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监 控 量 测
9.1 一 般 规 定
9.1.1 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
9.1.2 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进行编制。同时应考虑量测费用的经济性,并注意与施工的进程相适应。
9.1.3 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9.1.4 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施工、设计单位必须紧密配合,共同研究,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9.2 量测内容与方法
9.2.1 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应按表9.2.1选择量测项目。表9.2.1中的1~4项为必测项目;5~11项为选测项目,应根据围岩条件、地表沉降要求等确定。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表9.2.1
序号 | 项目名称 | 方法及工具 | 布 置 | 量 测 间 隔 时 间 | ||||||
1~15d | 16d~一个月 | 1~3个月 | 大于3个月 | |||||||
1 | 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 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述,地质罗盘等 |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 每 次 爆 破 后 进 行 | ||||||
2 | 周边位移 | 各种类型收敛计 | 每10~50m一个断面,每断面2~3对测点 | 1~2次/天 | 1次/2天 | 1~2次/周 | 1~3次/月 | |||
3 | 拱顶下沉 | 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 | 第10~50m一个断面 | 1~2次/天 | 1次/2天 | 1~2次/周 | 1~3次/月 | |||
4 | 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 | 各类电测锚杆、锚杆测力计及拉拔器 | 每1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做三根锚杆 | - | - | - | - | |||
5 | 地表下沉 | 水平仪、水准尺 | 每5~5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7个测点,每隧道至少2个断面。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 |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周。 |
||||||
6 | 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 | 洞内钻孔中安设单点、多点杆式或钢丝式位移计 | 每5~100m一个断面,每断面2~11个测点。 | 1~2次/天 | 1次/2天 | 1~2次/周 | 1~3次/月 | |||
7 | 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 | 地面钻孔中安设各类位移计 |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3~5个钻孔 | 同地表下沉要求 | ||||||
8 | 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 | 各种类型压力盒 |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宜为15~20个测点 | 1~2次/天 | 1次/2天 | 1~2次/周 | 1~3次/月 | |||
9 | 钢支撑内力及外力 | 支柱压力计或其他测力计 | 每10榀钢拱支撑一对测力计 | 1~2次/天 | 1次/2天 | 1~2次/周 | 1~3次/月 | |||
10 | 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 | 各类混凝土内应变计、应力计、测缝计及表面应力解除法 |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宜为11测点 | 1~2次/天 | 1次/2天 | 1~2次/周 | 1~3次/月 | |||
11 | 围岩弹性波测试 | 各种波仪及配套探头 | 在有代表性地段设置 | - | - | - | - |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9.2.2 爆破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状况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描述。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应有照片记载,量测记录表见附录E。
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裂缝描述。
9.2.3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围岩、初期支护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安设锚杆后,应进行锚杆抗拔力试验。当围岩差、段面大或地表沉降控制严时宜进行围岩体内位移量测和其它量测。位于Ⅲ~Ⅰ围岩中且覆盖层厚度小于40m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9.2.4 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地质条件、量测项目和施工方法等确定。
9.2.5 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
9.2.6 测点的测试频率应根据围岩和支护的位移速度及离开挖面的距离确定。
9.2.7 现场量测手段,应根据量测项目及国内量测仪器的现状来选用。一般应尽量选择简单可靠、耐久、成本低、稳定性能好,被测量的物理概念明确,有足够大的量程,便于进行分析和反馈的测试仪具。
9.3 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9.3.1 应及时对现场量测数据绘制时态曲线(或散点图)和空间关系曲线。
9.3.2 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9.3.3 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9.3.4 隧道周壁任意点的实测相对位移值或用回归分析推算的总相对位移值均应小于表9.3.4所列的数值。当位移速率无明显下降,而此时实测位移值已接近该表所列数值,或者喷层表面出现明显裂缝时,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原支护设计参数或开挖方法。
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 表9.3.4
覆盖层厚度(m)
围岩类别 |
<50 | 50~300 | >300 |
Ⅳ | 0.10~0.30 | 0.20~0.50 | 0.40~1.20 |
Ⅲ | 0.15~0.50 | 0.40~1.20 | 0.80~2.00 |
Ⅱ | 0.20~0.80 | 0.60~1.60 | 1.00~3.00 |
注:①相对位移是指实测位移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位移实测值与隧道 宽度之比。
②脆性围岩取表中较小值,塑性围岩取表中较大值。
③Ⅰ、Ⅴ、Ⅵ类围岩可按工程类比初步选定允许值范围。
④本表所列数值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测和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
9.3.5 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1)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2)已产生的各项位移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3)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
9.4 量 测 管 理
9.4.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应成立专门量测小组,由施工单位或委托其单位承担量测任务。
9.4.2 量测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9.4.3 现场监控量测应按量测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工作。
9.4.4 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撤换和破坏。
9.4.5 竣工文件中应包括下列量测资料:
(1)现场监控量测计划;
(2)实际测点布置图;
(3)围岩和支护的位移-时间曲线图、空间关系曲线图以及量测记录汇总表;
(4)经量测变更设计和改变施工方法地段的信息反馈记录;
(5)现场监控量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