,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自检合格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若检查出质量问题应进行补焊,使之达到验收标准。
5.5.7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
5.5.7.1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流程
见 “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
布设轨道
面板整修
台车就位
涂脱模剂
台车加固
挡头板安装
头板安装
混凝土浇注
拆 模
养 护
压拱部试件
中砂
碎石
水泥
水
外加剂
拌 和 楼
砼搅拌运输车
输送泵
轨道标高
测量控制
轨 距
取样三组至少拱部一组
根据监控量测确定施作二次衬砌时间
台车移位
模板中心高及净空检测
止水带安装
预埋件
基仓清理
输送管道安装
施工配合比
坍落度检查
含水量测定
检测衬砌断面
前方铺设防水层
施作衬砌钢筋(如有)
不合格进行处理
5.5.7.2 施工工艺说明
正洞仰拱、填充(铺底)超前一次完成,断面中间不留施工缝, 先灌筑仰拱、填充及边墙基础,后灌筑墙拱砼。
立模前先检查断面、中线水平、防水板安装质量、渗漏水情况。铺底前清除基底积水、松碴杂物。
模板台车就位前,准确安装拱顶排气管,确保封顶时不出现空洞。钢筋砼衬砌地段,钢筋骨架固定牢固,确保钢筋安装位置正确。
由正洞洞口进入工作面的模板台车,在洞口完成拼装;台车安装就位准确,锁定牢固,接头密贴上一循环,保持衔接和衬砌轮廓的正确。
严格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验收,精心进行配合比设计并不断优化,由于隧道内地下水对混凝土有腐蚀性,故在施工时根据设计文件和实际试验确定耐腐蚀剂的掺量。
严格控制砼从拌合出料到入模的时间,当气温20℃~30℃时,不超过1h,10℃~19℃时不超过1.5h。
泵送混凝土入仓自下而上,从已灌筑段接头处向未灌筑方向,分层对称浇灌,灌注到混凝土窗口时,两侧交叉灌注混凝土,防止偏压导致模板变形。充分利用台车上、中、下三层开窗,分层浇注混凝土,在出料管前端加接3~5m同径软管,并使管口向下,避免水平对岩面直泵,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严加注意砼浇注高度,浇注高度过高,或不分层、或直接对岩面泵送,将使得混凝土经岩面—钢模之间多次反弹后,极易造成物料分离,粗骨料下沉,浆液上浮,从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麻面、水泡,导致混凝土不密实。
封顶阶段,为了保证空气能够顺利排除,在堵头的最上端预留两个圆孔,安装排气管,其大小以φ50mm为宜。排气管采用轻质胶管或塑料管,以免沉入混凝土之中。将排气管一端伸入仓内,且尽量靠前,以免被泵管中流出来的混凝土压住堵死,另一端即露出端不宜过长,以便于观察。随着浇筑继续进行,当发现有水(实为混凝土表层的离析水、稀浆)自排气管中流出时(以泵压≤0.5 MPa为宜),即说明仓内已完全充满了混凝土,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撤出排气管和泵送软管,并将挡板的圆孔堵死。
钢筋砼衬砌地段,钢筋在洞外下料加工,弯制成型,洞内绑扎或拼装焊接。
根据现场试验确定脱模时间,脱模时砼强度不小于2.5MPa,脱模后喷水养护,养护期14天。每循环脱模后,清刷模板,涂脱模剂。
通过衬砌时预留的孔道对衬砌背后进行填充注浆,完成后封堵孔口。
5.5.8 隧道施工通风
5.5.8.1 通风设计
①.主要参数
根据《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J204—96)规定:
正洞断面最小风速;
进人作业标准;
爆破通风时间t=30min;
掌子面最多工作人数为50人;
瓦斯段的风速按1.0m/s考虑,每人需风量按4.0m3/min考虑。正洞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量A=200kg。
②.计算方法
根据上述主要参数,并考虑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分别按洞内同时作业最多人数、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量、洞内同时作业的内燃设备总功率、洞内要求的最小风速等计算风量,并确定控制风量。
a.按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q×m×k(m3/min)
式中 Q――计算风量(m3/min);
q――洞内每人每分钟所需的新鲜空气量(m3/min)。
m――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k――风量备用系数,取1.10-1.15。
Q=4×50×1.15=230(m3/min)
b.按洞内同一时间内爆破使用最多炸药量计算
――压入式通风
Q=7.8/t[A(SL)2]1/3 m3/min
式中 t――通风时间(min);
A――同时爆破的炸药用量(kg);
S――巷道断面面积(m2);
L――通风区段长度(m)。
Q=3220 m3/min
c.按洞内允许最小风速要求计算风量
Q=60×S×V(m3/min)
式中 V――允许最小风速。导坑取0.25m/s,全断面或成洞隧道取0.15m/s。
Q=1125 m3/min
d.按柴油机的废气污染计算风量
――按稀释法计算
Q=q×K×C/C0(m3/min)=
式中:q——柴油机废气平均排气量(m3/min);
C——单个有害气体的浓度(mg/m3);
C0——有害气体的允许浓度(mg/m3);
K——安全系数。
按单位功率的需风量指标计算
按每千瓦每分钟需要的风量乘以设备额定总功率的方法来计算,即:
Q=Q0∑P(m3/ min)=3*300=900 m3/ min
式中 Q0——柴油机单位功率需风量指标。一般1kw的通风量不宜小于3m3/min;
∑P——在洞内作业的各种柴油机的功率总和。有间歇性工作的应乘以时间的百分数。即:∑P=∑KiPi
其中 Pi——额定功率KW;
Ki——时间系数(%)。
5.5.8.2 通风设备配置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选择风机,主要根据所需供风量及风压来确定,并考虑节能效果,采用多极变速轴流式通风机。
风管的选择主要根据所需风量和送风长度确定,全部采用获国家专利的新型软风管。
隧道主要通风设备选择天津通风机厂生产的110Kw轴流风机。通风距离800-1000米,每超过800米以后,设一通风竖井。通风设备施工中设置两台进行接力通风。在距离洞口约1200米左右设置一台。通风管选用直径ф1200的软风管。
隧道施工检测是隧道施工的一部分,贯穿于隧道施工的全过程,通过隧道监测所反馈的信息用于指导隧道施工,对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围岩的安全状态,从而对隧道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进行调整,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5.6.1 监控量测内容与仪器设备
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施工检测项目、方法及内容如下表(监控量测项目、方法与要求表)所示:
监控量测项目、方法与要求表
序号 | 量测项目 | 测点布置 | 量测方法与要求 | 备注 |
1 | 洞内外观察 | 洞外观察包括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洞内观察 ①掌子面观察 ②支护结构观察 |
目测观察的方法,对围岩和支护作以下观察:
1地质观察:隧道在放炮后一次喷混凝土前进行,每次开挖后均应绘制地质素描图,用以核对围岩类别及判断支护对围岩的稳定性。 2.检查喷射混凝土有无裂损及发展,锚杆有无松动,钢架支护工作状态等,并做好相应记录。 |
地质素描贯穿整个隧道施工全过程,以便及时掌握围岩的工程性质,核对围岩分类,观察支护系统受力情况,为安全施工提供直观的,必要的信息。 |
2 | 净空水平收敛量测 | 隧道最大跨处及拱腰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量测桩,每个量测断面设2个收敛桩,量测断面间距根据围岩类别确定。 | 采用坑道收敛计进行量测,开挖后按要求迅速安装收敛计并编号,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获取初读数,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为保护。 | 本项量测是研究洞室变形规律,判断施工安全与否及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的主要信息,是各项量测的重点。 |
3 | 拱顶下沉量测 | 正洞拱顶设一个下沉桩,量测断面间距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一致。 | 喷射混凝土后在测点处设固定桩,采用精密水准仪和收敛计量测,在两端洞外各设一水准基点供洞内拱顶下沉量测用。量测频率及其它要求同净空水平收敛量测要求。 | 了解围岩与结构共同作用情况,其量测结果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结果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4 | 浅埋隧道地表下沉量测 | 断面布置与洞内水平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在同一横断面内,在一个量测断面内应设7~11个测点 | 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前方2B(隧道开挖宽度)外开始,直至开挖面后方约(3~5)B,地表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 防止隧道塌方。 |
5 | 既有管道及道路监测 | 地表布置一个量测断面,设7~11个测点;洞内最大跨处及拱腰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量测桩。 | 在通过隧道加固影响段后,下沉及收敛停止时为止。 | 防止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管道及道路造成影响和破坏。 |
检测项目及方法说明
①洞内外观察
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初期支护状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应每次开挖后进行,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对初期支护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支护状况。
根据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作地质素描,包括围岩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等;观察开挖面附近初期支护状况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架是否压屈,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和初期支护的可靠性,并进行评估作为支护参数选择的参考及量测等级选择的依据;由工区地质队进行,其他技术人员协助。
范围:工作面及初期支护后的地段进行观察。
监测仪器:地质罗盘仪等。
②净空水平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在隧道每个量测断面各布置一个拱顶下沉测点和二条净空水平收敛量测测线,测点布置见下图“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测点布置图”,测点间距一般Ⅴ、Ⅵ级围岩为5~10m,Ⅳ级围岩为10~30m,Ⅲ级围岩为30~50m,Ⅱ级围岩地段可根据需要酌情设置测点。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布置在拱顶。为掌握各级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应在各级围岩起始地段增设量测断面.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在整个隧道进行。净空变位量测在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在开挖12小时内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读取,采用无尺量测法。
③浅埋隧道地表下沉量测
浅埋地段隧道地表下沉测量,断面布置宜与洞内水平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在同一断面内。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在建筑物周围增设下沉测点。
横断面方向在隧道中心及两侧间距2~5m施设下沉测点,每断面施设7~10个测点。监测范围应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外。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面前方隧道埋置深度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为止。同时在横向依据实际情况,选定主断面,沿主断面布设测点,以了解地表沉降的横向影响范围。详见下表: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
埋置深度H | 量测断面间距(m) |
H>2B | 20~50 |
B<H<2B(Ⅳ) | 10~20 |
B<H<2B(Ⅴ) | 5~10 |
注: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无建筑物时取表中上限值
5.6.2 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
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量测频率见下表。实际量测频率从表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频率表
变形速率(mm/d) | 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 量测频率 |
≥5 | (0~1)B | 1~2次/d |
1~5 | (1~2)B | 1次/d |
0.5~1 | (1~2)B | 1次/2d |
0.2~0.5 | (2~5)B | 1次/2~3d |
<0.2 | >5B | 1次/7d |
注: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结束标准根据收敛速度判别:
一般地段:收敛速度>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收敛速度<0.2mm/d时,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浅埋地段:加强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严格控制过大变形。
各量测项目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周结束。
5.6.3 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施工期间,监测人员在每次监测后及时根据监测数据绘制水平净空变化,拱顶下沉时态曲线,净空水平收敛,拱顶下沉与距开挖工作面距离的关系图等, 了解其变化趋势,并对初期的时态曲线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率。
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见“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图”。
5.6.4 变形管理
根据开挖面的状况,拱顶下沉、水平位移量大小和变化速率,综合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并根据变形等级管理标准及时反馈施工。管理标准见下表。
变形管理等级标准表
管理等级 | 管 理 位 移 | 施工状态 |
Ⅰ | U0<Un/3 | 可正常施工 |
Ⅱ | Un/3≤U0≤2Un/3 | 应加强支护 |
Ⅲ | U0>2Un/3 | 应采取特殊措施 |
注:U0 为实测变形值,Un允许变形值。Un的确定:Un的确应考虑围岩类别、隧道埋置深度等因素并结合现场条件选择。
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图
①.当位移急剧增加,每天的相对净空变化超过10mm时,重点加强观测,并密切注意支护的结构变化。
②.当位移、周边收敛、拱顶下沉量达到予测最终值的80~90%,收敛速度小于0.1~0.2mm/d,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时,可认为围岩基本稳定,可施作二次衬砌。
③.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同时支护开裂或掉块,此时尽快采取补强措施以防坍方。
④.如果是由于基底下沉引起的,尽快仰拱封闭,如仍然下沉,在墙角处加设锚杆,复喷混凝土并在基底钻孔注浆加固。
⑤.如果是由于偏压引起的,复喷混凝土,加设锚杆。
⑥.如果是由于围岩压力引起的,可多次复喷并用锚杆加固围岩,补强初期支护。在下一循环施工时,修改支护参数,增强初期支护,同时增大观测频率;再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必要时采用加强衬砌。
6.1.1 冬季施工安排
由于xxx隧道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全长5110米,为了保证在2008年8月31日以前完成开挖、支护,必须提前作好冬季施工的准备。
进入冬季施工前,做好施工方案的编制及冬季施工前准备,在冬季来临前一个月准备充足的冬期施工材料、生活物资和采暖物具。施工机具加强冬期保养,对水箱、油路、管道等部件勤检查、勤保养,防止设备冻坏。
6.1.2 冬季施工防护措施
6.1.2.1 施工准备措施
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联系,签订服务协议,掌握近几年的气象资料及其变化规律和趋势,提前了解并随时掌握近远期的气象预报资料。
根据气候情况合理安排冬季施工项目,编制详细的冬季施工方案和防护措施,经审批后据以实施。
冬期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要求于开工前完成,并通过检查验收。
对运输道路路面采取防滑措施,确保运输畅通。
做好现场热源供应设施的安装与封闭。
做好现场上水的出水口、消火栓及露天水管的保温。
水源循环散热的露天设备(如机动车),要加防冻液或停机放水,并有专人负责。
准备足够的保温材料、防冻液和外加剂。
6.1.2.2 砼冬季施工措施
按照《铁路砼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的相关规定,当出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三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的情况,必须采取相应的冬季施工措施。
根据施工工期的要求及本项目所在地季节气温情况,综合国内外冬季砼施工的先进经验,并根据施工季节气温的不同,采用综合蓄热养护法进行砼冬季施工,即:原材料(水)加热+高效复合防冻剂+高效减水剂+保温养护。冬季砼养生过程中要对砼温度进行全过程的监控。
6.1.2.2.1 冬季砼施工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1)水泥:选用水泥强度等级42.5以上的低碱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技术质量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钢筋混凝土水泥氯离子含量≤0.1%,预应力砼水泥氯离子含量≤0.06%,且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总量C30及以下砼≤400kg/m3,C35~C45砼≤450kg/m3,C50及以上砼≤500kg/m3。
(2)细骨料:采用级配良好的硬质、洁净的中砂,不含有冰块、雪团,含泥量不大于3%,贮备场地,选择地势较高,不积水的地方。
(3) 粗骨料:采用级配良好,硬质洁净、强度较高、抗冻融的石料,含泥量不大于1%,并存放在地势较高,不积水的地方。砼粗骨料均采用二级配(5~16mm和16~25mm)。
(4) 防冻剂:采用高效复合早强防冻剂,其掺量为3~4%。防冻剂等外加剂必须经试验室检验并试配验证性能良好稳定的产品。
(5) 高效减水剂:采用质量可靠的高效减水剂或FDN高效减水剂。
(6) 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宜为粉煤灰、磨细粉煤灰、矿碴粉或硅灰。
6.1.2.2.2 砼的拌合、运输、浇注措施
(1) 拌合用水的加热及保温措施:利用蒸汽低压锅炉直接向水箱内通蒸汽加热,加热温度为50~60℃,水箱四面及顶口用岩棉被保温。
(2) 砂、石料保温措施:拌和机、上料机、砂石料均采用全封闭措施,内部采用暖风炉供热风,保证砼拌合及砂石料场的环境温度在10℃以上,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不得直接加热。
(3) 砼的拌合:砼拌合以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为原则,避免水泥发生“骤凝”,砂、石料的上料做到随上随用,中间不积压。其投料顺序及拌和时间为: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防冻剂+高效减水剂(拌合30秒)+水(拌和30秒)+粗骨料(拌和2~3min)出料。
拌制砼前用热水冲洗搅拌机,搅拌时间较常温砼施工延长50%。
(4) 砼的运输及保温措施:砼的输送采用3m3的砼搅拌运输车运输到洞内,HBT60型砼输送泵泵送入仓。砼输送管一侧敷设一根蒸汽管,并用5cm厚岩棉被包裹保温。
隧道内温度控制方案
冬季时,采取在隧道洞口挂门帘(开活动门)的保温措施一般能保持砼浇筑时温度在5℃以上,必要时在洞口设保温棚,采用暖风炉向洞内供热风,以满足隧道砼冬季施工条件。
6.1.2.3 冬季砼施工质量控制
冬季施工砼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除按《铁路砼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210-2001)有关规定执行外,还要符合以下要求。
6.1.2.3.1 质量检查与控制
(1)检查防冻剂及高效减水剂的质量和用量。
(2)测量水、砂、石料的加热温度及水泥的预热温度。
(3)测量砂、石料暖棚、水泥暖棚内以及拌合站暖棚内的环境温度。
(4)测量砼自搅拌机卸出的温度,浇筑时的温度以及综合蓄热法养护过程的温度。
(5)检查砼表面是否受冻,边角是否脱落,施工缝有无受冻痕迹。
(6)除按现行标准TB10210-2001规定制作标准养护试件外,再增加五组试件与结构物同条件养护,一组按规定时间试压以确定拆模强度,两组备用,另两组试件至14天时转入标准养护,继续养护21天,进行抗冻融试验,再按《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进行合格性判定。
6.1.2.3.2 温度测定
(1)砼自搅拌机卸出的温度,实际浇筑时的温度,以及水、砂、石料、水泥装入搅拌机的温度,每班至少测定4次。
(2)综合蓄热法养护砼,养护期间每昼夜测温4次。
(3)蒸汽加热养护砼时,升温期间每小时测温1次,恒温期间每2小时测温1次,降温期间每小时测温1次。
(4)砼在终凝前每4小时测温1次。
(5)室外及周围环境温度,每昼夜测定4次。
(6)砼的测定温度记录真实、可靠、连贯,以便及时掌握所采取的保温养护措施的实际效果
(1)隧道施工前,先做好地面排水设施,对洞顶的洞穴、深坑要进行填实,天沟、截水沟几何尺寸要满足排水要求,同时距开挖边坡线不小于5m。
(2)在隧道开挖时,洞内设排水沟、集水坑,备足抽排水设备;反坡开挖要防止雨水倒灌。
(3)加强边仰坡支护工作,防止边仰坡滑坍。
(4)机械设备、物资材料要做好防雨措施。
为安全度过洪水季节及汛期,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洪水、汛期对工程及人员和设备的伤害或损失,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的防洪渡汛施工措施:
(1)建立防洪渡汛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防洪渡汛领导小组,组员由总工程师、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工程技术部及其它人员组成。
防洪渡汛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防洪渡汛中的领导、指挥、组织和协调及洪水、汛期预报等工作。并制定有关的实施办法和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成立若干个防洪渡汛抢险突击队,组长由施工队的主管担任,挑选身强力壮,思想素质好的骨干为突击队员,以确保防洪渡汛组织抢险时召之即来,来者能战,战则能胜。
(2)洪水、汛期到来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与气象局联系,配备气象警报接收机,委派专人收听和记录气象预报,并把有关信息汇报领导小组及通告全体职工。
主动与市气象局及有关单位联系,以便大雨、汛期来临之时能取得社会力量的指导与支持。
聘请有防洪渡汛经验和有关知识的人员进行专题教育,传授防洪渡汛知识,提高整体防洪渡汛抢险能力,增强防洪渡汛意识,做到有备而战。
日常施工时,把有关物资和设备按规定管理办法和在指定的地方进行堆放,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更换或修复。同时配备好救生、消防和堵漏等器材。
(3)防洪渡汛的实施措施
①加强气象预报监听,随时通告有关信息。
②确保防洪渡汛领导小组及突击队员在工地人数达到90%以上。
③当获悉两天之内可能有暴雨或汛期时,防洪渡汛领导小组立即开展工作,统一部署,全体人员进入战备状态。
④积极与当地防洪渡汛领导机构联系,服从其统一领导和调度,努力配合工作。
⑤有关人员配备通讯设备,加强联系,互通情况。
⑥收藏和保管好有关资料。
⑦切断施工和生活电源,防止漏电。
A.确保部优,力争国优。
B.分部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隧道工程不渗、不漏、不裂。
xxx隧道,其工程量大,工期较紧,为保证按期、优质完成本合同段的施工任务,我部将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物资供应、设备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7.4.1 工程材料控制措施
工程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构件、成品、半成品),都将构成建筑工程的实体。保证工程材料按质、按量、按时的供应是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前提。因此,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材料,建立健全进场前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
7.4.2 施工操作控制措施
施工操作者必须由人有相应的操作技能,重点部分工程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落实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促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确保施工质量。
7.4.3 进度和质量关系的控制措施
实施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生产指标(任务)、进度(任务)完成后,必须检验质量是否合格。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省,严格按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指导施工。
7.4.4 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4.4.1 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1)在软弱地层中,开挖循环进尺恪守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的原则。
(2)最大限度地利用围岩本身具有的支承能力,采取对围岩扰动少的开挖方法和方式。
(3)开挖过程中严格按设计控制开挖面,不得欠挖,最大允许超挖量拱部为15 cm,边墙10 cm。当出现超挖时,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规定的材料回填密实,并做好回填注浆。
7.4.4.2 爆破质量保证措施
(1)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器材等进行钻爆设计,审定批准后,严格按设计施工。并根据爆破效果,及时修整有关参数。
(2)采用湿式钻孔法钻孔,钻孔前将作业面清出实底。
(3)钻眼深底、角度按设计施工,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辅助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排距、行距误差不得大于10 cm ;周边眼间距误差为5cm,外斜率不大于孔深的3%~5%,眼底不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0 cm;周边眼至内圈眼的排距误差不得大于5 cm;除掏槽眼外所有炮眼底确保在同一垂直面上。
(4)装药前将炮眼内泥浆、石粉吹洗干净, 经检查合格后装药,严格控制装药量。
7.4.4.3 初期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1)锚喷混凝土支护
①锚杆的类型和布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锚杆钻孔保持直线,并与所在部分的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
②锚杆安装前,除去油污锈蚀并将钻孔吹洗干净。
③锚杆安装经检验合格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并确保在4h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
(2)喷射混凝土
①喷射混凝土作业分片依次进行,喷射作业自下而上,先喷钢架支撑与拱墙壁间混凝土,后喷两拱架之间混凝土。
②混凝土喷射采取分层喷射,后一层喷射在前一次喷射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
③喷射混凝土时,喷头垂直于受喷面,喷头离受喷面的距离保持在0.6~1.2m之间。
④喷射混凝土的表面确保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渗 、漏水等现象。
7.4.4.4 隧道防水质量保证措施
隧道渗漏水是隧道质量隐患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隧道施工中,我们将贯彻“以排为主,防、截、堵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设计要求放足各种防水、止水带、导水管等防水材料,并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防水设施及材料,制定专项施工方法及工艺,解决隧道渗漏问题。
(1)防水层施工条件
①卷材防水层的原材料其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铺设卷材的基层确保坚实、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角、筋头和凹坑或表面起砂现象。
③表面确保清洁干燥,无污物、无明显漏水点。
(2)防水层施工
①防水层的施工必须在初期支护变形后,衬砌灌注混凝土前进行,以防损坏。
②防水板正式铺设前,制定操作规程,确保防水层铺设质量。
③铺设防水层前先处理好喷射混凝土的渗漏,对喷射混凝土基面出现渗水部位,如渗水不严重采用补喷方式;如渗水严重时,采取打孔、插入塑料管并固定,引向一边排水沟位置。
(3)衬砌防水
进行一次浇注衬砌,认真组织混凝土计量,运输、灌注、振捣、养护施工,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化、规范化操作。
7.4.4.5 衬砌质量保证措施
混凝土衬砌必须做到内实外美,光洁平滑,直线段平直,曲线段圆顺,无蜂窝、麻面、跑模。模板缝要求横平竖直,环节缝、施工缝处理达到规范要求。
(1)采用电力自动走行、液压升降、大块整体模板衬砌台车进行衬砌,衬砌对于施工缝等薄弱环节的处理要制定特殊措施,衬砌混凝土掺加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及各项性能,模板剂采用先进的脱模剂,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2)混凝土灌注时,采取分层、水平、对称灌注,振捣器不得触及防水层、钢筋和模板。
(3)挡头板按设计衬砌断面用木板正规制作,支立规范牢固,与混凝土壁间缝隙嵌堵紧密。每两组衬砌间的环节缝错台不得大于3mm。
(4)混凝土衬砌中途因故中断时,及时将混凝土扒平且外高内低,成辐射状。续灌前凿除表面浮浆及松动石子,先铺一层高于原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砂浆。
7.4.4.6 保证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措施
混凝土拌和前,对水泥做碱—集料反应试验,合格后再用于施工。
(1)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混凝土是由各组成材料合成的人工复合材料,各组成材料的质量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建立主要原材料综合检验网络,以确保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2)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对钢筋工程的加工制作质量控制、焊接的质量控制、绑扎的质量控制,建立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3)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制、运输、灌注、养护、拆模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建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7.4.4.7 保证模板工程质量的措施
为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位置、形状、尺寸符合要求,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满足混凝土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和密实度,模板接缝不漏浆,建立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7.4.5 保证各种标号混凝土,水泥浆,砂浆强度的措施
(1) 施工前对水泥,砂,碎石进行检查,满足要求才能使用.
(2) 按照试验频率要求及时做好混凝土、砂浆试块,及时放养护池进行养护,养护温度要满足要求,达到3、7、14、28天时间通知监理做抗压强度实验.
7.4.6 保证隐蔽工程质量的措施
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由工班长在隐蔽验收记录中填写工程的基本情况,由施工队技术负责人签字,并报请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和建设、监理单位现场代表,重要或特殊部位还邀请设计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派员参加,共同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对于隐检中提出的质量问题认真处理,经复验符合要求后,方可办理验收手续,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杜绝重大、大事故和因工死亡事故。
因工负伤率:重伤率控制在0.6‰,负伤率控制在5‰。
杜绝隧道施工重大责任坍方事故。
杜绝重大责任火灾事故。
杜绝爆破物品被盗、丢失和违章作业事故。
杜绝防洪责任事故。
见“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8.3.1在进行爆破作业之前,要取得当地公安部门的批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向公安局申请购买、运输、储存及使用爆炸品的许可证
8.3.2炸药库处设报警装置,并设一门程控电话,保证与外界联系畅通。
8.3.3加强火工品的管理。建立爆破品领用台账,详细登记每日发放数量、实际使用数量、未用完交回数量,并有使用人签字。炸药库看守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炸药库四周设铁丝网围墙,双门双锁。爆破器材存储于干燥的仓库中,温度保持在18至30摄氏度,库内设消防设备,不同性质的炸药分开,雷管和仓库分库储存,运到工地的炸药若有当天未使用完,必须如数交回,不得在工地留存过夜,火工产品领用运输过程中必须有押运员负责。
8.3.4严格遵守规定的爆破作业时间,并告示当地居民及施工人员。临近既有公路一侧设安全防护网,并设置醒目的标志牌,放炮时派专人警戒。
8.3.5对哑炮要严格按《爆破作业规程》进行处理。
8.3.6爆破施工,爆破工要持证上岗,装药过程中不能抽烟,放炮前要对炮眼联线进行逐孔检查,点炮前要由专职安全员检查其他人员及所有机械设备是否撤至安全地带。炮响30分钟后,才准许安全员进入工作面撬顶清除危石,而后其他施工人员才能进入施工。
8.3.7爆破作业现场设专职技术人员现场技术指导,装好炸药的炮孔必须适当地加以覆盖和保护。在潮湿条件下爆破,药包及导火索表面涂防潮剂加以保护。
8.4.1 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应有利于生产,方便职工生活,符合防洪、防火等安全要求,具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条件。
8.4.2 施工测量安全保证措施
雷雨及大雾天气,不进行野外施工测量。道路泥泞及爬山时空防滑鞋。测量人员在高处作业或在陡坡及危险地段测量时系好安全带,脚穿软底鞋。架设仪器应避开落石、坍塌和其它不安全地区。
洞内测量在安全员的带领下,并在掌子面稳定后方可进行测量。
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8.4.3 钻孔安全保证措施
钻眼前,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灯光照明是否良好,这些须满足施工规范中要求最低规定亮度(一般照明系统最低亮度相当于100W白炽灯以6米间隔所产生的亮度,照明系统电压不得高于220V ),支护、顶板及两帮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的岩石,如有松动的岩石及时支护或清除。
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严禁在工作面拆卸修理钻孔工具。
进洞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防护手套、穿工作服;电工和电钻工穿绝缘鞋和戴绝缘手套。
8.4.4 爆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爆破材料的运输、储存、加工、现场装药、联线、起爆及瞎炮处理,必须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1986)的有关规定。
洞内各爆破作业做到统一指挥,爆破前调度人员通知受影响的相邻工作面人员、车辆撤离到安全距离外,一般距爆破工作面的距离不少于200米。
爆破期间,所有动力及照明电路均断开或改移到距爆破点不小于50米的地点。
当开挖面与衬砌面平行作业时,根据混凝土强度、围岩特性以及爆破规模等因素确定其距离。
每日放炮时间及次数根据施工条件明确规定,爆破前爆破人员严格检查爆破网络,确保一次起爆。
遇到下列情况严禁装药爆破:照明不足;工作面岩石破碎尚未支护;发现可能有岩爆、高压水及泥涌出地段。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且其相距时间不少于15min,并检查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顶板两帮有无松动石动;支护有无损坏与变形等,妥善处理后,工作人员才准进入工作面。
装炮时严禁火种,严禁明火点炮,严禁装药与打眼同时进行。
爆破后必须立即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有无瞎炮,按《爆破安全规程》(FB6722-1986)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确认无误后才能出渣。
爆破物品管理严格按当地火工品管理规定执行。
8.4.5 装渣与运输保证措施
洞内装渣作业的人员、车辆听从调度的统一指挥渣车内严禁坐人。
洞内装渣时,隧道断面尺寸必须满足装渣机械安全运转,并符合下列要求:装渣不准高于车箱;装渣机与运渣车之间不准有人;为确保运渣车就位良好和安全进出,派专人指挥。
车辆在洞内行驶遵守下列规定:同向行驶车辆保持50米的距离,洞内能见度较差时,加大距离;车辆启动前必须了望与鸣笛;车辆不得带故障运行。
车辆在洞内行驶时,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不准与车辆机械抢道;不准扒车、追车和强行搭车。
洞内倒车与转向,必须开灯,鸣笛并派专人指挥。
8.4.6 隧道支护安全保证措施
施工期间现场负责人会同有关人员对各部支护定期检查。在不良地段,每班指定人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立即修整加固。
严禁将支撑放在虚渣或软弱的岩石上,软弱围岩从底面加设垫板或垫梁,并用混凝土块塞紧。开挖后自稳程度很差的围岩、喷砼尚未达到一定强度、喷锚后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以及突变的围岩,采取及时加强临时支护措施。
对洞内拱顶和地表布置的测点定期观测,发现洞内和地表位移等于或大于允许位移值,以及地面或洞内出现裂缝时,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订处理措施后再施工。
对喷锚地段的危石及时处理完毕,脚手架、防护栏杆、照明设施确保符合安全要求。
喷射机械定机、定人、定岗,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坚持交接班检查制度,并作好记录。
8.4.7 隧道通风与防尘安全保证措施
隧道施工的通风设专人管理。通风机运转时,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任何人不准靠通风管行走和在软管旁边停留,不准将任何物品放在通风管或管口上。
采用ф1300mm通风管,以保证隧道作业人员每一人提供3m3/min新鲜空气,保持空气流动速度不小于15m/min,二氧化硅粉尘小于1mg/m3,开挖作业空间的空气中的亚硝酸、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烟雾浓度不超过有关劳动法规要求的标准。。
隧道施工作业环境标准
(1)隧道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小于20%,气温不高于30℃。
(2)有害气体允许浓度:一氧化碳(CO):一般情况下不大于30mg/m3,特殊情况下不超过100mg/m3,但工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二氧化碳(CO2)不超过体积的0.5%;二氧化氮(NO2)不大于5~8mg/m3。瓦斯(CH4)浓度不大于体积的0.5%。
(3)粉尘浓度:每M3空气中10%以上游离二氧化碳的粉尘小于2mg/m3,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碳的水泥粉尘小于4 mg/m3,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动植物性粉尘小于10 mg/m3。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放炮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禁止放炮。
开挖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电动机或其它开关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运转,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开挖工作面内,在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中,如坍塌洞穴,避车洞等处,其局部积聚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而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都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时,方可开动机器,使用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的掘进工作面,只准人工复电。
停工后或风机停止运转时,在恢复通风前,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开动局部通风机。
瓦斯地段的施工措施:
(1)施工过程中设专职瓦斯检测人员,如瓦斯含量超限,应及时按规定停止工作;
(2)加大通风量,不允许随便停止通风;
(3)在有瓦斯区段,机电设备采用防爆型;
(4)切断电源后,才能检修拆装电气设备;
(5)爆破工作,只准使用即发电雷管及矿涌安全炸药,并使用防爆型起防爆器;
(6)支撑衬砌工作药及时并符合要求;
(7)禁止将火柴、打火机、手电筒及其他易燃品带入洞内;
(8)严禁使用铁件碰撞铁件。
瓦斯检测设备:WJY-10型瓦斯检测仪
8.4.8 隧道防火与防水安全保证措施
施工区域设置有效且足够的消防器材,放在易取的位置并且设立明显标志。各种器材做到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不得挪用。
隧道内严禁明火作业。
在雨季前进行防洪及洞顶地表水检查,防止洪水灌入洞内。
对地表水丰富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层,在施工时制定妥善的防排水措施,备足排水设备。同时在高压风水管上安装三通阀,在遇到大涌水时作为紧急排水管使用。
8.4.9 隧道内电气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供电线路采用380V/220V三相五线系统。
照明电压,作业地段不大于36V,已衬砌好和非作业地段可用220V,手提作业灯为14-24V。作业地段必须保证足够的照明。各种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由专人经常进行检查、维修、调整等工作。所有的动力线和设置都保持在最佳的绝缘和安全状态。
动力线和照明线在隧道的一侧布置。所有线路使用设计合理并具有合适绝缘,将线牢固地固定在隧道壁上,并且不受隧道爆破影响而损坏。
洞内电气设备的操作,必须符合下列规定:非专职电工不得操作电气设备;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接触的部位,设有良好的绝缘。使用前进行绝缘检查。
电器(气)设备外露和传动部分,必须加装遮拦或防护罩。
36V以上的供电设备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等,必须有接地保护。
直接向洞内供电的馈线上,严禁设自动重合闸,手动合闸时必须与洞内值班人员联系。
8.4.10 特殊地段围岩安全保证措施
8.4.10.1 软弱破碎围岩地段安全保证措施
采用TSP地质预报系统、地震预报系统、超前钻探、地质雷达等超前地质预报预测手段进一步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震的活动态势等情况,主要探测断层破碎带地段岩石的强度、岩性、岩层的破碎程度,涌水压力和涌水量等情况,从而正确选择开挖方法、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采用微震爆破作业或人工和机械配合开挖法。
采取管棚支护和预注浆进行预支护。采用“早预报、预注浆、管超前、半断面、留核心、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保证施工安全。
软岩及破碎地段,初期支护予以特别加强,必要时增设30-70cm厚的临时仰拱,使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在进行下半断面开挖时会造成上半断面拱架悬空,支护结构失稳,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在拱脚处增设锁脚锚杆或拱脚设立钢肋支撑。为了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采用微震爆破作业或人工和机械配合开挖法。
8.4.10.2涌泥安全技术措施
涌水、涌泥是隧道施工常见的地质现象,为了加强隧道施工安全,对隧道内有可能出现的涌水、涌泥现象采取如下措施:
详细研究设计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预先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
施工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钻孔等措施,及时掌握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关的安全保证措施;探明富水、泥准确位置后,采用管棚超前预注浆等方法止水加固岩体。
配备足够抽水能力的多级泵站排水,同时设置一个移动潜水泵排水,如果出现涌泥现象,可用泥浆进行抽取。
8.4.11 防洪防汛安全管理措施
(1)设立气象汛情预报站,负责每天与当地气象、水文有关部门进行联系,获取有关气象、汛情等情报资料,作出科学的预测分析,为防洪、防汛工作的决策、实施提供充分依据。
(2)合理安排工序,防止汛期洪水影响施工安全。
(3)对营区、库房、电线路架设、变配电位置,物料机具摆放、现场道路等设施进行周密的安排布置,要符合防洪、防坍塌滑坡、防雷击的要求。
(4)成立防汛领导小组,组成抗洪抢险队,配置必需的抢险器材和物资,警钟常鸣,常抓不懈,随时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5)保证施工现场与项目经理部、外界之间的联络畅通,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6)在雨季、汛期来临前,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水泥仓库等进行重点加固,并做好防潮处理。
8.4.12 消防措施
⑴ 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现场必须有满足消防车出入和行驶的道路,并设置符合要求的防火报警系统和固定式灭火系统,消防设施应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在火灾易发地区施工或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器材时,应当采取特殊的消防安全措施。
⑵施工现场的通道、消防出入口等,均应有明显标志或指示牌。有高度限制的地点应有限高标志。
⑶ 施工对乙炔瓶、氧气瓶的使用、运输和保管必须严格执行气瓶运输、储存使用安全技术规程。乙炔瓶与易燃易爆品的间距不应小于8米;乙炔瓶、氧气瓶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如配电盘、在用电动工具等)的间距不应小于10米;乙炔瓶、氧气瓶使用时应放在固定气瓶的支架上,并禁止敲击、碰撞。
⑷ 施工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并确保人人会用。焊轨作业中须严防火灾事故发生,每日作业结束后,必须在严格检查确保无火险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
⑸ 对油库、氧气、乙炔存放地建立警示牌,严禁烟火制度,严禁吸烟,严禁带入火种。焊割作业时,应将易燃易爆危险品清理干净后方可作业。禁止尾气能喷出火星和高温气体的汽车、拖拉机、柴油车、摩托车等运输车进入危险场所。严格控制火源、易燃、易爆和助燃物的管理。
⑹ 对驻地要严禁乱拉线、乱接灯、乱使用电炉子,防止电路超载引起失火。同时要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按消防要求放置在醒目和易于取用的地方。
⑺ 对于不符合防火安全的要采取强硬措施进行整改,提高全体参建职工的防火意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⑻对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储存、保管使用必须严格管理,各单位领导、公安人员、安全人员、要定期对以上物品的管理进行全面检查,杜绝漏洞,消除隐患。
⑼ 做好施工现场周边构筑物、建筑物的防火,确保安全。
8.5.1 应急工作程序
应急工作程序如图。
48小时之内
1小时之内
专业人员出现
立即报告项目部
突发事件发生
安排专业人员出现场
反馈指挥部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
处理完毕
完成
判断事故等级,速报上级部门
4小时之内
处理结果报告
应急工作程序
8.5.2 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
施工前期,针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特殊危险情况,提前预测,并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及配备应急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以防突发事件,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施工安全。
对处理突发事件须牢固树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迅速、准确地报告事故情况,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减少损失,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积极合理地调动人力物力投入抢险,尽快恢复生产;加强职工抢险意识宣传,居安思危,妥善发布新闻信息。
8.5.3 软弱围岩变形坍塌应急预案
隧道发生坍方时,首先要详细观测坍方范围、形式、坍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坍方发生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
成立塌方抢险队和救护小组,并对其进行应急救援的培训和在现场模拟演练。
各工作面配齐配足抢险物资和设备。
一旦发生塌方事故,立即组织抢险队和救护小组进入现场,根据制定的措施,立即展开抢险工作,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医治。
尽快恢复洞内通风和照明。
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制定预防措施。
8.5.4 突发火灾应急救援预案
按消防要求,每施工班组配备足够的通讯器材和消防工具。经过工前培训,所有施工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施工现场、生活区及各类仓库、加工厂配备足够的消防桶、灭火器等消防安全器材,当出现火灾,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扑灭。
9.1.1 管理机构
项目部成立职业健康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地劳动卫生和医疗保障系统的领导工作,切实做到领导到位,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管理机构见图“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组织机构框图”。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领导小组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
综合管理部主任
工程技术部经理
各工程队队长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组织机构框图
9.1.2 主要职责
1.建立健全本项目职业劳动卫生保障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项目职业劳动卫生保障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项目职业劳动卫生保障投入和保障体系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项目的劳动卫生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制定项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劳动卫生事故。
9.2.1 劳动保护措施
1.健全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则。项目经理部对易产生职业危害的工点、工序、项目,如:砼拌和场、钻孔爆破、运输便道、夏季施工等重点项目列出重点检查内容和规定日期。
2.对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普及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增强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发动班组、全体职工查隐患、堵漏洞、自觉遵纪守法,使有关政策、法规、标准落实到班组和工作岗位。
3.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认真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根据劳动强度等级,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充分做好生产物资、生活资料供应准备。劳动保护用品和生活物资采购供应由专人负责,采购供应要严把质量关,注意审核产品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等有关资料。
4.制定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及管理办法。根据施工需要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并按规定配发、穿戴和使用。对在使用中的劳动防护用品要定期检查,做到有效防护,安全使用。建立防护用品收发台帐,指定专人管理,建立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登记卡(册)。
5.加强施工机械化程度,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6.对进行隧道掌子面作业、洞外砼拌合等经常接触粉尘作业的人员定期检查身体。
7.对在高噪音环境工作人员,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戴耳罩、防声头盔、耳塞、塞耳棉等。安排间隔施工的方法,确保劳动者的健康。
8.严禁使用未满16周岁的儿童、少年从事该工程的施工作业。
9.2.2 医疗卫生保障措施
1.组建工地卫生所,配备必要的医疗抢救设备和药品。生活营区内每个施工队配一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专职医务人员,负责平时的伤、病处理和联系定点医院进行定期身体检查工作,健全医疗卫生保障措施。
2.保持驻地环境整洁,定期消毒、杀虫和灭鼠,归类处理生活垃圾,做到卫生工作经常化。树立职工责任心,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
3.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健全完善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配置具备相应卫生知识的专职(兼)人员定期向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4.严格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接受上级和地方管理。
5.饮用水源必须经过防疫检验,感官、理化和微生物各项指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后方可饮用。
6.严禁饮用不洁净生水,要保证职工喝上开水。
7.职工生活区配备电动净水机,净化水质,供职工饮用。
8.营房设置盥洗室、洗澡间和文娱活动室及其他设施,解决好施工人员洗澡、理发等实际问题。配置体育活动设施,让职工有劳有逸。
9.2.3 职业病传染疾病防治措施
项目经理部职业健康安全保障领导小组,除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搞好防尘防毒工作外,还应当经常保持和当地防疫部门、卫生部门、劳动部门的联系,以便取得当地权威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1.配合施工队不断改进设备的选型和改进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通力合作,使作业点的尘、毒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以下。
2.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因施工方法不当而引起尘、毒污染,并防止噪声和其它原因造成对作业人员的伤害
3.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正常操作,尽量使机械噪声维持其最低级水平。严防油品泄露。
4.对拌和站采取设置隔挡装置的措施,防止粉尘飞扬。
5.控制隧道有害气体溢出,加强通风。
6.超前地质探测,做好监测和处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工程垃圾、生活垃圾按有关规定排放、处理。
7.做好疾病和突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生,及时与专科医院取得联系,抓紧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按规定发放防暑降温用品;配备齐全的隧道施工和粉尘施工的保护用品。
9.2.4 保证劳动物品的发放
保证所有施工的员工在工作场所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头戴安全帽、安全带、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以及安全设施。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按规定发放各类劳动保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A.风沙防治生态化;
B.路基边坡防护绿色化;
C.造地复垦良田化;
D.生活垃圾无害化;
E.运输环境人文化。
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管理机构见下图。
实现环保及水保总目标
普及教育
环保及水保保证体系
思想保证
组织保证
检查
保证
技术措施
方案保证
专业教育
特殊工种教育
法制法规教育
强化环保水保意识,增强预防能力
项目部环保
领导小组
质量安全部
队环保领导小组
专 职
检查员
项目部每月一次检查
队每半月一次检查
工班每周一次检查
班组每天检查
项目部
定期检查
环保部门日常监督
班组长
兼 职
检查员
开展环境
保护月
对环境有
污染的逐一
落实解决
制
定
科学合理方案将施工
现
场
布
局
合
理
按国家和地方及相关部门法规规定办事
针对特殊工种制定强有力防范措施
用科学、合理技术措施、方案来保证环保目标的实现
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10.3.1 环境保护措施
进场后,会同监理工程师及时与当地环保、水保机构取得联系,遵守有关控制环境污染的法规,从组织管理、防止和减轻水、大气污染、施工噪声振动控制、水土保持、固体废弃物、生态环境保护、粉尘控制等多方面加以控制。在工程完工后的规定期限内,拆除全部临时房屋和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废弃物,并按建设单位批准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完成环境恢复。搞好污水处理,防止污染水质,做好水土保持。同时承诺承担由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不力而引发的经济赔偿、处罚。
10.3.1.1 水、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在隧道洞口等有污水产生的生产设施位置设废水处理池。在施工区和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系统,不将有害物质和未经处理的施工废水直接排放。并备有临时的污水汇集沉淀设施过滤施工、生活排水。
保护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定期清除垃圾,集运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掩埋或焚烧处理。
在施工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定期清扫处理。
施工现场设置的油料库,其库房地、墙面做防渗漏处理,指派专人负责油料的储存、使用、保管,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质、水体。
对柴油机安装防漏油设施,对机壳进行覆盖围护,避免漏油污染。
对施工的临时设施,待工程完工后进行彻底清理,恢复原状、原貌。施工中采取保护措施,保护饮用水源不受施工活动造成的污染。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对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密闭,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
不在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
10.3.1.2 施工噪声、振动的控制
设备选型优先考虑低噪声产品,设备底座设置防振基础。采取措施或改进施工方法,使施工噪声、振动达到施工场界环境标准。
选择低噪声设备,即对移动性设备噪声超标的一律不用;对固定式高噪声设备,在选型时严格比较噪声大小。
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机械尽可能采用液压设备或以摩擦压力代替机械振动。
合理布置各种施工作业区和生活作业区,利用距离、隔墙使噪声大幅度自然衰减。
出入现场的机械、车辆做到不鸣笛,不急刹车;加强设备维修,定时保养润滑;并对与施工无关的人员和车辆加以控制,以避免或减少噪声。
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10.3.1.3 粉尘控制
对施工现场地面,定期进行压实或洒水,减少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易于引起尘害的细料堆,予以遮盖或适当洒水。
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采取洒水湿润或遮盖,防止沿途撒漏和扬尘。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物料时用篷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载超限运输。
在有粉尘的作业环境中作业,除洒水外,作业人员还必须配备劳保防护用品。
10.3.1.4 固体废弃物
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垃圾,集中堆放。
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也可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此外,工地设置能冲洗的厕所,派专人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蚊蝇滋生、病毒传播。
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10.3.1.5 植被与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临时占地,在布置大、小临时工程时将尽量选用荒地,加强对临时工程用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对裸露的地表进行植草和种植树木绿化等进行绿化。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植被保护,禁止破坏。
对于取、弃碴场,在弃碴时要由专人指挥、堆放整齐、边坡平整,并设挡墙,进行绿化。施工过程中杜绝向设计的专用弃碴场以外地点倾倒弃碴和弃土。施工完毕后,对取(弃)土场及时平整、并做好防护、避免水土流失。
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
在借土场借土时,开挖坡度须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坡体稳定;借土结束时,对借土坑进行平整,坑四周地面恢复植被,以防水土流失。
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用植被加以覆盖。
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耕地采取措施进行复耕,其它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树进行绿化。
营造良好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施工营地、场地、便道在使用完立即恢复符合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规定的要求。
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取植被覆盖或其它处理措施。
对有害物质(如燃料、废料、垃圾等)要通过焚烧或其它措施处理后运至业主指定的地点进行掩埋,防止对植物造成损害
10.3.2 水土保持方案
建立健全专职的水土保持管理机构,强化管理。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全员环保意识,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并无条件的接受环境保护监测单位的指导和监督。
临时工程及生活区设置、生活垃圾处理应符合有关环保规定。
建立严格的检查、奖惩制度,抓好落实。
10.3.3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1)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措施
严禁随意进入保护区范围内,不得随意在保护区内取土。
在自然保护区附近施工,严禁随意开挖、损坏植被。
(2)水环境的保护措施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入河流。
清洗骨料的水和其它施工废水采取过滤、沉淀或其它方法处理后方可排放。
施工机械的含油废水,采用隔油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生活污水采取化粪池等措施进行净化处理,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方准排放。
严禁以渗坑的方式排放废水。
施工机械的废油等液态污染物,设置专用回收桶,集中回收后送至规定的处理地点。不得随意排放。
(3)维护生态平衡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规、政策和法令,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按批准的设计文件组织实施。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认识,加强环保意识,无条件的接受环保监测单位的指导和监督。
避免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如偷猎、乱砍乱伐铲除多年植被、不合理用水或排放污水等。
(4)水土保持的主要技术措施
在施工中各种建筑垃圾,施工弃碴均需按设计指定地点堆放,待完工后按设计要求统一处理。禁止向沟槽、河道堆弃,并设置必要的弃碴防护,防止弃碴流失,施工中不得使用扬弃爆破,以保护地表植被。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废液要集中收集,按环保规定进行处理,使各项指标达到排放要求,绝对不能造成水源污染。不得在施工现场和生活营地形成新的积水。施工中不应切割,阻挡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避免改变原有的热平衡状态,引起环境的变化。
合理选择取、弃土场的位置,要符合水土保持的有关规定,有利于水土保持。
工程开工前,先做好各项工程的临时排水设施,防止雨季被冲刷。
常与当地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及时取得天气变化的资料,指导施工及采用相应的保护水土流失的措施。
11.1.1建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由一名项目副指挥直接负责,设置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与各施工队签订文明施工责任书,把文明施工责任落到实处。
11.1.2 制定及明确施工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文明施工自觉性,增强文明施工意识,树立企业形象。
11.1.3施工期间,紧紧依靠当地政府、认真了解、切实尊重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积极主动搞好民族团结。
11.1.4每旬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1.1.5制定严格、有效的奖罚措施,对文明施工做得好的部门和人员给予经济奖励和荣誉奖励。
11.1.6对执行文明施工出现不符合项的部门和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
11.1.7对不执行文明施工的,撤换其行政职务,且不允许再从事与文明施工有关的工作。
11.2.1临时设施设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生产及生活设施分片设置,房屋布局合理,符合消防、环保和卫生要求。做到场地平整、排水畅通。各种设施安装符合安全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查。各种福利设施、活动场所设置齐全,并有专人管理,为参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产和休息环境。
11.2.2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批准的平面布置图,认真搞好施工现场规划,做到布局合理,井然有序,减少植被破坏。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和排水设施规范、安全、可靠。对施工中破坏的植被,施工完后予以恢复。
11.2.3施工现场做到挂牌施工。设置工点标牌,标明工程项目概况、文明工地负责人、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工程规模、进度计划等;各级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一律戴胸卡上岗。现场机具、材料、成品及半成品堆放整齐,挂牌标识清楚。工程垃圾集中定点放置、定期外运。
11.2.4现场配备安全旗、安全标语、安全警示牌、事故警示板等标志,规范施工生产。施工所用机械设备、材料存放避免侵入铁路限界,且不影响交通。
11.2.5大型机械运输、行驶前,事先对既有公路的路面宽度、桥涵宽度及通过荷载进行调查,需加宽道路和加固桥涵时,先征得地方主管部门同意后再进行,车辆通过或施工结束后恢复原样,或按管理部门要求办理。
11.2.6施工机动车辆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在国道或地方道路上行驶,遵守地方政府及交警部门的管理规定,自觉维护交通秩序,文明驾驶,礼让三先,保证运输畅通和安全。
11.2.7对施工区域内的通信、排水等设施,施工前主动与主管部门联系,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护,并按要求进行改移或恢复。保证其正常使用。
11.2.8现场配备洒水车,施工现场及场内道路每天坚持洒水,对运输、储存易产生扬尘的物料用蓬布覆盖。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生产环境。
11.2.9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现场,机具材料及时返库,施工垃圾及时运走,做到“工完、料净、场清”。
11.3.1工地保证开水供应,不饮用生水;做到不污染水源,不浪费水。
11.3.2办公室、宿舍实行卫生值日制,定时清洁制。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卫生,做到无痰迹、烟头、纸屑等,提倡无烟办公室。所有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定时回收,集中处理。
11.3.3食堂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配备冰箱和消毒柜,专人管理,保持清洁卫生。炊事员持健康合格证和培训证上岗,并做到“三白”。定期进行消毒、防尘、灭蝇、灭鼠工作
11.3.4现场施工人员每六个月检查身体一次,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项目经理部办公室下设医疗保健室,工程队配保健员。医疗保健室的人员不定期地到施工队巡诊,及时解决一线施工人员的病痛。同时,与当地的卫生、医疗部门取得联系,便于掌握疫情,便于对重病人员的及时治疗。同时,大力宣传卫生常识,宣传社会传染病的危害。
11.4.1施工前走访当地文物主管部门,了解施工区文物分布情况,对重点分布段进行单独调查。
11.4.2开展学习和教育,开工前对职工进行文物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对古文物、古建筑的识别知识。认识到地上、地下文物都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据为己有。
11.4.3施工前对施工区域及周围的环境,进行认真勘查。对发现的古建筑物进行调查,规划需要施工防护的范围,会同产权单位共同商定加固防护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古建筑物不受损害,保持原貌。
11.4.4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在受保护的古建筑物附近施工时,采用人工作业,避免大型机械施工对古建筑物造成损害。
11.4.5在施工中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立即停工封闭现场,在派专人保护现场的同时,派人迅速通知建设单位和当地文物部门。经过文物部门处理后,再进行施工,确保祖国文化遗产不受侵害。
12.1 兑现民工工资等方面措施。
12.1.1 民工的工资标准和劳动条件
12.1.1.1 支付民工工资标准及遵守的劳动条件不低于该地区同类作业的现行标准和条件。
12.1.1.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劳务用工制度。
12.1.2 确保民工工资按时发放的措施
12.1.2.1及时和民工签定劳动合同,规范合同管理。
12.1.2.2每月根据工程完成情况,及时进行验工计价。
12.1.2.3加强项目上各级财务的管理,确保资金到位,并及时发放。
12.1.2.4施工队财务根据每月发放工资的时间,及时做好民工的工资表,把工资及时发放到民工的手中。
12.1.2.5项目经理部财务人员,每月对各施工队民工工资发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12.1.3 劳务遣返措施
安排并支付所用雇员和工人进入和退出工地的一切费用,并妥善安排好这些雇员、工人直至离开工地。
12.2 保护地下管线的措施
项目部地下管线保护小组由项目副经理任组长,工程技术部和安全检查工程师负责与地下管线所有者联系,并指导施工队的作好保护方案。施工队地下管线保护小组由施工队长负责,总工程师、安全检查工程师负责地下管线资料的整理和上报,并负责与项目部保护小组联系,制定保护方案,并负责监督保护方案的落实情况,施工队技术室负责地下管线的调查和现场标示,并将调查结果各施工队保护小组汇报,负责将制定的保护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并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
在涉及到通信电缆、信号电缆、地方光缆、输气管道等地下管线的地方施工时,开工前要与有关单位部门联系,了解原地下管线径路走向,并签定施工安全协定,会同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共同勘测现场,准确找出地下管线位置及走向,撒出白灰线并插设醒目标识,无法确定管线位置时,应人工开挖探缆沟,或使用地下触探仪,准确找出管线位置及走向,绘制详细的《地下管线布置图》,并设计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各种施工机械不准纵向碾压管线径路上部地面。需开挖的管线,施工安全负责人员会同有关部门人员紧盯现场,作业人员用铁锹小心挖土,一经挖出,马上检验,并进行签认,签认后即根据事先商定的防护措施进行防护,并派专人昼夜看守,交接班时书面交接。
靠近既有线和已查明有地下管线的地方,1米以内不允许使用机械开挖,采用人工开挖,在挖出的地下管线旁设置明显的警示牌,并向地下管线保护小组汇报,联系管线所有者,共同制定拆移方案。
附图一: xxx隧道平面布置图
杭州嘉意德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业内资深人士新兴组建而成。主营项目:为建筑行业信息化应用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业务方向为两大块:1,行业性站点(http://www.8wr.cn/),为建筑从业人士提供交流娱乐、资源下载、软件使用、资料查询、供求信息发布等网络服务;2,建筑软件开发(http://www.hzjyd.com/),为建筑单位、施工现场开发应用软件。 “好创意,好品德”一直是公司倡导的人文文化。我们注重人品,即:好品德;注重员工品味,尊重员工创意,即:好创意。
购买过施工组织设计大全的用户购买我公司任一款软件产品均按8折优惠!公司系列产品:
杭州嘉意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571-88980586 13735520851
网址:http://www.hzjyd.com
雅居云录(https://yajuyun.com) 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分户验收电子档案技术支持与二维码生成的领先平台,凭借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在住宅工程领域深受信赖,并荣获多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推荐。雅居云录分户验收二维码系统核心优势功能:1、智能房号清单:后台直观呈现房号位置列表,让管理一目了然。2、灵活验收模板:预置多地分户验收模板,同时支持个性化调整,满足多种需求。3、高效批量上传:支持PDF一键批量上传(100户),并兼具即时拍照上传功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4、一键二维码生成:全项目二维码秒速生成,提供在线预览与打包下载功能,操作流畅便捷。5、专业排版设计:为用户提供二维码的精美打印排版服务,免除用户自行排版的繁杂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