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述
1.工程概况:
微山湖污水处理厂未于山东省微山县西南部,小新河以西、南外环路以南、青山村以西,是实施南四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及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沿途水污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3.0公顷。主要污水处理工艺采用CAST工艺,由机械处理段(包括粗格栅、进水提升泵、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生物处理段(CAST生物池)、污泥处理段(储泥池和脱水机房)组成。污水处理规模为4万吨/日,处理后的水排入小新河,通过运河进入南四胡的排入南四湖的昭阳湖,部分回用于农灌。
本工程的招标施工项目: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站,旋流沉砂池,CAST生物池,储泥池。脱水机房,鼓风机房、配电室、阀门井等构筑物的施工及其自控、电气、工艺设备的安装。
2.地理、水文、气象及地质条件
微山县七道湾污水处理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水陆交通十分方便,东距薛城12.5公里,西临昭阳湖,南与江苏省铜山县接壤,北距济宁83公里。
微山县为北温带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干旱缺雨,夏季降水丰沛。年平均降雨量753.4mm,最热月平均气温31.4℃,最热月平均气温-6.0℃,最大冻土深度2.8m。
微山县域属淮河流域,地表水系主要有昭阳湖、老运河、航道河等。老运河、小新河分别从北至南穿过,是微山县重要的防洪、排涝河道。
污水厂厂址场地标高34.01m,静止水位埋深2.00-3.00m,表层地下水属承压类,含水层为埋深11.5-17.00m的中砂-砾砂层,颗粒较粗,渗透系数较大,为强透水层,地下水对钢筋砼无腐蚀性。
微山县浅部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黄河冲击层,主要为粘土、粉土及特细砂,承载力为111-200kpa。场区地层由上而下的地质构成:(1)人工填土层,厚约1-1.6m,主要是耕土和素填土,土质结构较差。(2)第四系新近冲积层,厚2.1-3.2m,埋深4.0m左右,主要是高压缩性的粉质粘土和粘土。(3)第四系冲积层,厚6.2-7.8m,埋深4-11.5m,(40第三系冲积层,厚5.3m,埋深11.50m左右,主要是压缩性土、粘土、粉质粘土、中砂。第四系冲积层粉质粘土水平分布均匀、稳定、强度较高,是拟建的CAST生物池良好的基础持力层。新近冲积层上部粉质粘土,土质较好,强度较高,水平分布均匀,是拟建的食堂、办公室、仓库等构筑物良好的浅基础持力层。
微山县属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区。
3.工期及质量目标
工程开竣工日期:2002年5月31日开工,2002年12月31日全部工程建设完成,工期为214天。
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4.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山东省设备成套招标中心提供的微山县污水处理及回用水工程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微山县污水处理及回用水工程》施工图。
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见各分部施工技术标准)。
二.总体施工方案及项目组织安排
1.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本工程采用平行施工,流水作业,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安装穿插进行,厂区工程分区域施工。充分考虑业主的工期和质量要求,做以下总体规划。
第一施工阶段:降水及基坑开挖
按照地质报告,场区静止水位埋深2.00-3.00m,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站、旋流沉砂池、CAST生物池、储泥池、回用水泵池等构筑物的基础较深,在基坑开挖前须降低地下水位。含水层埋深11.5-17.00m段为中砂-砾砂层,透水性较强,故采取深层井点降水的施工工艺降低底下水位。降水工序完成后,基坑采取大开挖的方式挖至构筑物基底设计标高。
鼓风机房、脱水机房、配电室等构筑物的基槽开挖,根据土质确定放坡系数,使用机械配合人工进行。
第二施工阶段:构建筑物工程施工
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规范规定进行厂区构建筑物的施工。
第三施工阶段,设备、电气、管道安装施工
在每一座构筑物完成后进行设备、管道的安装、流水作业。
2.施工总进度及形象进度
2.1施工总进度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总工期安排为2002年5月31日至2002年12月11日竣工。我公司采取措施比招标的计划工期提前20天完工。
第一阶段:降水及基坑开挖,从2002年5月31日至2002年7月10日;
第二阶段:构建筑物工程施工:从2002年7月1日至2002年11月15日;
第三阶段:设备、管道安装施工:从2002年10月5日至2002年12月11日;
2.2.形象进度
根据各施工阶段工程量大小和工序的交叉作业,确定合理的进度计划。施工进度图见附图01≤施工形象进度图≥、见附图02≤施工网络图≥。
2.3.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如果我方中标,我方承诺按招标文件中的工期开工,提前20天竣工。
该项目因工期要求紧,技术要求高,工程量大,考虑到施工机具的合理有效投入,施工中各构筑物能产生相互影响,对工期目标实现造成很大困难,我方将充分发挥专业队伍,配套齐全,机械化施工水平高的优势,前期工作做到三快,即: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在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安排、全面展开的原则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保证在计划的工期内完成该项目的施工任务,具体措施如下:
2.3.1组织措施
在投标过程中即进行项目经理部的人员组织、机构建立。对该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保养,落实材料的产地和供应情况,做到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能按需要及时供应到位。
2.3.2管理措施
2.3.2.1 加强对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对工程计划进行细化,编制重要单体构筑物的网络施工计划,保证关键工序的计划落实。
2.3.2.2实行工期的目标管理,将计划目标层层分解,分解到各工序各部位,具体落实到人,实行经济承包,将罚兑现,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3技术保证措施
2.3.3.1确保机械设备和劳动力投入,备足机械设备易损件,备好发电机,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根据工程需要,可再调入机械设备和劳动力,进一步加强施工力量,加快施工进度。
2.3.3.2外部环境允许条件下,组织夜间施工。
2.3.3.3严格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避免发生质量事故,影响施工进度。
2.3.3.4若遇不可预见情况,发生工期延误,要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加班加点实现工期目标。
2.3.3.5对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施工项目,在工程开工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仓促开工后,施工方法不当,施工准备不足,使施工不能连续野生,造成浪费,影响进度。
2.3.3.6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要密切配合,土建施工尽快给设备安装提供工作面,设备安装提前介入施工穿插进行,条件成熟立即组织设备安装。
2.3.3.6.1整个合同期间,施工单位定期或根据监理工程师要求,安排内部协调会,协调土建与安装施工中存在的交叉问题。
2.3.3.6.2施工前,土建与安装各负责人,将图纸存在交叉,配合的问题,写成书面文件,供项目部成员共同讨论,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进行。
2.3.3.6.3根据工程总进度计划,分别绘制土建与安装施工网络计划,在工程开始阶段土建为主,安装单位密切配合。
2.3.3.6.4土建每一工序施工前,要通知安装分部,进行施工准备,安装随时准备配合,每一工序结束后,由项目部组织土建与安装双方共同验收,双方确认无误,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3.3.6.5预埋件的埋设,由土建和安装分部共同定位,经项目监理确认后再施工。
2.3.3.6.6施工中发生问题,需报项目经理统一协调。
2.3.3.6.7工程中发生设计变更,项目部必须同时通知土建与安装双方,以便各方做好变更准备。
2.3.3.6.8协调好与施工外部环境的关系,组织好施工用的用水、用电,防止因断水、断电影响施工进度,并协调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2.4施工总平面规划
2.4.1临设规划
临时设施主要包括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临时道路等,根据工程需要主要设以下几个部门区域:项目部办公室、机械设备存放区、搅拌站(包括砂、石、水泥、存放区、贮水池),模板存放加工区、钢筋存放加工区。另外为方便车辆运输,在厂区内要修筑6M宽的临时道路。以上规划见附图01《临设规划总平面图》。需要硬化的场地结构见附图《硬化结构图》。
2.4.2现场用水、用电规划
依照节约用水的原则,严格控制水量,敷设管道安装水表,定量配给,根据本工程的需要,满足每天300M3的供用量。
根据现场提供的用电位置,在原有供电线路接线,设立线杆,并为在意外断电时确保工程正常施工,现场配备两台120KW的发电机组。现场水电设置见附图01《临设规划总平面图》。
3.施工组织机构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拟由主持承建过两座大型污水处理厂的项目经理为主,配置具有相似污水处理厂建筑,安装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术等级的技术工人,组建项目部,建立健全各项保证体系,在政策上给予特别倾向与支持,确保本工程按期优质地完成。
3.1施工组织设置
3.1.1组织机构施工组织机构形式见下图
3.1.2项目经理部各部门职责、功能
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外协调、文明施工、施工安全和后勤保障工作。
计划经营部主要负责整体计划、月度计划的编制和落实,工程量统计,各分部工程的预算和结算及合同管理工作。
技术质量部主要负责总体施工方案和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的编制,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与验收、技术难题的攻关。
材料设备部负责材料设备的采购、调度和设备运转情况的检查。
财务核算部负责财务和成本核算工作。
中心试验室负责建筑用材料、砼配比的试验、检验工作。
各施工项目分部具体组织各自工程项目的施工、编制、工程周、月计划,制定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组织工序交底和工序质量检查验收。构筑物项目分部的施工内容: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站,旋流沉砂池,CAST生物池,储泥池。脱水机房,鼓风机房、配电室、阀门井的施工。设备安装项目分部的施工内容:各构筑物的设备、电气、自动控制的安装。
4.劳动力计划
我方拟投入一支施工组织管理水平高、技术熟练,曾参加过两座(日处理10万吨污水)大型污水处理厂施工的管理人员及施工队伍。
劳动力组织见附表
5.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具、设备计划
我方集中以前污水处理厂建设中使用的优良专业设备投入到本工程中,以满足工程进度与质量要求。
5.1机械设备:见附表。
5.2化验仪器设备:见附表。
6.施工准备
认真学习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规程标准,并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整理记录,请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结合本工程特点,总结以往污水处理厂施工经验,确定重点工序的施工方法。
进行用电负荷计算,绘制临时用电平面图,编制临时施工用电组织设计。
编制工程进度计划,根据工期要求及土建与其它影响安装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穿叉施工安排,做好工序衔接。
编制单位工程施工概算,主要内容有业主供货计划,材料需用量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设备、机具使用计划,预制加工计划。
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目标,并与施工班组签定质量目标责任书,安全目标责任书,文明施工目标责任书。
根据业主施工总平面规划要求,确定工程临设搭建场地。
三.主要构建筑物施工方案:
1.施工组织安排、机械设备
根据总体组织安排,主要构筑物施工项目分部组织形式如下:
根据现场和工程量的实际情况,我方拟设置一个砼搅拌站,具体布置见平面布置图。
施工计划安排见总的形象进度图。
施工机械设备:
我方拟投入本工程的机械设备见附表
2.施工中采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无粘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T92-93)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2》。
《全国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92)。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214-89)。
《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84)。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87)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JGJ55-81)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79)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79)
《地面与楼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5-83)
《卫生陶瓷》(GB3183-82)
《陶瓷地砖试验方法》(GB2583-81)
《瓷砖规范及连接尺寸》(GB6953-86)。
《砌筑水泥》(GB3183-82)。
《粗细骨料试验方法》(GB2842-81)。
《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3-83)。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5-83)
《屋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7-83)。
《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GB1931-80)。
《建筑安装工程验收及评价标准》(GBJ300-88)
《建筑工程验收及评价标准》(GBJ301-88)
《建筑木门窗装配及安装质量标准》(GBJ2200P2301-91)
《楼地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BJ209-83)。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3.施工程序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特点,采用分区段平行施工,按专业流水作业,小型构建筑物穿插施工,采取由下至上,由深至浅,由内至外的施工顺序,以氧化沟、终沉池、接触池,厂区管道道路为主线贯穿整个施工的始末。在防渗、防漏要求上对支模用的穿墙螺栓采用止水环防漏,对砼池壁与底板相交自采用止水钢板,防渗对砼采用合理的级配提高砼的密实度。
钢筋砼构筑物(包括:CAST生物池、旋流沉砂池、储泥池、回用水泵池池)施工程序如下:
测量放线→井点降水、地坑开挖→垫层砼施工→底板砼施工→池壁砼施工(包括走道板上部附属结构物)
其中在CAST生物池底板、池壁施工中按照伸缩缝设计分五段施工,从一侧按顺序完成每个伸缩缝段。
框架钢筋砼(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站)施工程序如下:
测量放线→井点降水、地坑开挖→下部池体施工→框架柱施工→上部房屋墙体施工→内外墙装修
建筑物(鼓风机房、脱水机房、配电室)的施工程序如下:
测量放线→基槽开挖→基础施工→框架施工→ 墙体施工→内外墙装饰
4.施工测量:
4.1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及要求
测量工作必须走在各项施工工作的前面,确保测设的准确性是施工质量的保证,是创优良级工程的前提。施工前复测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做到准确无误。测量工程师要编制测量控制方案,根据各构筑物和建筑物的需要,加密测量控制网,并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复核,对部位放线,测量员要多检查勤复检。
4.2平面位置控制
4.2.1方形池平面位置
4.2.1.1施测前对控制点进行复核,确保控制点无误。
4.2.1.2利用所布设的导线网上的就近点,首先布置纵横方格依照构筑物池壁及纵横中心线、纵向隔墙、横向隔墙相互交叉组成的方格网线,在基础上把整个方格网和两个相邻边平移1.0M,并在另两侧各补一条边(池中心向外移1.0M)作为施工控制点(线)。在每条线的两端不易破坏且易保护稳定自设置控制点。为便于人大的布局上提高控制点(线)的精度,将的控制线的控制点与闭合导线控制网进行联测闭合校核,使这些方格网精确控制构筑物平面位置。
4.2.1.3由于构筑物不可能同时施工,若有已施工完的影响未施工的施工放线,这样要求在轴线栓桩时,每侧栓桩点不少于三个点,即有利于检核或一侧不通视时,也能用同一侧的轴线点放线。
4.2.1.4由于墙体太高,地面控制点太低,视线受阻而满足不了确定池顶的平面位置,必须把控制点加高才能进行测量控制。控制点的加高采用砌高台作为高构筑物的控制点。
4.2.2圆弧池体平面位置
4.2.2.1中心点位测放利用所布设的导线网上的就近点,用两台经纬仪或中子全站仪进行交会施测,并复核,进行栓桩,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将中心点位栓于底板上,并再次复核中心点位。
4.2.2.2壁板放样
利用中心点用钢尺直接拉出半径R。弹线,池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池壁线位进行复测。
4.3高程控制
4.3.1在适当位置引设闭合水准点,以满足施工要求,其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4.3.2水准点应每月复核二次,以保证施工测量水准点不致因外界破坏、沉陷而影响施工质量。测量复核结果应符合规范要求。
4.3.3基槽开挖、垫层、底板施工时应将水准点引到施工范围以外。
4.3.4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可将水准点引设到底板混凝土上。
4.3.5为了能控制池顶标高,可加设较高水准点,再用三角水准高程测量进行复核,以保证高程控制的精度。
4.4沉降观测
4.4.1在整个施工期,对构筑物施工按设计或要求设置沉降观察点,由于构筑物较大,观察点按照《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附录的要求制作和设置,每周进行一次观测。
4.4.2沉降观测固定专用仪器,专人测量、专人复核、沉降观察记录一式两份,由专人整理保管并保存测量记录手薄,以便查核。竣工交付使用时,为专门资料向建设单位移交,以便建设单位继续进行长期观察。
4.5建筑物测量
4.5.1根据控制网的就近控制点,测设建筑物外墙轴线交点,依此放设建筑物其他轴线,并设置龙门板控制轴线,并加以保护,作为每层放线的依据。
4.5.2.1各轴线每层均应由一个控制桩点向上引测,经过校正后方可进行下工序。
4.5.3由现场已知水准点引入,设置两个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应用闭合导线引入并复核无误方可使用。
4.5.4根据现场水准点在每层间用水准仪将每道墙体测出+500MM的标高控制线,作为地面、顶棚标高控制线,每层的标高偏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不得超标。
5.地上、地下管线、设施保护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地下、地上管线、设施的资料,在构筑物基坑管线沟槽开挖之前,人工挖探坑,找出地下管线、设施的具体位置,位于构筑物位置的地下管线,设施主动联系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迁移,对构筑物工程设有妨碍的管线、设施,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保护,并且设置醒目标志,严禁在工程施工中破坏,并且安排专人负责其安全。
6.井点降水、基坑(槽)开挖
根据地质报告,场区地平高程在34m左右,静止水位埋深2.0-3.0m,表层底下水属承压类,含水层埋深11.5-17.0m段中砂-砾砂层,颗粒较粗,渗透系数较大,为强透水层。厂区内的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站、旋流沉砂池、CAST生物池、储泥池、回用水泵池等构筑物基础标高在27.8-31.5m之间,在基坑开挖前须进行降水施工,将地下水位降至标高25.0m。选择采用井点降水的施工工艺。在以上所属的每个构筑物四周,距离基础边线8m处建降水井,降水井间距10米,井深13米左右,均匀布设。使用8台钻机同时施工,四台空压机配合洗井,6月14日完成全部钻井与洗井工作,6月15日开始挂潜水泵形成连续降水封闭圈,7月2日降至设计高程。排出的地下水经实验室检测,如符合施工用水技术要求可用作施工用水,若不符合要求则排入周边河道中。
井点降水在砼构筑物施工过程中不能间断,并定时检测底下水位高程,直至施工完毕完成完成回填后方可停止。
厂区内的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站、旋流沉砂池、CAST生物池、储泥池、回用水泵池等构筑物基坑在降水预定高程后采取大开挖的方式,开挖宽度范围沿基础外边缘外放1米。开挖时设置施工坡道以方便运输车辆的进出。在基坑的四周设置排水槽,并间隔一定距离挖一个集水井,采用潜水泵提水外排雨水。开挖时,使用水准仪,测量高程,严禁超挖,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30CM处,剩余的30CM土方,人工配合小型推土机挖除。
厂区内的砖混框架结构的构筑物:脱水机房、配电室、鼓风机房等的基槽开挖仍采用机械开挖的方式,开挖宽度范围沿基础外边缘外放2M,现场使用水准仪控制高程,严禁超挖,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30M处,剩余的土方人工开挖。
根据基坑开挖的工程量,安排4台松下PC-300挖掘机,20台斯太尔20T运输车将挖出的土外运或运至建设单位指定地点。
开挖基坑坡度按照有关设计及技术规范规定执行,如因相邻构筑物基坑开挖不能达到规定的坡度,采取草袋围堰的方式支护边坡。
基坑(槽)开挖完成后,使用18吨压路机,电动打夯机配合,碾压基底,密实度大于95%。
7.垫层施工
在地基处理完成后,粗格栅及进水泵房、旋流沉砂池、CAST生物池、储泥池、回用水泵池等构筑物按照设计的平面尺寸,测放出边线,使用组合钢模,按要求浇筑垫层混凝土。
8.钢筋施工
8.1钢筋质量要求:
8.1.1钢筋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8.1.2钢筋出厂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进场后应取样到监理工程师指定单位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8.1.3钢筋在场内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规格、牌号及生产厂家分别挂牌堆放,存放台高于地面30cm,上盖覆物以免锈蚀,钢筋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不得施用。
8.2钢筋加工:
8.2.1钢筋加工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8.2.2钢筋表面应干净、无损伤、无油污、无锈蚀方可使用。
8.2.3钢筋加工前应平直无弯曲,否则应进行平直后再用。
8.2.4钢筋的加工450弯折1350、900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要用弯曲机操作以保证质量。
8.2.5钢筋下料要精打细算,合理配料,既要保证质量又能节约材料。
8.3钢筋焊接:
8.3.1钢筋焊接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直径大于16的钢筋采用闪光对焊。
8.3.2钢筋焊接前须先进行试焊,按规定制作试件、试焊件应送监理工程师指定的检测试验单位,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施工。
8.3.3焊工需有焊工合格证,必须持证上岗。
8.3.4钢筋的焊接质量要专人负责检查,其质量应符合设计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的要求,并作好焊接原始记录,凡焊接质量不合格者必须返工。
8.3.5钢筋骨架的点焊、钢筋网点焊,应符合设计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的要求,焊接骨架的所有钢筋相交点必须焊,但不能咬肉影响质量。
8.4钢筋安装:
8.4.1底板钢筋施工:
8.4.1.1按施工图将钢筋放在混凝土垫层上,用油漆划出钢筋的设计位置。
8.4.1.2按顺序抬运,先下层钢筋入模,调整好钢筋位置进行绑扎,检查位置、间距、根数符合要求后点焊成型。
8.4.1.3按设计、规范要求和保护层厚度,制作水泥垫块,并且强度不小于规定。用水泥垫块将钢筋垫好,其纵横向间距不大于1.0m。
8.4.1.4上层钢筋入模前先用钢筋制作马凳,马凳按2m的距离放置,马凳、脚放在垫块上,马凳顶面高程即为上层钢筋最下面钢筋的底面高。
8.4.1.5预留孔洞处钢筋采用“Z”型联系筋焊成框架。
8.4.1.6在绑扎底层筋同时,加固支撑池壁竖向钢筋的钢管支架也应同步进行。待底层筋绑扎完成后,安放池壁的竖筋,通过钢管支架固定竖向筋。
8.4.1.7马凳筋就位后绑扎顶层钢筋网片与池壁竖向筋连接固定,在绑扎顶层筋时,一定注意平行池壁的水平向的钢筋紧靠竖向筋。
8.4.1.8按施工图将壁板竖向钢筋,放在混凝土垫层上,用油漆划线,在施工区内设满堂支架固定钢筋。
8.4.1.9按池壁施工图,将钢筋对号入模定位。各竖向筋下部同底板上下层筋连接绑扎定位。底板以上60cm高池壁钢筋用水平筋绑扎成型,每相距1m左右同竖筋点焊连接构成一立体骨架。
8.4.1.10检查整理池壁钢筋,钢筋符合设计要求做好原始记录,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8.4.1.11用垫块将竖向筋垫牢。绑扎固定伸缩缝钢筋。
8.4.1.12池壁底板钢筋接头应互相错开,在同一断面内接头数不超过50%。
8.4.2壁板钢筋安装:
8.4.2.1清理钢筋上的污物。
8.4.2.2整理、调整钢筋间距位置。
8.4.2.3进行池壁横向筋的绑扎工作。
8.4.2.4池壁采用绑扎搭接,以便于施工,搭接长度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施工,并在钢筋搭接处,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8.4.2.5为控制池壁间距,在两片钢筋网间加Φ14@100联系筋,成梅花状布置,以保证保护层的准确性。
8.4.2.6绑扎池壁时,应在两侧支设门型架,禁止踏在钢筋上进行绑扎。
8.4.2.7其他部分钢筋预埋。
8.4.2.8预埋管件、预留洞位置按设计图留出。
8.4.2.9绑扎伸缩缝钢筋。
8.4.2.10检查验收合格后,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9.模板工程
砼构筑物采用组合钢模板,特殊位置使用钢木模板或木模板,使用钢管支架,圆形按照设计的半径尺寸将钢管弯成符合要求的弧度进行支立,加固。
9.1模板材料要求。
没有损坏的钢模,并且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光滑度,满足施工要求。
9.2底板模板施工
在支立底模板的同时,支立50cm高的池壁模板和中心预留孔洞模板。
9.2.1中心预留洞模板的支设
中心预留洞模板采用木模,根据设计尺寸加固完毕后,直接安装,并在其背面采用15×15方木加设三道龙骨,并用短管斜撑加固。底部利用焊有止水片的“U”型筋托位,避免下沉。
9.2.2底板边模的支设
底板边模采用钢模拼装形式,每两块钢模之间加海绵压条,并用两个M12螺栓和三个U型卡连接,整体用两道钢管连成一体,并在背侧支立钢管支架,做为边模支撑,利用钢筋桩(间距1m)支撑。
9.2.3 50cm池壁模板支设
9.2.3.1 50cm池壁模板采用模板拼装,并用M12螺栓连成整体。
9.2.3.2将穿心螺栓中间焊止水钢片(40x40mm),与螺栓圆周满焊止水放漏。
9.2.3.3在底板顶层筋与吊模模板间加垫块,保证保护层符合设计质量要求。
9.2.3.4在池壁外侧支立钢管支架,安装模板,通过穿心螺栓将内外模连成一体,利用钢管支架调整模板就位并加固。
9.2.4模板结构要保证结构物的设计几何尺寸不变形。
9.2.5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脱模剂作为隔离剂。
9.2.6模板安装好后,复测轴线位置和高程,应满足设计要求。
9.2.7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垫块厚度一定要符合要求,每平方米面积上不少于1块,垫块要绑牢在钢筋上,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会脱落。
9.2.8模板的拆除依照有关规范或监理要求进行。拆模时先松开螺栓,拆去部分上层支架铁管后,再卸去模卡,轻轻将模板分块拆下,不要把混凝土表面或边角拆坏。最后拆下层的支架,钢管分次拆除以保安全。拆下的钢管要清理后保管堆放。
9.2.9泥斗处模板采用砖砌模,沟槽内回填石粉。
9.2.10检查预埋件、预留孔洞、橡胶止水带位置是否准确、牢固。固定形式见钢筋、施工缝中有关条款。
9.3.池壁模板施工
9.3.1立模前的准备工作
9.3.1.1安装预埋套管,采用套管防水法设止水环,按设计、规范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安装,套管两端设胶板或粘塑料泡膜,以防漏浆。
9.3.1.2安预留洞木模板,模板两端设海绵止浆,以防漏浆。其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9.3.2池壁采用组合钢模板,用Ф50钢管作水平杆和直立杆。按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设计施工。钢模一般采用300×1200,拼装其水平向用两根Ф50钢管为一排,间距60cm,直立杆用两根Ф50钢管为一排,间距90cm。钢模间对拉螺栓其上下左右间距70cm。详见附图《模板加固支撑示意图》
9.3.3施工过程中要必须保证模板的几何尺寸,保持稳定不变不位移。详见附图《侧墙模板组装示意图》。施工须采取以下措施:
9.3.3.1模板拟采用钢模,错缝组拼上满卡,缝间夹止浆条严禁漏浆。
9.3.3.2直立铁管要垂直,下部要立在坚实的地基或方木上。
9.3.3.3铁管的接头及水平和垂直的联接,管接端要平直密接,每接点不少于两个扣件,以防滑移。
9.3.3.4联接螺栓要上紧,架立管要横平竖直,保证整体稳定。
9.3.4池壁在底板以上50cm处设置一道水平施工缝,水平施工缝设止水钢板防止接缝漏水,钢板止水如下图所示。
9.3.5将50cm池壁处理干净,夹垫止浆条,以保证与上层模板间的紧密性,防止漏浆现象的发生。
9.3.6池壁模板安装一侧模板后,再分层安装另一侧模板,以便调整模板间距及控制支立的准确性。
9.3.7内壁支立的同时,利用对拉螺栓连接固定,保证模板的整体性,在钢筋与模板间夹垫木质垫块,确保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9.3.8拉杆间距由施工图计算确定。
9.3.9用带孔模板联接拉杆。
9.3.10模板的横向支撑与斜撑与钢管框架相结合,在安装模板的同时,钢管框架也随之架立。
9.3.11模板下端要留出污口,将模内污物清除后再堵上。
9.3.12检查模板几何尺寸轴线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施工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9.3.13模板在预埋钢筋位置钻孔,预埋筋伸出,将孔堵好防止漏浆。
9.4.模板支撑固定根据施工图计算确定。
10.混凝土施工
10.1混凝土的生产
10.1.1混凝土所用的材料进场后应按规定进行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不能进入现场。
10.1.2混凝土的配比必须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施工。
10.1.3外加剂根据产品性能要求直接加入或预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溶液用水质量应自拌合水中扣除。
10.1.4机械拌合时间应大于2分钟,要求混凝土拌合均匀,塌落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搅拌和浇筑现场要专人测混凝土塌落度。
10.1.5混凝土在入模前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塌落度有损失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搅拌均匀后再用。
10.1.6 应按时校正混凝土拌和站计量系统,保证混凝土的投料准确。
10.2.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
10.2.1底板混凝土浇筑前的检查,验收准备工作:
10.2.1.1将模板内的污物吹洗干净,垫层表面要洒水保持湿润,但表面不能有积水。
10.2.1.2认真检查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钢筋及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检查伸缩缝止水带是否牢固正确。
10.2.1.3设好底板高程控制桩:用Ф12钢筋作控制桩,其下端点焊在马凳上,桩顶端高出底板表面2cm,底板抹平后敲掉高程控制桩。
10.2.1.4将具体的实施浇筑底板方案、操作方法、质量要求向施工操作人员技术交底。
10.2.2混凝土拌合、运输
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用混凝土拖式泵泵送或汽车泵送到浇筑部位。
10.2.2.1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输送混凝土的泵能连续工作,使混凝土连续浇筑。
10.2.2.2在泵送过程中,输送管道要直,坡度平顺,转弯要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堵管。
10.2.2.3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造成堵管。
10.2.2.4向泵车内送混凝土时,应由专人负责将混凝土内的杂物拣出。
10.2.2.5由于泵送距离较远,管道经过的场地一定要平整密实,无过大的起伏,严禁过往车辆直接在泵管上通过。
10.2.2.6泵管不宜直接放在模板上或钢筋上,应放在高于模板钢筋的脚手架上。
10.2.2.7泵管位置要和浇筑顺序方法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以保证施工的顺利。
10.2.2.8当泵送间歇时,每隔10~15分钟应使管内混凝土活动一次,以防砼同管道粘接。当间歇超过45分钟以上时或当混凝土出现离析卡管时,应立即停止浇筑,用以冲洗管道内混凝土后,再重新开始浇筑。
10.2.2.9泵送混凝土因布管活动范围有限,在大面积浇筑时须合理分段施工。
10.2.2.10混凝土浇筑宜分层每层厚度30cm左右。按浇筑方向先自底板的一端开始,由低处开始浇筑。
10.2.2.11当下层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时,绝对不允许铺筑上层混凝土。
10.2.3混凝土振捣
下层混凝土用插入式振动器,上层混凝土用插入式振动器和平板式振动器,表面振实找平以平板式振动器为主。
10.2.3.1用插入式振捣器,要快插慢拔垂直插入混凝土中,靠近模板振捣混凝土振捣棒与棒之间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即10cm为宜,混凝土振捣棒与棒间移动距离30cm,成梅花状插入。设专人负责,定部位振捣,尤其加强二次振捣,以不出现气泡为止,并用平板式振捣器拖平。
10.2.3.2当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cm,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密实。
10.2.3.3在混凝土相交处要加强管理仔细振捣密实。
10.2.3.4严禁振动器碰撞钢筋、预埋件、预埋管、对拉螺栓、伸缩缝止水带等。
10.2.3.5混凝土密实的标志,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出气泡,表面不露碎石,表面呈平坦泛浆。
10.2.3.6振捣好的混凝土表面不应出现泌水现象。
10.2.3.7混凝土要随铺随振,层层振捣密实。
10.2.4底板上50cm高池壁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底板时浇筑50cm高池壁,这样可以使底板和池壁连接良好,保证了池壁与底板相交处的质量,有利于相交处受力。但施工缝不宜留置过高以防出现烂根现象,造成质量隐患。
10.2.4.1应在池壁处的底板混凝土浇筑1.5~2.0小时后浇筑,施工时可视具体情况确定。
10.2.4.2混凝土入模用簸箕或扣锨,不宜直接泵送入模。
10.2.4.3混凝土振捣用插入式振捣器。
10.2.4.4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要注意底板与池壁相接处的混凝土密实,防止混凝土自模板底部翻出,施工中应采用塌落度较小的混凝土。振捣时间不要过长,必要时辅以人工插捣,或采用底板上加盖板的办法。总之,要保证池壁与底板相交处的质量。
10.2.5混凝土抹平
首先是在混凝土初凝前多次抹平(不得少于3次),可以消除因混凝土收缩沉降产生的裂纹。
再是保证混凝土的表面平整、高程、坡度符合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施工中应组织一定数量的技术水平较高抹工负责这一工作。
10.2.6养护:施工中在初凝时间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保持表面湿润,当终凝后采用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有防水要求的不少于14天。
10.2.7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应有木工、钢筋工等值班,当发现模板漏浆变形,支架移位、钢筋、预留孔洞变位应立即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完后应立即对池壁轴线进行复测,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对伸缩缝止水带、施工缝止水钢板检查整理符合设计施工要求。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蹋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10.3.池壁混凝土浇筑施工
施工程序如下:
10.3.1准备工作
10.3.1.1搭浇筑混凝土平台,混凝土平台利用模板支架作支撑时,要进行检查确定保稳定牢固后方可采用,否则要进行加固。平台用组合钢模或木板上铺铁板,工作台宽度要适合。
10.3.1.2准备铁锨、捣钎。
10.3.1.3准备工作灯、反光镜、观察混凝土入模情况。
10.3.1.4准备轴径Ф50和Ф30的插入式振捣器。
10.3.1.5对参加施工的技术人员、工人进行现场施工技术培训和岗位职责的分工。
10.3.1.6安全保护措施及时准备,池壁顶四周架设护栏,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架设工作梯并设护拦,高4.0m处设安全网。
10.3.2混凝土入模:混凝土入模时应保证混凝土的塌落度,符合要求和不离析。
10.3.2.1混凝土由泵送进入模板内,均匀分层下灰,每层厚30cm。
10.3.2.2下混凝土时用放入模内的工作灯或反光镜观察混凝土入模厚度,分层流动,振捣密实情况。
10.3.2.3全池壁要水平分层下混凝土,每层厚30cm。不准出现较大的高低差。
10.3.2.4粘在钢筋上的混凝土要随时清落,不准凝结成块。
10.3.2.5水平施工缝要保持干净,按设计要求安装止水钢板。
10.3.3混凝土振捣
10.3.3.1混凝土振捣要专人负责,每台振动器配两人,一人管振,一人管灯,两人可以轮流作业,严禁在没有照明条件下振捣混凝土。
10.3.3.2采用分区振捣,每区长5~6m,两区相接处交叉一米以上以防漏震,每区负责人对此处应预以重视,设监振人员2名。
10.3.3.3振捣应快插慢拔,保证振捣时间。在模板处棒与模板间距约10cm,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棒与棒间距不大于30cm。
10.3.3.4振捣棒进入下层混凝土中5cm以使上下层混凝土密切结合。
10.3.3.5预埋管、预留洞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钢筋密集处用Ф30棒捣实。转角处要加强振捣交叉振捣。
10.3.3.6要分层振捣,层层密实,该层不密实不准下混凝土。混凝土密实的标准,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无碎石,外露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经技术员检查为准。
10.3.3.7混凝土浇筑距顶面高程70cm左右时,应适当降低混凝土塌落度,并要加强振捣或辅以人工捣固,以防表面砂浆集中或过厚而出现裂纹。
10.3.3.8混凝土浇筑中,钢筋、木工要有人值班,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10.3.3.9设复振负责人2名,配模板工6人,用木锤敲击模板,检查是否有漏振、空洞现象,并及时补救。
10.3.3.10模板工6人,准备好工具、材料,检查模板螺栓接缝,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补救。
10.3.3.11气温高的季节会因升温高而引起钢模膨胀,因此要向钢模板上洒水降温。
10.3.3.1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和浇完后要对模板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0.3.4抹平
混凝土浇筑完时,应立即将表面抹压平整,在混凝土初凝前应多次抹平不少于三次,以消除裂纹。
10.3.5养护
混凝土初凝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护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终凝后洒水养护。拆模后以养护液养护,养护时间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办理。
11特殊部位和建筑物施工
11.1钢筋混凝土立柱:
11.1.1浇筑垫层混凝土,机械拌合、人力运输振捣实混凝土,表面抹平养生。
11.1.2放样绑扎柱基钢筋和柱自身钢筋绑扎点焊成型,设保护层垫块。
11.1.3模板用组合钢模和立柱夹箍拼装成型,四周用Ф50钢管作支架,保证模板的稳定和位置正确。
11.1.4立模前将水平施工缝凿毛清洗保持湿润。
11.1.5模板立好后,要复测检查验收符合设计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11.1.6混凝土浇筑方法和养护同池壁施工。
11.1.7达到拆模要求后,先拆支架,轻轻脱模,保证结构物边角完整美观。
11.2.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站、旋流沉砂池等的施工
该几项工程同池壁连为一体,应在池壁完工后再按顺序施工。
11.2.1施工支架:根据结构物距地面高度的不同,可采用木支架或门架代替钢支架,由立柱水平撑,剪刀撑组合成稳定的结构体系,地基要坚实,上面再浇筑15cm厚C15混凝土。
11.2.2底模:采用钢模同支架连牢。
11.2.3按施工图绑扎底板钢筋,验收合格后再绑扎侧壁钢筋,其施工方法工艺,要求同池壁底板钢筋施工方法,注意整理好预埋钢筋。
11.2.4立侧壁模板:模板以组合钢模板为主,部分为木模。施工方法工艺,要求同池壁模板。立模前先将同池壁相接部分的混凝土凿毛清洗,按施工缝处理。
11.2.5浇筑混凝土:
11.2.5.1当混凝土由泵送到浇筑平台上,由人力车运送到位,用铁锨入模时要先拌合一下,以免离析。
11.2.5.2用铁锨将混凝土扣入漏斗内,漏斗下口装有Ф15cm布管,布管下口距混凝土浇筑面不大于2m。注意布管和漏斗要挂牢,严防掉落在池壁中,布管要先浸湿后再使用。
11.2.5.3其余混凝土施工方法按池壁混凝土浇筑的方法组织施工。
11.2.6养护:初凝后用塑料薄膜覆盖终凝后撒水养护或用养护液养护。
11.2.7拆模:当混凝土强度达到75%可先拆侧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再拆支架和底模。支架拆除要分2-3次落架,要对称平衡卸落,严禁结构受力不均匀。
11.3.流水渠
11.3.1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模板支撑排架要求进行设计计算,以钢管为主要支撑材料,上下丝托为调整至设计标高。100×100方木为底,拼装钢模达到平整、清洁、稳固。
11.3.2模板材料及形状:该模板以普通组合钢模为主进行拼装,在水平拐角或曲线外采用木模制作和角模拼装的方法。木模材料选用优质松木为底,三合胶板为贴面,表面平整光滑,表面涂刷清柒,使用时涂刷脱模剂。普通组合钢模板表面抛光后涂刷脱模剂等方法,达到拆模迅速,表面光滑平整。
11.3.3因流水渠附近池壁钢筋绑扎完毕,为使钢筋使持原型状,达到钢筋质量要求,不变形不走位等,模板拼装时尽量在工作台上拼装成片,并用双钢管紧固。整体拼装时,其与钢筋间加预制混凝土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11.3.4当流水渠钢筋在底模上绑扎及焊接完毕后,渠壁模板开始拼装,拼装顺序可由中间向两端拼装排放,以达到累积误差在拐角处消除,进水闸门流量分配口以及落水口在模板拼装时,采用木模进行,达到一次浇筑成型,内外模板间距,由对拉片固定控制,且安装间距双向不大于600mm,模板由Ф50钢管、双排双向紧固成型,并采用吊模式,吊模由两侧竖向钢管与横向钢管连接,并有斜向钢管支撑紧固。
11.3.5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按前述方法组织施工。
11.3.6当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内外模可拆除,混凝土表面应光滑,拆模后应在对拉片根部凿去20mm左右,切断对拉片,并以高标号砂浆加膨胀水泥砂浆补实。
11.3.7预埋件在钢筋绑扎后进行,绑扎或焊接其位置要求精确,焊接牢固,拆模后复核预埋件位置。
11.4.管道渠
11.4.1模板采用普通组合钢模板、异形角模、优质松木等。
11.4.2底板支撑排架采用Ф50钢管,上下丝托调整,100×100方木等。
11.4.3支架形式:采用钢管横跨流水口形式,由竖向钢管在池壁两侧,上下丝托调节高度,横向钢管与之连接。利用原止水片和螺栓做斜支撑,从而达到左右稳定,利用高于模板的竖向钢管做内模吊支架,并设有交叉管以便稳定。
11.4.4组合模板与木板按设计尺寸拼装后,用Ф50双排双向钢管坚固内外池壁模板,并设有对拉片控制池壁厚度,模板与钢筋间设有混凝土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底板在横向钢管与铺放方木,在方木上铺放组合模板并与设计尺寸相同。
11.4.5预埋件
根据设计要求,测量出准确位置,在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焊接,并加固稳定,拆模后进行复核。
11.5.檐板施工
11.5.1搭接钢管支架后进行钢筋绑扎。
11.5.2模板采用小型钢模板拼装,调整加固,必须保证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进行混凝土浇注。
11.6.走道平台板施工
11.6.1钢管架支立完毕后,在支架顶层钢管放出中线及测出高程后,支立走道平台板模板。
11.6.2走道平台板钢模板采用小钢模拼装形式。在顶层钢管框架上加设水平钢管,上面铺垫100×100横纵两层方木,调整高度,支立沿板模板,并在两侧用1m短钢管支撑,顶部用钢管对拉,保证模板受力的整体性,在两侧防护体用对拉片使内外两侧模板连成一个整体,并在内侧加钢管斜撑,将对拉片焊接在池壁立筋上,作为内侧模板的竖向支撑,防止模板下沉。
11.6.3模板支立,调整完毕,复测中线、高程及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钢筋的绑扎。
11.6.4底部及外侧模板支立完毕,即可进行钢筋安装施工。
11.6.5钢筋施工,采用现场绑扎,平台走道板较薄,必须严格控制钢筋的平整度,以免出现露筋或保护层过小现象。
11.6.6对于预留孔洞处钢筋,则在绑扎完毕后,作割断处理,并在四周作出加强处理。
11.6.7模板、钢筋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施工,采用混凝土由泵送到浇筑平台上,由人工下混凝土。
12.框架结构的构筑物的施工
厂区框架结构的构筑物有:鼓风机房、细格栅站的上部,脱水机房等。
12.1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 基础 结构 内外装修 水、电等设备安装 油漆、粉刷 竣工清理
12.2.基础工程
施工顺序如下:
定位放线 挖土 砼垫层 桩、承台、连梁钢筋、砼制作 柱及地圈梁钢筋、砼制作 回填土
12.2.1.轴线及标高控制
a.建筑物四周井子轴线和控制线,全部复测在远离建筑5m以外的龙门板上。
b.标高由基准点引入场内,四周做好半永久性标志。
12.2.2.基础开挖及回填
见前述基槽开挖。
12.2.3.基础模板
a.基础模板采用定型模板现场拼装,竖向拼装高度选用1.0m、1.2m或1.5m间隔拼装,宽度选用450mm、400mm、300mm、200mm、100mm等几种形式,预先制定拼装方案。
b.为了调节尺寸,采用部分收分板,既可在宽度方向伸出100mm,也可用木条补足缝隙。
c.模板的拼接用回形销,相邻模板每块用3只回形销。
d.安装模板前,先检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弹出基础边线,基础模板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12.3.结构工程
12.3.1.施工顺序
抄平放线 搭设施工脚手架 柱钢筋焊接 绑扎墙、柱钢筋 墙柱钢筋验收 支墙、柱模板 支梁底模 绑扎梁钢筋 支梁侧模板及楼板模板 绑扎楼板钢筋 楼面钢筋隐蔽验收 铺设操作平台板 砼浇筑
12.3.2.钢筋绑扎与安装
a.本工程的钢筋现场制作、现场绑扎。对每一批进场的钢筋,材料部门要及时索取质量检验证明和合格证,对绑扎好的钢筋要按工序进行隐蔽验收,待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砼。
b.梁主筋一般不宜接头,梁、独立柱、暗柱钢筋接长时采用焊接,要由专门培训过的钢筋工操作,相邻钢筋的接头位置在同一截面内要按规定错开。焊接一定要上下钢筋同心垂直,无裂缝及烧伤。对电焊一次成型后,发现有缺陷的地方,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规定的搭接长度进行电弧焊或满足绑扎搭接长度。
c.剪力墙两钢筋网之间要加S钩支撑,按每时每1m一只梅花形布置。钢筋网外侧应绑扎好钢筋保护层垫块,每平方不少于四块,垫块的厚度要根据设计规定的要求制作。
d.梁侧面钢筋的保护层也应按规定设置。操作人员不能直接踏在楼板的上层钢筋上,要搭好支承架和操作平台,防止钢筋扭曲变形,做好浇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e.在施工中所有留洞位置及洞口加筋都不能遗漏,洞口尺寸标高都要确保正确,并与木工密切配合。
12.3.3.模板支设
a.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散装散拆进行,局部采用定型钢模板。全部用钢管支撑。
b.墙、柱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对拉固定,既节约木材和劳力,而且速度快、工效高,几何尺寸又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c.所支模板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支架必须有足够有效的支承面,当梁的跨度大于4m时,所支梁的底模必须要有1%~3%的起拱。
d.支模必须做到接口平直,拼缝严密,特别注意柱与梁板之间的接槎吻合与方正,必要时尽可能整块模板放在柱的下部,既省工,又节约木材,拆模后又美观,且操作也安全。
12.3.4.混凝土浇筑
a.本工程结构砼由现场拌和站拌和砼,砼汽车泵配合锥形吊斗进行砼的吊运、灌筑。
b.砼浇筑的顺序原则上先柱、 墙后梁、板;先外墙,后内墙;先梁后板。下料振捣要有专人指挥,防止漏振。对柱、梁、板交接处钢筋较密的部位要边下料边振捣。
c.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时间适中,见好就收。楼面可用插入式,后平板式,再进行滚压。
d.拆模时间必须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特别是悬挑构件须待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模,且上部严禁堆放超过其设计荷载之物体。
12.3.5.砖砌体:
在砌筑前弹好轴线及墙身线、门窗洞口线,在转角及某些交接处设立好匹数标,间距每隔10~15m立一根。砂浆必须按规定配合比由机械拌制。砌筑前应将砖、空心砖提前浇水湿润。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砌体残留砂必须清理干净。
采用里脚手架平台。用定型钢管架子组装成每个宽1.8m、3.6m的脚手平台。建筑四周外脚手架采用扣件钢管双排架子,随结构上升。绑竹杆护身栏并设挡脚板架子,作为结构施工阶段安全防护及以后外装修用。
12.4.内、外墙装修
按施工图设计和操作规程施工(由施工图后补方案)
12.5.楼地面工程:
按施工图设计和操作规程施工(由施工图后补方案)
12.6.门窗工程
原材料及制作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制作成品应全封闭包装,并严格注意成品保护。组合门窗拱接成曲面,连接长度宜为10mm,并用密封胶密封。门窗外框与墙体的缝隙塞填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成品保护工作。
12.7.水电安装工程
12.7.1给、排水安装位置、尺寸应正确,进出口方向符合介质流向,符合使用功能要求,启闭应灵活,阀门朝向要有利于操作维修。使用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符合有关规定。安装位置距墙应符合有关规定。横管坡度偏差值不超过坡度值的1/3。管道油漆应符合设计要求,所刷油漆应薄而均匀、附着良好,以免发生流淌。所刷油漆应无脱皮、起泡或漏涂。卫生器具安装支架及地埋管均应涂刷沥青防腐。地埋铸铁管时对出厂已浸沥青的一般不再涂刷。管道走向、附配件安装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试压通水试验均作有关记录。
12.7.2电照安装。所用电线及其配件皆应有合格证并符合设计要求。套管埋入墙内及混凝土内不小于15mm,硬塑料管采用插入法连接。暗配箱、盒配管时应将管线插入箱盒内2—3mm。配线必须按设计要求分色、分型号穿入,在箱盒内导线应留有一定量的余线,导线在管内不准有接头。导线连接要位置正确,每个照明回路均应通电校验,做到灯亮,开关应自如。二孔插座应左零右火,三孔插座接地极在上方,绝缘电阻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12.8.层面工程、做法与防水处理:
基层要求:做到平整坚实、清洁,无凹凸形尖锐颗粒,用2米直尺检查最大空隙不超过5mm,各突出层面以及与女儿墙连接处应做成钝角或圆孤形。特别在硬基层上找平时,一定使流水坡向顺直。珍珠岩保温层一定要按有关要求拌合均匀,然后摊铺均匀。第二道防水层为铺设新型防水卷材,卷材铺设时要由低处向高处依次进行。铺设后的卷材不得有皱纹、翘曲、空鼓皱皮现象。
13.CAST生物池的施工
CAST生物池共有四条施工缝,施工缝安装橡胶止水带。施工时按时施工缝分施工段,共分五个施工段,从生物池的一侧开始按次施工。每一施工段施工分底板砼浇注与池壁砼浇注。氧化沟的施工程序如下:
井点降水、基坑开挖→预埋管道施工→垫层砼施工→第一施工段底板砼→第一施工段池壁砼施工→附属走道板等的施工→第二~四施工段施工→满水试验
底板砼施工时砼浇注至底板斜坡以上50CM,浇注时安装止水钢板(厚4MM),并进行凿毛处理,然后进行池壁砼浇注施工。其砼、钢筋、模板、支架的施工同前述普通砼构筑物,特殊就是伸缩缝处橡胶止水带的施工。
13.1.橡胶止水带的施工
按照设计要求选购符合质量标准的橡胶止水带,存放处必须阴凉,严禁爆晒。
13.1.1.橡胶止水带的粘接
每一道伸缩缝橡胶止水带不能断开,接头处按照产品说明书处理,切割成斜面,两个斜面处涂刷粘合剂,使用固定夹具固定24小时以上。
13.1.2.橡胶止水带的安装
橡胶止水带位于底板或池壁砼断面的中间位置,安装止水带使用木模板,将止水带紧紧夹住,不允许有纵、横向移动。严禁使用铁钉等破坏性的材料以防损伤止水带。
13.2.池壁施工
13.2.1池壁部分混凝土施工高度达7米,模板安装过程中要确保其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要做到勤检查勤测量。模板安装过程中发现垂直度偏差随时纠正。
13.2.2模板加固使用Φ14对拉螺栓钢管加固体系。对拉螺栓两端大燕尾夹处必须加钢板垫片以防燕尾夹绷断破坏。
13.2.3因池壁混凝土浇注高度近7米,为保证振捣效果,可在池壁模板下部预留振捣棒插口,待池壁下部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再封堵。
13.2.4混凝土浇筑时自由落差过大,为防止混凝土离析,设串筒式溜槽引导混凝土,降低混凝土落差及冲击。
13.2.5混凝土浇筑时必需均匀分层,每层浇筑厚度30厘米为宜,不得高低起伏随意浇筑。
13.2.6混凝土浇筑时备好反光镜及照明灯随时观察模板内混凝土振捣情况。
13.2.7模板安装前检查各种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数量。位置高程是否准确,固定是否牢靠,以免给后续安装施工造成影响。
13.2.8池壁混凝土强度达30%前不得拆模,且拆模时严禁敲击,摇动对拉螺栓,以免对拉螺栓与池壁混凝土分离造成渗漏。
13.2.9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养护减少裂缝的发生。
14.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作为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各种池壁的结构和施工方法都不同于一般工程。其自身的要求决定了混凝土的抗渗性、抗裂缝性是本工程的关键;而且工期较紧,了必须采用新工艺才能满足工期,针对以上三点涉及到的砼的配制、浇筑、养护,施工缝的设计、模板的设计,我方将采用先进施工方法。
14.1.施工缝的设置
高池壁混凝土应尽量一次分层连续浇筑,减少施工缝的设置,保证混凝土质量。但施工缝的设置是不可避免的,施工缝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渗水生,因此施工缝处的工作是施工中一项细致工作。
14.1.1.位置确定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本工程主要是底板与池壁砼,因此施工缝留在距底板50CM的池壁上。
14.1.2.接触面处理
清除钢筋和施工缝处浮浆和杂物,已浇筑的砼强度大于1.2N/M2后进行混凝土表面糙毛,糙毛采用人工操作,深度0.6CM为宜,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浆。
14.1.3.安装止水带
采用止水钢板。
14.2.模板设计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为加快施工进度需对模板下大力气进行设计与安装,必须采取科技先进的施工技术改进以往的作法。
对于圆形池壁首先对池壁半径弧长、弦长和外凸尺寸进行分析,模板使用5MM钢板,肋采用50×50角钢,两端横肋采用75×75角钢,每块弧长1.0m,并与普通模板一样设加固孔。模板构造与普通模板基本相同,模板加固方法:模板联成整体后外侧用加工成同一弧度的Φ50钢管作定型加固,斜撑采用Φ50钢管作支撑,两侧壁模板用穿墙螺栓和拉杆固定。详见图《模板加固支撑示意图》
矩形池主要包括生物池、储泥池等,为确保优良工程,拟采用组合钢模板,特殊部分加工专用模板。
14.3.砼外加剂
池底、池壁砼为防止出现裂缝、提高砼强度、满足防渗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和我公司施工的其它污水厂的经验,采用合适的砼外加剂。
15.冬.雨季施工措施
15.1准备工作:
15.1.1成立防汛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和专业施工队的责任,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15.1.2准备好冬雨季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以便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及时采取措施,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对工程的影响。如准备好足量的橡塑止水带、油毡、塑料布、雨蓬、砂袋、草袋、雨衣、雨鞋、通讯设备和排水设备等。
15.1.3安排专人认真收听并记录气象台天气预报,掌握周的气象动态和每日的天气情况,以便合理组织施工。
15.1.4大型临设在雨期前整修加固完毕,保证不漏不塌不积水。
15.1.5脚手架、井架底脚埋深,缆风绳的地锚在风雨来临之前要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加固处理。
15.1.6施工现场的机电设备做好可靠的防雨措施。
15.1.7雨期前检查照明和动力线有无混线、漏电、埋设是否牢靠。
15.1.8怕雨、怕潮、怕裂、怕倒的原材料,构件和设备等放入室内或设立坚实的基础、堆放在较高处,用篷布封盖严密。
15.1.9雷雨期施工,采用单杆避雷针,三杆区域防护。
15.1.10加强安全意识,在防雨防讯的同时保证人身不受伤害。
15.1.11受风雨影响的防雨设施要及时恢复。
15.2雨期施工措施:
15.2.1天气预报有小雨或在工程施工中突然遇到小到中雨时,浇筑混凝土时要适当缩小一定浇筑厚度,浇筑过程中使混凝土上表面保持水平、平整,高度处在同一标高。提前准备好中量的橡塑止水带。勤测砂石含水量,同时考虑浇筑、振捣时的雨水掺入量,随时调整用水量和砂、石用量,使水灰比和塌落度符合要求,必要时在已浇筑混凝土上部覆盖油毡或塑料布。
15.2.2天气预报有中雨以上时,应不施工。
15.2.3在施工中突遇大到暴雨时,如继续施工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停止并采取适当措施。停止浇筑混凝土工作,覆盖混凝土表面,使其不受雨水太大程度的冲击。
15.2.4雨时过后,剔除被雨水冲刷松散的混凝土。若混凝土在继续浇筑完上层混凝土前不到初凝时间,可以继续浇筑混凝土,否则应将该部分按施工缝处理方案施工。
15.3冬期施工措施:
15.3.1混凝土应加入防冻剂或进行热工计算,必要时按批准的增补方案采取特殊保证措施。
15.3.2在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15.3.3拌合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规定。
15.3.3.1防冻剂溶液的配制及防冻剂的掺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并经设计单位同意。
15.3.3.2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防冻剂溶液中的水分均应人拌合水中扣除。
15.3.3.3搅拌前,应用热水冲洗搅拌机,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
15.3.3.4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15.3.4分层浇筑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温度在被上一层覆盖时,不得低于热工计算的温度,且不低于2℃。
15.3.5冬期混凝土养护采用前面新技术新工艺中的冬季砼养护措施。
15.3.6当拆模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15℃时,应对混凝土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
15.4地表排水
15.4.1临时道路起拱5%,两侧做宽300MM,深200MM排水沟,便于路面排水,雨后路面不平和积水处抓紧维修。
15.4.2雨期施工中的基坑,四周应设围堰防止雨水进入坑内,坑内雨水应及时排空。
16.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优良级。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按照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进行运作,成立以项目分部经理为组长、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部门和施工队负责人为组员的质量管理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质量工作人人有责.见下图≤质量保证体系图≥
16.2 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使每个员工都清的理解“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做到人人关心质量工作。
16.3 准备好中心试验室,以便于材料检验、配合比调整和施工工艺控制。
16.4 编制工程试验计划。依据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规格、型号、产地和批数,编制其送检、复检计划。依据施工方案和混凝土砌体钢筋的数量,编制各单体构筑物混凝土试件、砂浆试块和钢筋焊接试件的试验计划。使每个试验人员能够了解各种材料、各个部位应做何种检验和试验,不发生漏检现象。
16.5 组织图纸会审。设计文件下发后,认真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图纸内容,对照核对,并将会审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分类书面报告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做到施工图上的问题施工前解决。
16.6 遵守监理大纲的要求,每道工序开工前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施工;本工序完成经自检合格后,再报请监理工程师对该工序检查验收。对监理签发的有关文件,要认真整改落实。
16.7冬雨季施工期间,要严格执行冬雨季施工措施。
16.8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通过自检、互检、专检、抽检将质量情况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重要质量信息要上报项目总工,对反馈的质量信息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16.9 做好质量回访工作。质量技术部定期进行质量回访,作好回访记录,对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方案,及时处理,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16.10 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方针,认真贯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完全彻底为用户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好质量、工期、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工程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并把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实行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16.1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工程终身负责制度,自项目经理部作业队至施工班组层层设立质量控制机构,各级管理人员及作业班组应根据各自的职责,按照质量控制网络图及质量控制点参照表的工作内容开展工作。制定严格的经济奖罚措施,使工程质量与个人收入紧密挂钩;在施工过程中,实行质量否决权,各级质量人员严格把关,保证不生产、不接收、不放行不合格工序,对达不到优良等级的工序及时返工,直到达到优良等级。
16.12严格依照GB/T19002-ISO9002-1994《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质量保证模式》,对施工准备、施工生产过程、竣工验收过程进行全面控制,根据公司质量保证体系要求,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及业主的其它要求编制严谨、切实可行的质量计划,按照质量管理以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原则,加强对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及对施工中间过程的质量控制,在满足业主工艺、工期条件的前提下,保证该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16.13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严把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关,实行质量跟踪检查,对关键部位实行旁站监督,确保各部位工程质量优良。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各部位工程的质量控制标准及实施控制计划,并将该计划报监理工程师,以便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监督。
16.14 认真实行技术复核制,质量三检制(自检、互检、专业检),建立工序交接检验制度,做到已完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开工,优良工序不成优,下道工序不施工。
16.15 严格工序验收:
16.15.1原材料验收: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及合同的约定,对所购材料、设备等按其规格、型号、材质、性能等技术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填写材料报验单,并备齐合格证、准用证、材质证书、复验报告单报业主/监理审批,并做到不拖报、不漏报,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16.15.2 施工工序验收:各施工工序结束时,各作业班组首先按照标准进行自检,各专业技术负责人会同专职质检员复验合格后,备齐工序施工的全部技术资料,报业主/监理进行工序验收。
16.15.3 隐蔽工程验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标准、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会同业主/监理等有关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测试,经业主、监理确认合格签字后进行隐蔽或转序。
16.16 施工资料必须与施工同步。施工资料及报验单填写应规范,字迹工整清晰,杜绝错报、漏报及不经复检报验的现象。
16.17严格执行按规范组织施工,按规程进行操作,按标准进行检查的原则,各分项工程施工前都必须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分项工程结束时,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会同施工班组按照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查评定,并由专职质检员进行复验,切实按照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与填写要求,编制施工技术资料,做到齐全、真实、准确、及时。
16.18 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各专业都应针对本专业质量通病(缺陷)症状表现情况,对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计划、措施并组织攻关,解决质量通病问题。狠抓施工中的薄弱环节,选择工程量较大,技术性较强的项目,建立QC活动小组并开展活动,领导要亲临现场抓质量,促进QC小组有计划、有领导、有目标、有成果的展开。
16.19 狠抓计量工作管理,工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计量和检测器具、仪器、仪表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计量法规的规定。必须经计量部门检查认定合格后,并在检定期内使用,同时必须保证其精度等级不低于被检对象的精度等级。
16.20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凡参加施工的生产人员,都必须经严格的技术培训,达到与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的技术水平,并熟悉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后方能上岗。
16.21 材料代用、设计变更,必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变更单。
17.安全保证措施
17.1 采用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 GB50194-9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JGJ33-8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JGJ59-88
17.2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按照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在安全施工检查中,评分达到90分以上,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1.2‰以内。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施工指导方针,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及作业班组兼职安全员参加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切实保证安全保证体系的运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本工程施工安全负全责,本项目安全生产除按公司安全机构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外,同时接受业主、监理的管理。建立安全保证体系见附图。
17.3 保证安全措施
17.3.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施工指导方针,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保证安全保证体系的运行。
17.3.2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原国家建工总局颁发的《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其制定的“十项安全措施”,现场临时用电有专人负责,并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的要求。
17.3.3 严格执行安全交底制度,各级负责人在安排生产任务的同时,要布置安全工作,坚持安全例会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安全生产按层实行日检、周检和月检,特殊情况随时检,形成人人受教育,安全人人管的局面。杜绝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
17.3.4 各分项、分部工程进行安全交底时,必须严格按照本工程施工选定的安全标准,对专业性较强或特殊环境的施工项目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措施(设计)。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17.3.5 根据本工程中临边、登高、悬空等作业较多的问题,施工前应编制高处作业施工安全组织设计。
17.3.6 进入工地必须带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不得攀爬脚手架,建筑物入口处应设防护棚,楼梯口、预留口、预留洞等应设防护栏杆,主要进出口,危险地带设置明显的管理制度牌、警示牌。
17.3.7 脚手架及安全网或其它转楼必须有专职架子工按设计方案搭设,经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17.3.8 机电设备设专用开关,并设置漏电保护器,保护接地线应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并记录。
17.3.9 吊装作业时,要有专人指挥,起吊时下方不得有人,司机与指挥人员要统一指挥信号。
17.3.10 脚手架拆除时,禁止乱抛、乱堆,应及时清理,集中堆放,高空作业不得上下投掷物品。
17.3.11 本工程路线复杂,运输设备前,需制定详细的运输方案。
17.3.12 安全标识、防火标识、标识灯要形象直观,施工基坑危险场所用红色信号灯示警。
17.3.13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都应遵守有关工地现场安全的所有法律和法规,以保证现场施工人员、业主和监理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安全。
17.3.14 所有施工人员必经过合格的职业培训,并保证在施工中所采用的工具和工作程序是正确的。
17.3.15 如果施工中某些地点将有可能发生不可避免的危险,应将这些地方用围栏隔开并设置醒目的中、英文警告牌。
17.3.16 机械进行沟槽和基坑开挖,现场安排专人指挥,根据土质情况,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放坡,弃土距沟基槽边大于1m,边坡稳定性达不到要求时,设立支撑,在确保无塌方危险时,方可进行槽底作业,深基坑周围设钢管护栏。
17.3.17 钢筋加工前必须检查使用的设备和工具、钢材、半成品等应按规格品种堆放整齐,多人合运钢筋要有专人指挥。拉直钢筋卡头要牢固,沿线2m区域内禁止行人。展开圆盘钢筋要一头卡牢,防止回弹。在高空绑扎钢筋或安装骨架须搭设脚手架,系好安全带;绑扎立柱、池壁钢筋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和攀登内架上下。起吊钢筋内架,需有专人指挥,下方禁止站人,必须等骨架落到距地1M以内始准靠近,就位支好方可摘钩。
17.3.18焊机应设在干燥地方,平稳牢固,接地装置有效,导线绝缘要良好。焊机的断路器的按触点电极需定期检查修理,冷却用的水管必须畅通,不得漏水和超过规定温度。运行中若发现问题,应立即停车,排除故障后方可运行,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和手套,并站在橡胶板或木板上,工作棚要用防火材料搭设,棚内严禁堆放易燃品,并备有灭火器材。
17.3.19混凝土投料口两侧应有护杆,料斗口处有挡车措施,溜槽或串筒间连接牢固,不准直接站在溜槽帮上捷足先登,高处浇筑设操作台,外侧应设钢管护拦和安全网,操作人员尽量不站在模板或支撑上,使用振动棒应穿胶鞋。
17.3.20检查架子材质、扣件质量,脚手架用的木板、竹筏厚度不小于5cm。拆架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同时作业,拆下材料禁止扔投。
17.3.21支撑模板时,顶撑垂直,底端平整坚实,加垫木,支设4M以上模板,操作要搭工作台,拆模分段进行,禁止大面积撬落,拉倒。
17.3.22搅拌机安置稳固,不能以轮胎代替支架或支架筒,开动前检查各部零件、离合和制动情况,料斗升起时,严禁人员在其下通过。
17.3.2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一人操作、一人掌握开关相配合。自然垂入混凝土中,拉管要慢,防止脱管、漏电,振捣器不准放在初凝混凝土上和脚手架通道上减振,振捣器外壳保持清洁,以免防碍电机散热。
17.3.24只有在符合电气安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有关电气设备和装置的施工,所有可能对电气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灰尘,潮湿、水、油和其它物质应严格清除。在氖的电气设备通电前,除了进行常规的绝缘测试外,还应检查是否有工具或其它异物遗忘在内。
17.3.25所有的行走机械必须安装经过批准的防护装置。
17.3.26应在施工现场装备一个合格的急救室。防腐漆存放必须远离动火区。
四:工艺管道、电气、设备安装
1.施工的项目
序号 | 工程名称 |
1 |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 |
2 | 细格栅 |
3 | 旋流沉淀池 |
4 | CAST生物池 |
5 | 鼓风机房(无图纸) |
6 | 储泥池 |
7 | 脱水机房 |
8 | 回用水泵池(无图纸) |
9 | 变电站 |
2.施工组织安排
2.1.施工组织及施工前技术准备
2.1.1 该项目工程量较大,施工工期短,技术繁简程度不一,安装工艺要求较高,因此协调好设计与安装施工、监理与安装施工、装修与安装施工、土建与安装施工、供货商与安装施工,安装各工程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至关重要。为确保该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付使用,设立安装项目分部。
2.1.2 项目分部管理系统
项目分部组织结构见下图
2.1.3 项目经理分部职能与责任
2.1.3.1 项目经理分部,在分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组成管理班子,合理地组织本工程项目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施工方法先进,组织合理,参与项目的各部门配合密切,要积极贯彻和执行业主现场代表、供货商、监理公司有关工程建设中的指示精神,精心组织施工。
2.1.3.2.认真编制季度、月、旬、周生产计划,落实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及成本目标,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2.1.3.3.将施工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及文明施工等责任到人,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定期召开生产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2.1.3.4.本工程实行建设监理制,因此,施工期间各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及验收与监理部门都有着密切地联系。工程施工中要考虑监理部门对施工单位提出的要求,以使该项目速度快、质量好,及早发挥投资效益。
2.1.3.5.严格依照《建筑法》组织施工,将施工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注重提高对按规范、规程标准组织施工的认识,并自觉执行。
2.1.3.6. 项目分部经理对安全、质量全面负责,坚持项目经理领导下的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正常工作,为切实抓好项目的安全与质量,设安全质量员一名。
2.1.4. 开工前的技术准备
2.1.4.1.认真学习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规程.标准,并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整理记录,请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2.1.4.2.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总结以往类似工程施工中的经验,编制切实可行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特殊部位、重点工艺设备施工技术数据计算及施工方法确定。
2.1.4.3.做好图纸、技术文件的分类、翻译工作。对于引进设备安装,必须严格按照厂方图纸、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及工艺参数等要求进行交底。
2.1.4.4.进行各单位工程及总用电负荷计算,按照厂区总图各单位工程的相对位置绘制施工临时用电平面图,编制临时施工用电组织设计。
2.1.4.5.进行各单位工程及总用水量计算,按照厂区总图各单位工程的相对位置绘制临时用水平面图,做好临时用水、供水及试验用水排放方式及路径的设计规划。
2.1.4.6.编制各单位工程进度计划,根据总工期要求及土建与其它影响安装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穿叉施工安排,做好工序衔接,绘制总工期形象进度图表。
2.1.4.7.编制各单位工程施工预算,主要内容:设备材料采购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设备、机具使用计划,预制加工及外协加工计划。
3.施工进度安排及形象进度
见施工总进度
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方法
施工原则:先地下后地上;先主(干)线后支线;先预制后安装;先设备后管道;先吹除后试压;先防腐后绝热;先检查后隐蔽。
4.1.设备安装
4.1.1.施工中采用的规范、标准及其它技术文件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1-98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98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8-98
《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0-98
《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BJ27-96
《破碎、粉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6-98
设计施工图纸及进口设备安装使用维护指导手册
4.1.2.设备安装应具备条件:
(1)所有设备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技术检验证书,设备说明书及全套设备图纸。
(2)土建工程基本结束,基础附近地下工段已完成,场地已平整。
(3)设备运输道路畅通。
(4)与设备有关的材料、机具、劳力、安全措施已落实。
4.1.3.主要施工方法:
4.1.3.1设备安装通用技术:
(一)开箱检查与保管:
⑴.设备开箱应由业主.监理.供货商及施工诸方共同参加。
⑵.开箱前核实箱号、箱数及检查包装情况。
⑶.核实设备的名称、型号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⑷.检查清点装箱清单、设备技术文件、随机资料及专用工具,其资料应齐全,满足施工要求。
⑸.设备表面不应有损坏和锈蚀等及其它缺陷,部件不得缺损。
⑹.对以上检查情况填写开箱记录。
⑺.开箱后的设备及零、部件和专用工具应妥善保管,不应使其变形、损坏、锈蚀、丢失。
(二)基础验收
⑴.基础验收应在土建基础合格交付后进行,验收应由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共同参加。
⑵.设备基础的位置,几何尺寸及质量要求应符合设计及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并满足待安装设备的要求,复测结果应符合下表。
设备基础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
坐标位置(纵、横轴线) | ±20 | |
不同平面的标高 | -20 | |
平面外形尺寸 | ±20 | |
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 -20 | |
凹穴尺寸 | +20 | |
平面的水平度(包括地坪上需安装设备的部分) | 每米 | 5 |
全长 | 10 | |
垂直度 | 每米 | 5 |
全长 | 10 | |
预埋地脚螺栓: | 标高(顶端) | +20 |
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测量) | ±20 | |
预埋地脚螺栓孔 | 中心位置 | ±10 |
深度 | +20 | |
孔壁铅垂度 | 10 |
注:进口设备高于本要求的按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⑶.设备基础表面和地脚螺栓的预留孔中的油污、碎石、泥土、积水等均应清除干净,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应保护完好,暂不安装的应涂钙基脂,放置垫铁部位的表面应凿平。
(三)设备就位、找正和找平
⑴设备就位前,应按施工图并依据有关建筑物的轴线、边缘线或标高放出安装基准线。
⑵平面位置安装基准线对基础实际轴线(如无基础时则与厂房墙或柱的实际轴线或边缘线)距离的允许念头为±20mm。
⑶设备就位前,必须将设备底座底面的油污、泥土等脏物和地脚螺栓与预留孔中的杂物除去。灌浆处的基础或地坪表面应凿除,以保证灌浆质量。
⑷设备上定位基准的面、线或点对安装基础准线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的允许偏差。一般应符合下表规定:
设备上定位基准的面、线或点对安装基准线的允许偏差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毫米) | |
平面布置 | 标高 | ||
1 | 与其它设备无机械上联系 | ±10 | +20
-10 |
2 | 与其它设备有机械上联系 | ±2 | ±1 |
固定在地坪上的整体或刚性连接的设备,不应跨越地坪伸缩缝、沉降缝。
(四)地脚螺栓
⑴地脚螺栓的不铅垂度不应超过10/1000。
⑵地脚螺栓离孔壁的距离应大于15毫米。
⑶地脚螺栓底端不应碰孔底。
⑷地脚螺栓上的油脂和污垢应清除干净,但螺纹部分应涂油脂。
⑸螺母与垫圈间和垫圈与设备底座间的接触均应良好;拧紧螺母后,螺栓必须露出螺母1.5—5个螺距。
⑹拧紧地脚螺栓应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的75%后进行。
(五)垫铁安装
⑴不受主要负荷的垫铁组(主要负荷基本上由灌浆层承受),可使用单块斜铁,斜铁下面应有平垫铁。
⑵随主要负荷的垫铁组,应使用成对斜垫铁,找平后用电弧焊牢。
⑶随主要负荷的较强连续振动的垫铁组,宜使用平垫铁。
⑷第一块垫铁组应尽量减少垫铁的块数,一般不超过三块,并少用薄垫铁。放置平垫铁时,最厚的放在下面,最薄的放在中间,并应将各垫铁相互焊牢,但铸铁垫铁可不焊。
⑸每一垫铁组放置整齐平稳,接触良好,设备找平后每一垫铁组应被压紧,并并可用0.25公斤手锤逐组轻击听声音检查。
⑹设备找平后,垫铁应露出设备底座底面外缘,平垫铁应露出10—30毫米,斜垫铁应露出10—50毫米。垫铁组(不包括单块斜垫铁)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栓孔。
⑺安装在金属结构上的设备找平后,其垫铁均应与金属结构焊牢,但用带孔垫铁可不焊。
(六)灌浆
⑴灌浆前,灌浆处应清洗干净。灌浆一般宜用细碎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其标号应比基础或地坪的混凝土标号高一档。灌浆时,应捣固密实,并不应使地脚螺栓歪斜和影响设备的安装精度。
⑵灌浆层与设备底座底面接触要求较平时,应尽量采用膨胀水泥拦制的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⑶灌浆层厚不应小于25毫米,只起固定垫铁或防止油、水进入等作用且灌浆无困难时,可小于25毫米。
⑷灌浆前应安设外模板,外模板至设备底座底面外缘的距离不应小于60毫米。
⑸设备带底座下不全部灌浆且灌浆层需承受设备负荷,应安放内模板。内模板至设备底座底面至基础或地坪面的距离。
⑹为使垫铁与设备底座底面、灌浆层的接触良好,宜采用压浆法施工。
(七)设备清洗
⑴设备上需要装配的零、部件应根据装配顺序清洗干净,并涂以适当的润滑油脂。设备上原已装好的零、部件,应全面检查其清洁程度,如不合要求,应进行清洗。
⑵设备上各种管路应清洗干净并畅通。
⑶设备加工面如有锈蚀,应进行除锈处理。
⑷需在忌油条件下工作的设备、管路及其附件,应进行脱脂。脱脂后,应将脱脂件上残留的脱脂剂清除干净。
(八)设备的装配
(1)备拆卸时,应测量被拆卸必要的装配间隙和与有关零、部件的相对位置,并作出标记和记录。
(2)设备装配时,应先检查零、部件与装配有关的外表开关和尺寸精度,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得装配。
具体零、部件的装配要求详见GB50231-98。
a.设备基础尺寸和位置的质量要求按《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b.各设备安装完毕同时应完成安装记录。
c.以下各设备安装的有关部分绋参照此通用技术要求进行。
4.4.1.3.2主要设备安装技术
(一)堰板和集水槽的安装
(1)堰板和集水槽安装程序
定位放线→固定点钻孔(或轨道安装)→密封材料及堰板和集水槽安装→找平固定。
(2)根据设计标高,用水准仪分别测出堰板和集水槽安装基准点,基准点间距以1m为宜或按图纸要求连接基准点形成基准线,根据设计要求,利用基础线垂直找出堰板和集水槽固定点,校核预埋件的偏差情况。
(3)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正确粘好密封材料、安装堰板和集水槽。
(4)三角堰板在安装时应保持水平一致,利用水准仪沿堰板齿周圈每隔2─4m测得1个设计标高点,并用乳胶玻璃管充水找平。高度误差≤±1mm。堰板调平紧固后,板之间隙用环氧煤沥青填充,密封检查。
(5)三角堰板根据图示加工,要求精细,应保证三角堰板分部均匀,大小相等,可根据来料长度重新分段,加工三角堰板。
(6)初沉池堰板安装时在堰板与集水槽外壁间加止水橡胶,调平紧固。安装时应严格控制其顶标高。
(7)试车调整,堰齿出水和集水槽进水应均匀,密封良好,如有缺陷应仔细调整至设计要求。
(二)泵安装
1)安装程序:
基础验收→开箱检查→放线→垫铁配置→铲麻面→地脚螺栓安装→设备就位安装→校正调整→基础灌浆→拆装清洗→二次精平→各部位检查→试运转。
2)整体出厂的泵在防锈保证期内,其内部零件不宜拆卸,清洗和检查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
3)整体安装的泵,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0/1000,测量时应选在泵的进出口法兰面或其它水平面。
4)泵的找正:驱动机轴与泵轴以联轴器连接时,两个半联轴器的径向位移,端面间隙,轴线倾斜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凸缘联轴器装配时,两个半联轴器端面应紧密接触,两轴心的径向位移不应大于0.03mm。
⑵滑块联轴器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应符合表的规定:
滑块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
联轴器外径D(mm) | 两轴心径向位移
(mm) |
两轴线倾斜 | 端面间隙
(mm) |
≤190 | 0.05 | 0.3/1000 | 0.5─1 |
250
330 |
0.10 | 1/1000 | 1─2 |
⑶弹性套柱销联轴器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应符合表的规定: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
联轴器外径D(mm) | 两轴心径向位移
(mm) |
两轴线倾斜 | 端面间隙
(mm) |
71—106 | 0.04 | 0.2/1000 | 2─4 |
130--190 | 0.05 | 0.2/1000 | 3─5 |
224--400 | 0.05 | 0.2/1000 | 4—6 |
⑷弹性柱销联轴器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应符合表的规定:
弹性柱销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
联轴器外径D(mm) | 两轴心径向位移
(mm) |
两轴线倾斜 | 端面间隙
(mm) |
90—160 | 0.05 | 0.2/1000 | 2─3 |
195--200 | 0.05 | 0.2/1000 | 2.5─4 |
280—320 | 0.08 | 0.2/1000 | 3—5 |
5)管道与泵连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⑴管子内部和管端应清洗洁净,清除杂物,密封面和螺纹不应损伤。
⑵吸入和输出管道应有各自的支架,泵不得直接承受管道的重量。
⑶相互连接的法兰端面应平行,螺纹管接头轴线应对中,不应借法兰螺栓或管接头强行连接。
⑷管道与泵连接后,应复验泵的原找正精度,当发现管道连接引起的误差时,应调整管道。
⑸管道与泵连接后,不应在其上进行焊接和气割;需要时,应拆管道或采取必要的措施,并防止焊渣进入泵内。
⑹泵的吸、排出管道的配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
6)试运转前检查内容及要求
⑴试运转前驱动机已空载运行2小时,并无异常现象,其转向与泵的转向相符;各指示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控装置均应灵敏、准确、可靠。
⑵各固定联接部位无松动;各润滑部位已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加注润滑剂,有预润滑要求的部位应按规定进行预润滑。
⑶盘车灵活、无异常现象。泵起动前,泵的出入口阀门应处于下列位置:吸入管路阀门:全开;排出管路阀门:离心泵全闭,其它泵全开(混流泵真空引水时,全闭)。
7)试运转
设备试运转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口设备试运转应有外方现场技术代表指导,试运转过程中各固定部位不应有松动,转子及各运动部件运转正常,不得有异常声响及摩擦现象,附属系统运转正常,管道连接牢固,无渗漏现象;温度及润滑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安全保护,电控装置及各部分仪表均应灵敏,正确可靠;机械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5ml/h。特殊介质的泵,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设计的规定值。
泵在额定工况点连续试运行时间不应少于2h;特殊泵的试运转时间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试运转结束后,离心泵应关闭入口阀门;待泵冷却后应再依次关闭附属系统的阀门,其它泵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关闭有关阀门;切断电源及其它动力来源,输送易结晶、凝固、沉淀等介质的泵,停泵后,应及时用清水或其它介质冲洗泵和管道,防止堵塞;放净泵内积存的液体,防止锈蚀和冻裂;如长时间停泵放置,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设备沾污.锈蚀和损坏。
(三)起重机、电动葫芦安装
1)安装程序
⑴一般要求
a 本规定用于所列的起吊设备的安装。
b本规定是起吊设备安装工程的专业技术规定,安装工程通用技术要求,应按GB50231-98的有关规定执行。
c组装时,应复查和检查起吊设备的外形尺寸和主要零、部件,如发现变形、超差等缺陷,无法调整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d安装时,应检查钢丝绳的型号、规格和长度,不应有腐蚀、硬弯、扭曲和压扁等缺陷,长度不够不得接长,应换绳,钢丝绳工作时,不应有卡阻或其它部件相碰等现象。
e装配联轴器时,两轴的不同轴度和端面间隙应按GB50231-98的有关规定执行。
f调整制动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制动器开闭应灵活,制动应平稳可靠。
提升机构的制动器必须能制止住稳定负荷的1.25倍,运行机构的制动器应能刹住在大力开展和小车,但不宜调整过紧,防止车轮打滑和引起振动、冲击。
g起重设备在无负荷时,车轮与轨道面的接触情况应符合下列要求:
大车车轮均应与轴道面接触,不应有悬空现象。
单梁起重机的主动车轮应与轨道面接触,被动车轮与轨道面的间隙不应大于2毫米。
h起吊设备的金属结构应按施工图的规定进行焊接或铆接,无规定时,可按《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的规定执行。
i交付安装的吊车梁应符合《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规定执行。
j起吊设备必须经试动转验收合格后方得使用。
⑵轨道和挡车
a钢轨铺设前,应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得铺设。
b吊装轨道前,应确定轨道的安装基准线,轨道的安装基准线一般即是吊车梁的基准线。
c轨道实际中线对安装基准线的位置偏差不应超过3毫米。
d轨距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不应超过±5毫米。
e轨道的纵向水平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轻轨、重轨、起重机轨、方钢和工字钢的轨道不应超过1/1500,轻轨、重轨、起重机和方钢应在每要柱子处测量,工字钢应在固定点处测量,在全行程上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差不应大于10毫米。
f方钢和工字钢轨道的横向不水平度不应超过轨道宽度的1/1000。
g同跨两平行轨道的标高相对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单梁悬挂起重机的轨道不应大于5毫米。
h两平行轨道的接着位置应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等于起重机前后车轮的轮距。
i 轨道接着应符合下列要求:
接着用对接焊时,焊条和焊缝应符合钢轨的材质和焊接质量的要求,焊接后接着平整光滑。
接着用鱼尾板或鱼尾板规格相同的联接板隧接时,接着左、右、上三面的偏移均应不大于1毫米,接着间隙不应大于2毫米
伸缩缝处的间隙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偏差不应超过±1毫米
用垫板支承的方钢轨道,接着处的垫板宽度应比其它处增加一倍。
j混凝土吊车梁与轨道之间的混凝土灌浆层(或打平层)应符合设计规定,浇灌前吊车梁顶面应冲洗干净。
k钢轨下用弹性垫板作垫层时,弹性垫板的规格和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拧紧螺栓前,钢轨应与弹性垫板贴紧,如有间隙,应在弹性垫板下加垫铁垫实,垫铁的长度和宽度均应比弹性垫板大10-20毫米。
l在钢吊车梁下铺设钢轨时,钢轨底面应与钢梁顶面贴紧,如有空隙,其长度超过200毫米时,应加垫铁垫实,垫铁长度不应小于100毫米,宽度应大于轨道底面10-20毫米,每处垫铁不应超过三层,垫好后应与钢梁连接固定。
m调整轨道符合要求后,应全面复查各螺栓的紧固情况。
n轨道上的车挡应在吊装起重机前装妥,同一跨端的两车挡与起重机缓冲器均应接触,如有偏差应进行调整。
2)检验要求
设备的试运转,检验要求,根据设备要求进行。
起重机检验应会同当地劳动部门分别进行无负荷,静负荷和动负荷试验。
(四)水下搅拌器安装
(1)安装程序
熟悉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基础放线→支架安装找正→卷绕装置就位紧固→搅拌器驱动装置安装找正调平→搅拌桨和控制系统组装→试运行。
(2)水下搅拌器由支架,水下电机、减速机、搅拌桨和控制系统组成,电机具有过载、漏水及过热保护功能,材质为不锈钢,现场组对安装。
(3)水下搅拌器提升导轨上部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条件现场确定。
(4)搅拌器组装,搅拌轴与驱动装置吊装就位后,将各连接部件联接牢固,按照厂家安装说明书的安装尺寸进行复查,驱动装置安装水平度偏差应小于0.5/1000。
(5)设备试运转应在厂家现场技术代表指导下,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进行。
(五)机械格栅安装
(1)安装程序
基础验收→基础放线→机械格栅安装→找正、找平→组装固定就位→二次找正→试运行
(2)基础验收应按照设计图纸、结合机械格栅的外形尺寸进行检查验收,重点检查渠道的几何尺寸、侧壁垂直度、渠道底部的标高及水平度。
(3)基础放线:按照设备平面位置图放线,在渠道侧壁标注机械格栅角度线,并运用三角函数进行校验。
(4)设立工具,将机械格栅整体吊入渠道内,结合机械格栅的底部、上部及角度线找正固定格栅。
(5)粗格栅-回转式格删除污机排渣口高度应按图示尺寸制作,以保证栅渣经皮带输送机后装入栅渣箱,皮带输送机定位时根据格栅除污机的排渣口位置现场调整,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6)细格栅-回转式固液分离机,栅渣螺旋输送机应与细格栅配合确定进料口位置和安装高度,其总长度可根据设计图调整,该机排水管就近接至格栅槽。排渣喇叭口可加工成上方下圆形状,再根据安装现场情况与输送机连接。
(7)机械格栅的试运行依据设备技术文件进行。
(六)滗水器安装
(1)安装程序
基础验收→基础放线→滗水器组装→找正、找平→组装固定就位→二次找正→试运行
(2)每个池子安装一台10m长的304SS不锈钢滗水器。CAST池中的滗水器由一台电动驱动装置变频(VFD)控制。
4.2.管道安装
4.2.1.施工中采用的规范、标准及其它技术文件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
《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42-8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8-97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50252-94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J300-8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B50184-93
《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2-88
《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0047-96
《进口设备安装使用维护指导手册》随机文件
4.2.2管道安装技术要求
4.2.2.1室外管道安装程序
放线→座标及标高测量→沟槽开挖→管沟砌筑、各种井体砌筑、沟槽检验→管架制安→管材、管件及阀门检验→管子及附件预制加工→管道焊接→管道安装→管道试压→管道防腐→管道绝热→管沟回填。
4.2.2.2室内管道安装程序
放线→标高测量→管子及其附件复验→管子及附件预加工→管道支架预制→支架刷底漆→支架安装→刷底漆→管道焊接→管道安装→管道试压→管道补底漆→管道及支架刷面漆(绝热)
4.2.2.3管道安装的一般规定
(1)管道安装应与土建专业及其它专业密切配合,对有关的建筑结构、支架、预埋预留孔、沟槽垫层及土方等质量,应按设计和相应的施工规范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管道安装。
(2)与管道连接的设备找正合格,固定完毕,方可碰头。
(3)必须在管道安装前完成的有关工序如清洗、内部水泥砂浆衬里等已进行完毕。
(4)子、管件及阀门等已经检验合格,并且具备有关部门的技术证件。
(5)管道的坡度、坡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6)法兰、焊缝及其它连接件的设置应便于检修,并不得紧贴墙壁、楼板和管架上。
(7)埋地管道安装时,如遇地下水或积水,应采取排水措施。
(8)管道安装合格后,不得承受设计外的附加载荷。
(9)管道经试压、吹扫合格后,应对该管道与设备的接口进行复位检查。
(10)施工人员所用的量具、测量仪器,必须经有关单位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应按期校验。
(11)管道安装间歇时(中午、晚上)要将管道擦拭干净,管口封堵严。
4.2.2.4放线及标高测量
(1)采用直接量距法、直角座标法和极座标法测设沟槽交点、井位及井室的位置。
(2)设置施工控制桩,防止沟槽开挖时,中心桩被挖掉造成的困难。
(3)设置施工控制标点,采用坡度板和平行腰桩两种办法随时校正管道的中心和高程,达到设计要求。
4.2.2.5沟槽开挖和检验
(1)提前十五天向业主工程师代表提交工程开挖程序报告。
(2)开挖深度超过1.5m的管线、管段,应单独写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
(3)依据土质及地下水情况,确定沟槽坡度,施工场地无法达到坡度要求时,用支撑加固沟壁。
(4)在接头、弯头、三通处,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和操作坑。
(5)沟槽开挖时,要在槽边及通道处设警示灯、警示栏。
(6)基坑控制到设计标高后,请业主工程师验槽,并请业主签署验收记录。
(7)沟底若遇有硬石、木头、垃圾等杂物,必须清除,然后铺一层厚度为200mm的砂土整平夯实。
(8)用6m以上的直尺,检查沟底平整度和坡度,保证管子有连续的支承。
(9)如果开挖深度超过设计标高应用砂回填至设计标高。
(10)开挖时的支撑根据现场土质情况、开挖深度、地下水位、开挖允许坡度做支撑施工方案。
(11)翻土堆置高度不得超过1.5m,翻土与沟边距离不少于0.8m。
4.2.2.6沟槽排水
(1)设置沟槽排水疏水系统,并保持疏水系统安全无渗漏,排水畅通。
(2)对靠近沟槽的建筑物作排水沉降及位移的观测。
(3)为防止地下水和雨水漂管,应将管子分段回填,并且将接口预留出,以便试压防腐。
(4)排水设备原则上用潜水泵将水抽至疏水渠内。
(5)在地下水位较高处,为保证沟槽内排水畅通,宜将管沟底平成如图所示形状。
(6)如果以上排水办法达不到排水要求,可采用竖井排水法。
4.2.2.7管子及其附件检验。
(1)管道的组成件及管道必须具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
(2)水泥砂浆衬里管,必须符合《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每批阀门应抽10%进行壳体压力试验,对加氯、加矾及絮凝剂等加药管阀门应逐个进行壳体试验,所有试验压力不小于公称压力的1.5倍,试验时间不小于5min。
(4)另外对运抵现场的管子管件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必要的化验、试验,外观检查主要检查外防腐涂层是否有伤,管子的椭圆度是否合要求,是否有砂孔、重皮现象。
4.2.2.8管子及管件预制
(1)管道预制必须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分段安排,安装时的焊口设置必须合适,法兰连接应留一头活口。
(2)每段管必须考虑运输和安装方便。
(3)预制完的管段,将管内清除干净后,应进行检验,合格后进行除焊口外的除锈、防腐和保温工作并立即封闭焊口。
(4)预制的管段必须具有足够的刚性,不得在运输或吊装过程中产生永久变形。
(5)钢管内、外焊缝的余高应为0.5—3.0mm。
(6)对公称壁厚小于或等于13mm的钢管,错边(钢带两对边的径向错位)不得超过0.35管子壁厚,且最大不得超过3.0mm,对公称壁厚大于13mm的钢管,错边不得超过0.25管子壁厚。
(7)有缝管制作弯头、三通时,焊缝应避开受拉(压)区。
4.2.2.9管道防腐
(1)所有钢管、钢管件及管道支架(不锈钢除外)涂漆前均需对外表面进行彻底处理,达到除锈Sa2.5级,除锈后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层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状的轻微色斑。钢管除锈后应在6h内涂装底漆。内外壁均需做防腐处理。
(2)埋地钢管及管件的外防腐、钢制管道及管件的内防腐均采用环氧煤沥青漆进行防腐:管道外壁防腐为普通型,即底漆一道,面漆一道,玻璃丝布、面漆二道;内防腐为三道防腐漆,即底漆一道,面漆二道。
(3)具体防腐施工方法应严格遵照产品说明进行操作,保证工程质量,如无产品说明应下列要求进行。
(4)环氧煤沥青管道厚浆分为底漆和面漆,底漆作为钢管打底漆,管道除锈后立即涂上,要求干燥快,有附着力,干膜厚度为70μ。
(5)面漆涂装于底漆之上,应与底漆粘结良好,并且有很好的耐磨性能,电绝缘性能。
(6)固化剂的采用:当施工时平均气温10℃以上时采用常温快干固化剂,日平均气温接近0℃时,采用低温快干固化剂。
(7)底漆、面漆与固化剂混合均匀后需放置30min,熟化后方能使用在25℃时,混合后须在8h内用完,在10℃时须在10h内用完,以免失效。
(8)稀释剂用来调节底漆或面漆粘度,原则上对刚开桶的环氧煤沥青漆不添加稀释剂,只有在施工气温过低,油漆粘度增大,难涂刷时,才允许调入少量稀释剂,其重量不得超过油漆的3%。
(9)管道的防腐必须先进行样品试验,试验时应邀请业主工程师到场,并经业主工程师确认合格后方可作防腐施工。
4.2.3 UPVC管安装
4.2.3.1材料件检验
(1)生活饮用水管材管件在验货时,必须具备卫生检验部门的检验报告。
(2)胶粘剂必须标有生产厂名称、出厂日期、有效期、合格证说明书。
(3)管材和管件的内外壁应光滑、平整、无气泡、裂口、裂纹、脱皮和严重的冷斑及明显的痕纹、凹陷;管材轴线不得有异向弯曲,其直线度偏差应小于1%,管材端口必须平整,并垂直于轴线;管件应完整无缺损、变色、合模缝、浇口应平整、无形裂。
(4)管材和管件的承插粘接面,必须表面平整,尺寸准确,以保证接口的密封性能。
4.2.3.2 UPVC管连接
(1)埋UPVC管铺设后,管道周围应用细土或砂回填,其厚度应>0.15m。
(2)采用丝扣连接时,管端丝扣应清洁,不乱丝,连接紧固并留有2-3扣螺纹。
(3)采用焊接时,焊口应清洁、平整、无油污,焊接前应先将焊口处管壁打毛(管壁厚大于3mm时,管端应加工成30°-50°坡口),焊缝不得有断裂、烧焦变疤、分层鼓泡和凸瘤等缺陷,焊接处表面应清洁,应选择与母材材质相同的焊条,焊条的直径应根据壁厚选择,管壁厚度<4mm时,焊条直径为2mm,管壁厚度为4-16mm时,焊条直径为3mm。
(4)采用粘接时,锯管后先将管口清理干净并干燥,将插口锉成15°-30°坡口,坡口厚度以为管壁厚度的1/3-1/2,粘接时应先涂承口,再涂插口,宜轴向涂刷均匀适量,防止接口脱滑。粘接后不得立即对接和部位强行加载,其静置固化时间不得低于下表的规定。
粘接接合和静置固化时间表
公称外径/mm | 最少保持时间/s | 静置固化时间/min (表面温度/℃) | ||
45-70℃ | 18-40℃ | 5-18℃ | ||
63以下 | >30 | 1-2 | 20 | 30 |
63-110 | >60 | 30 | 45 | 60 |
110-160 | >60 | 45 | 60 | 90 |
(5)采用法兰连接时,应铲除法兰盘端面的焊瘤,法兰盘与管道中心线垂直,螺帽应在同一面,用力均匀对称拧紧,螺栓丝扣应露出螺帽,露处长度不得大于螺栓直径的1/2,使用垫片时,不得用双层。
(6)管卡或支架与管子的接触面应衬衣软垫。
(7)UPVC管道的坐标和标高允许误差见下表。
UPVC管道的坐标和标高允许误差表
项目 | 允许误差/mm | 项目 | 允许误差/mm | |||
坐标 | 架空及地沟 | 20 | 标高 | 架空及地沟 | ±10 | |
埋地 | 50 | 埋地 | ±15 |
4.2.4碳钢管焊接
4.2.4.1施工前,将合格焊工名单提供业主工程师并接受业主对焊工进行焊接质量鉴定。
4.2.4.2沟槽内焊接钢管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标准GB50236-98。
4.2.4.3焊工在每道焊口上打上焊工号钢印。
42.4.4建立符合工艺要求的焊接材料储存场地,并建立严格的保管烘干、清洗、和发放制度焊接设备应参数稳定,调节灵活,安全可靠,符合焊接要求。
4.2.4.5焊件的坡口型式尺寸,按GB50236-98、GB50235-93执行。
4.2.4.6禁止在焊件表面引弧和试验电流,为减少焊接应力变形,依据管径的大小采用合理的焊接方法,管道焊接时一头封堵,防止管内穿堂风。
4.2.4.7管道焊完后,将焊缝表面渣皮及其两侧飞溅物清理干净。
4.2.4.8焊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缝宽度以每边超于坡口边缘2mm。
(2)焊缝表面不允许有表面裂缝、气孔、夹渣、熔合性飞溅物等。
(3)肉深度小于0.5mm,长度小于等于焊缝全长的10%,且小于100mm。
(4)表面加强高e≤1+0.1b,但最多为3,b为焊缝宽度。
(5)焊口错位e2<0.15S,但最大为3, S为管壁厚度。
4.2.4.9有缝管焊接前,应调整使焊缝至少与连接圆周岔开15度。
4.2.4.10对所有角焊缝进行煤油渗透试验,对其它焊缝按1%的抽查率进行X射线探伤。
4.2.5碳钢管道安装
4.2.5.1根据施工过程及现场具体条件,采取以下对口方法
(1)在预制平台上利用平台的有利条件,固定管件和管子,用一米长的不锈钢板尺检查两直管的平直度,用塞尺掌握对口间隙。
(2)对大口径碳素钢管,在固定管端下部点焊200mm长的角铁2—3根,活动段依据对口情况适当用楔子找正对口对口找正后,立即点焊定位,点焊长度及数量根据管径大小定,但不少于四处。
4.2.5.2法兰连接应保持平行其念头不大于法兰外径的1.5%,且不大于2mm,不得用强紧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法兰连接保持同轴,其螺栓孔中心偏差不应超过孔径的5%,并使螺栓自由穿入;连接法兰应使用同一规格螺栓,安装方向一致,紧松适度,在距接口中心200mm处测量,允许偏差1mm/m,但全长允差最大不超过10mm。
4.2.5.3管道焊缝位置要符合下列要求:直管段两环缝距离不小于100mm,卷管纵焊缝就应置于卷管的顶部或侧部;环焊缝与支架距离不小于50mm,不能在焊缝上开孔。
4.2.6不锈钢管道焊接
4.2.6.1为保证施工质量,DN100以下的不锈钢管采用氩弧焊, DN100以上(含DN100)的不锈钢管采用氩电联焊,氩弧焊打底。
4.2.6.2焊接时,管内充氩气保护焊缝及近缝区内表面,管内提前充氩气,排净空气,并保持微弱正压和呈流动状态。
4.2.6.3焊接过程中,填充焊丝的加热端保持在氩气保护之下,息弧后焊丝不得立即暴露在大气中,应在焊缝脱离保护时取出,焊丝如被污染,氧化变色时,污染部分予以切除。
4.2.7不锈钢管道安装
4.2.7.1不锈钢管道法兰用的非金属垫片,其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50PPm。
4.2.7.2不锈钢管道安装时,不得用铁质工具敲击;不锈钢管与支架之间应垫入不锈钢、不含氯离子的塑料或橡胶垫片,防止不锈钢管与碳素钢直接接触。
4.2.7.3其它要求同中、低压碳素钢管道安装。
4.2.7.4 不锈钢管焊口酸洗
(1)管道焊缝的酸洗工作必须保证不损坏金属的未锈蚀表面,并消除其氧化锈蚀部分。
(2)酸洗时,应保持酸洗液的浓度及温度。
(3)酸洗后的不锈钢焊缝以目测检查,呈金属光泽为合格。
(4)酸洗、钝化后的废水、废液,排放前应经处理,以防污染环境。
4.2.8铸铁管安装
4.2.8.1铸铁管的连接形式应按设计要求。
4.2.8.2承插铸铁管对口的最小轴向间隙应符合下表要求。
承插铸铁管对口的最小轴向间隙(mm)
工程直径 | 轴向间隙 | 工程直径 | 轴向间隙 |
<75 | 4 | 600-700 | 7 |
100-250 | 5 | 800-900 | 8 |
300-500 | 6 | 1000-1200 | 9 |
4.2.8.3下管及布管:依据施工现场及管径情况,可采用机械及人工下管,下管前承插铸铁管的放置方向应和施工时一致,下管应缓慢,防止管子破裂,布管前依据承插口位置,开挖操作坑。
4.2.8.4承插铸铁管胶圈连接,根据承口深度,量取插入尺寸,并做出标记,套橡胶圈前,必须将承插口刷净,胶圈上不得粘有砂、泥等杂物,套在承口上的胶圈应平直,勿扭曲,为减少磨擦,在胶圈和插口面上涂肥皂水润滑,初步对口时,回弹就位后,应保持对口间隙准确,连接过程中随时检查胶圈,发现歪斜或位置不正确应及时矫正。
4.2.8.5承插铸铁管管件及管道与构筑物套管连接:铸铁管件与管道、管道与套管的对口间隙必须保持均匀,已安装好管道中部两侧应分层回填土并夯实;清除承口内的泥土和肮物,将油麻塞进承口内,油麻辫的粗细应为承口间隙的1.5倍,每圈麻辫尾须有150mm相交扭到一起,用麻凿每塞一圈,打紧一圈,直至承口深度的1/3。石棉水泥应配比正确,用灰凿自下向上分层填捣密实,最后压平,对于大口径的接口,应2人同时打口。
4.2.8.6橡胶圈连接的接口抹水泥砂浆与承口平齐。
4.2.8.7依据施工图纸要求,在弯头处设置挡墩。
4.2.9管道试验和清洗
4.2.9.1管道系统试验前具备以下条件
管道系统施工完毕,符合设计要求和管道安装的规定。支架、吊架安装完毕,配置正确,紧固可靠。焊接工作结束,并经检验合格,焊缝及其它检查部位,未经涂漆和保温,所有的焊接法兰、承插口以及其它接着处均能便于检查。清除管线上的所有临时用和夹具、堵板、盲板、旋塞等。埋地管道的座标、标高、坡度及管基、垫层等经复查合格,试验用的临时加固措施经检查确认安全可靠。试验用压力表已经校验,精度不低于1.5级,表的满刻度值为最在大被测压力的1.5倍,压力表不少于2块。具有完善的并经批准的试验方案。
4.2.9.2管道系统试验前应准备的工作
检查清理管内杂物。将不能参与试验的系统、设备、仪表及管道附件等加以隔离,加置盲板的部位应有明显的标记和记录。试验过程中,如发生泄漏,不得带压修理,缺陷清除后,应重新试验。系统试验合格后,试验介质宜在室外合适地点排放,并注意安全,应及时拆除临时盲板,核对记录。
4.2.9.3管道试压的操作要求
液压试验:液压试验用清洁自来水进行。系统注水时,打开管道各高处排气阀,将空气排尽。待水灌满后,关闭排气阀和进水阀,用试压泵试压,压力逐渐升高,加压到0.5倍试验压力时,停下来对管道进行检查,无问题时再继续加压,分三次升到试验压力,当压力达到试验压力时,停止加压,停压十分钟,压力表针不降,无泄漏,目测无变形为合格。强度试压合格后,把压力降至工作压力,进行严密性试验。在工作压力下,对管道进行全面检查,用重1.5Kg的小锤在距焊缝15-20mm处沿焊缝方向轻轻敲击,检查完毕时,如压力指针下降,管道的焊缝及法兰连接处未发现渗漏现象,严密性试验合格。
4.2.9.4室外埋地管道液压试验,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应分段安装试验,为达到试验效果,分段试验的基本要求是要完善阀门间的主管线及入户的第一个阀门。
4.2.9.5试验前,管道的支墩锚固定点已达到强加,试压时,每升一级应检查支墩有无异常现象。
4.2.9.6对饮用水管道,经冲洗后,用每升水中含有20—30mg的游离氯的水灌满管道进行消毒,含氯水在管中应浸泡24h以上。消毒完毕,再用生产饮用水冲洗,并经有关卫生部门取样检验水质合格后,方可交工。
4.2.9.7管道试压冲洗设专门的施工方案并图示冲洗水源及排放点的设置。
4.2.10补口补伤
4.2.10.1管道回填前,必须检查管子、管件外部防腐是否完好,如果存在缺陷必须进行修补。
4.2.10.2如果管子母材暴露出来,或防腐层损伤,应将伤口及其周转污物清理干净,方可修补。
4.2.10.3用快干漆打底,用喷灯局部加热涂层,用修补刀将涂层修理平整,必要时添加外层涂料。
4.2.11覆土回填
4.2.11.1本工程管道回填拟分两次,一次为防止管子漂水在管道焊接,连接防腐完成后,对除连接口以外的部分进行回填,第二次回填为管道试压完成后,焊缝防腐处理完毕对管沟进行最终全部覆土。
4.2.11.2回填材料原则上用管沟中挖出的土,如果管沟中挖出的土,达不到要求时,经业主主管工程师同意,可采取以其它地方取土回填。
4.2.11.3回填在整个沟槽内的土,不得采用粉砂、淤泥、石块、混凝土块、砖块,有机物和其它有视而不见物质,管底以上2/3管径的两侧回填土,应对称均匀回填,要求严格分层夯实,回填土应分为150mm一层,然后用振动机或其它设备压实。
4.2.11.4回填土密实度检查试验应达到下列压实要求:
(1)回填一般宜夯实到该土料最大容重的90%以上。
(2)回填管道的上方0.5m之内最小85%。
(3)管道上方0.5m范围内的回填表土用人工回填,并用小型设备进行。
(4)回填表土管道两侧及顶部0.3范围内,不允许含有直径大于30mm的块石,0.5m范围内回填土不允许有直径大于100mm的石块。
(5)管子接口工作坑的回填须仔细夯实。
(6)位于道路下的管段,回填使用砂土并要分层夯实。
4.4.3电气安装工程
4.4.3.1施工中采用的规范、标准及其它技术文件
《外壳保护等级》 GB4208
《旋转电机的基本技术要求》 GB75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
《电气工程电气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48-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50-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I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3-8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
4.3.2成套盘、柜安装
4.3.2.1安装程序
熟悉图纸→定位放线→外观检查→基础支架制安→就位找正→质量检查→电气整定调试→压线→质量检查
4.3.2.2现场条件要求
(1)屋顶、楼板施工完毕;
(2)预埋件符合设计;
(3)门窗完毕;
(4)影响设备安全的其它施工全部结束。
4.3.2.3外观检查
(1)设备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零部件齐全;
(2)技术文件齐全;
(3)外观应良好,无机械损伤。
4.3.2.4安装要求
(1)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mm/m,全长5mm;水平度偏差不大于1mm/m,全长5mm;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小于5mm;
(2)基础型钢应可靠接地;基础型钢宜高出地面10mm;但高压开关柜基础型钢与地平便于手车移动;
(3)盘、柜及其内部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应牢固;
(4)盘、柜安装允许偏差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
垂直度(m) | <1.5 | |
水平偏差 | 相邻两盘顶部 | <2 |
成列盘顶部 | <5 | |
盘面偏差 | 相邻盘边 | <1 |
成列盘面 | <5 | |
盘间接缝 | <2 |
(5)盘、柜应可靠接地,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应以铜软线与接地构架可靠地连接;
(6)成套柜安装要求:机械闭锁、电气闭锁动作准确,可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触头接触紧密;辅助开关的切换点应动作准确,接触可靠;
4.3.2.5试验
(1)绝缘电阻测量;
(2)直流泄漏电流;
(3)交流耐压试验;
(4)断路器分、合闸时间的测量;
(5)测量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
4.3.3铜母线安装
4.3.3.1铜母线安装程序
熟悉图纸→定位放线→绝缘子安装→母线加工→安装→质量检查
4.3.3.2外观检查
(1)铜母线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2)母线外观良好,无变形、无机械损伤。
4.3.3.3母线加工
(1)母线应矫正平直,切断面应平整;
(2)母线弯曲处不得有裂纹及显著的折皱,最小弯曲半径符合以下要求:矩形母线平弯:125×10mm2以下,最小变曲半径2a(a-母线厚度)
(3)母线接头螺孔直径宜大于螺栓直径1mm.
母线接触面加工必须平整、无氧化膜。
4.3.3.4 母线安装:
(1)矩形母线采用螺栓固定搭接时,连接处距绝缘子支持夹也不小于50mm;
(2)母线安装后,必须涂相色漆,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
(3)母线连接处必须紧密,螺母与母线间应加铜质搪锡平垫圈;
(4)交流母线的固定金具不应成闭合磁路;
(3)母线相间及对地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6)母线支架可靠接地。
4.3.3.5试验
(1)测量母线相间及对地绝缘电阻;
(2)交流耐压实验。
4.3.4电缆线路安装
4.3.4.1安装程序
熟悉图纸→定位放线→电缆支架、桥架安装、保护管敷设→支架接地→质量检查→电缆敷设→绝缘测试→电缆头制安→质量检查
4.3.4.2外观检查
(1)产品技术文件应齐全;
(2)电缆型号、规格符合要求;电缆外观不应受损伤;
(3)电缆封端应严密;
(4)电缆绝缘良好。
4.3.4.3电缆桥架、托架安装
(1)电缆托架和桥架应采用规范厚度的镀锌钢材,弯头连接件等采用厂制品;
(2)桥架安装应横平、竖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线槽连接应连续不断,每节线槽固定点不少于2个;在转角和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
(3)桥架切割后,切割处应平整处理,并在2h内冷镀锌一层;
(4)桥架经过建筑物变形缝时,应采取补偿措施,线槽、桥架本身应断开,槽内连接板连接;保护地线、电缆等均应有补偿余量;
(5)桥架内敷设接地线,保证全长良好的电气通路;
(6)连接螺栓螺母向外。
4.3.4.4电缆管加工敷设
(1)电缆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或阻燃型ABS 管,管口和内壁光滑,端口需做成倒喇叭口;
(2)穿线管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10倍,且不小于所穿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3)穿线管、较长时采用过渡接线盒便于抽线;
(4)钢管暗敷设,两端口要密封紧密,防止进杂物;
(5)暗配管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不小于管外径的2.2倍;
(6)钢管丝接时,管箍两端必须焊接地跨接线,明装钢管,跨接线采用专用接地线卡子;
(7)穿线后钢管、管口必须密封,防止水流进入。
4.3.4.5电缆敷设
(1)电缆安装采用滚筒及支撑架;
(2)电缆敷设前,必须进行绝缘测量;
(3)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磨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4)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电缆终端头、拐弯处、人井内,装设标志牌,应注明线路编号、起始、终止地点、型号及规格;
(5)高压电力电缆、施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由上而下;
(6)电缆弯曲半径,应符合以下规定:
VV电缆>10D
KVV电缆>10D
铠装电缆>15D
(注:D为电缆外径)
(7)室内电缆沟支架内电缆垂直距离200mm以上,电缆敷设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项目 | 最小净距(m) | ||
平行 | 交叉 | ||
电力电缆间与控制缆间 | 10KV
1KV |
0.1 | 0.5 |
10KV以上 | 0.25 | 0.5 | |
控制缆间 | 0.5 | ||
热力管.及热力设备 | 0.5 | ||
其它管道(沟) | 0.5 | 0.5 | |
排水沟 | 1.0 | 0.5 |
(8)电缆在桥架口敷设时,应排列整齐,每5—10m固定一点;
(9)直埋电缆过路或与其它管线交叉时,应穿钢管保护,管口密封良好,禁止电缆在其它管道上下平行敷设,电缆净埋深>0.7m。直埋敷设时,应在沟内埋15mm砂或细土,敷设后,再盖上100mm砂或细土,上盖钢筋混凝土,专用保护盖板。及时设立标志;
(10)电缆进入构筑物或转弯处,应设置标志;
(11)电缆进入开关柜、设备机壳、电缆盒时,应采用铜质夹件来固定;
(12)电缆与电机连接,管口至电机或其它设备处应采用金属软管保护;
(13)户外电缆管口应有防水弯。
4.3.4.6电缆头制安
(1)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由熟悉工艺的人员进行;
(2) 6KV电缆头采用新工艺冷缩电缆终端头;
(3)电缆头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等措施。6KV电缆终端头,应有改善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并应确保外绝缘相间和对地距离;
(4)带金属层的电缆终端头必须装护层良好接地;
(5)电缆终端头必须固定牢固,不得使端子受机械应力,终端头上相色标志与系统相位一致。
4.3.4.7电缆的防火与阻燃
(1)电缆穿过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
(2)重要的电缆沟中,按要求分段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防火点。
(3)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堵塞应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
4.3.4.8试验
(1)测量绝缘电阻;
(2)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
(3)相位检查。
(4)直流耐压试验标准(塑料电缆)
1KV:试压电压2.4KV 15min
6KV:试压电压24KV 15min
泄漏电流应均衡,一般6KV电缆小于30μA.
4.3.5行车电气安装
4.3.5.1安装程序
熟悉图纸→定位放线→开箱检查→支架制作→滑接线安装→附件安装→检查→配线→调试.
4.3.5.2外观检查
(1)开箱检查、清点,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2)产品的技术文件齐全;
(3)外观应无损坏变形、锈蚀。
4.3.5.3安装要求
(1)滑触线支架安装应平整牢固,并应在同一水平面或垂直面上;
(2)支架不得在建筑物伸缩缝和轨道梁结合处安装;
(3)滑触线应平整无锈蚀,导电应良好;额定电压0.5KV以下滑接线,其相邻导电部分和导电部分对接地部分之间的净距不得小于30mm;
(4)起重机在终端位置上时,滑接器与滑接线末端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
(5)滑接线中心线应与轨道中心线保持平行,其偏差应小于10mm,滑接线水平或垂直偏差应小于10mm;
(6)软电缆安装后,其悬挂装置沿滑道移动应灵活、无跳动,不得卡阻;软电缆移动段的长度应比起重机移动距离长15%--20%,并加装牵引绳,牵引绳长度短于软电缆移动段的长度;
(7)滑接拉簧应完好、灵活,滑接器与滑接线的接触部分,不应有尖锐的边棱,压紧弹簧的压力应符合要求;
(8)起重机行程限位开关动作后,应能自动切断相关电源,并应使起重机安要求停止;
(9)电气回路接线正确,端子固定牢固、接触良好、标志清楚、绝缘良好;
(10)接地电阻测试。
(11)安全保护装置经模拟试验和调整完毕、校验合格。
(12)电机运转正常、测量空载电流。
(13)进行静负荷试运转。
4.3.6接地装置安装
4.3.6.1接地体规格、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4.3.6.2接地装置的连接应可靠,连接前,应清除连接部位的铁锈及其附属物。
4.3.6.3接地体的连接采用搭接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扁钢的搭接长度应为其宽度的2倍,四面施焊。
(2)圆钢的搭接长度应为其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搭接长度应为圆钢直径的6倍。
(4)扁钢与圆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4.3.6.4采用垂直接地体时,应垂直打入,并与土壤保持良好的接触。
4.3.6.5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地体应平直,无明显弯曲。
(2)地沟底面应平整,不应有石块或其它影响接地体与土壤紧密接触的杂物。
倾斜地形沿等高线敷设。
4.3.6.6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应便于解开测量接地电阻。接地引下线应紧靠杆身,每隔一定的距离与杆身固定一次。
4.3.6.7接地电阻值应符合有关规定。
4.3.6.8接地沟的回填宜选取无石块及其它杂物的泥土,并应夯实。在回填后的沟面应设有防沉层,其高度宜为100—300mm。
4.3.7电动机电气安装
4.3.7.1安装程序
熟悉图纸→管线敷线→电机检查→电机接线→质量检查→单机试运转→记录
4.3.7.2电机检查
(1)盘动转子应灵活,不得有碰卡声;
(2)润滑脂的情况正常,无变色、变质及变硬现象;
(3)电机的引出线鼻子焊接或压接应良好,编号齐全,裸露带电部分的电气间隙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4.3.7.3当电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做抽芯检查:
(1)出厂日期超过制造厂保证期限;
(2)经电气实验,质量可疑时;
(3)试运转有异常时;
4.3.7.4其它要求
(1)电机的转动符合要求,无异声;
(2)电机温度,不超过产品技术规定;
(3)电机接线盒至管口中间段应采用软管保护电缆、电线。
4.3.7.5试运转
(1)测量绕阻的常温绝缘电阻,阻值不低于0.5MΩ;
(2)6KV电动机应测量吸收比,吸收比不应低于1.2,中性点可拆开的,应分相测量;
(3)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1000KV以上或100KV以上的电动机各相绕组直流电动阻值相互判别不应超过其最小值的2%;
(4)1000V以上、中性点连线已引出至出线端子板的定子绕阻,应分相进行直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定子绕阻额定电压的3倍。且各相泄漏电流的值不应大于最小值的100%,为最大泄漏电流的20WA以下时,各相间应无明显差别。
(5)电动机空载运转检查的运行时间为2h,并记录起动电流、空载电流。
4.4自动控制安装
4.4.1施工中采用的规范、标准及其它技术文件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3—86
《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131—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92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验收规范》 GBJ79—85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6—82
相关设备仪表产品使用安装说明书及出厂调试资料
4.4.2施工准备
4.4.2.1准备有关的各项技术资料,除施工依据技术资料外,还应该了解工程的工期、进度计划统筹考虑,合理确定施工人员进场时间,编制设备材料供应计划。
4.4.2.2组织图纸会审,并对施工班组进行设计技术交底,熟悉图纸。
4.4.2.3施工现场环境条件检查:由于检测仪表本身对工作环境、保管存放环境有一定要求,安装现场环境应有与仪表进行保管存放环境基本相当的条件。在检查仪表现场安装时,其他各项的安装施工应基本完成,现场不再有土建施工、大的物体搬运。环境清洁,温度、湿度适当。结合施工程序的进行,每一工序施工前必须对现场进行一次检查,看环境条件是否满足工序安装施工要求。
4.4.3施工配合
自控系统安装施工中,大量工作要和其他配合交替进行施工,施工中稍有疏忽错过最佳配合施工期,将给以后施工带来难以补救的困难,所以安装施工人员要经常了解现场施工情况,注意相关工种施工进度,以便及时配合。
配合工艺设备管道安装施工在工艺管路设备安装施工时,自控工程安装施工人员要密切注意管路.设备各取样点、检测点的位置、方向,结合施工图纸设计方位和现场实际情况并兼顾到检测仪表和导压管,布局合理、美观;焊接取样部件时,要在便于将焊渣等杂物清除时进行,以免给日后工艺管吹扫清洗带来困难。
4.4.4保护管敷设
4.4.4.1安装程序
熟悉图纸→放线定位→材料检查→锉口套丝→配管→质量检查→管内杂物清理→管内穿引线→封闭管口→隐蔽验收
4.4.4.2金属保护管敷设
(1)保护管不应有变形裂缝,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弯曲半径:当穿铠装电缆或暗敷设时≥10D,当穿无铠装电缆且明敷设时≥6D;保护管直角弯不应小于90°,全长不应超过2个弯,否则应加拉线盒;两端口应装设护线箍。
(2)管子连接一般采用螺纹连接,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的1/2,管子连接后应焊跨接地线。
(3)在有粉尘、液体、蒸汽、腐蚀性或潮湿气体进入管内的地方敷设的保护管,其两端管口应密封。
4.4.4.3塑料管敷设
(1)弯管时加热应均匀,管子不应有明显变形与烧焦,用套管加热连接时,管子插入深度宜大于外径的1.5倍;当使用粘合剂连接时,应大于1.1倍。
(2)支架间距:DN25以下≤1m,DN25以上≤1.5m,管端及连接部件的两侧300mm处应加以固定,管线直线长度大于30m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4.4.5机柜、盘箱安装
4.4.5.1安装程序
熟悉图纸→放线定位→设备检查→基础型钢制安→设备就位找正→质量检查→柜内配线校对。
4.4.5.2设备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及有关标准要求,并附有合格证、质保书。
4.4.5.3基础型钢制作尺寸应与仪表盘尺寸相符,其直线度及水平方向倾斜允差为1mm/m,底座总长>5m时,全长允差5mm,基础型钢应在二次抹面前安装找正,其表面应高出地面,基础型钢接地良好。
4.4.5.4仪表箱盘安装应垂直、平整、牢固。
4.4.5.5单独安装仪表盘垂直度允差1.5mm/m,水平方向倾斜度允差1mm/m。
4.4.5.6仪表箱安装垂直度允差3mm,当箱高 > 1.2m时,垂直允差4mm;水平方向倾斜度允差3mm。
4.4.6线缆敷设
4.4.6.1安装程序
熟悉图纸→材料检查及测试→保护管内杂物清理→缆线敷设→电气测试→质量检查→压接线→系统调试准备。
4.4.6.2缆、线敷设前应对其型号、规格、电压等级、屏蔽等级等进行检查核实,保证其符合设计及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并附有产品合格证及质保书,尚应进行外观及导通检查,以500V直流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阻值≥5MΩ。
4.4.6.3线路应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
4.4.6.4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
4.4.6.5线路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妨碍设备检修、运行和人行的位置。
4.4.6.6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引线箱或接线盒内采用压接法接线。
4.4.6.7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应有适当的余量。
4.4.6.8接线前应校线并标号;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芯线;多股线芯端头应烫锡或采用接线片,线路与端子的连接应固定牢固,并留有适当的余度;接线应正确,排列应整齐美观。
4.4.6.9仪表信号线路、仪表供电线路、线路等应分别采用各自的保护管。
4.4.7脱脂
4.4.7.1根据仪表、阀门、管件管材等的材质不同,选用二氯乙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工业酒精等进行脱脂处理;接触脱脂体的工具、量具及仪器,必须按脱脂件同样的要求预先进行脱脂。
4.4.7.2仪表、调节阀、阀门、管件、管材经脱脂后,必须封闭保存,安装时必须保证干净无油污。
4.4.7.3脱脂前有明显油污或锈蚀的管材,应先清除油污及锈蚀。
4.4.7.4当脱脂件放入脱脂剂中浸泡时,浸泡时间为12h,当采用灌注脱脂剂法时,灌注后浸泡时间不应小于2h。
4.4.7.5经过脱脂的仪表、调节阀、阀门及管材可经自然通风吹干。
4.4.8取源管路安装
4.4.8.1在工艺管道安装施工时,应密切注意孔板正负室接嘴温度计插座、取压嘴的位置方向,结合设计及现场情况兼顾检测仪表和导压管路布局合理美观,安装方便,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应在工艺管道防腐、吹扫试压之前完成,并保证布点正确。
4.4.8.2管路敷设的位置,应根据现场情况,不应敷设在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腐蚀、振动及影响测量之处,在满足测量要求的条件下,应按最短路径敷设,管路穿墙或穿楼板处,应加保护管,保护管应密封处理。
4.4.8.3测量管路水平敷设时,应根据不同介质及测量要求,有1:100的坡度,其倾斜方向应保证能排出气体或冷凝液。
4.4.8.4金属管弯制应冷弯,弯曲半径≥3D,管子弯制后不应有裂纹和凹陷,管子连接时,其轴线应一致。
4.4.8.5支架制作时材料应矫正、平直,切口处不应有卷边及毛刺,支架安装应牢固平整,尺寸准确,整齐美观,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应均匀。
4.4.8.6管路敷设完毕,必须无漏焊、堵塞和错接的现象,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压力试验。
4.4.9仪表安装
4.4.9.1仪表安装的位置应和图纸相符,信号标志清楚,安装方式应与随机技术文件规定的安装方式相符。
4.4.9.2仪表信号线应标志与图纸一致的端子编号,芯线应搪锡处理,接线牢固,接线方式应与随机文件规定的接线方式相同。
4.4.9.3现场仪表安装后应有完善的保护措施,调整螺丝、旋钮等,可调整部位应可靠加封。
4.4.10仪表单体校验
4.4.10.1各检测系统及控制室内盘上仪表安装前,都应进行单体调校,单体调校应在环境条件满足调校要求的试验室进行。
4.4.10.2调校试验项目应以设计图纸规范及随机技术文件为依据。
4.4.10.3调校试验所采用的试验方法,所用的管路、线路连接原理图,试验用气源、电源、标准压力以及所选用的标准表的精度等级及量程应满足要求。
4.4.10.4调校应有记录,并反映调校试验的真实情况。
4.4.11单回路模拟试验
4.4.11.1按照系统图,接线端子图对信号线接线情况进行校验。
4.4.11.2针对不同的检测回路备好信号源。
4.4.11.3确定一次检测仪表的输入输出信号或其模拟替代方式,中间测试点位置确定,回路电源供给,试验中通信联络等问题应在试验前安排妥当。
4.4.11.4给回路送上电源,给一次检测仪表加上与实际检测参数相当的信号或模拟替代信号,在控制室仪表柜上观察相应的显示,记录仪表的指示刻度值,应能正确指示出与输入信号相一致的参数刻度值,带有限幅报警的调节控制装置在规定范围内可以调节报警限幅,保护联锁信号输出正确。
4.4.12检测系统调试
4.4.12.1按设计要求,检查并确定调节器及执行器的动作方向。
4.4.12.2在系统的信号发生端,给调节器输入模拟信号,检查其基本误差,软手动时的输出保持特性和比例,积分、微分动作以及自动手动操作的双向切换性能。
4.4.12.3用手动操作机构的输出信号,检查执行器从始点到终点的全行程动作,如有阀门定位器时,应连同阀门定位器一同检查。
5 施工保证措施
5.1安全保证措施
5.1.1采用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 GB50194-9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JGJ33-8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JGJ59-88
5.2.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按照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在安全施工检查中,评分达到90分以上,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1.2‰以内。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施工指导方针,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及作业班组兼职安全员参加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切实保证安全保证体系的运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本工程施工安全负全责,本项目安全生产除按公司安全机构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外,同时接受业主、监理的监督与管理。
5.3保证安全措施
5.3.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施工指导方针,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保证安全保证体系的运行。
5.3.2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必须熟知和遵守原国家建工总局颁发的《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其制定的“十项安全措施”,现场临时用电有专人负责,并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的要求。
5.3.3严格执行安全交底制度,各级领导在下达生产任务的同时,要布置安全工作,坚持安全例会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安全生产按层实行日检.周检和月检,特殊情况马上检,形成人人受教育,安全人人管的局面。杜绝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
5.3.4各分项、分部工程进行安全交底时,必须严格按照本工程施工选定的安全标准,对专业性较强或特殊环境的施工项目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措施(设计)。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3.5根据本工程中临边、登高、悬空等作业较多的问题,施工前应编制高处作业施工安全组织设计。
5.3.6进入工地必须带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不得攀爬脚手架、建筑物入口处应设防护棚,楼梯口、予留口、预留洞等应设防护栏杆,主要进出口,危险地带设置明显的管理制度牌、警示牌。
5.3.7脚手架及安全网或其它转档必须有专职架子工按设计方案搭设,经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5.3.8机电设备设专用开关,并设置漏电保护器,保护接地应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并记录。
5.3.9吊装作业时,要有专人指挥,起吊时下方不得有人,司机与指挥人员要统一指挥信号。
5.3.10脚手架拆除时,禁止乱抛、乱堆,应及时清理,集中堆放,高空作业不得上下投掷物品。
5.3.11本工程路线复杂,运输设备前,需制定详细的运输方案。
5.3.12安全标识、防火标识、标识灯要形象直观,施工基沟危险场所用红色信号灯示警。
5.3.13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都应遵守有关工地现场安全的甩有法律和法规,以保证现场施工人员、业主和监理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安全。
5.3.14所有施工人员必经过合适的职业培训,并保证在施工中所采用的工具和工作程序是正确的。
5.3.15如果施工中某些地点将有可能发生不可避免的危险,应将这些地方用围栏隔开并设置醒目的中、英文警告牌。
5.3.16机械进行沟槽和基坑开挖,现场安排专人指挥,根据土质,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放坡,弃土距沟槽边大于1m,边坡稳定性达不到要求时,设立支撑,在确保无塌方危险时,方可进行槽底作业,深基坑周围设钢管护栏。
5.3.18焊机应设在干燥地方,平衡牢固,接地装置,导线绝缘要良好。焊机的断路器的按触点电极需定期检查修理,冷却用的水管必须畅通,不得漏水和超过规定温度。运行中若发现问题,应立即停车,排除故障后方可运行,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和手套,并站在橡胶板或木板上,工作棚要用防火材料搭设,棚内严禁堆放易燃品,备有灭火器材。
5.3.24只有在符合电气安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有关电气设备和装置的施工,所有可能对电气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灰尘、潮湿、水、油和其它物质应严格清除。在所有的电气设备通电前,除了进行常规的绝缘测试外,还应检查是否有工具或其它异物遗忘在内。
5.3.25所有的行走机械必须安装经过批准的防护装置。
5.3.26污水管道施工时,承包商应注意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装备所有的必需设备。
5.3.27应在施工现场装备一个合格的急救室。防腐漆存放必须运离动火区。
5.4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优良级,(在编制质量控制计划中进行目标分解)。
5.4.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按照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进行运作,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各部门和施工队负责人为组员的质量管理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质量工作人人有责。
5.4.2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使每个员工都清楚的理解“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做到人人关心质量工作。
5.4.3现场建立中心试验室,以便于材料检验、配合比调整和施工工艺控制。
5.4.4编制工程试验计划。依据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规格、型号、产地和批数,编制其送检、复检计划,依据施工方案和混凝土砌体钢筋的数量,编制各单体构筑物混凝土试件,砂浆试块和钢筋焊试件的试验计划。使每个试验人员能够了解各种材料、各个部位应做何种检验和试验,不发生漏检现象。
5.4.5组织图纸会审,设计文件下发后认真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图纸内容,对建施、结施、设施进行对照核对,并将会审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分类书面报告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做到施工图上的问题施工前解决。
5.4.6遵守监理大纲的要求,每道工序开工前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经监理检查同意后,方可施工,本工序完成经自检合格后,再报请监理工程师对该工序检查验收。对监理签发的有关文件,要认真整改落实。
5.4.7冬雨季施工期间,要严格执行冬雨季施工措施。
5.4.8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通过自检、互检、专检、抽检将质量情况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重要质量信息要上报项目总工,对反馈的质量信息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5.4.9做好质量回访工作,质量技术部定期进行质量回访,作好回记记录,对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方案,及时处理,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5.4.10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方针,认真贯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完全彻底为用户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好质量、工期、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工程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并把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实行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5.4.1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工程终身负责制度,自项目经理部作业队至施工班组层层设立质量控制机构,各级管理人员及作业班组应根据各自的职责,按照质量控制网络图及质量控制点参照表的工作内容开展工作;制定严格的经济奖罚措施,使工程质量与个人收入紧密挂钩;在施工过程中,实行质量否决权,各级质量人员严格把关,保证不生产、不接收、不放行不合格工序,对达不到优良等级的工程随时返工,直到达到优良等级。
5.4.12严格依照GB/T19002-ISO9002-1994《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质量保证模式》,对施工准备、施工生产过程、竣工验收过程进行全面控制,根据公司质量保证体系要求,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及业主的其它要求编制严谨、切实可行的质量计划,按照质量管理以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原则,加强对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及对施工中间过程的质量控制,在满足业主工艺、工期条件的前提下,保证该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5.4.13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严把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查监督关,实行质量跟踪检查,对关键部位实行旁站监督,确保各专业工程质量优良,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各专业工程的质量控制标准及实施控制计划,并将该计划报业主/监理部门,以便业主/监理对工程的控制与监督。
5.4.14认真实行技术复核制,质量三检制(自检、互检、专业检),建立工序交接检验制度,做到已完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开工,优良工序不成优,下道工序不施工。
5.4.15严格工序验收:
(1)原材料验收: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及合同的约定,对所购材料、设备等按其规格、型号、材质、性能等技术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填写材料报验单,并备齐合格证、准备证、材质证书、复验报告单报业主/监理审批,并做到不拖报、不漏报,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工序验收:各施工工序结束时,各作业班组首先按照标准进行自检,各专业技术负责人会同专职质检员复验合格后,备齐工序施工的全部技术资料,报业主/监理进行工序验收。
(3)隐蔽工程验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标准、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会同业主/监理等有关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测试,经业主/监理确认合格签字后进行隐蔽或转序。
5.4.16施工资料必与施工同步。施工资料及报验单填写应规范,字迹工整清晰,杜绝错报、漏报及不经复检报验的现象。
5.4.17严格执行按规范组织施工,按规程进行操作,按标准进行检查的原则,各分项工程施工前都必须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分项工程结束时,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会同施工班组按照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查评定,并由专职质检员进行复验,切实按照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与填写要求,编制施工技术资料,做到齐全、真实、准确、及时。
5.4.18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各专业都应针对本专业质量通病(缺陷)症状表现情况,对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计划、措施并组织攻关,解决质量通病问题,狠抓施工中的薄弱环节,选择工程量较大,技术性较强的项目,建立QC活动小组开展活动,领导要亲临现场抓质量,促进QC小组有计划、有领导、有目标、有成果的展开。
5.4.19狠抓计量工作管理,工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计量和检测器具、仪器、仪表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计量法规的规定。必须经计量部门检查认定合格后,并在检定期内使用,同时必须保证其精度等级不低于被检对象的精度等级。
5.4.20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凡参加施工生产人员,都必须经严格的技术培训,达到与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的技术水平,并熟悉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后方能上岗。
5.4.21材料代用、设计变更,必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变更单。
5.6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项目分部成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由综合办公室文明施工小组主抓此项工作,各施工区、施工队各有一人负责此项工作。
5.6.1加强对施工人员岗前文明施工教育,使其在思想上认识到文明施工的重要性。
5.6.2施工场地四周设立好围挡设施,围挡墙体粉刷涂料绘制图案或写标语口号以美化周围环境。
5.6.3办公室设专人进行外协工作,协调好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本着“施工一处,造福一方”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当地居民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将因施工对居民造成的干扰降到最低点。同时在外协过程中注意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取得当地居民的谅解,使工程不至于因外协问题而造成工期延误。
5.6.4设置施工标志牌。标明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立单位及其各自负责人、施工工期、质量目标等,便于外界监督。
5.6.5加强施工现场平面管理,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布局,任何单位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占用场地。
5.6.6材料、成品、半成品及机具设备必须按类别、用途合理分区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损坏。
5.6.7施工道路和施工现场派专人随时清扫,确保道路畅通、整洁,场地及时修整不得积水,建筑垃圾集中及时清运。
5.6.8各种机械噪音要采取措施尽量减轻,免除因施工噪音扰发引起的投诉。
5.6.9班组必须做到操作面干净清洁,随产随清,达到操作面现场文明。
5.6.10工地食堂要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不加工或销售变质的食物,案板和餐具要及时清刷,灶间、门窗都要卫生。
5.6.11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运,节约用水,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5.6.12生活区要注意精神文明建设,严禁酗酒和不正当的娱乐活动。
5.7工期保证措施
如果我方中标,我方承诺按招标文件中的工期开工按时竣工。
该项目因工期要求紧,技术要求高,工程量大,考虑到施工机具的合理有效投入,施工中各构筑物能产生相互影响,对工期目标实现造成很大困难,如果我方中标,将充分发挥专业队伍,配套齐全,机械化施工水平高的优势,前期工作做到三快,即: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在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安排、全面展开的原则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保证在计划的工期内完成该项目的施工任务,具体措施如下:
5.7.1中标后周内完成项目经理部的人员组织、机构建立。对该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保养,落实材料的产地和供应情况,做到材料和机械设备能按需要及时供应到位。
5.7.2加强对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对工程计划进行细化编制重要单体构筑物的网络施工计划,保证关键工序的计划落实。
5.7.3确保机械设备和劳动力投入,备足机械设备易损件,备好发电机,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根据工程需要,可再调入机械设备和劳动力,进一步加强施工力量,提高施工进度。
5.7.4实行工期的目标管理,将计划目标层层分解,分解到各工序各部位,具体落实到人,实行经济承包,奖罚兑现,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7.5外部环境允许条件下,组织夜间施工。
5.7.6严格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避免发生质量事故,影响施工进度。
5.7.7若遇不可预见情况,发生工期延误,要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加班加点实现工期目标。
5.7.8对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施工项目,在工程开工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仓促开工后,施工方法不当,施工准备不足,使施工不能连续进行,造成浪费,影响进度。
5.7.9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要密切配合,土建施工尽快给设备安装提供工作面,设备安装提前介入施工,条件成熟立即组织设备安装。
5.7.10协调好与施工外部环境的关系,组织好施工的用水、用电,防止因断水、断电影响施工进度,并协调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五.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项目部成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由综合办公室文明施工小组主抓此项工作,各施工区,施工队各有一人负责此项工作。
1.加强对施工人员岗前文明施工教育,使其在思想上认识到文明施工的重要性。
2.施工场地四周设立好围挡设施,围挡墙体粉刷涂料绘制图案或写标语口号以美化周围环境。
3.办公室设专人进行外协工作,协调好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本着“施工一处,造福一方’’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当地居民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将因施工对居民造成的干扰降到最低点,同时在外协过程中注意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取得当地居民的谅解,使工作不至于因上协问题而造成工期延误。
4.设置施工标志牌。标明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其各自负责人,施工工期,质量目标等,便于外界监督。
5.加强施工现场平面管理,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布局,任何单位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占用场地。
6.材料、成品、半成品及机具设备必须按类别,用途合理分区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损坏。
7.施工道路和施工现场派专人随时清扫,确保道路畅通,整洁,场地及时修整不得积水,建筑垃圾集中及时清运。
8.各种机械噪音要采取措施尽量减轻,免除因施工噪音扰民引起的投诉。
9.班组必须做到操作面干净整洁,随产随清,达到操作面现场文明。
10.工地食堂要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不加工或销售变质的食物,案板和餐具要及时清刷,灶间,门窗都要卫生。
11.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运,节约用水,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12.生活区要注意精神文明建设,严禁酗酒和不正当的娱乐活动。
六.其他管理措施
1.实行项目法施工:
项目管理方法的实行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正确有效地施工作业,提高进度,降低消耗,保证质量,并能充分挖掘劳务工人的潜力,创造高效率和高效益。
1.1.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优选称职的经理,组建高效率的项目班子,并明确责任和权限,根据项目特点,制订相应的施工项目管理制度,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1.2.制定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对于施工项目进行分解,以形成施工项目的分解体系,便于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施工项目管理。
1.3.建立项目管理工作体系和信息流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1.4.进行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依法签订合同,信守合同,认真严肃地处理合同履行中的工程变更的洽商。
1.5.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用最少的投入来实现项目目标。
1.6.进行施工项目的目标控制,控制目标主要有:计划进度控制目标、技术质量控制目标、施工安全控制目标、工程成本控制目标。
1.7.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靠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的信息管理,建立及时的信息流通机制。
2.推行ISO9002质量体系
我方根据ISO9002质量体系,现场施工管理应以公司的质量方针,项目质量目标为前提,以质量保证手册为依据,按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确保质量体系运行,使施工全过程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得到全面控制。
2.1.质量策划
针对工程安装施工合同要求进行质量策划,编制质量计划,质量原则上按程序文件的内容,要求编制,保证其内容与质量体系的所有其它要求,协调一致并便于实施操作,确保质量手册符合性和适宜性。
质量计划应对施工准备阶段、施工生产阶段及竣工、工程交付阶段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根据工程的特点,资源状态,按网络计划技术科学地安排好施工工序,同时确定项目质量目标及分部,分项工程目标,制订进货检验和试验计划,施工过程检验计划,计量器具需用计划,工程半成品、成品保护计划,统计技术应用计划,质量记录计划,重点抓住过程控制中的工序环节并制订施工工序控制计划。
施工组织设计着重于技术组织措施(施工方案、资源配置、现场布置),质量计划是结合标准和质量手册的要求的系统化质量管理措施,重在对工程的管理。
2.2.施工单位自购物资的控制
根据施工图提出材料需用计划,按照国际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生产的物资要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有特殊要求的要注明必要的图样,规范,质量要求等,需代用的物资必需经设计院及业主同意并办理“材料代用许可证书’’。
依照公司审定的合格分供方名册,选定分供方,签订采购合同或协议,合同或协议应明确产品标准、质量要求、价格、要求、交货方货、地点、时间及违约责任等。
自购物资采购合同签订前应将采购物资的单价报业主主管部门进行审批,自购物资到场后,应进行实物与采购合同的核对,如业主方有要求可共同进行,对有特殊要求的物资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
自购物资必须有符合要求的材质合格证,对有准用许可要求的物资还应有准用证。
2.3业主提供产品的控制
根据合同规定的业主供货范围编制清单,经业主批准后由项目材料员报送业主供货部门,同时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合同要求,提出业主提供产品的进场计划,经审批的进场计划由项目材料员一并报业主供货部门。
在接收业主提供产品时,由项目材料员组织有关人员按照供货清单及装箱单核对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并进行外观质量检验,同时验证随机技术文件(出厂试验报告、合格证、材质证书、产品说明书等)需进行试验的物资应由业主、监理等相关人员共同协商取样交有关部门进行试验,化验。
经检验合格的物质,由项目材料员进行标识,并办理入库验收手续,建立台帐。
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损坏或不适用)项目材料员应进行标识并隔离,做好记录,书面报告业主,并将不合格品退回。
如业主提供的产品发生丢失或损坏,项目材料员应填写“丢失损坏物资记录’’并向业主报告。
对业主提供的产品设立单独库区,分类储存,并单独建账,按材质,规格,种类等分类存放,并做出明显标识。
物资出库时,应由项目材料员,领用部门共同对物资外观及有关技术资料进行验证,合格后办理出库手续。
一般情况下,不对货源进行检验,如业主要求,我公司将积极配合。
2.4.物资搬运,贮存及工程防护的控制
物资搬运时,搬运部门应根据物资重量,外形尺寸及其固有的条件要求提出所使用运具及相关人员配备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物资搬运装卸过程中,应避免造成物资变形,残损等,应按物资标志进行操作,对成组配套的物资,应按原有组合搬运装卸,如有渗漏损坏时,应立即整补加固,对易燃易爆,易污染物资,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搬运重要或大型设备(灯具)前,搬运部门应编制可靠的搬运方案,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物资贮存场地(库房、料场)必须满足物资贮存条件,需入库贮存的物资不得室外存放,库存物资应分区,分类存放,摆放整齐,标识清晰明显。
物资入库应建立台账,出库须有发料小票,库存物资应账、卡、物相符。仓库保管员按规定进行盘点和抽检。
对需进行防护的部位应做好记录,并定期做好自检自查,特殊情况随时抽检,对防护部位的防雨、防潮、防丢失损坏应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实施。
2.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
产品(物资)均以挂牌(卡)的方法进行标识,灯具在安装过程中以铭牌或记录形式进行标识。
施工过程(工序)以记录或施工日志方式进行标识。
2.6.进货检验和试验的控制
进货检验和试验内容包括:几何尺寸检测、表面质量检测、文件资料检查、检验合格的物资,由项目材料员办理入库手续。
对检验不合格的物资,由项目材料员按规定进行隔离和拒收,并做好标识和记录,将不合格物资退回原供货商。
项目材料员(库管员)对受控物资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按规定进行标识,标识分已检合格、已检不合格、检验和试验结果待定及未检四种,四种标识状态的物资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晰明显。
用于检验,测量和试验的设备,必须在规定的检定校准周期内且性能良好,否则不能使用或降级使用。
2.7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
过程检验和试验分为自检和专检两部分
检验程序:对已完工序,由施工班组进行自检,项目部质检员复检,合格后填写相应的技术资料,确认合格后签字,向业主/监理部门报验,报验确认合格方后方可进行转序施工,隐蔽工程需经业主/监理方代表检验确认合格签字后方可隐蔽或转序。分项工程评定由项目部 检员依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组织评定,分部工程所含的各项工程检验评定完成,且技术资料基本齐全后,由工程处(分公司)质检员负责进行评定,确定质量等级。过程检验采用记录形式标识,记录中应明确标明优良,合格或不合格字样,必须清楚地反映过程所处的状态。
最终检验和试验时,首先要编制最终检验和试验方案,方案中应明确试运组织,试运流程,试运计划,试运的临设计划和物资供应计划,试运中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最终检验和试验的结果应满足设计文件,国家规范标准及生产流程的要求。
2.8工程交付的控制
工程交付的条件:工程已按设计文件内容完成,业主提出的问题已经解决,按合同或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要求完成了试运行或试各项工作各系统满足设计要求,最终检验完成评定合格或符合合同规定,竣工资料已按规定组卷且符合要求竣工交付阶段的自检、初验、竣工验收按规定程序执行。
某些工程虽未达到上述第一款的规定条件但对正常生产影响不大或无影响时,经业主同意,对遗留尾项(问题)清单并负责日后的处理。
2.9.现场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控制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按照公司《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执行。项目部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安全、卫生领导小组),并由项目经理部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检查中,安全管理达到90分以上。
七.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
1.我公司已于2000年通过了ISO90002质量体系认证,将严格按照其标准执行,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如下图。
2.我公司在所有工程的施工中对施工安全极为重视。根据各工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出现的隐患及时处理,未出现安全事故。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如下图。
说 明
星欣设计图库资料专卖店拥有最新最全的设计参考图库资料,内容涉及景观园林、建筑、规划、室内装修、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各个领域的设计素材和设计图纸等参考学习资料。是为广大艺术设计工作者优质设计学习参考资料。本站所售的参考资料包括设计方案和施工图案例已达几十万套以上,总量在数千G以上。
图库网址http://www.xingsc.cn
ftp://xingxin.gnway.net
联系QQ:447255935
电话:13111542600
雅居云录(https://yajuyun.com) 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分户验收电子档案技术支持与二维码生成的领先平台,凭借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在住宅工程领域深受信赖,并荣获多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推荐。雅居云录分户验收二维码系统核心优势功能:1、智能房号清单:后台直观呈现房号位置列表,让管理一目了然。2、灵活验收模板:预置多地分户验收模板,同时支持个性化调整,满足多种需求。3、高效批量上传:支持PDF一键批量上传(100户),并兼具即时拍照上传功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4、一键二维码生成:全项目二维码秒速生成,提供在线预览与打包下载功能,操作流畅便捷。5、专业排版设计:为用户提供二维码的精美打印排版服务,免除用户自行排版的繁杂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