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江东花园住宅小区结构计算书范本

2024-11-10 15点热度 0人点赞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

工程名称:广州江东花园住宅小区(第一期) 设计号:01-015(1-2)

兴建单位:广州江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广州江东花园住宅小区(第一期),位于广州天河区东圃镇北面,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侧,东临东环高速公路,西至河道及广州氮肥厂中学,北达黄洲路,总用地面积为230000m2,区内为多栋6~18层住宅楼及会所,商场等多层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为179300m2,其中中心庭园内有一层地下室,为停车库及设备房,兼战时六级人防。地下室露出建筑物轮廓线部分覆土深2米。地下一层层高3.7m,A型住宅首层架空并设梁式转换,层高4.5m,其余住宅楼层标准层层高均为2.9m。住宅楼层最高为A型,共18层,平面尺寸为16.85m×27.0m,高宽比为53.8/16.85=3.19,长宽比为27.0/16.85=1.60,其余均为较规则建筑。

2.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GBJ68-8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J9-8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993年及1996年局部修订) GBJ10-8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993年局部修订) GBJ11-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7-89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3-9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95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年版
广东省非承重砼小型砌块砌体工程技术规程 DBJ/T15-18-99
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定 DBJ15-2-90
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15-3-91
广东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J/T15-22-9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 GJB02-9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94
冷轧带肋钢筋砼结构技术规程 JGJ95-95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T114-9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97年局部修改) GB50045-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 GBJ16-87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由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勘察院提供

 

3.结构体系、抗震等级及防火要求

1)本工程住宅楼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公建及会所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短肢墙轴压比≤0.6,转换大梁以下框支柱抗震等级为二级,轴压比≤0.7。

2)本工程除中心庭园地下室的耐火等级为一级外,其余工程均为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及燃烧性能均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GBJ16-87执行。

  1. 砼构件主筋保护层厚度
位 置 地下 地上
构件名称 墙、板内侧 墙、板外侧 梁、柱内侧 梁、柱外侧
保护层厚度(mm) 20 30 30 40 15 20 25 25d

d为钢筋的直径

4.荷载

1)基本风压值wO=0.45kN/ m2,8~18层建筑应乘风载重要系数=1.1,其余仍按wO取值计算,建筑物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2)结构风载体型系数简图及取值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取值,风载体型系数取1.4。

  1. 楼面活载取值:
类 别 使用部位 活 载(kPa) 面层及吊顶(kPa) 备 注
地下设备房 地下室 10.0 3.0(15cm内防水) 个别按实取
地下停车库 地下室 5.0 3.0
设备房 首层 8.0 1.0 或按实取
施工荷载 首层 5.0 1.5
房、厅

1.5 1.0 大厅面层取1.2
走廊、楼梯 1.5 1.0
浴厕 4.0 1.0 不带浴缸时取2.0
厨房 2.0 1.0
挑阳台 2.5 1.0
内阳台 1.5 1.0
上人屋面 1.5 3.5 复式层上人屋面
机房 8.0 1.0
不上人屋面 0.7 2.0 或按实取(机房天面)
凸窗台 1.5 0.5
  1. 六级人防地下室各部位等效静载:
部位 顶板qj1 外墙qj2 底板qj3 临空墙 门框墙qj
等效静载(KN/ m2) 60

(室内)

75

(室外)

45 40 160(出入口) 240(出入口)
  1. 人防地下室平时功能为停车库,外墙,地下室底板应考虑的水土荷载按地质报告取值,其中外墙按水土分算的原则,底板按100%的水浮力的原则进行计算。

5.构件截面尺寸及砼强度等级取值

1)楼板

地下室底板,板厚h= 400;首层非人防部分室内部分板厚h=180, 室外板h=400;人防顶板部分室外板厚h=400,室内h=250;屋面层板厚h=150,转换梁层板厚h=150,核心筒内板厚h=150,其余高层部分板厚h=120,多层部分板厚h=100。

2)地下室壁板

地下一层外壁厚t=400,水池侧壁厚t=300;

人防地下室:侧板、临空墙厚h=400,300,其余隔墙厚h=200,250。

3)墙柱截面变化如下表所示(详见墙柱定位图)

层次

墙柱

中心庭园地下室 A型首层 标准层

(其余住宅楼)

会所
中心筒(电梯筒) 300 250 250
一般墙肢厚 300 200 200
个别墙肢厚 300 300 300,250
柱截面 600×800

600×600

φ600,400×600,

400×400

4)梁截面变化表:

层次

中心庭园地下一层 中心庭园首层 A型转换大梁 标准层(住宅楼) 会所
框架梁 400X800(室内)

600X800(室外)

600X1200(室外)

300X800(室内)

1900X1500

900X1500

200X600

250X600

400X600

500X800

次梁 200X800 200X400

200X500

200X400

200X500

5)砼强度等级变化表

A、B型住宅 C型住宅 D、E、F、G、J型住宅 H、I型住宅 会所、商场
层数 -1~5层 6~11层 12~18层 -1层 1~3层 4~6层 1~3层 4~6层 1~4层 5~11层 -1~3层
墙、柱 C35 C30 C25 C35 C30 C25 C30 C25 C30 C25 C30
梁、板 C30 C25 C25 C30 C25 C20 C25 C20 C25 C20 C25

附:地下一层为0.8MPa,水池为0.8MPa。

  1. 结构加强部位:A型住宅楼部分的1~3层,第2层为转换层。

6.结构材料

1)本工程主体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

砼: 墙柱强度等级C35-C20,梁板强度等级C30-C20 ,后浇带用微膨胀砼

钢筋:热轧钢筋 d≥12用Ⅱ级钢fy=310N/mm2;Ⅲ级钢,fy=340N/mm2(用于中心庭园地库)

d≤10用Ⅰ级钢fy=210N/mm2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fy=360N/mm2(用于楼层板部分)

  1. 围护墙、间隔墙材料:采用粘土空心砖(室外)及膨胀珍珠岩砌块(室内),密度≤1200kg/m3,强度等级≥MU5,外墙及分户墙190,其余间隔墙90,砌筑砂浆强度M5,采用水泥石灰混合砂浆。

7.结构抗震缝、后浇带的设置

本小区住宅部分,各单体间首层以上用伸缩缝兼抗震缝分开,基础不设缝,缝宽分别为100mm(6层之间),150m(11,10,8层之间),250mm(14~18层之间),其中中心庭园首层以下不设缝,用10条后浇带分开,带宽1000,后浇带用微膨胀砼浇捣,砼比所在层砼高一级(0.5MPa)。

8.结构体系计算分析

  1. 本小区均采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TUS2.5程序计算。
  2. 高层部分(8~18层)计算时采用高层规范并考虑施工模拟。
  3. 总体信息中的几个重要参数:(括号内数值仅用于多层结构)
  4. 构件容重 WT=2.60
  5. 周期折减系数TZ=0.9
  6. 0.2QO调整系数KQO=1
  7. 地震调整系数TE=1.0
  8. 计算振型数KT=15
  9.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BEK=0.90
  10. 梁跨中弯矩放大系数BEM=1.1
  11. 基本风压取值0.50(0.45)
  12. 梁刚度增大系数BEZ=1.5(2.0)
  13. 梁扭矩折减系数BET=0.01(TUS)

4)结构骨架计算:

以A型18层住宅计算为例,初算结果如下:

(1)自振周期(秒)

周期 T1 T2 T3 T4 T5 T6 ……
时间(S) 1.511 1.335 1.328 0.454 0.386 0.354 ……

(2)风和地震作用下位移

作 用

位 移

风 作 用 下 地 震 作 用 下
Δu/h(层间) U/H(顶点) Δu/h(层间) U/H(顶点)
X向 1/1969 1/2563 1/1272 1/1618
Y向 1/1885 1/2308 1/1705 1/2102

(3)基底剪力(地震作用下)/标准层单位面积重和总重

基底剪力

Q0(kN)

总量重

Wt(kN)

标准层单位面积重

(kN/m2

Q0/Wt
X向 1951 121012 6200/387=16.0 0.016
Y向 2316 0.019

 

9.地基基础

  1. 场地类别为Ⅱ类。
  2. 地下水水位埋深3.00~5.00米。
  3. 基础埋深与建筑物总高度比值:1/9。
  4. 根据地质报告建议及甲方的工期要求,本小区工程均采用锤击预应力管桩基础,分别为φ400和φ500两种桩径的摩擦端承桩
  5. 采用摩擦端承桩基础:(预制予应力管桩)

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含砾泥质粉砂岩层,桩长≥15 m,桩身砼强度等级≥C80 。

桩中心距离 3D 。(qP= 8000 k N/m2

桩径(mm) RP=qPAPPΣqSLi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R
ф500 2500 k N
ф400 1500 k N

10.配筋及构造要求:

  1. 梁的构造要求

本工程采用“钢筋砼原位图示法”设计,结构设计制图按中心庭园首层以下,A~J型住宅楼,会所,公建的平面图纸设计、绘制、编号各成一体。除按国家有关规范及我院统一措施要求外,亦应遵守以下要求:(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为二级)

  1. 当梁b≤200时,底筋≥2,箍筋φ6~φ8(2);当b=250~300时,底筋≥3根,箍筋2肢;当b=350~550时,底筋≥4根,箍筋四肢箍;b≥600时,底筋、面筋≥6根,箍筋六肢箍。
  2. 最小配筋率μmin:(框架梁)μmin =0.25%,(次梁)μmin =0.2%,最大配筋率: μmax =2.5%。人防部分:梁板μmin=0.25%,柱μmin=0.4%,梁端加密区箍筋配筋率μmin=0.15%,@≤100mm。
  3. 框架梁贯通筋:且≥212。贯通筋的大小参照如下设置:
梁截面 400×800 600×800 600×1200 900×1500 200×600 1900×1500 300×800
贯通筋 4 25

4 22

  1. 28

4 25

6 28

6 25

11 32 218 23 32 2 28

2 25

箍筋 φ8(4)@100/200 φ10(4)@100/200 12(4)@100/200 14(6)@150/200 8(2)@150/200 14(12)@150/200 8(2)@100/200

注:梁配筋值较大时贯通筋取大值。

  1. 架立筋:次梁,LO≤2时用φ8,LO =2~4m时用φ10,LO >4m时用12;框架梁一般用216。
  2. 腰筋:无抗扭要求用筋,而按构造要求设置的腰筋间距为@250~350,直径用12~16。凡屋面梁h≥550,楼面梁h≥600均应设腰筋;外框梁及有抗扭要求的梁用筋,且复核抗扭纵筋及箍筋。
  3. 吊筋:集中荷载处加密箍,宜优先考虑箍筋,不足时,再用吊筋。吊筋≥212,主次梁同高或相差很小时,集中荷载主要由吊筋承担。
  4. 框架梁:支座处底面筋钢筋比值须≥0.3,箍筋@≤150(加密区)。箍筋直径≥φ8,但当μ>2%时须≥φ10。
  5. 梁主筋的锚固与搭接长度按规范的有关要求。
  6. 柱的构造要求(配筋率,配箍形式,轴压比控制等)

除按国家规范及我院统一措施规定外,另要求如下:

  1. 柱纵筋最大配筋率μmax≤4%,最小配筋率μmin:(中、边柱)0.6%,(角柱,框支柱)0.8%,纵筋@≤200,净距≥50;
  2. 轴压比≤0.9,框支柱≤0.8,短肢剪力墙≤0.6;
  3. 箍筋,加密区≥φ8,@≤150,短柱和框支柱时应全高加密且@≤100,d≥φ8;非加密区箍筋肢距≤200,且每隔一根有箍筋约束;柱截面≤400时箍筋可用φ6。
  4. 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均按三级抗震等级复合箍采用,详见抗震规范表6.3.10;短柱和框支柱的体积配箍率≥1.0%;
  5. 角柱配筋,宜按计算结果×1.1后取值。

3)剪力墙的构造要求(加强部位,受力筋的控制配筋率,分布筋的直径及间距,连结筋规格等)。剪力墙按二级抗震等级的要求,详有关国家规范及我院统一措施外,另要求如下:

  1. 墙竖向和横向分布筋应采用双排布置,μmin =0.25%,且d≥φ8,@≤300,其拉筋≥φ8@400×400。根据剪力墙的墙厚参照如下钢筋量分别设置:
墙厚 400 350 300 250 200
竖向筋 16@200 14@200 14@200 14@200 12@200
水平筋 14@200 14@200 12@200 12@200 10@200
拉筋 φ8@400×400 φ6@400×400
  1. 墙的端柱、暗柱、翼柱:纵筋量≥0.005AC,箍筋≥φ6@150,其中A=1.5b2w~2.0b2w。
  2. 短肢剪力墙:在剪力墙与柱之间,当墙肢长度≤1000或墙肢长宽比≤4时按翼柱配筋。
  3. 特殊部位及加强部位的楼板构造要求(板厚、配筋形式及规格等)。
  4. 中心庭园地下一层h=400,底面用 16@200拉通;首层无人防部分板h=180,底面用 12@200拉通 ,建筑物外露部分人防板h=400,底面用 18@200拉通,室内人防板h=250,底、面用 14@200拉通;不足另加短筋。
  5. 中筒内板厚均取h=150,底面筋均用φL8.5@200拉通,不足另加短筋。
  6. 屋面层及住宅楼结构转换层(上、下各一层)楼板均取h=150,底面筋配筋应≥φL8.5@200。
  7. 冷轧带肋焊接钢筋网(fy=360MPa),楼板h=120时面筋、底筋构造用φL7@200;h=100时构造配筋底面筋均用φL5.5@150。
  8. 其余楼板构造要求详有关规范及我院统一技术措施。
  9. 特殊构件的计算方法及构造处理。

A型住宅在二层楼面设置1900×1500和900×1500的转换大梁,由带端柱的剪力墙转换成短肢剪力墙,在首层增大墙厚以满足上下层剪切刚度比的要求。

用TUS计算程序计算,已能反映大梁的受力情况,故按其结果配筋即可。

1900×1500大梁:箍筋≥14(12)@100/150,腰筋:(四排)225+420;

900×1500大梁:箍筋≥14(6)@100/150,腰筋:(四排)225

11.其它

1)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采用。

为执行国家建筑技术经济政策,积极推广建设部推广的建筑十大措施,根据本工程

的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新技术、新材料。

  1. 楼层板采用冷轧带肋焊接钢筋网,其fy=360MPa,能提高钢筋抗拉性能,减少钢筋,缩短工期,保证施工质量,又是方便施工。
  2. 砌体均采用粘土空心砖和膨胀珍珠岩轻质砌块:其密度≤1200kg/m3,减轻自重,从而减少了地震力,基础的承载能力及构件内力,降低了工程造价
  3. 中心庭园首层以下,由于荷载大兼人防地下室,采用强度高的Ⅲ级钢(fy=340N/mm2),充分发挥其强度性能,为方便施工,结合建筑设计单位工期要求,设置后浇加强带采用微膨胀砼,以增加砼的抗裂性能。
  4. 大直径钢筋(d≥25mm)驳接采用直螺纹连接的机械连接,可保证钢筋接头的质量和减少接头的钢筋用量。
  5. 各层结构布置另详附图。

结构工种负责人: 时间:2017.07.15

审核人意见:

审定人意见:

 

雅居云录

.